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江津中学高一(月)月考生物试卷

高中生物考试
考试时间: 分钟 满分: 100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共18题,共90分)

1、

下列关于实验的操作步骤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脂肪的鉴定实验中可以看到被染成红色的脂肪颗粒

B.鉴定可溶性还原糖时,要加入斐林试剂甲液摇匀后,再加入乙液

C.用于鉴定可溶性还原糖的斐林试剂甲液和乙液,可直接用于蛋白质的鉴定

D.鉴定蛋白质的双缩脲试剂A液与B液要混合均匀后,再加入含样品的试管中

2、

下列有关物质的鉴定时所采用的试剂、实验操作方法及实验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

A

B

C

D

材料

花生种子切片

淀粉溶液

梨匀浆

豆浆溶液

试剂

苏丹Ⅳ溶液

碘液

斐林试剂

双缩脲试剂

水浴加热

不加热

不加热

不加热

加热

观察

显微镜观察

显微镜观察

肉眼观察

肉眼观察

现象

红色

溶液变蓝色

红黄色沉淀

紫色溶液

A.A B.B C.C D.D

3、

组成人体细胞的主要元素的种类以及基本元素的含量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

A.主要的元素是C、H、O、N、P、S,其中基本元素占鲜重的比例从大到小的顺序是:C>O>N>H

B.主要的元素是C、H、O、N、P、S、K、Ca、Mg,其中基本元素占鲜重的比例从大到小的顺序是:O>C>H>N

C.主要的元素是C、H、O、N、P、S,其中基本元素占干重的比例从大到小的顺序是:O>C>H>N

D.主要的元素是C、H、O、N、P、S,其中基本元素占干重的比例从大到小的顺序是:C>O>N>H

4、

细胞学说的建立过程,是一个在科学探究中开拓、继承、修正和发展的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英国科学家虎克用显微镜观察植物的木栓组织,并最终建立了细胞学说

B.德国科学家施莱登和施旺是细胞的发现者和命名者

C.德国科学家魏尔肖的名言是“所有的细胞都来源于先前存在的细胞”

D.细胞学说揭示了生物的统一性和多样性

5、

下列为两种细胞亚显微结构示意图,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1

A.蓝细菌不能进行光合作用

B.发菜、颤藻、念珠藻、小球藻等都属于蓝细菌

C.蓝细菌没有核糖体,水稻叶肉细胞有核糖体

D.以上两种细胞都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和核糖体等结构,体现细胞的统一性

6、

下列关于生命系统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植物的导管、木纤维和花粉都不属于生命系统的细胞层次

B.胃蛋白酶、甲状腺激素、抗体等物质都属于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

C.人工合成脊髓灰质炎病毒的成功意味着病毒可构成一个生命系统

D.被污染的培养基上长出的各种细菌、真菌等属于生命系统中的群落

7、

下列事实中,不支持“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观点的是(   )

A.父母通过精子和卵细胞把遗传物质传给下一代 B.乙肝病毒依赖人体肝细胞生活

C.草履虫是单细胞动物,它有纤毛可以运动 D.艾滋病病毒HIV由蛋白质和核酸组成

8、

血红蛋白的基本单位是( )

A.氨基酸 B.核苷酸 C.葡萄糖 D.脂肪酸

9、

在生物组织中还原糖、脂肪、蛋白质的鉴定实验中,对实验材料的选择,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大豆种子蛋白质含量高,是进行蛋白质实验鉴定的理想植物材料

B.花生种子含脂肪多且子叶肥厚,是用于脂肪鉴定的理想材料

C.水稻、小麦种子中都含有较多的淀粉,可用于淀粉的鉴定

D.甘蔗茎中含有较多的糖且近于白色,可用于还原糖的鉴定

10、

对斐林试剂和双缩脲试剂的配方,叙述不正确的是( )

A.都含有NaOH溶液和CuSO4溶液

B.斐林试剂检测还原糖需要沸水浴加热

C.双缩脲试剂是将1 mL0.1 g/mL的NaOH溶液滴入豆浆,再加入4滴0.01 g/mL的CuSO4溶液

D.斐林试剂含有两种试剂:质量浓度为0.1 g/mL的NaOH溶液和质量浓度为0.05g/mL的CuSO4溶液

11、

下列有关组成生物体化学元素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微量元素在生物体内含量很少,所以人体不存在微量元素缺乏症

B.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根据其含量不同分为大量元素和微量元素两大类

C.每种大量元素在不同的生物体内的含量都是相同的

D.组成生物体的大量元素中,C在细胞鲜重中含量最多

12、

下列符合细胞学说的是( )

①一切动植物都由细胞发育而来②病毒没有细胞结构③新细胞可以从老细胞中产生④细胞分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两大类⑤细胞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单位⑥一切动植物都由细胞和细胞产物所构成.

