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新泰市羊流镇初级中学七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

初中语文考试
考试时间: 分钟 满分: 50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共4题,共20分)

1、

下列对有关文化和文学常识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A. 《春》一文,描绘了大地回春、万物复苏、生机勃勃的景象,抒发了热爱春天、赞美春天、珍惜春天的美好情感。

B. 《秋天的怀念》选自《史铁生散文选》,文中我懂得了母亲未说完的话,领悟出了“好好儿活”这句话的意义和分量。

C. 《天净沙·秋思》仅用了28个字,就生动地表现了一个长期漂泊他乡的游子的思乡之情。

D. 《世说新语》是南朝宋临川王刘义庆所写的一部志人小说。

2、

下面加点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大家认为他提出的这条建议很有价值,都随声附和表示赞成。

B. 在外漂泊十多年的他见到亲人时终于忍俊不禁,留下了辛酸的眼泪。

C. 老师语重心长地给我讲了沉迷网络的害处,列举了许多同学因上网而荒废学业的例子。

D. 晚会结束前,她献上了一曲《烛光里的妈妈》,唱得栩栩如生。

3、

下列句子加点的词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 后来发生了分岐: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我的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

B. 花朵怒放着,树叶鼓着浆汁,数不清的杂草争先恐后地成长,暑气被一片绿的海绵吸收着。

C. 在中国的冬天,而能有这样温晴的天气,济南真得算个宝地。

D. 一回头忽然看见红莲旁边的一个大荷叶,慢慢地倾侧下来。

4、

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字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 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是的空气里酝酿(rǎng)。

B. 水藻真绿,把终年贮(chǔ)蓄的绿色全拿出来了。

C. 那朵红莲,被那繁密的雨点,打得左右欹(qī)斜。

D. 唱出宛转的曲子,跟轻风流水应和(hé)着。

二、现代文阅读(共2题,共10分)

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小题

①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花里带着甜味儿;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花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

② “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风里带来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混着青草味儿,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鸟儿将窠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宛转的曲子,与轻风流水应和着。牛背上牧童的短笛,这时候也成天嘹亮地响着。

③雨是最寻常的,一下就是三两天。可别恼。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树叶子却绿得发亮,小草也青得逼你的眼。傍晚时候,上灯了,一点点黄晕的光,烘托出一片安静而和平的夜。在乡下,小路上,石桥边,有撑着伞慢慢走着的人,地里还有工作的农民,披着蓑戴着笠。他们的房屋,稀稀疏疏的在雨里静默着。

【1】下列对文中词句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闭了眼”写出人们沉浸在甜美的空气之中的情景,我们可以想象出秋果累累的热闹景象。

B. “树叶子却绿得发亮,小草也青得逼你的眼”从侧面写出了春雨的美好。

C. “密密地斜织着”中的“斜”,不仅在写春雨,而且也写了春风。“织”字是承接上句“像花针”的比喻,准确表现了春雨的动态。

D. “卖弄”本是褒义词,在这里却带着贬义的感情色彩。

【2】对第①段内容层次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分三层,是按虫、树、花的顺序安排结构的。

B. 分三层,是按花朵、果实、野花的顺序安排结构的。

C. 分三层,是按树上、花下、遍地的顺序安排结构的。

D. 分三层,是按树木、花朵、昆虫的顺序安排结构的。

【3】对第②段描写春风送暖景象的感官角度依次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嗅觉、触觉、听觉、视觉

B. 触觉、嗅觉、视觉、听觉

C. 视觉、嗅觉、触觉、听觉

D. 听觉、触觉、视觉、嗅觉

【4】第③段描绘了一幅春雨图,其中所描写的景物给人的感觉是(   )

