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宁德市初三毕业班质量检测化学试卷(解析版)

初中化学考试
考试时间: 分钟 满分: 8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共11题,共55分)

1、

下列物质在氧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烟的是

A.木炭 B.铁丝   C.硫粉   D.红磷

2、

下列物质属于纯净物的是

A.大理石   B.空气   C.蒸馏水   D.不锈钢

3、

下图是“镍”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信息,下列关于镍元素说法错误的是

1

A.是金属元素

B.相对原子质量为58.69g

C.原子序数为28

D.元素符号为Ni

4、

下图是甲、乙两种固体物质在水中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1

A.甲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B.在t1℃时,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C.甲、乙的不饱和溶液都可通过降温转化为饱和溶液

D.在t1℃时,25g乙物质溶于100g水中达到饱和状态

5、

图中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1

6、

图中食物中富含糖类的是

1

7、

空气中体积分数约占21%的是

A.O2   B.CO2   C.N2  D.H2O

8、

以下液体呈碱性的是

A.食醋pH=2.5   B.西瓜汁pH=6   C.食盐水pH=7 D.肥皂水pH=10

9、

小辉在纸叠的小船中加入适量的水,用酒精灯直接加热,纸船安然无恙,原因是

A.水能降低着火点 B.温度没有达到着火点

C.纸不是可燃物 D.没有与氧气接触

10、

氧化铬中Gr元素的化合价为+3价,氧化铬的化学式为

A.Gr2O3   B.GrO C.GrO2   D.Gr3O2

11、

下表实验操作能达到目的是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操作

A

检验二氧化碳

将二氧化碳通入紫色石蕊溶液中

B

鉴别氮气和二氧化碳

将燃着的木条分别伸入瓶中

C

除去粗盐中的难溶性杂质

将粗盐研碎、溶解、蒸发

D

除去硫酸亚铁溶液中少量的硫酸铜

加足量铁粉充分反应后,过滤

二、填空题(共3题,共15分)

12、

(14分)生活中处处有化学。

水源清洁

(1)硬水给人们带来许多危害。日常生活中可用________区分硬水和软水,能降低水硬度的方法是_________。

(2)家用净水器用活性炭作净水剂是利用活性炭的_________性。

金属应用

(3)水银温度计能测量体温的高低,请用微粒观点解释___________。

(4)硬铝是铝镁合金,在生活中用途广泛。其中镁原子的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在化学反应中形成的镁离子符号是________。空气治理未经处理的废气中含有大量的有害气体和烟尘。

1

(5)有害气体中的CO、NO通过以下反应转化为无害气体,反应的化学程式为2CO+2NO22CO2+X,其中X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

(6)烟尘中PM2.5对人体健康影响很大。下列措施对PM2.5的治理能起到积极作用的是_____。

A.减少户外活动

B.采用焚烧法处理垃圾

C.提倡使用清洁能源

13、

(11分)合成氨对社会发展贡献巨大。合成氨的工艺流程如图6:

1

(1)分离液态空气可得到氮气,此过程是__________变化(填“物理”或“化学”)。

(2)图中制取氢气的主要过程是C+H2O2CO+H2,它是____反应(填“化合”、“分解”、“置换”或“复分解”)。

(3)写出N2和H2反应生成NH3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

(4)该工艺流程中可循环使用的物质是_________和________。

(5)液氨常用来制取化肥氯化铵(NH­4Cl),氯化铵属于___________肥(填化肥的种类)。

14、

(9分)甲、乙、丙、丁为初中常见的物质,丁是甲与乙、乙与丙反应的生成物之一,关系如图,其中“→”表示转化关系。

1

(1)若甲、丙都含有氢元素,乙为O2,丙为最轻气体,则甲可能是_______(填化学式,下同)。

(2)若甲、丙都含有碳元素,甲是黑色固体单质,丁为红色金属单质,则丙是______。

(3)若丁为NaCl,乙为酸,甲、丙分别是碱和盐,则丙可能是_________。

写出甲和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

三、实验探究题(共2题,共10分)

