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宁津县育新中学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卷(解析版)

初中语文考试
考试时间: 分钟 满分: 4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共4题,共20分)

1、

下列词语中划线的字,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拮据(jié)   伫立(chù) 静谧(mì) 免冠徒跣(xiǎn)

B.强聒(guō)不舍   襁(qiǎng)褓   亵渎(xièDú)   妄自菲(fěi)薄

C.遐(xiá)想   睿智(ruì)     狡黠(jié) 以彰其咎(jiù)

D.挑剔(tī)    锲(qì)而不舍   留滞(zhì) 惴(zhuì)惴不安

2、

下列各组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静谧  喑哑  冥思遐想 依葫芦画瓢

B.慰藉  喧嚷 心无旁骛 树倒猢狲散

C.佝偻 烦燥  莫衷一是  偷鸡不成食把米

D.恣睢  混淆  恪尽职守 响鼓不用重锤敲

3、

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战国策》是我国第一部国别体史书,由西汉的刘向整理编辑而成。《唐雎不辱使命》选自就出自《战国策》。

B.司马迁,字子长,我国西汉伟大的史学家、文学家,著有编年体史书《史记》,该书被鲁迅成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C.郑愁予,朦胧诗派的代表人物,他与顾城、舒婷成为朦胧诗的代表人物。其代表作《错误》是一首脍炙人口的抒情佳作。

D.苏霍姆林斯基,苏联教育实践家和教育理论家。代表作有《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等。

4、

下列划线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某电视台播出的《家庭幽默秀》节目,总是让观众忍俊不禁。

B.老王是一位很有经验的警察,在熙熙攘攘的进站人群中望眼欲穿。

C.他最喜欢在华灯初上之时,与一帮朋友徜徉在董子巷的街边茶室举杯小酌,同享天伦之乐。

D.小刘待人接物和颜悦色,古道热肠,每每让赵夸他细致周到,八面玲珑。

二、现代文阅读(共1题,共5分)

5、

阅读下面现代文,回答问题。

成大事者必有静气   陈常青

①“每临大事有静气。”这是晚清两代帝师翁同龢教导弟子时所言,他认为:自古以来贤圣之人,越是遇到惊天动地的大事、险事,越能心静如水,处变不惊。古往今来,凡成大事者必有静气。

②何谓静气?“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麇鹿兴于左而目不瞬”。通俗地讲,静气就是“能沉得住气”。历史上著名的淝水之战,东晋不足十万的兵力要抵御前秦百万虎狼之师,形势不可谓不凶险。但是,主帅谢安此时却在后方指挥所里不慌不忙下着围棋。等到前线军报传来,他只随意地看了一眼,然后又继续下棋。旁边的人实在忍不住了,上前询问前方战况。此时,谢安才轻描淡写地说道:“小儿辈已破敌。”毛泽东在长征途中面对万千敌军的围追堵截,泰然处之,用“静气”一次次带领红军化解危机,创造出夺占娄山关、四渡赤水等一系列辉煌战例,在危急关头力挽狂澜,在“谈笑间”让蒋家王朝“樯橹灰飞烟灭”。

③一个人的静气从哪里来?它不是与生俱来的,也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而是需要不断地去历练和积累。航天英雄杨利伟,在航天飞行的整个过程中心率始终在每分钟70次左右,绝对称得上心如止水。在飞船里戴着航空手套用手持操作棒按电脑键盘,难度之大不言而喻。尤其是在万众瞩目、全球媒体关注的情况下,要保证200多次各种各样的操作实现零失误,对于常人来说简直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但杨利伟做到了,并且完成得如平时练习一样镇定从容。载誉归来时,面对记者他吐露真情:经过十几年如一日不厌其烦的刻苦训练,不断积累经验,普通人也能完成这样的操作。的确,培养静气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这个过程就如“铁杵磨针”一样充满了艰辛和耐心的历练。然而,当前我们的一些党员干部在遇到和处理大事时缺少的恰恰是这种“静气”。比如遇大事不能“制怒”,迁怒于人。这种表现不但暴露出领导者头脑的不冷静,还将这种情绪传递给部属,造成恶性循环;比如遇大事不能“稳住架儿,慌了神儿”,这样就会影响决策的科学正确……

④有些人之所以一遇大事就惊慌失措,很大程度是因为心里没底,也就是没有驾驭大事的能力和本领。俗话说,手中有粮,心中不慌。书籍就是精神食粮,通过读书,我们可以汲取前人的智慧,增长才干,克服恐慌。所以,越是博学的人,视野越开阔,头脑越冷静。还要善养正气。诸葛亮在《诫子书》中写道:“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静气要靠正气来支撑。只有正气在身,才能淡泊名利,无欲则刚,才能不为进退滋扰,做到宠辱不惊。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2】第②段最主要采用了何种论证方法?有何作用?

