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辽阳县首山镇二中初三月考数学试卷(解析版)

初中数学考试
考试时间: 分钟 满分: 8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共7题,共35分)

1、

在△ABC中,∠A=120°,AB=4,AC=2,则sinB的值是   (  )

A.1 B.2 C.3   D.4

2、

如图,抛物线y1=a(x+2)2-3与1交于点A(1,3),过点A作x轴的平行线,分别交两条抛物线于点B、C,则以下结论:①无论x取何值,y2总是正数;②a=1;③当x=0时,y1-y2=4;④2AB=3AC.其中正确的是(   )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2

3、

如图,在△ABC中,AC=BC,点D、E分别是边AB、AC的中点,将△ADE绕点E旋转180°得△CFE,则四边形ADCF一定是(   )

A.矩形 B.菱形   C.正方形 D.梯形

1

4、

下列式子中正确的是(   )

A.1   B.2

C.3   D.4

5、

如图直线a∥b,射线DC与直线a相交于点C,过点D作DE⊥b于点E,已知∠1=25°,则∠2的度数为(    )

A.115°   B.125°   C.155°   D.165°

1

6、

1的相反数是(   ).

A.2 B.3   C.4 D.1

7、

从正面观察下图所示的两个物体,看到的是(   ).

1

二、填空题(共6题,共30分)

8、

据报道,春节期间微信红包收发高达1次,则

2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为____________.

9、

使函数1有意义的2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____.

10、

分解因式1=_______________.

11、

如图所示,已知12为反比例函数3图像上的两点,动点4

  在5正半轴上运动,当线段6与线段7之差达到最大时,点8的坐标是_______.

9 

12、

如图,BC是⊙O弦,D是BC上一点,DO交⊙O于点A,连接AB、OC,若∠A=20º,∠C=30º,则∠AOC的度数为__________.

1

13、

在平面坐标系中,正方形ABCD的位置如图,点A的坐标为(1,0),点D的坐标为(0,2),延长CB交x轴于点A1,作正方形A1B1C1C,延长C1B1交x轴于点A2,作正方形  A2B2C2C1,………按这样的规律进行下去,第2016个正方形A2015B2015C2015C2014的面积为___ .

1

三、解答题(共4题,共20分)

14、

小明和小刚进行赛跑训练,他们选择了一个土坡,按同一路线同时出发,从坡脚跑到坡顶再原路返回坡脚.他们俩上坡的平均速度不同,下坡的平均速度则是各自上坡平均速度的1.5倍.设两人出发xmin后距出发点的距离为ym.图中折线段OBA表示小明在整个训练中y与x的函数关系,其中点A在x轴上,点B坐标为(2,480).

(1)点B所表示的实际意义是_______;

(2)求出AB所在直线的函数关系式;

(3)如果小刚上坡平均速度是小明上坡平均速度的一半,那么两人出发后多长时间第一次相遇?

1

15、

(10分)先化简1,再从-2<x<3中选一个合适的整数代入求值。

16、

某校九年级为了解学生课堂发言情况,随机抽取该年级部分学生,对他们某天在课堂上发言的次数进行了统计,其结果如下表,并绘制了如图所示的两幅不完整的统计图,已知B、E两组发言人数的比为5:2,请结合图中相关数据回答下列问题:

(1)则样本容量容量是______________,并补全直方图;

(2)该年级共有学生500人,请估计全年级在这天里发言次数不少于12的次数;

(3)已知A组发言的学生中恰有1位女生,E组发言的学生中有2位男生,现从A组与E组中分别抽一位学生写报告,请用列表法或画树状图的方法,求所抽的两位学生恰好是一男一女的概率。

1

17、

如图,矩形OABC的两边在坐标轴上,连接AC,抛物线y=x2-4x-2经过A,B两点.

(1)求A点坐标及线段AB的长;

(2)若点P由点A出发以每秒1个单位的速度沿AB边向点B移动,1秒后点Q也由点A出发以每秒7个单位的速度沿A-O-C-B的方向向点B移动,当其中一个点到达终点时另一个点也停止移动,点P的移动时间为t秒.

①当PQ⊥AC时,求t的值;

②当PQ∥AC时,对于抛物线对称轴上一点H,当点H的纵坐标满足条件_________时,∠HOQ<∠POQ.(直接写出答案)

1

辽宁辽阳县首山镇二中初三月考数学试卷(解析版)

初中数学考试
一、选择题(共7题,共35分)

1、

在△ABC中,∠A=120°,AB=4,AC=2,则sinB的值是   (  )

A.1 B.2 C.3   D.4

【考点】
【答案】

B

【解析】

试题分析:首先根据题意画出图形,利用直角三角形得出三角函数.

2、

如图,抛物线y1=a(x+2)2-3与1交于点A(1,3),过点A作x轴的平行线,分别交两条抛物线于点B、C,则以下结论:①无论x取何值,y2总是正数;②a=1;③当x=0时,y1-y2=4;④2AB=3AC.其中正确的是(   )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2

【考点】
【答案】

D

【解析】

试题分析:根据图象可得①正确;将(1,3)代入得:a=1,当x=0时,2=3;根据题意可得:2AB=3AC.

