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南充高级中学高一(月)月考生物试卷

高中生物考试
考试时间: 分钟 满分: 8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共16题,共80分)

1、

将三组生理状态相同的某植物幼根分别培养在含有相同培养液的密闭培养瓶中,一段时间后,测定根吸收某种无机盐离子的量。培养条件及实验结果见表。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编号

培养瓶中气体

温度(℃)

离子相对吸收量(%)

1

空气

17

100

2

氮气

17

10

3

空气

3

28

A.1和3对照,实验的自变量是温度,因变量是离子相对吸收量

B.2和3对照,说明随温度升高幼根对该离子相对吸收量减少

C.1和2对照,实验的自变量是有无氧气,温度是无关变量

D.1和2对照,说明有氧环境利于该植物对离子的吸收

2、

有关生物膜流动镶嵌模型的描述正确的是

A.磷脂分子具有头部疏水而尾部亲水的特性

B.蛋白质分子以镶、嵌以及贯穿的形式对称分布于膜两侧

C.细胞膜、细胞器膜和核膜所含的蛋白质种类相同

D.细胞膜的表面有糖类和脂质结合形成的糖脂 

3、

某同学利用紫色洋葱鳞片叶作为实验材料先后置于蔗糖和清水中,探究植物细胞的失水和吸水。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所用蔗糖溶液浓度越大,则实验效果越明显

B.吸水纸的主要作用是引流使植物细胞浸润在液体中

C.在低倍镜下观察原生质层的位置和液泡的大小

D.实验中前后观察了3次形成自身对照

4、

下列有关细胞中ATP与ADP的叙述,正确的是

A.ATP中去掉两个磷酸基团后是DNA 的基本组成单位

B.ATP转化成ADP时, 所有的高能磷酸键都断裂

C.ATP与ADP的相互转化在物质和能量上是可逆的

D.ATP中的能量可以来源于光能和化学能,也可以转化为光能和化学能

5、

下列关于ATP的叙述错误的是

A.ATP分子中有两个高能磷酸键

B.磷脂、ATP和DNA的元素组成相同

C.ATP水解一般与放能反应相联系

D.ATP中的“A”不是构成RNA的碱基

6、

下列关于物质运输方式的说法正确的是

A.合成的抗体分泌到细胞外需要载体蛋白的协助

B.质壁分离的植物细胞放入清水中通过主动运输吸收水分

C.果脯在腌制中慢慢变甜,是细胞主动吸收蔗糖分子的结果

D.性激素进入靶细胞的过程属于自由扩散

7、

下列有关生物学实验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用苏丹Ⅲ染液给花生子叶薄片染色后应用蒸馏水洗去浮色

B.用斐林试剂检测还原糖的过程中观察到蓝色转变为砖红色

C.高倍显微镜下观察到叶绿体内部有许多由类囊体形成的基粒

D.正在发生质壁分离的植物细胞中能观察到液泡颜色逐渐变浅

8、

进行生物实验时正确选择实验材料和方法是得出正确结论的前提。下列有关实验材料或方法的选择,错误的是

A.人鼠细胞融合实验研究生物膜的流动性——荧光标记法

B.绘制温度对酶活性影响的曲线——数学模型

C.研究分泌蛋白的合成和运输过程——同位素标记法

D.拍摄口腔上皮细胞的显微照片——物理模型

9、

下列有关细胞核的叙述正确的是

A.染色质在细胞分裂时高度螺旋化形成染色体

B.核仁是产生核糖体以及蛋白质合成的场所

C.核膜含两层磷脂分子,把核内物质与细胞质分隔开

D.细胞核是细胞新陈代谢的主要场所

10、

根据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点,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吞噬细胞比神经细胞溶酶体数量更多

