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舒城县-度第一学期期末质检高一历史试卷

高中历史考试
考试时间: 分钟 满分: 9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共16题,共80分)

1、

俄国二月革命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有人却说它超出了一般资产阶级革命的范畴,是因为(  )

A. 推翻了君主专制

B. 建立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

C. 布尔什维克党在苏维埃中占据了多数席位

D. 形成了两个政权并立的局面

2、

1871年的《德意志帝国宪法》规定:“帝国立法权由联邦参议院和帝国议会行使。”这说明此宪法

A. 体现了君主专制统治

B. 实行了完全的民主制

C. 具有一定的民主色彩

D. 维护了国家的统一

3、

从1873年5月24日梯也尔下台到1879年1月30日格雷维当选为法国总统,六年多的时间里,法国由“没有共和派的共和国”变成了“共和派的共和国”。其主要原因是

A. 有1875年法兰西共和国宪法作为保障

B. 工业革命增强了法国工业资产阶级的力量

C. 法国资产阶级立宪派向共和派屈服妥协

D. 宪法从法律上阻断了法国保皇派复辟的道路

4、

罗马帝国建立者屋大维的顾问叫苦不迭:“麻烦在于人口众多,管理事务繁杂……所以统治起来困难至极。”为解决麻烦,罗马必须将现有法律进一步完善,而后出台了

A. 《十二铜表法》

B. 习惯法

C. 万民法

D. 公民法

5、

“雅典民主政体把它的权力交给所有的公民,不需要国家管理者具有专长,不要求他们具有真知灼见。一个国家应当由既有专业知识又有道德的人去治理,统治者不是有王笏的人,不是偶然选中的人,不是攫取财富的人,不是使用骗术的人,而是有统治知识的人。”材料体现出作者担忧雅典的民主

A. 只适合小国寡民的城邦

B. 可能会导致权力的滥用

C. 过分强调民主的广泛性

D. 会削弱贵族的政治权力

6、

下列历史人物为希腊民主制度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梭伦改革奠定了雅典民主政治的基础

②克里斯提尼改革确立起雅典的民主政治

③克里斯提尼时期确立了陶片放逐法,成为维护民主政治的有力武器

④伯利克里时期,是雅典民主的“黄金时代”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③

C. ①③④

D. ①②④

7、

德国前总理施罗德在《理解中国》一书中指出:“中国人肯定愿意同台湾达成一致,但美国反对。为了使台湾名义上是中国的一部分,他们也会做出其他一切可能的让步。他们会比在香港问题上走得更远。”这里的“走得更远”包括

A. 两岸实现三通

B. 实行资本主义制度

C. 实践一国两制

D. 台湾可以保留军队

8、

下图为人民解放战争某一时期的形势示意图。“蒋介石打出一套沉重的组合拳,一拳打向山东,一拳打向陕北。但他却露出了自己的胸部,毛泽东抓住时机给他的胸部连捅了三刀。”与此材料表述相吻合的是

1

A. 中国全面内战爆发

B. 敌我力量发生剧变

C. 战略决战时机成熟

D. 揭开战略反攻序幕

9、

抗日名将孙立人将军是安徽舒城籍人,也是抗战中军级单位将领中歼灭日军最多的将领。1942年4月,孙立人率中国远征军新38师抵达缅甸,参加曼德勒会战。中国军队开辟国外战场的直接目的是

A. 对日军形成包围

B. 营救被困英军

C. 确保滇缅公路这条国际交通线

D. 配合英美太平洋战场

10、

辛亥革命、国民革命、解放战争分别推翻了清政府、北洋军阀政府、国民党政府,构成了近代中国民主革命的三次高潮。这“三次高潮”一致的是

A. 革命对象

B. 革命结果

C. 革命性质

D. 指导思想

11、

周恩来曾说过“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历程就是从天安门走向天安门。”后一个“天安门”指新中国举行开国大典,前一个“天安门”代指

A. 辛亥革命

B. 五四运动

C. 国民大革命

D. 解放战争

12、

张之洞痛陈某不平等条约对中国的危害时说:“北无旅顺,南无台湾,中华海面,全为所扼,此后虽有水师,何从施展?”该条约是

A. 中英《南京条约》

B. 《辛丑条约》

C. 《北京条约》

D. 中日《马关条约》

13、

太平天国后期提出《资政新篇》,镇压太平天国的李鸿章、曾国藩等发起了洋务运动。此类历史现象反映了当时的中国

A. 已经开始了全面的近代化历程

B. 向西方学习以摆脱危机的发展趋势

C. 先进知识分子开始向西方学习

D. 两个政权都推动中国走资本主义道路

14、

《宋史包拯传》记载:包拯在宋代曾依次担任御史中丞、三司使、枢密副使等要职,他分别执掌( )

