1、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 猥琐(wěi) 孱头(chàn) 亵玩(xiè) 屏息凝神(bìng)
B. 萋萋(qī) 拽拉(zhuài) 德馨(xīng) 锲而不舍(qì)
C. 殷红(yīn) 弥高(mí) 酣然(hān) 怏怏不乐(yāng)
D. 吞噬(shì) 嗥鸣(háo) 溯流(sù) 心有灵犀(xī)
2、
阅读下面的文字后,完成下列小题
山,好大的山啊!起伏的青山一座挨一座,延伸到远方,消失在迷茫的暮色中。
这是哀牢山南段的最高处。这么陡峭的山,这么茂密的树林,走上一天,路上也难得遇见几个人。夕阳西下,我们有点着急了,今夜要是赶不到山那边的太阳寨,只有在这深山中露宿了。
同行老余是在边境地区生活过多年的人。正走着,他突然指着前面叫了起来:“看,梨花!”①白色梨花开满枝头,多么美丽的一片梨树林啊!
老余说:“这里有梨树,前边就会有人家。”
一弯新月升起了,我们借助淡淡的月光,在忽明忽暗的梨树林里走着。②山间的夜风吹得人脸上凉凉的,梨花的白色花瓣轻轻飘落在我们身上。
“快看,有人家了。”
一座草顶、竹篾泥墙的小屋出现在梨树林边。屋里漆黑,没有灯也没有人声。这是什么人的房子呢?
老余打着电筒走过去,发现门是从外扣着的。白木门板上用黑炭写着两个字:“请进!”
我们推开门进去。火塘里的灰是冷的,显然,好多天没人住过了。一张简陋的大竹床铺着厚厚的稻草。倚在墙边的大竹筒里装满了水,我尝了一口,水清凉可口。我们走累了,决定在这里过夜。
老余用电筒在屋里上上下下扫射了一圈,又发现墙上写着几行粗大的字:“屋后边有干柴,梁上竹筒里有米,有盐巴,有辣子。”
我们开始烧火做饭。温暖的火、喷香的米饭和滚热的洗脚水,把我们身上的疲劳、饥饿都撵走了。我们躺在软软的干草铺上,对小茅屋的主人有说不尽的感激。我问老余:“你猜这家主人是干什么的?”老余说:“可能是一位守山护林的老人。”
正说着,门被推开了。一个须眉花白的瑶族老人站在门前,手里提着一杆明火枪,肩上扛着一袋米。
“主人”回来了。我和老余同时抓住老人的手,抢着说感谢的话;老人眼睛瞪得大大的,几次想说话插不上嘴。直到我们不作声了,老人才笑道:“我不是主人,也是过路人呢!”
我们把老人请到火塘前坐下,看他也是又累又饿,赶紧给他端来了热水、热饭。老人笑了笑:“多谢,多谢,说了半天还得多谢你们。”
看来他是个很有穿山走林经验的人。吃完饭,他燃起一袋旱烟笑着说:“我是给主人家送粮食来的。”
“主人家是谁?”
“不晓得。”
“粮食交给谁呢?”
“挂在屋梁上。”
“老人家,你真会开玩笑。”
他悠闲地吐着烟,说:“我不是开玩笑。”停了一会儿,又接着说:“我是红河边上过山岩的瑶家,平常爱打猎,上个月,我追赶一群麂子,在老林里东转西转述失了方向,不知怎么插到这个山头来了。那时候,人走累了,干粮也吃完了,想找个寨子歇歇,偏偏这一带没有人家。我正失望的时候,突然看到了这片梨花林和这小屋,屋里有柴,有米,有水,就是没有主人。吃了用了人家的东西,不说清楚还行?我只好撕了片头巾上的红布,插了根羽毛在门上,告诉主人,有个瑶家人来打扰了,过几天再来道谢……”
说到这里,他用手指了指门背后:“你们看,那东西还在呢!”
一根白羽毛钉在红布上,红白相衬很好看。老人家说到这里,停了一会儿,又接着说下去:“我到处打听小茅屋的主人是哪个,好不容易才从一个赶马人那里知道个大概,原来对门山头上有个名叫梨花的哈尼小姑娘,她说这大山坡上,前不着村后不挨寨,她要用为人民服务的精神来帮助过路人。”
我们这才明白,屋里的米、水、干柴,以及那充满了热情的“请进”二字,都是出自那哈尼小姑娘的手。
③多好的梨花啊!
