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湖州衢州丽水高三第一学期期末联考及答案

高中历史考试
考试时间: 分钟 满分: 170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共28题,共140分)

1、

【加试题】“罗马的建筑师想让罗马市民欣赏他们创造的宏伟,同时还想让市民感觉到他们分享到了这种宏伟……当人同整个建筑相比时,人是多么的小,但当他只要同圆柱和框缘构成的单个矩形拱门相比时,他就显得大多了。通过这种办法,罗马公民能感到他自身是高大建筑物和建筑物所代表的巨大帝国的一个有意义的部分。”据此可知,大斗兽场这一设计的主要意图是

A. 表彰罗马图拉真皇帝的丰功伟绩

B. 提高罗马公民的归宿感和积极性

C. 将建筑的力度与美感融和为一体

D. 揭露角斗表演的残忍与缺乏人性

2、

【加试题】温斯顿·丘吉尔在他的《英语国家史略》中写到:“当不受法律约束的克伦威尔死后,许多人心中暗自怀着一种如释重负的轻松感,英国为克伦威尔举行了一次最欢乐的葬礼。”英国民众的这一反应从本质上说明了

A. 克伦威尔的军事独裁不得人心

B. 英国民众认同了法律至上的原则

C. 英国的政治发展趋向于民主化

D. 护国公的措施阻碍资本主义发展

3、

【加试题】由于强烈希望凡尔赛和约会得到永久的遵循,一位美国领导者和一位法国领导者共同起草了一份条约,宣布战争为非法。1928年,很多国家认可了这一文献。该文献

A. 对侵略者具有强大的约束力

B. 打破了欧洲国家之间的战略平衡

C. 奠定了国际法中互不侵犯的原则

D. 为德国重新成为政治大国铺平道路

4、

著名人类学家博厄斯曾发表评论说:人类的历史证明,一个社会集团,其文化的进步往往取决于它是否有机会吸取邻近社会集团的经验。下列说法能够佐证该观点的是

①古罗马的自然法精神吸收了斯多亚学派的主张

②欧洲的浪漫主义继承了古希腊理性主义的思想

③《德意志帝国宪法》学习了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

④冷战时期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从对方身上借鉴经验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5、

1919年,英国科学家爱丁顿抓住日全食良机发现星光于日缘处有偏转。《泰晤士报》当即发表社论:“关于宇宙结构的观念必须改变了。世世代代以来被认为无可置疑的事实,已被有力的证据推翻,一种新的宇宙哲学正在诞生。”这一“新的宇宙哲学”

A. 否定了经典力学的绝对时空观

B. 第一次系统地说明力学现象

C. 运用了实验与数学的科学方法

D. 揭示时间和空间的本质属性

6、

下图是二战某一阶段战场态势图,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1

A. 该战场态势出现于1941年

B. 德军侵略计划第一次未得逞

C. 反映二战已经达到最大规模

D. 苏军英勇作战获得重大胜利

7、

下图反映了1875-1952年两个国家的某个经济数据,结合所学知识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1

A. 该数据是经济增长率,①是美国,②是英国

B. 该数据是外贸增长率,①是英国,②是美国

C. 该数据是社会失业率,①是美国,②是英国

D. 该数据是进口关税率,①是英国,②是美国

8、

薛福成在《出使四国日记》中说:“西洋各国议院员绅由民推选,大抵皆取器识明练、才辩锋生者,而尤以家道殷实为第一要义,群谓之‘体面人’……盖视此为扬名成业之具,而非为养身肥家计也……故近来欧洲之官,以贪墨著者尚少。”此言论旨在强调

A. 选举制度完善是西方民主的表现

B. 公民素质高是实现民主政治的保证

C. 国家要走向富强必须要变革制度

D. 参政者有资产要求可有效防止腐败

9、

杰斐逊指出,在美国可以实行“双重分权”机制的“复合的民主制”,概括的说,就是横向分权与纵向分权的有机结合。杰斐逊所提的“横向分权”指的是

A. 联邦体制

B. 三权分立体制

C. 中央集权制

D. 总统制

10、

近代某思想家认为:“讨论、证明、说服,是工业者所用的唯一方法,他们应该用这种方法去取消贵族、军人、法官、富人等对于社会产业的管理。”该思想家最有可能是

A. 马克思主义者

B. 自由主义者

C. 空想社会主义者

D. 人文主义者

11、

下列两次工业革命的发明中存在因果关联的是

A. 骡机——机床

B. 联动式蒸汽机——内燃机轮船

C. 飞梭——活塞

D. 大功率发电机——留声机

12、

苏格拉底说:“一个国家应当由既有专业知识又有道德的人去治理,统治者不是有王笏的人,不是偶然选中的人,不是攫取财富的人,不是使用强术骗术的人,而是有统治知识的人。”由此可知,苏格拉底认为

A. 素养低的人不应享有民主权利

B. 抽签选举有其自身的局限性

C. 雅典的民主实质是奴隶主专政

D. 知识是美德存在的重要条件

13、

20世纪70年代世界性的经济危机对西方资本主义造成了严重的阻滞,使他们迫切希望通过开辟新的市场来缓解危机,渴望与世界,尤其是第三世界国家和新兴市场进行接触。受这一国际形势影响,中共中央决定

A. 实行对外开放政策

B.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C. 进行经济体制改革

D. 将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

14、

1953年,全国各地普遍开展了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的选举工作。在此基础上,自下而上逐级召开了人民代表大会。这说明

A. 全国人大成立的组织基础正逐步奠定

B. 人民代表大会制在全国范围建立起来

C. 人民民主统一战线进入新的发展阶段

D. 全国政协代行全国人大职权宣告结束

15、

“铁壁合围难突破,暮色苍茫别红都。强渡湘江血如注,三军今日奔何处?……舵手一易齐桨橹,革命从此上新途”。该诗最早可能创作于

A. 1921年

B. 1927年

C. 1935年

D. 1945年

16、

下图是1937年7月25日《新民报》的漫画,对该漫画所示信息解读正确的是1

A. 日本局部侵华加重了民族危机

B. 报刊是宣传抗日的最主要阵地

C. 民众希望国民政府积极抵抗侵略

D. 爱国民众开始投身抗日救亡运动

17、

孙中山主张“共产主义是民生的理想,民生主义是共产的实行;所以两种主义没有什么分别,要分别的还是在方法。这种把以后涨高的地价收归众人公有的办法,才是国民党所主张的平均地权,才是民生主义。这种民生主义就是共产主义”。这表明他的民生主义

A. 与中共的共产主义理想本质相同

B. 是实现共产主义社会的必由之路

C. 主要是反对少数人垄断社会财富

D. 主张贫富均等保障工农幸福生活

18、

1922年1月,中国共产党派代表出席共产国际在莫斯科召开的远东各国共产党及民族革命团体第一次代表大会。大会指明,中国“当前的第一件事便是把中国从外国的羁轭下解放出来,把督军推倒……建立一个民主主义共和国。”这一指示

A. 为探索工农武装割据道路指明方向

B. 造成国共两党合作走向破裂

C. 导致中共右倾机会主义错误的发生

D. 推动中共制定党的最低纲领

19、

在中国近代史上,英国对华贸易的增长率从1913年的11.4%下降到1918年的8.5%;而日本对华贸易的增长率从1913年的19.5%上升到1918年的38%。这反映