B.幼嫩细胞比衰老细胞线粒体数量更多

C.胰岛细胞比心肌细胞内质网更发达

D.红细胞比唾液腺细胞高尔基体数量更多

11、

以下有关生物体内蛋白质和核酸的叙述,错误的是

A.氨基酸的脱水缩合发生在核糖体上 B.蛋白质中的N主要存在于肽键中

C.核糖和脱氧核糖的差异在于有无氧元素 D.核酸中的N存在于碱基中

12、

下列物质中一定含有肽键的是

A.酶、载体蛋白 B.血红蛋白、胰岛素

C.维生素、酶 D.胆固醇、核酸

13、

下列哪种物质的合成过程需要供给氮源

A.糖原 B.淀粉 C.脂肪 D.叶绿素

14、

水母的含水量可达到97%。下列有关生物体内水的叙述,错误的是

A.生物体内的许多生化反应都需要自由水的参与

B.自由水是细胞内良好溶剂,许多物质溶解在其中

C.植物老熟部分比幼嫩部分的细胞含水量少

D.结合水参与体内营养物质和代谢废物的运输

15、

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酵母菌的细胞内含有DNA和RNA两类核酸

B.原核生物中既有自养生物又有异养生物

C.蓝藻细胞的能量来源于线粒体的有氧呼吸

D.原核生物的拟核区域有DNA分子

16、

自2018年8月中国部分省市发生非洲猪瘟疫情以来,截止2019年1月,已有24个省份发生过家猪和野猪疫情,累计扑杀生猪91.6万头。下列有关猪瘟病毒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用培养基在体外培养可获得大量该病毒

B.该病毒含有4种核苷酸

C.该病毒只含核糖体一种细胞器

D.该病毒结构简单是最小的生命系统

二、非选择题(共1题,共5分)

17、

植物细胞受损后通常会释放出酚氧化酶(PPO),将无色的酚氧化生成褐色的物质,引起蔬菜水果等的褐变。将酚氧化酶提取后作如下表的处理,加入缓冲液可以维持溶液的pH保持相对稳定。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步骤

试管

①酚氧化酶的处理

②加入缓冲液

③加入酚类底物

实验后的颜色

A

不作处理

2ml

2ml

褐色

B

加入三氯乙酸(强酸),10分钟

2ml

2ml

C

加入蛋白酶,10分钟

2ml

2ml

(1)PPO是活细胞产生的具有_________作用的有机物,其作用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推测实验后试管B中的颜色是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后试管C中的颜色是_______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茶叶细胞中也存在众多种类的酚类物质与PPO,茶叶制作工艺有“机械揉搓”、“热锅高温炒制”、“通风晒干”,绿茶制取过程中必须先进行______________工艺以防止变色。红茶在加工过程中充分发挥了酶的作用,使鲜叶中化学成分变化较大,茶多酚大量__________(填“减少”、“增加”),也产生了茶黄素、茶红素等新成分,香气物质明显增加。

(4)某兴趣小组在探究温度对PPO活性影响时,设置了五个温度20℃、30℃、40℃、50℃、60℃发现褐色深浅依次为+、+++、+++、++、+(注:“+”代表深浅程度,越多代表颜色越深)。如需进一步确定酶的最适温度,接下来的实验思路是:在___________范围内,设置较小温度梯度,然后测定酶的活性。

四川省南充高级中学高一(月)月考生物试卷

高中生物考试
一、选择题(共16题,共80分)

1、

将三组生理状态相同的某植物幼根分别培养在含有相同培养液的密闭培养瓶中,一段时间后,测定根吸收某种无机盐离子的量。培养条件及实验结果见表。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编号

培养瓶中气体

温度(℃)

离子相对吸收量(%)

1

空气

17

100

2

氮气

17

10

3

空气

3

28

A.1和3对照,实验的自变量是温度,因变量是离子相对吸收量

B.2和3对照,说明随温度升高幼根对该离子相对吸收量减少

C.1和2对照,实验的自变量是有无氧气,温度是无关变量

D.1和2对照,说明有氧环境利于该植物对离子的吸收

【考点】
【答案】

B

【解析】

分析表格数据可知:该实验的自变量是气体种类和温度,因变量是离子相对吸收量,由实验结果可以看出:温度和氧气都影响离子相对吸收量,根本原因是离子的吸收为主动运输,需要呼吸作用提供能量,而氧气浓度和温度都影响呼吸作用。

A、第1组和第3组对比说明,幼根对该离子的吸收与温度的变化有关,有氧条件下温度较高时,吸收离子较快,实验的自变量是温度,因变量是离子相对吸收量,A正确;