瑶族老人又说:“过路人受到照料,都很感激,也都尽力把用了的柴、米补上,好让后来人方便。我这次是专门送粮食来的。”
④这天夜里:我睡得十分香甜,梦中恍惚在那香气四溢的梨花林里漫步,还看见一个身穿花衫的哈尼小姑娘在梨花丛中歌唱……
【1】下列对画横线的四个句子中的“梨花”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①句中的“梨花”指自然界洁白的梨花,梨花给暮色中行走在大山深处的“我”和老余,带去了“有人家”的欣喜和希望。
B.②句中的“梨花”是虚写,淡淡的月下轻轻飘落的梨花瓣,营造了美的意境。
C.③句中的“梨花”是指名叫梨花的哈尼小姑娘,表达了作者对梨花姑娘的感激与赞美之情。
D.④句中香气四溢的梨花林与梨花姑娘相映生辉,为全文营造一种景和人融合的意境,也表达了作者对小茅屋“主人”助人为乐精神的赞美之情。
【2】下列对选文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起伏的青山一座挨一座,延伸到远方,消失在迷茫的暮色中”一句是景物描写,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哀牢山的高大、连绵,为故事情节的发展作了铺垫。
B.选文写瑶族老人讲述他在深山老林里迷失方向后的一段经历,故事有头有尾,跌宕有致,表面上是写瑶族老人自己的经历,也意在突出梨花姑娘热情好客的美好品质。
C.选文写“我”和老余发现了草顶、竹篾泥墙的小茅屋:屋里漆黑,没有灯也没有人声,房门反扣,白木门板上用黑炭写着“请进”两个字。这些描述设下了“谁是小茅屋的主人”的悬念,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
D.梨花姑娘用为人民服务的精神来帮助过路人,一直照料着小茅屋,因此,她才是小茅屋唯一的主人。
3、
默写。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隔江犹唱后庭花。(杜牧《泊秦淮》)
(2)不畏浮云遮望眼,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王安石《登飞来峰》)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问苍生问鬼神。(李商隐《贾生》)
(4)有约不来过夜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赵师秀《约客》)
(5)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百般红紫斗芳菲。(韩愈《晚春》)
(6)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濯清涟而不妖。 (周敦颐《爱莲说》)
(7)不论前路多么难行,只要坚定信念,勇于开拓,人生就会出现一个充满光明与希望的崭新境界,正如陆游在《游山西村》所说一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下列对古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己亥杂诗(其五)
龚自珍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A.这是一首七言绝句,抒写了诗人辞官南归时的离愁和积极的人生态度。
B.前两句抒情叙事,在无限感慨中表现出豪放洒脱的气概。离别的愁绪和回归的喜悦交织在一起,既有“浩荡离愁”,又有“吟鞭东指”,既有白日西斜,又有广阔天涯,这两个画面相反相成,互为映衬,是诗人当日心境的真实写照。
C.“浩荡”一词用得妙,采用议论和抒情,形象地写出了愁绪之浓。
D.后两句展开联想,用比喻手法,移情于物,借“落红”自喻。“落红”本指脱离花枝的花,但是它并不是没有感情的东西,即使化作春泥,也甘愿培育美丽的春花——不为独香,而为护花,这表现诗人虽然脱离官场,依然关心着国家的命运,不忘报国之志。
5、
某校七年级一班开展了“我的语文生活”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积极参与并完成以下任务。
(1)(写广告词)下面是四则广告词,前两则是茶叶广告,后两则是蛋糕店广告:
①闻香知好茶。
②一杯茶,一份情,一生缘。
③享受美味,私享奢华。
④最懂你的蛋糕店,香道劲浓好滋味。
请你仔细品味,模仿其中一则广告词的语言风格,为墨香书店写一则广告词。
(2)(续写对联)请你根据上联,写出对应的下联。
上联:勤奋学习实现梦想
下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
阅读下面的文字后作文
大千世界,绚丽多姿。为大地着色,大自然呈现勃勃生机;为生活着色,人世间充满暖意真情;为梦想着色,人生会拥有不懈的追求;为心灵着色,我们会收获高尚的品质……
请以“为___________着色”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提示与要求:(1)内容、立意自定。请你打开思路,把题目补充完整,用自己的真情实感抒写作文。(2)除诗歌外,文体不限。(3)字数不少于600字。(4)文章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地名、人名。(5)不得抄袭。
7、
课内文言文阅读
陋室铭
刘禹锡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1】下列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斯是陋室(斯:这) B.谈笑有鸿儒(鸿儒:博学的人)
C.无案牍之劳形(劳:使劳累) D.可以调素琴(素琴:素色的琴)
【2】下列句中的“/”表示朗读时的停顿,其中读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B.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C.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D.孔子云:“何陋/之有?”
