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鸡泽县第一中学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卷十

高中历史考试
考试时间: 分钟 满分: 170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共31题,共155分)

1、

2006年,德国、日本、印度等八国角逐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席位。这说明

A. 世界政治格局日益多极化,联合国面临重大改革

B. 世界政治大国纷纷崛起,联合国作用遭到削弱

C. 联合国在霸权主义和地区冲突面前已软弱无力

D. 联合国制定的某些国际准则没有普遍的约束力

2、

当今世界多极化的发展趋势日益明显,主要是因为

A. 美苏对峙格局的形成

B. 若干力量发展壮大

C. 联合国实力得到加强

D. 人们对和平的向往

3、

不结盟运动的兴起,反映了

A. 第三世界国家的政治影响力扩大

B. 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平起平坐

C. 西方国家放弃对第三世界国家的控制

D. 发展中国家放弃与美国的合作

4、

欧共体形成和发展的影响不包括

A. 联合整个欧洲一致对外

B. 加强西欧国家经济实力

C. 采取独立自主外交政策

D. 开始逐渐摆脱美国控制

5、

20世纪70年代,我国外交成就主要有

①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

②中日建交

③中美建交

④成立上海合作组织。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③④

6、

新中国首次以世界五大国之一的地位参加的重要国际会议是

A. 日内瓦会议

B. 万隆会议

C. 联合国大会

D. 雅尔塔会议

7、

新中国提出的外交政策中,后来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的是

A. “另起炉灶”的方针

B.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 “一边倒”的方针

D. 不结盟的政策

8、

20世纪50年代,我国推动民主制度建设的主要举措是

A. 召开政治协商会议

B. 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C. 建立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D. 普遍推行村民自治、民主选举

9、

俄国十月革命的目的是

A. 建立自由竞争的社会

B. 建立公正平等的社会

C. 建立等级森严的社会

D. 建立个人主义盛行的社会

10、

一部影片有一组镜头:夜色中,成群的武装起义者冲向冬宫,停在不远处河面上的“阿芙乐尔”号战舰鸣响了进攻的号炮。这组镜头所取材的历史事件发生在

A. 1640年英国的伦敦

B. 1775年北美的波士顿

C. 1789年法国的巴黎

D. 1917年俄国的彼得格勒

11、

如图所示历史文献的发表,标志着

1

A. 空想社会主义思潮出现

B. 科学社会主义创立

C. 巴黎公社的诞生

D. 工人运动的兴起

12、

中国近代百年来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反侵略战争是

A. 甲午战争

B. 北伐战争

C. 抗日战争

D. 抗美援朝

13、

在一张标注为“大日本陆军总部绘制”的中国湖南某地的地图上,比例尺是五万分之一。每一座山丘、每一个村庄、每一条小路、每一片树林都在图上画得清清楚楚。图上标示日期为“昭和三年”,也就是公历1928年。这说明

