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是: 试题库> 高中历史> 试题解析

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16、17世纪的中国,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相继占据统治地位,但从学术思想到日常生活,从官员士大夫到平民百姓,激荡着一股离经叛道,追新求异的时尚。明代中后期市民文学兴起,其理论表现是李贽的“童心说”和公安派“独抒性灵”口号的提出,其代表作品则有长篇小说《金瓶梅》、短篇小说集“三言”、“二拍”等。明末清初利玛窦、汤若望等欧洲耶稣会士东来,中国士人了解到欧洲的数学、历法、地理、水利、军火制造等科技知识和宗教思想,特别是近代的世界观念,打开了部分中国士人的眼界。

——摘编自冯天瑜《明清文化史散论》

材料二西方与中国和中国文化的第一次接舷是十六世纪的事,但是真正对照和冲突的时代到十九世纪才开始。我们是让一切观念、信仰、制度很自由地与西方文化慢慢接触,慢慢接受感染,接受影响,于是有时起了一步步渐进的改革,也有时起了相当迅速或激烈的变动。那种种自动的革除淘汰,那种种数不清的采纳吸收,都不会破坏这个站在受方的文化的性格与价值。

——摘编自胡适《中国的传统与将来》

(1)16、17世纪的中国文化呈现出近代化趋向的因素。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这些因素。

(2)结合材料二与所学中国近代史的相关知识,围绕中国传统文化的“变革与坚守”,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简述须有史实依据)。

更新时间:2024-03-29 12:50:51
【考点】
【答案】

(1)因素:明清封建专制制度渐趋衰落;商品经济发展;市民阶层、市民文学兴起;反封建的民主启蒙思想产生;西学东渐,西方传教士的引领。(只要答出其中3点即可)

(2)论题:中国传统文化在不断变革中始终坚守。

19世纪以来,西方列强以武力打开中国大门,西方文化涌入古老中国,中国传统文化受到巨大冲击和严峻挑战。面对危机,有识之士认识到不变革就没有出路。各阶级各阶层发出了变革的呼声并着手实践,从地主阶级抵抗派“师夷长技以制夷”,洋务派“中体西用”到资产阶级维新派“托古改制”、革命派、激进派;从器物到制度、思想;从慢慢到迅速或激烈,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虽然尖锐地批评了传统儒学的有关内容,但是他们并未全盘否定儒学,是对传统文化的反思。

因此,中国传统文化是在不断变革中采纳吸收,但始终坚守中国内向型的民族性格、重义轻利的价值观、中庸精神。

【解析】

(1)从“从官员士大夫到平民百姓,激荡着一股离经叛道,追新求异的时尚”可以看出这种近代化是一种整体上的趋势,体现在政治、经济和文化各个方面,所以我们在回答的时候可以根据这几个方面来概括。政治上封建制度的衰落;经济上商品经济发展;文化上市民文学兴起,民主思想启蒙,西学东渐思想等等。

(2)本题的论题是“变革与坚守”,这个论题讨论的是两者之间的关系,到底是坚守还是变革,如何抉择,这是解决的关键之处。我们可以结合历史发展中中国的变革与坚守来谈谈目前的问题,以史为鉴,总结出正确的结论。

题型:非选择题 题类: 难度:较难 组卷次数:0
下载
收藏
+选择
网友关注的试题 更多>>
网友关注的试卷 更多>>
最新试题
最新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