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长沙市长郡中学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文综政治试卷(解析版)

高中政治考试
考试时间: 分钟 满分: 2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共3题,共15分)

1、

读如图,该图既可以看成是一位窈窕淑女,也可以看成是一束花。这体现的哲理是

1

①人们对事物的反映总是因人而异的

②人们对事物的反映是主动有选择的

③人们对事物的认识是具有片面性的

④人们对事物的认识是主观因素制约

A. ②④   B. ①③   C. ①②   D. ③④

2、

2016年12月26 日,中国人民银行授权中国外汇交易中心公布,银行间外汇市场人民币汇率中间价为1美元对人民币6.9459元,而2015年10月23 日,银行间外汇市场人民币汇率中间价为1美元对人民币6.3573元。人民币汇率这一变化将对中国经济产生多方面的影响,其中消极的方面在于

①提高中国居民的赴美旅游成本  

②减少中国学生赴美留学的成本

③扩大中国出口商品的价格优势,增加出口

④增加中国居民购买美国进口商品的负担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④   D. ③④

3、

日前,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改革社会组织管理制度促进社会组织健康有序发展的意见》,强调要支持社会组织在创新社会治理、化解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秩序、促进社会和谐等方面发挥作用,使之成为社会建设的重要主体。重视发挥社会组织的作用体现了

①生产方式决定社会的性质和面貌

②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

③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有反作用

④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

A. ③④   B. ①③   C. ②④   D. ①②

二、非选择题(共2题,共10分)

4、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16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12月14日至16日在北京举行。

材料一  会议认为,今年以来,我们全面贯彻去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决策部署,加强和改善党对经济工作的领导,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新发展理念,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适度扩大总需求,以创新供给带动需求扩展,以扩大有效需求倒逼供给升级,坚定推进改革,妥善应对风险挑战,引导形成良好社会预期,经济社会保持平稳健康发展,实现了“十三五”良好开局。

材料二  为继续推进供给侧改革,国务院按照党中央的部署,于2016年1月,推出新举措:再取消审批事项150多项,直接给企业松绑,激发市场活力;取消的事项与老百姓生产生活直接相关,取消后将大大方便老百姓办事;为强化对改革的法治保障,国务院对66部行政法规相关条款进行一揽子修改,明确相关部门监管责任,完善事中、事后监管措施的规定,“放”“管”结合。同时,修订《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办法》,更多向中小企业倾斜,为中小企业参与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加油助威。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经济知识,分析从供需两端促进经济发展的依据,并从供需两端分别为经济社会保持平稳健康发展提出一条合理化建议。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政治生活知识,说明国务院在推进供给侧改革中是如何发挥作用的?

5、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法制日益成为全球文明社会的价值选择,我国传统文化里也有不少法治文化元素。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同时强调在吸收运用法治这一人类文明成果时必须走对路。法治文化建设,各方在行动。教育部规定,从2016年起,初中和小学政治课教材名称统一更改为“道德与法制”高中新课标卷把“政治与法制”是为必修课程;中央电视台的《今日说法》栏目继续不断打造精品;消费者协会每年3·15举办消费者保护法宣传活动;各地普法机构积极组织“法制文艺”巡回演出,打造“线上+线下”普法新常态,将法治元素融入每个角落。

材料二  2016年12月9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就我国历史上的法治和德治进行集体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学习时强调,法律和道德都具有规范社会行为、调节社会关系、维护社会秩序的作用,在国家治理中都有其地位和功能。法安天下,德润民心。法律有效实施有赖于道德支持,道德践行也离不开法律约束。

(1)结合材料一和文化生活的相关知识,谈谈如何提升我国法治文化建设水平?

(2)运用对立统一的知识并结合材料二,分析说明,建设法治中国应如何认识和处理法治与德治的关系?

(3)每年12月4日是我国的宪法日,2016年宪法日的主题为“大力弘扬法治精神,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请你围绕该主题,设计两条宣传标语。

湖南省长沙市长郡中学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文综政治试卷(解析版)

高中政治考试
一、选择题(共3题,共15分)

1、

读如图,该图既可以看成是一位窈窕淑女,也可以看成是一束花。这体现的哲理是

1

①人们对事物的反映总是因人而异的

②人们对事物的反映是主动有选择的

③人们对事物的认识是具有片面性的

④人们对事物的认识是主观因素制约

A. ②④   B. ①③   C. ①②   D. ③④

【考点】
【答案】

A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影响意识的因素。选项①说法错误,因为人们对事物的认识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可能会产生差异,但并不是总是因人而异,故排除。选项③说法过于绝对,故排除。选项①④是对上述材料的正确解读,故本题答案选A。

