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金沙中学2018-2019学年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模拟试卷历史试卷

高中历史考试
考试时间: 分钟 满分: 50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共10题,共50分)

1、

“双百”方针提出的社会背景是

A. 新民主主义革命即将胜利

B. 社会主义制度基本确立

C. 中共八大刚刚结束

D. 三大改造已基本完成

2、

孟子的学说发展了孔子在“仁”方面的思想,下列观点不属于孟子的是

A. “克己复礼”

B. “无为而治”

C. 以法治国

D. “仁政”

3、

1927—1936年间,中国民族工业得到了较快发展,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不包括

A. 摆脱了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压迫

B. 民族工业的资金、技术实力与外国企业不相上下

C. 西方列强忙于战争,放松了对华经济侵略

D. 南京国民政府推行了一系列有利于国民经济发展的政策

4、

苏联不仅不参加马歇尔计划,反而以援助东欧各国和建立经互会来与之抗衡,这让杜鲁门喜出望外。杜鲁门认为,如果美国在遏制苏联的同时却又支持苏联恢复经济,实在是荒唐之举,现在苏联另起炉灶,分裂欧洲的责任自然就由苏联来承担。据此可知

A. 美国真诚地希望帮助整个欧洲恢复经济

B. 杜鲁门希望美苏两国合作治理欧洲

C. 美国不愿背负欧洲分裂的责任

D. 马歇尔计划是美国冷战战略的重要内容

5、

马克垚主编的《世界文明史》一书写道:“1870年以后物理学不断有新的发展,经过一场范式的危机,进入20世纪以后,物理学由量变进入质变,开始了革命性变革。”这主要体现在

A. 牛顿发现万有引力定律

B. 哥白尼提出“日心说”

C. 达尔文创立生物进化论

D. 爱因斯坦提出相对论

6、

下表是我国高考录取率(指当年录取人数与报考人数之比)变化情况统计,据此说明我国高等教育

1

A. 短时期实现全民普及

B. 由精英化发展为大众化

C. 录取率持续大幅增加

D. 录取率与经济发展相悖

7、

汉代科技多有创新,如图描绘了这一时期某项发明的工艺制作流程(部分).该发明是

1

A. 造纸术

B. 灌钢法

C. 棉纺技术

D. 印刷术

8、

有一位新国民,戴一顶自由帽,穿一套文明装,着一双进步靴,走过了交通路,来到了模范街,踏进了公益会,说几句义务话。这一新国民形象的描述反映了

A. 社会生活的近代化

B. 礼仪风俗的简洁化

C. 民间服饰的西洋化

D. 民族经济的工业化

9、

下图是20世纪50年代的一幅宣传画,画中题诗:“藕产大跃进,一条四百斤。抬回厨房里,供食八百人。”这反映了当时

1

A. 农业生产中的浮夸行为

B. 经济建设取得重大进步

C. 农业科技取得突出成就

D. 农业合作化的丰硕成果

10、

“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以及祖国强盛和中华民族凝聚力的增强是实现祖国统一大业的有力保障。下列实践中首次成功运用该构想的是

A. 1979年元月,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告台湾同胞书》

B. 1992年大陆海协会和台湾海基会达成“九二共识”

C. 1997年中国正式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

D. 1999年中国正式对澳门恢复行使主权

贵州省金沙中学2018-2019学年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模拟试卷历史试卷

高中历史考试
一、选择题(共10题,共50分)

1、

“双百”方针提出的社会背景是

A. 新民主主义革命即将胜利

B. 社会主义制度基本确立

C. 中共八大刚刚结束

D. 三大改造已基本完成

【考点】
【答案】

BD

【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56年我国三大改造已基本完成,社会主义制度基本建立,正处于社会主建设刚刚起步,需要调动广大知识分子建设社会主义的热情,为此,毛泽东1956年提出双百方针,所以选BD;1949年新民主主义革命即将胜利,1956年提出双百方针,A时间不符合题意,排除;1956年4月提出双百方针,1956年9月中共八大召开,C时间不符合题意,排除。

