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昌平区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

高中历史考试
考试时间: 分钟 满分: 18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共33题,共165分)

1、

冷战结束20多年来,世界局势总体缓和,但并不太平。下列属于“不太平”的史实为

①美国“9.11”事件

②柏林墙被拆除

③北约轰炸南联盟

④越南战争

A. ①②

B. ①③

C. ①④

D. ③④

2、

美苏两极格局瓦解的标志是

A. 苏联解体

B. 波兰剧变

C. 德国统一

D. 欧共体成立

3、

1961年,许多亚非拉国家在南斯拉夫首都贝尔格莱德召开了一次会议,这次会议标志着

A. 德国正式分裂

B. 古巴导弹危机解决

C. 欧洲经济共同体建立

D. 不结盟运动正式形成

4、

1982年日本首相中曾根康弘提出“要在世界政治中加强日本的发言权,不仅增加日本作为经济大国的分量,而且增加其政治大国的分量”。日本提出成为“政治大国”的原因是

A. 美苏两极格局形成

B. 日本已与美国平起平坐

C. 日本经济实力壮大

D. 苏联解体和东欧剧变

5、

有学者指出:“许多人认为,如果民族国家的发展为欧洲带来如此多灾难,或许放弃发展民族国家,实行欧洲统一的发展才是最有利的。此外,战争带来的破坏如此之大,许多欧洲人认为只有在合作、不竞争的氛围中,欧洲才可能复苏。”为此,欧洲要

A. 走向联合发展

B. 放弃民族

C. 等待美国援助

D. 反思战争

6、

为了“遏制”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美国积极策动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建立以它为首的军事政治集团,即

A. 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B. 华沙条约组织

C. 欧洲经济共同体

D. 上海合作组织

7、

下图阴影部分为20世纪40年代末、50年代初接受美国经济援助的部分国家。与之相关的史实为

1

A. 杜鲁门主义的提出

B. 马歇尔计划的实施

C. 北约组织最终成立

D. 多极化趋势的发展

8、

1945年5月9日晚,莫斯科烟花盛放,庆祝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然而,就在人们欢庆胜利的激情犹酣之时,时任美国驻苏联使馆参赞乔治·凯南发出了一段惊人的论调:“人们在欢呼跳跃……他们以为战争结束了,而战争才刚刚开始”。“战争”指的是

A. “冷战”

B. 朝鲜战争

C. 恐怖主义

D. 越南战争

9、

1871年,法国巴黎人民建立了巴黎公社。下列巴黎公社的措施中体现民主特点的是

①民主选举的公社委员会是最高权力机构

②没收逃亡资本家的工厂

③人民有权监督和罢免公职人员

④实行八小时工作制

A. ①②

B. ①③

C. ①④

D. ②③

10、

1848年《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

A. 空想社会主义的出现

B. 资本主义的消亡

C.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D. 工人运动的兴起

11、

与英国君主立宪制相比,德意志帝国君主立宪制的特点是

①专制主义色彩浓厚

②国家元首掌握国家最高权力

③国家元首“统而不治”

④首相不对议会而对君主负责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12、

近代某法律文件中有这样的规定:“共和国总统,由参议院与众议院联合而成的国民议会,依绝对多数票选出。总统任期七年,连选连任。”该法律文件是

A. 1689年《权利法案》

B. 美国1787年宪法

C. 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

D. 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

13、

下图是法国民主政体确立过程的示意图,下列各项对其所示主题表述正确的是

1

A. 君主制最后胜利

B. 学习英国政治制度

C. 民主共和的失败

D. 共和之路艰难曲折

14、

依据美国1787年宪法,美国最高法院拥有

A. 立法权

B. 财政预算权

C. 司法权

D. 行政权

15、

有关英国责任内阁制的表述,正确的是

①由多数党领袖组阁

②实际上对议会负责

③首相有权解散议会

④掌握司法权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16、

有学者指出:“到光荣革命为止,合适的政治和社会环境已经在英国形成了,正是在这种环境下,英国……开创了一种新的文明。”“合适的政治和社会环境”主要指

A. 颁布限制王权的《大宪章》

B. 君主立宪制开始确立

C. 工业资产阶级获更多议席

D. 两党轮流执政的形成

17、

罗马法体系最终完成的标志是

A. 习惯法的形成

B. 公民法的形成

C. 万民法的形成

D. 《民法大全》的颁布

18、

古罗马的《十二铜表法》规定:“期满,债务人不还债的,债权人得拘捕之,押其到长官前,申请执行。”这体现了

A. 保护私有财产

B. 限制贵族权力

C. 维护平民利益

D. 扩大统治基础

19、

公元前5世纪,促使雅典民主制发展到顶峰的执政官是

A. 梭伦

B. 克利斯提尼

C. 伯利克里

D. 亚历山大

20、

新时期中国外交所取得的重大成就有

①中日建立外交关系

②成功举办亚太经合组织第九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

③成立上海合作组织

④达成了《关于恢复印度支那和平的日内瓦公约》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②④

21、

1972年,中美上海《联合公报》的发表标志着

A. 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

B. 中美关系走向正常化

C. 中美两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D. 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

22、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事实证明,_________是解决历史遗留香港、澳门问题的最佳方案,也是香港、澳门回归后保持长期繁荣稳定的最佳制度。”空白处的内容是