2、

2016年12月26 日,中国人民银行授权中国外汇交易中心公布,银行间外汇市场人民币汇率中间价为1美元对人民币6.9459元,而2015年10月23 日,银行间外汇市场人民币汇率中间价为1美元对人民币6.3573元。人民币汇率这一变化将对中国经济产生多方面的影响,其中消极的方面在于

①提高中国居民的赴美旅游成本  

②减少中国学生赴美留学的成本

③扩大中国出口商品的价格优势,增加出口

④增加中国居民购买美国进口商品的负担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④   D. ③④

【考点】
【答案】

B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汇率变动的影响的知识。根据材料“2015年10月23 日,银行间外汇市场人民币汇率中间价为1美元对人民币6.3573元变成为1美元对人民币6.9459元”可知,人民币处于贬值状态。②是人民币升值的积极影响;③是人民币贬值的积极影响,选项①④是人民币贬值的消极影响,故本题答案选B正确。

3、

日前,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改革社会组织管理制度促进社会组织健康有序发展的意见》,强调要支持社会组织在创新社会治理、化解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秩序、促进社会和谐等方面发挥作用,使之成为社会建设的重要主体。重视发挥社会组织的作用体现了

①生产方式决定社会的性质和面貌

②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

③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有反作用

④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

A. ③④   B. ①③   C. ②④   D. ①②

【考点】
【答案】

A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社会基本矛盾、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的知识。“改革社会组织管理制度促进社会组织健康有序发展”,这是上层建筑的完善,故选项③正确。发挥社会组织其实强调的是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的知识,故选项④正确,选项①②说法正确,但是与题意无关,故排除。故本题答案选A。

二、非选择题(共2题,共10分)

4、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16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12月14日至16日在北京举行。

材料一  会议认为,今年以来,我们全面贯彻去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决策部署,加强和改善党对经济工作的领导,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新发展理念,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适度扩大总需求,以创新供给带动需求扩展,以扩大有效需求倒逼供给升级,坚定推进改革,妥善应对风险挑战,引导形成良好社会预期,经济社会保持平稳健康发展,实现了“十三五”良好开局。

材料二  为继续推进供给侧改革,国务院按照党中央的部署,于2016年1月,推出新举措:再取消审批事项150多项,直接给企业松绑,激发市场活力;取消的事项与老百姓生产生活直接相关,取消后将大大方便老百姓办事;为强化对改革的法治保障,国务院对66部行政法规相关条款进行一揽子修改,明确相关部门监管责任,完善事中、事后监管措施的规定,“放”“管”结合。同时,修订《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办法》,更多向中小企业倾斜,为中小企业参与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加油助威。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经济知识,分析从供需两端促进经济发展的依据,并从供需两端分别为经济社会保持平稳健康发展提出一条合理化建议。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政治生活知识,说明国务院在推进供给侧改革中是如何发挥作用的?

【考点】
【答案】

(1)依据:①以推进供给侧结构改革为主线,以创新供给带动需求扩展,是因为生产决定消费,生产为消费创造动力。②适度扩大总需求,以扩大有效需求倒逼供给升级,是因为消费对生产有重要的反作用,消费对生产的调整和升级起着导向作用,一个新的消费热点的出现,往往能带动一个产业的出现和成长。

建议:①在供给方面,继续运用好结构性减税等手段,促进服务业、先进制造业发展,扶持小微 企业成长,扩大有效供给。②在需求方面,要以更优品质的产品、更加丰富的新业态、更便利的服务,引领和创造消费需求,在消费升级中释放需求潜力。(合理化建议属开放性问题,学生答其它答案,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2)①国务院在党的领导下,在法制轨道上开展工作。简政放权,简体办事程序,取消审批事项,激发市场活力。②转变政府职能,建设服务型政府,提高政府为经济和社会服务的能力和水平,实实在在为百姓办实事。创新行政管理与服务方式,提高行政效率和水平,“放”“管”结合。③切实履行好组织社会主义经济建设职能,加强宏观调控,综合运用各种手段,向中小企业倾斜,为中小企业参与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加油助威。④国务院依法行政,坚持法定职责必须为,勇于负责,敢于担当,明确相关部门监管责任,完善事中、事后监管。⑤坚持为人民服务、对人民负责的原则,取消的事项与老百姓生产生活直接相关,实实在在为百姓办实事。

【解析】

本题以2016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召开为背景材料,从经济生活和政治生活设题考查生产和消费的关系、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核心地位、转变政府职能、政府的职能、对人民负责的工作原则、依法行政的知识。