A. 日本人对中国民众的生活很感兴趣

B. 日本人想对中国地理开展学术研究

C. 日本对中国的侵略蓄谋已久

D. 日本陆军总部帮助中国勘测地理

14、

朱德曾写过一首纪念遵义会议的诗:“群龙得首自腾翔,路线精通走一行。左右偏差能纠正,天空无限任飞扬。”该诗中的“首”指的是

A. 博古

B. 周恩来

C. 李德

D. 毛泽东

15、

1927﹣1936年,中国革命在理论上的重大成就是

A. 粉碎了国民党军队的四次“围剿”

B. 提出“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

C. 成立了中华苏维埃共和国

D. 开辟了十几块农村革命根据地

16、

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形成的标志是

A. 中国共产党三大的召开

B. 北伐战争的开始

C. 中国国民党一大的召开

D. 国民政府的成立

17、

五四运动期间,一家理发店门前贴出布告“国事如此,无心整容,请诸君不必光顾。”这说明

A. 五四运动的先锋是市民阶层

B. 五四运动群众基础比较广泛

C. 五四运动的主力是资产阶级

D. 五四运动的主力是无产阶级

18、

近代以来,首次响亮提出“振兴中华”、成立兴中会的是

A. 林则徐

B. 洪秀全

C. 孙中山

D. 黄兴

19、

标志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社会的不平等条约是

A. 《南京条约》

B. 《辛丑条约》

C. 《北京条约》

D. 《马关条约》

20、

某班设计了“太平天国运动”的网页进行自主学习,页面设置了“历史背景”“重要人物”“历史文献”“学习检测”等四项链接。如果再添加一项新的链接,最合适的是

A. 鸦片战争

B. 天国兴衰

C. 曾国藩

D. 《天朝田亩制度》

21、

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造成如图景象的是

1

A. 日本军队

B. 俄国军队

C. 英法联军

D. 美国军队

22、

按法国1875年宪法规定,法国总统由

A. 选民直接选举产生

B. 众议院选举产生

C. 参议院选举产生

D. 众议院和参议院联席会议选举产生

23、

如图是北京实美职业学校的学生针对美国1787年宪法设计的邮票。下列解读正确的是

1

①力图体现出权力的制衡

②没有完全体现出权力的互相制衡

③反映的主题是人民主权原则

④反映的主题是三权分立原则。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④

24、

有关英国责任制内阁的表述,错误的是

A. 由多数党领袖组阁

B. 内阁对议会负责

C. 首相是内阁的首脑

D. 内阁掌握司法权

25、

为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提供法律依据的文献是

A. 1215年《大宪章》

B. 1689年《权利法案》

C. 1776年《独立宣言》

D. 1787年宪法

26、

罗马公民法主要是调整

A. 罗马平民与贵族的关系

B. 罗马公民之间的关系

C. 罗马人与外邦人的关系

D. 自由民与奴隶的关系

27、

罗马法体系最终完成的标志是

A. 颁布《十二铜表法》

B. 出现“公民法”

C. 实施“万民法”

D. 编成《民法大全》

28、

奠定雅典民主政治基础的政治家是

A. 梭伦

B. 克利斯提尼

C. 伯利克里

D. 柏拉图

29、

唐朝三省六部制中的中书省负责

A.决策 B.审议

C.执行   D.司法

30、

两汉时期选拔官吏的主要途径是

A. 军功制

B. 察举制

C. 九品中正制

D. 科举制

31、

依据西周时期的宗法制,诸侯国的国君死后,其继任者是

A. 嫡长子

B. 兄弟

C. 功臣

D. 庶子

二、非选择题(共3题,共15分)

32、

分图说历史

1

注:图1:《天朝田亩制度》颁布于1853年。

图2:人民解放战争期间,解放区进行土地改革,工作人员将《中国土地法大纲》抄写在墙上。

图3:《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颁布于1998年。

(1)《天朝田亩制度》是哪场革命运动的建国纲领?

(2)根据图析中国共产党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一个重要原因。

(3)《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的颁布有何意义?

(4)请结合上述三幅图片,简单勾勒出近代以来中国农民在政治上的地位和角色演变的历程。

33、

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主流。观察图片回答问题。

1

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影响世界和平与发展的政治因素有哪些,并提出解决这些问题、促进世界和谐发展的思考和建议。

34、

制度文明是政治文明的集中体现。回答以下问题。

(1)为妥善处理中央与地方的关系,中国和美国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实行过不同的政治制度。请在阅读下列表格的基础上完成填空。

中国

美国(18世纪晚期)

西周

秦朝

面临问题

在生产力落后、交通不发达的情况下如何扩大疆域、巩固统治

在一个刚刚经历了几百年分裂与割据的国家如何巩固统一

邦联制使美国社会动荡不安,经济发展受到严重影响

制度名称

制度内容

(1)周王把土地和人民授给诸侯

(2)诸侯有为周王镇守疆土、朝觐述职、随从作战等义务

(1)把全国分为36郡,郡下设县

(2)____

(1)____

(2)各州拥有一定的自主权

历史影响

(1)国家政权逐渐由松散趋向严密

(2)西周统治区域扩大,成为一个延续数百年的强国

(1)____

(2)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

(1)____

(2)有利于发挥地方积极性

(2)有人认为:制无美恶,期于适时。请结合上述表格谈谈你对这句话的认识。

河北省鸡泽县第一中学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卷十

高中历史考试
一、选择题(共31题,共155分)

