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师大附中上学期高一年级期末考试历史试卷

高中历史考试
考试时间: 分钟 满分: 14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共27题,共135分)

1、

“冷战”结束后,国际社会和平与动荡并存。严重干扰国际社会和平与发展的因素有

①霸权主义横行

②南北差距加大

③地区冲突不断

④恐怖主义抬头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④

D. ①②③④

2、

20世纪90年代,促使两极格局最终瓦解的事件是

A. 苏联解体   B. 柏林墙拆除   C. 东欧剧变   D. 独联体成立

3、

欧共体成立后发展迅速,影响不断扩大。下列与之有关的评述,正确的是

A. 消除了西欧各国的矛盾

B. 促进西欧经济繁荣政治稳定

C. 美国经济霸主地位丧失

D. 导致美苏两极格局迅速瓦解

4、

某国际组织规定,参加其会议的国家须具备如下条件“不参加大国军事同盟,不与大国缔结双边军事协定;不向外国提供军事基地”。该组织是

A. 欧洲联盟  B. 联合国

C. 不结盟运动  D. 东南亚联盟

5、

“1962年,在纽约,一群青年人狂喊:‘与其让俄国人的原子弹来袭击,不如自己毁灭算了’!在莫斯科,几名女大学生躲在宿舍里相拥而泣,等待末日的到来。在哈瓦那,天空中的每一个黑影、声响都令市民心惊肉跳。”上述情景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

A. 朝鲜战争   B.“柏林墙”事件  

C. 越南战争   D.“古巴导弹危机”

6、

下图所示的漫画,反映了“冷战”时期的国际关系。画中的法国人和德国人正在讨论,最后他们达成的共识是

1

A. 我们太小,实在无奈

B. 他们相争,我们得利

C. 赶快联合,求得生存

D. 各奔东西,争取自保

7、

二战后,美国通过经济援助,扶植、控制西欧国家的措施是

A. 经济互助委员会

B. 实施马歇尔计划

C. 成立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D. 成立华沙条约组织

8、

下列事件的先后顺序是

①中日建交

②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③美国尼克松总统访华

④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A. ②①③④

B. ①②③④

C. ②③①④

D. ③④①②

9、

下列有关新中国外交的表述,正确的是

①“一边倒”的政策打破了西方国家孤立新中国的企图

②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超越了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的差异

③新中国第一次以世界五大国的身份参加了日内瓦会议

④提出“求同存异”方针,促成万隆的亚非会议圆满成功

A. ①②③④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④

10、

国书是近代以来国家派遣或召回大使、公使时,致接受国元首的正式文书。新中国接受的第一号国书来自

A. 法国

B. 印度

C. 越南

D. 苏联

11、

在“一国两制”构想方针指导下,率先回归祖国的是

A. 英国侵占的香港

B. 英国侵占的澳门

C. 葡萄牙侵占的澳门

D. 美国插手的台湾

12、

“文化大革命”使我国政治生活陷入混乱局面。它留给后人最深刻的启示是

A. 必须加强民主和法治建设

B. 应当废除领导干部终身制

C. 把阶级斗争放在工作首位

D. 务必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13、

1956年,中国共产党提出同民主党派实行的方针是

A. 长期共存,互相监督

B. 肝胆相照,荣辱与共

C. 有法可依,有法必依

D. 民族平等,民族团结

14、

战争题材电影在我国电影史上占重要的地位。下列战争电影所反映的史实,其先后顺序排列是

①《长征》

②《八月一日》

③《战略决战》

④《渡江战役》

A. ①②③④

B. ②①③④

C. ②①④③

D. ④②①③

15、

1945年,《大公报》报道毛泽东到重庆时称:“爱好民主自由的人士都知道,这是维系中国目前及未来历史和人民幸福的喜讯。”这反映了“爱好民主自由的人士”期盼

A. 国共双方和平协商,以共同创建新中国

B. 国共双方消除隔阂,携手合作共同抗日

C. 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推翻国民党的统治

D. 中国共产党与民主党派合作建立新中国

16、

胡绳在《中国共产党的七十年》中说:“从大革命失败到抗日战争前夕这十年,是中国共产党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坚持斗争并达到政治上成熟的时期。”这一时期中国共产党政治上“成熟”表现在

