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南通市第一初级中学八年级月月考语文试卷

初中语文考试
考试时间: 分钟 满分: 50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共2题,共10分)

1、

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社戏》是一篇散文,作者鲁迅,原名周树人,浙江绍兴人,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本文按照“盼看社戏——去看社戏——怀念社戏”的思路构思全文。

B.《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也是我国诗歌现实主义的源头。风、雅、颂、赋、比、兴合称“六义”。

C.《恐龙无处不在》一文中,南极洲恐龙化石的发现,为大陆漂移学说提供了一个强有力的证据。

D.《最后一次讲演》是闻一多在1946年7月的李公朴追悼会上所做的讲演,在讲演中闻一多对国民党反动派的倒行逆施做出了深刻的揭露和批判

2、

下列标点符号使用有错误的一项是( )

A.杏花开了,就好像大自然在传语要赶快耕地;桃花开了,又好像在暗示要赶快种谷子。

B.《回延安》选自《贺敬之诗选》(人民文学出版社2004年版)。

C.在我们的农场,可以根据两个数字来衡量春天的富足:所种的松树和停留的大雁。

D.多么奇妙绝美呀!王叔远雕刻的这小小核舟。

二、字词书写(共1题,共5分)

3、

根据拼音在田字格内写出相应的汉字。

抗疫在家的两个多月的“线上学习”,我们知道了鲁迅笔下偏_____(pì)的平桥村是迅哥儿理想的乐土;我们也感受到陕北安塞腰鼓的_____(páng)礴气势,使困倦的世界立即变得_____(kàng)奋了;我们还体会到吴伯箫背井离乡后想起挑着灯笼上学时的怅____(wǎng)之情。

三、现代文阅读(共3题,共15分)

4、

阅读下面的小说,完成下面小题。

赵三贴

刘剑飞

⑴清末民初,谯城南门里有一赵家正骨堂,主堂大夫姓赵,擅接骨,尤擅配制膏药,人称“赵三贴”。

⑵这赵三贴长得白白胖胖,又终日爱笑,活脱就是庙里的弥勒。可甭看其身胖体拙,手上功夫却是了得,碰到有人伤筋断骨找他来,他笑眯眯看着对方,伸出胖手这么一摸,里面怎么回事,立马心知肚明。而后,谈笑间,趁人不备,忽而双手如电,分抓断骨两端,一推一送一按一揉,但闻咔咔几响,不待那人喊疼,断骨就已接上。随即,再往伤处敷一贴膏药,上两块夹板,就算完事。临走时,照例给伤者另拿两贴膏药,嘱咐好七天一换。回去了,不出二十一天,伤处自愈,准能行动如常。人们无不啧啧称奇,于是送他绰号“赵三贴”。

⑶有一年,镖局的杨镖头外出护镖,路遇悍匪,被打得四肢齐断、奄奄一息。看了几个大夫,均是摇头叹息。后来找到赵三贴,接上断骨,贴了膏药,到了一个月头上,就能打拳练棒了。杨镖头很是感激,花重金为赵家正骨堂做一牌匾,并请书法名家题写了“赵三贴”三个大字。自此,赵三贴名声更盛。

⑷自古道:同行是冤家。在城北也有一家治骨伤的老字号,主家姓孙,人称“孙接骨”。自从赵三贴名声大盛后,这孙家的生意就日渐冷清。孙接骨就恨上了赵三贴,逢人便讲赵三贴是江湖野医,根本不懂接骨续骨之正法。赵三贴听到传言也不生气,依然乐呵呵地配药接骨。

⑸一日上午,赵家正骨堂突然闹嚷嚷抬进一个伤者。这人正是街面上的一个混混儿,名叫马三。但见他左脚低垂,小腿红肿,显然是左小腿骨断了。

⑹正位,接骨,贴膏药。正当赵三贴准备上夹板时,马三吸溜着嘴,阴阳怪气地道:都说你赵三贴擅接骨、膏药神,马爷我这腿,你确保能接好吗?

⑺赵三贴淡然一笑,不紧不慢地道:一贴正骨、二贴生肌、三贴闭合,不出三七二十一天,定能让你走路。

⑻呵,好大的口气!马三一撇嘴,到时我这腿要是不好,可要砸你的招牌!

⑼赵三贴就知道是遇上找碴的了,轻笑一声,不再多言。

⑽二十一天后的下晌,十多个无赖抬着马三,骂骂咧咧地闯进赵家正骨堂。

⑾一进门,马三就指着赵三贴大骂,什么赵三贴?说什么二十一天准能行走,现在你给我睁眼瞧瞧,老子的腿接好了吗?

⑿赵三贴一愣,走上前细看马三的伤处,但见左腿依然红肿,一只脚无力地垂着,竟是没接上!待伸手去摸断骨的部位,不禁心中一惊,巨大的汗珠顺额头流下。

⒀弟兄们,给我砸!马三一声喊,众无赖早已跑出堂外,摘掉写有“赵三贴”的那面牌匾,稀里哗啦,一通猛砸。

⒁赵三贴也不讲话,脸上依然带着笑,抄起一把大扫帚,慢悠悠地清扫地上的碎匾。

⒂再说孙接骨,听说赵家招牌被砸,高兴得又是放鞭炮又是换匾,发誓要研制一种骨伤新药,盖过赵三贴。

⒃转眼到了第二年春天,孙接骨带着徒弟,去城西六十里的龙山采药。孙接骨从崖上摔下,竟硬生生把脊椎骨给摔折了。其徒弟再三施救,也没能将他的断骨续上。正当孙家人哭天抢地、一筹莫展时,赵三贴竟背着药箱,上门治伤来了。

⒄经此一事,孙接骨是又惭愧又感激。伤愈后,在芍香楼订一桌酒席,答谢赵三贴。席间,孙接骨说起当年马三找碴闹事,砸赵家的招牌,皆是他花钱收买、幕后指使的。

⒅赵三贴一笑,这事你不说我也知晓。当初马三的断骨本是齐碴,伤在膝下四寸;第二次再来找我,断的却是斜碴,伤在膝下五寸,显然是外力挫伤所致。而细观挫断其腿骨的手法,正是你孙家的分筋挫骨手。只是,当时有些震惊,这生生将人闭合之骨再次挫断,也未免太有违医道了!