1、

2006年,德国、日本、印度等八国角逐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席位。这说明

A. 世界政治格局日益多极化,联合国面临重大改革

B. 世界政治大国纷纷崛起,联合国作用遭到削弱

C. 联合国在霸权主义和地区冲突面前已软弱无力

D. 联合国制定的某些国际准则没有普遍的约束力

【考点】
【答案】

A

【解析】

材料中八国角逐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职位,体现了一超多强局势下若干力量的崛起和竞争,世界多极化趋势不断加强,联合国也将在国际政治竞争中面临重大改革,故A项正确。八国角逐常任理事国体现了它们对联合国作用的重视,故B项错误。联合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故C项错误。材料中没有涉及联合国的国际准则是否有约束力的问题,故D项错误。

2、

当今世界多极化的发展趋势日益明显,主要是因为

A. 美苏对峙格局的形成

B. 若干力量发展壮大

C. 联合国实力得到加强

D. 人们对和平的向往

【考点】
【答案】

B

【解析】

世界多极化的发展趋势是在美苏两极格局解体后日益明显的,故A项错误。结合所学知识,两极格局解体后,以俄罗斯、欧洲、中国等为代表的若干政治力量不断强大,促进了世界多极化趋势的不断发展,故B项正确。根据所学知识,世界政治经济格局形成的主导因素是国家的综合实力对比,与联合国实力无关,故C项错误。根据所学知识,人们对和平的向往与国家综合实力的对比没有直接关系,故D项错误。

3、

不结盟运动的兴起,反映了

A. 第三世界国家的政治影响力扩大

B. 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平起平坐

C. 西方国家放弃对第三世界国家的控制

D. 发展中国家放弃与美国的合作

【考点】
【答案】

A

【解析】

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亚洲、非洲、拉丁美洲赢得了民族独立的国家不愿介入美苏之间的斗争,而希望在两极化的国际格局中保持和平中立,采取不结盟的外交政策。不结盟运动的兴起,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世界的面貌,有力地冲击了美苏两极格局,扩大了第三世界国家的政治影响,故A项正确。BCD三项中的“平起平坐”“放弃”“合作”说法均不符合史实,应排除。

4、

欧共体形成和发展的影响不包括

A. 联合整个欧洲一致对外

B. 加强西欧国家经济实力

C. 采取独立自主外交政策

D. 开始逐渐摆脱美国控制

【考点】
【答案】

A

【解析】

欧洲共同体是为了欧洲国家之间的合作且未设想包括东欧国家,只是西欧国家,故A项错误。BCD三项均符合历史史实。故答案选A。

5、

20世纪70年代,我国外交成就主要有

①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

②中日建交

③中美建交

④成立上海合作组织。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③④

【考点】
【答案】

A

【解析】

1971年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故①正确。中日建交在1972年,故②正确。中美建交在1979年,故③正确。上海合作组织与2001年成立,故④错误。综上所述,所以A选项是正确的,排除BCD。

6、

新中国首次以世界五大国之一的地位参加的重要国际会议是

A. 日内瓦会议

B. 万隆会议

C. 联合国大会

D. 雅尔塔会议

【考点】
【答案】

A

【解析】

根据所学,1954年新中国第一次以世界五大国之一的身份参加了日内瓦会议,并在会上起了积极作用,大大提高了新中国的国际声誉,故本题选A。万隆会议是50年代亚非国家召开的会议,它没有联合国安理会的其它大国参加,故B排除;第26届联大恢复了新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它虽然是重要国际会议,但不是首次,故C排除;雅尔塔会议召开时,新中国尚未成立,故排除。

7、

新中国提出的外交政策中,后来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的是

A. “另起炉灶”的方针

B.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 “一边倒”的方针

D. 不结盟的政策

【考点】
【答案】

B

【解析】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周总理在1953年接见印度代表时提出的,1954年,周总理访问印、缅时,又分别提出并得到双方认可。提出时是本着同邻近国家和新兴的民族独立国家发展友好关系,现在它已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所以B选项是正确的。A涉及的是新中国成立初期针对旧的“一切屈辱的外交关系”的否定,故排除。C涉及的是新中国有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的外交关系,故排除。新中国成立初期实行结盟政策,倒向已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D项错误。

8、

20世纪50年代,我国推动民主制度建设的主要举措是

A. 召开政治协商会议

B. 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C. 建立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D. 普遍推行村民自治、民主选举

【考点】
【答案】

C

【解析】

1949年第一次政治协商会议召开,故A项错误。社会主义改造是建立社会主义制度,不是民主制度建设,故B项错误。1954年召开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建立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民主制度建设的重大举措,故C项正确。1998年,第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各地普遍推行村民自治、民主选举,故D项错误。