A.①③⑤⑥ B.②④⑤ C.③④⑤ D.①②③④⑤

13、

下列关于蓝藻和衣藻的说法,错误的是(   )

A.衣藻和蓝藻最根本的区别是有无核膜包被的细胞核

B.蓝藻和衣藻有相似的细胞膜和细胞质

C.衣藻有细胞壁,蓝藻没有细胞壁

D.蓝藻和衣藻依靠单个细胞就能完成各种生命活动

14、

下列四组生物中,都属于真核生物的一组是( )

A.病毒和柳树 B.细菌和草履虫 C.蓝藻和酵母菌 D.草履虫和青霉

15、

假如你在研究中发现一种新的单细胞生物并决定该生物的分类,则以下何种特性与你的决定无关(   )

①核膜的有无 ②核糖体的有无  ③细胞壁的有无 ④DNA的有无

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

16、

当显微镜的目镜为10×时、物镜为10×时,在视野直径范围内看到一行相连32个细胞。若目镜不变,物镜换成40×时,则在视野中可看到这行细胞中的 ( )

A.2个 B.4个 C.8个 D.16个

17、

埃博拉病毒,是一种能引起人类和灵长类动物产生埃博拉出血热的烈性传染病病毒,有很高的死亡率,下列相关说法错误的是( )

A.一般病毒只由蛋白质和核酸组成 B.病毒都是营寄生生活

C.埃博拉病毒具有细胞质、细胞膜 D.病毒的遗传物质是DNA或RNA

18、

从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因为细菌是单细胞生物,所以研究细菌,只能研究其细胞层次和个体层次

B.高等动物和高等植物都具有器官和系统层次

C.生命活动的承担者蛋白质,不是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

D.一个分子,既不是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也不是其他系统的结构层次

二、非选择题(共2题,共10分)

19、

颜色反应是鉴定或观察有机物的重要方法,下表是相关原理。

实验编号

需鉴定的物质

鉴定试剂

颜色反应

实验1

还原糖

斐林试剂

A

实验2

蛋白质

双缩脲试剂

B

实验3

脂肪

苏丹Ⅲ染液

C

实验4

淀粉

碘液

蓝色

(1)补充上表中的相关颜色反应A_____________,B____________,C_____________。

(2)实验1中的斐林试剂与待测样液混合后,还需进行的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然后才能观察到颜色反应。

(3)斐林试剂和双缩脲试剂的成分都是NaOH和CuSO4,在加入试管前需先等量混匀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4)实验3中使用的50%的酒精溶液,其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

首先从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来分析下面所说的四种情况,①一个大肠杆菌;②培养皿中的大肠杆菌菌落;③培养基被污染后,除了大肠杆菌外,又滋生了真菌以及乳酸菌等其他细菌。然后回答下列问题:

(1)①在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中,既属于_________层次,又属于_________层次,因此大肠杆菌不能参与形成的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有_____________。

A.器官   B.生态系统   C.种群   D.组织

(2)②属于_______层次,③属于________层次。

(3)③中的真菌与大肠杆菌属于原核生物的是_____________,二者在结构上最明显的差异是前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原核生物中的蓝藻细胞内含有叶绿素和__________,是进行光合作用的_________生物。

重庆市江津中学高一(月)月考生物试卷

高中生物考试
一、选择题(共18题,共90分)

1、

下列关于实验的操作步骤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脂肪的鉴定实验中可以看到被染成红色的脂肪颗粒

B.鉴定可溶性还原糖时,要加入斐林试剂甲液摇匀后,再加入乙液

C.用于鉴定可溶性还原糖的斐林试剂甲液和乙液,可直接用于蛋白质的鉴定

D.鉴定蛋白质的双缩脲试剂A液与B液要混合均匀后,再加入含样品的试管中

【考点】
【答案】

A

【解析】

1、斐林试剂是由甲液(质量浓度为0.1g/mL氢氧化钠溶液)和乙液(质量浓度为0.05 g/mL硫酸铜溶液)组成,用于鉴定还原糖,使用时要将甲液和乙液混合均匀后再加入含样品的试管中,且需水浴加热。