⒆喝了一口酒,赵三贴又道: 其实。孙兄不知,我们行医之人,招牌不在店门,全在病人的心里。虽让人砸了我的招牌,却无法砸去病人对我的信任。

⒇一旁的孙接骨,早已听得又羞又愧……

【1】本文主要写了与赵三贴有关的四件事,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①赵三贴为杨镖头接骨,杨镖头赠匾。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赵三贴主动上门为孙接骨治伤。  

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⑿小节划线句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3】文中有多次写到赵三贴的“笑”,请分析第⑺小节和第⒁小节中“笑”的含义。

【4】阅读下面的链接文字,并回答问题。

(链接材料)

那航船,就像一条大白鱼背着一群孩子在浪花里蹿,连夜渔的几个老渔父,也停了艇子看着喝彩起来。

请分析本文的第三小节和链接材料在写法上的相同点和作用上的不同点。

5、

阅读《家风》一文,完成下面小题。

家风

①家训是什么?父亲说,人活在世上,必须勤劳,吃得了苦;妈妈说,绝不能因自身利益去伤害他人,这就是普通老百姓一些最质朴最简单的家训。家训是一个家族代代沿袭,能够体现家族成员精神风貌、道德品质、审美格调的珍贵的家族文化,它润物细无声,对一个人的成长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在人事交往中,倘若说某某人的家教好,那可是高度赞赏。民间,在决定女儿婚姻之前,有一个不可或缺的程序叫察亲,即女方组织亲朋好友到男方家考察,了解的不仅是硬件,最重要的是对男方家人的品行、邻里关系作一个全面把握,说白了就是全面了解男方家庭的家训家风。

②传统文化历来重视家训。《三字经》曰:“窦燕山,有义方。教五子,名俱扬。”窦燕山的“义方”实际就是良好家训,诚信礼义、克己利人。以此为教,家门和睦,子孙昌盛。历览前代先贤,如诸葛亮、曾国藩、林则徐,都是家训熏陶的干才。修身齐家,才能治国平天下。一部《曾文正公家书》,它与《朱子家训》一样,成为中华民族传统的家教经典。《曾氏家训》诲弟篇曰:不贪财、不失信、不自是,为处世为人之本,不应存当官发财之私念。又如,“应听得进逆耳之言,从‘畏慎’二字痛下功夫,一定要谦让相诫,应视富贵功名为浮荣”。这些金玉良言,现在读来,仍觉质朴可贵。

③徽州的《家训》《家规》《祖训》《族法》等,所体现的核心价值,就是中华儒家传统修齐治平的注解。修身,提高道德修养,规范自身行为;齐家,调解宗族关系,保证宗族和睦;治国,遵守家法国律,践行太祖圣谕;平天下,净化社会风气、稳定社会秩序。比较著名的绩溪章氏《章氏家训》,寥寥196字,分齐家、修身、立业、劝学、笃行5篇。其主要内容就是把耕读作为传家之宝,俭勤作为发家之道……,提倡休存猜忌之心,休听离间之语,休作生忿之事,休专公共之利,而最要紧的是实事求是、以诚为本,将不良行为及早消灭在萌芽状态,切不可发展成恶习。徽州家训,所强调的儒家传统文化中的修齐治平观,对于今天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承、弘扬和创新优秀传统文化,具有重要的启发与借鉴意义。

④家训是家庭的核心价值观,家风是家族子孙或行家训体现出来的处世风范。培育良好家风,一个关健点就是培育家庭美德。孩子是家庭的继承人,也是国家未来的建设者,家庭美德是孩子成长成才的必备元素,每一个家庭都应通过日常要求、家庭格言等丰富的教育形式,培养子女勤俭节约、孝敬老人等美德,教育子女走正道、讲规矩,引导子女端正人生态度。让它成为融化在子女血液中的气质,沉淀在子女骨做里的品格。

⑤培养美好的家风,必须传承良好的家训。而要想培育美好的家风,要从自身做起。俗话说,言传不如身教,父母是子女的第一老师,首先应规范自己的言行,提升自己的思想境界,懂得感恩,崇尚勤俭,乐于奉献,形成良好的价值观念,方能培育出优秀的下一代。“治家严,家乃和;居乡恕,乡乃睦。”家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家庭要通过家教传承良好的家训,培育美好的家风,给子女们的人生系上良好品性的“第一粒扣子”,进而影响和带动社会上的其他人。

⑥只有践行良好家训,才能形成良好家风。今天我们谈论家训家风,既是为了承续传统、启进当下,也是为了涤风励德、淳化风俗,更是为了更好地建设文明国家、和谐社会。

(稿件原载:《学习时报》2019年05月03日12版,有剧改)

【1】本文中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2】选文第②段画横线句子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3】给选文第⑤段补充一个论据,下面选项中不符合的一项是?(  )

A.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习仲勋教育子女“不管当多大官,都不要忘记勤勤恳恳为人民服务”,良好家风教育出了优秀儿女。

B.杨绛出生在诗书世家,父亲杨荫杭是中国近代的进步学者,博览群书,很注重培养子女读书兴趣。杨绛在这样的家庭中成长,打下了深厚的文学功底。

C.北宋欧阳修,不仅是散文大家,字也写得神采秀发,清劲妩媚。欧阳修小时候家贫如洗,没钱买纸笔,他就用芦秆在沙地上练字,后来他的书法也很有成就。

D.傅雷常以自己的经历教导儿子:为人处世谦虚,遇困难不气馁,要有艺术、人格尊严,要有民族责任感……父亲的谆谆教诲使傅聪成为著名的钢琴艺术家。

6、

阅读《新“礼”防控新型冠状病毒》一文,完成下面小题。

新“礼”防控新型冠状病毒

①新冠状病毒肆虐时恰逢我国传统春节期间,“春运”南来北往、“访友”走街串巷、“礼仪”约定成俗,对于防控人传人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而言,无疑是巨大挑战。重构礼仪健康文化、推行新礼对于防控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具有时代意义。

②握手这一社交礼仪最早源于西方,现已逐渐成为被世界各国无论是外交还是日常生活中接受的见面礼仪。手部尤其是手掌的汗腺最为发达,一双未清洗的手上含有80万个病菌,一克指甲垢里隐藏有38亿个病菌,平均每只手上携带150种病菌,是传播流感、感冒和传染性肠胃等疾病的主要媒介。之前的埃博拉病毒已被证实广泛存在于患者包括汗液在内的体液中,极易通过握手而传播。

③在我国古代,人们相见时双手拱于胸前,不仅体现了我国古时的文明礼仪,也构成了一道无形的屏障。正如林语堂先生所说的那样,中国人传统的见面礼仪比西洋人的卫生,因为中国人是“握”自己的手(拱手),不必去握别人的手。施拱手礼,保护自己,健康他人。

④新型冠状病毒作为呼吸道传染病毒,主要经呼吸道飞沫传播,因此,戴口罩被认为是主要的预防措施之一。口鼻是微尘病菌进入体内的主要关口,选择合适的口罩进行防护很有必要。

⑤古时候,宫廷里的人为了防止粉尘和口气污染而开始用丝巾遮盖口鼻,如《礼疏》载:“掩口,恐气触人。”和《孟子·离娄》记:“西子蒙不洁,则人皆掩鼻而过之。”

⑥有人曾做过调查,一个容纳3000人的会场,在开完2小时的会后,地面留下的痰迹多达800多处,抽取的91份痰液中,4份被检出结核杆菌;我也曾做过实地调查,在不足2公里的街区人行道上,乱泼污水的情况就有40多处。

⑦鞋底每天与地面紧密接触,同时又经常跟随人们走家串户,流动性很强,如果不注意其卫生,势必会成为一种可怕的“隐形”污染源,充当扩散传播疾病的重要媒介。假设吐痰者是新型冠状病毒患者,他的一口痰里会含有大量病菌,如果被行人踩到,病菌将会被寄藏在鞋底中,污染地面不说,还会跟着漂浮到空气中,更会将绝大部分病菌带到家中的地板上,万一被人吸入,就有可能感染。因此,讲究鞋底卫生、减少鞋底污染很有必要。

