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孝感市云梦县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卷(线上)

初中语文考试
考试时间: 分钟 满分: 4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共2题,共10分)

1、

选出下列句子中有语病的一项( )

A.仔细观察多彩生活,广泛阅读文学名著,适时记录生活点滴,是提高写作水平的有效途径。

B.目前,我国各方面人才的数量和质量,还不能满足经济和社会发展。

C.疫情期间开展的线上教学能够养成学生自主学习的好习惯。

D.是否爱国是检验一个人道德品格高尚与否的试金石。

2、

选出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上最恰当的一组词语( )

我在船上碰着过雾,现在回想起来,还有些____。耽误行程还不用说,听到若远若近的邻船的警钟,水手们_____地走动以及乘客们的喧嚷,仿佛大难临头。真令人心焦气闷。茫无边际的大海中没有一块可以暂时避难的干土,一切都任不可知的命运去_____。在这种情境下,最有修养的人最多也只能做到_____。

A.警戒  镇定自若  嘲弄 不慌不忙 B.戒惧  手慌脚乱  摆布 镇定自若

C.戒惧  不慌不忙  嘲弄 镇定自若 D.警戒  手慌脚乱  摆布 不慌不忙

二、字词书写(共1题,共5分)

3、

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子。

中医药学是中国古代科学的gūi_____宝,对世界文明进步产生了积极影响。大量事实证明,中西医结合对治疗新冠肺炎非常有效。

三、现代文阅读(共1题,共5分)

4、

爸爸的手指

尤今

这是一桩发生在童年的小事。我的老爸爸也许早已把它忘记了,然而,它在我长长的一生里,却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

那年,我九岁。

一日,坐在大厅里的一张桌子上练习大楷。

门铃响了,爸爸应门,是邻居。

两个人,就站在大门外絮絮交谈。那天,风势很猛,从屋外侵入的风,把我的大楷本子吹得“噼啪”作响。

我一只手提着毛笔,另一只手去按大楷本子,淋漓的墨汁滴滴答答地滴在桌子上,十分狼狈。我于是搁下毛笔,跑去关门,然而,当我猛力把门关上时,大门却因为碰到障碍物而骤然反弹回来。与此同时,我惊骇莫名地听到了父亲发出的惨叫声。

此刻,父亲的眉眼鼻唇,全都痛得挤成了一团;连梳得平平顺顺的头发,也痛得一根一根地竖立起来;十根手指呢,则怪异地扭来扭去,像盘根错节的树根。

一看到我伸出门外想一探究竟的脸,父亲霎时暴怒地扬起了手,很明显的,他想狠狠地掴我耳光。那强劲的掌风,有雷霆万钧之势。然而,不知怎的,他的“铁砂掌”还没有汹汹地盖到我脸上来,却又被他硬生生地控制了,颓然放下了手。

我好像一只受惊的小羔羊,簌簌抖着,虽然死里逃生,却不明白为何惹得好脾气的父亲如此暴怒。

这时,邻居以责备的口吻对我说道:“你也太不小心了呀,刚才,你父亲的手就放在门缝处,你看也不看,就大力关门……”啊,原来鲁莽的我,几乎把爸爸的手指夹断!

偷眼瞅父亲,他铁青着脸,频频搓着发红发肿发痛的手指,没有看我。

十指连心,父亲那种痛入心扉而又深入骨髓的感觉,我当然知道。但是,当时的我,毕竟只是一名九岁的孩童,我所关心、我所担心的,是父亲究竟会不会再度扬起手来打我。

父亲不会。

当天晚上,父亲五根手指肿得老大老大的,母亲在厨房里为他涂抹药油。

在厅里做功课的我,无意中听到父亲对母亲说道:“五指被夹的那种痛,直捣心窝啊!当时,我真想狠狠地掴她一记耳光,但是,转念一想,是我自己把手放在夹缝处的,错误在我,我凭什么打她?”我惊呆了。

父亲这几句看似云淡风轻的话,却像划空而过的一道光,给了我一个毕生受用无穷的重要启示。

(选自《意林》2019年第13期,有删改)

【1】请说说文章以“爸爸的手指”为题的妙处。

【2】通读全文,请概括“我的老爸爸也许早已把它忘记了,然而,它在我长长的一生里,却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一句中“它”所指代的内容。

【3】结合语境按要求赏析句子。

此刻,父亲的眉眼鼻唇,全都痛得挤成了一团;连梳得平平顺顺的头发,也痛得一根一根地竖立起来;十根手指呢,则怪异地扭来扭去,像盘根错节的树根。(从描写和修辞的角度赏析)

【4】文章结尾写到“给了我一个毕生受用无穷的重要启示。”你能结合全文说说这个“重要启示”是什么吗?

