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二历史必修三 第七单元 第课 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 (同步训练)

高中历史考试
考试时间: 分钟 满分: 1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共2题,共10分)

1、

在某省人大会议上,王副省长作了《深化科技体制改革,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的报告,他在报告中可能引用到的国家政策计划不包括

A. 863计划

B. 星火计划

C. 两弹一星计划

D. 火炬计划

2、

下列有关科学作用的论述正确的是

①科学发展促进教育手段更新;

②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直接推动经济的发展

③科技的发展为文艺创作提供全新的题材;

④科学发展改变人们的衣食住行

A. ②③④

B. ①②④

C. ①②③

D. ①②③④

二、非选择题(共1题,共5分)

3、

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1933年,爱因斯坦在为英国一刊物撰稿时写到“科学是一种强有力的工具,如何使用它,它是给人赐福还是给人降祸,取决于人本身,而不是取决于工具。刀子对人生活是有用的,但是它能够用来杀人。……我们的惟一希望在于,拒绝任何有助于战争准备或战争意图的行为”。

材料二:科学技术是生产力,这是马克思主义历来的观点。早在一百多年以前,马克思就说过:机器生产的发展要求自觉地应用自然科学。并且指出“生产力中也包括科学”。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使科学与生产的关系越来越密切了,科学技术作为生产力,越来越显示出巨大的作用。现代科学技术正在经历着一场伟大的革命。近三十年来现代科学技术不只是在个别的科学理论上、个别的生产技术上获得了发展,也不只是有了一般意义上的进步和改革,而是几乎各门科学技术领域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出现了新的飞跃,产生了并且正在继续产生一系列新兴科学技术。……特别是由于电子计算机、控制论和自动化技术的发展,正在迅速提高生产自动化的程度。同样数量的劳动力,在同样的劳动时间里,可以生产出比过去多几十倍几百倍的产品。社会生产力有这样巨大的发展,劳动生产率有这样大幅度的提高,靠的是什么,最主要的是靠科学的力量、技术的力量。

——《在全国科学大会开幕式上的讲话》(邓小平)

材料三:“2004感动中国年度人物”颁奖晚会在央视播出,给袁隆平的颁奖词是:袁隆平,他是一位真正的耕耘者。当他还是一个乡村教师的时候,已经具有颠覆世界权威的胆识;当他名满天下的时候,却仍然只是专注于田畴。淡泊名利,一介农夫,播撒智慧,收获富足。他毕生的梦想,就是让所有人远离饥饿。喜看稻菽千重浪,最是风流袁隆平!

2007感动中国年度人物奖揭晓,钱学森被授予此殊荣,给钱学森的颁奖词是:在他心里,国为重,家为轻,科学最重,名利最轻。5年归国路,10年两弹成。开创祖国航天,他是先行人,披荆斩棘,把智慧锻造成阶梯,留给后来的攀登者。他是知识的宝藏,是科学的旗帜,是中华民族知识分子的典范。

请回答:

(1)据材料一、二,概括指出爱因斯坦和邓小平关于科学技术的主要观点。两人在论述科学作用时的共同价值取向是什么?

(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你的认识,分析袁隆平和钱学森能够感动中国的原因。

(3)根据上述材料,从科学既能改造人的主观世界,也能改造人的客观世界两个方面,概述科学技术给人类社会带来的进步作用。

人教版高二历史必修三 第七单元 第课 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 (同步训练)

高中历史考试
一、选择题(共2题,共10分)

1、

在某省人大会议上,王副省长作了《深化科技体制改革,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的报告,他在报告中可能引用到的国家政策计划不包括

A. 863计划

B. 星火计划

C. 两弹一星计划

D. 火炬计划

【考点】
【答案】

C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解读题干材料,获取有效信息,比较、分析,并作出准确判断的能力。根据题干材料关键信息“深化科技体制改革”,结合所学知识,解读题干材料,可知,题干涉及的是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可知,这是属于改革开放时期(1978年以后)的内容。进一步判断出,ABD三项表述符合史实和题意,正确。而C项“两弹一星计划”是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不符合题意,不正确。综上,故,本题正确答案选C。

2、

下列有关科学作用的论述正确的是

①科学发展促进教育手段更新;

②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直接推动经济的发展

③科技的发展为文艺创作提供全新的题材;

④科学发展改变人们的衣食住行

A. ②③④

B. ①②④

C. ①②③

D. ①②③④

【考点】
【答案】

D

【解析】

试题分析:根据所学知识进行分析,①科学发展促进教育手段更新②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直接推动经济的发展。③科技的发展为文艺创作提供全新的题材④科学发展改变人们的衣食住行,这都是科学所起的作用。故此题应选D项

二、非选择题(共1题,共5分)