A. 春雨绵绵,令人喜爱

B. 春雨寻常,忧伤烦恼

C. 清亮温馨,宁静和平

D. 凄神寒骨,撩人思绪

6、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小题

①双腿瘫痪后,我的脾气变得暴怒无常。望着望着天上北归的雁阵,我会突然把面前的玻璃砸碎;听着听着李谷一甜美的歌声,我会猛地把手边的东西摔向四周的墙壁。母亲就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当一切恢复沉寂,她又悄悄地进来,眼边红红的,看着我。“听说北海的花儿都开了,我推着你去走走。”她总是这么说。母亲喜欢花,可自从我的腿瘫痪以后,她侍弄的那些花都死了。“不,我不去!”我狠命地捶打这两条可恨的腿,喊着,“我可活什么劲儿!”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忍住哭声说:“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

②可我却一直都不知道,她的病已经到了那步田地。后来妹妹告诉我,她常常肝疼得整宿整宿翻来覆去地睡不了觉。

③那天我又独自坐在屋里,看着窗外的树叶“唰唰啦啦”地飘落。母亲进来了,挡在窗前:“北海的菊花开了,我推着你去看看吧。”她憔悴的脸上现出央求般的神色。“什么时候?”“你要是愿意,就明天?”她说。我的回答已经让她喜出望外了。“好吧,就明天。”我说。她高兴得一会坐下,一会站起:“那就赶紧准备准备。”“哎呀,烦不烦?几步路,有什么好准备的!”她也笑了,坐在我身边,絮絮叨叨地说着:“看完菊花,咱们就去‘仿膳’,你小时候最爱吃那儿的豌豆黄儿。还记得那回我带你去北海吗?你偏说那杨树花是毛毛虫,跑着,一脚踩扁一个……”她忽然不说了。对于“跑”和“踩”一类的字眼,她比我还敏感。她又悄悄地出去了。

④她出去了,就再也没回来。

⑤邻居们把她抬上车时,她还在大口大口地吐着鲜血。我没想到她已经病成那样。看着三轮车远去,也绝没有想到那竟是永远的诀别。

⑥邻居的小伙子背着我去看她的时候,她正艰难地呼吸着,像她那一生艰难的生活。别人告诉我,她昏迷前的最后一句话是:“我那个有病的儿子和我那个还未成年的女儿……”

⑦又是秋天,妹妹推着我去北海看了菊花。黄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洁,紫红色的花热烈而深沉,泼泼洒洒,秋风中正开得烂漫。我懂得母亲没有说完的话。妹妹也懂。我俩在一块儿,要好好儿活……

【1】第①段中“母亲就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愉地听着我的动静。”对这句话的含义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

A. 母亲充分体谅儿子的痛苦心情,所以在儿子发牌气时。悄悄地躲出去让儿子彻底发泄心中的痛苦,但又担心儿子做出“傻事”,所以偷偷地关注着儿子的动静。

B. 母亲非常疼爱儿子,看见儿子痛苦时的举动,母亲忍受不了,悄悄地躲出去暗自伤心,但又怕儿子做出“傻事”,所以偷偷地关注着儿子的动静。

C. 母亲了解儿子的倔强性格,可是面对儿子瘫痪的双腿却又无可奈何.每当儿子折磨自己时,为了不伤他的自尊心,就悄悄躲出去,等着儿子恢复平静。

D. 理解儿子的痛苦,心疼他,但又受不了儿子“暴怒无常”的脾气,就悄悄躲出去,等着儿子恢复平静。

【2】对第⑥段中“她正艰难地呼吸着,像她那一生艰难的生活”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

A. 说明了母亲的病情很严重。

B. 揭示了母亲不幸的命运。

C. 揭示了母亲性格形成的主要原因。

D. 侧面表现了崇高的母爱。

【3】对“又是秋天,妹妹推我去北海看了菊花”这一情节的作用,理解不当的一项是(   )

A. “我”的病情有了好转。

B. “我”理解了母亲的用心。

C. 表达了对母亲的思念和感激之情。

D. 在母亲的影响下,“我”终于恢复了生活的勇气。

【4】下列对本文写作特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本文运用了衬托的手法,用“我”的暴怒无常衬托了母亲的坚韧顽强。