15、

(15分)碳酸钠、碳酸氢钠是中学常见的化合物。

探究一:碳酸钠、碳酸氢钠与酸反应

如图所示,将两气球内的NaHCO3和Na2CO3同时倒入试管中。已知盐酸足量,且装置气密性良好。

1

回答下列问题:

(1)碳酸钠俗名是_____。

(2)实验过程中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3)NaHCO3和Na2CO3都能与盐酸反应产生二氧化碳、水和氯化钠。任写出其中一个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

(4)已知NaHCO3、Na2CO3的相对分子质量分别为84、106,通过计算:实验结束后,________(填“A”或“B”)试管的气球更大。

探究二:碳酸氢钠、碳酸钠固体与酸反应的热效应

【发现问题】在探究一实验过程中用手触摸试管,发现盛NaHCO3的试管温度降低,而盛Na2CO3的试管温度升高。

【猜想与推测】甲同学由此推测:NaHCO3和盐酸反应为吸热反应,Na2CO3和盐酸反应为放热反应。

【实验与数据】乙同学认为甲同学推测不妥,通过以下多次实验后取平均值数据记录如下:

步骤①

步骤②

步骤③

步骤④

步骤⑤

测量10mL水温/℃

加入物质0.5g

溶解后测量溶液温度t1/℃

静置一段时间后测量溶液温度t2/℃

加入20%盐酸10mL反应后测量溶液温度t3/℃

20

NaHCO3

18.5

20.0

20.8

20

Na2CO3

23.3

20.0

23.7

【分析与结论】

(1)由步骤①~③比较得到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

(2)由步骤④~⑤比较得到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结合上面探究活动,你认为甲同学推测的不妥之处是_________。

16、

(13分)某校化学兴趣小组用下图装置探究铁生锈的条件。

1

(1)气体发生装置的选择

A装置用双氧水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为了控制反应速率,得到平稳的氧气流,应选择下图中的___________(填“甲”、“乙”或“丙”)装置,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

2

(2)铁生锈条件的探究

①上图C装置中浓硫酸的作用是__________。

②打开K1、K2、K3,通入氧气,检验氧气已充满整个装置的方法是__________。

关闭K1、K2、K3,2天后观察到:B处铁丝表面布满铁锈,D处铁丝依然光亮,E中铁丝表面有部分铁锈。

实验结论:铁生锈主要是铁与_________和_______发生反应。

③B、E处实验现象对比说明:影响铁生锈快慢的一种因素是___________。

四、简答题(共1题,共5分)

17、

小黄为了测定某稀盐酸溶质的质量分数,将146.0g的稀盐酸倒入盛有足量锌粉的烧杯中,恰好完全反应,实验过程如图所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Zn+2HCl=ZnCl2+H2↑)

1

试计算:

(1)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生成氢气________g。

(2)试计算稀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福建省宁德市初三毕业班质量检测化学试卷(解析版)

初中化学考试
一、选择题(共11题,共55分)

1、

下列物质在氧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烟的是

A.木炭 B.铁丝   C.硫粉   D.红磷

【考点】
【答案】

D

【解析】

试题分析:A、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错误;B、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剧烈燃烧,生成黑色固体,错误;C、硫粉在氧气中燃烧,产生明亮蓝紫色火焰,错误;D、红磷在氧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烟,正确。故选D

2、

下列物质属于纯净物的是

A.大理石   B.空气   C.蒸馏水   D.不锈钢

【考点】
【答案】

C

【解析】

试题分析:A、大理石属于混合物,错误;B、空气属于混合物,错误;C、蒸馏水属于纯净物,正确;D、不锈钢属于混合物,错误。故选C

3、

下图是“镍”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信息,下列关于镍元素说法错误的是

1

A.是金属元素

B.相对原子质量为58.69g

C.原子序数为28

D.元素符号为Ni

【考点】
【答案】

B

【解析】

试题分析:A、镍是金属元素,正确;B、相对原子质量单位为1,错误;C、原子序数为28,正确;D、元素符号为Ni,正确。

4、

下图是甲、乙两种固体物质在水中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1

A.甲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B.在t1℃时,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C.甲、乙的不饱和溶液都可通过降温转化为饱和溶液