3、

如图,在△ABC中,AC=BC,点D、E分别是边AB、AC的中点,将△ADE绕点E旋转180°得△CFE,则四边形ADCF一定是(   )

A.矩形 B.菱形   C.正方形 D.梯形

1

【考点】
【答案】

A

【解析】

试题分析:根据旋转得到AD=CF,AD∥CF,则四边形ADCF为平行四边形,根据AC=BC,D为中点则∠ADC=90°,则四边形ADCF为矩形.

4、

下列式子中正确的是(   )

A.1   B.2

C.3   D.4

【考点】
【答案】

D

【解析】

试题分析:A、原式=9;B、原式=-8;C、原式=2;D、正确.

5、

如图直线a∥b,射线DC与直线a相交于点C,过点D作DE⊥b于点E,已知∠1=25°,则∠2的度数为(    )

A.115°   B.125°   C.155°   D.165°

1

【考点】
【答案】

A

【解析】

试题分析:过点D作DF∥a,则∠CDF=∠1=25°,∠FDE=90°,则∠2=25°+90°=115°.

6、

1的相反数是(   ).

A.2 B.3   C.4 D.1

【考点】
【答案】

C

【解析】

试题分析:只有符号不同的两个数,我们称这两个数互为相反数.

7、

从正面观察下图所示的两个物体,看到的是(   ).

1

【考点】
【答案】

C

【解析】

试题分析:圆柱的主视图为矩形,正方体的主视图为正方形.

二、填空题(共6题,共30分)

8、

据报道,春节期间微信红包收发高达1次,则

2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为____________.

【考点】
【答案】

3.27×1

【解析】

试题分析:科学计数法是指a×1,且1≤2<10,n为原数的整数位数减一.

9、

使函数1有意义的2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____.

【考点】
【答案】

x≥-2且x≠2.

【解析】

试题分析:二次根式的被开方数为非负数,分式的分母不为零.根据题意得:x+2≥0且x-2≠0,解得:x≥-2且x≠2.

10、

分解因式1=_______________.

【考点】
【答案】

a1

【解析】

试题分析:首先提取公因式,然后利用完全平方公式进行计算.原式=a(1-2b+1)=a2.

11、

如图所示,已知12为反比例函数3图像上的两点,动点4

  在5正半轴上运动,当线段6与线段7之差达到最大时,点8的坐标是_______.

9 

【考点】
【答案】

(1,0)

【解析】

试题分析:首先根据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得出点A、B的坐标,然后设点P的坐标为(x,0),用含x的代数式表示AP和BP的长度,然后根据题意得出x的值.

12、

如图,BC是⊙O弦,D是BC上一点,DO交⊙O于点A,连接AB、OC,若∠A=20º,∠C=30º,则∠AOC的度数为__________.

1

【考点】
【答案】

100°

【解析】

试题分析:连接OB,根据OA=OB=OC可得∠ABO=∠A=20°,∠OBC=∠C=30°,则∠ABC=50°,根据圆心角与圆周角的关系可得∠AOC=2∠ABC=100°.

13、

在平面坐标系中,正方形ABCD的位置如图,点A的坐标为(1,0),点D的坐标为(0,2),延长CB交x轴于点A1,作正方形A1B1C1C,延长C1B1交x轴于点A2,作正方形  A2B2C2C1,………按这样的规律进行下去,第2016个正方形A2015B2015C2015C2014的面积为___ .

1

【考点】
【答案】

1

【解析】

试题分析:首先计算出前面几个正方形的面积,然后得出一般性规律,得出第2016个正方形的面积.

三、解答题(共4题,共20分)

14、

小明和小刚进行赛跑训练,他们选择了一个土坡,按同一路线同时出发,从坡脚跑到坡顶再原路返回坡脚.他们俩上坡的平均速度不同,下坡的平均速度则是各自上坡平均速度的1.5倍.设两人出发xmin后距出发点的距离为ym.图中折线段OBA表示小明在整个训练中y与x的函数关系,其中点A在x轴上,点B坐标为(2,480).

(1)点B所表示的实际意义是_______;

(2)求出AB所在直线的函数关系式;

(3)如果小刚上坡平均速度是小明上坡平均速度的一半,那么两人出发后多长时间第一次相遇?

1

【考点】
【答案】

(1)、小明出发2分钟跑到坡顶,此时离坡脚480米;(2)、y=-360x+1200;(3)、2.5min.

【解析】

试题分析:(1)、根据函数图象得出点B的实际意义;(2)、首先求出上坡的速度,然后得出下坡的速度已经点A的坐标;利用待定系数法求出函数解析式;(3)、首先求出小刚上坡的速度,然后进行计算.