A. 认识到发动工人运动重要性

B. 提出共产党的民主革命纲领

C. 建立国共合作为基础的统一战线

D. 独立自主地探索中国革命发展道路

17、

遵义会议是中共党史上的伟大转折。从根本上说,这一伟大转折是指中共

A. 取消了博古、李德的军事最高指挥权

B. 确立了以毛泽东思想为全党的指导思想

C. 结束了“右”倾错误在党中央的统治

D. 事实上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

18、

国共两党第一次政治合作形成的标志是

A. 中共一大召开

B. 中共三大举行

C. 国民党一大召开

D. 黄埔军校成立

19、

中国共产党成立后,中国革命的面目“焕然一新”。“新”主要体现在

①以武装起义为革命的斗争方式

②以马克思主义为中国革命的指导理论

③把实现社会主义作为奋斗目标

④提出了彻底地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纲领

A. ①②④

B. ①②③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20、

下列各项反映五四运动取得初步胜利的是

A. “学生含冤,属地三年不雨;同胞受辱,可兆六月风雪”

B. “民众雪耻心坚,全市罢工:本店金钱主义,独自开张”

C. “共争青岛归来,同看国贼罢黜;欢呼学生复课,庆贺商店开门”

D. “学生一日不释,本店一日不开”

21、

下列事件按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清帝退位

②孙中山就任临时大总统

③袁世凯就任临时大总统

④《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颁布

A. ①②③④

B. ②①④③

C. ②①③④

D. ②③①④

22、

下列各项最能说明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工具的是

A. 允许外国传教士在中国内地传教

B. 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

C. 外国公使进驻北京

D. 允许外国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

23、

19世纪末义和团提出“扶清灭洋”口号,这反映出当时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

A. 中华民族与帝国主义的矛盾

B. 人民大众与专制清政府的矛盾

C. 清政府与帝国主义列强的矛盾

D. 中国农民和外国传教士的矛盾

24、

《马关条约》的条款中,最能反映帝国主义资本输出的侵略要求的是

A. 赔偿日本军费二亿两白银

B. 允许日本在中国通商口岸投资设厂

C. 割台湾、澎湖列岛筹给日本

D. 中国开放重庆、沙市、苏州、杭州

25、

某学习小组在进行研究性学习中,搜集了如下资料。其研究课题应是

1

A. 俄国十月革命影响探讨

B. 空想社会主义理论的出现

C. 巴黎公社的成立和措施

D.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

26、

从社会转型的角度看,《权利法案》的意义在于

A. 在世界范围内首先确立了君主立宪政体

B. 以法律为标志的国家权力取代了专制王权

C. 推动英国的商品经济取代了自然经济

D. 确立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立法规范

27、

公元前5世纪雅典民主政治进一步完善。在下图空白处应该填写的机构是

1

A. 四百人议事会

B. 元老院

C. 参议院

D. 公民大会

二、非选择题(共2题,共10分)

28、

2014年是中法建交50周年。中法两国都经历了对发展模式的探索,双方的握手对国际战略格局产生了深远影响。

材料一中法建交大事记

第一阶段

1949年

由于中国承认越南民主共和国和支持越南人民的抗法斗争,法国当时拒绝承认中国。

1950年

法国派兵参加了朝鲜战争,同中国军队面对面地站在了朝鲜战场上。

1954年

新中国首次以五大国之一的地位,参加了和平解决朝鲜问题与恢复印度支那和平问题的日内瓦会议。法国总理兼外长孟戴斯·弗朗斯会见了中国代表团团长周恩来总理。这是中法两国总理的首次会晤。