A. 民族工业第一个高潮的到来

B. 英国暂时放松对华经济侵略

C. 日本独占中国市场局面形成

D. 抵制日货运动取得重大成效

20、

洋务运动期间一批中国幼童到美国留学,在遭遇异样眼光后,有些人就剪掉了辫子。维新变法期间,康有为曾上书提议剪掉辫子。到了20世纪初,“辫子问题”与反清斗争联系在一起。由此可以得出最恰当的认识是

A. 辫子问题受到西方文明和政治斗争的影响

B. 有无辫子成为了表达政治立场的明显标志

C. 近代中国习俗的发展呈现一个曲折的过程

D. 剪辫体现近代中国习俗从落后向先进发展

21、

在宣传维新变法理论时,某思想家依据《春秋·公羊传》的三世说,把社会进化过程划分为三大阶段:据乱世、升平世、太平世。每一世都有他相应的政治制度,君主专政适于据乱世,君主立宪适于升平世,共和制度适于太平世。当人类从较低的社会层次发展到高层次,政府的形式也要相应改变。这反映了他思想的特点是

A. 提倡西方共和思想挽救民族危亡

B. 利用儒教名义宣传维新变法理论

C. 运用西方进化论思想激发人们变法图强

D. 传播君主立宪思想顺应历史发展的潮流

22、

鸦片战争后,中方代表联名向英方代表璞鼎查发出了一份提议:“此后英国商民,如有与内地民人交涉案件,应明定章程,英商归英国自理,内民由内地惩办,避免衅端。”中方让出的是

A. 领事裁判权

B. 片面最惠国待遇

C. 协定关税

D. 传教士传教权

23、

被誉为“立足于人间社会,以基本写实的方式来描写家庭生活、婚姻、男女感情,并反映社会现实的小说作品”的是

A. 《三国演义》

B. 《水浒传》

C. 《西游记》

D. 《红楼梦》

24、

金银窖藏是古代中国地主、官僚、商人保藏财产的重要办法。明代福建海商在菲律宾等地经商所积的白银,即多窖藏于地。近年来闽南各地曾屡次发现当年窖藏的西班牙银币。该材料最能反映

A. 当时民间的中外贸易仍然存在

B. 古代中国实行重农抑商政策

C. 金银窖藏无益于商品经济发展

D. 西班牙银币在世界范围流转

25、

公元前141年董仲舒为兴建太学上奏汉武帝:“养士之大者,莫大乎太学……臣愿陛下兴太学,置明师,以养天下士,数考问以尽其材,则英俊宜可得矣”。据此可知,董仲舒兴建太学的意图是

A. 加强思想控制

B. 培养政治人才

C. 扩大儒学影响

D. 确立选官制度

26、

孟子曰:“人之初,性本善”。下列各项中,最接近这一说法的是

A. “不期修古,不法常可”

B. “天行有常”“制天命而用之”

C. “不虑而知,不学而能,所谓良知也”

D. “人性之无分善不善也,犹水之无分于东西也”

27、

战国时代的农业劳动生产率低下,4~6亩土地只能维持一个人的生活。到了宋代,以太湖流域为中心的两浙路地区,大约1亩多土地即可养活一个人。造成这一变化的原因有

①牛耕的普及

②曲辕犁的推广

③水排的使用

④铁锄的出现

A. ①②

B. ③④

C. ②③④

D. ①②④

28、

《新唐书》记载:“后(武则天)欲以武三思为太子……二人(狄仁杰与王方庆)同辞对曰:……姑侄与母子孰亲?陛下立庐陵王(武则天儿子李显),则千秋万岁后常享宗庙;三思立,庙不祔(新死者附祭于先祖)姑。后感悟,即日遣徐彦伯迎庐陵王于房州。”由此看出,促使武则天“感悟”的历史因素是

A. 宗法制

B. 封建等级制

C. 分封制

D. 君主集权制

二、非选择题(共6题,共30分)

29、

【加试题】孝文化是中国的传统文化之一。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西递整个村落以为中心,屹立在村落的中央,以一条纵向的街道和两条沿溪的道路为主要骨架,构成以东向为主、向南向北延伸的村落街巷系统。

——选自《历史》选修6教材

材料二“父子间没有什么恩”这一个断语,实是招致“圣人之徒”面红耳赤的一大原因。他们的误点,便在长者本位与利己思想,权力思想很重,义务思想和责任心却很轻。以为父子关系,只须“父兮生我”一件事,幼者的全部,便应为长者所有。尤其堕落的,是因此责望报偿,以为幼者的全部,理该做长者的牺牲。殊不知自然界的安排,却件件与这要求反对,我们从古以来,逆天行事,于是人的能力,十分萎缩,社会的进步,也就跟着停顿。

——摘自鲁迅《我们现在如何做父亲》

(1)写出材料一中的名称,并指出该名称的思想内涵,并结合所学说明西递村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理由。

(2)概括材料二中鲁迅的观点,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析此观点。

30、

【加试题】18、19世纪的法国风云激荡,并影响了整个欧洲。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卢梭的政治思想提前建立了后来雅各宾主义和革命语言的概念框架……在他那里,历史行为新意识与人民本身行使主权的必要条件的理论分析严谨地结合起来了。其实卢梭没有哪一方面该对法国大革命“负责”,但的确是他无意之中制造了革命意识和革命实践的文化材料。

——摘自弗朗索瓦·傅勒《思考法国大革命》

材料二在论及拿破仑在当时的表现,有两种认识可供讨论:①拿破仑无意维持民主政体。②拿氏政权在欧洲所产生的影响乃是民主原则的广泛的滋长。

——摘编自余英时《民主制度与近代文明》

(1)根据材料一并联系所学,指出卢梭“理论分析”所涉及的核心观点,并简要分析该观点对法国大革命的历史影响。

(2)阅读上述材料,您更侧重材料二中哪一种认识?侧重分析①,请结合史实进行说明。

侧重分析②,请根据所学加以阐述,并用一句话概括拿破仑在当时欧洲历史转型中的作用。(只作选择不分析说明,不得分)

31、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哈耶克和凯恩斯是20世纪最具影响力的两位经济学家。与凯恩斯不同,哈耶克一生坚持的经济学主张是:遵循经济运行的自然逻辑,反对任何政府干预经济,认为市场经济会自发运转和自然修复自己的波动,唯有时间才能治愈失衡的经济。

——韦森《哈耶克与凯恩斯的论战:来龙去脉与理论遗产》

30年代末,哈耶克与凯恩斯发生了一场大论战。用凯恩斯的话说,他(哈耶克)的经济学理论不过是一些“胡言乱语的混乱大杂烩”和“垃圾”。这使哈耶克在学术圈里陷入沉寂。

——艾伦·艾伯斯坦《哈耶克传》

材料二哈耶克说:“在计划经济体制中,价格由中央机构同意决定,企业管理者不可能通过价格竞争的方式取得优势地位,这是导致管理者丧失技术革新的积极性,从而造成相对较高的生产成本和社会发展的相对滞后。因此,相对于市场经济秩序中的企业,计划经济体制中的企业显然是缺乏效率的。”

