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是: 试题库> 初中语文> 试题解析

1、

【古文阅读】

【甲】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 ,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送东阳马生序》节选)

【乙】送杨少尹序①

昔疏广、受二子②,以年老,一朝辞位而去。于时公卿设供帐,祖道③都门外,车数百辆;道路观者,多叹息泣下,共言其贤。汉史既传其事,而后世工画者,又图其迹,至今照人耳目,赫赫若前日事。

国子司业杨君巨源,方以能诗训后进,一旦以年满七十,亦白相去,归其乡。世常说古今人不相及,今杨与二疏,其意岂异也?

予忝④在公卿后,遇病不能出,不知杨侯去时,城门外送者几人,车几辆,马几匹,道边观者亦有叹息知其为贤与否!而太史⑤氏又能张大其事为传,继二疏踪迹否,不落莫否。见今世无工画者,而画与不画,固不论也。然吾闻杨侯之去,相有爱而惜之者,白⑥以为其都少尹,不绝其禄。又为歌诗以劝之,京师之长于诗者,亦属而和之。又不知当时二疏之去,有是事否。古今人同不同,未可知也。

(选自韩愈《送杨少尹序》)

注:①杨少尹,名巨源 ②疏广、疏受:疏广、疏受是叔侄 ③祖道:古代一种在道旁设宴饯行的仪式 ④忝(tiǎn):有愧于。谦词,当时韩愈任吏部侍郎。⑤太史:指史官⑥白:禀告

【1】请用“/”划出下边句子的节奏(划两处)。

道 边 观 者 亦 有 叹 息 知 其 为 贤 与 否!

【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含义。

(1)俟其欣悦(___________)

(2)不绝其禄(___________)

(3)援疑质理(___________)

(4)又为歌诗以劝之(___________)

【3】选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含义、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

A. 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B.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以年老,一朝辞位而去

C. 吾闻杨侯之去   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

D. 或遇其叱咄   一食或尽粟一石

【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

(2)京师之长于诗者,亦属而和之。

【5】甲、乙两文皆为赠序,但写作目的是迥然不同的。请用简洁的语言分别说出两文的写作目的。

甲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乙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更新时间:2024-03-29 03:10:02
【考点】
【答案】

【1】道 边 观 者 / 亦 有 叹 息 / 知 其 为 贤 与 否!

【2】(1)等待(2)断绝、终止(3)引,提出(4)勉励

【3】A

【4】(1)成年以后,更加仰慕圣贤的学问,又害怕没有学问渊博的老师、名人与自己交游学习。(扣“加冠”、“益慕”、“砚师”“游”等点。)(2)京城中擅长写诗的人,也接连写诗附和丞相。(扣“长”、“属”、“和”等词)

【5】甲文通过写自己幼年求学时的勤奋与艰辛来告诫东阳马生勤奋学习。乙文通过写杨少尹年老辞官归去,社会各界尽相挽留,来对其造福百姓、不贪恋名禄,功成身退的美德进行讴歌。(意对即可)

【解析】

【1】试题分析:考查文言文语句的断句。解答此类试题,要在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的基础上,先对句子作简单翻译,初步了解大意,然后根据句子的意思进行断句;同时利用虚词来辅助断句。断句时要注意古汉语的语法和句式,不能出现“破句”的现象。本题根据句意和虚词“者”可断句。

【2】试题分析: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理解文言实词的含义要注意其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词等;平时要多积累文言词汇,要能结合具体语境,弄清句子的意思来辨析推断,揣摩其意思。比如“绝”是一词多义,在这里是“断绝”的意思;“援”是古今异义词,“提出”的意思。

【3】试题分析;考查文言虚词的理解。A项中“虽”分别为“虽然”和“即使”;B项中的“以”都是“因为”;C项中的“之”都是“助词,的”;D项中的“或”都是“有时”的意思。故选A。

【4】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翻译文言语句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1)句中的“加冠(行成人礼)、益(更加)、患(担心)、硕(学识渊博)”几个词是赋分点;(2)句中的“长(擅长)、属(接连)、和(附和)”几个词是赋分点。翻译文言语句要抓住句子中的关键词汇,运用 “增、删、调、换、留”等译文的基本方法,做到译句文从字顺,符合现代汉语语法规范,个别句子还可以采用意译的方法。

【5】试题分析:考查对文章内容和写作目的的理解。《送东阳马生序》宋濂送给他的同乡青年马君则的文章。在这篇赠言里,作者叙述个人早年虚心求教和勤苦学习的经历,勉励青年人珍惜良好的读书环境,专心治学。从“余故道为学之难以告之”可以知道其目的。韩愈的《送杨少尹序》写杨少尹年老辞官归去时得到社会各界的挽留,来表达对人的美好品德进行讴歌。

参考译文

[甲]我年幼时就爱学习。因为家中贫穷,无法买书来看,常向藏书的人家求借,动手亲自用笔抄写,约定日期送还。天气酷寒时,砚池中的水冻成了坚冰,手指不能弯曲伸展,(我)不懈怠抄书这件事。抄写完后,赶快送还人家,不敢稍稍超过约定的期限。因此人们大多肯将书借给我,我因而得以看遍许多书籍。到了成年时,愈加仰慕圣贤的学说,又担心不能与学识渊博的老师和名人交游,曾往百里之外,手拿着经书向同乡前辈求教。前辈道德高,名望大,门人学生挤满了他的房间,他的言辞和态度从未稍有委婉。我站着陪侍在他左右,提出疑难,询问道理,低身侧耳向他请教;有时遭到他的训斥,表情更为恭敬,礼貌更为周到,不敢答复一句话;等到他高兴时,就又向他请教。所以我虽然愚钝,最终还是得到不少教益。

[乙]古时候疏广、疏受叔侄二人,因为年老,同一天辞掉职位离去。当时,朝廷中的公卿摆设宴席,在京都门外为他们饯行,车驾有数百辆之多;道路上旁观的,有很多人为之感叹并流下了眼泪,无不称赞他们贤明。汉代的史书既记载了他们的事迹,而后世擅长绘画的人,又画下了他们的形象,到今天依然光彩照人,清清楚楚的仿佛是前不久发生的事情。

  国子监司业杨巨源,正以他善于写诗来教育学生,一旦到了七十岁,也禀白丞相离职回归他的故乡。世上常说古时的人和现今的人是不能并论的,而今杨巨源与疏氏二人,他们的思想难道有什么差异吗?

  我攀附于公卿之末,恰逢生病不能出去送行。不知道杨少尹走的时候,都城门外送行的有多少人?车有多少辆?马有多少匹?道边的旁观者,也有为他的行为感叹,知道他是贤者的,还是没有呢?而史官能不能铺张渲染他的事迹,写成传记以做为疏氏二人的事迹的继续呢?不会冷落寂寞吧?我看到现在世上没有擅长绘画的,而画还是不画,也就不必考虑了!

  然而我听说扬侯的辞归,丞相中有敬重而怜惜他的,奏明皇上任命他为其故乡河中府的少尹,以便不断绝他的俸禄;又亲自写诗来慰勉他。京城中擅长写诗的人,也作诗来应和。又不知道古时候疏氏二人的归乡,有这样的事吗?古人与今人相同还是不同,不得而知啊!

题型:文言文阅读 题类:中考模拟 难度:一般 组卷次数:0
下载
收藏
+选择
网友关注的试题 更多>>
网友关注的试卷 更多>>
最新试题
最新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