3、

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1933年,爱因斯坦在为英国一刊物撰稿时写到“科学是一种强有力的工具,如何使用它,它是给人赐福还是给人降祸,取决于人本身,而不是取决于工具。刀子对人生活是有用的,但是它能够用来杀人。……我们的惟一希望在于,拒绝任何有助于战争准备或战争意图的行为”。

材料二:科学技术是生产力,这是马克思主义历来的观点。早在一百多年以前,马克思就说过:机器生产的发展要求自觉地应用自然科学。并且指出“生产力中也包括科学”。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使科学与生产的关系越来越密切了,科学技术作为生产力,越来越显示出巨大的作用。现代科学技术正在经历着一场伟大的革命。近三十年来现代科学技术不只是在个别的科学理论上、个别的生产技术上获得了发展,也不只是有了一般意义上的进步和改革,而是几乎各门科学技术领域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出现了新的飞跃,产生了并且正在继续产生一系列新兴科学技术。……特别是由于电子计算机、控制论和自动化技术的发展,正在迅速提高生产自动化的程度。同样数量的劳动力,在同样的劳动时间里,可以生产出比过去多几十倍几百倍的产品。社会生产力有这样巨大的发展,劳动生产率有这样大幅度的提高,靠的是什么,最主要的是靠科学的力量、技术的力量。

——《在全国科学大会开幕式上的讲话》(邓小平)

材料三:“2004感动中国年度人物”颁奖晚会在央视播出,给袁隆平的颁奖词是:袁隆平,他是一位真正的耕耘者。当他还是一个乡村教师的时候,已经具有颠覆世界权威的胆识;当他名满天下的时候,却仍然只是专注于田畴。淡泊名利,一介农夫,播撒智慧,收获富足。他毕生的梦想,就是让所有人远离饥饿。喜看稻菽千重浪,最是风流袁隆平!

2007感动中国年度人物奖揭晓,钱学森被授予此殊荣,给钱学森的颁奖词是:在他心里,国为重,家为轻,科学最重,名利最轻。5年归国路,10年两弹成。开创祖国航天,他是先行人,披荆斩棘,把智慧锻造成阶梯,留给后来的攀登者。他是知识的宝藏,是科学的旗帜,是中华民族知识分子的典范。

请回答:

(1)据材料一、二,概括指出爱因斯坦和邓小平关于科学技术的主要观点。两人在论述科学作用时的共同价值取向是什么?

(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你的认识,分析袁隆平和钱学森能够感动中国的原因。

(3)根据上述材料,从科学既能改造人的主观世界,也能改造人的客观世界两个方面,概述科学技术给人类社会带来的进步作用。

【考点】
【答案】

(1)爱因斯坦:科学赐福还是降祸关键取决于人类本身,科学可以制造战争,也可以制止战争。

邓小平:科学技术是生产力。

共同取向:科学应造福于人类的和平发展事业。

(2)感动的原因:

①袁隆平:解决了中国人的吃饭问题,也有助于解决未来世界性饥饿问题。

②钱学森:冲破美苏两大国对核技术和空间技术的垄断。

③二人的精神:爱国;无私奉献;勇攀科学高峰;科学创新等。

(3)作用:主观世界:树立科学精神;促进思想解放。

客观世界:提高生产力,促进经济发展;推动社会变革;密切世界联系;造福人类社会;维护世界和平。

【解析】

(1)根据材料一“科学是一种强有力的工具,如何使用它,它是给人赐福还是给人降祸,取决于人本身,而不是取决于工具。刀子对人生活是有用的,但是它能够用来杀人……我们的惟一希望在于,拒绝任何有助于战争准备或战争意图的行为”概括爱恩斯坦的观点即可;根据材料二可知邓小平的观点是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关于共同价值取向,根据材料可从科学应造福于人类的和平发展事业方面回答。

(2)考查袁隆平和钱学森对中国科技事业的主要贡献史实,根据材料三“当他名满天下的时候,却仍然只是专注于田畴。淡泊名利,一介农夫,播撒智慧,收获富足。他毕生的梦想,就是让所有人远离饥饿。喜看稻菽千重浪,最是风流袁隆平”可从解决了中国人的吃饭问题,也有助于解决未来世界性饥饿问题方面回答即可。根据材料三“5年归国路,10年两弹成。开创祖国航天,他是先行人,披荆斩棘,把智慧锻造成阶梯,留给后来的攀登者”可从冲破美苏两大国对核技术和空间技术的垄断方面作答。故可从爱国、无私奉献、勇攀科学高峰、科学创新等方面回答他们共有的精神。

(3)关于科学技术给人类社会带来的进步作用,结合所学知识可从主观(树立科学精神、促进思想解放)和客观(促进经济发展、推动社会变革、密切世界联系、造福人类社会、维护世界和平)方面分析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