第二阶段

1957年

法国前总理埃德加·富尔以私人身份对中国进行了访问。毛泽东在接见富尔时,引用了“鹬蚌相争、渔翁得利”的典故,阐述了中法关系的利害。

1963年

富尔再次访华。这是他代表戴高乐总统进行的一次重要访问。周总理、陈毅副总理又分别同他进行了六次认真、坦诚的实质性会谈。富尔回到巴黎后,为保密起见,法方更换谈判代表继续同中国秘密谈判。

1964年

1月27日,中法双方同时发表建交公报。1月31日,戴高乐总统举行记者招待会,正式宣布承认同中国建立大使级外交关系。2月23日,中法两国使馆的临时代办同时到达驻在国首都。

(1)依据材料,分别概括两个阶段中法关系的状态。结合所学,分析两国关系发生变化的原因。

材料二2014年3月27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巴黎出席中法建交50周年纪念大会并发袁讲话:“中法都坚持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不随波逐流,不随风起舞,积极倡导和致力于多边主义、世界多极化、国际关系民主化。”

(2)结合所学,分别列举中、法两国“致力于多边主义、世界多极化、国际关系民主化”所做的努力。

29、

近代以来,中国的仁人志士为实现国家的独立和富强,不懈追求,推动20世纪的中国不断出现新的面貌,探索出一条民族复兴之路。

新面貌一:中国第一部民主宪法诞生。

第二条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

第五条中华民国人民一律平等,无种族、阶级、宗教之区别。

第七条人民有请愿于议会之权。

第八条人民有陈诉于行政官署之权。

第九条人民有诉讼于法院受其审判之权。

第十二条人民有选举及被选举之权。

第十九条参议院之职权……议决一切法律案。

第三十条临时大总统代表临时政府,总揽政务,公布法律。

第五十一条法官独立审判不受上级官厅之干涉。

——选自《中华民国临时约法》(1912年)

(1)依据材料,分析《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内容和意义。

新面貌二:百年来第一次取得反对外来侵略的完全胜利。

抗日战争是一百多年来中国人民反对外敌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从“九·一八”到日本投降期间,日军出国作战共伤、病、战死287.4万人,其中198.4万人是死在中国战场上的(相当于总数之69%)

——摘编自刘大年《抗日战争时代》

抗战期间,中国对日、意、德法西斯三国宣战,并宣布废止与三国的一切条约。同时还促使美英等国放弃治外法权。1942年10月10日,蒋介石宣布,美、英等国已“表示愿自动撤销在华治外法权及其他有关权益”。

——摘编自朱英《中国近代史十五讲》

(2)列举抗日战争战略,防御阶段的主要会战名称

在北京有三条以抗日英雄命名的街道,请指出其中两个英雄的名字。根据上述材料和所学回答,抗日战争对中国的影响是什么?

新面貌三:站立起来的中国人开始了全面的民主建设。

中国曾出现过三次建立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的机遇(注:分别指辛亥革命、国民大革命和抗日战争胜利之后),但都没有最终实现。新中国成立以后,中国共产党致力于政治制度的建设,为民族复兴提供了坚实的保障。

1

(3)依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指出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主政治的主要内容。

北京师大附中上学期高一年级期末考试历史试卷

高中历史考试
一、选择题(共27题,共135分)

1、

“冷战”结束后,国际社会和平与动荡并存。严重干扰国际社会和平与发展的因素有

①霸权主义横行

②南北差距加大

③地区冲突不断

④恐怖主义抬头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④

D. ①②③④

【考点】
【答案】

D

【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两极格局解体以来,影响国际社会和平与发展的因素有霸权主义、恐怖主义、地区冲突和南北差距等,因此①②③④正确;所以答案选D。

2、

20世纪90年代,促使两极格局最终瓦解的事件是

A. 苏联解体   B. 柏林墙拆除   C. 东欧剧变   D. 独联体成立

【考点】
【答案】

A

【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91年苏联解体标志两极格局瓦解,也标志着“冷战”结束,A项正确。柏林墙拆除有利于德国的统一,排除B。东欧剧变的实质是东欧各国的社会性质发生改变,与题干不符,排除C。独联体是由前苏联大多数共和国组成的进行多边合作的独立国家联合体,与题干不符,排除D。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为A。