(1)本题有两小问,首先要求考生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经济知识,分析从供需两端促进经济发展的依据,属于原因依据类的解答题。考生在分析说明时,首选可以从生产决定消费的角度分析说明为什么要从供给的角度促进经济的发展;其次可以从消费对生产的反作用的角度分析说明为什么要从需求的角度促进经济的发展即可。后一问要求考生从供需两端分别为经济社会保持平稳健康发展提出一条合理化建议,属于措施建议类的解答题。考生从供给的角度可以根据材料“以创新供给带动需求扩展,以扩大有效需求倒逼供给升级”从促进服务业、先进制造业发展,扶持小微企业成长,提高产品的质量等角度说明扩大有效供给;从需求的角度,可以从刺激消费需求的因素的角度进行说明即可。

(2)本题要求考生结合材料二和所学政治生活知识,说明国务院在推进供给侧改革中是如何发挥作用的,属于措施类的解答题。考生解答本题要注意本题的设问主体是国务院即政府,因此考生政府的职能、转变政府职能、对人民负责的原则、坚持依法行政,科学民主依法决策等角度结合材料进行说明即可。

5、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法制日益成为全球文明社会的价值选择,我国传统文化里也有不少法治文化元素。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同时强调在吸收运用法治这一人类文明成果时必须走对路。法治文化建设,各方在行动。教育部规定,从2016年起,初中和小学政治课教材名称统一更改为“道德与法制”高中新课标卷把“政治与法制”是为必修课程;中央电视台的《今日说法》栏目继续不断打造精品;消费者协会每年3·15举办消费者保护法宣传活动;各地普法机构积极组织“法制文艺”巡回演出,打造“线上+线下”普法新常态,将法治元素融入每个角落。

材料二  2016年12月9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就我国历史上的法治和德治进行集体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学习时强调,法律和道德都具有规范社会行为、调节社会关系、维护社会秩序的作用,在国家治理中都有其地位和功能。法安天下,德润民心。法律有效实施有赖于道德支持,道德践行也离不开法律约束。

(1)结合材料一和文化生活的相关知识,谈谈如何提升我国法治文化建设水平?

(2)运用对立统一的知识并结合材料二,分析说明,建设法治中国应如何认识和处理法治与德治的关系?

(3)每年12月4日是我国的宪法日,2016年宪法日的主题为“大力弘扬法治精神,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请你围绕该主题,设计两条宣传标语。

【考点】
【答案】

(1)①把握法治文化建设规律,在法治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法治文化。②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法治文化发展方向的引领作用,促进有公平正义为核心的法治价值体系的建立和完善.③祝福发自文化融合,既要继承传统文化中的法治元素,又要借鉴外来先进法治文化。④重视教育对人的法治文化的教化作用,发挥大众传媒对法治文化的传播作用。⑤举办各种贴近群众生活的法治文化活动,提升群众的法治文化素养。

(2)①矛盾即对立统一。法治和德治是对立统一的关系。②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相互分离。法治和德治的地位和功能是不同的,法治自身、治标,得治治心、之本。③矛盾双方相互吸引、相互联结。在国家治理中,德治是法治的基础,法治是得救的保障。法治与德治相互补充、相互促进、相得益彰。④建设法治中国必须坚持全面的观点,把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结合起来。

(3)示例一:①弘扬法治,我有责任。②依法治国,你我同行。③法治建设,贵在行动。④法治中国,群策群力。示例二:①加强法制宣传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②贯彻十八大精神,传播法治理念。③弘扬宪法精神,服务科学发展。④增强宪法观念,推进依法治国。

弘扬宪法精神,构建和谐社会。

【解析】

本题以社会主义法治建设为话题,从文化生活和哲学生活的角度设题考查文化的继承与发展的关系、教育的作用、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对立统一的观点的知识。

(1)本题要求结合材料一和文化生活的相关知识,谈谈如何提升我国法治文化建设水平,属于措施类的解答题。考生首先可以从文化发展的根本动力是社会实践的角度分析说明要立足于社会实践;其次可以从要继承传统法治文化的角度分析说明要处理好文化的继承与发展的关系;再次可以从要面向世界,博才众长的教的分析说明要加强借鉴交流;再次可以从要充分发挥教育在文化传播中的作用的角度进行说明;最后可以从依靠的主体的角度分析说明要加强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要开展群众性的社会主义法治建设即可。

(2)本题要求考生运用对立统一的知识并结合材料二,分析说明,建设法治中国应如何认识和处理法治与德治的关系,属于分析说明类的解答题。考生在分析说明时,首先要注意本题的知识限定是对立统一的知识,然后考生首先说明矛盾就是对立统一,总说二者是对立统一的关系,然后说明二者是怎样对立的,二者是怎样统一的,最后说明应该在对立中把握统一,在同一中把握对立即可。

(3)本问以每年12月4日是我国的宪法日,2016年宪法日的主题为“大力弘扬法治精神,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为话题,要求考生围绕该主题,设计两条宣传标语,属于开放型的解答题,考生所提标语只要符合本次的宪法日的主题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