B. 本文以日常琐事为题材,用对比的方法突出了母亲的崇高形象。

C. 本文用动作、神态等多种描写方法来刻画人物。

D. 本文不以情节的曲折巧妙取胜,而以从“平淡”中提炼出的高度浓缩的情感打动人。

三、名句名篇默写(共1题,共5分)

7、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

(1)我寄愁心与明月,__________________。(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2)__________________,百草丰茂。(曹操《观沧海》)

(3)客路青山外,__________________。(王湾《次北固山下》)

(4)__________________,江春入旧年。(王湾《次北固山下》)

(5)峨眉山月半轮秋,__________________。(李白《峨眉山月歌》)

(6)舒活舒活筋骨,__________________。(朱自清《春》)

(7)秋风萧瑟,__________________。(曹操《观沧海》)

四、诗歌鉴赏(共1题,共5分)

8、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小题

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1】对“夕阳西下”一句的表达作用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 寓情于景,以乐景写悲情。

B. 渲染了悲凉氛围。

C. 使全曲情景交融,浑然一体。

D. 点明了游子思乡的特定时间。

【2】下列对本曲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最后两句由景及人,道出天涯游子的心情,“断肠”是全文的主旨。

B. 全曲中,暗含题中“秋”字的三个最直接的景象是枯藤、古道、西风,与“夕阳”相呼应的是“昏鸦”,与“天涯”相呼应的是“古道”。

C. “小桥流水人家”一句,呈现出一派温馨的景象,与沦落异乡的游子相映,使“断肠人”更添悲愁。

D. 本曲格调低沉,运用了景物烘托的手法,表现了长期漂泊他乡的游子的悲哀。

五、语言表达(共1题,共5分)

9、

根据提示,完成题目。

请从“彩虹 回眸 航程 成功 奋斗”中选取词语(不少于三个),连缀成一段话,并且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不超过50个字)

六、综合性学习(共1题,共5分)

10、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做题。

成都是泡在茶缸里的城市。早在公元前59年,资中人王褒的《僮约》里就记载了在西蜀人家里烹茶的情景。成都的茶馆,民国时期就有400多家,时至今日,已发展到3000多家,从豪华时尚的高档茶楼到街边老树下的露天小茶馆一应俱全,消费少至两三元多到数百元,一年四季——。茶倌掺茶有许多绝活,他们可以把装满开水、有一米长壶嘴的大铜壶玩得风车斗转,表演的花样有“蛟龙探海”“飞天仙女”“童子拜观音”……普通花茶和绿茶一般都是用盖碗茶具来喝。茶盖谓天,茶船谓地,茶杯喻人,茶水冲上,盖子一盖,意思就是天地人和,您说多有讲究。茶馆里竹制的扶手椅是几千年人体工程学的光辉成果,完全符合人的关节屈伸,又不像沙发或躺椅使人——,你舒适地坐上一整天也不疲倦。

①在文中两处横线上分别填上一个四字短语(或成语)。

__________________

②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成都茶文化的特点。(不超过50字)

__________________

山东省新泰市羊流镇初级中学七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

初中语文考试
一、选择题(共4题,共20分)

1、

下列对有关文化和文学常识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A. 《春》一文,描绘了大地回春、万物复苏、生机勃勃的景象,抒发了热爱春天、赞美春天、珍惜春天的美好情感。

B. 《秋天的怀念》选自《史铁生散文选》,文中我懂得了母亲未说完的话,领悟出了“好好儿活”这句话的意义和分量。

C. 《天净沙·秋思》仅用了28个字,就生动地表现了一个长期漂泊他乡的游子的思乡之情。

D. 《世说新语》是南朝宋临川王刘义庆所写的一部志人小说。

【考点】
【答案】

D

【解析】

《世说新语》是刘义庆组织编写的,而不是他所写的。故选D。

2、

下面加点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大家认为他提出的这条建议很有价值,都随声附和表示赞成。

