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是: 试题库> 高中历史> 试题解析

1、

史料的搜集、甄别、阐释、运用是新课程下历史学习与研究的重要手段,我们要形成正确的史料观。对于日本制造南京大屠杀的描述,有下列几则不同的材料:

材料一:“在(南京)马群镇警戒的时候,我们听说俘虏们被分配给各个中队,每一中队两三百人,已自行处死。”“七千人的生命(俘虏)转眼之间就从地球上消失,这是个不争的事实。’’

——《东史郎日记》(日)

材料二:《南京大屠杀的虚构》出版后,日本右翼给予了高度评价,渡部升一在初版本的护封广告词中写道:“读了此书,如果今后有人仍然再提南京大屠杀,那就只能说他是煽动反日。"

材料三:下列三幅图片反映了日军在南京的暴行

12

材料四:青岛的余美红老师在给学生讲南京大屠杀这段历史时,引用了她父亲讲给她的一个事例:‘‘当时我7岁,你叔叔4岁,鬼子打南京时,人们四处逃难。你叔叔尚小,就和保姆留在家里看房子。日军砸开咱家大门,保姆被杀,你叔叔右腿被打了一枪,昏死过去,侥幸捡了一条命。”

请完成:

(1)史料证据按照获取的途径和保存状态可以分为实物证据、文献证据和口传证据三类,请依此对上述材料进行分类。

(2)在《南京大屠杀的虚构》一书中,田中正明说:“记述历史有一大禁忌,就是绝对不能以传闻(口述)为证据撰写论文或记事。"对此你作何评价?

(3)材料一、二同样出自日本人,但对南京大屠杀一事为何有不同的论定?这说明了什么?

(4)若想证实余美红老师父亲的说法,上述材料中最有力的证据是哪则?

(5)结合下图,请你谈谈我们应该如何正确对待历史。

3

更新时间:2024-04-27 23:48:17
【考点】
【答案】

(1)实物证据:材料三;文献证据:材料一、二;口传证据:材料四。

(2)传闻(口述)也是考证历史的有效证据之一,尽管其真实性不如实物证据高,但绝不可否认其价值的有效性;田中正明说这番话的目的是否定日本侵略的历史,为南京大屠杀翻案;这种不能正确对待历史的举动将伤害两国人民的感情。

(3)东史郎先生勇于面对侵略历史,敢于承担历史责任,如实描述历史,有着强烈的正义感;而渡部升一是日本右翼分子,极力为日本的侵略行径辩护,歪曲历史的真相。这说明:不同政治态度的人有不同的历史观;当今日本右翼势力的侵略野心不死,等等。

(4)材料三中的第一、三幅图片。

(5)尊重历史,以史为鉴;要世代友好相处等。

【解析】

本题考查史料的不同形式、对口述史料价值的认识以及影响历史观的多种因素,主要考查学生的史学素养和史料实证意识。

(1)实物史料指各类遗物、遗址、建筑、碑刻、雕塑和绘画等,这类史料是历史的见证和历史知识的可靠来源。文献史料是距离要研究的时代较近的人所写的史书,是研究当时的重要史料。口传资料是指经历代口耳传承得以保存下来的以往人类的言行。依此对上述材料进行分类,可以看出材料三属于实物史料,材料一、二属于文献史料,材料四属于口传史料。

(2)对口述史料的价值应当辩证分析。田中正明对口述史料的看法是出于否定日本侵略历史。

(3)对南京大屠杀一事有不同的论定,是因为各人对待历史的态度不同。说明历史观受政治态度和立场影响较大。

(4)余美红老师父亲的说法反映日本侵略者残酷屠杀中国民众,材料三中的第一、三幅图片均能作为有力证据。

(5)联系所学可知,正确对待历史的态度应当是尊重历史,以史为鉴,在此基础上维持中日世代友好相处等。

所以答案是:

(1)实物证据:材料三;文献证据:材料一、二;口传证据:材料四。

(2)传闻(口述)也是考证历史的有效证据之一,尽管其真实性不如实物证据高,但绝不可否认其价值的有效性;田中正明说这番话的目的是否定日本侵略的历史,为南京大屠杀翻案;这种不能正确对待历史的举动将伤害两国人民的感情。

(3)东史郎先生勇于面对侵略历史,敢于承担历史责任,如实描述历史,有着强烈的正义感;而渡部升一是日本右翼分子,极力为日本的侵略行经辩护,歪曲历史的真相。这说明了不同政治态度的人有不同的历史观;当今日本右翼势力的侵略野心不死等等。

(4)材料三中的第一、三幅图片。

(5)尊重历史,以史为鉴;要世代友好相处等

题型:简答题 题类: 难度:一般 组卷次数:0
下载
收藏
+选择
网友关注的试题 更多>>
网友关注的试卷 更多>>
最新试题
最新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