【5】请指出下面两段文字材料的异曲同工之处。

材料一:那强劲的掌风,有雷霆万钧之势。然而,不知怎的,他的“铁砂掌”还没有汹汹地盖到我脸上来,却又被他硬生生地控制了,颓然放下了手。

材料二:她从来不打骂我们。仅仅有一次,她的教鞭好像要落下来,我用石板一迎,教鞭轻轻地敲在石板边上,大伙笑了,她也笑了。我用儿童狡猾的眼光察觉,她爱我们,并没有存心要打我们的意思。

(摘自魏巍《我的老师》)

四、文言文阅读(共1题,共5分)

5、

  (甲)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乙)老人引杨氏入山之大穴。鸡犬陶冶,居民之大聚落也。至一家,老人谓曰:“此公欲来,能相容否?”对曰:“老人肯相引至此,则必贤者矣。吾此间衣服、饮食、牛畜、丝纱、麻之属,皆不私藏,与众共之,故可同处。子果来,勿携金珠锦绣珍珠异等物,所享者惟薪米鱼肉,此殊不缺也。惟计口授地以耕以蚕不可取食于人耳。”杨氏谢而从之。又戒曰:“子来或迟,则封穴矣。”迫暮,与老人同出。

(选自南宋•康与之《昨梦录》)

【1】下列朗读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

A.惟计口授/地以耕以蚕/不可取食于人耳。

B.惟计口授地以耕/以蚕不可/取食于人耳。

C.惟计口授地/以耕以蚕不可/取食于人耳。

D.惟计口授地/以耕以蚕/不可取食于人耳。

【2】选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用法相同的一项(   )

A.渔人甚异之  老人引杨氏入山之大穴

B.杨氏谢而从之 水落而石出

C.便舍船   屋舍俨然

D.故可同处 温故而知新

【3】用现代汉语表达下列句子

(1)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2)老人肯相引至此,则必贤者矣。

【4】选出下列对文章内容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

A.陶渊明,世称靖节先生,是中国第一位田园诗人,被称为“古今隐逸诗人之宗”。

B.甲文描写桃林美景既渲染了一种神秘气氛,暗示将会出现奇观,为桃花源的出现作铺垫。

C.甲乙两文都以人物的行踪为线索来叙事,都通过人物的所见来表现洞中人们的生活状况。

D.甲乙两文都写到了洞中的鸡犬,虽然很简洁,但也间接反映出洞中人的生活环境。

【5】甲乙文段所写的农民生活是有共同之处的,你能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共同点吗?你相信两文段所写生活的真实性吗?为什么?

五、名句名篇默写(共1题,共5分)

6、

按要求默写填空

(1)气蒸云梦泽,___________。(孟浩然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2)___________,胡为乎泥中?(《诗经•邶风》)

(3)陶渊明在《桃花源记》中表现桃花源社会环境安定平和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

六、诗歌鉴赏(共1题,共5分)

7、

关  雎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参差荇菜,左右笔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1】《关雎》从行为动作上生动形象的写出君子对淑女思念之深的短语是__________。

【2】《诗经》多采用重章叠句的形式。请结合《关雎》简单分析一下运用重章叠句这种形式的作用。

七、名著阅读(共1题,共5分)

8、

  关于莫扎特的话,例如说他天真、可爱、清新等等,似乎很多人懂得;但弹起来还是没有那天真、可爱、清新的味儿。这道理,我觉得是“理性认识”与“感情深入”的分别。感性认识固然是初步印象,是大概的认识;理性认识是深入一步,了解到本质。但是艺术的领会,还不能以此为限。必须再深入进去,把理性所认识的,用心灵去体会,才能使原作者的悲欢喜怒化为你自己的悲欢喜怒,使原作者每一根神经的震颤都在你的神经上引起反响。否则即使道理说了一大堆,仍然是隔了一层。一般艺术家的偏于intellectual[理智],偏于cold[冷静],就因为他们停留在理性认识的阶段上。

比如你自己,过去你未尝不知道莫扎特的特色,但你对他并没发生真正的共鸣;感之不深,自然爱之不切了;爱之不切,弹出来当然也不够味儿;而越是不够味儿,越是引不起你兴趣。如此循环下去,你对一个作家当然无从深入。