2、双缩脲试剂由A液(质量浓度为0.1 g/mL氢氧化钠溶液)和B液(质量浓度为0.01 g/mL硫酸铜溶液)组成,用于鉴定蛋白质,使用时要先加A液后再加入B液。

A、用苏丹Ⅳ进行脂肪的鉴定可借助显微镜看到细胞中被染成红色的脂肪颗粒,A正确;

B、鉴定可溶性还原糖时,要将斐林试剂甲液和乙液混合后加入,B错误;

C、斐林试剂是由甲液(质量浓度为0.1g/mL氢氧化钠溶液)和乙液(质量浓度为0.05 g/mL硫酸铜溶液)组成,双缩脲试剂由A液(质量浓度为0.1 g/mL氢氧化钠溶液)和B液(质量浓度为0.01 g/mL硫酸铜溶液)组成,因此用于鉴定可溶性还原糖的斐林试剂甲液和乙液,不可直接用于蛋白质的鉴定,C错误;

D、用双缩脲试剂鉴定蛋白质时,应先加A液,再加B液,D错误。

故选:A。

2、

下列有关物质的鉴定时所采用的试剂、实验操作方法及实验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

A

B

C

D

材料

花生种子切片

淀粉溶液

梨匀浆

豆浆溶液

试剂

苏丹Ⅳ溶液

碘液

斐林试剂

双缩脲试剂

水浴加热

不加热

不加热

不加热

加热

观察

显微镜观察

显微镜观察

肉眼观察

肉眼观察

现象

红色

溶液变蓝色

红黄色沉淀

紫色溶液

A.A B.B C.C D.D

【考点】
【答案】

A

【解析】

生物组织中化合物的鉴定:(1)斐林试剂可用于鉴定还原糖,在水浴加热的条件下,溶液的颜色变化为砖红色(沉淀)。斐林试剂只能检验生物组织中还原糖(如葡萄糖、麦芽糖、果糖)存在与否,而不能鉴定非还原性糖(如淀粉)。(2)蛋白质可与双缩脲试剂产生紫色反应。(3)脂肪可用苏丹Ⅲ染液(或苏丹Ⅳ染液)鉴定,呈橘黄色(或红色)。(4)淀粉遇碘液变蓝。

A. 花生种子中富含有脂肪,脂肪可以被苏丹Ⅲ染液染成橘黄色,或被苏丹Ⅳ染液染成红色,不需加热,用显微镜观察,A正确;

B. 淀粉遇碘液变蓝,不需要显微镜观察,B错误;

C. 斐林试剂可用于鉴定还原糖,在水浴加热的条件下,溶液的颜色变化为砖红色(沉淀),C错误;

D. 蛋白质需要用双缩脲试剂检测,实验时,先加入A液,后加入B液,溶液呈紫色,不需加热,D错误。

故选:A。

3、

组成人体细胞的主要元素的种类以及基本元素的含量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

A.主要的元素是C、H、O、N、P、S,其中基本元素占鲜重的比例从大到小的顺序是:C>O>N>H

B.主要的元素是C、H、O、N、P、S、K、Ca、Mg,其中基本元素占鲜重的比例从大到小的顺序是:O>C>H>N

C.主要的元素是C、H、O、N、P、S,其中基本元素占干重的比例从大到小的顺序是:O>C>H>N

D.主要的元素是C、H、O、N、P、S,其中基本元素占干重的比例从大到小的顺序是:C>O>N>H

【考点】
【答案】

D

【解析】

1、组成生物体细胞的元素中,C、H、O、N、P、S这六种元素的含量占到了细胞总量的97%,称为主要元素;

2、C、H、O、N基本元素占鲜重的比例从大到小的顺序是:O>C>H>N;

3、C、H、O、N基本元素占干重的比例从大到小的顺序是:C>O>N>H。

A、占细胞鲜重比例最大的元素是O,A错误;

B、主要的元素是C、H、O、N、P、S,不包含K、Ca、Mg,B错误;

C、占细胞干重比例最大的元素是C,C错误;

D、主要的元素是C、H、O、N、P、S,其中基本元素占干重的比例从大到小的顺序是:C>O>N>H,D正确。

故选:D。

4、

细胞学说的建立过程,是一个在科学探究中开拓、继承、修正和发展的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英国科学家虎克用显微镜观察植物的木栓组织,并最终建立了细胞学说

B.德国科学家施莱登和施旺是细胞的发现者和命名者

C.德国科学家魏尔肖的名言是“所有的细胞都来源于先前存在的细胞”