——《哈耶克自由哲学》

(1)根据材料一,概括哈耶克的经济学主张。并结合所学知识,以20世纪30年代的美国经济为例说明哈耶克“在学术圈里陷入沉寂”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指出计划经济体制对企业发展的影响。结合所学,以20世纪50、60年代联邦德国的经济发展模式为例评析哈耶克的主张。

32、

建国初期,周恩来总理为新中国外交事业和祖国统一大业作出卓越贡献,从中也彰显了他的政治智慧和家国情怀。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周恩来在这次会议上为恢复印度支那和平而进行的外交活动包括相互关联的几个方面:与蓄意破坏会议的美国进行斗争;对有一定和平愿望但又态度动摇的英、法既斗争又联合;对有中立倾向的老挝、柬埔寨王国政府采取和解政策;与友方(越南和苏联)密切合作、保持一致,但又不消极等待……在谈判过程中,他则始终清醒地估计到美国干涉造成战争国际化的可能性及其严重后果,因此当出现僵局时,能从客观实际出发妥善考虑适当的让步……极力避免谈判破裂。

——曲星《试论1954年日内瓦会议上的周恩来外交》

材料二50年代中期,国内外形势发生了许多新的变化。“和平解放”台湾的方针、思想,就是在这个宏观背景下形成的……(周恩来)科学地概括出“一纲四目”思想。“一纲”就是台湾必须统一于中国;“四目”则是:(1)台湾统一于中国,除外交必须统一于中央外,台湾之军政大权、人事安排悉委于蒋介石;(2)台湾所有军政及经济建设经费不足之数悉由中央拨付;(3)台湾的社会改革可以从缓,一俟条件成熟并征得蒋之同意后进行;(4)互约不派特务,不做破坏对方团结之事。

——郭溪土《试论周恩来“和平解放”台湾的思想》

(1)根据材料一概括日内瓦会议上周恩来的外交策略。结合所学,指出周恩来在这次会议所发挥的作用。

(2)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指出“和平解放”台湾思想提出的相关国际背景。有学者认为“‘一纲四目’为‘一国两制’构想奠定了初步框架”,结合其内容加以说明。

33、

【加试题】1964年福格尔发表《铁路与美国经济增长》一书,运用“反事实假设法”假定1890年时美国没有铁路,而使用原有的运河和驿路运输当年实际上由铁路承担的同等数量的货运量,在此假设之下根据有关的数据史料对有关费用和效益进行计算,进而对有铁路和假如当年没有铁路情况下的运输效益加以比较,结论是铁路带来的社会节约仅占当年国民生产总值的3.1%。这说明

A. 历史学的研究走向精密化

B. 历史研究能排除主观因素

C. 历史学的追求是计量分析

D. 历史研究要充分占有资料

34、

北美自由贸易区、亚太经合组织和世界贸易组织都是二战后建立的经济组织。下列对其相同点的表述,正确的是

A. 都正式诞生于20世纪九十年代

B. 美国在这些组织中都发挥了主导性作用

C. 都是二战后建立的区域性经济组织

D. 成员国的经济水平和国家实力差距较大

浙江省湖州衢州丽水高三第一学期期末联考及答案

高中历史考试
一、选择题(共28题,共140分)

1、

【加试题】“罗马的建筑师想让罗马市民欣赏他们创造的宏伟,同时还想让市民感觉到他们分享到了这种宏伟……当人同整个建筑相比时,人是多么的小,但当他只要同圆柱和框缘构成的单个矩形拱门相比时,他就显得大多了。通过这种办法,罗马公民能感到他自身是高大建筑物和建筑物所代表的巨大帝国的一个有意义的部分。”据此可知,大斗兽场这一设计的主要意图是

A. 表彰罗马图拉真皇帝的丰功伟绩

B. 提高罗马公民的归宿感和积极性

C. 将建筑的力度与美感融和为一体

D. 揭露角斗表演的残忍与缺乏人性

【考点】
【答案】

B

【解析】

根据材料“罗马的建筑师想让罗马市民欣赏他们创造的宏伟,同时还想让市民感觉到他们分享到了这种宏伟”可知,罗马建筑师要求发挥罗马人的公民意识,提高罗马公民的归属感和参与罗马政制的积极性,故B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到罗马图拉真皇帝的丰功伟绩,而是强调提高罗马公民的归宿感和积极性,排除A。材料没有涉及建筑的力度与美感融和为一体,而是强调提高罗马公民的归宿感和积极性,排除C。材料没有体现揭露角斗表演的残忍与缺乏人性,而是强调提高罗马公民的归宿感和积极性,排除D。

2、

【加试题】温斯顿·丘吉尔在他的《英语国家史略》中写到:“当不受法律约束的克伦威尔死后,许多人心中暗自怀着一种如释重负的轻松感,英国为克伦威尔举行了一次最欢乐的葬礼。”英国民众的这一反应从本质上说明了

A. 克伦威尔的军事独裁不得人心

B. 英国民众认同了法律至上的原则

C. 英国的政治发展趋向于民主化

D. 护国公的措施阻碍资本主义发展

【考点】
【答案】

C

【解析】

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克伦威尔在位期间,解散国会,就任护国主,与民主化发展的潮流和英国历史传统不符,故强调民众的反映说明英国的政治发展趋向于民主化,故C项正确。A项只是现象,而非本质,排除。材料信息没有涉及法律至上,而是强调英国的政治发展趋向于民主化,排除B。材料没有涉及护国公的措施阻碍资本主义发展,而是强调英国的政治发展趋向于民主化,排除D。

3、

【加试题】由于强烈希望凡尔赛和约会得到永久的遵循,一位美国领导者和一位法国领导者共同起草了一份条约,宣布战争为非法。1928年,很多国家认可了这一文献。该文献

A. 对侵略者具有强大的约束力

B. 打破了欧洲国家之间的战略平衡

C. 奠定了国际法中互不侵犯的原则

D. 为德国重新成为政治大国铺平道路

【考点】
【答案】

C

【解析】

根据材料可知,该公约是《非战公约》,为和平解决国家之间的争端,奠定国际法中互不侵犯原则提供了重要的法律基础,故C项正确。《非战公约》在国际法和战争发展史上具有重要意义,但实际并没有起到制止侵略战争的作用,排除A。第二次世界大战打破了欧洲国家之间的战略平衡,排除B。《洛迦诺公约》为德国重新成为政治大国铺平道路,排除D。

4、

著名人类学家博厄斯曾发表评论说:人类的历史证明,一个社会集团,其文化的进步往往取决于它是否有机会吸取邻近社会集团的经验。下列说法能够佐证该观点的是

①古罗马的自然法精神吸收了斯多亚学派的主张

②欧洲的浪漫主义继承了古希腊理性主义的思想

③《德意志帝国宪法》学习了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

④冷战时期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从对方身上借鉴经验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考点】
【答案】