这一回可不然,你的确和莫扎特起了共鸣,你的脉搏跟他的脉搏一致了,你的心跳和他的同一节奏了;你活在他的身上,他也活在你身上;你自己与他的共同点被你找出来了,抓住了,所以你才会这样欣赏他,理解他。

【1】《傅雷家书》主要收录了傅雷夫妇写给长子________(人名)的100多封家信,傅雷在信中屡次提到罗曼▪罗兰笔下的一个人物____________(人名),这个人物的原型是贝多芬。

【2】请结合选文谈谈你对文中“真正的共鸣”含义的理解。

【3】选出下列对名著内容表述有误的一项(   )

A.《傅雷家书》是傅雷夫妇写给儿子的家信汇编,信中首先强调的是年轻人如何做人、如何对待生活的问题。

B.傅雷在家信中希望儿子在国外要把时间花在练琴上,不必频繁的写信回家。

C.《苏菲的世界》被誉为 20 世纪百部经典著作之一。

D.《给青年的十二封信》中谈到了青年们正在关心或应该关心的问题,对广大青年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八、作文(共1题,共5分)

9、

新冠肺炎疫情让我们在家宅过了一个春节,但不管怎样我们都要微笑着面对。请以“给自己一个微笑”为题写一篇 600 字以上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要求:写出真情实感,中心明确,条理清楚,文从字顺,书写整洁,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不得抄袭和套作。

湖北省孝感市云梦县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卷(线上)

初中语文考试
一、选择题(共2题,共10分)

1、

选出下列句子中有语病的一项( )

A.仔细观察多彩生活,广泛阅读文学名著,适时记录生活点滴,是提高写作水平的有效途径。

B.目前,我国各方面人才的数量和质量,还不能满足经济和社会发展。

C.疫情期间开展的线上教学能够养成学生自主学习的好习惯。

D.是否爱国是检验一个人道德品格高尚与否的试金石。

【考点】
【答案】

B

【解析】

B.成分残缺,缺少宾语中心话,应在句末加“的需求”。故选B。

2、

选出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上最恰当的一组词语( )

我在船上碰着过雾,现在回想起来,还有些____。耽误行程还不用说,听到若远若近的邻船的警钟,水手们_____地走动以及乘客们的喧嚷,仿佛大难临头。真令人心焦气闷。茫无边际的大海中没有一块可以暂时避难的干土,一切都任不可知的命运去_____。在这种情境下,最有修养的人最多也只能做到_____。

A.警戒  镇定自若  嘲弄 不慌不忙 B.戒惧  手慌脚乱  摆布 镇定自若

C.戒惧  不慌不忙  嘲弄 镇定自若 D.警戒  手慌脚乱  摆布 不慌不忙

【考点】
【答案】

B

【解析】

第一空:警戒,告诫,使注意改正错误。戒惧,警戒恐惧。根据语境,此处应是一个形容词,故应用“戒惧”。第二空:镇定自若,在情况紧急时不慌不乱,当作没什么事情似的。手慌脚乱,指做事忙乱,没有条理,也指惊慌失措。联系后文“仿佛大难临头”,可知此处应用“手慌脚乱”。第三空:嘲弄,嘲笑和玩弄。摆布,捉弄、处置、联系“茫无边际的大海中没有一块可以暂时避难的干土”可知此时众人身处大海,束手无策,只能任由命运处置。所以此处应为“摆布”。第四空:不慌不忙,形容态度镇定,或办事稳重、踏实。镇定自若,在情况紧急时不慌不乱,当作没什么事情似的。联系“最多也只能做到”可知此处应为“镇定自若”。故选B。

二、字词书写(共1题,共5分)

3、

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子。

中医药学是中国古代科学的gūi_____宝,对世界文明进步产生了积极影响。大量事实证明,中西医结合对治疗新冠肺炎非常有效。

【考点】
【答案】

【解析】

“gūi”写作“瑰”,瑰宝:贵重而美丽的宝物,稀世之珍宝。

三、现代文阅读(共1题,共5分)

4、

爸爸的手指

尤今

这是一桩发生在童年的小事。我的老爸爸也许早已把它忘记了,然而,它在我长长的一生里,却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

