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南京市联合体九年级上学期期末练习化学试卷(解析版)

初中化学考试
考试时间: 分钟 满分: 80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共9题,共45分)

1、

下图所示实验中,有化学变化发生的是(   )

1

A.干冰升华 B.灭火器原理   C.比较金属的硬度   D.自制净水器净水

2、

下列物质与雨水混合能形成酸雨的是(   )

A.甲烷   B.一氧化碳   C.二氧化碳 D.二氧化硫

3、

右图是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1

A.10℃时,甲的溶解度小于乙的溶解度

B.t℃时,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C.使甲物质从其饱和溶液中析出,可采取降温的方法

D.甲、乙的饱和溶液从30℃降温到10℃时,析出的晶体质量甲一定大于乙

4、

在由CH4和H2组成的混合气体中,测知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60%,则混合气体充分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的质量比为(   )

A.11∶18   B.22∶9   C.1∶1  D.11∶27

5、

下列有关金属和金属材料的认识中,错误的是(   )

A.生铁和钢的性能相同

B.赤铁矿的主要成分是氧化铁

C.回收废旧金属有利于节约资源

D.铁粉做“双吸剂”和铁生锈原理相同

6、

等质量甲、乙、丙三种金属分别放入三份浓度相同的足量稀硫酸中,产生氢气的质量与反应时间的关系如右图所示(已知甲、乙、丙在生成物中的化合价均为+2价)。则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1

A. 生成氢气的质量:甲﹥乙﹥丙

B. 相对原子质量:乙﹥丙﹥甲

C. 金属活动性:乙﹥甲﹥丙

D. 消耗硫酸的质量:甲﹥乙﹥丙

7、

下列与化学有关的知识,其中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1

8、

下列实验现象的描述错误的是(   )

A.铁钉置于稀硫酸中表面产生大量气泡,溶液由无色变蓝色

B.生石灰与水反应放出大量热

C.镁带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

D.酒精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蓝色火焰

9、

下图表示治理汽车尾气所涉及反应的微观过程示意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1

A.图中单质的化学式为N2

B.该反应使有毒气体转化为无毒气体

C.反应中原子、分子个数都不变

D.反应物都属于氧化物

二、填空题(共7题,共35分)

10、

金属在生产、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认识金属的性质有利于更好地利用金属。

(1)用铜制作导线是利用铜的___________性。铁与硫酸铜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

(2)铸造硬币用到Fe、Cu、Ni(镍)等金属,已知Ni能够发生如下反应:

Ni+H2SO4 ==NiSO4 +H2↑   Fe+NiCl2 ==Ni+FeCl2

则Fe、Cu、Ni三种金属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____________(用元素符号表示)。

(3)炼铁的原理是利用一氧化碳与氧化铁反应,某同学设计的实验装置如下图:

1

①实验中玻璃管里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观察到A处出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

②该实验要先通CO后加热,目的是___________。

(4)小强用一定量的AgNO3和Cu(NO3)2混合溶液进行如图实验,并对溶液A和固体B的成分进行分析和研究。

2

①溶液A中的溶质一定含有_______,可能含有________________。

②通过以下实验可确定固体B的成分,请将下表填写完整。

实验步骤

现象

实验结论

取少量固体B,滴加_________

有气泡产生

 固体B含有Cu、Ag和_________

11、

小红利用下图所示装置研究可燃物的燃烧条件。

1

(1)实验时要先检查装置气密性,填装药品,并设法将整个装置充满氮气。若要求实验过程中不得拆、装仪器,请设计后续的实验步骤,并按要求填表。通过该实验可得到的结论是_________。

2

(2)装置C在步骤②中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

12、

用化学符号表示:

(1)碘酒中的溶剂_______。

(2)标出碳酸钠中碳元素的化合价_______。

(3)导致温室效应的气体(至少写两种)________。

13、

根据下图回答问题:

1

(1)装置图中标号仪器的名称:①______,②______。

(2)实验室若用A装置制取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

(3)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

若用G收集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应从_____________(选“a”或“b”)进,装置C与装置B相比,其主要优点是___________。

(4)工业上用碳酸钙在高温下分解来制取氧化钙和二氧化碳。

①若要制取5.6t氧化钙,需碳酸钙的质量是多少?(请写出计算过程)

②小华为测定某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取一定量的石灰石样品,将20g稀盐酸分4次加入样品中(样品中除碳酸钙外,其余成分不与盐酸反应,也不溶于水),充分反应后经过过滤、干燥等操作,最后称量,数据如下表:

