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石家庄市栾城区第五中学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化学试卷

初中化学考试
考试时间: 分钟 满分: 7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共14题,共70分)

1、

在一个密闭容器中放入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发生某化学反应,一段时间后测得有关数据如下表,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物质

反应前的质量(g)

35.0

24.6

16.8

26.6

反应后的质量(g)

X

49.0

0

53.0

A.反应后物质甲的质量为1.0g

B.该反应有两种反应物

C.乙是生成物

D.反应中甲、丙的质量为5:4

2、

把甲、乙、丙三种金属分别加入稀盐酸中,乙表面有气泡产生,甲、丙无变化;再把甲放到丙的硝酸盐溶液中,甲表面析出丙。则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是

A.甲>乙>丙 B.乙>甲>丙 C.乙>丙>甲 D.丙>乙>甲

3、

下列实验操作可以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操作

A

鉴别铁粉和氧化铜粉末

加稀硫酸

B

检验氧气是否收集满

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内

C

除去CO2中少量CO

点燃

D

分离二氧化锰和高锰酸钾的固体混合物

加足量水溶解,蒸发

A.A B.B C.C D.D

4、

下列生产、生活中的做法错误的是

A.用煤炉取暖时,为防止煤气中毒可在室内放盆水

B.用煤取暖时尽量使用脱硫煤

C.液化气罐着火时用水喷淋

D.扑灭森林火灾的有效方法是将大火蔓延路线前的树林砍掉

5、

下列有关金属及其合金说法中错误的是

A.常温下多数金属都是固体 B.铝具有很好的抗腐蚀性

C.钛和钛的合金的抗腐蚀性能远优于不锈钢 D.合金中不含非金属元素

6、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人类利用的大部分能量是通过化学反应获得的

B.镁与盐酸的反应是放热反应

C.氢能是最清洁的能源

D.硝酸铵固体溶于水时放热

7、

下列关于碳的氧化物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CO与CO2可用点燃的方法区分

B.CO和CO2都会对人体的健康产生影响

C.CO能转化成CO2,而CO2不能转化成CO

D.含碳燃料的不完全燃烧都有可能生成一氧化碳

8、

关于碳的单质的说法,错误的是

A.金刚石、石墨、C60都直接由碳原子构成

B.木炭、活性炭、炭黑的主要成分也是碳单质

C.活性炭的吸附作用比木炭强

D.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决定了碳单质的性质的不同

9、

在我省,以气代煤已经非常普遍。已掌握了化学知识的我们,有必要向使用天然气的人们宣传注意事项。下列使用天然气的方法中不正确的是

A.要安装燃气报警器

B.冬季用气时尽量关闭门窗

C.发现天然气泄漏时,在室内不要开灯、打电话或打开抽油烟机

D.及时更换到期或过期输气管

10、

下列分类错误的是

A.金钢石、不锈钢都是金属材料 B.纸张、衣服都是易燃物

C.风能、生物质能都是可再生能源 D.天然气、液化石油气都是混合物

11、

进入秋冬季,更要“打好蓝天保卫战”。下列措施中不利于此战的是

A.禁止露天焚烧秸秆 B.限制燃放烟花爆竹

C.推广新能源汽车 D.发展燃煤火力发电

12、

下列物质的用途主要由其化学性质决定的是

A.二氧化碳用于植物的光合作用 B.汽油用于清洗油污

C.石墨制作干电池电极 D.用黄铜铸造雕塑

13、

下列物质放入水中,能形成溶液的是

A.蔗糖 B.豆奶粉 C.面粉 D.食用油

14、

下列过程中发生的变化主要是物理变化的是

A.酸雨的形成 B.将煤隔绝空气加强热 C.干冰升华 D.玉米酿酒

二、填空题(共1题,共5分)

