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东城区上学期高一年级期末考试历史试卷

高中历史考试
考试时间: 分钟 满分: 18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共31题,共155分)

1、

标志着两极对抗局面结束的事件是

A. 东欧剧变

B. 苏联解体

C. 华约解散

D. 柏林墙倒塌

2、

世界多极化趋势日益明显,主要是因为

A. 两极对峙局面的形成

B. 多种政治力量发展壮大

C. 联合国实力得到加强

D. 多元文化的发展

3、

观察下图,对图中“善意”的正确理解是

1

①控制西欧国家

②遏制苏联力量

③援助西欧发展

④推动欧盟建立

A. ②③④

B. ①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②③

4、

冷战正式开始的标志是

A. 杜鲁门主义的出台

B. 马歇尔计划的实施

C. 北约的成立

D. 华约的成立

5、

1972年尼克松访华,标志着中美关系开始正常化。下列对“关系开始正常化”的正确理解是

A. 两国结束对抗

B. 中美结为盟友

C. 多边外交开始

D. 推动中日邦交

6、

下图是中国1950年发行的一张邮票,折射出这一时期的外交原则是

1

A. “另起炉灶”

B. “一边倒”

C. “求同存异”

D. “不结盟”

7、

“祖国统一后,台湾特别行政区可以有自己的独立性,可以实行同大陆不同的制度。司法独立,终审权不须到北京。台湾还可以有自己的军队,只是不能构成对大陆的威胁。大陆不派人驻台,不仅军队不去,行政人员也不去。台湾的党、政、军等系统,都由台湾自己来管。中央政府还要给台湾留出名额”。上述构想的最早提出者是

A. 毛泽东

B. 周恩来

C. 邓小平

D. 江泽民

8、

把“依法治国”确立为政治体制改革重点的是

A. 人民政协第一次全体会议

B. 第一届全国人大

C.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D. 中共“十五大”

9、

首次明确规定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为我国根本政治制度的法律文件是

A. 《临时约法》

B. 《双十协定》

C. 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D. 198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10、

下图是新华社摄影记者邹建东所拍摄的一张珍贵的历史照片《人民解放军占领总统府》,该照片所记载的事件标志着

1

A. 抗日战争胜利

B. 三大战役的开始

C. 国民政府在大陆的统治结束

D. 新中国的诞生

11、

1945年10月13日,延安《解放日报》发表社论谈到:“会谈的成果是全国人民要求和平、民主、进步的巩固意志的表现,是中国政治家的智慧与远见的表现。”社论是针对

A. 国民党一大

B. 八七会议

C. 重庆谈判

D. 一届政协

12、

1937年7月7日,日军在北平西南卢沟桥附近演习时,借口一名士兵“失踪”,要求进入宛平县城搜查,遭到中国守军第29军严辞拒绝。日军遂向中国守军开枪射击,第29军奋起抗战。该事件标志着

A. 日本侵华的开始

B. 中国全面抗战的开始

C. 国共合作的开始

D. 中国敌后战场的形成

13、

美国记者斯诺在《红星照耀中国》一书中称誉的“当今时代无与伦比的一次史诗般的远征”,指的是

A. 北伐战争   B. 秋收起义   C. 红军长征   D. 挺进大别山

14、

某学生历史研究性学习论文的关键词有:“八七会议”“井冈山会师”“红军长征”“西安事变”。据此,请你判断该论文的主题可能是

A. 国民革命,洪流奔腾

B. 十年内战,烽火绵延

C. 全面抗战,同仇敌忾

D. 解放战争,革命胜利

15、

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和建立人民军队开始的标志是

A. 建立工人武装纠察队

B. 上海工人发动三次武装起义

C. “八一”南昌起义

D.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建立

16、

2017年10月31日,习近平总书记瞻仰了中共一大会址和嘉兴南湖红船。习近平指出:这是我们党梦想起航的地方,播下了中国革命的火种。这一说法是指中共一大

A. 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B. 宣告中国共产党诞生

C. 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正确领导

D. 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

17、

列宁说:“如果没有战争,俄国也许会过上几年甚至几十年而不会发生反对资本家的革命。”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 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俄国十月革命爆发的根本原因

B. 第一次世界大战激化了俄国各种矛盾,推动了革命的爆发

C. 没有第一次世界大战就没有俄国的社会主义革命

D. 俄国革命激化了矛盾,导致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

18、

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标志是

A. 欧洲工人运动兴起

B. 《共产党宣言》的发表

C. 法国巴黎公社起义

D. 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

19、

下列口号出现在五四运动时期的是

A. “外争国权,内惩国贼”

B. “打倒列强,除军阀”

C. “打土豪,分田地”

D. “停止内战,一致对外”

20、

史学家唐德刚《民国前十年》称:“君权是‘中古’的制度;民权是‘现代’的制度。在政治上把‘中古的制度’换成‘现代的制度’,用个抽象的名词,便叫做‘政治现代化’”。中国政治现代化开端于