稀盐酸的用量

剩余固体的质量

第一次加入5g

1.5g

第二次加入5g

1.0g

第三次加入5g

0.5g

第四次加入5g

0.4g

这种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___。

若要制取5.6t氧化钙,理论上需要这种石灰石的质量是_______。

14、

多角度认识物质,能帮助我们更全面了解物质世界。以氧气和二氧化碳为例,回答下列问题:

1

(1)认识物质的组成和构成

①从宏观上看,氧气和二氧化碳都由_____________(填“元素”、“原子”或“分子”,下同)组成。

②从微观上看,氧气和二氧化碳都由_____________构成。

(2)认识物质的性质

①氧气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纳米铁粉在氧气中可自燃生成氧化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

②在探究二氧化碳的性质时,我们用四朵石蕊染成紫色的干燥小花,进行如图的实验,让我们体验对比、分析、归纳、概括等科学方法和手段的运用。

2

本实验中紫色的干燥小花不变色的是步骤___________(填字母序号)。

本实验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15、

试依据核电荷数为1~18的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

(1)上图中硫元素的核电荷数z=_______;氯元素的最外层电子数y=________,则与氯元素化学性质相似的元素是_______。

(2)上图的排列具有一定的规律,如:同一横行中,从左到右元素的核电荷数依次增加。请再写一条规律:_______________。

(3)写出核外电子排布与氖原子相同的阳离子和阴离子符号各一个:阳离子_________,阴离子_______。

16、

如图,A、B、C、D、E、F均是初中化学的常见物质,A、B、C均含有同一种元素。变化①的现象是颜色由黑变红,变化②的现象是颜色由红变黑,相应变化的生成物没有全部列出,各变化的条件也未标出。回答下列问题:

1

(1)D的化学式为________;

(2)在变化①和②中,A和C的性质是相似的,都具有______;

(3)写出变化①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

江苏省南京市联合体九年级上学期期末练习化学试卷(解析版)

初中化学考试
一、选择题(共9题,共45分)

1、

下图所示实验中,有化学变化发生的是(   )

1

A.干冰升华 B.灭火器原理   C.比较金属的硬度   D.自制净水器净水

【考点】
【答案】

B

【解析】

试题分析: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根本区别在于是否有新物质生成,如果有新物质生成,则属于化学变化;反之,则是物理变化。干冰升华是二氧化碳由固态变成气态,物质的状态发生了变化,没有生成新物质属物理变化;B中碳酸钠与稀盐酸反应生成了二氧化碳,生成了新物质属化学变化;C中没有生成新物质属物理变化;D中发生的是过滤和吸附,没有生成新物质属物理变化。故选B。

2、

下列物质与雨水混合能形成酸雨的是(   )

A.甲烷   B.一氧化碳   C.二氧化碳 D.二氧化硫

【考点】
【答案】

D

【解析】

试题分析:形成酸雨的主要气体是二氧化硫。故选D。

3、

右图是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1

A.10℃时,甲的溶解度小于乙的溶解度

B.t℃时,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C.使甲物质从其饱和溶液中析出,可采取降温的方法

D.甲、乙的饱和溶液从30℃降温到10℃时,析出的晶体质量甲一定大于乙

【考点】
【答案】

D

【解析】

试题分析:由溶解度曲线可知,10℃时,甲的溶解度小于乙的溶解度,A正确;t℃时,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B正确;甲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变化较大,故要提纯甲可采用降温结晶的方法,C正确;等质量的甲、乙的饱和溶液从30℃降温到10℃时,析出的晶体质量甲一定大于乙,D错误。故选D。

4、

在由CH4和H2组成的混合气体中,测知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60%,则混合气体充分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的质量比为(   )

A.11∶18   B.22∶9   C.1∶1  D.11∶27

【考点】
【答案】

A

【解析】

试题分析:设共有这样的气体100g,则含碳元素60g,含氢元素40g;

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60g×44/12=220g;生成水的质量为:40×18/2=360g

故二氧化碳与水的质量比=220:360=11:18。故选A。

5、

下列有关金属和金属材料的认识中,错误的是(   )

A.生铁和钢的性能相同

B.赤铁矿的主要成分是氧化铁

C.回收废旧金属有利于节约资源

D.铁粉做“双吸剂”和铁生锈原理相同

【考点】
【答案】

A

【解析】

试题分析:生铁和钢均属铁合金,但由于含碳量不同,故性能不同,A除外;B中赤铁矿的主要成分是氧化铁,正确;回收废旧金属有利于节约金属资源,C正确;铁粉做“双吸剂”是由于铁生锈要水和氧气,D正确。故选A。