3、

欧共体成立后发展迅速,影响不断扩大。下列与之有关的评述,正确的是

A. 消除了西欧各国的矛盾

B. 促进西欧经济繁荣政治稳定

C. 美国经济霸主地位丧失

D. 导致美苏两极格局迅速瓦解

【考点】
【答案】

B

【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欧共体的成立与发展促进了西欧经济的繁荣和政治的稳定,故B项正确;A项说法错误,错在“消除”;C项说法错误,错在“丧失”;苏联解体导致美苏两极格局迅速瓦解,故D项错误。

4、

某国际组织规定,参加其会议的国家须具备如下条件“不参加大国军事同盟,不与大国缔结双边军事协定;不向外国提供军事基地”。该组织是

A. 欧洲联盟  B. 联合国

C. 不结盟运动  D. 东南亚联盟

【考点】
【答案】

C

【解析】

试题分析:由题干信息“不参加大国军事同盟,不与大国缔结双边军事协定;不向外国提供军事基地”可知该组织倡导的是不结盟运动,欧洲联盟致力于促进成员国的和平,追求公民富裕生活,实现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确保基本价值观,加强国际合作。联合国致力于促进各国在国际法、国际安全、经济发展、社会进步、人权及实现世界和平方面的合作。东南亚联盟主要致力于成员国之间的和平与经济发展等,故选C项。

5、

“1962年,在纽约,一群青年人狂喊:‘与其让俄国人的原子弹来袭击,不如自己毁灭算了’!在莫斯科,几名女大学生躲在宿舍里相拥而泣,等待末日的到来。在哈瓦那,天空中的每一个黑影、声响都令市民心惊肉跳。”上述情景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

A. 朝鲜战争   B.“柏林墙”事件  

C. 越南战争   D.“古巴导弹危机”

【考点】
【答案】

D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察学生对美苏争霸的认识,本题关键的信息是“与其让俄国人的原子弹来轰击,不如自己毁灭算了!”和“在古巴哈瓦那,天空中的每一个黑影、声响都令市民心惊肉跳”根据所学知识判断这是发生在美苏争霸时期的古巴导弹危机。所以答案选D。

6、

下图所示的漫画,反映了“冷战”时期的国际关系。画中的法国人和德国人正在讨论,最后他们达成的共识是

1

A. 我们太小,实在无奈

B. 他们相争,我们得利

C. 赶快联合,求得生存

D. 各奔东西,争取自保

【考点】
【答案】

C

【解析】

图中两个核弹头分别代表“冷战”下的美、苏两国,而法国人和德国人的讨论正处于美苏“冷战”威胁之下;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法德达成的共识就是走上联合,求得生存,故C项正确,ABD项错误。

7、

二战后,美国通过经济援助,扶植、控制西欧国家的措施是

A. 经济互助委员会

B. 实施马歇尔计划

C. 成立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D. 成立华沙条约组织

【考点】
【答案】

B

【解析】

材料“美国通过经济援助”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二战后,美国通过经济援助,扶植、控制西欧国家的措施是马歇尔计划,故B项正确;AD项是苏联为首的,排除;C项是军事组织,排除。

8、

下列事件的先后顺序是

①中日建交

②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③美国尼克松总统访华

④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A. ②①③④

B. ①②③④

C. ②③①④

D. ③④①②

【考点】
【答案】

C

【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①是1972年9月29日;②1971年;③是1972年2月21日;④是1979年1月;因此正确顺序是②③①④;所以答案选C。

9、

下列有关新中国外交的表述,正确的是

①“一边倒”的政策打破了西方国家孤立新中国的企图

②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超越了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的差异

③新中国第一次以世界五大国的身份参加了日内瓦会议

④提出“求同存异”方针,促成万隆的亚非会议圆满成功

A. ①②③④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④

【考点】
【答案】

A

【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新中国成立后,新中国的外交取得重大成就,①②③④都符合题意;因此答案选A。