⑧给大家提供几个保持鞋底卫生的方法:首先,进家门前一定先换鞋;其次,适时清洗鞋底,清洗时最好戴上手套,并使用消毒液,刷完鞋底的刷子不要再刷鞋面或内里。有条件的家庭可在家购置一台鞋底清洁机,清洁起来会更方便一些。同时,定期清洁鞋柜或鞋架等鞋底经常接触的东西。最后,呼吁公共场所门前增设鞋底清洁机,并由专人定期更换、清洗、消毒;特殊场所如医院、实验室等,提倡使用一次性鞋套。

⑨当感冒旺季来临且家中有人患感冒时,避免传染的最好办法之一,是跟已患感冒的人保持一米以上的距离,这也是人飞沫传播的安全距离。尤其是在公共场所,对于防患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更有其现实意义。

⑩一米的距离在生活中随处可见:在银行取款要保持一米安全距离;人与人之间的交谈,一米是最佳距离;火车和地铁站台上的安全线距离站台边缘,同样也是一米……通常来说,在含有大量病原体的飞沫排入环境的过程中,大的飞沫迅速降落到地面,小的飞沫则在空气中短暂停留,局限于传染源周围。所以,与传染源近距离接触,便给飞沫传播创造了机会,而距离传染源1米以外则是相对安全的。国外研究报告显示,与感冒者相距一米以上比相距一米以内,被传染感冒病毒的几率降低九成。

(有删改)

【1】这篇文章从哪几方面介绍重构礼仪健康文化、推行新礼对于防控新冠病毒肺炎具有时代意义?

【2】第⑨自然段的加点词能否删去,为什么?

【3】下列说法不合文意的一项( )

A.引用林语堂先生的话,说明了中国人传统的见面施拱手礼,保护自己,健康他人,使文章更充实具体,更有说服力。

B.埃博拉病毒被证实广泛存在于患者的体液中,极易通过握手而传播。

C.新型冠状病毒患者口痰里会含有大量病菌,如果被行人踩到,将病菌带到家中的地板上,必定感染。

D.文章的第⑧自然段是由主到次的逻辑顺序。

四、文言文阅读(共1题,共5分)

7、

阅读下面文言语段,完成下面小题。

(甲)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彻,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小石潭记》)

(乙)道州城西百余步,有小溪。南流数十步,合营溪。水抵两岸,悉皆怪石,欹(qī)嵌盘屈,不可名状。清流触石,洄悬激注。佳木异竹,垂阴相映。此溪若在山野,则宜逸民退士之所游处;在人间,则可为都邑之胜境,静者之林亭。而置州以来,无人赏爱;徘徊溪上,为之怅然!

(元结《右溪记》)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①潭中鱼可百许头 ②以其境过清

③南流数十步 ④悉皆怪石

【2】下列各句与例句中“而”的意思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 )

例句:而置州以来,无人赏爱

A.乃记之而去 B.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

C.潭西南而望 D.而计其长曾不盈寸

【3】用“/”标出下面句子中的两处朗读停顿。

则可为都邑之胜境

【4】翻译下列句子。

①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②佳木异竹,垂阴相映。

③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桃花源记》)

【5】选出对两段文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 )

A.这两篇都是文质精美、情景交融的山水游记,文字精炼,文笔自然。

B.甲文正面描写水清澈透明,乙文侧面描写水流湍急。

C.甲文作者借写小石潭的幽美、凄寒,含蓄地抒发自己被贬后无法排遣的忧伤、凄苦的感情。

D.乙文作者借写右溪美好的景色无人欣赏,抒发自己怀才不遇的深沉慨叹。

五、名句名篇默写(共1题,共5分)

8、

默写填空

(1)______________,红旗飘飘把手招。

(2)_________,悠悠我心。

(3)____________,胡为乎泥中?

(4)______________,鸡犬相闻。

(5)___________,君子好逑。

(6)青树翠蔓,______________,参差披拂。

(7)来自全国各地的医务人员在武汉一起工作数月,也结下了深厚的感情,假如你是一名医务人员,在临别之际,你想用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的两句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安慰彼此,真挚的友情可以克服空间的阻隔。

六、名著阅读(共1题,共5分)

9、

名著阅读

(1)阅读《傅雷家书》中的一段书信,回答下列问题。

你素来有两个习惯:一是到别人家里,进了屋子,脱了大衣,却留着丝围巾;二是常常把手插在上衣口袋里,或是裤袋里。这两件都不合西洋的礼貌。围巾必须和大衣一同脱在衣帽间,不穿大衣时,也要除去围巾。手插在上衣袋里比插在裤袋里更无礼貌,切忌切忌!何况还要使衣服走样,你所来往的圈子特别是有教育的圈子,一举一动务须特别留意。对客气的人,或是师长,或是老年人,说话时手要垂直,人要立直。你这种规矩成了习惯,一辈子都有好处。

在饭桌上,两手不拿刀叉时,也要平放在桌下,搁在自己腿上或膝盖上。你只要留心别的有教养的青年就可知道。刀叉尤其不要掉在盘上,叮叮当当的。

《傅雷家书》是傅雷写给儿子________(人名)的,在这封信中,傅雷从________________等方面对儿子进行了教导。

(2)对《傅雷家书》内容的表述及理解,下列选项中不正确的两项是 _____________

A.傅雷在艺术方面有很深的造诣,信中常用大量篇幅谈美术,谈音乐作品,谈表现技巧和艺术修养等。

B.《傅雷家书》是一部日记体式作品。它通过日记这种形式与远在海外的儿子进行交流。

C.在这些家书中傅雷首先强调的,是一个年轻人在音乐艺术道路上成长的问题。

D.《傅雷家书》是一部“最好的艺术学徒修养读物”,也是经典的“教子篇”。

E.傅雷是一位杰出的翻译家,还是一位特殊的教育家。作为父亲,傅雷很关心儿子的生活与成长。

七、作文(共1题,共5分)

10、

请以“真的不容易”为题,完成作文。

要求:(1)不能出现真实的姓名。(2)600字以上,体裁不限,诗歌除外。

江苏省南通市第一初级中学八年级月月考语文试卷

初中语文考试
一、选择题(共2题,共10分)

1、

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社戏》是一篇散文,作者鲁迅,原名周树人,浙江绍兴人,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本文按照“盼看社戏——去看社戏——怀念社戏”的思路构思全文。

B.《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也是我国诗歌现实主义的源头。风、雅、颂、赋、比、兴合称“六义”。

C.《恐龙无处不在》一文中,南极洲恐龙化石的发现,为大陆漂移学说提供了一个强有力的证据。

D.《最后一次讲演》是闻一多在1946年7月的李公朴追悼会上所做的讲演,在讲演中闻一多对国民党反动派的倒行逆施做出了深刻的揭露和批判

【考点】
【答案】

A

【解析】

A.《社戏》是一篇小说。故选A。

2、

下列标点符号使用有错误的一项是( )