那年,我九岁。

一日,坐在大厅里的一张桌子上练习大楷。

门铃响了,爸爸应门,是邻居。

两个人,就站在大门外絮絮交谈。那天,风势很猛,从屋外侵入的风,把我的大楷本子吹得“噼啪”作响。

我一只手提着毛笔,另一只手去按大楷本子,淋漓的墨汁滴滴答答地滴在桌子上,十分狼狈。我于是搁下毛笔,跑去关门,然而,当我猛力把门关上时,大门却因为碰到障碍物而骤然反弹回来。与此同时,我惊骇莫名地听到了父亲发出的惨叫声。

此刻,父亲的眉眼鼻唇,全都痛得挤成了一团;连梳得平平顺顺的头发,也痛得一根一根地竖立起来;十根手指呢,则怪异地扭来扭去,像盘根错节的树根。

一看到我伸出门外想一探究竟的脸,父亲霎时暴怒地扬起了手,很明显的,他想狠狠地掴我耳光。那强劲的掌风,有雷霆万钧之势。然而,不知怎的,他的“铁砂掌”还没有汹汹地盖到我脸上来,却又被他硬生生地控制了,颓然放下了手。

我好像一只受惊的小羔羊,簌簌抖着,虽然死里逃生,却不明白为何惹得好脾气的父亲如此暴怒。

这时,邻居以责备的口吻对我说道:“你也太不小心了呀,刚才,你父亲的手就放在门缝处,你看也不看,就大力关门……”啊,原来鲁莽的我,几乎把爸爸的手指夹断!

偷眼瞅父亲,他铁青着脸,频频搓着发红发肿发痛的手指,没有看我。

十指连心,父亲那种痛入心扉而又深入骨髓的感觉,我当然知道。但是,当时的我,毕竟只是一名九岁的孩童,我所关心、我所担心的,是父亲究竟会不会再度扬起手来打我。

父亲不会。

当天晚上,父亲五根手指肿得老大老大的,母亲在厨房里为他涂抹药油。

在厅里做功课的我,无意中听到父亲对母亲说道:“五指被夹的那种痛,直捣心窝啊!当时,我真想狠狠地掴她一记耳光,但是,转念一想,是我自己把手放在夹缝处的,错误在我,我凭什么打她?”我惊呆了。

父亲这几句看似云淡风轻的话,却像划空而过的一道光,给了我一个毕生受用无穷的重要启示。

(选自《意林》2019年第13期,有删改)

【1】请说说文章以“爸爸的手指”为题的妙处。

【2】通读全文,请概括“我的老爸爸也许早已把它忘记了,然而,它在我长长的一生里,却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一句中“它”所指代的内容。

【3】结合语境按要求赏析句子。

此刻,父亲的眉眼鼻唇,全都痛得挤成了一团;连梳得平平顺顺的头发,也痛得一根一根地竖立起来;十根手指呢,则怪异地扭来扭去,像盘根错节的树根。(从描写和修辞的角度赏析)

【4】文章结尾写到“给了我一个毕生受用无穷的重要启示。”你能结合全文说说这个“重要启示”是什么吗?

【5】请指出下面两段文字材料的异曲同工之处。

材料一:那强劲的掌风,有雷霆万钧之势。然而,不知怎的,他的“铁砂掌”还没有汹汹地盖到我脸上来,却又被他硬生生地控制了,颓然放下了手。

材料二:她从来不打骂我们。仅仅有一次,她的教鞭好像要落下来,我用石板一迎,教鞭轻轻地敲在石板边上,大伙笑了,她也笑了。我用儿童狡猾的眼光察觉,她爱我们,并没有存心要打我们的意思。

(摘自魏巍《我的老师》)

【考点】
【答案】

【1】交代本文内容,交代所叙事情与“爸爸的手指”有关;作为线索贯穿全文;设置悬念,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2】爸爸强忍着手指被夹的剧痛没有打我,反而反省自己的错误。

【3】运用神态、动作描写和比喻、夸张的修辞,生动形象地表现了爸爸手指被夹之后的极度痛苦。

【4】犯了错误,必须自己承担后果,不可推卸责任,更不可迁怒或嫁祸他人。

【5】都采用了细节(动作)描写,都体现了一个“爱”字。爸爸的手扬起最终又放下,体现了爸爸的爱子之心;“她”作为老师并没有存心要打我们的意思,体现了老师对学生的爱。

【解析】

【1】本题考查赏析题目。读文可知,全文记叙了我用力关门,却不小心把爸爸的手指夹住了,父亲很疼,却没有打我,因为他觉得是自己不该把手放在门边。全文围绕着“爸爸的手指”展开,题目交代了故事的内容,并作为线索贯穿全文。题目简单却引人思考:爸爸的手指有什么故事要讲呢?这样就设置了悬念,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