A.监督百官、管理财政、管理军政   B.管理财政、监督百官、管理军政

C.管理财政、管理军政、监督百官   D.监督百官、管理军政、管理财政

15、

《嬴政的道》中写道:“始皇帝嬴政比较黏糊,只要走进历史,不管你是否乐意,也无论你停在哪一段儿,他都将不请自来,躲不掉也避不开。”作者这样评价秦始皇,主要是基于他

A. 奠定了后世两千多年的国家政治框架

B. 开始实行郡县制,加强了对地方的管理

C. 确立了三公九卿的中央制度

D. 确立了皇帝制度

16、

“参天之木,必有其根;怀山之水,必有其源。”陈家应先生(1896—1956)是舒城东乡教育名人,2006年,陈公孙辈为表达对祖父无限敬仰和缅怀,以祖父名义在千人桥中学设立“陈家应奖学金”,11年中受助学生达1400余人,仁心大爱誉满桑梓。陈氏家族的慎终追远、重孝尚德家风体现了_______的影响。

1

A. 礼乐制度

B. 分封制度

C. 宗法制度

D. 集权制度

二、非选择题(共3题,共15分)

17、

科举制是人类政治文明的伟大创举。清末主张改革科举制度的主将梁启超先生在戊戌变法失败后逃亡国外,亲眼看到欧美、日本等国借鉴科举实行文官考试的作用。1910年,也就是废除科举制五年之后,他明确说:“夫科举非恶制也”。你是否认同梁启超的观点,请说明理由。

18、

近代以来,中国海疆和海防历史的兴衰,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中华民族的衰败与复兴。阅读下列材料,并结合所学历史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沿海水师,率皆老弱无用,军器率多残缺,并不修整。又战船率用薄板旧钉,遇击即破,并不计及夷器之凶利坚固,作何抵御?似此废驰,何以肃边威远?

——摘自《鸿胪寺卿黄爵滋敬陈六事疏》(1835年)

(1)指出材料一所揭示的问题。从海权和海防的角度看,这些问题最终导致了什么严重后果?

材料二:

御外之道,莫切于海防;海防之要,莫重于水师。

——摘自《江苏巡抚吴元炳奏》(1874年)

(2)分析材料二,吴元炳的这一奏议是否正确?对此,清政府采取了什么重大举措?

材料三:

“甲午一役,威海水陆之防,既毁于日本……”“东三省海防,奉天(今辽宁省)尤重。自日占旅(顺)、大(连),辽东半岛藩篱尽撤。”

(3)甲午一役,中国新式海军竟惨败于日本,其根本原因何在?对中国的海疆主权造成了哪些进一步的伤害?

材料四:

电影《战狼2》中的情节:我人民海军舰船巡航印度洋,保护受海盗侵扰的世界各国商船。当非洲某国发生战乱时,我国海军立即前往协助撤侨,保护我海外同胞们的安全。当中国公民的人身安全遭到恐怖分子的侵害,我海军给予其无情的打击。“犯我中华者,虽远必诛!”

(4)材料四说明了什么?

19、

民主是内容与形式的有机统一。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1

(1)材料一反映了梭伦改革的哪一项措施?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该措施对雅典民主政治发展的作用?

材料二:

国王无权废止法律;不得侵犯议会的征税权;不经议会同意,国王不得组织常备军;国王不得干涉议会的言论自由;未按法律程序,不得拘捕臣民;必须定期召开议会。

——英国《权利法案》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英国“国王”与“议会”权力关系的演变。并由此点明英国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确立的模式。

材料三:

国家的立法、行政、司法三种权力分别应该由议会、内阁(或总统)和法院掌握,各自独立行使职权,又互相制衡。

——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

(3)材料三说明三权分立的核心原则是什么?在18世纪后期,最能体现孟德斯鸠三权分立主张的是哪部宪法?

材料四:

“法治”的本质不是“治民”,而是“民治”,是人民当家作主治理国家、行使民主权利的形式和保障;应当把法律看成是人民自己创造出来用来规范自己行为、保障自己权益的社会公约,是维护自己合法权利的工具,它具有至上的权威。

——童光政《二十世纪中国法制文明的演进》

(4)材料四中的“民治”在中国的近现代社会都努力去落实,请写出中国近代至建国初期关于“民治”的两部主要法律名称及每部法律的特点(或原则)?