A.杏花开了,就好像大自然在传语要赶快耕地;桃花开了,又好像在暗示要赶快种谷子。

B.《回延安》选自《贺敬之诗选》(人民文学出版社2004年版)。

C.在我们的农场,可以根据两个数字来衡量春天的富足:所种的松树和停留的大雁。

D.多么奇妙绝美呀!王叔远雕刻的这小小核舟。

【考点】
【答案】

D

【解析】

D.将感叹号改为逗号。故选D。

二、字词书写(共1题,共5分)

3、

根据拼音在田字格内写出相应的汉字。

抗疫在家的两个多月的“线上学习”,我们知道了鲁迅笔下偏_____(pì)的平桥村是迅哥儿理想的乐土;我们也感受到陕北安塞腰鼓的_____(páng)礴气势,使困倦的世界立即变得_____(kàng)奋了;我们还体会到吴伯箫背井离乡后想起挑着灯笼上学时的怅____(wǎng)之情。

【考点】
【答案】

僻   磅   亢   惘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常用汉字的识记书写能力。对于初中学生来说,应该熟练掌握《语文课程标准》上所公布的1000个常用汉字,包括字音和字形。注意“僻”不要写成“辟”,“亢”不要写成“吭”。

三、现代文阅读(共3题,共15分)

4、

阅读下面的小说,完成下面小题。

赵三贴

刘剑飞

⑴清末民初,谯城南门里有一赵家正骨堂,主堂大夫姓赵,擅接骨,尤擅配制膏药,人称“赵三贴”。

⑵这赵三贴长得白白胖胖,又终日爱笑,活脱就是庙里的弥勒。可甭看其身胖体拙,手上功夫却是了得,碰到有人伤筋断骨找他来,他笑眯眯看着对方,伸出胖手这么一摸,里面怎么回事,立马心知肚明。而后,谈笑间,趁人不备,忽而双手如电,分抓断骨两端,一推一送一按一揉,但闻咔咔几响,不待那人喊疼,断骨就已接上。随即,再往伤处敷一贴膏药,上两块夹板,就算完事。临走时,照例给伤者另拿两贴膏药,嘱咐好七天一换。回去了,不出二十一天,伤处自愈,准能行动如常。人们无不啧啧称奇,于是送他绰号“赵三贴”。

⑶有一年,镖局的杨镖头外出护镖,路遇悍匪,被打得四肢齐断、奄奄一息。看了几个大夫,均是摇头叹息。后来找到赵三贴,接上断骨,贴了膏药,到了一个月头上,就能打拳练棒了。杨镖头很是感激,花重金为赵家正骨堂做一牌匾,并请书法名家题写了“赵三贴”三个大字。自此,赵三贴名声更盛。

⑷自古道:同行是冤家。在城北也有一家治骨伤的老字号,主家姓孙,人称“孙接骨”。自从赵三贴名声大盛后,这孙家的生意就日渐冷清。孙接骨就恨上了赵三贴,逢人便讲赵三贴是江湖野医,根本不懂接骨续骨之正法。赵三贴听到传言也不生气,依然乐呵呵地配药接骨。

⑸一日上午,赵家正骨堂突然闹嚷嚷抬进一个伤者。这人正是街面上的一个混混儿,名叫马三。但见他左脚低垂,小腿红肿,显然是左小腿骨断了。

⑹正位,接骨,贴膏药。正当赵三贴准备上夹板时,马三吸溜着嘴,阴阳怪气地道:都说你赵三贴擅接骨、膏药神,马爷我这腿,你确保能接好吗?

⑺赵三贴淡然一笑,不紧不慢地道:一贴正骨、二贴生肌、三贴闭合,不出三七二十一天,定能让你走路。

⑻呵,好大的口气!马三一撇嘴,到时我这腿要是不好,可要砸你的招牌!

⑼赵三贴就知道是遇上找碴的了,轻笑一声,不再多言。

⑽二十一天后的下晌,十多个无赖抬着马三,骂骂咧咧地闯进赵家正骨堂。

⑾一进门,马三就指着赵三贴大骂,什么赵三贴?说什么二十一天准能行走,现在你给我睁眼瞧瞧,老子的腿接好了吗?

⑿赵三贴一愣,走上前细看马三的伤处,但见左腿依然红肿,一只脚无力地垂着,竟是没接上!待伸手去摸断骨的部位,不禁心中一惊,巨大的汗珠顺额头流下。

⒀弟兄们,给我砸!马三一声喊,众无赖早已跑出堂外,摘掉写有“赵三贴”的那面牌匾,稀里哗啦,一通猛砸。

⒁赵三贴也不讲话,脸上依然带着笑,抄起一把大扫帚,慢悠悠地清扫地上的碎匾。

⒂再说孙接骨,听说赵家招牌被砸,高兴得又是放鞭炮又是换匾,发誓要研制一种骨伤新药,盖过赵三贴。

⒃转眼到了第二年春天,孙接骨带着徒弟,去城西六十里的龙山采药。孙接骨从崖上摔下,竟硬生生把脊椎骨给摔折了。其徒弟再三施救,也没能将他的断骨续上。正当孙家人哭天抢地、一筹莫展时,赵三贴竟背着药箱,上门治伤来了。

⒄经此一事,孙接骨是又惭愧又感激。伤愈后,在芍香楼订一桌酒席,答谢赵三贴。席间,孙接骨说起当年马三找碴闹事,砸赵家的招牌,皆是他花钱收买、幕后指使的。

⒅赵三贴一笑,这事你不说我也知晓。当初马三的断骨本是齐碴,伤在膝下四寸;第二次再来找我,断的却是斜碴,伤在膝下五寸,显然是外力挫伤所致。而细观挫断其腿骨的手法,正是你孙家的分筋挫骨手。只是,当时有些震惊,这生生将人闭合之骨再次挫断,也未免太有违医道了!

⒆喝了一口酒,赵三贴又道: 其实。孙兄不知,我们行医之人,招牌不在店门,全在病人的心里。虽让人砸了我的招牌,却无法砸去病人对我的信任。

⒇一旁的孙接骨,早已听得又羞又愧……

【1】本文主要写了与赵三贴有关的四件事,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①赵三贴为杨镖头接骨,杨镖头赠匾。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赵三贴主动上门为孙接骨治伤。  

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⑿小节划线句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3】文中有多次写到赵三贴的“笑”,请分析第⑺小节和第⒁小节中“笑”的含义。

【4】阅读下面的链接文字,并回答问题。

(链接材料)