15、

化学知识在生产、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

(1)用洗洁精清洗油污,是利用了洗洁精的___作用。

(2)用在影视舞台上制造云雾缭绕现象的物质是____。

(3)常用来裁玻璃、切割大理石、装在钻探机钻头上的是____。

(4)打开汽水瓶盖有气泡冒出,说明气体的溶解度___________。

河北省石家庄市栾城区第五中学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化学试卷

初中化学考试
一、选择题(共14题,共70分)

1、

在一个密闭容器中放入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发生某化学反应,一段时间后测得有关数据如下表,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物质

反应前的质量(g)

35.0

24.6

16.8

26.6

反应后的质量(g)

X

49.0

0

53.0

A.反应后物质甲的质量为1.0g

B.该反应有两种反应物

C.乙是生成物

D.反应中甲、丙的质量为5:4

【考点】
【答案】

D

【解析】

反应后质量增加的属于生成物,反应后质量减少的属于反应物,反应后质量不变的可能是催化剂,也可能是杂质。

A、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相等,可得35.0+24.6+16.8+26.6=X+49.0+0+53.0,X=1.0,故A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B、该反应甲、丙反应后质量减少,属于反应物,故B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C、乙反应后质量增加,属于生成物,故C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D、反应中甲、丙的质量为(35.0-1.0):(16.8-0)=85:42≠5:4,故D说法错误,符合题意。

故选D。

2、

把甲、乙、丙三种金属分别加入稀盐酸中,乙表面有气泡产生,甲、丙无变化;再把甲放到丙的硝酸盐溶液中,甲表面析出丙。则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是

A.甲>乙>丙 B.乙>甲>丙 C.乙>丙>甲 D.丙>乙>甲

【考点】
【答案】

B

【解析】

把甲、乙、丙三种金属分别加入稀盐酸中,乙表面有气泡产生,甲、丙无变化,说明三种金属中乙的活动性最强;再把甲放到丙的硝酸盐溶液中,甲表面析出丙,说明甲的活动性比丙强。则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是乙>甲>丙,故选B。

3、

下列实验操作可以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操作

A

鉴别铁粉和氧化铜粉末

加稀硫酸

B

检验氧气是否收集满

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内

C

除去CO2中少量CO

点燃

D

分离二氧化锰和高锰酸钾的固体混合物

加足量水溶解,蒸发

A.A B.B C.C D.D

【考点】
【答案】

A

【解析】

A、铁粉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氢气,氧化铜粉末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铜,故加入稀硫酸产生气体的是铁粉,生成蓝色溶液的是氧化铜,故A正确;

B、检验氧气是否收集满应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而不是伸入集气瓶内,故B错误;

C、CO2不支持燃烧,CO2中混有少量CO时不能点燃,可以通过灼热的氧化铜,故C错误;

D、二氧化锰和高锰酸钾的固体混合物加足量水溶解,二氧化锰难溶,高锰酸钾可溶于水,蒸发得到的仍是二者混合物,实验中缺少“过滤”操作,故D错误。

故选A。

4、

下列生产、生活中的做法错误的是

A.用煤炉取暖时,为防止煤气中毒可在室内放盆水

B.用煤取暖时尽量使用脱硫煤

C.液化气罐着火时用水喷淋

D.扑灭森林火灾的有效方法是将大火蔓延路线前的树林砍掉

【考点】
【答案】

A

【解析】

A、煤气中毒是指一氧化碳中毒,一氧化碳难溶于水,在室内放水不能防止煤气中毒,故A做法错误,符合题意;

B、硫燃烧生成有毒的二氧化硫,使用脱硫煤可以减少二氧化硫的排放,故B做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C、液化气罐着火时用水喷淋,通过降低温度到着火点以下达到灭火的目的,故C做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D、扑灭森林火灾的有效方法是将大火蔓延路线前的树林砍掉形成隔离带,利用隔绝可燃物达到灭火的目的,故D做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A。