9、

俄国十月革命的目的是

A. 建立自由竞争的社会

B. 建立公正平等的社会

C. 建立等级森严的社会

D. 建立个人主义盛行的社会

【考点】
【答案】

B

【解析】

结合所学可以知道,俄国十月革命是要推翻资产阶级的统治,走社会主义道路,建立公正平等的社会,故B项正确。ACD三项均不符合十月革命,应排除。

10、

一部影片有一组镜头:夜色中,成群的武装起义者冲向冬宫,停在不远处河面上的“阿芙乐尔”号战舰鸣响了进攻的号炮。这组镜头所取材的历史事件发生在

A. 1640年英国的伦敦

B. 1775年北美的波士顿

C. 1789年法国的巴黎

D. 1917年俄国的彼得格勒

【考点】
【答案】

D

【解析】

由材料“成群的武装起义者冲向冬宫,从停在不远处河面上的’阿芙乐尔’号战舰传来隆隆炮声”可以可判断出,这一事件是1917年俄国彼得格勒武装起义,故D正确。ABC三项与材料“成群的武装起义者冲向冬宫”不符,冬宫位于俄罗斯圣彼得堡,排除。

11、

如图所示历史文献的发表,标志着

1

A. 空想社会主义思潮出现

B. 科学社会主义创立

C. 巴黎公社的诞生

D. 工人运动的兴起

【考点】
【答案】

B

【解析】

法国的圣西门、傅立叶和英国的欧文提出了空想社会主义,故A项错误。由图片可知,该历史文献是《共产党宣言》,《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故B项正确。1870年巴黎公社诞生,故C项错误。19世纪三四十年代,欧洲爆发三大工人运动,工人运动兴起,故D项错误。

12、

中国近代百年来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反侵略战争是

A. 甲午战争

B. 北伐战争

C. 抗日战争

D. 抗美援朝

【考点】
【答案】

C

【解析】

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签订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故A项错误。1945年,中国取得抗日战争的胜利,是中国人民一百年多年来第一次取得反对外来侵略斗争的完全胜利,故B项正确。解放战争是国民党与共产党的内战,不是反侵略战争,故C项错误。抗美援朝战争不是发生在近代,故D项错误。

13、

在一张标注为“大日本陆军总部绘制”的中国湖南某地的地图上,比例尺是五万分之一。每一座山丘、每一个村庄、每一条小路、每一片树林都在图上画得清清楚楚。图上标示日期为“昭和三年”,也就是公历1928年。这说明

A. 日本人对中国民众的生活很感兴趣

B. 日本人想对中国地理开展学术研究

C. 日本对中国的侵略蓄谋已久

D. 日本陆军总部帮助中国勘测地理

【考点】
【答案】

C

【解析】

题干材料描述与A项不符,故排除A。“大日本陆军总部绘制”的中国湖南某地地图,明显带有军事目的,故排除BD。1928年,日本陆军总部绘制比例非常大的清楚的地图,说明日本对中国的侵略是蓄谋已久,早就有吞并整个中国的意图。所以C选项是正确的。

14、

朱德曾写过一首纪念遵义会议的诗:“群龙得首自腾翔,路线精通走一行。左右偏差能纠正,天空无限任飞扬。”该诗中的“首”指的是

A. 博古

B. 周恩来

C. 李德

D. 毛泽东

【考点】
【答案】

D

【解析】

根据题干“纪念遵义会议的诗”,结合所学可以知道,1935年1月,红军占领遵义,中共中央在这里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纠正了王明的左倾错误,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由此可以知道,该诗中的“首”是指毛泽东,故D项正确。在第五次反“围剿”斗争中,博古、李德推行王明“左”倾错误路线,导致失败,排除AC;遵义会议决定周恩来仍指挥军事,排除C。

15、

1927﹣1936年,中国革命在理论上的重大成就是

A. 粉碎了国民党军队的四次“围剿”

B. 提出“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

C. 成立了中华苏维埃共和国

D. 开辟了十几块农村革命根据地

【考点】
【答案】

B

【解析】

注意题干“1927﹣1936年”可以知道是国共十年对峙时期,ABCD都符合这一时期中国革命的史实,但ACD属于实践上的成就,只有B属于理论上的成就。所以B选项是正确的。