A. “一国两制”

B. “和平统一”

C.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D. 政治协商制度

23、

20世纪90年代,我国推动基层民主制度建设的重要举措是

A. 重新召开各级政治协商会议

B. 修订《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C. 提出法制建设方针

D. 发展村民选举制度

24、

毛泽东指出:“(双十协定)第一个好处是采取平等的方式,双方正式签订协定,这是历史上未有过的。”与此协议直接相关的事件是

A. 国民革命

B. 日本投降

C. 抗战胜利

D. 重庆谈判

25、

1945年4月,中共六届七中全会通过的《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指出:“这次会议开始了以毛泽东同志为首的中央的新的领导,是中国党内最有历史意义的转变。也正是由于这一转变,我们党才能够胜利地结束了长征”。“这次会议”是

A. 中共一大

B. 国民党一大

C. 八七会议

D. 遵义会议

26、

下面三幅图反映的共同主题是

1

A. 打响武装反抗第一枪

B. “农村包围城市”革命道路的探索

C. 土地革命的蓬勃开展

D. 粉碎国民党三次大规模的“围剿”

27、

为完成“打倒列强,除军阀”的国民革命任务,国共两党合作领导了

A. 辛亥革命

B. 北伐战争

C. 南昌起义

D. 太原会战

28、

1919年,青年学生罗家伦参加了某场运动,还亲笔起草了印刷传单中的白话宣言《北京学界全体宣言》,提出了“外争国权,内除国贼”的口号。这场运动是

A. 虎门销烟

B. 义和团运动

C. 武昌起义

D. 五四运动

29、

《大国崛起》解说词中有这样一段话:“1900年,当时的世界大国们,在法国巴黎的世界博览会上有一次集体亮相,他们充分展示着各自的工业实力和创造发明……1900年,还是这些大国们,在东方进行了一次很不光彩的集体亮相”。这次“很不光彩的集体亮相”是指

A. 鸦片战争

B. 第二次鸦片战争

C. 甲午中日战争

D.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30、

近代诗人丘逢甲曾作诗《春愁》,其文写道:“春愁难遣强看山,往事惊心泪欲潸。四百万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台湾。”与诗中所涉及内容相关的不平等条约是

A. 《南京条约》

B. 《天津条约》

C. 《北京条约》

D. 《马关条约》

31、

《资政新篇》是先进的中国人首次提出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设想,其作者是

A. 洪秀全

B. 石达开

C. 洪仁玕

D. 李秀成

32、

太平天国运动是19世纪中叶中国最大的一场农民反清运动。下列事件标志其兴起的是

A. 金田起义

B. 永安建制

C. 定都天京

D. 北伐西征

33、

在侵入中国的一座皇家园林后,一位侵略者说:“对这座雄伟古迹的毁灭,我本人也不胜惋惜。我也觉得这个行动不堪文明。但我认为这是必须的,其目的是警告中国人……”制造此事件的是

A. 俄国军队

B. 英法联军

C. 美国军队

D. 八国联军

二、非选择题(共3题,共15分)

34、

世界政治格局在不断地发展演变。回答下列问题。

1

2345

6

78910

(1)结合所学写出上图空白处的事件,并指出该事件开创性的意义。

杜鲁门总统及其幕僚,还有绝大多数美国人都相信,苏联笃定要牢牢控制中东欧,进而要在全世界范围内发起进攻。美国政府由此制定了一套全球性的“遏制”战略……在西欧人看来,美国的财政和军事援助、北约以及遏制政策都属于防御性质,是被苏联扩张主义所引发的;但站在苏联人的立场上,这些却都是充满敌意的行动。

——《现代世界史》

(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分析“冷战”出现的原因。

某学习小组为撰写历史小论文搜集了如下资料:

①1949年,毛泽东明确提出了“一边倒”的方针。

②1949年,苏联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正式建交。

③1950年,《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签订。

④1953年,周恩来第一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⑤1954年,中国参加日内瓦会议。

⑥1955年,中国参加万隆会议。

(3)运用上述材料,提出两个观点,完成下表。

资料序号

可论证的观点

观点一:

观点二:

35、

政治民主化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潮流。回答下列问题。

在雅典全部31.5万人口中严格划分出来4.3万名公民的小圈子内,在伯利克里统治时,政权是一律平等的。每一位公民在法律上、在议会中,都享有平等的权利。对于雅典人来说,公民不仅是选民,而且可以轮流地以抽签或背诵诗文的方式充当地方首长或法官。他必须保持自由之身,准备随时为国效劳。