D.细胞学说揭示了生物的统一性和多样性

【考点】
【答案】

C

【解析】

细胞学说的建立过程:(1)显微镜下的重大发现:细胞的发现,涉及到英国的罗伯特•虎克(1665年发现死亡的植物细胞)和荷兰的范•列文胡克(1674年发现金鱼的红细胞和精子,活细胞的发现)。(2)理论思维和科学实验的结合:在众多前人观察和思维的启发下,德国植物学家施莱登和动物学家施旺提出了细胞学说。(3)细胞学说在修正中前进:涉及德国的魏尔肖。魏尔肖提出“一切新细胞来自老细胞”,认为细胞通过分裂产生新细胞,为细胞学说作了重要补充。

A. 德国科学家施莱登和施旺是细胞学说的创立者,A错误;

B. 英国科学家虎克是细胞的发现者,B错误;

C. 德国科学家魏尔肖的名言是“所有的细胞都来源于先前存在的细胞”,C正确;

D. 细胞学说只揭示了生物的统一性,D错误。

故选:C。

5、

下列为两种细胞亚显微结构示意图,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1

A.蓝细菌不能进行光合作用

B.发菜、颤藻、念珠藻、小球藻等都属于蓝细菌

C.蓝细菌没有核糖体,水稻叶肉细胞有核糖体

D.以上两种细胞都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和核糖体等结构,体现细胞的统一性

【考点】
【答案】

D

【解析】

分析题图:左图为蓝细菌,没有成形的细胞核,属于原核生物;右图为植物细胞,有成形的细胞核,属于真核细胞。

A、蓝细菌(即蓝藻)虽然不含叶绿体,但含有叶绿素和藻蓝素,能进行光合作用,A错误;

B、发菜、颤藻、念珠藻等都属于蓝细菌,但小球藻不属于蓝细菌,B错误;

C、蓝细菌和水稻叶肉细胞都有核糖体,C错误;

D、以上两种细胞都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和核糖体等结构,体现细胞的统一性,D正确。

故选:D。

6、

下列关于生命系统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植物的导管、木纤维和花粉都不属于生命系统的细胞层次

B.胃蛋白酶、甲状腺激素、抗体等物质都属于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

C.人工合成脊髓灰质炎病毒的成功意味着病毒可构成一个生命系统

D.被污染的培养基上长出的各种细菌、真菌等属于生命系统中的群落

【考点】
【答案】

D

【解析】

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包括:

①细胞: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②组织:由形态相似、结构和功能相同的一群细胞和细胞间质联合在一起构成

③器官:不同的组织按照一定的次序结合在一起

④系统:能够共同完成一种或几种生理功能的多个器官按照一定的次序组合在一起

⑤个体:由不同的器官或系统协调配合共同完成复杂的生命活动的生物

⑥种群:在一定的自然区域内,同种生物的所有个体是一个种群

⑦群落:在一定的自然区域内,所有的种群组成一个群落

⑧生态系统:生物群落与他的无机环境相互形成的统一整体

⑨生物圈:由地球上所有的生物和这些生物生活的无机环境共同组成

A. 花粉是活细胞,属于生命系统的细胞层次, A错误;

B. 胃蛋白酶、甲状腺激素、抗体等物质都属于生物大分子,不属于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 B错误;

C. 人工合成脊髓灰质炎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不属于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 C错误;

D. 被污染的培养基上长出的各种细菌、真菌等,包含了该培养基上的所有生物,属于生命系统中的群落, D正确。

故选:D。

7、

下列事实中,不支持“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观点的是(   )

A.父母通过精子和卵细胞把遗传物质传给下一代 B.乙肝病毒依赖人体肝细胞生活

C.草履虫是单细胞动物,它有纤毛可以运动 D.艾滋病病毒HIV由蛋白质和核酸组成

【考点】
【答案】

D

【解析】

细胞是生命活动的结构单位和功能单位,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不能独立生活,必须寄生在细胞中进行生活。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是指单细胞生物每个细胞能完成各种生命活动,多细胞生物通过各种分化细胞协调完成各种复杂的生命活动。

A、人的生殖通过细胞的减数分裂产生生殖细胞,并把遗传物质传给下一代,可见多细胞生物的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A错误;

B、病毒没有细胞结构,只能在细胞中代谢和繁殖,如乙肝病毒依赖人体的肝细胞生活,因此说明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B错误;