A. 鸦片战争

B. 太平天国运动

C. 甲午中日战争

D. 辛亥革命

21、

1899年《万国公报》的一篇报道称:“不谓今年五、六月间,山东各处开立匪场,……上奉太后密旨,下遵毓贤命令,兴大清,灭洋教。”文章的“匪”是指

A. 清朝军队

B. 太平军

C. 义和团

D. 同盟会

22、

著名的圆明园十二生肖青铜头像中,蛇首、羊首、鸡首、狗首至今下落不明,成为圆明园海外流失文物的象征。近代劫掠十二生肖青铜头像的侵略者是

A. 俄国军队

B. 英法联军

C. 美国军队

D. 德国军队

23、

中英《南京条约》附件中规定:英国的侨民、商人同中国人发生冲突,犯了法或者成为被告,只能由英国驻中国的管事官——领事去裁判,中国政府不得过问。这说明中国丧失了

A. 领事主权

B. 贸易主权

C. 司法主权

D. 关税主权

24、

被称为近代中国“第一道耻辱界碑”的是

A. 《南京条约》的签订

B. 第二次鸦片战争的爆发

C. 甲午中日战争的爆发

D. 《辛丑条约》的签订

25、

“主席职务及其事务的领导权属于由皇帝任命的帝国宰相……建议并公布帝国法律及监督执行之权属于皇帝。”上述内容出自

A. 英国《权利法案》

B. 美国《独立宣言》

C. 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

D. 德意志帝国宪法

26、

德意志帝国成立之前,阻碍德意志地区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是

A. 深受殖民统治

B. 君主专制制度

C. 封建割据状态

D. 封建王朝复辟

27、

法国共和政体最终确立的标志是

A. 《人权宣言》的颁布

B. 制宪会议的召开

C. 巴黎人民起义

D. 1875年宪法的颁布

28、

1957年9月,为执行最高法院判决——要求南方一些州的学校取消种族隔离政策,美国联邦政府出兵阿肯色州,护送黑人学生上学。该事件说明

A. 联邦政府可以取消地方的自治权

B. 南方各州地位低下

C. 联邦政府地位高于各州

D. 军队可以任意干涉各州事务

29、

依据美国1787年宪法,美国总统拥有

A. 立法权

B. 弹劾权

C. 司法权

D. 行政权

30、

下列选项中最能体现美国1787年宪法民主原则的是

A. 规定总统和议员都由民选产生

B. 规定国家采取联邦制度

C. 规定不论性别、种族,人人平等

D. 规定国会由参议院和众议院组成

31、

为英国君主立宪制确立提供法律依据的文献是

A. 《联邦条例》

B. 《权利法案》

C. 《独立宣言》

D. 《人民宪章》

二、非选择题(共4题,共20分)

32、

著名史学家钱穆在《国史新论》中,就提出了一个秦汉以后社会是“士人政府”的著名论断:

朝廷内外官僚,皆由士充之。故汉代政府,由武帝以下,乃确然成为一士人政府。

中国自秦以下,传统政治,论位则君最高,论职则百官分治,论权则各有所掌,各自斟酌。……朝廷用人,则一依选举考试(指科举等选官制度)之所得。故中国自秦以下之传统政府,仅可称之曰:“士人政府”。

注:文中的“士”“士人”并非指西周贵族最低等级——士,这一等级在春秋战国解体,同时专业文化阶层形成,即文中的“士”“士人”。

你是否同意上述观点,并说明理由。(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33、

政治制度演变是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第一条中华民国由中华人民组织之。

第二条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

第十六条中华民国之立法权以参议院行之。

第四十五条国务员于临时大总统提出法律案、公布法律及发布命令时,须副署之。

第五十三条本约法施行后限十个月内,由临时大总统召集国会。其国会之组织及选举法由参议院定之。

——摘自《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1)结合所学,说明《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颁布反映的历史背景。

(2)《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确立了怎样的政治体制?结合约法的具体内容,说明其进步意义。

(3)某校开展“图说政治制度史”的活动,请你任选三幅图片撰写简要说明词,包括国家、制度名称及特点。

1

34、

阅读下列关于地方管理的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史记》记载始皇三十四年(前213年),就分封制和郡县制问题,在廷议中展开大辩论。仆射周青臣认为设置郡县,“人人自安乐,无战争之患,传之万世”。齐人博士淳于越认为,殷周能享国千余岁,是因为封子弟为辅佐的缘故。实行郡县制,陛下的子弟却是平民百姓,一旦出现谋杀君主的臣子,没有辅佐,靠谁来救援呢?丞相李斯则认为夏商周的制度也不是一代因袭一代,“各以治,非其相反,时变也”。

(1)概括上述争论双方的论据。若你也参加了当时的辩论,你支持哪方?并请补充一条新论据。

材料二李维汉(时任统战部长,1983年回忆)写道:我们党在历史上曾提出过实行联邦制。1949年人民政协筹备期间,毛泽东同志就是否实行联邦制问题征求我们的意见。我认为不宜实行联邦制。理由是:苏联少数民族约占全国总人口的47%,我国少数民族只占全国总人口的6%,汉族和少数民族之间往往互相杂居或交错聚居;……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都主张在统一的(单一制的)国家内实行地方自治和民族区域自治,只在例外情况下允许联邦制;俄国许多非俄罗斯民族(革命时期)已分离为不同国家,不得不采取联邦制把各个国家联合起来,我国并没有经过民族分离。……毛泽东同志同意这个建议,在《共同纲领》中作了明确规定,这就是我国多年来实行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摘编自石光树《解决中国民族自治的一大悬案——以此怀念李维汉并纪念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确立五十周年》

(2)新中国没有效仿苏联的联邦制而是实行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请依据材料二归纳其原因。综合上述两则材料,就地方管理的决策问题可以得到哪些认识?

35、

阅读下列有关古代政治制度的材料,回答问题。

汉武帝初年,田蚡任丞相,权倾朝野,他所荐举的官员里,有从平民直接跃升到俸禄二千石的高级官职,其权势大有凌驾于皇帝之意。一次田蚡入宫奏事,汉武帝终于表露出内心的不满,问他:“你荐举的官吏说完了吗?我也要荐举我的官吏呢”。田蚡还曾经请求占用官营手工业管理部门少府考工室的地方用以扩建宅第,汉武帝愤怒地说:“你为什么不索性占用武库呢!”