那航船,就像一条大白鱼背着一群孩子在浪花里蹿,连夜渔的几个老渔父,也停了艇子看着喝彩起来。

请分析本文的第三小节和链接材料在写法上的相同点和作用上的不同点。

【考点】
【答案】

【1】   ②马三受孙接骨指使找碴砸匾。   ④孙接骨伤愈后答谢赵三贴,说出真相。  

【2】①划线句子与后面的“你不说,我也知道”相照应,②让故事情节更为合理。③同时写出了赵三贴对孙接骨有违医道的做法表示震惊。

【3】①第(7)小节中的赵三贴“淡然一笑”,表现出了他的自信淡定,医术的高超。

②第(14)小节中的赵三贴“带着笑,清扫地上的碎匾”,则可以看出他的心知肚明,宽容大度,正直善良。

【4】(一)相同点:都运用了侧面描写的表现手法。

(二)不同点:①第(3)小节写出了赵三贴医术高超,名不虚传;②同时杨镖头赠匾与下文马三受孙接骨指使砸匾形成对比;③表现出赵三贴的宽容大度和孙接骨的心胸狭隘;④突出了文章的主旨,行医者医德高尚才能取得病人的信任,治病时为了救人,而不是只为牟利和名声。

链接材料:①写老渔父的喝彩,从侧面写出了船行至快;②烘托出了孩子们驾船本领的高超。

【解析】

【1】这道题考查梳理文章故事情节的能力。首先要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并从前向后精读各部分文章,根据故事情节概括出切题的答案,原文中有词语(句子)的,可首选原文中的词语(句子)。注意题干要求,与赵三贴有关的四件事。第三段写赵三贴为杨镖头接骨,杨镖头赠匾;第五至十二段写马三受孙接骨指使找碴砸匾;第十六段写赵三贴主动上门为孙接骨治伤;第十七段到第二十段写孙接骨伤愈后答谢赵三贴,说出真相。

【2】这道题考查对文章细节描写的理解。根据后文语境“当初马三的断骨本是齐碴,伤在膝下四寸;第二次再来找我,断的却是斜碴,伤在膝下五寸,显然是外力挫伤所致。而细观挫断其腿骨的手法,正是你孙家的分筋挫骨手”可知,马三的断骨之所以没有接好,是孙接骨故意人为弄断的,目的是让马三找茬砸赵三贴的招牌。划线句子与后面的“你不说,我也知道”相照应,让故事情节更为合理;从“不禁心中一惊,巨大的汗珠顺额头流下”可以看出,赵三贴对孙接骨有违医道的做法表示震惊。

【3】这道题考查对人物形象的分析与理解。根据“不紧不慢地道:一贴正骨、二贴生肌、三贴闭合,不出三七二十一天,定能让你走路”可知,第(7)小节中的赵三贴“淡然一笑”,表现出了他的自信淡定,医术的高超。根据“孙接骨就恨上了赵三贴,逢人便讲赵三贴是江湖野医,根本不懂接骨续骨之正法”“孙接骨说起当年马三找碴闹事,砸赵家的招牌,皆是他花钱收买、幕后指使的”可知,第(14)小节中的赵三贴“带着笑,清扫地上的碎匾”,表明赵三贴知道是孙接骨找马三来找碴闹事,砸他的招牌,他心知肚明,却不放在心上。表现了赵三贴的宽容大度,正直善良。

【4】这道题考查对比阅读的能力。题干要求比较本文的第三小节和链接材料在写法上的相同点和作用上的不同点。本文第三小节主要写了赵三贴为杨镖头接骨,杨镖头赠匾。这里通过杨镖头的感激和赠匾,侧面表现了赵三贴医术的高明;链接材料则是通过老渔父的喝彩侧面突出孩子们驾船本领的高超。因此,写法上的共同点是:都运用了侧面描写的表现手法。作用上的不同点在于,本文将杨镖头的感激赠匾与后文孙接骨因不满赵三贴而指使马三砸匾形成对比;突出了赵三贴的心地善良、宽容大度和孙接骨的心胸狭隘、阴险毒辣。从“我们行医之人,招牌不在店门,全在病人的心里。虽让人砸了我的招牌,却无法砸去病人对我的信任”可以明确,突出了文章的主题:行医者医德高尚才能取得病人的信任,治病时为了救人,而不是只为牟利和名声。链接材料从“连夜渔的几个老渔父,也停了艇子看着喝彩起来”可以看出,这里通过老渔父的喝彩,从侧面既突出了孩子们归航时船行至快,也突出了他们驾船技术的高超熟练。

5、

阅读《家风》一文,完成下面小题。

家风

①家训是什么?父亲说,人活在世上,必须勤劳,吃得了苦;妈妈说,绝不能因自身利益去伤害他人,这就是普通老百姓一些最质朴最简单的家训。家训是一个家族代代沿袭,能够体现家族成员精神风貌、道德品质、审美格调的珍贵的家族文化,它润物细无声,对一个人的成长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在人事交往中,倘若说某某人的家教好,那可是高度赞赏。民间,在决定女儿婚姻之前,有一个不可或缺的程序叫察亲,即女方组织亲朋好友到男方家考察,了解的不仅是硬件,最重要的是对男方家人的品行、邻里关系作一个全面把握,说白了就是全面了解男方家庭的家训家风。

②传统文化历来重视家训。《三字经》曰:“窦燕山,有义方。教五子,名俱扬。”窦燕山的“义方”实际就是良好家训,诚信礼义、克己利人。以此为教,家门和睦,子孙昌盛。历览前代先贤,如诸葛亮、曾国藩、林则徐,都是家训熏陶的干才。修身齐家,才能治国平天下。一部《曾文正公家书》,它与《朱子家训》一样,成为中华民族传统的家教经典。《曾氏家训》诲弟篇曰:不贪财、不失信、不自是,为处世为人之本,不应存当官发财之私念。又如,“应听得进逆耳之言,从‘畏慎’二字痛下功夫,一定要谦让相诫,应视富贵功名为浮荣”。这些金玉良言,现在读来,仍觉质朴可贵。

③徽州的《家训》《家规》《祖训》《族法》等,所体现的核心价值,就是中华儒家传统修齐治平的注解。修身,提高道德修养,规范自身行为;齐家,调解宗族关系,保证宗族和睦;治国,遵守家法国律,践行太祖圣谕;平天下,净化社会风气、稳定社会秩序。比较著名的绩溪章氏《章氏家训》,寥寥196字,分齐家、修身、立业、劝学、笃行5篇。其主要内容就是把耕读作为传家之宝,俭勤作为发家之道……,提倡休存猜忌之心,休听离间之语,休作生忿之事,休专公共之利,而最要紧的是实事求是、以诚为本,将不良行为及早消灭在萌芽状态,切不可发展成恶习。徽州家训,所强调的儒家传统文化中的修齐治平观,对于今天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承、弘扬和创新优秀传统文化,具有重要的启发与借鉴意义。

④家训是家庭的核心价值观,家风是家族子孙或行家训体现出来的处世风范。培育良好家风,一个关健点就是培育家庭美德。孩子是家庭的继承人,也是国家未来的建设者,家庭美德是孩子成长成才的必备元素,每一个家庭都应通过日常要求、家庭格言等丰富的教育形式,培养子女勤俭节约、孝敬老人等美德,教育子女走正道、讲规矩,引导子女端正人生态度。让它成为融化在子女血液中的气质,沉淀在子女骨做里的品格。