6、

等质量甲、乙、丙三种金属分别放入三份浓度相同的足量稀硫酸中,产生氢气的质量与反应时间的关系如右图所示(已知甲、乙、丙在生成物中的化合价均为+2价)。则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1

A. 生成氢气的质量:甲﹥乙﹥丙

B. 相对原子质量:乙﹥丙﹥甲

C. 金属活动性:乙﹥甲﹥丙

D. 消耗硫酸的质量:甲﹥乙﹥丙

【考点】
【答案】

B

【解析】

试题分析:由反应的图像可知甲生成的氢气最多,丙生成的氢气的质量最少,A正确;根据反应的质量比可知,等质量的三种金属,相对原子质量越小,生成的氢气的质量越多,故相对原子质量:丙﹥乙﹥甲,B错误;金属活动性越强,与酸反应的速率越快,故金属活动性:乙﹥甲﹥丙,C正确;根据化学方程式物质反应的质量比可知等质量的金属,相对原子质量越小,消耗的酸的质量越多,D正确。故选B。

7、

下列与化学有关的知识,其中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1

【考点】
【答案】

B

【解析】

试题分析:A中甲烷和氢气燃烧均是产生淡蓝色火焰,A错误;C中氧化铜不能与氧气反应,不能将氧气除去,C错误;物质的着火点是不变的,降低的是可燃物的温度,D错误。故选B。

8、

下列实验现象的描述错误的是(   )

A.铁钉置于稀硫酸中表面产生大量气泡,溶液由无色变蓝色

B.生石灰与水反应放出大量热

C.镁带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

D.酒精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蓝色火焰

【考点】
【答案】

A

【解析】

试题分析:铁钉置于稀硫酸中表面产生大量气泡,溶液由无色变成浅绿色,A错误。故选A。

9、

下图表示治理汽车尾气所涉及反应的微观过程示意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1

A.图中单质的化学式为N2

B.该反应使有毒气体转化为无毒气体

C.反应中原子、分子个数都不变

D.反应物都属于氧化物

【考点】
【答案】

C

【解析】

试题分析:由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可知该反应表示为:2NO+2CO====N2+2CO2;一氧化氮和一氧化碳是有害气体,该反应能把它们转化为无害的物质;该反应中原子的种类和数目没有变,但分子的数目发生了变化;氧化物是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其中一种是氧元素,一氧化碳和一氧化氮均是氧化物。故选C。

二、填空题(共7题,共35分)

10、

金属在生产、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认识金属的性质有利于更好地利用金属。

(1)用铜制作导线是利用铜的___________性。铁与硫酸铜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

(2)铸造硬币用到Fe、Cu、Ni(镍)等金属,已知Ni能够发生如下反应:

Ni+H2SO4 ==NiSO4 +H2↑   Fe+NiCl2 ==Ni+FeCl2

则Fe、Cu、Ni三种金属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____________(用元素符号表示)。

(3)炼铁的原理是利用一氧化碳与氧化铁反应,某同学设计的实验装置如下图:

1

①实验中玻璃管里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观察到A处出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

②该实验要先通CO后加热,目的是___________。

(4)小强用一定量的AgNO3和Cu(NO3)2混合溶液进行如图实验,并对溶液A和固体B的成分进行分析和研究。

2

①溶液A中的溶质一定含有_______,可能含有________________。

②通过以下实验可确定固体B的成分,请将下表填写完整。

实验步骤

现象

实验结论

取少量固体B,滴加_________

有气泡产生

 固体B含有Cu、Ag和_________

【考点】
【答案】

(1)导电 Fe+CuSO4==FeSO4+Cu

(2)Fe>Ni>Cu(3)Fe2O3+3CO12Fe+3CO2

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排尽玻璃管中的空气,防止加热时发生爆炸

(4)Zn(NO3)2    Cu(NO3)2或Cu(NO3)2 和AgNO3   稀盐酸(或稀硫酸) Zn

【解析】

试题分析:(1)铜具有导电性,故能用作导线;铁能将硫酸铜中的铜置换出来生成铜和硫酸亚铁:Fe+CuSO4==FeSO4+Cu;

(2)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应用:位于氢前面的金属能把酸中的氢置换出来、位于前面的金属能把位于后面的金属从化合物的溶液中置换出来。根据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知,镍位于氢的前面,但位于铁的后面:Fe>Ni>Cu;

(3)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生成的是铁和二氧化碳:Fe2O3+3CO12Fe+3CO2;该反应的现象是红棕色的粉末变成红色,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实验时要先通一氧化碳再加热,目的是排尽玻璃管中的空气,防止加热时发生爆炸;