B、分析表格可知,2和3对照,既有温度的影响又有氧气的影响,因此幼根对该离子相对吸收量减少与温度和氧气均有关,B错误;

C、分析表格可知,第1组和第2组对比说明,实验的自变量是有无氧气,温度是无关变量,C正确;

D、第1组和第2组对比说明,有氧条件有利于该植物幼根对该离子的吸收,D正确。

故选B。

2、

有关生物膜流动镶嵌模型的描述正确的是

A.磷脂分子具有头部疏水而尾部亲水的特性

B.蛋白质分子以镶、嵌以及贯穿的形式对称分布于膜两侧

C.细胞膜、细胞器膜和核膜所含的蛋白质种类相同

D.细胞膜的表面有糖类和脂质结合形成的糖脂 

【考点】
【答案】

D

【解析】

1、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认为:磷脂双分子层构成膜的基本骨架,蛋白质分子覆盖、镶嵌或横跨磷脂双分子层中,磷脂分子是轻油一般的流体,具有流动性,蛋白质分子大都是可以运动的,因此生物膜具有运动的流动性。

2、基本内容:(1)脂质:构成细胞膜的主要成分是磷脂,磷脂双分子层构成膜的基本骨架。

①磷脂分子的状态:亲水的“头部”排在外侧,疏水的“尾部”排在内侧。

②结构特点:一定的流动性。

(2)蛋白质:膜的功能主要由蛋白质承担,功能越复杂的细胞膜,其蛋白质的含量越高,种类越多。

①蛋白质的位置:有三种。镶在磷脂双分子层表面;嵌入磷脂双分子层;贡穿于磷脂双分子层。

②种类:a.有的与糖类结合,形成糖被,有识别、保护、润滑等作用。 b.有的起载体作用,参与主动运输过程,控制物质进出细胞。 c.有的是酶,起催化化学反应的作

A、磷脂分子具有头部亲水而尾部疏水的特性,A错误;

B、蛋白质以不同的方式镶在、嵌入、横跨磷脂双分子层,是流动镶嵌模型的基本内容,B错误;

C、不同生物膜上的蛋白质种类和数量不同,决定了生物膜的功能不同,C错误;

D、细胞膜的表面有糖类和脂质结合形成的糖脂,有的糖类和蛋白质结合形成糖蛋白,D正确。

故选D。

3、

某同学利用紫色洋葱鳞片叶作为实验材料先后置于蔗糖和清水中,探究植物细胞的失水和吸水。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所用蔗糖溶液浓度越大,则实验效果越明显

B.吸水纸的主要作用是引流使植物细胞浸润在液体中

C.在低倍镜下观察原生质层的位置和液泡的大小

D.实验中前后观察了3次形成自身对照

【考点】
【答案】

A

【解析】

在质壁分离和复原实验中,第一次观察的是正常细胞,第二次观察的是质壁分离的细胞,第三次观察的是质壁分离复原的细胞;在质壁分离过程中,原生质层与细胞壁逐渐分开,液泡的体积逐渐变小,液泡的颜色逐渐变深,质壁分离复原过程与上述现象相反;适宜浓度的硝酸钾能让成熟的植物细胞先发生质壁分离,然后自动复原;在一定范围内,细胞外溶液与细胞液的浓度差越大,质壁分离速率越快,但外界溶液浓度过高,会导致细胞失水过多而死亡。

A、适当提高蔗糖溶液的浓度,使蔗糖溶液与细胞液的浓度差变大,质壁分离的速度加快,但如果蔗糖浓度过高,会导致细胞失水过多而死亡,A错误;

B、在该实验中吸水纸的主要作用是引流使植物细胞浸润在液体中,B正确;

C、在质壁分离过程中,原生质层与细胞壁逐渐分开,液泡的体积逐渐变小,液泡的颜色逐渐变深;在质壁分离复原过程中,原生质层与细胞壁之间逐渐接近,液泡的体积逐渐变大,液泡的颜色逐渐变浅,因此该实验可以观察原生质层和细胞壁的位置、液泡的颜色和大小作为判断的依据,C正确;