B

【解析】

根据题意和所学知识可知,西塞罗的自然法精神不是一种具体的法令律内容,而是一种法律的原则,即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它高于所有的具体法律和权力,这与斯多亚学派的主张有一致之处;故①正确。欧洲的浪漫主义思潮,是在人们对启蒙运动“理性王国”的失望,对资产阶级革命中的“自由、平等、博爱”口号的幻灭和对资本主义社会秩序的不满的历史条件下产生的,与古希腊理性主义的思想矛盾,故②错误。《德意志帝国宪法》颁布于1871年,《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颁布于1875年,故③错误。美苏冷战一方面导致了两大阵营的对峙,并使世界长期不得安宁,不利于整体世界的发展;另一方面,冷战又使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从对方身上借鉴经验教训,推动世界的整体发展;故④正确。综上所述,①④,正确,②③错误,排除ACD,所以选B。

5、

1919年,英国科学家爱丁顿抓住日全食良机发现星光于日缘处有偏转。《泰晤士报》当即发表社论:“关于宇宙结构的观念必须改变了。世世代代以来被认为无可置疑的事实,已被有力的证据推翻,一种新的宇宙哲学正在诞生。”这一“新的宇宙哲学”

A. 否定了经典力学的绝对时空观

B. 第一次系统地说明力学现象

C. 运用了实验与数学的科学方法

D. 揭示时间和空间的本质属性

【考点】
【答案】

D

【解析】

根据材料可知,爱丁顿发现星光于日缘处有偏转,验证了爱恩斯坦相对论的正确,相对论揭示时间和空间的本质属性,故D项正确。爱恩斯坦相对论否定了经典力学的绝对时空观,但与材料信息验证爱恩斯坦相对论的正确无关,排除A。牛顿力学第一次系统地说明力学现象,与材料无关,排除B。牛顿利用实验与数学的科学方法,创立了经典力学,与材料无关,排除C

6、

下图是二战某一阶段战场态势图,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1

A. 该战场态势出现于1941年

B. 德军侵略计划第一次未得逞

C. 反映二战已经达到最大规模

D. 苏军英勇作战获得重大胜利

【考点】
【答案】

A

【解析】

根据材料信息可知,德国向苏联发动进攻,故可知该战场态势出现于1941年,A项正确。“海狮计划”不得不无限期推迟,希特勒的侵略计划第一次未得逞,与材料信息无关,排除B。日本偷袭美国珍珠港,太平洋战争爆发,二战已经达到最大规模,排除C。图示没有体现苏军英勇作战获得重大胜利的信息,而是强调苏德战争爆发,排除D。

7、

下图反映了1875-1952年两个国家的某个经济数据,结合所学知识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1

A. 该数据是经济增长率,①是美国,②是英国

B. 该数据是外贸增长率,①是英国,②是美国

C. 该数据是社会失业率,①是美国,②是英国

D. 该数据是进口关税率,①是英国,②是美国

【考点】
【答案】

D

【解析】

根据材料可知,1875-1929年为第二次工业革命期间,1929-1933年为经济大危机,20世纪30.40.50年代为经历第二次世界大战和第三次科技革命。1875-1929年美国的经济增长率应该是先上升,在1929-1933年下降,1933年后再上升;1875-1929年英国的经济增长率应是下降,在1929-1933年继续下降,1933后再上升,故A项错误。1875-1929年美国和英国的外贸增长率应是先上升,在1929-1933年下降,1933年后再上升,故B项错误。1875-1929年美国的社会失业率应是先降低,后在1929-1933年上升,1933后接着再降低,故C项错误。1875-1929年,英国倡导自由贸易,故关税税率低,美国作为后期资本主义国家,需要提高关税保护本国工业;1929-1933年面临经济危机,两国实行关税壁垒政策,故上升;经历了二战和战后经济恢复,美国经济发展,其关税税率降低,而英国则处于稳定阶段,故D项正确。

8、

薛福成在《出使四国日记》中说:“西洋各国议院员绅由民推选,大抵皆取器识明练、才辩锋生者,而尤以家道殷实为第一要义,群谓之‘体面人’……盖视此为扬名成业之具,而非为养身肥家计也……故近来欧洲之官,以贪墨著者尚少。”此言论旨在强调

A. 选举制度完善是西方民主的表现

B. 公民素质高是实现民主政治的保证

C. 国家要走向富强必须要变革制度

D. 参政者有资产要求可有效防止腐败

【考点】
【答案】

D

【解析】

根据材料可知,西方国家是由家道殷实的“体面人”通过选举进入议会乃至成为国家领导人,从“盖视此为扬名成业之具,而非为养身肥家计也……故近来欧洲之官,以贪墨著者尚少”可知,这种做法可有效防止腐败,故D项正确。材料强调参政者有资产要求可有效防止腐败,而不是选举制的完善,排除A。材料没有涉及公民的素质高低,而是强调参政者有资产要求可有效防止腐败,排除B。材料强调参政者有资产要求可有效防止腐败,没有涉及变革制度的信息,排除C。

9、

杰斐逊指出,在美国可以实行“双重分权”机制的“复合的民主制”,概括的说,就是横向分权与纵向分权的有机结合。杰斐逊所提的“横向分权”指的是

A. 联邦体制

B. 三权分立体制

C. 中央集权制

D. 总统制

【考点】
【答案】

B

【解析】

根据题意和所学知识可知,1787年宪法规定,中央政府的权力构建体现三权分立的原则,最高行政权属于总统,最高立法机构是国会,最高司法权属于最高法院,联邦政府是各州的中央政府,但各州在行政上保持一定的独立性,故排除ACD,所以选B。

10、

近代某思想家认为:“讨论、证明、说服,是工业者所用的唯一方法,他们应该用这种方法去取消贵族、军人、法官、富人等对于社会产业的管理。”该思想家最有可能是

A. 马克思主义者

B. 自由主义者

C. 空想社会主义者

D. 人文主义者

【考点】
【答案】

C

【解析】

根据材料可知该观点为空想社会主义者圣西门的观点,离开阶级斗争来实现社会主义,故C项正确。马克思主义强调工人阶级是资产阶级的掘墓人,主站推翻资产阶级统治,与材料不符,排除A。材料没有涉及自由主义的信息,而是强调空想社会主义的信息,排除B。材料没有体现人文主义的信息,而是强调空想社会主义的信息,排除D。

11、

下列两次工业革命的发明中存在因果关联的是

A. 骡机——机床

B. 联动式蒸汽机——内燃机轮船

C. 飞梭——活塞

D. 大功率发电机——留声机

【考点】
【答案】

D

【解析】

根据题意和所学知识可知,骡机是第一次工业革命期间纺纱机的一项重要成就;机床是指制造机器的机器;两者无因果关系,排除A。瓦特改良的联动式蒸汽机是工业革命的显著成就;内燃机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就,两者无因果关系,排除B。凯伊发明飞梭提供纺织效率,活塞为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就,两者无因果关系,排除C。大功率发电机为留声机的出现创造条件,故D项正确。

12、

苏格拉底说:“一个国家应当由既有专业知识又有道德的人去治理,统治者不是有王笏的人,不是偶然选中的人,不是攫取财富的人,不是使用强术骗术的人,而是有统治知识的人。”由此可知,苏格拉底认为

A. 素养低的人不应享有民主权利

B. 抽签选举有其自身的局限性

C. 雅典的民主实质是奴隶主专政

D. 知识是美德存在的重要条件

【考点】
【答案】

B

【解析】

根据材料可知,苏格拉底认为“一个国家应当由既有专业知识又有道德的人去治理”,然而雅典民主政体却是轮流坐庄,强调抽签选举有其自身的局限性,故B项正确。苏格拉底认为国家管家者应是既有专业知识又有道德的人,没有体现素养低的人不应享有民主权利,排除A。材料没有涉及雅典民主的实质,而是强调雅典民主有其自身的局限性,排除C。材料没有涉及知识和美德的关系,而是强调雅典民主有其自身的局限性,排除D。