【3】第③段中划线句子能否去掉?为什么?

三、名句名篇默写(共1题,共5分)

6、

默写

①_____________,只有香如故。(陆游《卜算子咏梅》)②在李清照的词中,愁有重量,“__________________,载不动,许多愁。”

③范仲淹在《渔家傲秋思》中表达自己和征人们想家却又不甘无功而返的矛盾心理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沁园春雪》中在上下阕间起承上启下作用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⑤古诗文中能体现爱国之情的句子,请写出连续两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诗歌鉴赏(共1题,共5分)

7、

阅读下面诗歌,完成问题。

春  游 湖

宋•徐俯

双飞燕子几时回?

夹岸桃花蘸水开。

春雨断桥人不渡,

小舟撑出柳阴来。

【1】这是一首五言______,押的韵是_____。

【2】春游湖的夹岸桃花蘸水开的"蘸"用的十分传神,请作简要赏析。

【3】小舟撑出柳阴来"一句表现了作者什么心情?

五、综合性学习(共1题,共5分)

8、

下面画线部分的句子成分和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核心价值观承载着一个民族、一个国家【A】的精神追求,是最持久、最深层【B】的力量。广大青年要从现在做起,从自己做起,勤学、修德、明辨、笃实。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自己的基本道德,并身体力行大力将其推广到全社会去,努力在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实践中【C】创造自己【D】的精彩人生。

六、其他(共1题,共5分)

9、

下面语段中有三处错误,请任选两处,在原文中用修改符号改正。

①网络谣言,不仅损害了公民权益,而且扰乱了社会秩序。②事实证明,网络谣言的泛滥和滋生,会扰乱许多人成为受害者。③开展“绿色网络”进校园,是保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需要。

山东省宁津县育新中学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卷(解析版)

初中语文考试
一、选择题(共4题,共20分)

1、

下列词语中划线的字,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拮据(jié)   伫立(chù) 静谧(mì) 免冠徒跣(xiǎn)

B.强聒(guō)不舍   襁(qiǎng)褓   亵渎(xièDú)   妄自菲(fěi)薄

C.遐(xiá)想   睿智(ruì)     狡黠(jié) 以彰其咎(jiù)

D.挑剔(tī)    锲(qì)而不舍   留滞(zhì) 惴(zhuì)惴不安

【考点】
【答案】

B

【解析】

试题分析:根据词词义和形声字中的声旁特点协助判断读音。要注意易错的声韵母,比如b与p,j、q、x的区别,n、l的区别,z、c的区别,平舌音和翘舌音的区别,前后鼻音的区别。A中伫立(zhù),C中狡黠(xiá);D中挑剔(tì),锲而不舍(qiè);B正确,故选B。

2、

下列各组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静谧  喑哑  冥思遐想 依葫芦画瓢

B.慰藉  喧嚷 心无旁骛 树倒猢狲散

C.佝偻 烦燥  莫衷一是  偷鸡不成食把米

D.恣睢  混淆  恪尽职守 响鼓不用重锤敲

【考点】
【答案】

C

【解析】

试题分析:错别字,主要是因音同或形似而错,掌握这个易错点,仔细辨析各项中汉字,根据汉字的特点,结合词义字义辨析判断。用反选排除法,有错就排除。C中烦躁,偷鸡不成蚀把米,C错,故选C。

3、

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战国策》是我国第一部国别体史书,由西汉的刘向整理编辑而成。《唐雎不辱使命》选自就出自《战国策》。

B.司马迁,字子长,我国西汉伟大的史学家、文学家,著有编年体史书《史记》,该书被鲁迅成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C.郑愁予,朦胧诗派的代表人物,他与顾城、舒婷成为朦胧诗的代表人物。其代表作《错误》是一首脍炙人口的抒情佳作。

D.苏霍姆林斯基,苏联教育实践家和教育理论家。代表作有《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等。