【2】本题考查对文本内容的理解。读文可知,我用力关门,却把父亲放在门夹缝里的手指夹住,父亲本想打我,却止住了。从父母的对话里,我知道父亲觉得是自己的错,不该打我。这让我觉得是“一个毕生受用无穷的重要启示”,首段画线句中的“它”指的就是爸爸强忍着手指被夹的剧痛没有打我,反而反省自己的错误。

【3】本题考查赏析句子。从描写的角度来看,“父亲的眉眼鼻唇,全都痛得挤成了一团;连梳得平平顺顺的头发,也痛得一根一根地竖立起来”是对父亲的神态描写。“十根手指呢,则怪异地扭来扭去”是对父亲的动作描写。从修辞的角度来看,“全都痛得挤成了一团”“痛得一根一根地竖立起来”语义夸大,这是夸张的修辞。“像盘根错节的树根”把父亲的手指比作是树根,这是比喻。联系此时我用力关门,夹住了父亲的手指,十指连心的语境可知,此处多种描写方法和修辞方法并用,生动突出地表现了父亲手指被夹住后的极度痛苦。

【4】本题考查文章主旨。作者获得的启示就蕴含在父亲对母亲说的话里,“转念一想,是我自己把手放在夹缝处的,错误在我,我凭什么打她?”父亲认为不应该打我,是因为自己有错在先,不应该把责任全落在我头上,更不能因为自己手指疼而迁怒于我。这告诉我们:自己犯了错误,就要勇于承担后果,不能推卸责任,更不能迁怒他人。

【5】本题考查比较阅读。从写作手法上来看。材料一运用细节描写,细致刻画了父亲扬手要打我最终又放下的细节。材料二同样采用细节描写,生动描写老师要用教鞭打我,我用古板一迎,教鞭敲在了古板边上的温馨和谐的情景。从表现感情上来看,材料一表现父亲对我的爱,既是觉得自己有错,也是不忍心打儿子。材料二中老师并不是真心要打我,只是做做样子,从中可以感受到老师对学生的爱。

文章标题可能有的作用:

1、交代文章主要内容,揭示(暗示)文章主旨。

2、交代故事发生的环境。

3、点明行文线索或感情线索。

4、确定文章描写对象,确定文章的感情基调。

5、交代故事发生的环境。

6、设置悬念,吸引读者;富有哲理,引人思考。

四、文言文阅读(共1题,共5分)

5、

  (甲)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乙)老人引杨氏入山之大穴。鸡犬陶冶,居民之大聚落也。至一家,老人谓曰:“此公欲来,能相容否?”对曰:“老人肯相引至此,则必贤者矣。吾此间衣服、饮食、牛畜、丝纱、麻之属,皆不私藏,与众共之,故可同处。子果来,勿携金珠锦绣珍珠异等物,所享者惟薪米鱼肉,此殊不缺也。惟计口授地以耕以蚕不可取食于人耳。”杨氏谢而从之。又戒曰:“子来或迟,则封穴矣。”迫暮,与老人同出。

(选自南宋•康与之《昨梦录》)

【1】下列朗读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

A.惟计口授/地以耕以蚕/不可取食于人耳。

B.惟计口授地以耕/以蚕不可/取食于人耳。

C.惟计口授地/以耕以蚕不可/取食于人耳。

D.惟计口授地/以耕以蚕/不可取食于人耳。

【2】选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用法相同的一项(   )

A.渔人甚异之  老人引杨氏入山之大穴

B.杨氏谢而从之 水落而石出

C.便舍船   屋舍俨然

D.故可同处 温故而知新

【3】用现代汉语表达下列句子

(1)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2)老人肯相引至此,则必贤者矣。

【4】选出下列对文章内容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

A.陶渊明,世称靖节先生,是中国第一位田园诗人,被称为“古今隐逸诗人之宗”。

B.甲文描写桃林美景既渲染了一种神秘气氛,暗示将会出现奇观,为桃花源的出现作铺垫。

C.甲乙两文都以人物的行踪为线索来叙事,都通过人物的所见来表现洞中人们的生活状况。

D.甲乙两文都写到了洞中的鸡犬,虽然很简洁,但也间接反映出洞中人的生活环境。

【5】甲乙文段所写的农民生活是有共同之处的,你能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共同点吗?你相信两文段所写生活的真实性吗?为什么?