13、

20世纪70年代世界性的经济危机对西方资本主义造成了严重的阻滞,使他们迫切希望通过开辟新的市场来缓解危机,渴望与世界,尤其是第三世界国家和新兴市场进行接触。受这一国际形势影响,中共中央决定

A. 实行对外开放政策

B.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C. 进行经济体制改革

D. 将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

【考点】
【答案】

A

【解析】

根据材料“使他们迫切希望通过开辟新的市场来缓解危机,渴望与世界,尤其是第三世界国家和新兴市场进行接触”和所学知识可知,20世纪70年代世界性的经济危机,为中国与西方的交流创造了条件,故中国实行对外开放政策,故A项正确。1992年中共十四大提出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排除B。经济体制改革是基于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的弊端而进行的,与材料信息不符,排除C。十一届三中全会将工作重心由阶级斗争转移到经济建设,与材料信息不符,排除D。

14、

1953年,全国各地普遍开展了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的选举工作。在此基础上,自下而上逐级召开了人民代表大会。这说明

A. 全国人大成立的组织基础正逐步奠定

B. 人民代表大会制在全国范围建立起来

C. 人民民主统一战线进入新的发展阶段

D. 全国政协代行全国人大职权宣告结束

【考点】
【答案】

A

【解析】

根据材料“全国各地普遍开展了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的选举工作。在此基础上,自下而上逐级召开了人民代表大会”可知,全国人大成立的组织基础正逐步奠定,为1954年召开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奠定基础,故A项正确。1954年颁布宪法,人民代表大会制在全国范围建立起来,排除B。政治协商会议是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的基本组织,与材料不符,排除C。1954年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确立,全国政协代行全国人大职权宣告结束,排除D。

15、

“铁壁合围难突破,暮色苍茫别红都。强渡湘江血如注,三军今日奔何处?……舵手一易齐桨橹,革命从此上新途”。该诗最早可能创作于

A. 1921年

B. 1927年

C. 1935年

D. 1945年

【考点】
【答案】

C

【解析】

根据材料“铁壁合围难突破”可知是国民党对中央苏区的第五次围剿,材料“暮色苍茫别红都”“强渡湘江血如注”“舵手一易齐桨橹”可知红军长征期间的湘江战役和遵义会议,故可知该诗最早可能创作于1935年,故C项正确。1921年中共成立,尚未拥有自己的革命武装,排除A。1927年国共合作破裂,中共探索工农武装割据道路,与材料信息“暮色苍茫别红都”“强渡湘江血如注”不符,排除B。1945年中共领导核心处于延安,与材料“红都”“湘江”不符,排除D。

16、

下图是1937年7月25日《新民报》的漫画,对该漫画所示信息解读正确的是1

A. 日本局部侵华加重了民族危机

B. 报刊是宣传抗日的最主要阵地

C. 民众希望国民政府积极抵抗侵略

D. 爱国民众开始投身抗日救亡运动

【考点】
【答案】

C

【解析】

根据材料时间“1937年7月25日”和图示信息“卢沟桥事变”“喂!背后是悬崖,退吗?拉着的货物会全部毁灭”可知,日本全面侵华使民族危机空前加重,面对日本全面侵华,国民政府采取妥协退让的政策,故漫画意在强调民众希望国民政府积极抵抗侵略,挽救民族危亡,故C项正确。A项错在“日本局部侵华”,而是全面侵华,排除。材料无法体现报刊是宣传抗日的最主要阵地,而是强调民众希望国民政府积极抵抗侵略,排除B。D项说法错误,九一八事变之后,爱国民众已经积极投身抗日救亡运动,排除。

17、

孙中山主张“共产主义是民生的理想,民生主义是共产的实行;所以两种主义没有什么分别,要分别的还是在方法。这种把以后涨高的地价收归众人公有的办法,才是国民党所主张的平均地权,才是民生主义。这种民生主义就是共产主义”。这表明他的民生主义

A. 与中共的共产主义理想本质相同

B. 是实现共产主义社会的必由之路

C. 主要是反对少数人垄断社会财富

D. 主张贫富均等保障工农幸福生活

【考点】
【答案】

C

【解析】

根据材料“这种把以后涨高的地价收归众人公有的办法,才是国民党所主张的平均地权,才是民生主义。这种民生主义就是共产主义”和所学知识可知,孙中山认识到西方资本主义的弊端,主张反对少数人垄断社会财富,建立民生主义,故C项正确。A项说法错误,民生主义和中共共产主义有若干相似之处,并非本质相同,排除。B项说法错误,孙中山主张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而不是共产主义社会,排除。D项是对材料信息错误解读,“平均地权”不是贫富均等保障工农幸福生活,排除。

18、

1922年1月,中国共产党派代表出席共产国际在莫斯科召开的远东各国共产党及民族革命团体第一次代表大会。大会指明,中国“当前的第一件事便是把中国从外国的羁轭下解放出来,把督军推倒……建立一个民主主义共和国。”这一指示

A. 为探索工农武装割据道路指明方向

B. 造成国共两党合作走向破裂

C. 导致中共右倾机会主义错误的发生

D. 推动中共制定党的最低纲领

【考点】
【答案】

D

【解析】

根据材料“中国当前的第一件事便是把中国从外国的羁轭下解放出来,把督军推倒……建立一个民主主义共和国。”可知,共产国际的指示对于中共认识国情提供了帮助,为中国共产党制定“反帝国主义、反封建主义”的革命纲领给予了帮助,故推动中共制定党的最低纲领,D项正确。材料强调共产国际的指示对推动中共制定党的最低纲领给予了帮助,没有涉及革命道路的问题,且1927年中共才探索出工农武装割据道路,排除A。1927年第一次国共合作破裂,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B。中共右倾机会主义错误发生在第一次国共合作期间,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C。

19、

在中国近代史上,英国对华贸易的增长率从1913年的11.4%下降到1918年的8.5%;而日本对华贸易的增长率从1913年的19.5%上升到1918年的38%。这反映

A. 民族工业第一个高潮的到来

B. 英国暂时放松对华经济侵略

C. 日本独占中国市场局面形成

D. 抵制日货运动取得重大成效

【考点】
【答案】

B

【解析】

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一战期间英国忙于一战,暂时放松对华经济侵略,故B项正确。材料信息体现英国暂时放松对华经济侵略,日本加紧对中国经济侵略,无法体现民族工业第一个高潮的到来,排除A。材料信息只是体现日本加紧对中国经济侵略,没有涉及日本独占中国市场局面形成,排除C。材料没有涉及抵制日货运动取得重大成效,而是体现英国暂时放松对华经济侵略,日本加紧对中国经济侵略,排除D。

20、

洋务运动期间一批中国幼童到美国留学,在遭遇异样眼光后,有些人就剪掉了辫子。维新变法期间,康有为曾上书提议剪掉辫子。到了20世纪初,“辫子问题”与反清斗争联系在一起。由此可以得出最恰当的认识是