⑤培养美好的家风,必须传承良好的家训。而要想培育美好的家风,要从自身做起。俗话说,言传不如身教,父母是子女的第一老师,首先应规范自己的言行,提升自己的思想境界,懂得感恩,崇尚勤俭,乐于奉献,形成良好的价值观念,方能培育出优秀的下一代。“治家严,家乃和;居乡恕,乡乃睦。”家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家庭要通过家教传承良好的家训,培育美好的家风,给子女们的人生系上良好品性的“第一粒扣子”,进而影响和带动社会上的其他人。

⑥只有践行良好家训,才能形成良好家风。今天我们谈论家训家风,既是为了承续传统、启进当下,也是为了涤风励德、淳化风俗,更是为了更好地建设文明国家、和谐社会。

(稿件原载:《学习时报》2019年05月03日12版,有剧改)

【1】本文中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2】选文第②段画横线句子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3】给选文第⑤段补充一个论据,下面选项中不符合的一项是?(  )

A.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习仲勋教育子女“不管当多大官,都不要忘记勤勤恳恳为人民服务”,良好家风教育出了优秀儿女。

B.杨绛出生在诗书世家,父亲杨荫杭是中国近代的进步学者,博览群书,很注重培养子女读书兴趣。杨绛在这样的家庭中成长,打下了深厚的文学功底。

C.北宋欧阳修,不仅是散文大家,字也写得神采秀发,清劲妩媚。欧阳修小时候家贫如洗,没钱买纸笔,他就用芦秆在沙地上练字,后来他的书法也很有成就。

D.傅雷常以自己的经历教导儿子:为人处世谦虚,遇困难不气馁,要有艺术、人格尊严,要有民族责任感……父亲的谆谆教诲使傅聪成为著名的钢琴艺术家。

【考点】
【答案】

【1】答:只有传承良好家训,才能形成美好家风。

【2】①引用论证(道理论证);②引用《曾氏家训》中的话论证了“传统文化历来重视家训”的观点,③从而进一步论证本文的中心论点。

【3】C

【解析】

【1】这道题考查提炼概括中心论点的能力。中心论点是作者对所要议论的问题提出的见解和主张、看法,且是正面的观点,态度很明确。其次,中心论点是一个完整而明确的判断句。概括提炼中心论点可以先看文章题目,再看开头,然后看结尾。通读文章可知,标题“家风”属于文章的论题。根据“培养美好的家风,必须传承良好的家训”“只有践行良好家训,才能形成良好家风”可以概括出本文的中心论点:只有传承良好家训,才能形成美好家风。。

【2】这道题考查的是论证方法及其作用。议论文的论证方法主要有:举例论证,比喻证论,道理证论,对比论证。分析论证方法的作用要联系全文的中心论点和本论证方法所在文段中的分论点。从“《曾氏家训》诲弟篇曰”可以判断,划线句属于引用论证(道理论证)。这里引用《曾氏家训》中的话论证了第二段的观点“传统文化历来重视家训”。从而进一步论证本文的中心论点“只有传承良好家训,才能形成美好家风”。

【3】这道题考查对论据的理解。

C.第⑤段的观点是“要想培育美好的家风,要从自身做起”。而C项的事例是欧阳修因家庭贫困,在沙地勤奋练字。不能证明第⑤段的观点。故选C。

6、

阅读《新“礼”防控新型冠状病毒》一文,完成下面小题。

新“礼”防控新型冠状病毒

①新冠状病毒肆虐时恰逢我国传统春节期间,“春运”南来北往、“访友”走街串巷、“礼仪”约定成俗,对于防控人传人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而言,无疑是巨大挑战。重构礼仪健康文化、推行新礼对于防控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具有时代意义。

②握手这一社交礼仪最早源于西方,现已逐渐成为被世界各国无论是外交还是日常生活中接受的见面礼仪。手部尤其是手掌的汗腺最为发达,一双未清洗的手上含有80万个病菌,一克指甲垢里隐藏有38亿个病菌,平均每只手上携带150种病菌,是传播流感、感冒和传染性肠胃等疾病的主要媒介。之前的埃博拉病毒已被证实广泛存在于患者包括汗液在内的体液中,极易通过握手而传播。

③在我国古代,人们相见时双手拱于胸前,不仅体现了我国古时的文明礼仪,也构成了一道无形的屏障。正如林语堂先生所说的那样,中国人传统的见面礼仪比西洋人的卫生,因为中国人是“握”自己的手(拱手),不必去握别人的手。施拱手礼,保护自己,健康他人。

④新型冠状病毒作为呼吸道传染病毒,主要经呼吸道飞沫传播,因此,戴口罩被认为是主要的预防措施之一。口鼻是微尘病菌进入体内的主要关口,选择合适的口罩进行防护很有必要。

⑤古时候,宫廷里的人为了防止粉尘和口气污染而开始用丝巾遮盖口鼻,如《礼疏》载:“掩口,恐气触人。”和《孟子·离娄》记:“西子蒙不洁,则人皆掩鼻而过之。”

⑥有人曾做过调查,一个容纳3000人的会场,在开完2小时的会后,地面留下的痰迹多达800多处,抽取的91份痰液中,4份被检出结核杆菌;我也曾做过实地调查,在不足2公里的街区人行道上,乱泼污水的情况就有40多处。

⑦鞋底每天与地面紧密接触,同时又经常跟随人们走家串户,流动性很强,如果不注意其卫生,势必会成为一种可怕的“隐形”污染源,充当扩散传播疾病的重要媒介。假设吐痰者是新型冠状病毒患者,他的一口痰里会含有大量病菌,如果被行人踩到,病菌将会被寄藏在鞋底中,污染地面不说,还会跟着漂浮到空气中,更会将绝大部分病菌带到家中的地板上,万一被人吸入,就有可能感染。因此,讲究鞋底卫生、减少鞋底污染很有必要。

⑧给大家提供几个保持鞋底卫生的方法:首先,进家门前一定先换鞋;其次,适时清洗鞋底,清洗时最好戴上手套,并使用消毒液,刷完鞋底的刷子不要再刷鞋面或内里。有条件的家庭可在家购置一台鞋底清洁机,清洁起来会更方便一些。同时,定期清洁鞋柜或鞋架等鞋底经常接触的东西。最后,呼吁公共场所门前增设鞋底清洁机,并由专人定期更换、清洗、消毒;特殊场所如医院、实验室等,提倡使用一次性鞋套。

⑨当感冒旺季来临且家中有人患感冒时,避免传染的最好办法之一,是跟已患感冒的人保持一米以上的距离,这也是人飞沫传播的安全距离。尤其是在公共场所,对于防患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更有其现实意义。

⑩一米的距离在生活中随处可见:在银行取款要保持一米安全距离;人与人之间的交谈,一米是最佳距离;火车和地铁站台上的安全线距离站台边缘,同样也是一米……通常来说,在含有大量病原体的飞沫排入环境的过程中,大的飞沫迅速降落到地面,小的飞沫则在空气中短暂停留,局限于传染源周围。所以,与传染源近距离接触,便给飞沫传播创造了机会,而距离传染源1米以外则是相对安全的。国外研究报告显示,与感冒者相距一米以上比相距一米以内,被传染感冒病毒的几率降低九成。

(有删改)

【1】这篇文章从哪几方面介绍重构礼仪健康文化、推行新礼对于防控新冠病毒肺炎具有时代意义?