C、草履虫是单细胞生物,草履虫的纤毛可以运动能够说明单细胞生物的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C错误;

D、蛋白质和核酸是病毒的化学组成,但并不能说明“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D正确。

故选:D。

8、

血红蛋白的基本单位是( )

A.氨基酸 B.核苷酸 C.葡萄糖 D.脂肪酸

【考点】
【答案】

A

【解析】

阅读题干可知,该题的知识点是蛋白质、核酸、多糖和脂肪的基本组成单位,回忆相关知识点,然后分析选项进行解答。

由于蛋白质的基本组成单位是氨基酸,因此组成血红蛋白的基本单位是氨基酸。

故选:A。

9、

在生物组织中还原糖、脂肪、蛋白质的鉴定实验中,对实验材料的选择,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大豆种子蛋白质含量高,是进行蛋白质实验鉴定的理想植物材料

B.花生种子含脂肪多且子叶肥厚,是用于脂肪鉴定的理想材料

C.水稻、小麦种子中都含有较多的淀粉,可用于淀粉的鉴定

D.甘蔗茎中含有较多的糖且近于白色,可用于还原糖的鉴定

【考点】
【答案】

D

【解析】

生物组织中化合物的鉴定:(1)斐林试剂可用于鉴定还原糖,在水浴加热的条件下,溶液的颜色变化为砖红色(沉淀)。斐林试剂只能检验生物组织中还原糖(如葡萄糖、麦芽糖、果糖)存在与否,而不能鉴定非还原性糖(如淀粉)。(2)蛋白质可与双缩脲试剂产生紫色反应。(3)脂肪可用苏丹Ⅲ染液(或苏丹Ⅳ染液)鉴定,呈橘黄色(或红色)。(4)淀粉遇碘液变蓝。

A、大豆种子蛋白质含量高,且色浅,是进行蛋白质鉴定的理想植物组织材料,A正确;

B、花生种子富含脂肪且子叶肥厚,且颜色浅,是用于脂肪鉴定的好材料,B正确;

C、水稻、小麦种子中都含有较多的淀粉,可用于淀粉的鉴定,C正确;

D、甘蔗茎的薄壁组织含有较多的蔗糖,但蔗糖属于非还原性糖,因而不是进行可溶性还原糖鉴定的理想材料,D错误。

故选:D。

10、

对斐林试剂和双缩脲试剂的配方,叙述不正确的是( )

A.都含有NaOH溶液和CuSO4溶液

B.斐林试剂检测还原糖需要沸水浴加热

C.双缩脲试剂是将1 mL0.1 g/mL的NaOH溶液滴入豆浆,再加入4滴0.01 g/mL的CuSO4溶液

D.斐林试剂含有两种试剂:质量浓度为0.1 g/mL的NaOH溶液和质量浓度为0.05g/mL的CuSO4溶液

【考点】
【答案】

B

【解析】

生物组织中化合物的鉴定:(1)斐林试剂可用于鉴定还原糖,在水浴加热的条件下,溶液的颜色变化为砖红色(沉淀)。斐林试剂只能检验生物组织中还原糖(如葡萄糖、麦芽糖、果糖)存在与否,而不能鉴定非还原性糖(如淀粉)。(2)蛋白质可与双缩脲试剂产生紫色反应。

A、两种试剂都含有NaOH溶液和CuSO4溶液,A正确;

B、配制斐林试剂需要等量混合,但不需要沸水浴加热,只需要60~70℃的水浴加热,B错误;

C、双缩脲试剂是将1 mL0.1 g/mL的NaOH溶液滴入豆浆,再加入4滴0.01 g/mL的CuSO4溶液,C正确;

D、斐林试剂含有两种试剂:质量浓度为0.1 g/mL的NaOH溶液和质量浓度为0.05g/mL的CuSO4溶液,D正确。

故选:B。

11、

下列有关组成生物体化学元素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微量元素在生物体内含量很少,所以人体不存在微量元素缺乏症

B.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根据其含量不同分为大量元素和微量元素两大类

C.每种大量元素在不同的生物体内的含量都是相同的

D.组成生物体的大量元素中,C在细胞鲜重中含量最多

【考点】
【答案】

B

【解析】

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根据其含量不同分为大量元素和微量元素两大类,其中大量元素是指含量占生物总重量万分之一以上的元素,包括C、H、O、N、P、S、K、Ca、Mg。其中C为最基本元素,C、H、O、N为基本元素,C、H、O、N、P、S这六种元素的含量占到了细胞总量的97%,称为主要元素。