——摘译自《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

(1)材料反映了西汉的什么问题?汉武帝采取怎样的对策?

奏折制度最初产生于康熙朝,是作为一种非正式的文书形式而出现的。康熙朝未实行回缴奏折制度。……奏折不通过内阁转呈,而由奏事处转呈,皇帝亲自拆阅和批答,皇帝的批示完全出自自己之手。雍正即位后对奏折制度进行了重大改革,实行回缴朱批奏折制度。将奏折的处理程序纳入军机处的轨道,全国有一千多人具有上折权,而将内阁置之高阁。

——摘自瞿嵘蓉等《中国古代秘密章奏发展与演变》

(2)依据材料归纳奏折制度的变化,结合所学分析奏折制度的作用。

三、简答题(共1题,共5分)

36、

2017年9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法》在人大常委会表决通过。请阅读下列有关国歌的材料,回答问题。

《国际歌》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最著名的一首歌。歌词由欧仁·鲍狄埃在1871年巴黎公社起义后所作,歌曲讴歌了工人阶级为建立理想制度的革命首创精神。1917年苏俄十月革命向世界宣告了一个新型国家的诞生,之后以《国际歌》为代国歌。

(1)概述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历程中巴黎公社和十月革命的历史意义。

世界上每个国家均有其典型的文化象征,一如美国文化的象征——自由女神,法国文化的象征——《马赛曲》,……《义勇军进行曲》同样应当是中国近现代史的文化象征之一。

1935年12月9日,北平上千名学生高唱着《义勇军进行曲》,举行抗日救国请愿大游行。

抗日战争中,《义勇军进行曲》是八路军、新四军喜爱的战斗之歌;美国《时代周刊》记者爱泼斯坦记下了中国官兵高唱《义勇军进行曲》,前赴后继,取得台儿庄大捷的悲壮一幕。

1938年,东南亚青年华侨,从新加坡启程,一路高唱《义勇军进行曲》,回国参加抗战。

1944年7月,美国国务院拟定反法西斯盟军凯旋的广播节目单中有《义勇军进行曲》《美丽的美利坚》《斯拉夫进行曲》《哈利路亚》《马赛曲》等。

1949年9月21日,在人民政协第一届全体会议上,无党派人士徐悲鸿最先提议《义勇军进行曲》作为新中国国歌。

——摘自刘丽英,郭鲁川《<义勇军进行曲>的文化象征意义》

(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谈谈你是如何理解“《义勇军进行曲》是中国近现代史的文化象征”。

四、(共1题,共5分)

37、

1945年日本战败,无条件投降,被日本统治长达50年之久重新回到祖国怀抱的是

A. 台湾

B. 辽东半岛

C. 海南岛

D. 东北三省

北京市东城区上学期高一年级期末考试历史试卷

高中历史考试
一、选择题(共31题,共155分)

1、

标志着两极对抗局面结束的事件是

A. 东欧剧变

B. 苏联解体

C. 华约解散

D. 柏林墙倒塌

【考点】
【答案】

B

【解析】

东欧剧变表明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社会性质变化,排除A;1991年苏联解体标志着两极对抗局面结束,故选B;CD是两极对抗局面即将结束的重要事件,排除.

2、

世界多极化趋势日益明显,主要是因为

A. 两极对峙局面的形成

B. 多种政治力量发展壮大

C. 联合国实力得到加强

D. 多元文化的发展

【考点】
【答案】

B

【解析】

世界多极化的发展趋势是在美苏两极格局解体后日益明显的,故A错误。两极格局解体后,以俄罗斯、欧洲、中国等为代表的若干政治力量不断强大,促进了世界多极化趋势的不断发展,故B正确。世界政治经济格局形成的主导因素是国家的综合实力对比,与联合国实力无关,故C错误。世界多极化趋势日益明显与多元文化的发展无关,排除D。

3、

观察下图,对图中“善意”的正确理解是

1

①控制西欧国家

②遏制苏联力量

③援助西欧发展

④推动欧盟建立

A. ②③④

B. ①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②③

【考点】
【答案】

D

【解析】

马歇尔计划是美国对西欧的经济援助计划,美国对西欧进行援助的真实目的是为了控制西欧,进而联合西欧的力量遏制苏联,最终称霸世界,故选①②③组合,故选D;欧盟成立于1991年,时间不符,故排除④,故排除ABC。

4、

冷战正式开始的标志是

A. 杜鲁门主义的出台

B. 马歇尔计划的实施

C. 北约的成立

D. 华约的成立

【考点】
【答案】

A

【解析】

冷战正式开始的标志是1947年杜鲁门主义的出台,故选A;马歇尔计划的实施是杜鲁门主义在经济方面的体现,排除B;北约的成立是冷战在军事方面的体现,排除C;华约的成立是冷战完全确立的标志,排除D。

5、

1972年尼克松访华,标志着中美关系开始正常化。下列对“关系开始正常化”的正确理解是

A. 两国结束对抗

B. 中美结为盟友

C. 多边外交开始

D. 推动中日邦交

【考点】
【答案】

A

【解析】

1972年尼克松访华,标志着中美关系开始正常化,故选A;中美并非结为盟友,排除B;材料体现的是双边外交,排除C;D是中美关系开始正常化的影响,排除。

6、

下图是中国1950年发行的一张邮票,折射出这一时期的外交原则是

1

A. “另起炉灶”

B. “一边倒”

C. “求同存异”

D. “不结盟”

【考点】
【答案】

B

【解析】

邮票是纪念1950年《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体现了中国倒向社会主义阵营的“一边倒”,故选B;A是要同旧中国的屈辱外交,排除;C是1955年万隆会议由周恩来提出,时间不符,排除;“不结盟”是新时期的外交政策调整的表现,排除D。