——《世界文明史》

(1)依据材料分析雅典民主政治的特点。

事实证明,辛亥革命的坐标设定是世界的和现代化的,它为中国社会的精神面貌和价值理念带来了巨大变化,创造了民主政治建设的必要条件和良好契机。

——《两岸新编中国近代史•民国卷》

(2)请结合史实谈谈你对这段材料的理解。

1

2

(3)依据以上图文材料,简述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的特点。

36、

中央与地方、局部与整体的关系对于一个国家来说至关重要。回答下列问题。

汉武帝继承了文景以来的削藩政策,采用推恩、助酎的方式,解决了地方势力过大的问题。所谓推恩,就是使诸侯王诸子都有继承分封的权利,从而用类似“分家”的方法肢解诸侯王国;所谓助酎,就是让诸侯王拿出黄金作为祭祀祖宗的赞助,对于有抗命迹象的王国,则借口酎金成色不纯削夺其爵位。

——《中国历史十五讲》

(1)依据材料,概括汉武帝应对地方势力过大所采取的措施,结合所学说明这些措施对政治制度起到了什么作用?

1787年初麦迪逊致信华盛顿说:“我们有两种选择:13个州的完全分裂或全面联合。前者将使13个州成为不受法律约束的独立国家(除自己的法律外);而在后者,13个州将成为一个完整的共和国的郡县,受到一部共同法律的约束。”“州的独立与自尊自大,是这个国家的祸根”,“除非把各州统统消灭,并将它们全部联合到一个巨大的社会里,就不能铲除这一祸根”,“修补邦联制不可能符合这一目的”。

——《美国历史十五讲》

(2)依据材料说明当时美国的政治制度出现了什么问题?这一问题后来是怎样解决的?

(3)某同学以抗日战争为题材,制作了“抗战初期史事示意图”,图中四个序号代表按时序发生在该地的事件,请选择其中两个事件,写出序号及事件,并谈谈其影响。

1

三、(共1题,共5分)

37、

小林在翻阅历史书籍时,看到这样一幅图片:一群游行的人手举旗帜和横幅,上面写着“废除二十一条”“还我青岛”等标语。你认为这幅图片反映的历史事件应是

A. 公车上书

B. 西安事变

C. 五四运动

D. 七七事变

北京市昌平区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

高中历史考试
一、选择题(共33题,共165分)

1、

冷战结束20多年来,世界局势总体缓和,但并不太平。下列属于“不太平”的史实为

①美国“9.11”事件

②柏林墙被拆除

③北约轰炸南联盟

④越南战争

A. ①②

B. ①③

C. ①④

D. ③④

【考点】
【答案】

B

【解析】

冷战结束20多年来,2001年美国“9.11”事件和1998年的北约轰炸南联盟是世界“不太平”的体现,故选①③组合,选B;1990年6月,民主德国政府正式决定拆除柏林墙,这是世界局势缓和的事件,是世界局势总体缓和的体现,排除②,故排除A;越南战争发生在1961年到1975年,时间不符,排除④,故排除CD。

2、

美苏两极格局瓦解的标志是

A. 苏联解体

B. 波兰剧变

C. 德国统一

D. 欧共体成立

【考点】
【答案】

A

【解析】

波兰剧变和德国统一是东欧剧变的体现,排除BC;1967年,欧共体成立,欧洲走向联合,排除D;1991年苏联解体,美苏两极格局宣告瓦解,故选A。

3、

1961年,许多亚非拉国家在南斯拉夫首都贝尔格莱德召开了一次会议,这次会议标志着

A. 德国正式分裂

B. 古巴导弹危机解决

C. 欧洲经济共同体建立

D. 不结盟运动正式形成

【考点】
【答案】

D

【解析】

1949年,德国正式分裂,排除A;1962年,古巴导弹危机解决;1967年,欧洲经济共同体建立,排除C;1961年,不结盟运动正式形成,故选D。

4、

1982年日本首相中曾根康弘提出“要在世界政治中加强日本的发言权,不仅增加日本作为经济大国的分量,而且增加其政治大国的分量”。日本提出成为“政治大国”的原因是

A. 美苏两极格局形成

B. 日本已与美国平起平坐

C. 日本经济实力壮大

D. 苏联解体和东欧剧变

【考点】
【答案】

C

【解析】

由材料“日本作为经济大国的分量,而且增加其政治大国的分量”,可见随着日本经济大国地位稳固,日本还要谋求政治大国,故选C;美苏两极格局形成与20世纪5年年代,排除A;日本不能与超级大国与美国平起平坐,排除B;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苏联解体和东欧剧变,排除D。