A. 辫子问题受到西方文明和政治斗争的影响

B. 有无辫子成为了表达政治立场的明显标志

C. 近代中国习俗的发展呈现一个曲折的过程

D. 剪辫体现近代中国习俗从落后向先进发展

【考点】
【答案】

A

【解析】

根据材料信息可知,辫子是社会习俗的体现,“有些人就剪掉了辫子”可知是受西方文明的影响;“康有为曾上书提议剪掉辫子”“辫子问题与反清斗争联系在一起”则是政治斗争的影响;故A项正确。B项说法错误,剪掉辫子或是受西方文明的影响,或是政治立场的体现,排除。“辫子问题”只是近代社会习俗之一,无法推断近代中国习俗的发展呈现一个曲折的过程,排除C。剪辫不一定体现近代中国习俗从落后向先进发展,排除D。

21、

在宣传维新变法理论时,某思想家依据《春秋·公羊传》的三世说,把社会进化过程划分为三大阶段:据乱世、升平世、太平世。每一世都有他相应的政治制度,君主专政适于据乱世,君主立宪适于升平世,共和制度适于太平世。当人类从较低的社会层次发展到高层次,政府的形式也要相应改变。这反映了他思想的特点是

A. 提倡西方共和思想挽救民族危亡

B. 利用儒教名义宣传维新变法理论

C. 运用西方进化论思想激发人们变法图强

D. 传播君主立宪思想顺应历史发展的潮流

【考点】
【答案】

B

【解析】

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维新派将进化论的内容与《春秋公羊传》“三世说”相揉合,阐发变革维新的主张,即利用儒教名义宣传维新变法理论,故B项正确。维新派主张君主立宪,而不是共和思想,排除A。C项属于严复的主张,且是对材料的片面理解,忽略了借儒教名义宣传维新变法理论,排除。D项是目的,而不是思想的特点,排除。

22、

鸦片战争后,中方代表联名向英方代表璞鼎查发出了一份提议:“此后英国商民,如有与内地民人交涉案件,应明定章程,英商归英国自理,内民由内地惩办,避免衅端。”中方让出的是

A. 领事裁判权

B. 片面最惠国待遇

C. 协定关税

D. 传教士传教权

【考点】
【答案】

A

【解析】

根据材料“此后英国商民,如有与内地民人交涉案件,应明定章程,英商归英国自理,内民由内地惩办,避免衅端。”可知中国让出的是领事裁判权,即英国取得治外法权,故A项正确。片面最惠国待遇是指一国在通商、航海、税收或公民法律地位等方面给予另一国享受现时或将来所给予任何第三国同样的一切优惠、特权或豁免等待遇;与材料领事裁判权不符,排除B。协定关税是一个国家与另一个国家之间通过协商相互给予对方以优惠待遇的关税制度,与材料强调领事裁判权不符,排除C。材料没有涉及传教士传教权,而是强调领事裁判权,排除D。

23、

被誉为“立足于人间社会,以基本写实的方式来描写家庭生活、婚姻、男女感情,并反映社会现实的小说作品”的是

A. 《三国演义》

B. 《水浒传》

C. 《西游记》

D. 《红楼梦》

【考点】
【答案】

D

【解析】

根据材料“立足于人间社会,以基本写实的方式来描写家庭生活、婚姻、男女感情,并反映社会现实的小说作品”可知是人情世态小说,其中《红楼梦》被海内外的学者、读者誉为中国古代人情世态小说的顶峰之作,故D项正确。《三国演义》描写的是曹魏、蜀汉、孙吴三个统治集团间政治、军事、外交等各方面的复杂斗争,与材料信息不符,排除A。《水浒传》开创英雄传奇和武侠小说的先河,与材料不符,排除B。《西游记》堪称神魔小说的典范,与材料信息不符,排除C。

24、

金银窖藏是古代中国地主、官僚、商人保藏财产的重要办法。明代福建海商在菲律宾等地经商所积的白银,即多窖藏于地。近年来闽南各地曾屡次发现当年窖藏的西班牙银币。该材料最能反映

A. 当时民间的中外贸易仍然存在

B. 古代中国实行重农抑商政策

C. 金银窖藏无益于商品经济发展

D. 西班牙银币在世界范围流转

【考点】
【答案】

A

【解析】

根据材料“明代福建海商在菲律宾等地经商所积的白银,即多窖藏于地”“近年来闽南各地曾屡次发现当年窖藏的西班牙银币”等信息可知,明清时期民间的中外贸易仍然存在,故A项正确。材料只是涉及金银窖藏和中外贸易的信息,没有涉及重农抑商政策的信息,排除B。材料没有涉及金银窖藏的影响,故无法推断金银窖藏无益于商品经济发展,排除C。材料中只涉及闽南地区发现当年窖藏的西班牙银币,无法推断处西班牙银币在世界范围流转,排除D。

25、

公元前141年董仲舒为兴建太学上奏汉武帝:“养士之大者,莫大乎太学……臣愿陛下兴太学,置明师,以养天下士,数考问以尽其材,则英俊宜可得矣”。据此可知,董仲舒兴建太学的意图是

A. 加强思想控制

B. 培养政治人才

C. 扩大儒学影响

D. 确立选官制度

【考点】
【答案】

B

【解析】

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汉代太学属于官方教育,其主要目的是招揽人才、巩固统治,故B项正确。A项加强思想控制与材料信息“以养天下士,数考问以尽其材,则英俊宜可得矣”不符,排除。材料没有涉及太学教授的内容,故无法推断扩大儒学影响,排除C。材料没有涉及选官制度的信息,而是强调董仲舒建议兴建太学的意图是培养政治人才,排除D。

26、

孟子曰:“人之初,性本善”。下列各项中,最接近这一说法的是

A. “不期修古,不法常可”

B. “天行有常”“制天命而用之”

C. “不虑而知,不学而能,所谓良知也”

D. “人性之无分善不善也,犹水之无分于东西也”

【考点】
【答案】

C

【解析】

根据材料“人之初,性本善”可知是孟子的性善论;结合选项可知C项是指是非之心不需要思虑就能知道,不用学习就会运用,所以就叫良知,故C项符合题意。A项是指不期望完全遵循过去,也不效法那些陈规,可知法家主张变革,与材料不符,排除。B项是荀子的唯物思想,与材料不符,排除。D项是告子的性无善无不善论,与材料不符,排除。

27、

战国时代的农业劳动生产率低下,4~6亩土地只能维持一个人的生活。到了宋代,以太湖流域为中心的两浙路地区,大约1亩多土地即可养活一个人。造成这一变化的原因有

①牛耕的普及

②曲辕犁的推广

③水排的使用

④铁锄的出现

A. ①②

B. ③④

C. ②③④

D. ①②④

【考点】
【答案】

A

【解析】

根据材料信息可知,农业生产效率提高,农业得到发展,主要得益于生产技术的进步,故牛耕的普及和曲辕犁的推广推动了农业生产的发展,故①②正确。东汉杜诗发明水排,水排是利用水力进行鼓风的冶铁设备,与材料不符,故③错误。铁锄最早出现于战国时期,故④错误。综上所述,①②正确,③④错误,排除BCD,所以选A。