7、

“祖国统一后,台湾特别行政区可以有自己的独立性,可以实行同大陆不同的制度。司法独立,终审权不须到北京。台湾还可以有自己的军队,只是不能构成对大陆的威胁。大陆不派人驻台,不仅军队不去,行政人员也不去。台湾的党、政、军等系统,都由台湾自己来管。中央政府还要给台湾留出名额”。上述构想的最早提出者是

A. 毛泽东

B. 周恩来

C. 邓小平

D. 江泽民

【考点】
【答案】

C

【解析】

结合所学,一国两制伟大构想由邓小平提出,故排查ABD,选C。

8、

把“依法治国”确立为政治体制改革重点的是

A. 人民政协第一次全体会议

B. 第一届全国人大

C.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D. 中共“十五大”

【考点】
【答案】

D

【解析】

1997年中共“十五大”把“依法治国”确立为政治体制改革,故选D;C作出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排除C;AB没有涉及政治体制改革,排除。

9、

首次明确规定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为我国根本政治制度的法律文件是

A. 《临时约法》

B. 《双十协定》

C. 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D. 198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考点】
【答案】

C

【解析】

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首次明确规定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为我国根本政治制度 ,故选C;A是一部资产阶级宪法,排除;B是1945年国共达成和平建国的文献,排除B;D是新时期治国安邦的总章程,重申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为我国根本政治制度,排除。

10、

下图是新华社摄影记者邹建东所拍摄的一张珍贵的历史照片《人民解放军占领总统府》,该照片所记载的事件标志着

1

A. 抗日战争胜利

B. 三大战役的开始

C. 国民政府在大陆的统治结束

D. 新中国的诞生

【考点】
【答案】

C

【解析】

《人民解放军占领总统府》表现的是1949年4月23日人民解放军占领总统府,它宣告国民政府在大陆的统治结束,故选C;A是1945年,B是1948年,D是1949年10月1日的开国大典,排除D。

11、

1945年10月13日,延安《解放日报》发表社论谈到:“会谈的成果是全国人民要求和平、民主、进步的巩固意志的表现,是中国政治家的智慧与远见的表现。”社论是针对

A. 国民党一大

B. 八七会议

C. 重庆谈判

D. 一届政协

【考点】
【答案】

C

【解析】

A召开于1924年,B召开于1927年,D召开于1949年,排除ABD;C召开于1945年,故选C。

12、

1937年7月7日,日军在北平西南卢沟桥附近演习时,借口一名士兵“失踪”,要求进入宛平县城搜查,遭到中国守军第29军严辞拒绝。日军遂向中国守军开枪射击,第29军奋起抗战。该事件标志着

A. 日本侵华的开始

B. 中国全面抗战的开始

C. 国共合作的开始

D. 中国敌后战场的形成

【考点】
【答案】

B

【解析】

材料反映的是七七事变,它是日本全面侵华的标志,也是中国全面抗战的开始,故排除C,选B;日本侵华的开始是1931年九一八事变,排除A;1937年8月,洛川会议结束后,中共军队深入日占沦陷区,中国敌后战场的形成,,排除D。

13、

美国记者斯诺在《红星照耀中国》一书中称誉的“当今时代无与伦比的一次史诗般的远征”,指的是

A. 北伐战争   B. 秋收起义   C. 红军长征   D. 挺进大别山

【考点】
【答案】

C

【解析】

根据题干和所学知识可知,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红军被迫进行长征,因此无与伦比的一次史诗般的远征指的是红军长征,C项正确。北伐是国民大革命的高潮,排除A。秋收起义发生在1927年,排除B。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标志着人民解放战争转入战略进攻,排除D。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选C。

14、

某学生历史研究性学习论文的关键词有:“八七会议”“井冈山会师”“红军长征”“西安事变”。据此,请你判断该论文的主题可能是

A. 国民革命,洪流奔腾

B. 十年内战,烽火绵延

C. 全面抗战,同仇敌忾

D. 解放战争,革命胜利

【考点】
【答案】

B

【解析】

国民革命发生在1924年到1927年,而“八七会议”“井冈山会师”“红军长征”“西安事变”均在国民革命失败后,排除A;“八七会议”“井冈山会师”“红军长征”“西安事变”均发生在1927年到1936年期间,故选B;全面抗战始于1937年,时间不符,排除;解放战争发生在1946年到1949年,排除D。

15、

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和建立人民军队开始的标志是

A. 建立工人武装纠察队

B. 上海工人发动三次武装起义

C. “八一”南昌起义

D.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建立

【考点】
【答案】

C

【解析】

1927年“八一”南昌起义是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和建立人民军队开始的标志,故选C;AB是国民革命期间中国共产党发动工人运动的体现,排除;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建立是中国共产党建立的第一块农村革命根据地,排除D。

16、

2017年10月31日,习近平总书记瞻仰了中共一大会址和嘉兴南湖红船。习近平指出:这是我们党梦想起航的地方,播下了中国革命的火种。这一说法是指中共一大

A. 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B. 宣告中国共产党诞生

C. 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正确领导

D. 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

【考点】
【答案】

B

【解析】

五四运动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排除A;由“中共一大会址和嘉兴南湖红船……是我们党梦想起航的地方”,故选B;1945年中共七大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正确领导,故选C;