2、

孟子的学说发展了孔子在“仁”方面的思想,下列观点不属于孟子的是

A. “克己复礼”

B. “无为而治”

C. 以法治国

D. “仁政”

【考点】
【答案】

ABC

【解析】

结合所学可知,“仁政”是孟子的主张,D不符合题意,排除;孔子主张“克己复礼”,老子主张“无为而治”,韩非子主张以法治国,ABC均不属于孟子的主张,符合题意,故选ABC。

3、

1927—1936年间,中国民族工业得到了较快发展,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不包括

A. 摆脱了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压迫

B. 民族工业的资金、技术实力与外国企业不相上下

C. 西方列强忙于战争,放松了对华经济侵略

D. 南京国民政府推行了一系列有利于国民经济发展的政策

【考点】
【答案】

ABC

【解析】

“1927-1936年间”是国民政府统治的前期,这一时期民族工业得到了较快发展,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主要是:南京国民政府推行了一系列有利于国民经济发展的政策,如国民经济建设运动和币制改革,D不符合题意,排除;1927—1936年间我国仍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民族工业仍然受到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压迫,A错误,符合题意,故选A;1927—1936年间,我国民族工业的资金、技术实力与外国企业相比,仍有巨大差距,B错误,符合题意,故选B;一战期间,西方列强忙于战争,放松了对华经济侵略,C时间错误,符合题意,故选C;综上所述,本题选:ABC。

4、

苏联不仅不参加马歇尔计划,反而以援助东欧各国和建立经互会来与之抗衡,这让杜鲁门喜出望外。杜鲁门认为,如果美国在遏制苏联的同时却又支持苏联恢复经济,实在是荒唐之举,现在苏联另起炉灶,分裂欧洲的责任自然就由苏联来承担。据此可知

A. 美国真诚地希望帮助整个欧洲恢复经济

B. 杜鲁门希望美苏两国合作治理欧洲

C. 美国不愿背负欧洲分裂的责任

D. 马歇尔计划是美国冷战战略的重要内容

【考点】
【答案】

CD

【解析】

根据“现在苏联另起炉灶,分裂欧洲的责任自然就由苏联来承担”可知,美国不愿背负欧洲分裂的责任,C正确;根据“如果美国在遏制苏联的同时却又支持苏联恢复经济,实在是荒唐之举”,结合所学,美国推行马歇尔计划的实质是遏制苏联、控制西欧,是美国冷战战略在经济上的重要举措,故D正确;根据“如果美国在遏制苏联的同时却又支持苏联恢复经济,实在是荒唐之举”可知,美国并非真诚地希望帮助整个欧洲恢复经济,排除A;根据“以援助东欧各国和建立经互会来与之抗衡,这让杜鲁门喜出望外”可知,杜鲁门并不希望美苏两国合作治理欧洲,而是反映了美苏的对抗,排除B;综上所述,本题选:CD。

5、

马克垚主编的《世界文明史》一书写道:“1870年以后物理学不断有新的发展,经过一场范式的危机,进入20世纪以后,物理学由量变进入质变,开始了革命性变革。”这主要体现在

A. 牛顿发现万有引力定律

B. 哥白尼提出“日心说”

C. 达尔文创立生物进化论

D. 爱因斯坦提出相对论

【考点】
【答案】

D

【解析】

根据“进入20世纪以后,物理学由量变进入质变,开始了革命性变革”,结合所学,20世纪初爱因斯坦提出相对论,否定了经典力学的绝对时空观,使物理学开始了革命性变革,故D正确;17世纪牛顿发现万有引力定律,16世纪哥白尼提出“日心说”,AB时间不符合题意,排除;达尔文创立生物进化论属于生物学领域的成就,不符合物理学成就,排除C。

