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嘉定、宝山区初三二模语文试卷(解析版)

初中语文考试
考试时间: 分钟 满分: 2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现代文阅读(共2题,共10分)

1、

阅读下文,完成下题

一位名叫“新华”的“红颜知己”

①2011年7月4日,一个名叫“新华”的“红颜”同上百万个同胞姊妹一起,刚刚诞生,便占据了书店最显眼的位置。这个姑娘就是以红色封面亮相的第11版《新华字典》。自1953年起,这个小小的字典家族就在当代史上影响着数亿中国人。从初版首印至今,《新华字典》的总发行量愈4.5亿册。

②2011年夏天,时尚的帽子被史无前例地戴在了“新华”姑娘的头上。人们发现,这个平常总是一脸严肃的女孩儿,居然能讲出不少潮语。她将“学历门”的“门”解释为“事件,多指负面的事件”。像大多数年轻人一样,她喜欢在电视里看“服装秀”,偶尔会“晒工资”,也会关注“房奴”和“车奴”。

③事实上,半个多世纪以来,《新华字典》始终以各种方式影响着中国人。

④作为新中国成立后出版的第一本字典,它并不只是要引领时尚语言的潮流,更要普及科学常识于大众。《新华字典》1965年版和1971年版中,“鹅”被解释为“一种家禽,比鸭子大,颈长,脚有蹼,雄的头部有黄色突起”。后来,一名读者写信向编辑抱怨,由于不知道如何分辨鹅的性别,他在杀鹅前特意查了《新华字典》,于是将“头部有黄色突起”的鹅杀掉。没想到,这只倒霉的鹅居然腹中有卵。因此,编辑才发现不管雌鹅还是雄鹅,头部都有突起,只是雄鹅突起较大。这一错误在1979年版中得以修正。

⑤一个字的新义项想要进入“新华”的世界里,需要经过一段相当漫长的考察期。早在第10版出版前,修订第11版的主持人之一的中国社科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程荣就注意到了“秀”作为“表演、展示”的新含义,因为担心这些流行词不够稳定,当时她并没有贸然进行修改。直到8年后,“作秀”才算通过考察,正式进入《新华字典》。眼下,已经71岁的词典室前主任韩敬体像年轻人一样熟悉“神马”和“有木有”。但学者们认为,这两个词其实都是年轻人为了图新鲜而使用的错别字,无助于指导语言的规范,所以眼下并不会被收入字典。

⑥但人们注意到,“晒”和“奴”等字的新义并没有出现太久,却已经登堂入室。就连常用的“byebye”也真正走进了汉语世界,“拜拜”有了二声读音。“不管这个音译词合理不合理,但是它太常见了。”韩敬体笑着说。

⑦有媒体人甚至发出这样的感叹:“无论从发行量、普及面、影响程度还是读者的忠诚度来看,它对中国人的意义都类似于《圣经》之于基督徒。”

【1】第①段画线句中的错别字是 ,它的正确写法是

【2】第②段划横线字“晒”在文中的意思是

【3】第③段中画线句“半个多世纪以来,《新华字典》始终以各种方式影响着中国人”。请用简洁的语言分述其“影响”:(1) ;(2) ;(3) 。

【4】第⑤段主要运用 说明方法,其作用是 。

【5】文章标题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对其作用理解最正确的一项是( )

A.形象地描绘出《新华字典》引人注目的红色封面。

B.形象地说明了《新华字典》占据书店显眼的位置。

C.形象地表现出了人们对《新华字典》的喜爱之情。

D.形象地证明《新华字典》的义项随着时代而变化。

2、

阅读下文,完成下题。

木伢的生日晚会

①老板是个女的,开了家音乐茶坊,要找个打杂和看门的。女老板来到外来民工市场,转悠了三天,才看中一乡下少年,他叫木伢。

②女老板说:“木伢你听着,白天你在茶坊的后屋干杂活儿,随叫随到,叫干啥就干啥,不准偷懒。”

③木伢不敢看女老板的脸,低头应道:“晓得。”

④女老板说:“你长得又凶又丑又土,可不准随便进前厅,免得让客人见了吓着,影响我的生意。”

⑤木伢点头:“晓得。”

⑥女老板又说:“晚上,客人走了,你就睡在前厅看门,把门给看好了。不准把你的老乡招来串门,发现一次,扣你半年工资。”

⑦女老板说完了,木伢还低着头。女老板说:“干活去吧!”