安徽省舒城县-度第一学期期末质检高一历史试卷

高中历史考试
一、选择题(共16题,共80分)

1、

俄国二月革命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有人却说它超出了一般资产阶级革命的范畴,是因为(  )

A. 推翻了君主专制

B. 建立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

C. 布尔什维克党在苏维埃中占据了多数席位

D. 形成了两个政权并立的局面

【考点】
【答案】

D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材料提到,俄国二月革命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有人却说它超出了一般资产阶级革命的范畴,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原因是形成了两个政权并立的局面,苏维埃政权建立。因此选D。ABC都不符合所学知识及材料信息,排除。

2、

1871年的《德意志帝国宪法》规定:“帝国立法权由联邦参议院和帝国议会行使。”这说明此宪法

A. 体现了君主专制统治

B. 实行了完全的民主制

C. 具有一定的民主色彩

D. 维护了国家的统一

【考点】
【答案】

C

【解析】

德意志立法权由议会负责,说明代议制形式具有一定民主性,C正确;A不是材料信息体现;B中完全民主制度不符合德意志特点;宪法是德国统一之后,D错误。

3、

从1873年5月24日梯也尔下台到1879年1月30日格雷维当选为法国总统,六年多的时间里,法国由“没有共和派的共和国”变成了“共和派的共和国”。其主要原因是

A. 有1875年法兰西共和国宪法作为保障

B. 工业革命增强了法国工业资产阶级的力量

C. 法国资产阶级立宪派向共和派屈服妥协

D. 宪法从法律上阻断了法国保皇派复辟的道路

【考点】
【答案】

B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法国1875年宪法,旨在考查分析比较相关所学的能力。根据题干中所给时间从1873年到1879年共和派在法国“变成了共和派的共和国”,从根本原因上将是工业资本主义经济持续发展的结果,符合题意的是B项,A项是1875年宪法制定的背景;C项是原因,但不是主要原因;D项中的“基本阻断”错误。

4、

罗马帝国建立者屋大维的顾问叫苦不迭:“麻烦在于人口众多,管理事务繁杂……所以统治起来困难至极。”为解决麻烦,罗马必须将现有法律进一步完善,而后出台了

A. 《十二铜表法》

B. 习惯法

C. 万民法

D. 公民法

【考点】
【答案】

C

【解析】

针对罗马帝国人口多难于管理的问题,罗马统治者发展了罗马法,使它适用于罗马统治范围内一切自由民,这就是万民法。故选C。习惯法是在《十二铜表法》制定以前,起主要作用的法律形式;公民法是在共和制时期公民内部实行的法律;自然法是一种法律精神,为独立于政治上的实在法而存在的正义体系。因此ABD均错。

5、

“雅典民主政体把它的权力交给所有的公民,不需要国家管理者具有专长,不要求他们具有真知灼见。一个国家应当由既有专业知识又有道德的人去治理,统治者不是有王笏的人,不是偶然选中的人,不是攫取财富的人,不是使用骗术的人,而是有统治知识的人。”材料体现出作者担忧雅典的民主

A. 只适合小国寡民的城邦

B. 可能会导致权力的滥用

C. 过分强调民主的广泛性

D. 会削弱贵族的政治权力

【考点】
【答案】

B

【解析】

根据材料中的“一个国家应当由既有专业知识又有道德的人去治理”,而雅典民主政体却是轮流坐庄,不需要国家管理者具有专长,不要求他们具有真知灼见,可见材料体现出作者担忧雅典的民主可能会导致权力的滥用,故答案为B项。材料没有涉及雅典民主的适用条件,排除A项;CD项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

6、

下列历史人物为希腊民主制度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梭伦改革奠定了雅典民主政治的基础

②克里斯提尼改革确立起雅典的民主政治

③克里斯提尼时期确立了陶片放逐法,成为维护民主政治的有力武器

④伯利克里时期,是雅典民主的“黄金时代”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③

C. ①③④

D. ①②④

【考点】
【答案】

A

【解析】

雅典民主政治确立过程:梭伦改革奠定了希腊民主政治的基础;克里斯提尼改革确立起雅典的民主政治;伯利克里时期,雅典民主政治发展到高峰。另外,克里斯提尼时期确立了“陶片放逐法”,成为维护民主政治的有力武器,故①②③④四个选项都正确,排除BCD项,选项A正确。