6、

下表是我国高考录取率(指当年录取人数与报考人数之比)变化情况统计,据此说明我国高等教育

1

A. 短时期实现全民普及

B. 由精英化发展为大众化

C. 录取率持续大幅增加

D. 录取率与经济发展相悖

【考点】
【答案】

B

【解析】

从1977年的录取率到2011年的录取率越来越高可知,高等教育日趋普及,由精英化发展为大众化,故B正确;“实现全民普及”表述不符合史实,排除A;由表格看出,1988年的录取率低于1984年,故“持续大幅增加”表述错误,排除C;经济发展促进高等教育发展,录取率也不断提高,故D错误。

7、

汉代科技多有创新,如图描绘了这一时期某项发明的工艺制作流程(部分).该发明是

1

A. 造纸术

B. 灌钢法

C. 棉纺技术

D. 印刷术

【考点】
【答案】

A

【解析】

依据题干图示中的流程可以看出反映的是造纸术的制作流程,结合所学可知,蔡伦改进了造纸术,他用树皮、麻头及敝布、鱼网等植物原料,经过挫、捣、抄、烘等工艺制造纸,符合题干图示中的流程,故A项正确;灌钢法是将生铁融入熟铁进行炼钢,不符合题意,排除B;棉纺技术是纺织技术,不符合题意,故C项错误;雕版印刷的过程,有点象拓印,但是雕版上的字是阳文反字,而一般碑石的字是阴文正字。此外,拓印的墨施在纸上,雕版印刷的墨施在版上;活字印刷的流程是先制成单字的阳文反文字模,然后按照稿件把单字挑选出来,排列在字盘内,涂墨印刷,印完后再将字模拆出,留待下次排印时再次使用,不符合题意,故D项错误。

8、

有一位新国民,戴一顶自由帽,穿一套文明装,着一双进步靴,走过了交通路,来到了模范街,踏进了公益会,说几句义务话。这一新国民形象的描述反映了

A. 社会生活的近代化

B. 礼仪风俗的简洁化

C. 民间服饰的西洋化

D. 民族经济的工业化

【考点】
【答案】

A

【解析】

辛亥革命的兴起,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民国政府为了改变愚昧落后的习俗,颁布了一系列法令,使社会习俗逐渐得到改变。材料中“戴一顶自由帽,穿一套文明装,着一双进步靴,走过了交通路,来到了模范街,踏进了公益会,说几句义务话”这一新国民形象正反映了社会生活的近代化,故A正确;B材料无法体现,排除;材料反映了一位新国民,无法体现“民间服饰的西洋化”,排除C;材料信息没有涉及民族经济,排除D。

9、

下图是20世纪50年代的一幅宣传画,画中题诗:“藕产大跃进,一条四百斤。抬回厨房里,供食八百人。”这反映了当时

1

A. 农业生产中的浮夸行为

B. 经济建设取得重大进步

C. 农业科技取得突出成就

D. 农业合作化的丰硕成果

【考点】
【答案】

A

【解析】

根据画中题诗:“藕产大跃进,一条四百斤。抬回厨房里,供食八百人。”可知,这是大跃进时期的农业生产中的浮夸行为,结合所学,1958年“大跃进”运动开始,导致以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和“共产”风为标志的“左”倾错误泛滥,图片漫画和漫画中的诗句正是浮夸风的表现,故A正确;材料反映的是浮夸风,并非经济建设取得重大进步、农业科技取得突出成就、农业合作化的丰硕成果,BCD错误。

10、

“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以及祖国强盛和中华民族凝聚力的增强是实现祖国统一大业的有力保障。下列实践中首次成功运用该构想的是

A. 1979年元月,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告台湾同胞书》

B. 1992年大陆海协会和台湾海基会达成“九二共识”

C. 1997年中国正式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

D. 1999年中国正式对澳门恢复行使主权

【考点】
【答案】

C

【解析】

一国两制是中国政府为实现国家和平统一而提出的基本国策,1997年中国正式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是“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的首次成功运用,故C正确;1979年元月,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告台湾同胞书》,“九二共识”,并没有实现台湾和大陆的统一,排除AB;1999年中国正式对澳门恢复行使主权,不符合“首次成功运用”,排除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