⑧木伢抬头偷偷看了老板一眼,脚步犹豫了一下,女老板像是忽然想起来了,说:“对了,工资每月3000元,干一天算一天。”

⑨木伢心里一热,他们家在山里苦一年也挣不到3000元。木伢心里快活极了,怎么拼命干活也不觉得累。老板心里也高兴,当月多发了木伢100元钱,木伢说您数错了。老板一笑,没错,奖金你懂不懂?木伢还是不懂,说好了,怎么多给100元?木伢往家里寄钱时,留下了100元,他怕老板啥时不高兴了,要回去,到时拿什么还她?

⑩老板以前吃过乡下人的亏。那一个烈日炎炎的夏天,老板让店里的伙计石头去三十里外提货。没想货没提到,竟连茶叶、茶具、桌椅连同伙计一起失踪了。当然,现在也得时时提防着木伢,因为乡下人开始都挺老实,时间一长,就跟着城里人学坏了。

⑾几个月后的一天夜里,老板关门打烊后,故意走了一段路又悄悄潜回茶坊,因为她发现木伢当天有些异常,像是有什么心事。老板要伏击木伢。

⑿果然,老板老远就发现茶坊里的灯重新亮了,心里一惊,这么晚了,他不睡觉干啥?待靠近茶坊门口,听到了里面的音乐声,老板心里的火腾地撞上脑门。正要踢门进去,忽听里面木伢在说话。老板将耳朵贴了上去。

⒀木伢的声音:“爹,娘,今天有人在我们这里过生日,可热闹了。我忽然记得,我也是今天生的。可这么多年,我从来就没见你们给我过生日。都是人,为啥城里人能过,我们就不能过?不都是从娘肚子里生出来的吗?开不起生日晚会,在天井里煮一锅汤面,把同村的伙伴们叫来一块儿喝,也喜庆啊!我来城里快半年了,可还不知道城里是啥样?老板走了,我就把同村的伙伴都叫来,帮咱过生日……”

⒁老板听到里面搬动沙发的声音,木伢说:“大头你坐这儿,水根你坐这儿,兰花、小米、水芹你们几个女的坐这边,离二秃远点,他一会儿就要捣乱……”老板在门外气得直咬牙:“这个木伢!就差没把他们村子也搬到茶坊来了。”木伢又说:“你们会跳舞吗?不会?嗨,怎么进城半年了还不会跳舞?!我早会了,兰花我教你。不会跳的,就边喝饮料边看着我跳。这叫罐装啤酒,外国的。石头,你怎么连易拉罐都不会开?来,我教你,拽这个小圈圈,你瞧,‘砰!’喝吧喝吧,敞开肚皮装! ”

⒂老板心疼得浑身肉跳,她再也忍不下去了,掏出钥匙一拧,卷闸门愤怒地蹦起老高。“木伢,你现在就滚!”女老板还没进屋就吼道,“滚!”可她定睛一看,愣住了。朦胧的灯光下,当间儿就站着孤伶伶的木伢,四周围了一圈沙发,每个沙发上都放着客人扔下的空饮料罐。

⒃木伢被老板的突然袭击吓傻了,半天才扑通一声跪下:“老板,我……晓得错了……饶了我这一回吧!”

⒄女老板忽然喉咙发硬,鼻子一酸,哽咽道:“木伢,我是……来给你过生日的……”

【1】小说先写老板规定的“三不准”,即:(1) (2) (3) 。小说这样

写,是为了

【2】第⑧段画线句“木伢抬头偷偷看了老板一眼,脚步犹豫了一下”反映出木伢的矛盾心理是

【3】第⑩段运用 的记叙顺序,这些内容对塑造女老板形象的作用是

【4】联系全文,简要分析第⒁段情节安排的妙处。(1) (2)

【5】对文章的写作意图理解最不恰当的一项是

A.传递进城务工者的精神需求。

B.表现茶馆女老板的无情无义。

C.反映城乡之间物质生活差距。

D.提醒人与人之间要多点交流。

二、名句名篇默写(共1题,共5分)

3、

默写

(1)树木丛生, 。(《观沧海》)

(2) ,脉脉不得语。(迢迢牵牛星》)