28、

《新唐书》记载:“后(武则天)欲以武三思为太子……二人(狄仁杰与王方庆)同辞对曰:……姑侄与母子孰亲?陛下立庐陵王(武则天儿子李显),则千秋万岁后常享宗庙;三思立,庙不祔(新死者附祭于先祖)姑。后感悟,即日遣徐彦伯迎庐陵王于房州。”由此看出,促使武则天“感悟”的历史因素是

A. 宗法制

B. 封建等级制

C. 分封制

D. 君主集权制

【考点】
【答案】

A

【解析】

根据材料“姑侄与母子孰亲”“陛下立庐陵王(武则天儿子李显),则千秋万岁后常享宗庙;三思立,庙不祔(新死者附祭于先祖)姑”等信息可知,感悟武则天的是宗法制,故A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身份地位的等级区别,而是强调宗法制的影响,排除B。材料没有涉及分封的信息,而是强调宗法制的影响,排除C。材料没有君主集权制的信息,而是强调宗法制的影响,排除D。

二、非选择题(共6题,共30分)

29、

【加试题】孝文化是中国的传统文化之一。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西递整个村落以为中心,屹立在村落的中央,以一条纵向的街道和两条沿溪的道路为主要骨架,构成以东向为主、向南向北延伸的村落街巷系统。

——选自《历史》选修6教材

材料二“父子间没有什么恩”这一个断语,实是招致“圣人之徒”面红耳赤的一大原因。他们的误点,便在长者本位与利己思想,权力思想很重,义务思想和责任心却很轻。以为父子关系,只须“父兮生我”一件事,幼者的全部,便应为长者所有。尤其堕落的,是因此责望报偿,以为幼者的全部,理该做长者的牺牲。殊不知自然界的安排,却件件与这要求反对,我们从古以来,逆天行事,于是人的能力,十分萎缩,社会的进步,也就跟着停顿。

——摘自鲁迅《我们现在如何做父亲》

(1)写出材料一中的名称,并指出该名称的思想内涵,并结合所学说明西递村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理由。

(2)概括材料二中鲁迅的观点,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析此观点。

【考点】
【答案】

(1)名称:敬爱堂;

思想内涵:警示后人要敬老爱幼,和睦相处。

理由:具有代表性的皖南古村落;基本保存完好;集中体现了徽派建筑艺术的特色;展示了人与自然和谐一体的人居环境。

(2)观点:父子之间无需报恩。

评析:①积极影响:抨击了三纲五常的封建礼教,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促进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

②消极影响:对传统孝文化的认识有一定的片面性;完全否定孝文化,不利于中华传统美德的传承。

【解析】

(1)根据材料一“西递整个村落以为中心,屹立在村落的中央,以一条纵向的街道和两条沿溪的道路为主要骨架,构成以东向为主、向南向北延伸的村落街巷系统”可知该名称是敬爱堂;其思想内涵是警示后人要敬老爱幼,和睦相处。结合所学知识可从具有代表性的皖南古村落、基本保存完好、集中体现了徽派建筑艺术的特色、展示了人与自然和谐一体的人居环境等方面思考作答。

(2)根据材料二“父子间没有什么恩”即可知道鲁迅的观点是父子之间无需报恩。关于对该观点的评价,结合所学知识可从积极(抨击了三纲五常的封建礼教,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促进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和消极(对传统孝文化的认识有一定的片面性;完全否定孝文化,不利于中华传统美德的传承)两方面思考作答即可。

30、

【加试题】18、19世纪的法国风云激荡,并影响了整个欧洲。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卢梭的政治思想提前建立了后来雅各宾主义和革命语言的概念框架……在他那里,历史行为新意识与人民本身行使主权的必要条件的理论分析严谨地结合起来了。其实卢梭没有哪一方面该对法国大革命“负责”,但的确是他无意之中制造了革命意识和革命实践的文化材料。

——摘自弗朗索瓦·傅勒《思考法国大革命》

材料二在论及拿破仑在当时的表现,有两种认识可供讨论:①拿破仑无意维持民主政体。②拿氏政权在欧洲所产生的影响乃是民主原则的广泛的滋长。

——摘编自余英时《民主制度与近代文明》

(1)根据材料一并联系所学,指出卢梭“理论分析”所涉及的核心观点,并简要分析该观点对法国大革命的历史影响。

(2)阅读上述材料,您更侧重材料二中哪一种认识?侧重分析①,请结合史实进行说明。

侧重分析②,请根据所学加以阐述,并用一句话概括拿破仑在当时欧洲历史转型中的作用。(只作选择不分析说明,不得分)

【考点】
【答案】

(1)核心观点:主权在民、社会契约。

影响:否定了封建王权的合法性,描绘了资产阶级共和政体的蓝图,成为法国大革命的思想先导。

(2)侧重①

史实:雾月政变后,担任法国第一执政,后成为终身执政;建立法兰西第一帝国,自称皇帝;剥夺人民的民主权利,取消出版、言论自由,取缔党派,迫害工人。

侧重②

阐述:编纂《民法典》巩固了资产阶级革命成果,并把法国大革命的精神传播到欧

洲;拿破仑的对外战争打击了欧洲其他国家的封建势力。

作用:拿破仑执政推动了欧洲历史向资本主义时代发展。

(只作选择不分析说明,不得分。)

【解析】

(1)根据材料一“历史行为新意识与人民本身行使主权的必要条件的理论分析严谨地结合起来了”和结合所学知识可从主权在民、社会契约方面概括卢梭的观点。结合所学知识可从否定封建专制、为资产阶级共和描绘蓝图、指导法国大革命等方面分析影响即可。

(2)解决本题首先选择其中一个的观点,然后结合相关史实验证即可。例如选择①拿破仑无意维持民主政体,结合所学知识可从拿破仑终身执政、建立法兰西第一帝国、自称皇帝;剥夺人民的民主权利,取消出版、言论自由,取缔党派,迫害工人等方面思考作答即可。例如选择②拿氏政权在欧洲所产生的影响乃是民主原则的广泛的滋长,结合所学知识可从编纂《民法典》、传播法国大革命的精神、打击了欧洲其他国家的封建势力等方面思考作答即可。

31、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哈耶克和凯恩斯是20世纪最具影响力的两位经济学家。与凯恩斯不同,哈耶克一生坚持的经济学主张是:遵循经济运行的自然逻辑,反对任何政府干预经济,认为市场经济会自发运转和自然修复自己的波动,唯有时间才能治愈失衡的经济。

——韦森《哈耶克与凯恩斯的论战:来龙去脉与理论遗产》

30年代末,哈耶克与凯恩斯发生了一场大论战。用凯恩斯的话说,他(哈耶克)的经济学理论不过是一些“胡言乱语的混乱大杂烩”和“垃圾”。这使哈耶克在学术圈里陷入沉寂。

——艾伦·艾伯斯坦《哈耶克传》

材料二哈耶克说:“在计划经济体制中,价格由中央机构同意决定,企业管理者不可能通过价格竞争的方式取得优势地位,这是导致管理者丧失技术革新的积极性,从而造成相对较高的生产成本和社会发展的相对滞后。因此,相对于市场经济秩序中的企业,计划经济体制中的企业显然是缺乏效率的。”