B. 在外漂泊十多年的他见到亲人时终于忍俊不禁,留下了辛酸的眼泪。

C. 老师语重心长地给我讲了沉迷网络的害处,列举了许多同学因上网而荒废学业的例子。

D. 晚会结束前,她献上了一曲《烛光里的妈妈》,唱得栩栩如生。

【考点】
【答案】

C

【解析】

A:随声附和:和:声音相应。自己没有主见,别人怎么说,就跟着怎么说。是贬义词,不符合A句语境。

B:忍俊不禁:忍俊:含笑;不禁:无法控制自己。指忍不住要发笑。与句意“流泪”不符。

D:栩栩如生:栩栩:活泼生动的样子。指艺术形象非常逼真,如同活的一样。使用对象有误。

故选C。

3、

下列句子加点的词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 后来发生了分岐: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我的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

B. 花朵怒放着,树叶鼓着浆汁,数不清的杂草争先恐后地成长,暑气被一片绿的海绵吸收着。

C. 在中国的冬天,而能有这样温晴的天气,济南真得算个宝地。

D. 一回头忽然看见红莲旁边的一个大荷叶,慢慢地倾侧下来。

【考点】
【答案】

A

【解析】

“分岐”应为“分歧”,故选A。

4、

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字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 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是的空气里酝酿(rǎng)。

B. 水藻真绿,把终年贮(chǔ)蓄的绿色全拿出来了。

C. 那朵红莲,被那繁密的雨点,打得左右欹(qī)斜。

D. 唱出宛转的曲子,跟轻风流水应和(hé)着。

【考点】
【答案】

C

【解析】

A.酝酿:应为niàng;

B.贮蓄:应为zhù;

D.应和:应为hè。

故选C。

二、现代文阅读(共2题,共10分)

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小题

①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花里带着甜味儿;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花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

② “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风里带来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混着青草味儿,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鸟儿将窠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宛转的曲子,与轻风流水应和着。牛背上牧童的短笛,这时候也成天嘹亮地响着。

③雨是最寻常的,一下就是三两天。可别恼。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树叶子却绿得发亮,小草也青得逼你的眼。傍晚时候,上灯了,一点点黄晕的光,烘托出一片安静而和平的夜。在乡下,小路上,石桥边,有撑着伞慢慢走着的人,地里还有工作的农民,披着蓑戴着笠。他们的房屋,稀稀疏疏的在雨里静默着。

【1】下列对文中词句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闭了眼”写出人们沉浸在甜美的空气之中的情景,我们可以想象出秋果累累的热闹景象。

B. “树叶子却绿得发亮,小草也青得逼你的眼”从侧面写出了春雨的美好。

C. “密密地斜织着”中的“斜”,不仅在写春雨,而且也写了春风。“织”字是承接上句“像花针”的比喻,准确表现了春雨的动态。

D. “卖弄”本是褒义词,在这里却带着贬义的感情色彩。

【2】对第①段内容层次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分三层,是按虫、树、花的顺序安排结构的。

B. 分三层,是按花朵、果实、野花的顺序安排结构的。

C. 分三层,是按树上、花下、遍地的顺序安排结构的。

D. 分三层,是按树木、花朵、昆虫的顺序安排结构的。

【3】对第②段描写春风送暖景象的感官角度依次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嗅觉、触觉、听觉、视觉

B. 触觉、嗅觉、视觉、听觉

C. 视觉、嗅觉、触觉、听觉

D. 听觉、触觉、视觉、嗅觉

【4】第③段描绘了一幅春雨图,其中所描写的景物给人的感觉是(   )

A. 春雨绵绵,令人喜爱

B. 春雨寻常,忧伤烦恼

C. 清亮温馨,宁静和平

D. 凄神寒骨,撩人思绪

【考点】
【答案】

【1】D

【2】C

【3】B

【4】C

【解析】

【1】考查内容理解。朱自清的《春》中的“卖弄”意思是故意显示,炫耀。这里贬词褒用,将小鸟拟人化,更强烈地表达出鸟儿活泼、可爱的特点。

故选D。

【2】考查内容理解。

1)“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花里带着甜味儿;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描写顺序归纳为:树上。

2)“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描写顺序归纳为:花下。

3)“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花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描写顺序归纳为:遍地。