7、

德国前总理施罗德在《理解中国》一书中指出:“中国人肯定愿意同台湾达成一致,但美国反对。为了使台湾名义上是中国的一部分,他们也会做出其他一切可能的让步。他们会比在香港问题上走得更远。”这里的“走得更远”包括

A. 两岸实现三通

B. 实行资本主义制度

C. 实践一国两制

D. 台湾可以保留军队

【考点】
【答案】

D

【解析】

一国两制下,台湾和港澳最大的不同是可以保留军队,D正确;A是经济文化交流;B和C是二者共同点,不符合题意。

8、

下图为人民解放战争某一时期的形势示意图。“蒋介石打出一套沉重的组合拳,一拳打向山东,一拳打向陕北。但他却露出了自己的胸部,毛泽东抓住时机给他的胸部连捅了三刀。”与此材料表述相吻合的是

1

A. 中国全面内战爆发

B. 敌我力量发生剧变

C. 战略决战时机成熟

D. 揭开战略反攻序幕

【考点】
【答案】

D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材料提到,“蒋介石打出一套沉重的组合拳,一拳打向山东,一拳打向陕北。但他却露出了自己的胸部,毛泽东抓住时机给他的胸部连捅了三刀。”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了揭开战略反攻序幕的史实。故选D。ABC都不符合所学知识及材料信息,排除。

9、

抗日名将孙立人将军是安徽舒城籍人,也是抗战中军级单位将领中歼灭日军最多的将领。1942年4月,孙立人率中国远征军新38师抵达缅甸,参加曼德勒会战。中国军队开辟国外战场的直接目的是

A. 对日军形成包围

B. 营救被困英军

C. 确保滇缅公路这条国际交通线

D. 配合英美太平洋战场

【考点】
【答案】

C

【解析】

中国远征军的目的是打通滇缅公路,保证国际运输线的畅通,C正确;A和B不符合远征军的直接目的;D中配合英美太平洋战场不符合实际。

10、

辛亥革命、国民革命、解放战争分别推翻了清政府、北洋军阀政府、国民党政府,构成了近代中国民主革命的三次高潮。这“三次高潮”一致的是

A. 革命对象

B. 革命结果

C. 革命性质

D. 指导思想

【考点】
【答案】

C

【解析】

辛亥革命、国民大革命、解放战争都是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所以三者的革命性质相同,三者任务都是反帝反封,所以选C。三者领导阶层分别为资产阶级、国共合作、无产阶级,故A,D错误。辛亥革命虽然推翻了清政府,但是却被袁世凯篡夺革命果实;国民革命虽然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政府,但是反帝反封的任务并没有完成,只有解放战争结束后才建立起真正的独立、自主的国家,B错误。

11、

周恩来曾说过“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历程就是从天安门走向天安门。”后一个“天安门”指新中国举行开国大典,前一个“天安门”代指

A. 辛亥革命

B. 五四运动

C. 国民大革命

D. 解放战争

【考点】
【答案】

B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北京在近代史上的地位。要及时向可知,1919年5月4日,震惊中外的五四运动在北京天安门爆发;1949年10月1日,毛泽东主席在天安门城楼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了”即“开国大典”。故应选B。A是在武汉;C是北伐战争;D是南京。

12、

张之洞痛陈某不平等条约对中国的危害时说:“北无旅顺,南无台湾,中华海面,全为所扼,此后虽有水师,何从施展?”该条约是

A. 中英《南京条约》

B. 《辛丑条约》

C. 《北京条约》

D. 中日《马关条约》

【考点】
【答案】

D

【解析】

台湾被割让是《马关条约》,故D正确;A是割占香港岛;B不涉及割地问题;C割让是九龙司,均不符合题意。

13、

太平天国后期提出《资政新篇》,镇压太平天国的李鸿章、曾国藩等发起了洋务运动。此类历史现象反映了当时的中国

A. 已经开始了全面的近代化历程

B. 向西方学习以摆脱危机的发展趋势

C. 先进知识分子开始向西方学习

D. 两个政权都推动中国走资本主义道路

【考点】
【答案】

B

【解析】

农民阶级和地主阶级均是学习西方摆脱危机,B正确;A错在“全面”,洋务运动只是学习西方的技术; C错在“开始”,林则徐、魏源早已开始了“向西方学习”;D说法错误,二者并不是想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

14、

《宋史包拯传》记载:包拯在宋代曾依次担任御史中丞、三司使、枢密副使等要职,他分别执掌( )