(4)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应用:位于前面的金属能把位于后面的金属从化合物的溶液中置换出来。由于银的活动性比铜的弱,故加入的金属锌先与硝酸银反应,反应完全后再与硝酸铜反应。由于加入的锌的量不确定,故不能确定是否与硝酸铜发生了反应,但一定会与硝酸银发生置换反应,即固体中一定含有银,溶液中一定含有硝酸锌;由于锌、银、铜这三种金属只有锌能与稀盐酸反应,即加入的锌是过量的,即把硝酸银中的银和硝酸铜中的铜完全置换出来了。

11、

小红利用下图所示装置研究可燃物的燃烧条件。

1

(1)实验时要先检查装置气密性,填装药品,并设法将整个装置充满氮气。若要求实验过程中不得拆、装仪器,请设计后续的实验步骤,并按要求填表。通过该实验可得到的结论是_________。

2

(2)装置C在步骤②中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

【考点】
【答案】

(1)打开K向球形管中通入氧气 木炭燃烧,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可燃物燃烧的两个条件是:与氧气接触、温度达到着火点(2)防止D中的液体直接流入球形管中,使之炸裂

【解析】

试题分析:(1)已知“设法在整个装置中充满了氮气”,点燃酒精灯;观察木炭不燃烧,澄清石灰水未浑浊,则说明可燃物必须与氧气接触才能燃烧;②通入氧气前要熄灭酒精灯,使仪器恢复常温,以防球形管炸裂;③利用A装置制取氧气,通入平行玻璃管,再观察现象:木炭不燃烧,澄清石灰水未浑浊;④点燃酒精灯加热,继续通氧气,再观察现象:木炭燃烧,澄清石灰水变浑浊;通过实验可知:可燃物燃烧的两个条件是:与氧气接触、温度达到着火点;

(2)装置C是一个防止倒吸的装置,即防止D中的液体直接流入球形管中,使之炸裂。

12、

用化学符号表示:

(1)碘酒中的溶剂_______。

(2)标出碳酸钠中碳元素的化合价_______。

(3)导致温室效应的气体(至少写两种)________。

【考点】
【答案】

(1)C2H5OH  (2)Na2CO3 (3)CH4、O3、CO2(2个即可)

【解析】

试题分析:(1)碘酒中溶质是碘,溶剂是酒精,酒精表示为C2H5OH;

(2)根据化合价的表示方法:在其化学式中该元素的正上方用正负号和数字表示,且正负号在前,数字在后,则碳酸钠中碳元素的化合价表示为Na2CO3;

(3)二氧化碳是导致温室效应的主要气体,甲烷和臭氧能导致温室效应,表示为CH4、O3、CO2。

13、

根据下图回答问题:

1

(1)装置图中标号仪器的名称:①______,②______。

(2)实验室若用A装置制取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

(3)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

若用G收集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应从_____________(选“a”或“b”)进,装置C与装置B相比,其主要优点是___________。

(4)工业上用碳酸钙在高温下分解来制取氧化钙和二氧化碳。

①若要制取5.6t氧化钙,需碳酸钙的质量是多少?(请写出计算过程)

②小华为测定某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取一定量的石灰石样品,将20g稀盐酸分4次加入样品中(样品中除碳酸钙外,其余成分不与盐酸反应,也不溶于水),充分反应后经过过滤、干燥等操作,最后称量,数据如下表:

稀盐酸的用量

剩余固体的质量

第一次加入5g

1.5g

第二次加入5g

1.0g

第三次加入5g

0.5g

第四次加入5g

0.4g

这种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___。

若要制取5.6t氧化钙,理论上需要这种石灰石的质量是_______。

【考点】
【答案】

(1)试管  集气瓶(2)2KClO312KCl+3O2↑

(3)CaCO3+2HCl==CaCl2+H2O+CO2↑  a 可以控制反应的发生或停止

(4)①解:设需碳酸钙的质量为x。

CaCO32CaO+CO2↑

100   56

x   5.6t

100︰56=x︰5.6t   x=10t

答:需碳酸钙的质量为10t。

②80%,12.5t

【解析】

试题分析:(2)装置A属固固加热型,试管口没有塞一团棉花,故是用加热氯酸钾的方法制取氧气,同时还生成氯化钾:2KClO312KCl+3O2↑;

(3)实验室用石灰石和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同时还生成氯化钙和水:CaCO3+2HCl==CaCl2+H2O+CO2↑;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会先聚集杂集气瓶的底部,故二氧化碳气体从a端通入;C装置中可将石灰石放在隔板上,稀盐酸从长颈漏斗加入,当不需要反应时,用止水夹夹住橡皮管,稀盐酸进入长颈漏斗中,固体和液体分离,反应停止,即该装置的优点是能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