5、

下列有关金属及其合金说法中错误的是

A.常温下多数金属都是固体 B.铝具有很好的抗腐蚀性

C.钛和钛的合金的抗腐蚀性能远优于不锈钢 D.合金中不含非金属元素

【考点】
【答案】

D

【解析】

A、常温下多数金属都是固体,常温下汞是液体,故A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B、铝与氧气反应生成致密的氧化铝薄膜,具有保护作用,故铝具有很好的抗腐蚀性,故B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C、钛和钛的合金的抗腐蚀性能远优于不锈钢,故C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D、合金中可能含有非金属元素,如生铁、钢中含有碳元素,故D说法错误,符合题意。

故选D。

6、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人类利用的大部分能量是通过化学反应获得的

B.镁与盐酸的反应是放热反应

C.氢能是最清洁的能源

D.硝酸铵固体溶于水时放热

【考点】
【答案】

D

【解析】

A、人类利用的大部分能量是通过化学反应获得的,故A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B、金属与酸的反应是放热反应,故B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C、氢气燃烧只生成水,对环境没有污染,氢能是最清洁的能源,故C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D、硝酸铵固体溶于水时吸热,故D说法错误,符合题意。

故选D。

7、

下列关于碳的氧化物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CO与CO2可用点燃的方法区分

B.CO和CO2都会对人体的健康产生影响

C.CO能转化成CO2,而CO2不能转化成CO

D.含碳燃料的不完全燃烧都有可能生成一氧化碳

【考点】
【答案】

C

【解析】

A、CO具有可燃性,CO2不具有可燃性,可用点燃的方法区分,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

B、CO有毒,与血红蛋白结合造成人体缺氧;二氧化碳本身没有毒性,但二氧化碳不能供给呼吸,故CO2也会对人体的健康产生影响,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

C、CO点燃能转化成CO2,而CO2与C在高温下能转化成CO,故C错误,符合题意;

D、碳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不完全燃烧生成一氧化碳,含碳燃料的不完全燃烧都有可能生成一氧化碳,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C。

8、

关于碳的单质的说法,错误的是

A.金刚石、石墨、C60都直接由碳原子构成

B.木炭、活性炭、炭黑的主要成分也是碳单质

C.活性炭的吸附作用比木炭强

D.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决定了碳单质的性质的不同

【考点】
【答案】

A

【解析】

A、金刚石、石墨由碳原子构成,C60是由分子构成的,故A错误,符合题意;

B、木炭、活性炭、炭黑的主要成分都是碳单质,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

C、活性炭具有疏松多孔的结构,吸附作用比木炭强,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

D、原子排列方式不同,决定了碳单质的性质的不同,如金刚石和石墨,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A。

9、

在我省,以气代煤已经非常普遍。已掌握了化学知识的我们,有必要向使用天然气的人们宣传注意事项。下列使用天然气的方法中不正确的是

A.要安装燃气报警器

B.冬季用气时尽量关闭门窗

C.发现天然气泄漏时,在室内不要开灯、打电话或打开抽油烟机

D.及时更换到期或过期输气管

【考点】
【答案】

B

【解析】

A、安装燃气报警器可及时发现煤气泄漏,及时处理,故A方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B、冬季用气时应保持厨房内空气通畅,避免发生爆炸,故B方法错误,符合题意;

C、天然气泄漏时,应及时关闭阀门开窗通风,开灯、打电话或打开抽油烟机易产生电火花引发爆炸,故C方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D、及时更换到期或过期的输气管可防止天然气泄漏,减少隐患,故D方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0、

下列分类错误的是

A.金钢石、不锈钢都是金属材料 B.纸张、衣服都是易燃物

C.风能、生物质能都是可再生能源 D.天然气、液化石油气都是混合物

【考点】
【答案】

A

【解析】

A、金钢石是无机非金属材料,不锈钢是金属材料,故A分类错误,符合题意;

B、纸张、衣服都是易燃物,故B分类正确,不符合题意;

C、风能、生物质能都是可再生能源,故C分类正确,不符合题意;  