D.在t1℃时,25g乙物质溶于100g水中达到饱和状态

【考点】
【答案】

C

【解析】

试题分析:A、甲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正确;B、在t1℃时,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正确;C、乙物质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将乙的不饱和溶液转化为饱和溶液要采用升温的方法,错误;D、在t1℃时,乙的溶解度为25g,正确。故选C

5、

图中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1

【考点】
【答案】

C

【解析】

试题分析:A、稀释浓硫酸时,要将浓硫酸缓慢地注入水中,错误;B、过滤要用玻璃棒引流,错误;C、试管夹要夹在距离试管口三分之处,试管内的液体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三分之一,正确;D、瓶塞应该倒放在桌面上,错误。故选C

6、

图中食物中富含糖类的是

1

【考点】
【答案】

A

【解析】

试题分析:A、馒头中富含糖类,正确;B、鱼中富含蛋白质,错误;C、牛肉中富含蛋白质,错误;D、青菜中富含维生素,错误。故选A

7、

空气中体积分数约占21%的是

A.O2   B.CO2   C.N2  D.H2O

【考点】
【答案】

A

【解析】

试题分析: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21%。故选A

8、

以下液体呈碱性的是

A.食醋pH=2.5   B.西瓜汁pH=6   C.食盐水pH=7 D.肥皂水pH=10

【考点】
【答案】

D

【解析】

试题分析:A、食醋pH=2.5,呈酸性,错误;B.西瓜汁pH=6,呈酸性,错误;C.食盐水pH=7,呈中性,错误;D.肥皂水pH=10,呈碱性,正确。故选D

9、

小辉在纸叠的小船中加入适量的水,用酒精灯直接加热,纸船安然无恙,原因是

A.水能降低着火点 B.温度没有达到着火点

C.纸不是可燃物 D.没有与氧气接触

【考点】
【答案】

B

【解析】

试题分析:A、着火点是物质固有的属性,不能随意改变,错误;B、温度没有达到纸的着火点,正确;C、纸是可燃物,错误;D、纸船与氧气接触,错误。故选B

10、

氧化铬中Gr元素的化合价为+3价,氧化铬的化学式为

A.Gr2O3   B.GrO C.GrO2   D.Gr3O2

【考点】
【答案】

A

【解析】

试题分析:利用“十字交叉法”可知,氧化铬的化学式为Gr2O3。故选A

11、

下表实验操作能达到目的是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操作

A

检验二氧化碳

将二氧化碳通入紫色石蕊溶液中

B

鉴别氮气和二氧化碳

将燃着的木条分别伸入瓶中

C

除去粗盐中的难溶性杂质

将粗盐研碎、溶解、蒸发

D

除去硫酸亚铁溶液中少量的硫酸铜

加足量铁粉充分反应后,过滤

【考点】
【答案】

D

【解析】

试题分析:A、检验二氧化碳应选用澄清石灰水,错误;B、氮气和二氧化碳都既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错误;C、除去难溶性杂质,要采用过滤的方法,错误;D、铁能与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正确。故选D

二、填空题(共3题,共15分)

12、

(14分)生活中处处有化学。

水源清洁

(1)硬水给人们带来许多危害。日常生活中可用________区分硬水和软水,能降低水硬度的方法是_________。

(2)家用净水器用活性炭作净水剂是利用活性炭的_________性。

金属应用

(3)水银温度计能测量体温的高低,请用微粒观点解释___________。

(4)硬铝是铝镁合金,在生活中用途广泛。其中镁原子的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在化学反应中形成的镁离子符号是________。空气治理未经处理的废气中含有大量的有害气体和烟尘。

1

(5)有害气体中的CO、NO通过以下反应转化为无害气体,反应的化学程式为2CO+2NO22CO2+X,其中X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