A、虽然微量元素在生物体内含量很少,但人体仍存在微量元素缺乏症,如缺Se导致的克山病,A错误;

B、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根据其含量不同分为大量元素(占生物体总重量万分之一以上)和微量元素(占生物体总重量万分之一以下)两大类,B正确;

C、不同生物体内元素的含量存在差异,C错误;

D、组成生物体的大量元素中,C是最基本的元素,O是在细胞鲜重中含量最多的元素,D错误。

故选:B。

12、

下列符合细胞学说的是( )

①一切动植物都由细胞发育而来②病毒没有细胞结构③新细胞可以从老细胞中产生④细胞分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两大类⑤细胞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单位⑥一切动植物都由细胞和细胞产物所构成.

A.①③⑤⑥ B.②④⑤ C.③④⑤ D.①②③④⑤

【考点】
【答案】

A

【解析】

细胞学说是由德国植物学家施莱登和动物学家施旺提出的,其内容为:

(1)细胞是一个有机体,一切动植物都是由细胞发育而来,并由细胞和细胞的产物所构成;

(2)细胞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单位,既有它自己的生命,又对与其他细胞共同组成的整体的生命起作用;

(3)新细胞可以从老细胞中产生。

①细胞学说认为一切动植物都由细胞发育而来,①正确;

②细胞学说没有揭示病毒没有细胞结构,②错误;

③细胞学说指出新细胞可以从老细胞中产生,③正确;

④细胞学说没有揭示细胞分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两大类,④错误;

⑤细胞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单位,既有它自己的生命,又对与其他细胞共同组成的整体的生命起作用,⑤正确;

⑥一切动植物都由细胞发育而来,并由细胞和细胞的产物所构成,⑥正确。

综上①③⑤⑥正确。

故选:A。

13、

下列关于蓝藻和衣藻的说法,错误的是(   )

A.衣藻和蓝藻最根本的区别是有无核膜包被的细胞核

B.蓝藻和衣藻有相似的细胞膜和细胞质

C.衣藻有细胞壁,蓝藻没有细胞壁

D.蓝藻和衣藻依靠单个细胞就能完成各种生命活动

【考点】
【答案】

C

【解析】

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的比较:

类 别

原核细胞

真核细胞

细胞大小

较小(一般1~10um)

较大(1~100um)

细胞核

无成形的细胞核,无核膜、核仁、染色体,只有拟核

有成形的细胞核,有核膜、核仁和染色体

细胞质

只有核糖体,没有其它复杂的细胞器

有核糖体、线粒体等,植物细胞还有叶绿体等

细胞壁

细细胞壁主要成分是肽聚糖

细胞壁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和果胶

增殖方式

二分裂

有丝分裂、无丝分裂、减数分裂

可遗传变异来源

基因突变

基因突变、基因重组、染色体变异

A、衣藻是真核生物,蓝藻是原核生物,最根本的区别是有无核膜包被的细胞核,A正确;

B、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有相似的细胞膜和细胞质,B正确;

C、衣藻和蓝藻都有细胞壁,C错误;

D、蓝藻和衣藻都是单细胞生物,因此依靠单个细胞就能完成各种生命活动,D正确。

故选:C。

14、

下列四组生物中,都属于真核生物的一组是( )

A.病毒和柳树 B.细菌和草履虫 C.蓝藻和酵母菌 D.草履虫和青霉

【考点】
【答案】

D

【解析】

常考的真核生物:绿藻、衣藻、真菌(如酵母菌、霉菌、蘑菇)、原生动物(如草履虫、变形虫)及动、植物。

常考的原核生物:蓝藻(如颤藻、发菜、念珠藻、蓝球藻)、细菌(如乳酸菌、硝化细菌、大肠杆菌等)、支原体、放线菌。

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不属于原核生物,也不属于真核生物。

A、病毒不是原核生物,也不是真核生物,A错误;

B、细菌属于原核生物,B错误;

C、蓝藻属于原核生物,C错误;

D、草履虫和青霉都属于真核生物,D正确。

故选D。

15、

假如你在研究中发现一种新的单细胞生物并决定该生物的分类,则以下何种特性与你的决定无关(   )

①核膜的有无 ②核糖体的有无  ③细胞壁的有无 ④DNA的有无

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

【考点】
【答案】

B

【解析】

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的比较:

类 别

原核细胞

真核细胞

细胞大小

较小(一般1~10um)

较大(1~100um)

