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是: 试题库> 高中历史> 试题解析

1、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汉书·艺文志》:“时君世主,好恶殊方,是以九家之术,蜂出并作,各引一端,崇其所善。”

材料二下面是战国时期两位思想家的言论摘录:

“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教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应之以治则吉,应之以乱则凶。”

材料三农与工肆之人,有能则举之,高予之爵,重予之禄。

材料四庄子在《齐物论》中说:“以指喻指之非指,不若以非指喻指之非指也;以马喻马之非马,不若以非马喻马之非马也。天地一指也,万物一马也。”

材料五“圣人不期修古,不法常可,论世之事,因为之备……世异则事异……事异则备变。”

(1)材料一反映了什么历史现象?这种现象的出现有何历史意义?

(2)材料二中的两位思想家分别是谁?概括二人的思想主张。

(3)材料三代表了哪一社会阶层的利益?

(4)材料四反映出庄子的什么观点?

(5)材料五反映了哪一学派的思想?其代表人物主要有哪些思想主张?

更新时间:2024-04-27 22:13:18
【考点】
【答案】

(1)现象:春秋战国时期文化繁荣,出现百家争鸣局面。

意义:诸子百家在经济、政治、哲学、军事、文学艺术和自然科学等众多领域形成的思想理论,对后世文化学术的发展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其中儒家思想孕育了我国传统文化中的政治理想和道德准则;道家学说构成了两千多年传统思想的哲学基础;法家思想中的变革精神,成为历代进步思想家、政治家改革图治的理论武器,在很大程度上,它们共同缔造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

(2)思想家:孟子;荀子。

主张:“仁政”;“天行有常”。

(3)下层劳动群众,特别是手工业者的利益。

(4)“齐物”的观点。

(5)法家思想。

主张:法、术、势相结合,建立一个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国家;社会不断发展变化,历史不会倒退。

【解析】

第(1)问,材料中的 “各引一端,崇其所善”等字眼意在强调材料反映的是战国时期出现百家争鸣的局面,历史意义再要分开进行回答,例如,儒家思想成为中国两千多年的正统思想,道家思想则构成了两千多年传统思想的哲学基础,再例如,法家思想成为以后改革图治的理论工具等。

第(2)问,第一则材料反映的核心内容是施行“仁政”,由此可推知该思想家是孟子;由第二则材料中的“天行有常”可判断出该思想家是荀子。

第(3)问,材料三中的“农与工肆之人”等字眼说明了材料三代表了下层阶层、小生产者利益的墨家思想,代表的是下层群众的心声。

第(4)问,材料四出自庄子在《齐物论》,所以材料四就是反映了道家的“齐物”观点,天地一指也,万物一马也等字眼也能体现这一点。

第(5)问, 材料中的“不期修古,不法常可”等字眼体现了法家的与时俱进、不断改变的思想主张,所以材料反映的是法家思想,而思想主张主要包括两个方面即可,一是君主专制,二是,历史不会倒退,要不断革新之类的意思即可。

题型:非选择题 题类: 难度:较易 组卷次数:0
下载
收藏
+选择
网友关注的试题 更多>>
网友关注的试卷 更多>>
最新试题
最新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