(3)沉舟侧畔千帆过,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4) ,人约黄昏后。(《生查子·元夕》)

(5)土地平旷,屋舍俨然, 。(《桃花源记》)

三、诗歌鉴赏(共1题,共5分)

4、

阅读下列元曲,完成下题

甲: 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一点飞鸿影下。青山绿水,白草红叶黄花。

乙: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1】两首元曲的曲牌都是

【2】

(1) 两首元曲都描写了□□的形象。(用原曲词语回答)

(2)乙曲除了写景以外,还写了 。

四、作文(共1题,共5分)

5、

题目:为这样的创意点赞

上海市嘉定、宝山区初三二模语文试卷(解析版)

初中语文考试
一、现代文阅读(共2题,共10分)

1、

阅读下文,完成下题

一位名叫“新华”的“红颜知己”

①2011年7月4日,一个名叫“新华”的“红颜”同上百万个同胞姊妹一起,刚刚诞生,便占据了书店最显眼的位置。这个姑娘就是以红色封面亮相的第11版《新华字典》。自1953年起,这个小小的字典家族就在当代史上影响着数亿中国人。从初版首印至今,《新华字典》的总发行量愈4.5亿册。

②2011年夏天,时尚的帽子被史无前例地戴在了“新华”姑娘的头上。人们发现,这个平常总是一脸严肃的女孩儿,居然能讲出不少潮语。她将“学历门”的“门”解释为“事件,多指负面的事件”。像大多数年轻人一样,她喜欢在电视里看“服装秀”,偶尔会“晒工资”,也会关注“房奴”和“车奴”。

③事实上,半个多世纪以来,《新华字典》始终以各种方式影响着中国人。

④作为新中国成立后出版的第一本字典,它并不只是要引领时尚语言的潮流,更要普及科学常识于大众。《新华字典》1965年版和1971年版中,“鹅”被解释为“一种家禽,比鸭子大,颈长,脚有蹼,雄的头部有黄色突起”。后来,一名读者写信向编辑抱怨,由于不知道如何分辨鹅的性别,他在杀鹅前特意查了《新华字典》,于是将“头部有黄色突起”的鹅杀掉。没想到,这只倒霉的鹅居然腹中有卵。因此,编辑才发现不管雌鹅还是雄鹅,头部都有突起,只是雄鹅突起较大。这一错误在1979年版中得以修正。

⑤一个字的新义项想要进入“新华”的世界里,需要经过一段相当漫长的考察期。早在第10版出版前,修订第11版的主持人之一的中国社科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程荣就注意到了“秀”作为“表演、展示”的新含义,因为担心这些流行词不够稳定,当时她并没有贸然进行修改。直到8年后,“作秀”才算通过考察,正式进入《新华字典》。眼下,已经71岁的词典室前主任韩敬体像年轻人一样熟悉“神马”和“有木有”。但学者们认为,这两个词其实都是年轻人为了图新鲜而使用的错别字,无助于指导语言的规范,所以眼下并不会被收入字典。

⑥但人们注意到,“晒”和“奴”等字的新义并没有出现太久,却已经登堂入室。就连常用的“byebye”也真正走进了汉语世界,“拜拜”有了二声读音。“不管这个音译词合理不合理,但是它太常见了。”韩敬体笑着说。

⑦有媒体人甚至发出这样的感叹:“无论从发行量、普及面、影响程度还是读者的忠诚度来看,它对中国人的意义都类似于《圣经》之于基督徒。”

【1】第①段画线句中的错别字是 ,它的正确写法是

【2】第②段划横线字“晒”在文中的意思是

【3】第③段中画线句“半个多世纪以来,《新华字典》始终以各种方式影响着中国人”。请用简洁的语言分述其“影响”:(1) ;(2) ;(3) 。

【4】第⑤段主要运用 说明方法,其作用是 。

【5】文章标题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对其作用理解最正确的一项是( )