5、

有学者指出:“许多人认为,如果民族国家的发展为欧洲带来如此多灾难,或许放弃发展民族国家,实行欧洲统一的发展才是最有利的。此外,战争带来的破坏如此之大,许多欧洲人认为只有在合作、不竞争的氛围中,欧洲才可能复苏。”为此,欧洲要

A. 走向联合发展

B. 放弃民族

C. 等待美国援助

D. 反思战争

【考点】
【答案】

A

【解析】

由材料“许多欧洲人认为只有在合作、不竞争的氛围中,欧洲才可能复苏”,故选A;材料是在反思民族国家与战争的关系,排除B;材料主张欧洲合作而非等待美国援助,排除C;

反思战争不是材料主旨,排除D。

6、

为了“遏制”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美国积极策动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建立以它为首的军事政治集团,即

A. 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B. 华沙条约组织

C. 欧洲经济共同体

D. 上海合作组织

【考点】
【答案】

A

【解析】

1949年,美、英等12国在华盛顿签订《北大西洋公约》,建立以美国为首的军事政治集团“北约”,故选A;华沙条约组织是1955年苏联正在华沙组织的军事政治集团,排除B;欧洲经济共同体是经济组织,排除C;上海合作组织是2005年由中俄共同倡导的新型区域合作组织,排除D。

7、

下图阴影部分为20世纪40年代末、50年代初接受美国经济援助的部分国家。与之相关的史实为

1

A. 杜鲁门主义的提出

B. 马歇尔计划的实施

C. 北约组织最终成立

D. 多极化趋势的发展

【考点】
【答案】

B

【解析】

1947年,主张遏制苏联、称霸世界的杜鲁门主义出台,是“冷战”正式开始的标志,排除A;1947年,提出马歇尔计划。对西欧国家的经济复苏起了很大作用,为美国利用经济手段控制西欧铺平了道路,故选B;1949年,美、英等12国在华盛顿签订《北大西洋公约》,建立以美国为首的军事政治集团“北约”,排除C;当前多极化趋势的发展,排除D。

8、

1945年5月9日晚,莫斯科烟花盛放,庆祝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然而,就在人们欢庆胜利的激情犹酣之时,时任美国驻苏联使馆参赞乔治·凯南发出了一段惊人的论调:“人们在欢呼跳跃……他们以为战争结束了,而战争才刚刚开始”。“战争”指的是

A. “冷战”

B. 朝鲜战争

C. 恐怖主义

D. 越南战争

【考点】
【答案】

A

【解析】

由材料“ 1945年5月9日晚”,当时美苏矛盾加剧,战时同盟关系即将结束,美国要称霸世界,而苏联成为其障碍,所以要采取“冷战”,故选A;BD属于热战,排除;恐怖主义是当前威胁世界和平的因素,排除C。

9、

1871年,法国巴黎人民建立了巴黎公社。下列巴黎公社的措施中体现民主特点的是

①民主选举的公社委员会是最高权力机构

②没收逃亡资本家的工厂

③人民有权监督和罢免公职人员

④实行八小时工作制

A. ①②

B. ①③

C. ①④

D. ②③

【考点】
【答案】

B

【解析】

民主选举的公社委员会是最高权力机构和人民有权监督和罢免公职人员体现了巴黎公社的民主特点,故选①③组合,选B;没收逃亡资本家的工厂体现了公有制的特点,实行八小时工作制维护了工人阶级的合法利益,排除②④,故排除ACD。

10、

1848年《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

A. 空想社会主义的出现

B. 资本主义的消亡

C.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D. 工人运动的兴起

【考点】
【答案】

C

【解析】

1848年《共产党宣言》第一次系统的阐述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社会主义由空想变成科学,故选C;空想社会主义对未来的理想社会提出了许多美妙的设想,但不能科学的阐明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排除A;当时资本主义处于上升时期,排除B;工人运动的兴起为马克思主义诞生准备了阶级条件,排除D。

11、

与英国君主立宪制相比,德意志帝国君主立宪制的特点是

①专制主义色彩浓厚

②国家元首掌握国家最高权力

③国家元首“统而不治”

④首相不对议会而对君主负责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考点】
【答案】

B

【解析】

结合所学,德意志帝国君主立宪制的特点是国家元首掌握国家最高权力,首相不对议会而对君主负责,专制主义色彩浓厚,故选①②④组合,故选B;英国君主立宪制下,国家元首“统而不治”,故排除③,故排除ACD。

12、

近代某法律文件中有这样的规定:“共和国总统,由参议院与众议院联合而成的国民议会,依绝对多数票选出。总统任期七年,连选连任。”该法律文件是

A. 1689年《权利法案》

B. 美国1787年宪法

C. 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

D. 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

【考点】
【答案】

D

【解析】

结合所学“共和国总统,由参议院与众议院联合而成的国民议会,依绝对多数票选出。总统任期七年,连选连任”,这符合1875年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故选D;英国和德国是君主立宪制,而材料中有“总统”,排除AC;美国美国1787年宪法规定总统由选民选举产生,任期四年,最多连任两届,排除B。