D、第二次观察和第一次观察形成对照,观察细胞质壁分离现象;第三次观察与第二次观察形成对照,观察细胞质壁分离复原现象,D正确。

故选A。

4、

下列有关细胞中ATP与ADP的叙述,正确的是

A.ATP中去掉两个磷酸基团后是DNA 的基本组成单位

B.ATP转化成ADP时, 所有的高能磷酸键都断裂

C.ATP与ADP的相互转化在物质和能量上是可逆的

D.ATP中的能量可以来源于光能和化学能,也可以转化为光能和化学能

【考点】
【答案】

D

【解析】

ATP的中文名称叫三磷酸腺苷,其结构简式为A-P~P~P,其中A代表腺苷,P代表磷酸基团,-代表普通磷酸键,~代表高能磷酸键。ATP为直接能源物质,在体内含量不高,可与ADP在体内迅速转化,ATP与ADP的相互转化的反应式为:ATP⇌ADP+Pi+能量,反应从左到右时能量代表释放的能量,用于各种生命活动。

A、ATP分子脱去两个磷酸基以后的剩余结构是RNA的基本组成单位的一种,A错误;

B、ATP和ADP的相互转化过程中,一般远离腺苷的那个高能磷酸键断裂,B错误;

C、ATP和ADP的相互转化过程中,物质可逆,能量不可逆,C错误;

D、形成ATP可通过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故ATP中的能量可来源于光能和化学能,也可转化为光能和化学能,D正确。

故选D。

5、

下列关于ATP的叙述错误的是

A.ATP分子中有两个高能磷酸键

B.磷脂、ATP和DNA的元素组成相同

C.ATP水解一般与放能反应相联系

D.ATP中的“A”不是构成RNA的碱基

【考点】
【答案】

C

【解析】

ATP的结构简式中,A代表腺苷,P代表磷酸,-代表普通磷酸键,~代表高能磷酸键。ATP中有3个磷酸,2个高能磷酸键,且2个高能磷酸键为远离腺苷的磷酸之间。

A、ATP的结构简式是A-P~P~P,其中“~”代表高能磷酸键,可见,ATP分子中有两个高能磷酸键,A正确;

B、磷脂、ATP和DNA的元素组成相同,都是由C、H、O、N、P组成的,B正确;

C、放能反应一般与ATP的合成相联系,吸能反应一般与ATP的水解相联系,C错误;

D、ATP中的“A”代表腺苷,是由核糖和腺嘌呤组成,是构成RNA的基本单位之一,D正确。

故选C。

6、

下列关于物质运输方式的说法正确的是

A.合成的抗体分泌到细胞外需要载体蛋白的协助

B.质壁分离的植物细胞放入清水中通过主动运输吸收水分

C.果脯在腌制中慢慢变甜,是细胞主动吸收蔗糖分子的结果

D.性激素进入靶细胞的过程属于自由扩散

【考点】
【答案】

D

【解析】

小分子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

运输方式

运输方向

是否需要载体

是否消耗能量

示例

自由扩散

高浓度到低浓度

水、气体、脂类(因为细胞膜的主要成分是脂质,如甘油)

协助扩散

高浓度到低浓度

葡萄糖进入红细胞

主动运输

低浓度到高浓度

几乎所有离子、氨基酸

A、合成的抗体分泌到细胞外的方式是胞吐,不需要载体蛋白的协助,A错误;

B、质壁分离的植物细胞放入清水中通过自由扩散吸收水分,B错误;

C、果脯在腌制中慢慢变甜,是由于细胞失水过多导致死亡后失去了选择透过性的结果, C错误;

D、性激素属于固醇类激素,因此进入靶细胞的过程属于自由扩散,D正确。

故选D。

7、

下列有关生物学实验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用苏丹Ⅲ染液给花生子叶薄片染色后应用蒸馏水洗去浮色