D、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属于混合物,液化石油气中含有多种烷烃和杂质,是混合物,故D分类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A。

11、

进入秋冬季,更要“打好蓝天保卫战”。下列措施中不利于此战的是

A.禁止露天焚烧秸秆 B.限制燃放烟花爆竹

C.推广新能源汽车 D.发展燃煤火力发电

【考点】
【答案】

D

【解析】

A、禁止露天焚烧秸秆,利于“打好蓝天保卫战”,故A不符合题意;

B、限制燃放烟花爆竹可以减少空气污染,利于“打好蓝天保卫战”,故B不符合题意;

C、推广新能源汽车可以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利于“打好蓝天保卫战”,故C不符合题意;

D、发展燃煤火力发电会加重环境污染,不利于“打好蓝天保卫战”,故D符合题意。故选D。

12、

下列物质的用途主要由其化学性质决定的是

A.二氧化碳用于植物的光合作用 B.汽油用于清洗油污

C.石墨制作干电池电极 D.用黄铜铸造雕塑

【考点】
【答案】

A

【解析】

物理性质是指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化学性质是指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而化学变化的本质特征是变化中有新物质生成,因此,判断物理性质还是化学性质的关键就是看表现物质的性质时是否有新物质产生。

A、二氧化碳用作植物的光合作用是植物吸收二氧化碳和水,生成有机物和氧气,属于化学变化,是由化学性质决定的,故A正确;

B、汽油溶解油污,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性质,故B错误;

C、石墨用作电极是利用石墨的导电性,属于物理性质,故C错误;

D、用黄铜铸造雕塑没有新物质生成,利用的是其物理性质,故D错误。故选A。

13、

下列物质放入水中,能形成溶液的是

A.蔗糖 B.豆奶粉 C.面粉 D.食用油

【考点】
【答案】

A

【解析】

溶液是指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中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

A、蔗糖能溶于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能形成溶液,故A正确;

B、豆奶粉不易溶于水,形成的混合物不均一、不稳定,属于悬浊液,故B错误;

C、面粉不能溶于水,放入水中形成的混合物不均一、不稳定,属于悬浊液,故C错误;

D、食用油不能溶于水,形成的混合物不均一、不稳定,一段时间后会分层,属于乳浊液,故D错误。故选A。

14、

下列过程中发生的变化主要是物理变化的是

A.酸雨的形成 B.将煤隔绝空气加强热 C.干冰升华 D.玉米酿酒

【考点】
【答案】

C

【解析】

A、酸雨的形成过程中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与水、氧气反应生成硫酸和硝酸,属于化学变化,故A错误;

B、将煤隔绝空气加强热生成焦炭、煤焦油、焦炉气等物质,属于化学变化,故B错误;

C、干冰升华是二氧化碳由固态变为气态,只是状态发生了变化,属于物理变化,故C正确;

D、玉米酿酒过程中有酒精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D错误。故选C。

二、填空题(共1题,共5分)

15、

化学知识在生产、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

(1)用洗洁精清洗油污,是利用了洗洁精的___作用。

(2)用在影视舞台上制造云雾缭绕现象的物质是____。

(3)常用来裁玻璃、切割大理石、装在钻探机钻头上的是____。

(4)打开汽水瓶盖有气泡冒出,说明气体的溶解度___________。

【考点】
【答案】

乳化   干冰   金刚石   随压强的减小而减小  

【解析】

(1)用洗洁精清洗油污,是利用了洗洁精的乳化作用。

(2)干冰升华时吸收大量的热,使空气中的水蒸气凝成水珠,从而出现云雾缭绕的现象,常用在影视舞台上。

(3)金刚石硬度大,常用来裁玻璃、切割大理石、装在钻探机钻头,钻凿坚硬的岩层等。

(4)打开汽水瓶盖,瓶内压强变小,有气泡冒出,说明气体的溶解度随压强的减小而减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