10、

国书是近代以来国家派遣或召回大使、公使时,致接受国元首的正式文书。新中国接受的第一号国书来自

A. 法国

B. 印度

C. 越南

D. 苏联

【考点】
【答案】

D

【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苏联是第一个与新中国建交的国家,故D项正确;ABC项排除。

11、

在“一国两制”构想方针指导下,率先回归祖国的是

A. 英国侵占的香港

B. 英国侵占的澳门

C. 葡萄牙侵占的澳门

D. 美国插手的台湾

【考点】
【答案】

A

【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在“一国两制”构想方针指导下,1997年7月香港率先回归祖国,故A项正确;澳门是199年12月回归祖国,故BC项排除;台湾没有回归祖国,故D项排除。

12、

“文化大革命”使我国政治生活陷入混乱局面。它留给后人最深刻的启示是

A. 必须加强民主和法治建设

B. 应当废除领导干部终身制

C. 把阶级斗争放在工作首位

D. 务必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考点】
【答案】

A

【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文革严重破坏了民主和法治,因此文革留给后人的启示就是要加强民主和法制建设,故A项正确,D项排除;B项是A项的具体表现,排除;C项是文革表现,排除。

13、

1956年,中国共产党提出同民主党派实行的方针是

A. 长期共存,互相监督

B. 肝胆相照,荣辱与共

C. 有法可依,有法必依

D. 民族平等,民族团结

【考点】
【答案】

A

【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56年,中国共产党提出同民主党派实行的方针是长期共存,互相监督,故A项正确;B项是1982年提出的,排除;C项是依法治国的政策,排除;D项是民族政策,排除。

14、

战争题材电影在我国电影史上占重要的地位。下列战争电影所反映的史实,其先后顺序排列是

①《长征》

②《八月一日》

③《战略决战》

④《渡江战役》

A. ①②③④

B. ②①③④

C. ②①④③

D. ④②①③

【考点】
【答案】

B

【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①是1934年—1936年;②是1927年;③是1948年—1949年;④是1949年4月;因此正确顺序是②①③④;所以答案选B。

15、

1945年,《大公报》报道毛泽东到重庆时称:“爱好民主自由的人士都知道,这是维系中国目前及未来历史和人民幸福的喜讯。”这反映了“爱好民主自由的人士”期盼

A. 国共双方和平协商,以共同创建新中国

B. 国共双方消除隔阂,携手合作共同抗日

C. 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推翻国民党的统治

D. 中国共产党与民主党派合作建立新中国

【考点】
【答案】

A

【解析】

从材料“1945年,《大公报》报道毛泽东到重庆时”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毛泽东去重庆参加谈判,代表了中国“爱好民主自由的人士”的心声,即国共双方和平协商,创建新中国,故A项正确,BC项错误;D项是1949年的出现的,排除。

16、

胡绳在《中国共产党的七十年》中说:“从大革命失败到抗日战争前夕这十年,是中国共产党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坚持斗争并达到政治上成熟的时期。”这一时期中国共产党政治上“成熟”表现在

A. 认识到发动工人运动重要性

B. 提出共产党的民主革命纲领

C. 建立国共合作为基础的统一战线

D. 独立自主地探索中国革命发展道路

【考点】
【答案】

D

【解析】

材料“从大革命失败到抗日战争前夕这十年”是指1927——1937年国共十年对峙时期;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这一时期中共找到中国革命的正确道路,故D项正确;ABC项大革命之前形成的,排除。

17、

遵义会议是中共党史上的伟大转折。从根本上说,这一伟大转折是指中共

A. 取消了博古、李德的军事最高指挥权

B. 确立了以毛泽东思想为全党的指导思想

C. 结束了“右”倾错误在党中央的统治

D. 事实上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

【考点】
【答案】

D

【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遵义会议是中共独立自主地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原理,解决中国革命问题的一次极为重要的会议,事实上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故D项正确;A项是D项的具体表现;B项是中共七大的内容,排除;遵义会议结束了左倾错误在党中央的统治,故C项错误。