故选C。

【3】考查内容理解。

1)“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触觉。

2)风里带来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混着青草味儿,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嗅觉。

3)鸟儿将窠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宛转的曲子,与轻风流水应和着。牛背上牧童的短笛,这时候也成天嘹亮地响着。——视觉和听觉。

故选B。

【4】考查内容理解。文章描绘的春雨美景,简直是一幅意境悠远的水墨淡彩画。你看,那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像薄烟的春雨;闪闪发亮的绿叶青草;一点点黄晕的灯光;悠闲的行人,正在劳动的农民,构成了一幅朦胧、安详而静谧的水墨淡彩画。这幅画使连绵不断的春雨不再令人烦恼,读者可以静静地欣赏,体味春天雨景的无穷韵味。从静景写到动景,从物写到人,由近写到远;从近景写春雨的滋润,又从远景烘托春雨之夜的安逸,再配以人的动态、屋的静状,由润物和缀景两方面写雨的恩泽。

故选C。

6、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小题

①双腿瘫痪后,我的脾气变得暴怒无常。望着望着天上北归的雁阵,我会突然把面前的玻璃砸碎;听着听着李谷一甜美的歌声,我会猛地把手边的东西摔向四周的墙壁。母亲就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当一切恢复沉寂,她又悄悄地进来,眼边红红的,看着我。“听说北海的花儿都开了,我推着你去走走。”她总是这么说。母亲喜欢花,可自从我的腿瘫痪以后,她侍弄的那些花都死了。“不,我不去!”我狠命地捶打这两条可恨的腿,喊着,“我可活什么劲儿!”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忍住哭声说:“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

②可我却一直都不知道,她的病已经到了那步田地。后来妹妹告诉我,她常常肝疼得整宿整宿翻来覆去地睡不了觉。

③那天我又独自坐在屋里,看着窗外的树叶“唰唰啦啦”地飘落。母亲进来了,挡在窗前:“北海的菊花开了,我推着你去看看吧。”她憔悴的脸上现出央求般的神色。“什么时候?”“你要是愿意,就明天?”她说。我的回答已经让她喜出望外了。“好吧,就明天。”我说。她高兴得一会坐下,一会站起:“那就赶紧准备准备。”“哎呀,烦不烦?几步路,有什么好准备的!”她也笑了,坐在我身边,絮絮叨叨地说着:“看完菊花,咱们就去‘仿膳’,你小时候最爱吃那儿的豌豆黄儿。还记得那回我带你去北海吗?你偏说那杨树花是毛毛虫,跑着,一脚踩扁一个……”她忽然不说了。对于“跑”和“踩”一类的字眼,她比我还敏感。她又悄悄地出去了。

④她出去了,就再也没回来。

⑤邻居们把她抬上车时,她还在大口大口地吐着鲜血。我没想到她已经病成那样。看着三轮车远去,也绝没有想到那竟是永远的诀别。

⑥邻居的小伙子背着我去看她的时候,她正艰难地呼吸着,像她那一生艰难的生活。别人告诉我,她昏迷前的最后一句话是:“我那个有病的儿子和我那个还未成年的女儿……”

⑦又是秋天,妹妹推着我去北海看了菊花。黄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洁,紫红色的花热烈而深沉,泼泼洒洒,秋风中正开得烂漫。我懂得母亲没有说完的话。妹妹也懂。我俩在一块儿,要好好儿活……

【1】第①段中“母亲就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愉地听着我的动静。”对这句话的含义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

A. 母亲充分体谅儿子的痛苦心情,所以在儿子发牌气时。悄悄地躲出去让儿子彻底发泄心中的痛苦,但又担心儿子做出“傻事”,所以偷偷地关注着儿子的动静。

B. 母亲非常疼爱儿子,看见儿子痛苦时的举动,母亲忍受不了,悄悄地躲出去暗自伤心,但又怕儿子做出“傻事”,所以偷偷地关注着儿子的动静。

C. 母亲了解儿子的倔强性格,可是面对儿子瘫痪的双腿却又无可奈何.每当儿子折磨自己时,为了不伤他的自尊心,就悄悄躲出去,等着儿子恢复平静。

D. 理解儿子的痛苦,心疼他,但又受不了儿子“暴怒无常”的脾气,就悄悄躲出去,等着儿子恢复平静。

【2】对第⑥段中“她正艰难地呼吸着,像她那一生艰难的生活”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