A.监督百官、管理财政、管理军政   B.管理财政、监督百官、管理军政

C.管理财政、管理军政、监督百官   D.监督百官、管理军政、管理财政

【考点】
【答案】

A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依据所学可知,御史中丞负责监察、三司使掌管国家财政、枢密副使管理军政。所以应选A。

15、

《嬴政的道》中写道:“始皇帝嬴政比较黏糊,只要走进历史,不管你是否乐意,也无论你停在哪一段儿,他都将不请自来,躲不掉也避不开。”作者这样评价秦始皇,主要是基于他

A. 奠定了后世两千多年的国家政治框架

B. 开始实行郡县制,加强了对地方的管理

C. 确立了三公九卿的中央制度

D. 确立了皇帝制度

【考点】
【答案】

A

【解析】

材料中说明秦始皇创立的制度在历史长河中流传,这种制度是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故本题选择A项;其它三项均属于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排除。

16、

“参天之木,必有其根;怀山之水,必有其源。”陈家应先生(1896—1956)是舒城东乡教育名人,2006年,陈公孙辈为表达对祖父无限敬仰和缅怀,以祖父名义在千人桥中学设立“陈家应奖学金”,11年中受助学生达1400余人,仁心大爱誉满桑梓。陈氏家族的慎终追远、重孝尚德家风体现了_______的影响。

1

A. 礼乐制度

B. 分封制度

C. 宗法制度

D. 集权制度

【考点】
【答案】

C

【解析】

宗法制注重血缘继承和家族观念,“陈氏家族的慎终追远、重孝尚德家风”体现的是宗法制,C正确;A是礼节制度;B属于地方制度;D属于秦朝时期制度。

二、非选择题(共3题,共15分)

17、

科举制是人类政治文明的伟大创举。清末主张改革科举制度的主将梁启超先生在戊戌变法失败后逃亡国外,亲眼看到欧美、日本等国借鉴科举实行文官考试的作用。1910年,也就是废除科举制五年之后,他明确说:“夫科举非恶制也”。你是否认同梁启超的观点,请说明理由。

【考点】
【答案】

示例1:赞同梁启超的观点。

论证:科举制度通过考试选拔人才,打破特权阶层对仕途的垄断,扩大了中央集权;科举制创造了相对平等的竞争机会,促进社会阶层的流动;通过科举选拔,人才不断更新,提高了国家官员队伍的素质,成为古代中国长期保持繁荣的制度保障之一;欧美资本主义国家借鉴了科举制度,建立了文官考试制度,选拔国家行政管理人才,促进了社会发展。由此可见,科举制对中国、乃至对欧美的社会发展都产生过重大的推动作用,是好的人才选拔制度。

示例2:不赞同梁启超的观点。

论证:科举制作为中国古代的人才选拔制度,其考试内容、形式都受制于封建皇权;明清时期,实行八股取士,科举考试内容局限于“四书五经”,禁锢了人们的思想,扼杀了创造性,成为维护专制统治的工具;近代中国民族危机深重,中国要救亡图存、发展经济,必须发展新式教育,培养实用人才,而科举考试内容完全排除科学技术,扼制了中国科技的发展;1905年,科举制度被废除,说明这一制度已无法适应时代的要求。由此可见,科举制的废除是历史的必然,梁启超的“科举非恶制”的观点是不正确的。

示例3:梁启超的科举非恶制的观点是片面的。科举有进步性,也有消极性,应一分为二、辩证地评价。

论证:综合示例1、示例2的内容。且一定要论及欧美国家文官选拔。

【解析】

本题属于开放题型,依据材料表格信息从科举制度优缺点提取任意一个观点作为论点,如“赞同梁启超的观点”或者“不赞同梁启超的观点”“梁启超的科举非恶制的观点是片面的。科举有进步性,也有消极性,应一分为二、辩证地评价”等;论述依据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从科举制积极作用和消极影响两个视角进行分析;最后从结论角度进行总结说明即可。

18、

近代以来,中国海疆和海防历史的兴衰,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中华民族的衰败与复兴。阅读下列材料,并结合所学历史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沿海水师,率皆老弱无用,军器率多残缺,并不修整。又战船率用薄板旧钉,遇击即破,并不计及夷器之凶利坚固,作何抵御?似此废驰,何以肃边威远?

——摘自《鸿胪寺卿黄爵滋敬陈六事疏》(1835年)

(1)指出材料一所揭示的问题。从海权和海防的角度看,这些问题最终导致了什么严重后果?