B.用斐林试剂检测还原糖的过程中观察到蓝色转变为砖红色

C.高倍显微镜下观察到叶绿体内部有许多由类囊体形成的基粒

D.正在发生质壁分离的植物细胞中能观察到液泡颜色逐渐变浅

【考点】
【答案】

B

【解析】

生物组织中化合物的鉴定:(1)斐林试剂可用于鉴定还原糖,在水浴加热的条件下,产生砖红色沉淀。斐林试剂只能检验生物组织中还原糖(如葡萄糖、麦芽糖、果糖)存在与否,而不能鉴定非还原性糖(如淀粉)。(2)蛋白质可与双缩脲试剂产生紫色反应。(3)脂肪可用苏丹Ⅲ染液(或苏丹Ⅳ染液)鉴定,染色后需要50%酒精洗去浮色,便于观察橘黄色的颗粒(或红色)。

A、制作花生子叶的临时装片时,染色后需要50%酒精洗去浮色,便于观察,A错误;

B、还原糖遇到斐林试剂水浴加热的条件下出现砖红色沉淀,因此用斐林试剂检测还原糖的过程中观察到蓝色转变为砖红色沉淀,B正确;

C、高倍显微镜下能观察到叶绿体的形态和分布,在电子显微镜下能观察到叶绿体内部有许多由类囊体形成的基粒,C错误;

D、正在发生质壁分离的植物细胞,因失水而导致液泡颜色逐渐变深,D错误。

故选B。

8、

进行生物实验时正确选择实验材料和方法是得出正确结论的前提。下列有关实验材料或方法的选择,错误的是

A.人鼠细胞融合实验研究生物膜的流动性——荧光标记法

B.绘制温度对酶活性影响的曲线——数学模型

C.研究分泌蛋白的合成和运输过程——同位素标记法

D.拍摄口腔上皮细胞的显微照片——物理模型

【考点】
【答案】

D

【解析】

1、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法在生物学中是一种重要的研究手段,在生物课本中:分泌蛋白的形成过程、光合作用中水的来源和二氧化碳的转移途径、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DNA分子的半保留复制等均利用了该手段。

2、模型构建法:模型是人们为了某种特定的目的而对认识对象所做的一种简化的概括性的描述,这种描述可以是定性的,也可以是定量的;有的借助具体的实物或其它形象化的手段,有的则抽象的形式来表达。模型的形式很多,包括物理模型、概念模型、数学模型等。以实物或图画形式直观的表达认识对象的特征,这种模型就是物理模型。沃森和克里克制作的著名的DNA双螺旋结构模型,就是物理模型。

3、建立数学模型的一般步骤是:

第一步:观察并提出问题.要构建一个数学模型,首先我们要了解问题的实际背景,弄清楚对象的特征;

第二步:提出合理的假设.合理提出假设是数学模型成立的前提条件,假设不同.所建立的数学模型也不相同;

第三步:建构模型.根据所作的假设分析对象的因果关系,利用对象的内在规律和适当的数学工具,构造各个量词的等式关系;

第四步:对模型进行检验或修正.当数学公式这个模型构建出来后,可以进一步求算出各月的具体数值,再绘制出坐标曲线图,曲线图可以更直观地反映出种群数量的增长趋势。

A、人鼠细胞融合实验研究生物膜的流动性利用了荧光标记法,A正确;

B、根据以上分析可知,绘制温度对酶活性影响的曲线属于数学模型,B正确;

C、研究分泌蛋白的合成和运输过程利用同位素标记氨基酸,属于同位素标记法,C正确;

D、拍摄口腔上皮细胞的显微照片属于实物模型,D错误。

故选D。

9、

下列有关细胞核的叙述正确的是

A.染色质在细胞分裂时高度螺旋化形成染色体

B.核仁是产生核糖体以及蛋白质合成的场所

C.核膜含两层磷脂分子,把核内物质与细胞质分隔开

D.细胞核是细胞新陈代谢的主要场所

【考点】
【答案】

A

【解析】

细胞核包括核膜、染色质、核仁,核膜上的核孔的功能是实现核质之间频繁的物质交换和信息交流;细胞核内的核仁与某种 RNA(rRNA)的合成以及核糖体的形成有关;染色质、染色体的化学组成是DNA和蛋白质;染色质和染色体是同一物质在细胞不同时期的两种存在状态。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是细胞代谢和遗传的控制中心。

A、染色质是由DNA和蛋白质组成的丝状结构,在分裂期高度螺旋化缩短变粗,A正确;