A. 说明了母亲的病情很严重。

B. 揭示了母亲不幸的命运。

C. 揭示了母亲性格形成的主要原因。

D. 侧面表现了崇高的母爱。

【3】对“又是秋天,妹妹推我去北海看了菊花”这一情节的作用,理解不当的一项是(   )

A. “我”的病情有了好转。

B. “我”理解了母亲的用心。

C. 表达了对母亲的思念和感激之情。

D. 在母亲的影响下,“我”终于恢复了生活的勇气。

【4】下列对本文写作特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本文运用了衬托的手法,用“我”的暴怒无常衬托了母亲的坚韧顽强。

B. 本文以日常琐事为题材,用对比的方法突出了母亲的崇高形象。

C. 本文用动作、神态等多种描写方法来刻画人物。

D. 本文不以情节的曲折巧妙取胜,而以从“平淡”中提炼出的高度浓缩的情感打动人。

【考点】
【答案】

【1】A

【2】C

【3】A

【4】B

【解析】

【1】考查重要语句的深刻内涵。

B、“母亲忍受不了”,表述错误,母亲对儿子不是忍受,是理解体谅儿子。

C. “无可奈何”、“等着儿子恢复平静”表述错误,因为没有表述出担心儿子的意思。

D. “受不了儿子“暴怒无常”的脾气”,表述错误,母亲是理解儿子的行为。

故选A。

【2】考查内容理解。

A. 前半句写母亲病情发作的痛苦,并没有危及生命。

B. 后半句写母亲由于生活状况的问题造成心理上的艰难,并非命运不幸。

D. 这一部分是直接写母亲,所以不是侧面描写。

故选C。

【3】考查内容理解。A、“病情好转”表述错误。又是秋天,看到菊花就想念母亲。作者要用实际行动来实现母亲的心愿,成为一个生活的强者。并非病情好转。

故选A。

【4】考查文章的写作特点以及内容理解。B、“琐事” 表述错误,本文并非是以“日常琐事”为题材,因为小说选择的是生活中一个大非常时期——儿子双腿刚刚瘫痪,母亲又身患重病。正是在这种不寻常的题材中,显示了母亲的坚韧、顽强,从而写出了母亲的崇高伟大。

故选B。

三、名句名篇默写(共1题,共5分)

7、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

(1)我寄愁心与明月,__________________。(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2)__________________,百草丰茂。(曹操《观沧海》)

(3)客路青山外,__________________。(王湾《次北固山下》)

(4)__________________,江春入旧年。(王湾《次北固山下》)

(5)峨眉山月半轮秋,__________________。(李白《峨眉山月歌》)

(6)舒活舒活筋骨,__________________。(朱自清《春》)

(7)秋风萧瑟,__________________。(曹操《观沧海》)

【考点】
【答案】

(1)随君直到夜郎西   (2)树木丛生   (3)行舟绿水前   (4)海日生残夜   (5)影入平羌江水流   (6)抖擞抖擞精神   (7)洪波涌起  

【解析】

默写题作答时,一是要透彻理解诗文的内容;二是要认真审题,找出符合题意的诗文句子;三是答题内容要准确,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写错字。注意“郎、丛生、羌、涌”的正确书写。

四、诗歌鉴赏(共1题,共5分)

8、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小题

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1】对“夕阳西下”一句的表达作用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 寓情于景,以乐景写悲情。

B. 渲染了悲凉氛围。

C. 使全曲情景交融,浑然一体。

D. 点明了游子思乡的特定时间。

【2】下列对本曲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最后两句由景及人,道出天涯游子的心情,“断肠”是全文的主旨。