13、

下图是法国民主政体确立过程的示意图,下列各项对其所示主题表述正确的是

1

A. 君主制最后胜利

B. 学习英国政治制度

C. 民主共和的失败

D. 共和之路艰难曲折

【考点】
【答案】

D

【解析】

材料反映法国政体选择多变,说明不同政治势力上台,故选D;结合所学,1875年一票共和,最后是共和派获胜,故排除AC;材料没有体现法国学习英国政治制度,故排除B。

14、

依据美国1787年宪法,美国最高法院拥有

A. 立法权

B. 财政预算权

C. 司法权

D. 行政权

【考点】
【答案】

C

【解析】

依据美国1787年宪法,美国国会拥有立法权和财政预算权,排除AB;美国最高法院拥有司法权,故选C;总统拥有行政权,排除D。

15、

有关英国责任内阁制的表述,正确的是

①由多数党领袖组阁

②实际上对议会负责

③首相有权解散议会

④掌握司法权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考点】
【答案】

A

【解析】

结合所学,英国的君主立宪制以责任内阁制为核心。多数派领袖为首相,由首相提出内阁成员和政府成员名单,组成责任内阁。内阁名义上对国王负责,实际上是对议会负责。内阁成员集体负责,必须在大政方针上保持一致,要与首相共进退。如果议会通过对政府的不信任案,内阁就要垮台,但首相也有权解散议会,重新选举。故①②③,故选A;英国司法独立,排除④,排除BCD。

16、

有学者指出:“到光荣革命为止,合适的政治和社会环境已经在英国形成了,正是在这种环境下,英国……开创了一种新的文明。”“合适的政治和社会环境”主要指

A. 颁布限制王权的《大宪章》

B. 君主立宪制开始确立

C. 工业资产阶级获更多议席

D. 两党轮流执政的形成

【考点】
【答案】

B

【解析】

光荣革命发生在1688年。颁布限制王权的《大宪章》是1215年,故A项错误;光荣革命,剥夺了国王的权力,权力中心转移到议会,故B正确;1832年英国议会改革,工业资产阶级获更多议席,故C项错误;两党轮流执政的形成19世纪,时间不符,故D项错误。

17、

罗马法体系最终完成的标志是

A. 习惯法的形成

B. 公民法的形成

C. 万民法的形成

D. 《民法大全》的颁布

【考点】
【答案】

D

【解析】

结合所学,529年,西罗马皇帝查士丁尼颁布《民法大全》,标志罗马法体系最终完成,故排除ABC,选D。

18、

古罗马的《十二铜表法》规定:“期满,债务人不还债的,债权人得拘捕之,押其到长官前,申请执行。”这体现了

A. 保护私有财产

B. 限制贵族权力

C. 维护平民利益

D. 扩大统治基础

【考点】
【答案】

A

【解析】

材料“债务人不还债的,债权人得拘捕之,押其到长官前,申请执行”体现了保护私有财产,故选A;《十二铜表法》从根本上保护贵族利益,排除B;C不能体现,排除;废除债务奴隶制扩大统治基础,排除D。

19、

公元前5世纪,促使雅典民主制发展到顶峰的执政官是

A. 梭伦

B. 克利斯提尼

C. 伯利克里

D. 亚历山大

【考点】
【答案】

C

【解析】

A B改革发生在公元6世纪,时间不符,排除;结合所学,公元前5世纪,伯利克里任首席将军期间,雅典民主制发展到顶峰,故选C;亚历山大是马其顿帝国的皇帝,排除.

20、

新时期中国外交所取得的重大成就有

①中日建立外交关系

②成功举办亚太经合组织第九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

③成立上海合作组织

④达成了《关于恢复印度支那和平的日内瓦公约》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②④

【考点】
【答案】

C

【解析】

结合所学,①发生在1972年,②发生2001年,成立于2005年,④发生在1954年。而新时期指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故选②③,故排除ABD,选C。

21、

1972年,中美上海《联合公报》的发表标志着

A. 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

B. 中美关系走向正常化

C. 中美两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D. 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

【考点】
【答案】

B

【解析】

1971年第26届联大决议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排除A; 1972年,中美上海《联合公报》的发表标志着中美关系走向正常化,故选B;1979年中美两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排除C; 1953年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标志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排除D。

22、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事实证明,_________是解决历史遗留香港、澳门问题的最佳方案,也是香港、澳门回归后保持长期繁荣稳定的最佳制度。”空白处的内容是

A. “一国两制”

B. “和平统一”

C.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D. 政治协商制度

【考点】
【答案】

A

【解析】

结合所学,“一国两制”是实现和平统一的伟大构想,故选A;“和平统一”祖国统一的具体内容,排除B;C是实现少数民族当家作主和维护国家统一的制度,排除C;D是多党合作的重要制度,排除D.