细胞核

无成形的细胞核,无核膜、核仁、染色体,只有拟核

有成形的细胞核,有核膜、核仁和染色体

细胞质

只有核糖体,没有其它复杂的细胞器

有核糖体、线粒体等,植物细胞还有叶绿体等

细胞壁

细细胞壁主要成分是肽聚糖

细胞壁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和果胶

增殖方式

二分裂

有丝分裂、无丝分裂、减数分裂

可遗传变异来源

基因突变

基因突变、基因重组、染色体变异

①根据核膜的有无可以判断该生物是原核生物还是真核生物,①正确;

②核糖体是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共有的细胞器,且普遍存在于各种细胞中,所以不能根据核糖体的有无判断,②错误;

③因为动物细胞没有细胞壁,而其他绝大多数生物都具有细胞壁,所以根据细胞壁的有无可以判断该生物是否是动物,③正确;

④所有细胞都含有DNA,所以不能根据DNA的有无判断,④错误。

综上②④错误。

故选:B。

16、

当显微镜的目镜为10×时、物镜为10×时,在视野直径范围内看到一行相连32个细胞。若目镜不变,物镜换成40×时,则在视野中可看到这行细胞中的 ( )

A.2个 B.4个 C.8个 D.16个

【考点】
【答案】

C

【解析】

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大,视野就越小,看到的细胞就越大,但看到的数目较少;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小,视野就越大,看到的细胞就越小,但看到的数目细胞数目就越多。

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的计算是目镜的放大倍数乘以物镜的放大倍数。当显微镜的目镜为10×、物镜为10×时,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是100×,在视野直径范围内看到一行相连32个细胞。若目镜不变,物镜换成40×时,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是400×,是原来4倍,则看到的细胞数量为32×1/4=8,C正确。

故选:C。

17、

埃博拉病毒,是一种能引起人类和灵长类动物产生埃博拉出血热的烈性传染病病毒,有很高的死亡率,下列相关说法错误的是( )

A.一般病毒只由蛋白质和核酸组成 B.病毒都是营寄生生活

C.埃博拉病毒具有细胞质、细胞膜 D.病毒的遗传物质是DNA或RNA

【考点】
【答案】

C

【解析】

病毒的结构简单,有蛋白质外壳和遗传物质组成。由此可见,病毒没有细胞结构,同时缺少进行自主代谢的完整机制,因此病毒只能寄生在活细胞中才能生活。

A. 病毒只由蛋白质外壳和核酸核心组成,A正确;

B. 病毒只能寄生在活细胞内,都营寄生生活,B正确;

C. 埃博拉病毒无细胞结构,C错误;

D. 病毒只含DNA或RNA,故遗传物质是DNA或RNA,D正确。

故选:C。

18、

从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因为细菌是单细胞生物,所以研究细菌,只能研究其细胞层次和个体层次

B.高等动物和高等植物都具有器官和系统层次

C.生命活动的承担者蛋白质,不是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

D.一个分子,既不是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也不是其他系统的结构层次

【考点】
【答案】

C

【解析】

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包括:

①细胞: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②组织:由形态相似、结构和功能相同的一群细胞和细胞间质联合在一起构成

③器官:不同的组织按照一定的次序结合在一起

④系统:能够共同完成一种或几种生理功能的多个器官按照一定的次序组合在一起

⑤个体:由不同的器官或系统协调配合共同完成复杂的生命活动的生物

⑥种群:在一定的自然区域内,同种生物的所有个体是一个种群

⑦群落:在一定的自然区域内,所有的种群组成一个群落

⑧生态系统:生物群落与他的无机环境相互形成的统一整体

⑨生物圈:由地球上所有的生物和这些生物生活的无机环境共同组成

A、单细胞生物也能构成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A错误;

B、植物不具有系统的层次,B错误;

C、生命活动的承担者蛋白质,但蛋白质不是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最基本的生命系统是细胞,C正确;

D、一个分子,不是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但属于其他系统的结构层次,D错误。

故选:C。

二、非选择题(共2题,共10分)

19、

颜色反应是鉴定或观察有机物的重要方法,下表是相关原理。

实验编号

需鉴定的物质

鉴定试剂

颜色反应

实验1

还原糖

斐林试剂

A

实验2

蛋白质

双缩脲试剂

B

实验3

脂肪

苏丹Ⅲ染液

C

实验4

淀粉

碘液

蓝色

(1)补充上表中的相关颜色反应A_____________,B____________,C_____________。

(2)实验1中的斐林试剂与待测样液混合后,还需进行的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然后才能观察到颜色反应。