(6)烟尘中PM2.5对人体健康影响很大。下列措施对PM2.5的治理能起到积极作用的是_____。

A.减少户外活动

B.采用焚烧法处理垃圾

C.提倡使用清洁能源

【考点】
【答案】

(1)肥皂水;煮沸或蒸馏(2)吸附(3)温度升高,原子间的间隙变大(4)Mg2+

(5)N2  (6)C

【解析】

试题分析:(1)区别硬水和软水用肥皂水,降低水的硬度方法:生活中煮沸,实验室蒸馏;(2)活性炭具有吸附性,能吸附色素和异味;(3)温度升高,原子间的间隔变大,液柱上升,温度计读数增大;温度降低,原子间的间隔变小,液柱下降,温度计的读数减小;(4)镁原子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两个电子,从而带两个单位的正电荷;(5)根据化学反应前后,各原子种类和原子数目不变进行推求;(6)A.减少户外活动,对PM2.5的治理不能起到积极作用,错误;B.采用焚烧法处理垃圾,增加空气中的烟尘,错误;C.提倡使用清洁能源,减少烟尘等有害物质的排放,对PM2.5的治理不能起到积极作用,正确。故选C

13、

(11分)合成氨对社会发展贡献巨大。合成氨的工艺流程如图6:

1

(1)分离液态空气可得到氮气,此过程是__________变化(填“物理”或“化学”)。

(2)图中制取氢气的主要过程是C+H2O2CO+H2,它是____反应(填“化合”、“分解”、“置换”或“复分解”)。

(3)写出N2和H2反应生成NH3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

(4)该工艺流程中可循环使用的物质是_________和________。

(5)液氨常用来制取化肥氯化铵(NH­4Cl),氯化铵属于___________肥(填化肥的种类)。

【考点】
【答案】

(1)物理(2分)(2)置换(2分)(3)N2+3H212NH3(3分)

(4)N2、H2(各1分)(5)氮(2分)

【解析】

试题分析:(1)分离液态空气可得到氮气,此过程属于物理变化;(2)反应物和生成物均为单质和化合物,属于置换反应;(3)根据题目信息可知,化学方程式为:N2+3H212NH3;(4)根据图示知,氮气和氢气可以循环使用;(5)氯化铵属于氮肥。

14、

(9分)甲、乙、丙、丁为初中常见的物质,丁是甲与乙、乙与丙反应的生成物之一,关系如图,其中“→”表示转化关系。

1

(1)若甲、丙都含有氢元素,乙为O2,丙为最轻气体,则甲可能是_______(填化学式,下同)。

(2)若甲、丙都含有碳元素,甲是黑色固体单质,丁为红色金属单质,则丙是______。

(3)若丁为NaCl,乙为酸,甲、丙分别是碱和盐,则丙可能是_________。

写出甲和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

【考点】
【答案】

(1)CH4等合理答案(2分)  (2)CO(2分)

(3)Na2CO3或NaHCO3(2分)  HCl+NaOH=NaCl+H2O(3分)

【解析】

试题分析:(1)根据题目信息知,丙为氢气,甲可能为甲烷或酒精,都属于有机物;(2)甲为碳,丙为一氧化碳,乙为氧化铜。(3)甲为氢氧化钠,氢氧化钠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丙为碳酸钠或碳酸氢钠,碳酸钠或碳酸氢钠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二氧化碳和水;

三、实验探究题(共2题,共10分)

15、

(15分)碳酸钠、碳酸氢钠是中学常见的化合物。

探究一:碳酸钠、碳酸氢钠与酸反应

如图所示,将两气球内的NaHCO3和Na2CO3同时倒入试管中。已知盐酸足量,且装置气密性良好。

1

回答下列问题:

(1)碳酸钠俗名是_____。

(2)实验过程中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3)NaHCO3和Na2CO3都能与盐酸反应产生二氧化碳、水和氯化钠。任写出其中一个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

(4)已知NaHCO3、Na2CO3的相对分子质量分别为84、106,通过计算:实验结束后,________(填“A”或“B”)试管的气球更大。

探究二:碳酸氢钠、碳酸钠固体与酸反应的热效应

【发现问题】在探究一实验过程中用手触摸试管,发现盛NaHCO3的试管温度降低,而盛Na2CO3的试管温度升高。

【猜想与推测】甲同学由此推测:NaHCO3和盐酸反应为吸热反应,Na2CO3和盐酸反应为放热反应。

【实验与数据】乙同学认为甲同学推测不妥,通过以下多次实验后取平均值数据记录如下:

步骤①

步骤②

步骤③

步骤④

步骤⑤

测量10mL水温/℃

加入物质0.5g

溶解后测量溶液温度t1/℃

静置一段时间后测量溶液温度t2/℃

加入20%盐酸10mL反应后测量溶液温度t3/℃

20

NaHCO3

18.5

20.0

20.8

20

Na2CO3

23.3

20.0

23.7

【分析与结论】

(1)由步骤①~③比较得到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

(2)由步骤④~⑤比较得到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结合上面探究活动,你认为甲同学推测的不妥之处是_________。

【考点】
【答案】

探究一:(1)纯碱(苏打)(2分)

(2)固体溶解、气泡产生,气球胀大(2分)

(3)Na2CO3+2HCl==2NaCl+H2O+CO2↑(或NaHCO3+HCl==NaCl+H2O+CO2↑)(3分)

(4)A(2分)

探究二:(1)Na2CO3溶于水放热,而NaHCO3溶于水吸热(只答对一点即可得分)(2分)

(2)Na2CO3溶液、NaHCO3溶液与稀盐酸反应都是放热(只答对一点得1分)(2分)

(3)判断固体与溶液反应的能量变化需综合考虑物质溶解过程的能量变化及反应过程的能量变化。(2分)

【解析】

试题分析:(1)碳酸钠俗名是纯碱或苏打;(2)固体逐渐溶解,产生气泡,气球胀大;(3)化学方程式为:Na2CO3+2HCl==2NaCl+H2O+CO2↑(或NaHCO3+HCl==NaCl+H2O+CO2↑)(4)【分析与结论】

(1)由步骤①~③比较得到的结论是Na2CO3溶于水放热,而NaHCO3溶于水吸热(2)由步骤④~⑤比较得到的结论是Na2CO3溶液、NaHCO3溶液与稀盐酸反应都是放热(3)判断固体与溶液物质反应的能量变化需综合考虑物质溶解过程的能量变化及反应过程的能量变化。

16、

(13分)某校化学兴趣小组用下图装置探究铁生锈的条件。

1

(1)气体发生装置的选择

A装置用双氧水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为了控制反应速率,得到平稳的氧气流,应选择下图中的___________(填“甲”、“乙”或“丙”)装置,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

2

(2)铁生锈条件的探究

①上图C装置中浓硫酸的作用是__________。

②打开K1、K2、K3,通入氧气,检验氧气已充满整个装置的方法是__________。

关闭K1、K2、K3,2天后观察到:B处铁丝表面布满铁锈,D处铁丝依然光亮,E中铁丝表面有部分铁锈。

实验结论:铁生锈主要是铁与_________和_______发生反应。

③B、E处实验现象对比说明:影响铁生锈快慢的一种因素是___________。

【考点】
【答案】

(1)乙(2分)  2H2O212H2O+O2↑(3分)

(2)①干燥氧气(2分)②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K3导管口,木条复燃(2分)  ;氧气,水(各1分)

③氧气的含量(浓度)(2分)

【解析】

试题分析:(1)要控制反应速率,得到平稳的氧气流,应选择乙图,化学方程式为:2H2O212H2O+O2↑;(2)①浓硫酸具有吸水性,能吸收氧气中的水分;②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K3导管口,木条复燃,证明氧气已充满整个装置;铁生锈主要是铁与氧气和水发生反应;③B、E处实验现象对比说明:影响铁生锈快慢的一种因素是氧气的含量。

四、简答题(共1题,共5分)

17、

小黄为了测定某稀盐酸溶质的质量分数,将146.0g的稀盐酸倒入盛有足量锌粉的烧杯中,恰好完全反应,实验过程如图所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Zn+2HCl=ZnCl2+H2↑)

1

试计算:

(1)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生成氢气________g。

(2)试计算稀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考点】
【答案】

(1)0.4  (2分)  (2)10%

【解析】

试题分析:(1)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生成氢气的质量;(2)利用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

解:设稀盐酸中溶质质量为x。

Zn+2HCl==ZnCl2+H2↑

73   2

X   0.4g

1  X=14.6g  (4分)

2 (2分)

答:稀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为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