【考点】
【答案】

【1】D

【2】B

【3】(1)田间小路,交错相通,可以互相听到鸡鸣狗叫的声音。

(2)你愿意带他来到这个地方,那他一定是贤能的人。

【4】C

【5】共同点:没有剥削、没有压迫,和平安定、自给自足的原始农耕生活。不真实。这样的生活,只是表达了人民渴望过上平等、安宁、幸福的美好生活的愿望,在当时的黑暗社会中只是一种幻想,是不可能实现的。

【解析】

【1】本题考查断句。作答时,一定要在正确理解句子意思的基础上,根据前后词语之间的语义联系来划分停顿。有了一定的积累以后可以根据语感直接作答。这个句子的意思是:只是按人口分给土地,用来耕种或者养蚕,不可以从别人那里取得食物罢了。断句应为:惟计口授地/以耕以蚕/不可取食于人耳。故选D。

【2】本题考查一词多义。

A.代词,这种景象\助词,的;

B.表并列,可不译\表并列,可不译;

C.放弃\房屋;

D.所以\旧的知识;

故选B。

【3】本题考查文言翻译。要求:完整,流畅,准确。注意:(1)阡陌,田间小路。交通,交错相通。(2)引,带领。此,此地。必,一定。

【4】本题考查对文本内容的理解。C.甲文主要通过渔人的行踪为线索,通过渔人的视角来表现桃花源中人的生活。乙文以杨氏的行踪为线索,主要通过“老人”与穴中人的对话来展现穴中人的生活情景。故选C。

【5】第一问:本题考查比较阅读。根据甲文中“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可知桃花源人的生活没有剥削,没有压迫,人民生活安定富足。根据乙文中的“吾此间衣服、饮食、牛畜、丝纱、麻之属,皆不私藏,与众共之,故可同处”“不可取食于人耳”可知穴中人的生活自给自足,没有剥削与压迫,人们生活富足幸福。第二问:本题考查阅读启示。开放类试题,言之成理即可。两文段中描写的生活是不真实的。因为当时是阶级社会,政治黑暗,人们生活痛苦不堪,统治者醉生梦死,不顾人民的死活。两文作者在文中描写的社会图景只是自己的一种美好愿景,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是不可能实现的。

译文:

(甲)东晋太元年间,有一个武陵人以捕鱼为生。一天,他沿着小溪向前走,忘记走了多远的路程。忽然遇到一片桃花林,生长在溪水的两岸,长达几百步。中间没有别的树,花草鲜艳美丽,落花繁多。渔人对眼前看到的景象感到非常诧异,又向前走,想走到林子的尽头。

桃林在溪水发源的地方就到头了,便出现一座山,山上有个小洞,隐隐约约好像有些光线。(渔人)就丢下了船,从洞口进去。最初,山洞很狭窄,只容一个人通过;又走了几十步,突然变得开阔明亮了。(呈现在渔人眼前的是)一片平坦宽广的土地,一排排整齐的房舍,还有肥沃的田地、美丽的池塘,有桑树、竹林这类的植物。田间小路交错相通,鸡鸣狗吠的声音此起彼伏。在田野里来来往往耕种劳作的人们,男女的穿着打扮和外面的人都一样。老人和小孩,都怡然并自得其乐。

(乙)老人带领姓杨的人来到一个大的山洞。牲畜都很悠闲和乐的样子,是居民的大聚落。到了一个人家,老人对(这户人家)说:"这个人想要(到你们这里)住下,能不能容留他?"

穴中人回答说:"你既然愿意带他来到这个地方,那他一定是贤能的人。我们这里只要是衣服、饮食、牛畜、丝纱、麻枲(枲,麻)这类东西,都不是私人所有的,是与众人共享的,所以可以住在一起。你要真的来,请不要携带金银珠宝这些珍异的东西,(人们日常)所用的只有柴米鱼肉,这里是不缺的。只是按人口分给土地,用来耕种或者养蚕,不可以从别人那里取得食物罢了。"姓杨的人道谢并且听从了他的安排。穴中人又告诫道:"你如果来晚了,山洞就封着了。"到了夜晚,姓杨的人与老人一起出来。

五、名句名篇默写(共1题,共5分)

6、

按要求默写填空

(1)气蒸云梦泽,___________。(孟浩然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2)___________,胡为乎泥中?(《诗经•邶风》)

(3)陶渊明在《桃花源记》中表现桃花源社会环境安定平和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

【考点】
【答案】

波撼岳阳城   微君之躬   阡陌交通   鸡犬相闻  

【解析】

诗词默写要求:一、不能添字,不能少字;二、字的笔画要准确。注意:撼、躬、阡陌。

六、诗歌鉴赏(共1题,共5分)