【2】第⑨自然段的加点词能否删去,为什么?

【3】下列说法不合文意的一项( )

A.引用林语堂先生的话,说明了中国人传统的见面施拱手礼,保护自己,健康他人,使文章更充实具体,更有说服力。

B.埃博拉病毒被证实广泛存在于患者的体液中,极易通过握手而传播。

C.新型冠状病毒患者口痰里会含有大量病菌,如果被行人踩到,将病菌带到家中的地板上,必定感染。

D.文章的第⑧自然段是由主到次的逻辑顺序。

【考点】
【答案】

【1】①拱手作揖代替握手,②戴口罩防护,③讲究鞋底卫生、减少鞋底污染,④保持一米安全距离四个方面

【2】①不能删。②“之一”是一定范围内的数量或事物中的一个的意思,在文中是指跟已患感冒的人保持一米以上的距离是避免传染的最好办法的其中一种,并不是唯一;③如果删去,就变成是避免传染的最好办法。与事实不符,太过绝对;④这个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3】C

【解析】

【1】这道题考查从材料中提炼概括信息的能力。通读文章,学会找段落中心句和隐含关键信息的词句,在此基础上提炼概括。从“施拱手礼,保护自己,健康他人”可以概括提炼出拱手作揖代替握手;从“戴口罩被认为是主要的预防措施之一”可以概括提炼出戴口罩防护;从“讲究鞋底卫生、减少鞋底污染很有必要”可以概括提炼出讲究鞋底卫生、减少鞋底污染;从“避免传染的最好办法之一,是跟已患感冒的人保持一米以上的距离,这也是人飞沫传播的安全距离”可以概括提炼出保持一米安全距离。

【2】这道题考查对说明文语言特点的理解。说明文语言的主要特点是准确性。加点词“之一”起限制作用,表示其中一种方法。文中是指跟已患感冒的人保持一米以上的距离是避免传染的最好办法的其中一种方法,但并不是唯一的方法;如果删去,就变成保持一米以上的安全距离是避免传染的唯一最好办法。这样说太过绝对,并且与事实不符。加点词“之一”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3】这道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C.错在“必定感染”。原文依据“万一被人吸入,就有可能感染”。故选C。

四、文言文阅读(共1题,共5分)

7、

阅读下面文言语段,完成下面小题。

(甲)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彻,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小石潭记》)

(乙)道州城西百余步,有小溪。南流数十步,合营溪。水抵两岸,悉皆怪石,欹(qī)嵌盘屈,不可名状。清流触石,洄悬激注。佳木异竹,垂阴相映。此溪若在山野,则宜逸民退士之所游处;在人间,则可为都邑之胜境,静者之林亭。而置州以来,无人赏爱;徘徊溪上,为之怅然!

(元结《右溪记》)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①潭中鱼可百许头 ②以其境过清

③南流数十步 ④悉皆怪石

【2】下列各句与例句中“而”的意思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 )

例句:而置州以来,无人赏爱

A.乃记之而去 B.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

C.潭西南而望 D.而计其长曾不盈寸

【3】用“/”标出下面句子中的两处朗读停顿。

则可为都邑之胜境

【4】翻译下列句子。

①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②佳木异竹,垂阴相映。

③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桃花源记》)

【5】选出对两段文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 )

A.这两篇都是文质精美、情景交融的山水游记,文字精炼,文笔自然。

B.甲文正面描写水清澈透明,乙文侧面描写水流湍急。

C.甲文作者借写小石潭的幽美、凄寒,含蓄地抒发自己被贬后无法排遣的忧伤、凄苦的感情。

D.乙文作者借写右溪美好的景色无人欣赏,抒发自己怀才不遇的深沉慨叹。

【考点】
【答案】

【1】①大约 ②凄清 ③向南 ④全、都

【2】D

【3】则 /可 为/ 都 邑 之 胜 境

【4】①(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时隐时现。

②美好的树木与奇异的山竹投下的阴影,互相遮映。

③呈现在眼前的是一片平坦宽广的土地,一排排整齐的房屋,还有肥沃的田地、美丽的池沼、桑树、竹林之类。

【5】B

【解析】

【1】这道题考查的是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课内重点文言实词需要平时的积累识记,并且活学活用,学会从课内到课外的迁移。作答时,可先理解整句话的大意,再来推断加点词的含义。

(1)大意:潭中的鱼大约有一百来条。可:大约。

(2)大意:因为这里的环境太凄清。清:凄清。

(3)大意:(这条小溪)向南流几十步远。南:向南。

(4)大意:两岸全是一些奇石。悉:全、都。

【2】这道题考查对文言虚词的理解。

例句:表示转折关系;

A.表示顺承关系;

B.表示并列关系;

C.表示修饰关系;

D.表示转折关系;

故选D。

【3】本题考查学生划分文言句子节奏的能力。一般来说,主谓之间应该有停顿,领起全句的语气词后应该有停顿,几个连动的成分之间也应该有停顿。这句话的大意是:也可以成为市民游览的胜地。故停顿是:则 /可为/ 都邑之胜境。

【4】这道题考查的是翻译文言语句的能力。翻译时,必须遵循“字字有着落,直译、意译相结合,以直译为主”的原则。翻译文言语句要抓住句子中的关键词汇。

第一句重难点词语有:斗,像北斗星那样。蛇,像蛇那样。

第二句重难点词语有:佳,美丽。异,奇异。

第三句重难点词语有:俨然,整齐的样子。属,类。

【5】这道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B.甲文通过游鱼、日光侧面描写水清澈透明,乙文正面描写水流湍急。故选B。

甲文译文:

潭中的鱼大约有一百来条,都好像在空中游动,什么依靠都没有。阳光直照(到水底),(鱼的)影子映在石上,呆呆地(停在那里)一动不动,忽然间(又)向远处游去了,来来往往,轻快敏捷,好像和游玩的人互相取乐。

向小石潭的西南方望去,(溪水)曲曲折折,(望过去)一段看得见,一段又看不见。两岸的地势像狗的牙齿那样相互交错,不能知道溪水的源头。

我坐在潭边,四面环绕合抱着竹林和树林,寂静寥落,空无一人。使人感到心情凄凉,寒气入骨,幽静深远,弥漫着忧伤的气息。因为这里的环境太凄清,不可长久停留,于是记下了这里的情景就离开了。

乙文译文:

道州城向西走一百多步,有一条小溪。这条小溪向南流几十步远,汇入营溪。两岸全是一些奇石,(这些石头)有的倾斜嵌叠,有的盘曲回旋,不能够用言语形容(它的美妙)。清澈的溪流撞击着岩石,水流回旋从上冲下来,激荡倾注;岸边美丽的树木和珍奇的青竹,投下的阴影互相掩映。这条溪水如果在空旷的山野,就是很适合隐士居住的;如果在人烟密集的地方,也可以成为市民游览的胜地,喜欢清静的人休憩的园林。但是自从道州成为州的治所以来,至今也没有人来欣赏和关爱;我在溪水边走来走去,为它(景色秀丽但无人知晓)而惋惜!