【考点】
【答案】

D

【解析】

试题分析:文学常识判断的知识点有作者名(字、号)、称谓、生活时代、作品名、体裁、书中人物、主要情节、作品主题及风格、流派等。本题抓住文字信息根据阅读积累判断作品,了解作品有关知识和内容作答即可。A《国语》才是第一部国别体史书;B《史记》是纪传体通史;C代表人物错误;D正确,故选D。

4、

下列划线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某电视台播出的《家庭幽默秀》节目,总是让观众忍俊不禁。

B.老王是一位很有经验的警察,在熙熙攘攘的进站人群中望眼欲穿。

C.他最喜欢在华灯初上之时,与一帮朋友徜徉在董子巷的街边茶室举杯小酌,同享天伦之乐。

D.小刘待人接物和颜悦色,古道热肠,每每让赵夸他细致周到,八面玲珑。

【考点】
【答案】

A

【解析】

试题分析:判断成语使用是否恰当,不仅要知道其含义,还要了解其用法和情感色彩,要根据语境从这三个方面判断正误。可使用排除法,先总观各项,把明显有错的先排除,缩小判断的范围,减轻判断的难度。B“望眼欲穿”眼睛都要望穿了。形容盼望殷切。C“天伦之乐”天伦:旧指父子、兄弟等亲属关系。泛指家庭的乐趣。D“八面玲珑”原指窗户很多,四面八方通明透亮;现形容为人处事圆滑,待人接物各方面都能巧妙应对,面面俱到。皆不符合句意;A“忍俊不禁”忍俊:含笑;不禁:无法控制自己。指忍不住要发笑。符合句意,故选A。

二、现代文阅读(共1题,共5分)

5、

阅读下面现代文,回答问题。

成大事者必有静气   陈常青

①“每临大事有静气。”这是晚清两代帝师翁同龢教导弟子时所言,他认为:自古以来贤圣之人,越是遇到惊天动地的大事、险事,越能心静如水,处变不惊。古往今来,凡成大事者必有静气。

②何谓静气?“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麇鹿兴于左而目不瞬”。通俗地讲,静气就是“能沉得住气”。历史上著名的淝水之战,东晋不足十万的兵力要抵御前秦百万虎狼之师,形势不可谓不凶险。但是,主帅谢安此时却在后方指挥所里不慌不忙下着围棋。等到前线军报传来,他只随意地看了一眼,然后又继续下棋。旁边的人实在忍不住了,上前询问前方战况。此时,谢安才轻描淡写地说道:“小儿辈已破敌。”毛泽东在长征途中面对万千敌军的围追堵截,泰然处之,用“静气”一次次带领红军化解危机,创造出夺占娄山关、四渡赤水等一系列辉煌战例,在危急关头力挽狂澜,在“谈笑间”让蒋家王朝“樯橹灰飞烟灭”。

③一个人的静气从哪里来?它不是与生俱来的,也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而是需要不断地去历练和积累。航天英雄杨利伟,在航天飞行的整个过程中心率始终在每分钟70次左右,绝对称得上心如止水。在飞船里戴着航空手套用手持操作棒按电脑键盘,难度之大不言而喻。尤其是在万众瞩目、全球媒体关注的情况下,要保证200多次各种各样的操作实现零失误,对于常人来说简直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但杨利伟做到了,并且完成得如平时练习一样镇定从容。载誉归来时,面对记者他吐露真情:经过十几年如一日不厌其烦的刻苦训练,不断积累经验,普通人也能完成这样的操作。的确,培养静气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这个过程就如“铁杵磨针”一样充满了艰辛和耐心的历练。然而,当前我们的一些党员干部在遇到和处理大事时缺少的恰恰是这种“静气”。比如遇大事不能“制怒”,迁怒于人。这种表现不但暴露出领导者头脑的不冷静,还将这种情绪传递给部属,造成恶性循环;比如遇大事不能“稳住架儿,慌了神儿”,这样就会影响决策的科学正确……

④有些人之所以一遇大事就惊慌失措,很大程度是因为心里没底,也就是没有驾驭大事的能力和本领。俗话说,手中有粮,心中不慌。书籍就是精神食粮,通过读书,我们可以汲取前人的智慧,增长才干,克服恐慌。所以,越是博学的人,视野越开阔,头脑越冷静。还要善养正气。诸葛亮在《诫子书》中写道:“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静气要靠正气来支撑。只有正气在身,才能淡泊名利,无欲则刚,才能不为进退滋扰,做到宠辱不惊。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2】第②段最主要采用了何种论证方法?有何作用?