试题解析:(1)、小明出发2分钟跑到坡顶,此时离坡脚480米;

(2)、小明上坡的平均速度为480÷2=240(m/min)则其下坡的平均速度为:240×1.5=360(m/min),

故回到出发点时间为2+480÷360=(min), ∴A点坐标为(1,0),

设y=kx+b,将B(2,480)与A(1,0)代入得:2 解得:3

∴y=-360x+1200.

(3)、小刚上坡的平均速度为240×0.5=120(m/min),小明的下坡平均速度为240×1.5=360(m/min),由图像得小明到坡顶时间为2分钟,

此时小刚还有480-2×120=240m没有跑完, 两人第一次相遇时间为2+240÷(120+360)=2.5(min).

15、

(10分)先化简1,再从-2<x<3中选一个合适的整数代入求值。

【考点】
【答案】

12.

【解析】

试题分析:首先将括号里面的分式通分,然后将除法改成乘法进行约分,最后选择合适的x值代入计算.

试题解析:原式=1=2 

∵-2<x<3,且x为整数,由题意知x≠0,x≠±1,

故当x=2时,原式=3.

16、

某校九年级为了解学生课堂发言情况,随机抽取该年级部分学生,对他们某天在课堂上发言的次数进行了统计,其结果如下表,并绘制了如图所示的两幅不完整的统计图,已知B、E两组发言人数的比为5:2,请结合图中相关数据回答下列问题:

(1)则样本容量容量是______________,并补全直方图;

(2)该年级共有学生500人,请估计全年级在这天里发言次数不少于12的次数;

(3)已知A组发言的学生中恰有1位女生,E组发言的学生中有2位男生,现从A组与E组中分别抽一位学生写报告,请用列表法或画树状图的方法,求所抽的两位学生恰好是一男一女的概率。

1

【考点】
【答案】

(1)、50;图形见解析;(2)、90;(3)、1.

【解析】

试题分析:(1)、根据题意得出B的百分比,然后得出人数,根据C的百分比得出C组别的人数,然后进行补全;(2)、首先求出不少于12的频率,然后进行计算;(3)、根据题意画出树状图,然后得出概率.

试题解析:(1)、根据题意得:B:8%=5:2   则B=20% 10÷20%=50

C组别的人数:50×30%=15(人)

1

(2)、∵在统计的50人中,发言次数大于12的有4+5=9人,∴在这天里发言次数不少于12的频率为9÷50=18%。∴全年级500人中,在这天里发言次数不少于12的次数为500×18%=90(次)。

(3)、∵A组发言的学生为3人,∴有1位女生,2位男生。∵E组发言的学生:4人,

∴有2位女生,2位男生。∴由题意可画树状图为:

2

∴共有12种情况,所抽的两位学生恰好是一男一女的情况有6种,∴所抽的两位学生恰好是一男一女的概率为3=4

17、

如图,矩形OABC的两边在坐标轴上,连接AC,抛物线y=x2-4x-2经过A,B两点.

(1)求A点坐标及线段AB的长;

(2)若点P由点A出发以每秒1个单位的速度沿AB边向点B移动,1秒后点Q也由点A出发以每秒7个单位的速度沿A-O-C-B的方向向点B移动,当其中一个点到达终点时另一个点也停止移动,点P的移动时间为t秒.

①当PQ⊥AC时,求t的值;

②当PQ∥AC时,对于抛物线对称轴上一点H,当点H的纵坐标满足条件_________时,∠HOQ<∠POQ.(直接写出答案)

1

【考点】
【答案】

(1)、A(0,-2);AB=4;(2)、①、t=1;②、-2<23.

【解析】

试题分析:(1)、当x=0时求出y的值,即点A的坐标,根据矩形的性质得出点B的坐标,然后求出AB的长度;(2)、①、根据题意得出点A移动的路程,点Q的移动路程;②、当点Q在OA上时,PQ⊥AC,得出△QAP和△ABC相似,从而得出t的值,点Q在OC上时,得出t的值.

试题解析:(1)、抛物线1,当x=0时,y=﹣2,∴A(0,﹣2)由于四边形OABC是矩形,所以AB∥x轴,即A、B的纵坐标相同;当2时,3,解得4

∴B(4,﹣2).   ∴AB=4.

(2)、①、由题意知:A点移动路程为AP=t,Q点移动路程为5.当Q点在OA上时,即67时,如图1,若PQ⊥AC,  则有Rt△QAP∽Rt△ABC.∴8,即9

10.∵11,∴此时t值不合题意

当Q点在OC上时,即1213时,如图2,过Q点作QD⊥AB.

∴AD=OQ=7(t﹣1)﹣2=7t﹣9. ∴DP=t﹣(7t﹣9)=9﹣6t.

若PQ⊥AC,则有Rt△QDP∽Rt△ABC,

14,即15,∴16.∵17,∴16符合题意.

当Q点在BC上时,即1819时, 如图3,若PQ⊥AC,过Q点作QG∥AC,

则QG⊥PG,即∠GQP=90°. ∴∠QPB>90°.这与△QPB的内角和为180°矛盾,

此时PQ不与AC垂直  综上所述,当16时,有PQ⊥AC.

②、20

212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