——《哈耶克自由哲学》

(1)根据材料一,概括哈耶克的经济学主张。并结合所学知识,以20世纪30年代的美国经济为例说明哈耶克“在学术圈里陷入沉寂”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指出计划经济体制对企业发展的影响。结合所学,以20世纪50、60年代联邦德国的经济发展模式为例评析哈耶克的主张。

【考点】
【答案】

(1)主张:反对政府干预经济(主张经济自由主义)。

原因:30年代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大危机中,胡佛政府继续推行自由放任政策,加剧危机。罗斯福上台后推行新政,通过国家干预经济缓解了经济危机。

(2)影响:缺乏竞争机制;丧失技术革新的积极性;生产成本高;缺乏效率。(答出三点即可得

评析:哈耶克的主张带有片面性。20世纪50、60年代,联邦德国采用介于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之间的“社会市场经济”,沿着这一发展模式,联邦德国成为西欧经济的“火车头”。

【解析】

(1)根据材料一“遵循经济运行的自然逻辑,反对任何政府干预经济,认为市场经济会自发运转和自然修复自己的波动,唯有时间才能治愈失衡的经济”概括哈耶克的经济学主张即可。关于原因,结合美国经济的史实可从经济大危机、罗斯福新政等方面思考作答。

(2)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二“在计划经济体制中,价格由中央机构同意决定,企业管理者不可能通过价格竞争的方式取得优势地位,这是导致管理者丧失技术革新的积极性,从而造成相对较高的生产成本和社会发展的相对滞后。因此,相对于市场经济秩序中的企业,计划经济体制中的企业显然是缺乏效率的”可从缺乏竞争机制、丧失技术革新的积极性、生产成本高、缺乏效率等方面思考作答。第二小问,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哈耶克的主张带有片面性,结合20世纪50、60年代,德国主要采用计划和市场相结合方式发展经济,推动德国经济恢复和发展。

32、

建国初期,周恩来总理为新中国外交事业和祖国统一大业作出卓越贡献,从中也彰显了他的政治智慧和家国情怀。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周恩来在这次会议上为恢复印度支那和平而进行的外交活动包括相互关联的几个方面:与蓄意破坏会议的美国进行斗争;对有一定和平愿望但又态度动摇的英、法既斗争又联合;对有中立倾向的老挝、柬埔寨王国政府采取和解政策;与友方(越南和苏联)密切合作、保持一致,但又不消极等待……在谈判过程中,他则始终清醒地估计到美国干涉造成战争国际化的可能性及其严重后果,因此当出现僵局时,能从客观实际出发妥善考虑适当的让步……极力避免谈判破裂。

——曲星《试论1954年日内瓦会议上的周恩来外交》

材料二50年代中期,国内外形势发生了许多新的变化。“和平解放”台湾的方针、思想,就是在这个宏观背景下形成的……(周恩来)科学地概括出“一纲四目”思想。“一纲”就是台湾必须统一于中国;“四目”则是:(1)台湾统一于中国,除外交必须统一于中央外,台湾之军政大权、人事安排悉委于蒋介石;(2)台湾所有军政及经济建设经费不足之数悉由中央拨付;(3)台湾的社会改革可以从缓,一俟条件成熟并征得蒋之同意后进行;(4)互约不派特务,不做破坏对方团结之事。

——郭溪土《试论周恩来“和平解放”台湾的思想》

(1)根据材料一概括日内瓦会议上周恩来的外交策略。结合所学,指出周恩来在这次会议所发挥的作用。

(2)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指出“和平解放”台湾思想提出的相关国际背景。有学者认为“‘一纲四目’为‘一国两制’构想奠定了初步框架”,结合其内容加以说明。

【考点】
【答案】

(1)策略:务实灵活;积极主动。(如答不以意识形态划分敌我;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寻求利益平衡点等酌情给分。)

作用:当会议陷入僵局时,周恩来就印度支那停止敌对行动提出六点建设性意见,推动会议的进展。(答最终达成《关于恢复印度支那和平的日内瓦协议》亦可)

(2)背景:1953年朝鲜停战和1954年日内瓦会议和平解决印度支那问题,国际紧张局势趋于缓和。(史实,答出一点即可,结论。)

说明:“一纲四目”和“一国两制”具有许多共性;都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主张统一后的台湾实行高度自治;继续保持台湾原有的社会制度(资本主义制度)。

【解析】

(1)根据材料一的关键信息“与蓄意破坏会议的美国进行斗争”“对有一定和平愿望但又态度动摇的英、法既斗争又联合”“对有中立倾向的老挝、柬埔寨王国政府采取和解政策”“与友方(越南和苏联)密切合作、保持一致,但又不消极等待”“能从客观实际出发妥善考虑适当的让步……极力避免谈判破裂”等信息可从务实灵活、积极主动等方面概括日内瓦会议上周恩来的外交策略。关于作用,结合所学知识可从最终达成《关于恢复印度支那和平的日内瓦协议》方面作答即可。

(2)第一小问,根据材料“50年代中期,国内外形势发生了许多新的变化”和结合所学知识可从1953年朝鲜停战、1954年日内瓦会议和平解决印度支那问题、国际紧张局势趋于缓和方面回答“和平解放”台湾思想提出的国际背景。第二小问,结合所学知识可从“一纲四目”和“一国两制”的共性、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主张统一后的台湾实行高度自治、;继续保持台湾原有的社会制度等方面思考作答。

33、

【加试题】1964年福格尔发表《铁路与美国经济增长》一书,运用“反事实假设法”假定1890年时美国没有铁路,而使用原有的运河和驿路运输当年实际上由铁路承担的同等数量的货运量,在此假设之下根据有关的数据史料对有关费用和效益进行计算,进而对有铁路和假如当年没有铁路情况下的运输效益加以比较,结论是铁路带来的社会节约仅占当年国民生产总值的3.1%。这说明

A. 历史学的研究走向精密化

B. 历史研究能排除主观因素

C. 历史学的追求是计量分析

D. 历史研究要充分占有资料

【考点】
【答案】

A

【解析】

根据材料可知,福格尔运用反事实假设法,通过对有铁路和假如当年没有铁路情况下的运输效益加以比较,得出铁路运输的带来的经济效益,反映了历史学的研究走向精密化,故A项正确。历史研究会受研究者主观因素的影响,排除B。计量史学只是历史研究方法之一,故C项说法错误,排除。材料没有涉及历史研究要充分占有资料,而是强调历史学的研究走向精密化,排除D。

34、

北美自由贸易区、亚太经合组织和世界贸易组织都是二战后建立的经济组织。下列对其相同点的表述,正确的是

A. 都正式诞生于20世纪九十年代

B. 美国在这些组织中都发挥了主导性作用

C. 都是二战后建立的区域性经济组织

D. 成员国的经济水平和国家实力差距较大

【考点】
【答案】

D

【解析】

根据材料可知,亚太经合组织成立于1989年,排除A。亚太经合组织属于论坛性的经济组织,成员国的地位不分高低,不存在谁发挥主导作用,排除B。世界贸易组织是经济全球化的体现,不属于区域性经济组织,排除C。北美自由贸易区、亚太经合组织和世界贸易组织等组织既有发达国家,也有发展中国家,成员国的经济水平和国家实力差距较大,故D项正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