18、

国共两党第一次政治合作形成的标志是

A. 中共一大召开

B. 中共三大举行

C. 国民党一大召开

D. 黄埔军校成立

【考点】
【答案】

C

【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24年1月国民党一大的召开标志着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实现,故C项正确;A项是1921年,排除;B项是1923年,排除;D项是第一次国共合作后的具体表现,排除。

19、

中国共产党成立后,中国革命的面目“焕然一新”。“新”主要体现在

①以武装起义为革命的斗争方式

②以马克思主义为中国革命的指导理论

③把实现社会主义作为奋斗目标

④提出了彻底地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纲领

A. ①②④

B. ①②③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考点】
【答案】

D

【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中国共产党成立后,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了。“新”主要体现在,中国革命有了先进的革命纲领,中国革命有了科学的指导思想,把实现社会主义作为奋斗目标,故②③④符合题意;辛亥革命就已经使用暴力,故①排除;所以答案选D。

20、

下列各项反映五四运动取得初步胜利的是

A. “学生含冤,属地三年不雨;同胞受辱,可兆六月风雪”

B. “民众雪耻心坚,全市罢工:本店金钱主义,独自开张”

C. “共争青岛归来,同看国贼罢黜;欢呼学生复课,庆贺商店开门”

D. “学生一日不释,本店一日不开”

【考点】
【答案】

C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五四运动的初步胜利的表现,C项中罢黜卖国贼,学生被释放,商业复市集中体现了结果的胜利,故C项正确;A项是说学生含冤被捕的情况,排除;B项是商业和民众的不同表现,排除;D项是商人的斗争,排除。

21、

下列事件按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清帝退位

②孙中山就任临时大总统

③袁世凯就任临时大总统

④《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颁布

A. ①②③④

B. ②①④③

C. ②①③④

D. ②③①④

【考点】
【答案】

B

【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①是1912年2月;②是1912年1月;③是1912年3月;④是1912年3月,但在③之前;因此正确顺序是②①④③;所以答案选B。

22、

下列各项最能说明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工具的是

A. 允许外国传教士在中国内地传教

B. 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

C. 外国公使进驻北京

D. 允许外国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

【考点】
【答案】

B

【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辛丑条约》规定严禁中国人民参加反帝活动,最能说明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工具,故B项正确;AC项是《天津条约》的内容,排除;D项是《马关条约》的内容,排除。

23、

19世纪末义和团提出“扶清灭洋”口号,这反映出当时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

A. 中华民族与帝国主义的矛盾

B. 人民大众与专制清政府的矛盾

C. 清政府与帝国主义列强的矛盾

D. 中国农民和外国传教士的矛盾

【考点】
【答案】

A

【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义和团提出“扶清灭洋”的口号,在思想和行动上,始终把灭洋放在第一位,反映了当时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即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成为中国社会最主要的矛盾,具有爱国主义性质,故A项正确;BCD项不符合题意,排除。

24、

《马关条约》的条款中,最能反映帝国主义资本输出的侵略要求的是

A. 赔偿日本军费二亿两白银

B. 允许日本在中国通商口岸投资设厂

C. 割台湾、澎湖列岛筹给日本

D. 中国开放重庆、沙市、苏州、杭州

【考点】
【答案】

B

【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马关条约》中最反映出帝国主义资本输出本质的是:允许日本在中国的通商口岸投资办厂,故B项正确;ACD项以前不平等条约中就有,故排除。

25、

某学习小组在进行研究性学习中,搜集了如下资料。其研究课题应是

1

A. 俄国十月革命影响探讨

B. 空想社会主义理论的出现

C. 巴黎公社的成立和措施

D.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

【考点】
【答案】

D

【解析】

从图片中可以看出,“《共产党宣言》”“巴黎公社成立”“攻打冬宫”反映的是社会主义的理论的诞生与实践,故D项正确;A项符合“攻打冬宫”,排除;B项符合“《共产党宣言》”,排除;C项符合“巴黎公社成立”,排除。