A.形象地描绘出《新华字典》引人注目的红色封面。

B.形象地说明了《新华字典》占据书店显眼的位置。

C.形象地表现出了人们对《新华字典》的喜爱之情。

D.形象地证明《新华字典》的义项随着时代而变化。

【考点】
【答案】

【1】愈 逾【2】(在网络上)展示、公开自己的信息。

【3】(1)引领语言潮流(关注时尚潮语)(2)普及科学常识 (3)指导语言规范

【4】举例子 真切地说明了一个字的新义项想要进入《新华字典》,需经过一段相当漫长的考察期。

【5】C A D

【解析】

【1】“《新华字典》的总发行量愈4.5亿册。”这句话中的“愈”应该是“逾”。逾的意思:⑴越过,超过;⑵更加。“愈”的意思是:⑴更,越。⑵较好,胜过。⑶病好了。

【2】注意题目要求是写出“晒”在文中的意思,要根据语境解释词语。“晒”就是在网络上展示、公开自己的信息。

【3】从“它并不只是要引领时尚语言的潮流,更要普及科学常识于大众。”“无助于指导语言的规范”可以筛选出《新华字典》对中国人影响。

【4】第⑤段主要举了“秀”作为“表演、展示”的新含义,但这些流行词不够稳定,当时并没有贸然进行修改的例子说明了“一个字的新义项想要进入“新华”的世界里,需要经过一段相当漫长的考察期。”这是举例了的说明方法,说明方法的作用是为了说明说明对象的特点,段落的中心句等。

【5】“红颜知己”说明了《新华字典》是人们的朋友,表达了人们对《新华字典》的喜爱之情。

2、

阅读下文,完成下题。

木伢的生日晚会

①老板是个女的,开了家音乐茶坊,要找个打杂和看门的。女老板来到外来民工市场,转悠了三天,才看中一乡下少年,他叫木伢。

②女老板说:“木伢你听着,白天你在茶坊的后屋干杂活儿,随叫随到,叫干啥就干啥,不准偷懒。”

③木伢不敢看女老板的脸,低头应道:“晓得。”

④女老板说:“你长得又凶又丑又土,可不准随便进前厅,免得让客人见了吓着,影响我的生意。”

⑤木伢点头:“晓得。”

⑥女老板又说:“晚上,客人走了,你就睡在前厅看门,把门给看好了。不准把你的老乡招来串门,发现一次,扣你半年工资。”

⑦女老板说完了,木伢还低着头。女老板说:“干活去吧!”

⑧木伢抬头偷偷看了老板一眼,脚步犹豫了一下,女老板像是忽然想起来了,说:“对了,工资每月3000元,干一天算一天。”

⑨木伢心里一热,他们家在山里苦一年也挣不到3000元。木伢心里快活极了,怎么拼命干活也不觉得累。老板心里也高兴,当月多发了木伢100元钱,木伢说您数错了。老板一笑,没错,奖金你懂不懂?木伢还是不懂,说好了,怎么多给100元?木伢往家里寄钱时,留下了100元,他怕老板啥时不高兴了,要回去,到时拿什么还她?

⑩老板以前吃过乡下人的亏。那一个烈日炎炎的夏天,老板让店里的伙计石头去三十里外提货。没想货没提到,竟连茶叶、茶具、桌椅连同伙计一起失踪了。当然,现在也得时时提防着木伢,因为乡下人开始都挺老实,时间一长,就跟着城里人学坏了。

⑾几个月后的一天夜里,老板关门打烊后,故意走了一段路又悄悄潜回茶坊,因为她发现木伢当天有些异常,像是有什么心事。老板要伏击木伢。

⑿果然,老板老远就发现茶坊里的灯重新亮了,心里一惊,这么晚了,他不睡觉干啥?待靠近茶坊门口,听到了里面的音乐声,老板心里的火腾地撞上脑门。正要踢门进去,忽听里面木伢在说话。老板将耳朵贴了上去。

⒀木伢的声音:“爹,娘,今天有人在我们这里过生日,可热闹了。我忽然记得,我也是今天生的。可这么多年,我从来就没见你们给我过生日。都是人,为啥城里人能过,我们就不能过?不都是从娘肚子里生出来的吗?开不起生日晚会,在天井里煮一锅汤面,把同村的伙伴们叫来一块儿喝,也喜庆啊!我来城里快半年了,可还不知道城里是啥样?老板走了,我就把同村的伙伴都叫来,帮咱过生日……”