B、核仁与核糖体、rRNA的产生有关,核糖体是蛋白质合成的场所,B错误;

C、核膜是双层膜结构,含有4层磷脂分子,把核内物质与细胞质分隔开,具有选择透过性,C错误;

D、细胞核是细胞代谢和遗传的控制中心,细胞质基质是细胞新陈代谢的主要场所,D错误。

故选A。

10、

根据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点,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吞噬细胞比神经细胞溶酶体数量更多

B.幼嫩细胞比衰老细胞线粒体数量更多

C.胰岛细胞比心肌细胞内质网更发达

D.红细胞比唾液腺细胞高尔基体数量更多

【考点】
【答案】

D

【解析】

各种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

细胞器

分布

形态结构

功 能

线粒体

动植物细胞

双层膜结构

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
细胞的“动力车间”

叶绿体

植物叶肉细胞

双层膜结构

植物细胞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植物细胞的“养料制造车间”和“能量转换站”。

内质网

动植物细胞

单层膜形成的网状结构

细胞内蛋白质的合成和加工,以及脂质合成的“车间”

高尔
基体

动植物细胞

单层膜构成的囊状结构

对来自内质网的蛋白质进行加工、分类和包装的“车间”及“发送站”(动物细胞高尔基体与分泌有关;植物则参与细胞壁形成)

核糖体

动植物细胞

无膜结构,有的附着在内质网上,有的游离在细胞质中

合成蛋白质的场所
“生产蛋白质的机器”

溶酶体

动植物细胞

单层膜形成的泡状结构

“消化车间”,内含多种水解酶,能分解衰老、损伤的细胞器,吞噬并且杀死侵入细胞的病毒和细菌。

液泡

成熟植物细胞

单层膜形成的泡状结构;内含细胞液(有机酸、糖类、无机盐、色素和蛋白质等)

调节植物细胞内的环境,充盈的液泡使植物细胞保持坚挺

中心体

动物或某些低等植物细胞

无膜结构;由两个互相垂直的中心粒及其周围物质组成

与细胞的有丝分裂有关

A、吞噬细胞比神经细胞具有更多的溶酶体,能吞噬并杀死侵入细胞的病毒或病菌,A正确;

B、幼嫩的细胞比衰老的细胞代谢更旺盛,所含的线粒体数量更多,B正确;

C、胰岛细胞能分泌胰岛素,胰岛素属于分泌蛋白,内质网是分泌蛋白的合成和加工的场所,故胰岛细胞与心肌细胞相比,内质网更发达,C正确;

D、唾液腺细胞能分泌唾液淀粉酶,而红细胞不具有分泌功能,因此唾液腺细胞比红细胞具有更多的高尔基体,D错误。

故选D。

11、

以下有关生物体内蛋白质和核酸的叙述,错误的是

A.氨基酸的脱水缩合发生在核糖体上 B.蛋白质中的N主要存在于肽键中

C.核糖和脱氧核糖的差异在于有无氧元素 D.核酸中的N存在于碱基中

【考点】
【答案】

C

【解析】

蛋白质的基本单位是氨基酸,氨基酸有20种,N元素就存在于氨基酸的氨基中,但是氨基酸在核糖体上脱水缩合后,氨基大多数都形成了肽键,因此蛋白质中N元素存在于肽键中。核酸分DNA和RNA,DNA分子的碱基有A、G、C、T四种,RNA分子的碱基有A、G、C、U四种,它的N元素就存在于碱基中。

A、根据以上分析可知,氨基酸的脱水缩合发生在核糖体上,A正确;

B、根据以上分析可知,蛋白质中的N元素主要存在于肽键中,B正确;

C、核糖和脱氧核糖的差异在于组成中只差一个氧原子,C错误;

D、根据以上分析可知,核酸中的N存在于碱基中,D正确。

故选C。

12、

下列物质中一定含有肽键的是

A.酶、载体蛋白 B.血红蛋白、胰岛素

C.维生素、酶 D.胆固醇、核酸

【考点】
【答案】

B

【解析】

阅读题干可知,该题的知识点的蛋白质的结构,蛋白质是由氨基酸经过脱水缩合反应,形成的,氨基酸之间通过肽键连接形成肽链。

A、载体蛋白属于蛋白质,含有肽键,酶大部分属于蛋白质,少数属于RNA,RNA类酶不含有肽键,A错误;