26、

从社会转型的角度看,《权利法案》的意义在于

A. 在世界范围内首先确立了君主立宪政体

B. 以法律为标志的国家权力取代了专制王权

C. 推动英国的商品经济取代了自然经济

D. 确立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立法规范

【考点】
【答案】

B

【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权利法案》以立法的形式,用明确的条文,限制国王的权力,约束国王的作为,改变了过去王权就是法律的传统,《权利法案》的颁布是英国历史上划时代的事件,使英国开始建立了资产阶级的法治社会,故B项正确;A项是《权利法案》的世界意义,排除;C项是反映的是经济近代化,排除;确立资本主义社会立法规范的文献是拿破仑时期颁布的《法典》,故D项错误。

27、

公元前5世纪雅典民主政治进一步完善。在下图空白处应该填写的机构是

1

A. 四百人议事会

B. 元老院

C. 参议院

D. 公民大会

【考点】
【答案】

D

【解析】

材料“公元前5世纪”“进一步完善”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公元前5世纪,在伯利克里担任首席将军期间,雅典民主政治发展到顶峰,雅典的民主机构包括公民大会、五百人议事会和陪审法庭,故D项正确;A项是梭伦改革时期设立的,排除;B项是贵族制时的机构,排除;C项是近代民主机构,排除。

二、非选择题(共2题,共10分)

28、

2014年是中法建交50周年。中法两国都经历了对发展模式的探索,双方的握手对国际战略格局产生了深远影响。

材料一中法建交大事记

第一阶段

1949年

由于中国承认越南民主共和国和支持越南人民的抗法斗争,法国当时拒绝承认中国。

1950年

法国派兵参加了朝鲜战争,同中国军队面对面地站在了朝鲜战场上。

1954年

新中国首次以五大国之一的地位,参加了和平解决朝鲜问题与恢复印度支那和平问题的日内瓦会议。法国总理兼外长孟戴斯·弗朗斯会见了中国代表团团长周恩来总理。这是中法两国总理的首次会晤。

第二阶段

1957年

法国前总理埃德加·富尔以私人身份对中国进行了访问。毛泽东在接见富尔时,引用了“鹬蚌相争、渔翁得利”的典故,阐述了中法关系的利害。

1963年

富尔再次访华。这是他代表戴高乐总统进行的一次重要访问。周总理、陈毅副总理又分别同他进行了六次认真、坦诚的实质性会谈。富尔回到巴黎后,为保密起见,法方更换谈判代表继续同中国秘密谈判。

1964年

1月27日,中法双方同时发表建交公报。1月31日,戴高乐总统举行记者招待会,正式宣布承认同中国建立大使级外交关系。2月23日,中法两国使馆的临时代办同时到达驻在国首都。

(1)依据材料,分别概括两个阶段中法关系的状态。结合所学,分析两国关系发生变化的原因。

材料二2014年3月27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巴黎出席中法建交50周年纪念大会并发袁讲话:“中法都坚持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不随波逐流,不随风起舞,积极倡导和致力于多边主义、世界多极化、国际关系民主化。”

(2)结合所学,分别列举中、法两国“致力于多边主义、世界多极化、国际关系民主化”所做的努力。

【考点】
【答案】

(1)状态:第一阶段:敌对状态。

第二阶段:从接触走向建交。

变化原因:国际格局的变动;新中国国力增强,国际影响力扩大:两国领导人积极推动;中法两国战略发展的各自需要。(如:中苏关系恶化、法国实力增强谋求大国地位,等等)

(2)努力:中国: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积极参与地区性国际组织的外交活动;发展与周边国家的友好关系(参加上海合作组织)。

法国:联合德国等欧洲国家,建立了欧洲共同体;1993年成立欧洲联盟。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的是中法两国之间的外交。从两个阶段中法关系的状态及其变化原因、中法两国的共同努力等方面来分析。

(1)从材料“法国当时拒绝承认中国”“同中国军队面对面地站在了朝鲜战场上”中可以分析出第一阶段中法处于敌对状态;从材料“法国前总理埃德加·富尔以私人身份对中国进行了访问”“中法双方同时发表建交公报”中可以看出第二阶段中法从接触走向建交。根据所学知识可以从国际格局、新中国的实力、中法两国的推动等方面来分析出变动的原因。