23、

20世纪90年代,我国推动基层民主制度建设的重要举措是

A. 重新召开各级政治协商会议

B. 修订《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C. 提出法制建设方针

D. 发展村民选举制度

【考点】
【答案】

D

【解析】

本题考查新中国的民主制度建设。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政治协商会议召开并提出法制建设方针,故AC错误。1982年我国修订《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故B错误。1998年,第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各地普遍推行村民自治、民主选举,故选D。

24、

毛泽东指出:“(双十协定)第一个好处是采取平等的方式,双方正式签订协定,这是历史上未有过的。”与此协议直接相关的事件是

A. 国民革命

B. 日本投降

C. 抗战胜利

D. 重庆谈判

【考点】
【答案】

D

【解析】

国民革命发生在1924年到1927年,故A错误。1945年8月15日,日本法西斯宣布投降,标志着十四年抗战的胜利,是中国人民反对帝国主义侵略取得的第一次完全胜利。故BC错误。根据材料中所提到的《双十协定》,结合所学可知,其直接相关事件是抗战胜利前夕,国共两党就国家未来采用何种国体政体而在重庆举行的谈判,即重庆谈判,而《双十协定》即是谈判成果,故D正确。

25、

1945年4月,中共六届七中全会通过的《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指出:“这次会议开始了以毛泽东同志为首的中央的新的领导,是中国党内最有历史意义的转变。也正是由于这一转变,我们党才能够胜利地结束了长征”。“这次会议”是

A. 中共一大

B. 国民党一大

C. 八七会议

D. 遵义会议

【考点】
【答案】

D

【解析】

由材料“以毛泽东同志为首的中央的新的领导,是中国党内最有历史意义的转变”和“我们党才能够胜利地结束了长征”,结合所学,指1935年1月的遵义会议,故选D。A标志中国共产党成立,排除;B是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标志,排除;1927年八七会议,确定了开展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统治的总方针,排除C。

26、

下面三幅图反映的共同主题是

1

A. 打响武装反抗第一枪

B. “农村包围城市”革命道路的探索

C. 土地革命的蓬勃开展

D. 粉碎国民党三次大规模的“围剿”

【考点】
【答案】

B

【解析】

南昌起义打响武装反抗第一枪,排除A;秋收起义失败后,朱德毛泽东在井冈山会师。在艰苦的革命斗争中,毛泽东写下《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著作,找到“农村包围城市”革命道路,故选B;材料没有体现土地革命,排除C;材料和粉碎国民党三次大规模的“围剿”无关,排除D。

27、

为完成“打倒列强,除军阀”的国民革命任务,国共两党合作领导了

A. 辛亥革命

B. 北伐战争

C. 南昌起义

D. 太原会战

【考点】
【答案】

B

【解析】

结合所学,为完成“打倒列强,除军阀”的国民革命任务,国共两党合作领导了北伐战争,故选B;辛亥革命是一场推翻清王朝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排除A;C是武装反抗国民党的第一枪,排除C;D是反抗日本侵略的正面战场的会战,排除。

28、

1919年,青年学生罗家伦参加了某场运动,还亲笔起草了印刷传单中的白话宣言《北京学界全体宣言》,提出了“外争国权,内除国贼”的口号。这场运动是

A. 虎门销烟

B. 义和团运动

C. 武昌起义

D. 五四运动

【考点】
【答案】

D

【解析】

由材料“1919年”和“外争国权,内除国贼”,可知指五四运动,故选D;A是1839年,B是1897-1900年,C是1911年,排除。

29、

《大国崛起》解说词中有这样一段话:“1900年,当时的世界大国们,在法国巴黎的世界博览会上有一次集体亮相,他们充分展示着各自的工业实力和创造发明……1900年,还是这些大国们,在东方进行了一次很不光彩的集体亮相”。这次“很不光彩的集体亮相”是指

A. 鸦片战争

B. 第二次鸦片战争

C. 甲午中日战争

D.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考点】
【答案】

D

【解析】

由“1900年”和“这些大国们,在东方进行了一次很不光彩的集体亮相”,指1900年到1901年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故选D;A为1840-1842年,B为1856-1860年,C为1894-1895年,时间不符,排除。

30、

近代诗人丘逢甲曾作诗《春愁》,其文写道:“春愁难遣强看山,往事惊心泪欲潸。四百万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台湾。”与诗中所涉及内容相关的不平等条约是

A. 《南京条约》

B. 《天津条约》

C. 《北京条约》

D. 《马关条约》

【考点】
【答案】

D

【解析】

结合所学,1895年《马关条约》规定割让台湾给日本,故排除ABC,选D。

31、

《资政新篇》是先进的中国人首次提出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设想,其作者是

A. 洪秀全

B. 石达开

C. 洪仁玕

D. 李秀成

【考点】
【答案】

C

【解析】

1859年,洪仁玕颁布《资政新篇》,这是先进的中国人首次提出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设想,故选C;A是太平天国的领袖,排除;BD是太平天国的军事领袖,排除。