(3)斐林试剂和双缩脲试剂的成分都是NaOH和CuSO4,在加入试管前需先等量混匀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4)实验3中使用的50%的酒精溶液,其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考点】
【答案】

砖红色   紫色   橘黄色   水浴加热   斐林试剂   洗去浮色  

【解析】

1、生物组织中化合物的鉴定:(1)斐林试剂可用于鉴定还原糖,在水浴加热的条件下,溶液的颜色变化为砖红色(沉淀);斐林试剂只能检验生物组织中还原糖(如葡萄糖、麦芽糖、果糖)存在与否,而不能鉴定非还原性糖(如淀粉)。(2)蛋白质可与双缩脲试剂产生紫色反应。(3)脂肪可用苏丹III染液(或苏丹IV染液)鉴定,呈橘黄色(或红色)。(4)淀粉遇碘液变蓝。

2、鉴定还原性糖使用的斐林试剂,需要现用现配;斐林试剂是由甲液(质量浓度为0.1g/mL氢氧化钠溶液)和乙液(质量浓度为0.05g/mL硫酸铜溶液)组成,用于鉴定还原糖,使用时要将甲液和乙液混合均匀后再加入含样品的试管中,且需水浴加热;双缩脲试剂由A液(质量浓度为0.1g/mL氢氧化钠溶液)和B液(质量浓度为0.01g/mL硫酸铜溶液)组成,用于鉴定蛋白质,使用时要先加A液后再加入B液。

(1)斐林试剂可用于鉴定还原糖,在水浴加热的条件下,产生砖红色沉淀;蛋白质可与双缩脲试剂产生紫色反应;脂肪可用苏丹III染液鉴定,呈橘黄色。

(2)斐林试剂在检测还原糖时需要水浴加热条件。

(3)鉴定还原性糖使用的斐林试剂,需要现用现配;斐林试剂是由甲液(质量浓度为0.1g/mL氢氧化钠溶液)和乙液(质量浓度为0.05g/mL硫酸铜溶液)组成,用于鉴定还原糖,使用时要将甲液和乙液混合均匀后再加入含样品的试管中,且需水浴加热;双缩脲试剂由A液(质量浓度为0.1g/mL氢氧化钠溶液)和B液(质量浓度为0.01g/mL硫酸铜溶液)组成,用于鉴定蛋白质,使用时要先加A液后再加入B液。

(4)脂肪需要使用苏丹III染液(或苏丹IV染液)染色,使用50%酒精洗去浮色以后在显微镜下观察,可以看到橘黄色(红色)的脂肪颗粒。

20、

首先从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来分析下面所说的四种情况,①一个大肠杆菌;②培养皿中的大肠杆菌菌落;③培养基被污染后,除了大肠杆菌外,又滋生了真菌以及乳酸菌等其他细菌。然后回答下列问题:

(1)①在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中,既属于_________层次,又属于_________层次,因此大肠杆菌不能参与形成的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有_____________。

A.器官   B.生态系统   C.种群   D.组织

(2)②属于_______层次,③属于________层次。

(3)③中的真菌与大肠杆菌属于原核生物的是_____________,二者在结构上最明显的差异是前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原核生物中的蓝藻细胞内含有叶绿素和__________,是进行光合作用的_________生物。

【考点】
【答案】

细胞   个体   AD   种群   群落   大肠杆菌   有核膜包裹的细胞核   藻蓝素   自养  

【解析】

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

(1)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由小到大依次是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和生物圈;

(2)地球上最基本的生命系统是细胞.分子、原子、化合物不属于生命系统;

(3)生命系统各层次之间层层相依,又各自有特定的组成、结构和功能;

(4)生命系统包括生态系统,所以应包括其中的无机环境。

(1)细菌为单细胞生物,在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中,既属于是细胞层次,又是个体层次,大肠杆菌为单细胞,故无组织、器官、系统层次,但可构成生态系统和种群,故选AD。

(2)②培养皿中的大肠杆菌落为同种生物,故属于种群层次,③培养基被污染后,除了大肠杆菌外,又滋生了真菌以及乳酸菌等其他细菌包括多种生物,故属于群落层次。

(3)真菌为真核生物,大肠杆菌属于原核生物,二者在结构上最明显的差异是真核生物有核膜包裹的细胞核。

(4)原核生物中的蓝藻细胞内含有叶绿素和藻蓝素,是进行光合作用的自养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