B、胰岛素和血红蛋白都属于蛋白质,含有肽键,B正确;

C、维生素D属于脂质,不含有肽键,酶大部分属于蛋白质,少数属于RNA,RNA类酶不含有肽键,C错误;

D、胆固醇的本质是脂质,核酸不含有肽键,含有磷酸二酯键,D错误。

故选B。

13、

下列哪种物质的合成过程需要供给氮源

A.糖原 B.淀粉 C.脂肪 D.叶绿素

【考点】
【答案】

D

【解析】

糖类的组成元素是C、H、O,糖原、淀粉属于多糖;脂肪的组成元素是C、H、O;蛋白质的基本组成元素是C、H、O、N等。

A、糖原属于糖类,不含有N元素,A错误;

B、淀粉是糖类,不含有N元素,B错误;

C、脂肪的组成元素是C、H、O,不含有N元素,C错误;

D、叶绿素的组成元素的C、H、O、N、Mg,含有N元素,因此合成过程中需要N,D正确。

故选D。

14、

水母的含水量可达到97%。下列有关生物体内水的叙述,错误的是

A.生物体内的许多生化反应都需要自由水的参与

B.自由水是细胞内良好溶剂,许多物质溶解在其中

C.植物老熟部分比幼嫩部分的细胞含水量少

D.结合水参与体内营养物质和代谢废物的运输

【考点】
【答案】

D

【解析】

水的存在形式及生理功能:

形式

自由水

结合水

定义

细胞中绝大部分的水以游离的形式存在,可以自由流动

与细胞内的其他物质相结合的水

含量

约占细胞内全部水分的95%

约占细胞内全部水分的4.5%

功能

①细胞内良好的溶剂
②参与生化反应
③为细胞提供液体环境
④运送营养物质和代谢废物

是细胞结构的重要组成成分

联系

自由水和结合水能够随新陈代谢的进行而相互转化

A、根据以上分析可知,生物体内的许多生化反应都需要自由水的参与,A正确;

B、根据以上分析可知,自由水是细胞内良好的溶剂,许多物质溶解在其中,B正确;

C、同一生物不同器官内含水量不同,因此植物老熟部分比幼嫩部分的细胞含水量少,C正确;

D、自由水参与体内营养物质和代谢废物的运输,结合水是细胞结构的重要组成成分,D错误。

故选D。

15、

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酵母菌的细胞内含有DNA和RNA两类核酸

B.原核生物中既有自养生物又有异养生物

C.蓝藻细胞的能量来源于线粒体的有氧呼吸

D.原核生物的拟核区域有DNA分子

【考点】
【答案】

C

【解析】

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的区别:

类 别

原核细胞

真核细胞

细胞大小

较小(一般1~10um)

较大(1~100um)

细胞核

无成形的细胞核,无核膜、核仁、染色体,只有拟核

有成形的细胞核,有核膜、核仁和染色体

细胞质

只有核糖体,没有其它复杂的细胞器

有核糖体、线粒体等,植物细胞还有叶绿体等

细胞壁

细细胞壁主要成分是肽聚糖

细胞壁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和果胶

增殖方式

二分裂

有丝分裂、无丝分裂、减数分裂

可遗传变异来源

基因突变

基因突变、基因重组、染色体变异

共性

都含有细胞膜、核糖体,都含有DNA和RNA两种核酸等

A、酵母菌的细胞属于真核细胞,细胞内含有DNA和RNA两类核酸,A正确;

B、原核生物中既有自养生物又有异养生物,如蓝藻属于自养型生物,大肠杆菌属于异养型生物,B正确;

C、蓝藻细胞属于原核细胞,其中不含线粒体,C错误;

D、原核生物具有拟核,拟核区有大型环状DNA分子,D正确。

故选C。

16、

自2018年8月中国部分省市发生非洲猪瘟疫情以来,截止2019年1月,已有24个省份发生过家猪和野猪疫情,累计扑杀生猪91.6万头。下列有关猪瘟病毒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用培养基在体外培养可获得大量该病毒