【3】第③段中划线句子能否去掉?为什么?

【考点】
【答案】

【1】成大事者必有静气(或古往今来,凡成大事者必有静气。)

【2】举例论证通过列举东晋谢安沉着冷静破敌和毛泽东用静气化解危机、推翻蒋王朝的例子,论证了“成大事者必有静气”的观点,使论证更具体,更有说服力。

【3】不能。1分一方面与杨利伟镇定从容操作零失误的例子形成对比,突出了静气需要自己不断去历练和积累的观点,1分另一方面引出下文如何应对恐慌,练就驾驭大事的能力和本领的论述1分

【解析】

【1】

试题分析:议论文中,论点是作者发表的主要观点。论点通常在标题或文首或文尾的位置,联系全文找到作者概括性(提领或总结)的表达主要观点的“议论句”,即是论点,或者根据作者的分析所说的道理来概括其观点。本文标题即是中心论点。

三、名句名篇默写(共1题,共5分)

6、

默写

①_____________,只有香如故。(陆游《卜算子咏梅》)②在李清照的词中,愁有重量,“__________________,载不动,许多愁。”

③范仲淹在《渔家傲秋思》中表达自己和征人们想家却又不甘无功而返的矛盾心理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沁园春雪》中在上下阕间起承上启下作用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⑤古诗文中能体现爱国之情的句子,请写出连续两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考点】
【答案】

①零落成泥碾作尘②只恐双溪舴艋舟③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④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解析】

试题分析:根据括号中作品提示回顾作品内容,判断句子,是两连句的,不要把句子写错位。注意易错字的写法:碾、恐、舴艋、浊、勒、娇、竞,要根据句子的语境判断汉字,是形声字,根据形旁声旁来判断正确的写法。

四、诗歌鉴赏(共1题,共5分)

7、

阅读下面诗歌,完成问题。

春  游 湖

宋•徐俯

双飞燕子几时回?

夹岸桃花蘸水开。

春雨断桥人不渡,

小舟撑出柳阴来。

【1】这是一首五言______,押的韵是_____。

【2】春游湖的夹岸桃花蘸水开的"蘸"用的十分传神,请作简要赏析。

【3】小舟撑出柳阴来"一句表现了作者什么心情?

【考点】
【答案】

【1】绝句

【2】答:拟人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桃花开得繁密(多);写出桃花娇艳欲滴的美丽。

【3】答:表达了作者热爱大自然,喜欢美丽的春天,抒发了作者喜悦的心情

【解析】

【1】

试题分析:阅读诗歌,根据所学说记,四句的为绝句,偶句末尾押韵“ai”。

五、综合性学习(共1题,共5分)

8、

下面画线部分的句子成分和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核心价值观承载着一个民族、一个国家【A】的精神追求,是最持久、最深层【B】的力量。广大青年要从现在做起,从自己做起,勤学、修德、明辨、笃实。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自己的基本道德,并身体力行大力将其推广到全社会去,努力在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实践中【C】创造自己【D】的精彩人生。

【考点】
【答案】

C

【解析】

试题分析:首先了解句子的成分有哪些。仔细阅读各个选项中的句子,分析其成分,ABD为定语,C为状语,故选C。

六、其他(共1题,共5分)

9、

下面语段中有三处错误,请任选两处,在原文中用修改符号改正。

①网络谣言,不仅损害了公民权益,而且扰乱了社会秩序。②事实证明,网络谣言的泛滥和滋生,会扰乱许多人成为受害者。③开展“绿色网络”进校园,是保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需要。

【考点】
【答案】

第一处:把“泛滥和滋生”调换位置;第二处:把“扰乱”改为“使”;第三处:在“进校园”后面添上“的活动”或“活动”

【解析】

试题分析:病句原因很多,主要有搭配不当、成分残缺、语序不当、前后矛盾等。判断病句,必须对汉语的语言规范有所了解,首先要仔细阅读句子,第一步凭借语感感知句子有无毛病,再用所学知识(病句类型)作分析。可用压缩句子抓主要成分由整体到局部地判断。第一处:把“泛滥和滋生”调换位置;第二处:把“扰乱”改为“使”;第三处:在“进校园”后面添上“的活动”或“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