16、

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形成的标志是

A. 中国共产党三大的召开

B. 北伐战争的开始

C. 中国国民党一大的召开

D. 国民政府的成立

【考点】
【答案】

C

【解析】

结合所学可以知道,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形成的标志是1924年中国国民党一大的召开,故C项正确。中国共产党三大的召开主要是制定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方针,不符合题意,故A项错误。BD两项是在国共合作的推动下开展和建立的,明显不符合题意,应排除。

17、

五四运动期间,一家理发店门前贴出布告“国事如此,无心整容,请诸君不必光顾。”这说明

A. 五四运动的先锋是市民阶层

B. 五四运动群众基础比较广泛

C. 五四运动的主力是资产阶级

D. 五四运动的主力是无产阶级

【考点】
【答案】

B

【解析】

五四运动期间,连理发店门前都贴出布告“国事如此,无心整容,请诸君不必光顾。”说明五四运动群众基础比较广泛,故B项符合题意;A项错误,五四运动的先锋是青年学生;C项错误,五四运动的主力是无产阶级;D项说法正确,但不符合题意。

18、

近代以来,首次响亮提出“振兴中华”、成立兴中会的是

A. 林则徐

B. 洪秀全

C. 孙中山

D. 黄兴

【考点】
【答案】

C

【解析】

1894年11月,孙中山先生在檀香山华侨中发起成立的兴中会,《兴中会章程》第一次明确提出了“振兴中华”的奋斗目标,所以C选项是正确的。林则徐领导了禁烟运动,洪秀全领导了太平天国运动,黄兴成立了华兴会,排除ABD三项。

19、

标志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社会的不平等条约是

A. 《南京条约》

B. 《辛丑条约》

C. 《北京条约》

D. 《马关条约》

【考点】
【答案】

B

【解析】

结合所学可以知道,标志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社会的不平等条约是《辛丑条约》,故B项正确。《南京条约》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不符合题意,故A项错误。《北京条约》使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加深,不符合题意,故C项错误。《马关条约》使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不符合题意,故D项错误。

20、

某班设计了“太平天国运动”的网页进行自主学习,页面设置了“历史背景”“重要人物”“历史文献”“学习检测”等四项链接。如果再添加一项新的链接,最合适的是

A. 鸦片战争

B. 天国兴衰

C. 曾国藩

D. 《天朝田亩制度》

【考点】
【答案】

B

【解析】

根据题干“太平天国运动”、“历史背景”、“重要人物”、“历史文献”、“学习检测”,注意限定信息“新的链接”,鸦片战争属于“历史背景”,不是新的链接,故A项错误。天国兴衰在四项链接中没有,是新的链接,故B项正确。曾国藩属于“重要人物”,不是新的链接,故C项错误。《天朝田亩制度》属于“历史文献”,不是新的链接,故D现错误。

21、

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造成如图景象的是

1

A. 日本军队

B. 俄国军队

C. 英法联军

D. 美国军队

【考点】
【答案】

C

【解析】

第二次鸦片战争中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故C项正确;其他国家没有参与第二次鸦片战争,排除。

22、

按法国1875年宪法规定,法国总统由

A. 选民直接选举产生

B. 众议院选举产生

C. 参议院选举产生

D. 众议院和参议院联席会议选举产生

【考点】
【答案】

D

【解析】

联系所学可以知道,法国总统由参众两院联席会议选出,任期七年,所以D选项是正确的。其他三项均不符合史实。

23、

如图是北京实美职业学校的学生针对美国1787年宪法设计的邮票。下列解读正确的是

1

①力图体现出权力的制衡

②没有完全体现出权力的互相制衡

③反映的主题是人民主权原则

④反映的主题是三权分立原则。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④

【考点】
【答案】

D

【解析】

图片材料反映的是美国1787年宪法三权分立的原则,力图体现出权力的制衡,但又没有完全体现出权力的互相制衡,而是单向制约,故①②④三项符合题意;图片材料不能看出人民主权的原则,故排除③。所以D选项是正确的。