32、

太平天国运动是19世纪中叶中国最大的一场农民反清运动。下列事件标志其兴起的是

A. 金田起义

B. 永安建制

C. 定都天京

D. 北伐西征

【考点】
【答案】

A

【解析】

1851年,洪秀全在广西桂平县金田起义,是为太平天国运动开始的标志,故选A;1851年,永安建制,初步建立了政权,排除B;1853年定都天京,正式建立与清政府对峙的政权,排除C;1853年,天平天国进行,北伐西征,以推翻清王朝和巩固政权,排除CD。

33、

在侵入中国的一座皇家园林后,一位侵略者说:“对这座雄伟古迹的毁灭,我本人也不胜惋惜。我也觉得这个行动不堪文明。但我认为这是必须的,其目的是警告中国人……”制造此事件的是

A. 俄国军队

B. 英法联军

C. 美国军队

D. 八国联军

【考点】
【答案】

B

【解析】

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1860年,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故排除ACD,选B。

二、非选择题(共3题,共15分)

34、

世界政治格局在不断地发展演变。回答下列问题。

1

2345

6

78910

(1)结合所学写出上图空白处的事件,并指出该事件开创性的意义。

杜鲁门总统及其幕僚,还有绝大多数美国人都相信,苏联笃定要牢牢控制中东欧,进而要在全世界范围内发起进攻。美国政府由此制定了一套全球性的“遏制”战略……在西欧人看来,美国的财政和军事援助、北约以及遏制政策都属于防御性质,是被苏联扩张主义所引发的;但站在苏联人的立场上,这些却都是充满敌意的行动。

——《现代世界史》

(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分析“冷战”出现的原因。

某学习小组为撰写历史小论文搜集了如下资料:

①1949年,毛泽东明确提出了“一边倒”的方针。

②1949年,苏联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正式建交。

③1950年,《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签订。

④1953年,周恩来第一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⑤1954年,中国参加日内瓦会议。

⑥1955年,中国参加万隆会议。

(3)运用上述材料,提出两个观点,完成下表。

资料序号

可论证的观点

观点一:

观点二:

【考点】
【答案】
(1)事件:十月革命。

开创性意义: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取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建立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2)美苏两国在社会制度和国家利益上的矛盾,美苏敌视对方并采取敌对行动。

(3)观点正确,资料选择充分,与观点完全对应。

观点正确,资料选择不够充分,与观点对应。

观点正确,资料选择与观点不对应。

观点不正确。示例:

资料序号

可论证的观点

①②③

观点一:新中国初期的中苏密切的外交关系

⑤⑥

观点二:新中国初期在国际会议上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解析】

(1)由1917年11月7日,可知指十月革命。结合所学,十月革命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取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建立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2)由材料“苏联笃定要牢牢控制中东欧,进而要在全世界范围内发起进攻。美国政府由此制定了一套全球性的“遏制”战略……在西欧人看来,美国的财政和军事援助、北约以及遏制政策都属于防御性质,是被苏联扩张主义所引发的;但站在苏联人的立场上,这些却都是充满敌意的行动”,可见,美苏两国在社会制度和国家利益上的矛盾,美苏敌视对方并采取敌对行动。

(3)材料列举了1949年新中国的成立,中苏关系和新中国出席国际会议,由此,可以罗列观点是新中国初期的中苏密切的外交关系或新中国初期在国际会议上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35、

政治民主化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潮流。回答下列问题。

在雅典全部31.5万人口中严格划分出来4.3万名公民的小圈子内,在伯利克里统治时,政权是一律平等的。每一位公民在法律上、在议会中,都享有平等的权利。对于雅典人来说,公民不仅是选民,而且可以轮流地以抽签或背诵诗文的方式充当地方首长或法官。他必须保持自由之身,准备随时为国效劳。

——《世界文明史》

(1)依据材料分析雅典民主政治的特点。

事实证明,辛亥革命的坐标设定是世界的和现代化的,它为中国社会的精神面貌和价值理念带来了巨大变化,创造了民主政治建设的必要条件和良好契机。

——《两岸新编中国近代史•民国卷》

(2)请结合史实谈谈你对这段材料的理解。

1

2

(3)依据以上图文材料,简述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的特点。

【考点】
【答案】

(1)少数人的民主;主权在民,公民自由平等;轮番而治。

(2)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起资产阶级共和国;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民主共和观念逐渐深入人心。

(3)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具有广泛性,既有各行各业的代表,也有国内各民族的代表。

【解析】

(1)由材料“雅典全部31.5万人口中严格划分出来4.3万名公民……政权是一律平等的。每一位公民在法律上、在议会中,都享有平等的权利。对于雅典人来说,公民不仅是选民,而且可以轮流地以抽签或背诵诗文的方式充当地方首长或法官”,可以归纳为:少数人的民主;主权在民,公民自由平等;轮番而治。