1956年代底,三大改造基本完成,为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奠定了经济基础,排除D。

17、

列宁说:“如果没有战争,俄国也许会过上几年甚至几十年而不会发生反对资本家的革命。”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 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俄国十月革命爆发的根本原因

B. 第一次世界大战激化了俄国各种矛盾,推动了革命的爆发

C. 没有第一次世界大战就没有俄国的社会主义革命

D. 俄国革命激化了矛盾,导致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

【考点】
【答案】

B

【解析】

第一次世界大战对十月革命的爆发只起推动作用,不是根本原因,即使没有发生第一次世界大战,俄国革命迟早也要爆发,排除A,选B;战争不是革命的必要条件,排除C。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导致俄国革命激化了矛盾,排除D。

18、

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标志是

A. 欧洲工人运动兴起

B. 《共产党宣言》的发表

C. 法国巴黎公社起义

D. 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

【考点】
【答案】

B

【解析】

A是马克思主义诞生的阶级条件,排除;1848年《共产党宣言》的发表,系统阐发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是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标志,故选B;法国巴黎公社起义是巴黎公社建立的直接原因,排除C;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建立了世界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排除D。

19、

下列口号出现在五四运动时期的是

A. “外争国权,内惩国贼”

B. “打倒列强,除军阀”

C. “打土豪,分田地”

D. “停止内战,一致对外”

【考点】
【答案】

A

【解析】

A是五四运动时期的口号,故选A;B是国民革命的口号,排除;C是土地革命时期的口号,排除;D是抗日战争时期的口号,排除。

20、

史学家唐德刚《民国前十年》称:“君权是‘中古’的制度;民权是‘现代’的制度。在政治上把‘中古的制度’换成‘现代的制度’,用个抽象的名词,便叫做‘政治现代化’”。中国政治现代化开端于

A. 鸦片战争

B. 太平天国运动

C. 甲午中日战争

D. 辛亥革命

【考点】
【答案】

D

【解析】

ABC没有改变中国的政治制度,排除;辛亥革命推翻清王朝,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故选D。

21、

1899年《万国公报》的一篇报道称:“不谓今年五、六月间,山东各处开立匪场,……上奉太后密旨,下遵毓贤命令,兴大清,灭洋教。”文章的“匪”是指

A. 清朝军队

B. 太平军

C. 义和团

D. 同盟会

【考点】
【答案】

C

【解析】

由“兴大清,灭洋教”,体现的是义和团,故选C;清朝军队不可能自称“匪”,排除A;1864年太平天国运动失败了,排除B;同盟会成立于1905年,排除D。

22、

著名的圆明园十二生肖青铜头像中,蛇首、羊首、鸡首、狗首至今下落不明,成为圆明园海外流失文物的象征。近代劫掠十二生肖青铜头像的侵略者是

A. 俄国军队

B. 英法联军

C. 美国军队

D. 德国军队

【考点】
【答案】

B

【解析】

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1860年英法联军洗劫了圆明园,故排除ACD,选B。

23、

中英《南京条约》附件中规定:英国的侨民、商人同中国人发生冲突,犯了法或者成为被告,只能由英国驻中国的管事官——领事去裁判,中国政府不得过问。这说明中国丧失了

A. 领事主权

B. 贸易主权

C. 司法主权

D. 关税主权

【考点】
【答案】

C

【解析】

材料“英国的侨民、商人同中国人发生冲突,犯了法或者成为被告,只能由英国驻中国的管事官——领事去裁判,中国政府不得过问”即所谓领事裁判权,破坏了中国的司法主权,故排除A,选C;五口通商破坏了中国贸易主权,排除B;协定关税破坏了中国关税主权,排除D。

24、

被称为近代中国“第一道耻辱界碑”的是

A. 《南京条约》的签订

B. 第二次鸦片战争的爆发

C. 甲午中日战争的爆发

D. 《辛丑条约》的签订

【考点】
【答案】

A

【解析】

结合而所学,1842年《南京条约》的签订是近代中国第一部不平等条约,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故排除BCD,选A。

25、

“主席职务及其事务的领导权属于由皇帝任命的帝国宰相……建议并公布帝国法律及监督执行之权属于皇帝。”上述内容出自

A. 英国《权利法案》

B. 美国《独立宣言》

C. 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

D. 德意志帝国宪法

【考点】
【答案】

D

【解析】

由“皇帝”“宰相”,可知出自《德意志帝国宪法》,故选D;英国是国王和首相,排除;美国《独立宣言》是北美十三州宣告脱离英国的殖民统治,且独立后的美国不存在皇帝,排除B;《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规定法国的国家元首是总统,排除D。

26、

德意志帝国成立之前,阻碍德意志地区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是

A. 深受殖民统治

B. 君主专制制度

C. 封建割据状态

D. 封建王朝复辟

【考点】
【答案】

C

【解析】

A是阻碍北美十三州地区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排除;德意志帝国成立之前,德意志地区封建割据状态,严重阻碍德意志地区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故选C;B是阻碍法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排除B;封建王朝复辟是阻碍光荣革命前英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排除D。

27、

法国共和政体最终确立的标志是

A. 《人权宣言》的颁布

B. 制宪会议的召开

C. 巴黎人民起义

D. 1875年宪法的颁布

【考点】
【答案】

D

【解析】

《人权宣言》是1789年法国大革命时期颁布的纲领性文件,排除A;制宪会议的召开是讨论法国宪法的开始,排除B;巴黎人民起义是法国大革命的开始,排除;法国共和政体最终确立的标志是1875年宪法的颁布,故选D。