24、

有关英国责任制内阁的表述,错误的是

A. 由多数党领袖组阁

B. 内阁对议会负责

C. 首相是内阁的首脑

D. 内阁掌握司法权

【考点】
【答案】

D

【解析】

英国政府权力分配是分权制衡,内阁是政府,不掌握司法权,掌握司法权的是上议院,故D错误,符合题意;ABC均正确,不符合题意。故答案选D。

25、

为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提供法律依据的文献是

A. 1215年《大宪章》

B. 1689年《权利法案》

C. 1776年《独立宣言》

D. 1787年宪法

【考点】
【答案】

B

【解析】

英国“光荣革命”后,资产阶级利用控制的议会通过了限制王权的《权利法案》,标志着英国君主立宪制开始确立,所以B选项是正确的;《大宪章》是13世纪英国对王权有所限制的文件,时间上不符;CD是美国的法律文件,与英国君主立宪制确立无关,故ACD排除。

所以B选项是正确的。

26、

罗马公民法主要是调整

A. 罗马平民与贵族的关系

B. 罗马公民之间的关系

C. 罗马人与外邦人的关系

D. 自由民与奴隶的关系

【考点】
【答案】

B

【解析】

根据所学,罗马公民法主要是在罗马共和国时期,适用罗马公民的法律,即调整罗马公民之间关系,外邦人和奴隶不是公民法的适用对象,故B正确,CD错误;罗马公民是除奴隶以外的成年男性,A项不全面,排除。

27、

罗马法体系最终完成的标志是

A. 颁布《十二铜表法》

B. 出现“公民法”

C. 实施“万民法”

D. 编成《民法大全》

【考点】
【答案】

D

【解析】

7世纪的查士丁尼皇帝励精图治,希望重振罗马帝国的国威。他设立专门委员会编纂罗马法,形成了包括《查士丁尼法律汇编》《法学总论》《法律汇编》《新敕令》四种法律文献在内的法律汇编,统称为《民法大全》,这是罗马法体系最终完成的标志。所以D选项是正确的。A是罗马第一部成文法;公民法适用于共和国时期的公民,用来调整罗马公民之间的关系,排除B;万民法是用来调整罗马公民和异邦人之间以及异邦人和异邦人之间民事法律关系的罗马法律,排除C。

28、

奠定雅典民主政治基础的政治家是

A. 梭伦

B. 克利斯提尼

C. 伯利克里

D. 柏拉图

【考点】
【答案】

A

【解析】

根据所学,梭伦改革,打破了贵族垄断政治特权的局面,为雅典民主政治奠定了基础,所以A选项是正确的;克利斯提尼改革使雅典民主政治确立,伯利克里时期雅典民主政治发展到繁荣时期,柏拉图是古希腊的思想家,不是政治家,故BCD排除。

29、

唐朝三省六部制中的中书省负责

A.决策 B.审议

C.执行   D.司法

【考点】
【答案】

A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依据所学,唐朝的时候实行三省六部制。中书、门下、尚书三省分别负责决策、审议和执行。所以选A。

30、

两汉时期选拔官吏的主要途径是

A. 军功制

B. 察举制

C. 九品中正制

D. 科举制

【考点】
【答案】

B

【解析】

A项是商鞅变法中推行的;B项是汉代武帝开始的,流行于两汉时期;C项是魏晋南北朝时期的;D项是隋唐开始直到1905年清末废除。故B项正确。

31、

依据西周时期的宗法制,诸侯国的国君死后,其继任者是

A. 嫡长子

B. 兄弟

C. 功臣

D. 庶子

【考点】
【答案】

A

【解析】

西周为了加强对辽阔疆域的统治,实行分封制。同时为了加强分封制形成的统治秩序,解决贵族之间在权力、财产和土地继承上的矛盾,又实行了与分封制互为表里的宗法制。宗法制实行嫡长子继承制,规定:诸侯的爵位只有嫡长子才能继承,王位和爵位由正妻所生的长子继承的制度。体现了“立嫡以长不以贤,立子以贵不以长”的原则,其他诸子或功臣领有封地成为卿大夫。所以选A。

二、非选择题(共3题,共15分)

32、

分图说历史

1

注:图1:《天朝田亩制度》颁布于1853年。

图2:人民解放战争期间,解放区进行土地改革,工作人员将《中国土地法大纲》抄写在墙上。

图3:《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颁布于1998年。

(1)《天朝田亩制度》是哪场革命运动的建国纲领?

(2)根据图析中国共产党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一个重要原因。

(3)《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的颁布有何意义?

(4)请结合上述三幅图片,简单勾勒出近代以来中国农民在政治上的地位和角色演变的历程。

【考点】
【答案】

为:

(1)太平天国运动.