(2)根据所学知识可以得出,中国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积极参与地区性国际组织的外交活动;发展与周边国家的友好关系(参加上海合作组织)。法国联合德国等欧洲国家,建立了欧洲共同体;1993年成立欧洲联盟。

29、

近代以来,中国的仁人志士为实现国家的独立和富强,不懈追求,推动20世纪的中国不断出现新的面貌,探索出一条民族复兴之路。

新面貌一:中国第一部民主宪法诞生。

第二条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

第五条中华民国人民一律平等,无种族、阶级、宗教之区别。

第七条人民有请愿于议会之权。

第八条人民有陈诉于行政官署之权。

第九条人民有诉讼于法院受其审判之权。

第十二条人民有选举及被选举之权。

第十九条参议院之职权……议决一切法律案。

第三十条临时大总统代表临时政府,总揽政务,公布法律。

第五十一条法官独立审判不受上级官厅之干涉。

——选自《中华民国临时约法》(1912年)

(1)依据材料,分析《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内容和意义。

新面貌二:百年来第一次取得反对外来侵略的完全胜利。

抗日战争是一百多年来中国人民反对外敌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从“九·一八”到日本投降期间,日军出国作战共伤、病、战死287.4万人,其中198.4万人是死在中国战场上的(相当于总数之69%)

——摘编自刘大年《抗日战争时代》

抗战期间,中国对日、意、德法西斯三国宣战,并宣布废止与三国的一切条约。同时还促使美英等国放弃治外法权。1942年10月10日,蒋介石宣布,美、英等国已“表示愿自动撤销在华治外法权及其他有关权益”。

——摘编自朱英《中国近代史十五讲》

(2)列举抗日战争战略,防御阶段的主要会战名称

在北京有三条以抗日英雄命名的街道,请指出其中两个英雄的名字。根据上述材料和所学回答,抗日战争对中国的影响是什么?

新面貌三:站立起来的中国人开始了全面的民主建设。

中国曾出现过三次建立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的机遇(注:分别指辛亥革命、国民大革命和抗日战争胜利之后),但都没有最终实现。新中国成立以后,中国共产党致力于政治制度的建设,为民族复兴提供了坚实的保障。

1

(3)依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指出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主政治的主要内容。

【考点】
【答案】

(1)提出主权在民的原则,主张自由平等,规定人民享有的权利,实行三权分立体制、责任内阁制。

意义:《临时约法》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性质的民主宪法,具有反对封建专制制度的进步意义。

(2)淞沪会战、徐州会战、太原会战、武汉会战,佟麟阁、赵登禹、张自忠。

意义:近代中国人民第一次取得反对外来侵略斗争的完全胜利;大大增强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中国收回了部分国家主权,国际地位空前提高。

(3)人民当家作主;过渡时期,确立三大民主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改革开放后,民主政治建设趋于制度化、法律化:进一步加强和扩大基层民主。

【解析】

(1)从材料“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中可以分析出,《临时约法》提出主权在民的原则;材料“华民国人民一律平等,无种族、阶级、宗教之区别”表明了自由平等的思想;材料“参议院之职权……议决一切法律案”“临时大总统代表临时政府,总揽政务,公布法律”“法官独立审判不受上级官厅之干涉”反映了三权分立的思想。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临时约法》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性质的民主宪法,具有反对封建专制制度的进步意义。

(2)从材料“战略防御阶段的主要会战”并结合所学知识可以分析出,抗日战争战略防御阶段的主要会战名称淞沪会战、徐州会战、太原会战、武汉会战。在北京有三条以抗日英雄命名的街道是佟麟阁、赵登禹、张自忠。根据材料“美、英等国已“表示愿自动撤销在华治外法权及其他有关权益”所学知识可以得出,抗日战争是近代中国人民第一次取得反对外来侵略斗争的完全胜利;大大增强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中国收回了部分国家主权,国际地位空前提高。

(3)根据图片和所学知识可以从新中国成立、过渡时期和改革开放新时期等方面来分析得出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