28、

1957年9月,为执行最高法院判决——要求南方一些州的学校取消种族隔离政策,美国联邦政府出兵阿肯色州,护送黑人学生上学。该事件说明

A. 联邦政府可以取消地方的自治权

B. 南方各州地位低下

C. 联邦政府地位高于各州

D. 军队可以任意干涉各州事务

【考点】
【答案】

C

【解析】

由“要求南方一些州的学校取消种族隔离政策,美国联邦政府出兵阿肯色州,护送黑人学生上学” ,说明联邦政府地位高于各州,故选C;联邦制下,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相结合,美国各州高度自治,排除ABD。

29、

依据美国1787年宪法,美国总统拥有

A. 立法权

B. 弹劾权

C. 司法权

D. 行政权

【考点】
【答案】

D

【解析】

依据美国1787年宪法,美国总统拥有行政权,故选D;立法权属于国会,排除A;弹劾权和司法权属于联邦法院,排除。

30、

下列选项中最能体现美国1787年宪法民主原则的是

A. 规定总统和议员都由民选产生

B. 规定国家采取联邦制度

C. 规定不论性别、种族,人人平等

D. 规定国会由参议院和众议院组成

【考点】
【答案】

A

【解析】

美国1787年宪法民主原则体现在规定总统和议员都由民选产生,故选A;B体现的是联邦制原则,排除B;美国1787年宪法存在种族歧视和性别歧视的不足,排除C;D体现的是分权制衡原则,排除。

31、

为英国君主立宪制确立提供法律依据的文献是

A. 《联邦条例》

B. 《权利法案》

C. 《独立宣言》

D. 《人民宪章》

【考点】
【答案】

B

【解析】

结合所学,1689年英国议会颁布《权利法案》,为英国君主立宪制确立提供法律依据,故选B;1781年,美国的《联邦条例》被各州批准生效,十三个殖民地组成了一个松散的联盟,排除A。《美国独立宣言》 是北美洲十三个英属殖民地宣告自大不列颠王国独立,排除C;

《人民宪章》是英国宪章运动中的纲领性文件,排除D。

二、非选择题(共4题,共20分)

32、

著名史学家钱穆在《国史新论》中,就提出了一个秦汉以后社会是“士人政府”的著名论断:

朝廷内外官僚,皆由士充之。故汉代政府,由武帝以下,乃确然成为一士人政府。

中国自秦以下,传统政治,论位则君最高,论职则百官分治,论权则各有所掌,各自斟酌。……朝廷用人,则一依选举考试(指科举等选官制度)之所得。故中国自秦以下之传统政府,仅可称之曰:“士人政府”。

注:文中的“士”“士人”并非指西周贵族最低等级——士,这一等级在春秋战国解体,同时专业文化阶层形成,即文中的“士”“士人”。

你是否同意上述观点,并说明理由。(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考点】
【答案】
阅卷参考标准

标准

分值比例

论述合理,多角度分析

40%

运用史料充分、恰当

40%

结构完整,逻辑清晰

20%

【解析】

本题设问开放,言之成理即可。即可表态认可秦汉以后社会是“士人政府”。根据材料关键信息“朝廷用人,则一依选举考试之所得”、“仅可称之曰:‘士人政府’,或可称为‘官僚政府’,官僚即士人为之”等,由中国古代的选官制度相关内容以及官吏任免制度。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秦国统一六国,公元前221年,秦朝建立起来,形成“官僚政府”。理由:地方上,在全国推行郡县制,郡县制取代分封制,实现了中央垂直管理地方;郡县长官均由皇帝直接任免,不得世袭;官僚政治取代了贵族政治。也可否定秦汉以后社会是“士人政府”,可以从君主专制不断强化,“士人政府”不过是未付专制皇权的工具而已。

33、

政治制度演变是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第一条中华民国由中华人民组织之。

第二条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

第十六条中华民国之立法权以参议院行之。

第四十五条国务员于临时大总统提出法律案、公布法律及发布命令时,须副署之。

第五十三条本约法施行后限十个月内,由临时大总统召集国会。其国会之组织及选举法由参议院定之。

——摘自《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1)结合所学,说明《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颁布反映的历史背景。

(2)《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确立了怎样的政治体制?结合约法的具体内容,说明其进步意义。

(3)某校开展“图说政治制度史”的活动,请你任选三幅图片撰写简要说明词,包括国家、制度名称及特点。

1

【考点】
【答案】

(1)辛亥革命后,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宣誓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

(2)确立了行政、立法、司法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如约法规定,中华民国主权属于国民全体,体现了主权在民的思想,否定君主专制;约法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的性质,带有鲜明的民主性和革命性。

(3)雅典,陶片放逐法,主权在民(直接民主)。

英国,君主立宪制,国王统而不治。

美国,两党制,分权制衡。

德国,君主立宪制,专制主义和军国主义色彩浓厚。

【解析】

(1)《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颁布反映的历史背景是辛亥革命后,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宣誓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

(2)由材料“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第十六条中华民国之立法权以参议院行之。第四十五条国务员于临时大总统提出法律案、公布法律及发布命令时,须副署之。第五十三条本约法施行后限十个月内,由临时大总统召集国会。其国会之组织及选举法由参议院定之。”,《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确立了行政、立法、司法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第二小问,可以答为:体现了主权在民的思想,否定君主专制;约法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的性质,带有鲜明的民主性和革命性。