(2)土地改革激发农民参加革命的积极性.

(3)扩大了基层民主,推进了农村民主制度建设.

(4)政治上受压迫,经济上受剥削,被迫反抗,建立政权,但遭到镇压.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农民积极参加革命,在新中国,农民政治地位提高,其权利开始受到民主制度的保障.

【解析】

(1)本小问的运动,结合所学可以知道,《天朝田亩制度》是太平天国运动的革命纲领。

(2)本小问的原因,根据图2中《中国土地法大纲》可以知道,原因是土地改革激发农民参加革命的积极性。

(3)本小问的意义,结合所学可以知道,《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的颁布扩大了基层民主,推进了农村民主制度建设。

(4)本小问的历程,根据三幅图片,结合所学可以知道,中国农民政治上受压迫,经济上受剥削,被迫反抗,建立政权,但遭到镇压,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农民积极参加革命,在新中国,农民政治地位提高,其权利开始受到民主制度的保障。

33、

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主流。观察图片回答问题。

1

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影响世界和平与发展的政治因素有哪些,并提出解决这些问题、促进世界和谐发展的思考和建议。

【考点】
【答案】

因素:地区冲突或局部战争、恐怖主义、强权政治等.思考与建议:第一我们要团结世界上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加强合作充分发展自己的经济实力,第二在现阶段我们要灵活的处理各种国际关系即不与霸权国家正面冲突也不随便受他们指使摆布,第三我们要扬长避短努力借鉴学习别国的先进的政治经济科技文化充分的发展壮大自己.

【解析】

本题为图片式材料解析题。图1反映了霸权主义、强权政治造成的地区冲突给人民带的灾难;图2反映了恐怖主义对社会造成的破坏。霸权主义、强权政治、恐怖主义等等是危害世界和平与发展的主要因素。要维护世界和平,促进世界发展,必须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建立合理的国际经济政治新秩序。同时要严厉打击恐怖主义、民族分裂主义等极端势力,建设和谐世界。

34、

制度文明是政治文明的集中体现。回答以下问题。

(1)为妥善处理中央与地方的关系,中国和美国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实行过不同的政治制度。请在阅读下列表格的基础上完成填空。

中国

美国(18世纪晚期)

西周

秦朝

面临问题

在生产力落后、交通不发达的情况下如何扩大疆域、巩固统治

在一个刚刚经历了几百年分裂与割据的国家如何巩固统一

邦联制使美国社会动荡不安,经济发展受到严重影响

制度名称

制度内容

(1)周王把土地和人民授给诸侯

(2)诸侯有为周王镇守疆土、朝觐述职、随从作战等义务

(1)把全国分为36郡,郡下设县

(2)____

(1)____

(2)各州拥有一定的自主权

历史影响

(1)国家政权逐渐由松散趋向严密

(2)西周统治区域扩大,成为一个延续数百年的强国

(1)____

(2)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

(1)____

(2)有利于发挥地方积极性

(2)有人认为:制无美恶,期于适时。请结合上述表格谈谈你对这句话的认识。

【考点】
【答案】
(1)

中国

美国(18世纪晚期)

西周

秦朝

面临问题

在生产力落后、交通不发达的情况下如何扩大疆域、巩固统治

在一个刚刚经历了几百年分裂与割据的国家如何巩固统一

邦联制使美国社会动荡不安,经济发展受到严重影响

制度名称

分封制

郡县制

联邦制

制度内容

(1)周王把土地和人民授给诸侯

(2)诸侯有为周王镇守疆土、朝觐述职、随从作战等义务

(1)把全国分为36郡,郡下设县

(2)郡县长官由皇帝直接任命

(1)联邦政府权力高于各州权力

(2)各州拥有一定的自治权

历史影响

(1)国家政权逐渐由松散趋向严密

(2)西周统治区域扩大,成为一个延续数百年的强国

(1)实现了对地方政权直接有效的控制

(2)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

(1)稳定了美国社会秩序

(2)有利于发挥地方积极性

(2)制定制度要适应当时的社会情况和时代需求;制度要随着时代的变迁而革新.

【解析】

(1)根据图表信息可知填空分别是西周的分封制;秦朝的郡县制和美国的联邦制,具体内容和历史影响根据教材内容回答即可。

(2)对于“制无美恶,期于适时”可结合材料,依据自己的理解作答,言之有理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