⒁老板听到里面搬动沙发的声音,木伢说:“大头你坐这儿,水根你坐这儿,兰花、小米、水芹你们几个女的坐这边,离二秃远点,他一会儿就要捣乱……”老板在门外气得直咬牙:“这个木伢!就差没把他们村子也搬到茶坊来了。”木伢又说:“你们会跳舞吗?不会?嗨,怎么进城半年了还不会跳舞?!我早会了,兰花我教你。不会跳的,就边喝饮料边看着我跳。这叫罐装啤酒,外国的。石头,你怎么连易拉罐都不会开?来,我教你,拽这个小圈圈,你瞧,‘砰!’喝吧喝吧,敞开肚皮装! ”

⒂老板心疼得浑身肉跳,她再也忍不下去了,掏出钥匙一拧,卷闸门愤怒地蹦起老高。“木伢,你现在就滚!”女老板还没进屋就吼道,“滚!”可她定睛一看,愣住了。朦胧的灯光下,当间儿就站着孤伶伶的木伢,四周围了一圈沙发,每个沙发上都放着客人扔下的空饮料罐。

⒃木伢被老板的突然袭击吓傻了,半天才扑通一声跪下:“老板,我……晓得错了……饶了我这一回吧!”

⒄女老板忽然喉咙发硬,鼻子一酸,哽咽道:“木伢,我是……来给你过生日的……”

【1】小说先写老板规定的“三不准”,即:(1) (2) (3) 。小说这样

写,是为了

【2】第⑧段画线句“木伢抬头偷偷看了老板一眼,脚步犹豫了一下”反映出木伢的矛盾心理是

【3】第⑩段运用 的记叙顺序,这些内容对塑造女老板形象的作用是

【4】联系全文,简要分析第⒁段情节安排的妙处。(1) (2)

【5】对文章的写作意图理解最不恰当的一项是

A.传递进城务工者的精神需求。

B.表现茶馆女老板的无情无义。

C.反映城乡之间物质生活差距。

D.提醒人与人之间要多点交流。

【考点】
【答案】

【1】(1)不准偷懒 (2)不准随便进前厅 (3)不准招老乡招串门为后文木伢独自过生日埋下伏笔(为……作铺垫)。(以老板“无情”与结尾明白真相后的“柔情”相呼应)

【2】想问又不敢问。 想问的是每月工资多少,不敢问是感觉老板太凶。

【3】插叙 补充说明老板的偏见事出有因:以前吃过“乡下人”的亏;也正说明了老板并不是完全无情的,故事结局才有了依据。

【4】(1)这段情节,以木伢自编自演的“生日欢聚”来表现了木伢的孤独寂寞,期盼温暖;(2)这段情节,提醒所有的老板们要考虑外来务工者的经济利益,也要关心他们的精神需求。

【5】B

【解析】

【1】从“随叫随到,叫干啥就干啥,不准偷懒。”“你长得又凶又丑又土,可不准随便进前厅,免得让客人见了吓着,影响我的生意。”“不准把你的老乡招来串门,发现一次,扣你半年工资。”可以概括出三不准。从情节安排的妙处和对人物形象塑造方面来谈好处。“三不准”为后文木伢独自过生日埋下伏笔,也与结尾老板明白真相后的“柔情”相呼应。

【2】要根据小说的内容来判断木伢这个时候的心理。“木伢抬头偷偷看了老板一眼”是他想问工资是多少,“脚步犹豫了一下”因为老板太凶,他又不敢问。

【3】记叙的顺序有顺叙、倒叙、插叙,从“老板以前吃过乡下人的亏”可以看出这一段写的是以前的事,是插叙,插叙对塑造女老板形象的作用主要是对老板对乡下人的偏见起补充说明的作用;也说明了老板并不是完全无情的,为故事的结尾作铺垫。

【4】理解第⒁段情节的作用,要联系第⒀⒂段内容,这段情节是木伢自编自演的“生日欢聚”,从第第⒀⒂段可以看出木伢导演这出生日欢聚,是因为他孤独寂寞,期盼温暖;写这段情节的主要目的是提醒所有的老板们要考虑外来务工者的经济利益,也要关心他们的精神需求。

【5】文章的写作意图并不是表现城乡之间物质生活差距,所以B选项不对。

二、名句名篇默写(共1题,共5分)

3、

默写

(1)树木丛生, 。(《观沧海》)

(2) ,脉脉不得语。(迢迢牵牛星》)

(3)沉舟侧畔千帆过,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4) ,人约黄昏后。(《生查子·元夕》)

(5)土地平旷,屋舍俨然, 。(《桃花源记》)