(3)结合所学,图片一表现雅典的陶片放逐法,表现了主权在民(直接民主)。图二表现英国的君主立宪制,国王统而不治。图三表现美国的两党制,分权制衡。图四表现德国的君主立宪制,专制主义和军国主义色彩浓厚。

34、

阅读下列关于地方管理的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史记》记载始皇三十四年(前213年),就分封制和郡县制问题,在廷议中展开大辩论。仆射周青臣认为设置郡县,“人人自安乐,无战争之患,传之万世”。齐人博士淳于越认为,殷周能享国千余岁,是因为封子弟为辅佐的缘故。实行郡县制,陛下的子弟却是平民百姓,一旦出现谋杀君主的臣子,没有辅佐,靠谁来救援呢?丞相李斯则认为夏商周的制度也不是一代因袭一代,“各以治,非其相反,时变也”。

(1)概括上述争论双方的论据。若你也参加了当时的辩论,你支持哪方?并请补充一条新论据。

材料二李维汉(时任统战部长,1983年回忆)写道:我们党在历史上曾提出过实行联邦制。1949年人民政协筹备期间,毛泽东同志就是否实行联邦制问题征求我们的意见。我认为不宜实行联邦制。理由是:苏联少数民族约占全国总人口的47%,我国少数民族只占全国总人口的6%,汉族和少数民族之间往往互相杂居或交错聚居;……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都主张在统一的(单一制的)国家内实行地方自治和民族区域自治,只在例外情况下允许联邦制;俄国许多非俄罗斯民族(革命时期)已分离为不同国家,不得不采取联邦制把各个国家联合起来,我国并没有经过民族分离。……毛泽东同志同意这个建议,在《共同纲领》中作了明确规定,这就是我国多年来实行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摘编自石光树《解决中国民族自治的一大悬案——以此怀念李维汉并纪念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确立五十周年》

(2)新中国没有效仿苏联的联邦制而是实行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请依据材料二归纳其原因。综合上述两则材料,就地方管理的决策问题可以得到哪些认识?

【考点】
【答案】

(1)淳于越赞成分封制的论据:前朝因实行分封制而延续千年;分封诸侯可以辅佐君主。周青臣、李斯赞成郡县制的论据:有利于长治久安;时代不同,政策也要随着改变。

支持郡县制的新论据:分封容易导致地方势力膨胀,造成分裂割据。东周时期分封制已无法维持,出现了长时期的诸侯混战。分封的诸侯靠血缘关系来维系,郡县官员由皇帝任免,后者更能有效控制地方。

支持分封制的新论据:自两周开始宗法观念突出,血缘关系在社会中仍有影响力。

(2)原因: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符合马列主义的理论;中国少数民族占全国人口比例比苏联小,且各族杂居;中国革命时期没有像苏联那样各民族分离建国。

认识:政策的制定要基于当时的实际情况,着眼于国家的统一安定。

【解析】

(1)由“殷周能享国千余岁,是因为封子弟为辅佐的缘故。实行郡县制,陛下的子弟却是平民百姓,一旦出现谋杀君主的臣子,没有辅佐,靠谁来救援呢?”可见,淳于越赞成分封制的论据:前朝因实行分封制而延续千年;分封诸侯可以辅佐君主。由材料“人人自安乐,无战争之患”“各以治,非其相反,时变也”,可见周青臣、李斯赞成郡县制的论据:有利于长治久安;时代不同,政策也要随着改变。第二小问,结合所学,我将支持郡县制,理由是:分封容易导致地方势力膨胀,造成分裂割据。东周时期分封制已无法维持,出现了长时期的诸侯混战。分封的诸侯靠血缘关系来维系,郡县官员由皇帝任免,后者更能有效控制地方。支持分封制,理由是自两周开始宗法观念突出,血缘关系在社会中仍有影响力。

(2)由“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都主张在统一的(单一制的)国家内实行地方自治和民族区域自治……俄国许多非俄罗斯民族(革命时期)已分离为不同国家,不得不采取联邦制把各个国家联合起来,我国并没有经过民族分离。”“苏联少数民族约占全国总人口的47%,我国少数民族只占全国总人口的6%,汉族和少数民族之间往往互相杂居或交错聚居”,可以归纳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符合马列主义的理论;中国少数民族占全国人口比例比苏联小,且各族杂居;中国革命时期没有像苏联那样各民族分离建国。第二小问,可以答为:政策的制定要基于当时的实际情况,着眼于国家的统一安定。

35、

阅读下列有关古代政治制度的材料,回答问题。

汉武帝初年,田蚡任丞相,权倾朝野,他所荐举的官员里,有从平民直接跃升到俸禄二千石的高级官职,其权势大有凌驾于皇帝之意。一次田蚡入宫奏事,汉武帝终于表露出内心的不满,问他:“你荐举的官吏说完了吗?我也要荐举我的官吏呢”。田蚡还曾经请求占用官营手工业管理部门少府考工室的地方用以扩建宅第,汉武帝愤怒地说:“你为什么不索性占用武库呢!”

——摘译自《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

(1)材料反映了西汉的什么问题?汉武帝采取怎样的对策?