7、

关  雎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参差荇菜,左右笔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1】《关雎》从行为动作上生动形象的写出君子对淑女思念之深的短语是__________。

【2】《诗经》多采用重章叠句的形式。请结合《关雎》简单分析一下运用重章叠句这种形式的作用。

【考点】
【答案】

【1】辗转反侧

【2】要结合诗歌分析作用:可以更加充分的表达诗人的思想感情;增加诗歌的节奏感和音乐美。

【解析】

【1】本题考查筛选信息。“悠哉悠哉,辗转反侧”意为:长长的思念哟,叫人翻来覆去难睡下。其中的“辗转反侧”是君子的动作。因为思念淑女,求而不得,所以夜里翻来覆去睡不着觉。所以“辗转反侧”从行为动作上生动形象的写出君子对淑女思念之深。

【2】本题考查重章叠句的表达效果。重章叠句:指上下句或者上下段用相同的结构形式反复咏唱的一种表情达意的方法,是诗歌的一种常见手法。这首诗就采取了重章叠唱的手法,每一章都有些句子重复咏唱。这体现了《诗经》语言的一个特色,也增加了诗歌的节奏感和音乐美。如“窈窕淑女,寤寐求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即运用重章叠句的章法,将男子对心仪的女子的热恋之情步步推向高潮。诗的每一章,都用起兴的艺术手法,将自然景象与人物的内心情感和谐地融会起来,景中含情,情中蕴景。

七、名著阅读(共1题,共5分)

8、

  关于莫扎特的话,例如说他天真、可爱、清新等等,似乎很多人懂得;但弹起来还是没有那天真、可爱、清新的味儿。这道理,我觉得是“理性认识”与“感情深入”的分别。感性认识固然是初步印象,是大概的认识;理性认识是深入一步,了解到本质。但是艺术的领会,还不能以此为限。必须再深入进去,把理性所认识的,用心灵去体会,才能使原作者的悲欢喜怒化为你自己的悲欢喜怒,使原作者每一根神经的震颤都在你的神经上引起反响。否则即使道理说了一大堆,仍然是隔了一层。一般艺术家的偏于intellectual[理智],偏于cold[冷静],就因为他们停留在理性认识的阶段上。

比如你自己,过去你未尝不知道莫扎特的特色,但你对他并没发生真正的共鸣;感之不深,自然爱之不切了;爱之不切,弹出来当然也不够味儿;而越是不够味儿,越是引不起你兴趣。如此循环下去,你对一个作家当然无从深入。

这一回可不然,你的确和莫扎特起了共鸣,你的脉搏跟他的脉搏一致了,你的心跳和他的同一节奏了;你活在他的身上,他也活在你身上;你自己与他的共同点被你找出来了,抓住了,所以你才会这样欣赏他,理解他。

【1】《傅雷家书》主要收录了傅雷夫妇写给长子________(人名)的100多封家信,傅雷在信中屡次提到罗曼▪罗兰笔下的一个人物____________(人名),这个人物的原型是贝多芬。

【2】请结合选文谈谈你对文中“真正的共鸣”含义的理解。

【3】选出下列对名著内容表述有误的一项(   )

A.《傅雷家书》是傅雷夫妇写给儿子的家信汇编,信中首先强调的是年轻人如何做人、如何对待生活的问题。

B.傅雷在家信中希望儿子在国外要把时间花在练琴上,不必频繁的写信回家。

C.《苏菲的世界》被誉为 20 世纪百部经典著作之一。

D.《给青年的十二封信》中谈到了青年们正在关心或应该关心的问题,对广大青年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考点】
【答案】

【1】   傅聪   约翰▪克利斯朵夫  

【2】使原作者的悲欢喜怒化为你自己的悲欢喜怒,使原作者每一根神经的震颤都在你的神经上引起反响。

【3】B

【解析】

【1】本题考查文学常识。《傅雷家书》主要收录了傅雷夫妇写给长子傅聪的100多封家信。傅雷在信中屡次提到罗曼▪罗兰笔下的一个人物约翰▪克利斯朵夫,这个人物的原型是贝多芬。作者提到克利斯朵夫的目的是:为了告诉自己的儿子,人生中有高潮也有低潮,要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不被外事所左右,学会正视现实和错误,变得坚强。也告诉儿子要对中华民族的文化深刻理解,在艺术的道路上不断追求,把自己的音乐传遍世界,尤其是要在中国传遍,告诉傅聪要爱国。