五、名句名篇默写(共1题,共5分)

8、

默写填空

(1)______________,红旗飘飘把手招。

(2)_________,悠悠我心。

(3)____________,胡为乎泥中?

(4)______________,鸡犬相闻。

(5)___________,君子好逑。

(6)青树翠蔓,______________,参差披拂。

(7)来自全国各地的医务人员在武汉一起工作数月,也结下了深厚的感情,假如你是一名医务人员,在临别之际,你想用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的两句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安慰彼此,真挚的友情可以克服空间的阻隔。

【考点】
【答案】

(1)杜甫川唱来柳林铺笑   (2)青青子衿   (3)微君之躬   (4)阡陌交通   (5)窈窕淑女   (6)蒙络摇缀   (7)海内存知己,   (8)天涯若比邻  

【解析】

默写题作答时,一是要透彻理解诗文的内容;二是要认真审题,注意抓住题干中重要的提示词语,这些关键词或多或少、或明或暗地暗示、限制了答案;三是答题内容要准确,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写错字。容易写错的字词有:衿、窈窕、涯。

六、名著阅读(共1题,共5分)

9、

名著阅读

(1)阅读《傅雷家书》中的一段书信,回答下列问题。

你素来有两个习惯:一是到别人家里,进了屋子,脱了大衣,却留着丝围巾;二是常常把手插在上衣口袋里,或是裤袋里。这两件都不合西洋的礼貌。围巾必须和大衣一同脱在衣帽间,不穿大衣时,也要除去围巾。手插在上衣袋里比插在裤袋里更无礼貌,切忌切忌!何况还要使衣服走样,你所来往的圈子特别是有教育的圈子,一举一动务须特别留意。对客气的人,或是师长,或是老年人,说话时手要垂直,人要立直。你这种规矩成了习惯,一辈子都有好处。

在饭桌上,两手不拿刀叉时,也要平放在桌下,搁在自己腿上或膝盖上。你只要留心别的有教养的青年就可知道。刀叉尤其不要掉在盘上,叮叮当当的。

《傅雷家书》是傅雷写给儿子________(人名)的,在这封信中,傅雷从________________等方面对儿子进行了教导。

(2)对《傅雷家书》内容的表述及理解,下列选项中不正确的两项是 _____________

A.傅雷在艺术方面有很深的造诣,信中常用大量篇幅谈美术,谈音乐作品,谈表现技巧和艺术修养等。

B.《傅雷家书》是一部日记体式作品。它通过日记这种形式与远在海外的儿子进行交流。

C.在这些家书中傅雷首先强调的,是一个年轻人在音乐艺术道路上成长的问题。

D.《傅雷家书》是一部“最好的艺术学徒修养读物”,也是经典的“教子篇”。

E.傅雷是一位杰出的翻译家,还是一位特殊的教育家。作为父亲,傅雷很关心儿子的生活与成长。

【考点】
【答案】

(1)傅聪   日常生活,文明礼仪,习惯养成(任意两点即可)   (2)BC  

【解析】

(1)这道题考查对名著的分析概括能力。《傅雷家书》主要是傅雷写给在波兰留学的儿子傅聪的。从“你素来有两个习惯”“你这种规矩成了习惯,一辈子都有好处”可以概括出“习惯养成”;从“在饭桌上,两手不拿刀叉时,……刀叉尤其不要掉在盘上,叮叮当当的”可以概括出“日常生活”;从“这两件都不合西洋的礼貌”“手插在上衣袋里比插在裤袋里更无礼貌”可以概括出“文明礼仪”。

(2)这道题考查对名著内容的理解。

B.错在“日记”,《傅雷家书》是一部书信作品集。它通过书信这种形式与远在海外的儿子进行交流;

C.在这些家书中傅雷首先强调的是,一个年轻人如何做人、如何对待生活的问题;

故选BC。

七、作文(共1题,共5分)

10、

请以“真的不容易”为题,完成作文。

要求:(1)不能出现真实的姓名。(2)600字以上,体裁不限,诗歌除外。

【考点】
【答案】

范文:

真的不容易

何称妙章,属斐然之章节,且令人思而无穷也?“言之无文,行而不远”大概是发人深省的真谛吧。此时此刻叹:语文,说爱你真的不容易。

曾经的我,从汉语拼音到学习汉字、词语、成语,再到达一个崭新的阶段,是你一步一步的让我积累,是你把我从文盲带领到一个有修养且彬彬有礼的学生。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是李白男子汉自强不息的精神;“一蓑烟雨任平生”是苏轼不畏坎坷的超然情怀。语文一次一次的让我陶醉于你的怀抱,又一次一次的升华我的人生观。这难道就是所谓的不能自拔、学海无涯?“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是你引导我人生的导航!其实,语文,说爱你真的不容易。

有人说,语文是华丽的包装,依我说,是深藏不露?自我感受:文章虽是文采斐然,但却埋藏着深奥的含意:有些是曲折离奇的,有些是激励人生的,有些是意料之中的,有些是……语文,我真是摸不透你的心,还是我不够资格?语文,说爱你真的不容易。

曾几何时,我想舍弃你,但却得到这个结论:迷则厌,厌则爱。原来一直都是因果循环,我没有舍弃你的理由,只有仰慕的目光,只有向往的精神。无论如何的变化,我终究还是倚着你,直到有一天你接受我的爱,不然我一直哀叹:语文,说爱你真的不容易。

语文是一个大家庭,里面住着:纵情山水的太白,豪迈的苏东坡,斐然的李清照,还有许多许多……也令我了解他们的情怀,太白弃官场之九霄云外,为的是“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的诗意生活;苏东坡一生与诗融为一体,他的激情大气,激起了我的共鸣,他的诗句超然脱俗且气势凌人;李清照那声声慢:“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的凄掺情感被我永远铭记于心。相信不久的将来,我会认识更多的成员,希望我会更深入了解他们,更希望与他们结交“亲朋密友!”

爱之者,安能轻易舍之向反方挥步远去也?稍有所悟曰:语文,说爱你真的不容易。

【解析】

这是一道命题作文。题目中“真的”二字,主要可从两方面理解。一方面,可理解为强调“不容易”的程度很高,不是一般的“不容易”。从这个角度理解,如果写作中对“不容易”的程度呈现不够,就会显得扣题不紧。另一方面,可理解为一开始不认为、不知道“不容易”,后来看法改变,发现确实“不容易”。从这个角度理解,题意暗含转折。题目中的“不容易”,既可理解为完成某件事、实现某个目标“不容易”,又可理解为达到某种精神境界、承受某种心理压力“不容易”。“真的不容易”,表达了一种感慨,有抒情的意味,又表达了理性反思的意味。既可关注自我,表达自己的“不容易”,也可关注他人,体味他人的“不容易”。实际上,这个题目从正面解读就是:我体会到了难处,可以是体会到了自己的难处,也可以是体会到了他人或团队的难处。中学生写自己的“不容易”,最容易想到的是学习上的难处,做学生的不易。这人人想得到,不容易写出彩。写自己的“不容易”,要有独特的个性感受。写别人的“不容易”,要设身处地换位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