奏折制度最初产生于康熙朝,是作为一种非正式的文书形式而出现的。康熙朝未实行回缴奏折制度。……奏折不通过内阁转呈,而由奏事处转呈,皇帝亲自拆阅和批答,皇帝的批示完全出自自己之手。雍正即位后对奏折制度进行了重大改革,实行回缴朱批奏折制度。将奏折的处理程序纳入军机处的轨道,全国有一千多人具有上折权,而将内阁置之高阁。

——摘自瞿嵘蓉等《中国古代秘密章奏发展与演变》

(2)依据材料归纳奏折制度的变化,结合所学分析奏折制度的作用。

【考点】
【答案】

(1)问题:丞相位高权重,对皇帝形成了一定的约束。

对策:建立中朝,削弱相权。

(2)变化:奏折制度的形式从非正式到正式;奏折从不回缴到回缴。

作用:架空了内阁的权力;保证皇帝个人意志得到全面贯彻,而不受外部环境影响,君主专制得到进一步加强。

【解析】

(1)由“权倾朝野,他所荐举的官员里,有从平民直接跃升到俸禄二千石的高级官职,其权势大有凌驾于皇帝之意”,可见丞相位高权重,对皇帝形成了一定的约束。结合所学,汉武帝建立中朝,削弱相权。

(2)由“奏折制度最初产生于康熙朝,是作为一种非正式的文书形式而出现的。康熙朝未实行回缴奏折制度。…… 雍正即位后对奏折制度进行了重大改革,实行回缴朱批奏折制度。”,可见,奏折制度的形式从非正式到正式;奏折从不回缴到回缴。第二小问。由“不通过内阁转呈,而由奏事处转呈,皇帝亲自拆阅和批答,皇帝的批示完全出自自己之手……将内阁置之高阁”可见,架空了内阁的权力;保证皇帝个人意志得到全面贯彻,而不受外部环境影响,君主专制得到进一步加强。

三、简答题(共1题,共5分)

36、

2017年9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法》在人大常委会表决通过。请阅读下列有关国歌的材料,回答问题。

《国际歌》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最著名的一首歌。歌词由欧仁·鲍狄埃在1871年巴黎公社起义后所作,歌曲讴歌了工人阶级为建立理想制度的革命首创精神。1917年苏俄十月革命向世界宣告了一个新型国家的诞生,之后以《国际歌》为代国歌。

(1)概述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历程中巴黎公社和十月革命的历史意义。

世界上每个国家均有其典型的文化象征,一如美国文化的象征——自由女神,法国文化的象征——《马赛曲》,……《义勇军进行曲》同样应当是中国近现代史的文化象征之一。

1935年12月9日,北平上千名学生高唱着《义勇军进行曲》,举行抗日救国请愿大游行。

抗日战争中,《义勇军进行曲》是八路军、新四军喜爱的战斗之歌;美国《时代周刊》记者爱泼斯坦记下了中国官兵高唱《义勇军进行曲》,前赴后继,取得台儿庄大捷的悲壮一幕。

1938年,东南亚青年华侨,从新加坡启程,一路高唱《义勇军进行曲》,回国参加抗战。

1944年7月,美国国务院拟定反法西斯盟军凯旋的广播节目单中有《义勇军进行曲》《美丽的美利坚》《斯拉夫进行曲》《哈利路亚》《马赛曲》等。

1949年9月21日,在人民政协第一届全体会议上,无党派人士徐悲鸿最先提议《义勇军进行曲》作为新中国国歌。

——摘自刘丽英,郭鲁川《<义勇军进行曲>的文化象征意义》

(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谈谈你是如何理解“《义勇军进行曲》是中国近现代史的文化象征”。

【考点】
【答案】

(1)巴黎公社是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十月革命是第一次取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建立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2)《义勇军进行曲》体现了中国人民反抗日本侵略的爱国主义精神。

《义勇军进行曲》在各方面的传唱,体现了全民族抗战中民族的觉醒和团结。

同盟国对《义勇军进行曲》的认同,也反映了同盟国对中国在反法西斯战争中做出巨大贡献的认同。

《义勇军进行曲》被定为国歌,其所代表的不屈不挠精神传承到了新中国的建设事业中(或:《义勇军进行曲》被定为国歌,是源于其在民族解放事业中的非凡影响)。

【解析】

(1)结合所学,巴黎公社是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十月革命是第一次取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建立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2)由“1935年12月9日,北平上千名学生高唱着《义勇军进行曲》,举行抗日救国请愿大游行。抗日战争中,《义勇军进行曲》是八路军、新四军喜爱的战斗之歌;1938年,东南亚青年华侨…..回国参加抗战;1944年7月,美国国务院拟定反法西斯盟军凯旋的广播节目单中有《义勇军进行曲》;1949年9月21日,在人民政协第一届全体会议上,无党派人士徐悲鸿最先提议《义勇军进行曲》作为新中国国歌。”可以归纳为:《义勇军进行曲》体现了中国人民反抗日本侵略的爱国主义精神。《义勇军进行曲》在各方面的传唱,体现了全民族抗战中民族的觉醒和团结。同盟国对《义勇军进行曲》的认同,也反映了同盟国对中国在反法西斯战争中做出巨大贡献的认同。《义勇军进行曲》被定为国歌,其所代表的不屈不挠精神传承到了新中国的建设事业中。

四、(共1题,共5分)

37、

1945年日本战败,无条件投降,被日本统治长达50年之久重新回到祖国怀抱的是

A. 台湾

B. 辽东半岛

C. 海南岛

D. 东北三省

【考点】
【答案】

A

【解析】

据所学知,1895年清政府同日本签订了《马关条约》,其中规定割台湾及其附属岛屿澎湖列岛等给日本,从此,日本对台湾进行了长达50年的殖民统治,直到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才收回了台湾。辽东半岛在《马关条约》签订不久就在法国等帝国主义的干涉下回归祖国了。所以A符合题意,B不符合题意;海南岛一直以来都是中国的领土,C不符合题意;东北三省在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被日本侵占,1945年日本投降,总共被日本殖民统治14年,D不符合题意。所以BCD不符合题意,故选择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