【2】本题考查对重点句子的理解。共鸣的意思是思想上或感情上的相互感染而产生的情绪。联系第一段中的“必须再深入进去,把理性所认识的,用心灵去体会,才能使原作者的悲欢喜怒化为你自己的悲欢喜怒,使原作者每一根神经的震颤都在你的神经上引起反响。”可知这里说的真正的共鸣指的是“使原作者的悲欢喜怒化为你自己的悲欢喜怒,使原作者每一根神经的震颤都在你的神经上引起反响”。

【3】本题考查名著阅读。B.傅雷在家信中希望儿子在国外要“把练琴时间抽一部分出来研究理论”,不必频繁的写信回家。故选B。

八、作文(共1题,共5分)

9、

新冠肺炎疫情让我们在家宅过了一个春节,但不管怎样我们都要微笑着面对。请以“给自己一个微笑”为题写一篇 600 字以上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要求:写出真情实感,中心明确,条理清楚,文从字顺,书写整洁,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不得抄袭和套作。

【考点】
【答案】

例文:

给自己一个微笑

绝壁上的苍松,迎风挺立,仰观宇宙之大,俯观物类之盛,何其壮哉!悬崖上挂的瀑布,吐珠喷玉,“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何其雄哉!冰山上绽放的雪莲,冰清玉洁,虽无花之妖艳,却全是雪白一身,何其美哉!

苍松居于绝壁,环境不可谓不险,但在险境中它给了自己勇气,于是它成就了自己的雄姿;瀑布挂于悬崖,地势不可谓不高,但在高崖之上它给了自己胆量,于是它舞出了生命的壮美;雪莲身居冰山,气候不可谓不恶劣,但它在严寒之中给了自己温暖,于是它拥有了最美的身姿。它们给自己一个微笑,生命之花会顿时绽放。

人生之路,谁能一帆风顺呢?大家还记得越王勾践吧?作为堂堂的一国之君,失去了国土,失去了名誉,远去了亲友,可他并没有失去生活的信心。在最寒冷的时候,他给自己一个微笑,温暖着自己复国的信心,真是“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试想,如果当初不给自己以鼓励,不能卧薪尝胆,如何能够灭吴雪耻?

饱受屈辱的司马迁,如果没有心中的那份坚守,如何能够在文学的天空里留下那精彩的一笔;身患残疾的霍金,如果没有心中的那份追求,如何能够在科学的舞台上绽放如此夺目的光彩;历经挫折的刘翔,如果没有心中的那份自信,如何能够在赛场上再次飞翔。是啊,正是找准了前行的道路,注入了生命的源泉,聋哑艺术家邰丽华于手臂之间勾勒出了人性的圣洁,邮递员王顺友在雪域高原上写下了生命的壮歌。

没有巨浪的雄壮,一弯曲折回环的溪流也能激起清越悠扬的鸣响;没有蓝天的广阔,一片悠游天地的白云,也能享受生命的诗情画意;没有雄鹰的矫健,一只娇小玲珑的燕雀也能惹人爱怜。朋友,给自己一个微笑吧,你的世界也许会顿时春暖花开。

【解析】

本题为命题作文,采用了“引导语+全命题”的形式,引导语起到打开并引领学生写作思路,认真分析引导语和命题,得出写作的方向与立意是成功的关键。“新冠肺炎疫情让我们在家宅过了一个春节,但不管怎样我们都要微笑着面对。”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给自己一个微笑”这个题目里,有三个关键词语:给、自己、微笑。我们可以这样解题:鼓励自己,给自己信心。这里的“自己”可以指“我”,可使用第一人称的写法来写文章,也可使用第二、三人称,“给自己一个微笑”是别人的一种体验。写作过程中需注意以下两点:一是审清题意,叙事、咏叹都要紧扣“给自己”三个字,主要人物应是“自己”,不能离开自己写微笑,也不能就提示语中“新冠肺炎疫情让我们在家宅过了一个春节”等展开大段大段的扩写。二要出奇制胜,要充分发挥自己的创新能力,尽量不要单纯地写人记事议论,可在此基础上借助新颖的形式获取高分,可以用“书信”形式来写,也可以用“采访稿”的形式来写,甚至可以模拟电视直播节目来写,也可写小小说等。此命题的写作一定要紧扣题目,拓宽思路,以小见大,出奇制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