(4)①利用化学方程式,根据反应的质量比即可计算出碳酸钙的质量;

解:设需碳酸钙的质量为x。

CaCO32CaO+CO2↑

100   56

x       5.6t

100︰56=x︰5.6t

x=10t

答:需碳酸钙的质量为10t。

②根据表格信息加入5g稀盐酸能反应掉0.5g碳酸钙,可知碳酸钙样品的总质量为2g,最后还有0.4g固体剩余,即杂质的质量为0.4g,那么碳酸钙的质量=2g-0.4g=1.6g,

碳酸钙的质量分数=1.6g/2g×100%=80%,

要制取5.6t氧化钙,理论上需要这种石灰石的质量=10t÷80%=12.5t

14、

多角度认识物质,能帮助我们更全面了解物质世界。以氧气和二氧化碳为例,回答下列问题:

1

(1)认识物质的组成和构成

①从宏观上看,氧气和二氧化碳都由_____________(填“元素”、“原子”或“分子”,下同)组成。

②从微观上看,氧气和二氧化碳都由_____________构成。

(2)认识物质的性质

①氧气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纳米铁粉在氧气中可自燃生成氧化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

②在探究二氧化碳的性质时,我们用四朵石蕊染成紫色的干燥小花,进行如图的实验,让我们体验对比、分析、归纳、概括等科学方法和手段的运用。

2

本实验中紫色的干燥小花不变色的是步骤___________(填字母序号)。

本实验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考点】
【答案】

(1)①元素 ②分子

(2)①4Fe+3O2 ==2Fe2O3②B、C CO2+H2O==H2CO3

【解析】

试题分析:(1)氧气是由氧元素组成的;二氧化碳是由碳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氧气是由氧气分子构成的;二氧化碳是由二氧化碳分子构成的;

(2)纳米铁粉在氧气中可自燃生成氧化铁,可知该反应的反应物是铁和氧气,生成物是氧化铁:4Fe+3O2 ==2Fe2O3;二氧化碳、水均不能使石蕊变色;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的碳酸能使紫色的石蕊试液变成红色:CO2 +H2O==H2CO3;故BC中的紫色石蕊不变色。

15、

试依据核电荷数为1~18的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

(1)上图中硫元素的核电荷数z=_______;氯元素的最外层电子数y=________,则与氯元素化学性质相似的元素是_______。

(2)上图的排列具有一定的规律,如:同一横行中,从左到右元素的核电荷数依次增加。请再写一条规律:_______________。

(3)写出核外电子排布与氖原子相同的阳离子和阴离子符号各一个:阳离子_________,阴离子_______。

【考点】
【答案】

(1)16    7    氟(F)

(2)同一横行中,从左到右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依次增加(合理均可)

(3)Na+    O2-

【解析】

试题分析:(1)在原子中,质子数=核电荷数=原子序数=核外电子数,故硫元素的核电荷数为16;氯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17-10=7;元素的化学性质与其最外层电子数关系密切,即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的粒子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由于氯的最外层电子数为7,故与化学性质相似的是最外层电子数同样是7的氟元素;

(2)由元素周期表可知,同一横行中,从左到右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依次增加;

(3)原子得失电子形成离子,钠原子失去一个形成与氖原子相同的电子层结构,氟原子得到一个电子形成与氖原子相同的电子层结构。根据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或原子团的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1个电荷时,1要省略,故钠离子和氟离子分别表示为Na+、F-。

16、

如图,A、B、C、D、E、F均是初中化学的常见物质,A、B、C均含有同一种元素。变化①的现象是颜色由黑变红,变化②的现象是颜色由红变黑,相应变化的生成物没有全部列出,各变化的条件也未标出。回答下列问题:

1

(1)D的化学式为________;

(2)在变化①和②中,A和C的性质是相似的,都具有______;

(3)写出变化①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

【考点】
【答案】

(1)O2(2)还原性(3)C+2CuO12Cu+CO2↑

【解析】

试题分析:①的现象是颜色由黑变红,则可能是氧化铜被还原为铜,②的现象是颜色由红变黑,则可能是氧化铁被还原为铁,这两个反应都能生成B,则可能是一氧化碳还原金属氧化物生成二氧化碳,B可能是二氧化碳,E是氧化物,可能是氧化铜,一氧化碳能与氧化铜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A能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C,C是氧化物,则A可能是碳,碳能与氧化铁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F可能是氧化铁,碳能与氧气反应生成C-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故D是氧气代入框图,推断合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