【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2)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4】本文结尾引用孔子的话“何陋之有”,此句语出《论语·子罕》,原话是“君子居之,何陋之有”,请说说作者引用“何陋之有”有什么深意?
- 读课文《丑小鸭》,“他感到太幸福了,但他一点也不骄...
- 阅读选文,回答问题。(新华社长江前线22日22时电...
- 阅读文段,回答下面的问题。浪涌飞舟五月初五头端午,...
- 对《秋天的怀念》这个题目的理解,下面说法错误的一项...
- 读《往事依依》,“学生时代的生活乐趣……脑海里常常...
- “从头到尾没有一只斑羚调换位置”一事为什么让“我”...
- 《安恩和奶牛》体裁是______,它通过记叙一位老...
- 下面对本文《竹影》说法有误的一项是()。A.《竹影...
- 对课文《土地的誓言》的分析,下面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读课文《羚羊木雕》判断下列说法的对错。①《羚羊木雕...
- 《伟人细胞》一文中多次提到贾里对“伟人”的看法。符...
- 读课文《三颗枸杞豆》,阅读第②至④段,用文中的原句...
- 阅读文段,回答下面的问题。快回家去!快回家去!拿着...
- 下列关于课文《羚羊木雕》运用插叙的作用分析不正确的...
- 读课文《土地的誓言》选出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A....
- 课内语段阅读:我不知道为什么家里的人要将我送进书塾...
- 最终选定杨利伟担任首飞任务的原因是什么?
- 《化石吟》第6节中“高明的魔法师,卓越的雕刻家”一...
- 分析课文《秋天的怀念》中母亲的形象,寄托了作者怎样...
- 文《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中“此种情况”是指...
- 下列句子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在括号中写出来。近月...
- 读课文《最后一课》,“忽然教堂的钟敲了十二下”中“...
- (二)①凶猛的暴风雪像狂人似的袭击着薄薄的帐篷,死...
- 阅读《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一文中的节选文字,回...
- 读课文《小圣施威降大圣》“那六兄弟,慌慌张张,前后...
- 从作者的语言特点方面赏析下列句子。大张着口,似个庙...
- 阅读文段,回答下面的问题。九十九分的苦恼我历尽坎坷...
- 文中有很多两两对称的句式,请找出来,并说说这种句式...
-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我的很重的心忽而轻松了,...
- 阅读文段,回答下面的问题。剥豆我与儿子相对坐着剥豌...
- 湖北省宣恩县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卷
- 河南省洛阳市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卷
- 山东省潍坊市诸城市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
- 浙江省嘉兴市海宁市第一初中七年级月月考语...
- 安徽省滁州市全椒县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
- 浙江省绍兴市新昌县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
- 山东省德州市平原县汇文中学七年级月月考语...
- 苏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课《巍巍中...
- 江苏省沭阳县马厂实验学校七年级上学期第一...
- 江苏省江阴市长泾片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
- 上海市金山区廊下中学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
- 江苏省徐州邳州市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卷
- 四川省巴中市南江县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
- 江苏省东台市第四联盟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
- 四川省宜宾市叙州区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
- 四川省江油市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卷
-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课《世说新...
- 苏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课《春》同...
-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六单元——课《马》同步...
- 江苏省连云港市海州区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
- 广西河池市凤山县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卷
- 苏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课《我的老...
- 陕西省宝鸡市渭滨区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
- 湖北省武汉市汉阳区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
- 湖南省长沙市明德教育集团七年级上学期期中...
-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课散文诗两...
- 湖北省十堰市房县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卷
- 甘肃省广河县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卷
- 苏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课《从百草...
- 甘肃省临泽县第二中学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