【考点】
【答案】

(1)百草丰茂

(2)盈盈一水间

(3)病树前头万木春

(4)月上柳梢头

(5)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解析】

本题考查古诗文名句的默写,这几个题目均是根据上下文的提示,直接默写出所缺的句子即可,注意不要写错字,不要添字、漏字。第1题,注意“丰”不要写成“风”。

三、诗歌鉴赏(共1题,共5分)

4、

阅读下列元曲,完成下题

甲: 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一点飞鸿影下。青山绿水,白草红叶黄花。

乙: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1】两首元曲的曲牌都是

【2】

(1) 两首元曲都描写了□□的形象。(用原曲词语回答)

(2)乙曲除了写景以外,还写了 。

【考点】
【答案】

【1】天净沙

【2】(1)老树 (2)(秋天里)游子(悲凉的)情思

【解析】

【1】甲是白朴的《天净沙 秋》乙是马致远的《天净沙 秋思》,其中“天净沙”是曲牌名。所以两首元曲的曲牌都是天净沙。

【2】(1) 从“轻烟老树寒鸦”“枯藤老树昏鸦”这两句可以看出两首元曲都描写了老树的形象。

(2)“断肠人在天涯”抒发了游子的羁旅之思。

四、作文(共1题,共5分)

5、

题目:为这样的创意点赞

【考点】
【答案】

为这样的创意点赞前两天读到一篇梁遇春的文章,里面忆及诗人徐志摩向朋友取火点烟的场景。诗人冒出了“Kissingthefire”(吻火)这个短句。乍一看,与众不同,还有点儿难以接受。仔细想想,却是如此贴切。我只想说,为这样的创意点赞。徐志摩是出了名的“会玩”。无论多么平常的小事,经他“一玩”,总是那么活灵活现。这就是个很好的例子。简单的一句英文,便把那含着烟举着火、悠然自得的样子给全概括在里面了。有些人说,这是诗人的天赋。其实,在我眼里,人人都拥有这份上天的礼物。一颗赤子之心,便是“化腐朽为神奇”的关键所在。有天,正值寒冬,路上行人很少,只有一对母子走在我前面。走着走着,一个红灯拦下了我们。也许是信号问题,那红灯一直闪个不停。我正纳闷是哪里出了故障,忽然听到前面传来一个“稚嫩”的声音:“妈妈你看,红灯都冻得发抖了。”几乎同时,又传来了一个“成熟”的声音:“瞎说什么呢,信号灯怎么会被冻着。”顿时,我感到了一丝寒意,却也感到了一点暖意。那句“稚嫩”的话远远比大人们的“名言”成熟许多。也许大人们更理性,但小孩那种纯真而没有一点“污染”的创意却能“直达”我们内心深处,简直就是“神来之语”。但许多家长却没能体会它的力量,反而轻易地就把它否定了。某种意义上,这也否定了创意。真正的创意往往就像孩子脑中“无意识”的“灵光乍现”。也许一眼看上去平淡无奇,但只消轻嚼两下,就会发现其中“五味俱全”,内容可丰富了。然而我们小时候,父母却总是无心地遮住这些本就微小的火花,认为这是幼稚。等到长大之后,我们也就“自觉”了,开始主动剔去脑中的“闪光点”。那些自认为“无意义”“瞎想”的事,我们就“自行销毁”。有时实在“不幸”说出那么一两句,便苦笑着把它归之于“脑洞大开”,也就不了了之了。然而,只要正视这些我们眼中的“废矿”,稍加“打磨”,或许就成了人生旅途中的夺目“钻石”,成为生活中难能可贵的创意了。 所以,不要对脑中那些一闪而过的想法视而不见。不要认为它幼稚,要为它“点赞”。生活就像一团火,只有“吻火”,才能体会到那灵动多姿的火苗,找到真正的创意。

【解析】

“点赞”,网络语言,来源于各大网络社区的“赞”功能。“赞”是表示赞同,通过赞功能可以让人更直观的看到大家的观点。网络上的某个内容下(比如一条贴子、一篇文章或者一条微博等)有一个大拇指形状的“赞”按钮,点击一下该按钮即对该内容点赞,表明对该内容的喜爱、赞同。本文点赞的对象是创意。创意就是创出新意,也指所创出的新意或意境。写作时要写出点赞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