B. 全曲中,暗含题中“秋”字的三个最直接的景象是枯藤、古道、西风,与“夕阳”相呼应的是“昏鸦”,与“天涯”相呼应的是“古道”。

C. “小桥流水人家”一句,呈现出一派温馨的景象,与沦落异乡的游子相映,使“断肠人”更添悲愁。

D. 本曲格调低沉,运用了景物烘托的手法,表现了长期漂泊他乡的游子的悲哀。

【考点】
【答案】

【1】A

【2】B

【解析】

【1】夕阳西下,正是傍晚时分,这一句是景物描写。这一句抒发了游子思乡情。秋日的傍晚,虽然渲染悲凉的气氛,但不是乐景写哀情。

故选A。

【2】暗含题中“秋”字的三个最直接的景象是:“枯藤”、“老树”、“西风”。

故选B。

五、语言表达(共1题,共5分)

9、

根据提示,完成题目。

请从“彩虹 回眸 航程 成功 奋斗”中选取词语(不少于三个),连缀成一段话,并且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不超过50个字)

【考点】
【答案】

回眸是一剂良药,让我在苦熬中奋起;回眸是一枚邮票,伴我飞向新的航程;回眸是一种智慧,把我渡向成功的彼岸。

【解析】

考查语言表达以及排比的运用。题目要求选取不少于三个词语连缀一段话,首先要注意词语之间的联系,还要解释具体内涵,并创设一种生动合理的情境。特别要注意运用修辞,不超字数。例如“回眸、航程、成功”这三个词的关系,可以把“回眸”运用比喻修辞,结合排比修辞,发挥联想,创设情境和“航程、成功”相联系。

六、综合性学习(共1题,共5分)

10、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做题。

成都是泡在茶缸里的城市。早在公元前59年,资中人王褒的《僮约》里就记载了在西蜀人家里烹茶的情景。成都的茶馆,民国时期就有400多家,时至今日,已发展到3000多家,从豪华时尚的高档茶楼到街边老树下的露天小茶馆一应俱全,消费少至两三元多到数百元,一年四季——。茶倌掺茶有许多绝活,他们可以把装满开水、有一米长壶嘴的大铜壶玩得风车斗转,表演的花样有“蛟龙探海”“飞天仙女”“童子拜观音”……普通花茶和绿茶一般都是用盖碗茶具来喝。茶盖谓天,茶船谓地,茶杯喻人,茶水冲上,盖子一盖,意思就是天地人和,您说多有讲究。茶馆里竹制的扶手椅是几千年人体工程学的光辉成果,完全符合人的关节屈伸,又不像沙发或躺椅使人——,你舒适地坐上一整天也不疲倦。

①在文中两处横线上分别填上一个四字短语(或成语)。

__________________

②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成都茶文化的特点。(不超过50字)

__________________

【考点】
【答案】

①生意兴隆昏昏欲睡   ②历史悠久,茶馆众多,档次多样,茶技高超,茶具讲究,竹椅舒适。  

【解析】

考查内容理解。(1)结合原文“从豪华时尚的高档茶楼到街边老树下的露天小茶馆一应俱全,消费少至两三元多到数百元,”第一横线填“生意兴隆”。结合原文“茶馆里竹制的扶手椅符合人的关节屈伸,你舒适地坐上一整天也不疲倦。”根据生活经验,人在普通的沙发或躺椅会犯困,所以第二处横线填“昏昏欲睡”。

(2)一般这种概括关键词语的题,要求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不超字数。作答的时候一定要结合原文。1)成都是泡在茶缸里的城市。早在公元前59年,资中人王褒的《僮约》里就记载了在西蜀人家里烹茶的情景。——归纳为历史悠久。2)成都的茶馆,民国时期就有400多家,时至今日,已发展到3000多家。——归纳为茶馆众多。3)茶倌掺茶有许多绝活。——归纳为茶技高超。4)茶盖谓天,茶船谓地,茶杯喻人,茶水冲上,盖子一盖,意思就是天地人和,您说多有讲究。——归纳为茶具讲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