材料二:

御外之道,莫切于海防;海防之要,莫重于水师。

——摘自《江苏巡抚吴元炳奏》(1874年)

(2)分析材料二,吴元炳的这一奏议是否正确?对此,清政府采取了什么重大举措?

材料三:

“甲午一役,威海水陆之防,既毁于日本……”“东三省海防,奉天(今辽宁省)尤重。自日占旅(顺)、大(连),辽东半岛藩篱尽撤。”

(3)甲午一役,中国新式海军竟惨败于日本,其根本原因何在?对中国的海疆主权造成了哪些进一步的伤害?

材料四:

电影《战狼2》中的情节:我人民海军舰船巡航印度洋,保护受海盗侵扰的世界各国商船。当非洲某国发生战乱时,我国海军立即前往协助撤侨,保护我海外同胞们的安全。当中国公民的人身安全遭到恐怖分子的侵害,我海军给予其无情的打击。“犯我中华者,虽远必诛!”

(4)材料四说明了什么?

【考点】
【答案】

(1)问题:军队腐败,武器落后;海防废弛。

后果:鸦片战争中国战败,英侵香港岛;中国海防洞开,领海主权遭破坏。

(2)正确。举措:创办北洋舰队等海军,修建威海卫等海军基地。

(3)根本原因:清朝封建专制统治腐败。进一步伤害:威海卫军港遭日毁,渤海、黄海海防尽失,京畿门户洞开。

(4)说明:中国综合国力强盛发展;海军力量日益强大,有效地保卫海防安全和海外利益。

【解析】

第(1)问,考查鸦片战争失败的原因,解答依据材料归纳即可并结合所学知识,做到史论相结合,但要注意答题的限制角度。

第(2)问联系洋务运动的内容加以概括。

第(3)问,考查甲午战争失败的原因及其影响,结合所学知识阐述根本原因,并依据材料二归纳影响,关键信息:毁于日本、辽东半岛藩篱尽撤离。

第(4)问,考查对海防重要性的认识,按阶段阐述海防状况并总结教训。

19、

民主是内容与形式的有机统一。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1

(1)材料一反映了梭伦改革的哪一项措施?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该措施对雅典民主政治发展的作用?

材料二:

国王无权废止法律;不得侵犯议会的征税权;不经议会同意,国王不得组织常备军;国王不得干涉议会的言论自由;未按法律程序,不得拘捕臣民;必须定期召开议会。

——英国《权利法案》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英国“国王”与“议会”权力关系的演变。并由此点明英国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确立的模式。

材料三:

国家的立法、行政、司法三种权力分别应该由议会、内阁(或总统)和法院掌握,各自独立行使职权,又互相制衡。

——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

(3)材料三说明三权分立的核心原则是什么?在18世纪后期,最能体现孟德斯鸠三权分立主张的是哪部宪法?

材料四:

“法治”的本质不是“治民”,而是“民治”,是人民当家作主治理国家、行使民主权利的形式和保障;应当把法律看成是人民自己创造出来用来规范自己行为、保障自己权益的社会公约,是维护自己合法权利的工具,它具有至上的权威。

——童光政《二十世纪中国法制文明的演进》

(4)材料四中的“民治”在中国的近现代社会都努力去落实,请写出中国近代至建国初期关于“民治”的两部主要法律名称及每部法律的特点(或原则)?

【考点】
【答案】

(1)划分财产等级制度。以财产资格取代血缘门第,动摇了贵族世袭政治特权基础,打破了贵族政治专权的局面,为后来雅典民主政治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2)演变:王权受到议会的限制,权力不断缩小,最终“统而不治”;议会权力不断扩大,逐渐高于王权,最终成为权力中心。模式:君主立宪制。

(3)制约与平衡。美国1787年宪法(或美国联邦宪法)。

(4)《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特点:三权分立、天赋人权、主权在民(2点即可)《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原则:社会主义、人民民主。

【解析】

(1)第一小问从表格财产不难得出答案;第二小问结合所学从雅典民主政治的发展奠定了基础角度回答。

(2)第一小问依据材料二“国王无权废止法律;不得侵犯议会的征税权”从王权受到议会的限制角度回答;第二小问从君主立宪制模式回答。

  (3)第一小问依据材料三“独立行使职权,又互相制衡”分析回答;第二小问从美国1787年宪法回答。

  (4)第一小问依据辛亥革命后和新中国成立后颁布法律文献回答;第二小问原则结合所学从两部法律原则回答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