(2)结合所学,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起资产阶级共和国;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民主共和观念逐渐深入人心。

(3)由人民代表的构成来看,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具有广泛性,既有各行各业的代表,也有国内各民族的代表。

36、

中央与地方、局部与整体的关系对于一个国家来说至关重要。回答下列问题。

汉武帝继承了文景以来的削藩政策,采用推恩、助酎的方式,解决了地方势力过大的问题。所谓推恩,就是使诸侯王诸子都有继承分封的权利,从而用类似“分家”的方法肢解诸侯王国;所谓助酎,就是让诸侯王拿出黄金作为祭祀祖宗的赞助,对于有抗命迹象的王国,则借口酎金成色不纯削夺其爵位。

——《中国历史十五讲》

(1)依据材料,概括汉武帝应对地方势力过大所采取的措施,结合所学说明这些措施对政治制度起到了什么作用?

1787年初麦迪逊致信华盛顿说:“我们有两种选择:13个州的完全分裂或全面联合。前者将使13个州成为不受法律约束的独立国家(除自己的法律外);而在后者,13个州将成为一个完整的共和国的郡县,受到一部共同法律的约束。”“州的独立与自尊自大,是这个国家的祸根”,“除非把各州统统消灭,并将它们全部联合到一个巨大的社会里,就不能铲除这一祸根”,“修补邦联制不可能符合这一目的”。

——《美国历史十五讲》

(2)依据材料说明当时美国的政治制度出现了什么问题?这一问题后来是怎样解决的?

(3)某同学以抗日战争为题材,制作了“抗战初期史事示意图”,图中四个序号代表按时序发生在该地的事件,请选择其中两个事件,写出序号及事件,并谈谈其影响。

1

【考点】
【答案】

(1)措施:推恩令、酎金法

作用:加强了中央集权。

(2)问题:邦联制下各州权力太大,导致中央政府乏力,不能很好维护国家的主权和利益。

解决:通过1787年宪法,美国改变了邦联体制下松散的联盟关系,确立了联邦制,巩固了国家的统一;加强了中央政府的权力,各州也有一定的自治权。

(3)①1931年,“九一八事变”,标志着中国抗日战争的开始

②1937年,“七七事变”或“卢沟桥事变”,标志着全民族抗战的开始

③1937年,淞沪会战,粉碎了日军三个月灭亡中国的狂妄计划

④1938年,台儿庄战役,这是抗战初期最大的一次胜利

(以上四个任选二个)

【解析】

(1)由“汉武帝继承了文景以来的削藩政策,采用推恩、助酎的方式,解决了地方势力过大的问题”从而得出措施是推恩令、酎金法,第二小问,显然是加强了中央集权.

(2)由材料“13个州的完全分裂或全面联合。前者将使13个州成为不受法律约束的独立国家(除自己的法律外)”说明邦联制下各州权力太大,导致中央政府乏力,不能很好维护国家的主权和利益。结合所学,通过1787年宪法,美国改变了邦联体制下松散的联盟关系,确立了联邦制,巩固了国家的统一;加强了中央政府的权力,各州也有一定的自治权。

(3)结合所学,由地名联系抗日战争重要事件,容易答为:①1931年,“九一八事变”,标志着中国抗日战争的开始;②1937年,“七七事变”或“卢沟桥事变”,标志着全民族抗战的开始;③1937年,淞沪会战,粉碎了日军三个月灭亡中国的狂妄计划;④1938年,台儿庄战役,这是抗战初期最大的一次胜利。

三、(共1题,共5分)

37、

小林在翻阅历史书籍时,看到这样一幅图片:一群游行的人手举旗帜和横幅,上面写着“废除二十一条”“还我青岛”等标语。你认为这幅图片反映的历史事件应是

A. 公车上书

B. 西安事变

C. 五四运动

D. 七七事变

【考点】
【答案】

C

【解析】

根据“废除二十一条”“还我青岛”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19年1月,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战胜国在法国巴黎召开所谓的“和平会议”,中国作为第一次世界大战协约国之一,参加了会议。中国代表在和会上提出废除外国在中国的势力范围、撤退外国在中国的军队和取消“二十一条”等正义要求,但巴黎和会不顾中国也是战胜国之一,拒绝了中国代表提出的要求,竟然决定将德国在中国山东的权益转让给日本。此消息传到中国后,群情激愤,5月4日,北京青年学生首先走上街头举行罢课、游行示威,高呼“外争国权,内惩国贼!”、“废除二十一条!”、“还我青岛”“拒绝和约签字的口号,五四运动爆发。故C符合题意;公车上书揭开了维新变法运动的序幕,西安事变促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七七事变是中国全民族抗战的开始,都与题干标语无关,故ABD不符合题意,故选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