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是: 试题库> 初中语文> 试题解析

1、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各题。

这个造反者先逃到武汉,又到南昌,参加组织著名的八一起义,这是中国红军的历史性开端。接着他去了汕头,那里的红色工人已经占领了华南这个大海港,在周恩来领导下守了十日,抵御外国炮舰和地方军阀部队的进攻。后来他又去了广州,组织著名的广州公社。

广州公社失败后,周恩来只得转入地下活动——一直到一九三一年,他终于“闯破封锁”,到了江西和福建的苏区。他在那里担任红军总司令朱德的政委,后来任革命军事委员会副主席,在我见到他时他仍担任这一职务。他在南方进行了多年的艰苦斗争,用步枪、机枪、铁锹对付轰炸机、坦克、装甲车,对付作为敌人后援的大城市全部财力,这一英勇的努力是为了要保住小小的苏维埃共和国,它没有海港,甚至没有盐吃,不得不用铁的意志来代替;后来他又身罹重病,九死一生,终于长征到了西北的红色新根据地。

背弃古代中国的基本哲学,中庸和面子哲学;无可比拟的吃苦耐劳的能力;无私地忠于一种思想和从不承认失败的不屈不挠精神——这一切似乎都包含在这个红军的故事和参加创建红军的一个人的故事中。我暗自想,周恩来一定是个狂热分子,因此我想寻找这必有的神色。但是如果说有这种神色的话,我却没有发觉出来。他谈吐缓慢安详,深思熟虑。

因此,周恩来给我的印象是,他头脑冷静,善于分析推理,讲究实际经验。他态度温和地说出来的话,同国民党宣传九年来污蔑共产党人是什么“无知土匪”、“强盗”和其他爱用的骂人的话,形成了奇特的对照。

【1】第一次接触周恩来,斯诺对他有何印象?

【2】斯诺对周恩来为他起草的旅程最初有何看法?后来如何?

【3】《红星照耀中国》为什么到现在依然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影响力?

更新时间:2024-04-27 13:38:04
【考点】
【答案】

【1】他头脑冷静,善于分析推理,讲究实际经验,说话态度温和。

【2】最初觉得周恩来起草的旅程时间过长,心里对这旅程有所保留。后来斯诺花的时间比周恩来所建议的还长得多,而且最后他还舍不得离开,因为觉得看到的太少了。

【3】①《红星照耀中国》以作者的亲身经历为线索,用具体丰富的真实材料,向全世界实事求是地报告了“红色中国”的真相。②作者斯诺很擅长在叙事中穿插自己的评述和议论,调动各种文学手法对人物和事件做异常生动的描述,善于捕捉生动的细节,行文既活拨又严谨。(答案灵活,有理即可)

【解析】

【1】这道题考查的是从材料中筛选提炼信息的能力。通读材料,在最后一段我们可以轻易找到完整答案:“周恩来给我的印象是,他头脑冷静,善于分析推理,讲究实际经验,他态度温和”。

【2】这道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名著的积累识记能力。解答文学名著题,必须建立在阅读原著的基础之上,不仅要“博闻强记”,还要对内容进行归纳整理。要熟记其名称、作者、主要人物形象、精彩的故事情节等内容。在小说中,周恩来给斯诺在陕北的旅行做了详细的计划和安排,但斯诺担心影响他整个的行程,所以当时内心对周恩来的这份旅程有所保留。但后来他在陕北的所见所闻让他很感兴趣,以至于他花的时间比周恩来计划的还要长,最后还舍不得离开。

【3】这道题考查的是学生阅读名著的探究能力。《红星照耀中国》这部名著之所以一直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影响力,一方面在于它的纪实性,因为它是第一本向世界介绍中国共产党和中国革命历程的书;另一方面在于小说内容的生动性,细节的典型性和手法的多样性,行文的灵活性。

题型:名著阅读 题类:月考试卷 难度:一般 组卷次数:0
下载
收藏
+选择
网友关注的试题 更多>>
网友关注的试卷 更多>>
最新试题
最新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