B.该病毒含有4种核苷酸

C.该病毒只含核糖体一种细胞器

D.该病毒结构简单是最小的生命系统

【考点】
【答案】

B

【解析】

病毒是由一个核酸分子(DNA或RNA)与蛋白质构的非细胞形态的靠寄生生活的生命体,生物病毒是一类个体微小,结构简单,只含单一核酸(DNA或RNA),必须在活细胞内寄生并以复制方式增殖的非细胞型微生物。

A、病毒没有细胞结构,只能寄生在活细胞中代谢和繁殖,不能在普通培养中生存,A错误;

B、猪瘟病毒的核酸只有一种,因此由4种核苷酸组成,B正确;

C、猪瘟病毒没有细胞结构,因此没有核糖体物,C错误;

D、该病毒结构简单,但是不属于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D错误。

故选B。

二、非选择题(共1题,共5分)

17、

植物细胞受损后通常会释放出酚氧化酶(PPO),将无色的酚氧化生成褐色的物质,引起蔬菜水果等的褐变。将酚氧化酶提取后作如下表的处理,加入缓冲液可以维持溶液的pH保持相对稳定。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步骤

试管

①酚氧化酶的处理

②加入缓冲液

③加入酚类底物

实验后的颜色

A

不作处理

2ml

2ml

褐色

B

加入三氯乙酸(强酸),10分钟

2ml

2ml

C

加入蛋白酶,10分钟

2ml

2ml

(1)PPO是活细胞产生的具有_________作用的有机物,其作用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推测实验后试管B中的颜色是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后试管C中的颜色是_______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茶叶细胞中也存在众多种类的酚类物质与PPO,茶叶制作工艺有“机械揉搓”、“热锅高温炒制”、“通风晒干”,绿茶制取过程中必须先进行______________工艺以防止变色。红茶在加工过程中充分发挥了酶的作用,使鲜叶中化学成分变化较大,茶多酚大量__________(填“减少”、“增加”),也产生了茶黄素、茶红素等新成分,香气物质明显增加。

(4)某兴趣小组在探究温度对PPO活性影响时,设置了五个温度20℃、30℃、40℃、50℃、60℃发现褐色深浅依次为+、+++、+++、++、+(注:“+”代表深浅程度,越多代表颜色越深)。如需进一步确定酶的最适温度,接下来的实验思路是:在___________范围内,设置较小温度梯度,然后测定酶的活性。

【考点】
【答案】

催化   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   无色   无色   ppo化学本质为蛋白质,蛋白酶可催化酚氧化酶(ppo)的分解   热锅高温炒制   减少   30~40°C  

【解析】

酶是活细胞产生的具有生物催化能力的有机物,大多数是蛋白质,少数是RNA;酶的催化具有高效性(酶的催化效率远远高于无机催化剂)、专一性(一种酶只能催化一种或一类化学反应的进行)、需要适宜的温度和pH值(在最适条件下,酶的催化活性是最高的,低温可以抑制酶的活性,随着温度升高,酶的活性可以逐渐恢复,高温、过酸、过碱可以使酶的空间结构发生改变,使酶永久性的失活)。

(1)根据题意分析可知,PPO是细胞受损后释放的酚氧化酶,酶是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有机物,其作用原理是降低化学反应所需的活化能,表中由于B试管中的酚氧化酶经过三氯乙酸(强酸)处理了10分钟,酶在强酸条件下会变性失活,因此的推测B试管内反应不能进行呈现无色。

(2)C试管加入蛋白酶,由于酚氧化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则酚氧化酶被蛋白酶分解,反应不能进行,现象是无色。

(3)高温可以改变酶的空间结构而失活,在茶叶细胞中存在众多种类的酚类物质与PPO,因此绿茶制取过程中为了防止变色可以先进行高温炒制使酚氧化酶失活变性,红茶在加工过程中充分发挥了酶的作用,使鲜叶中化学成分变化较大,由于酚氧化酶发挥了作用,因此茶多酚大量减少,也产生了茶黄素、茶红素等新成分,香气物质明显增加。

(4)根据实验目的:探究温度对PPO活性影响,自变量是温度的不同,因变量是褐色的深浅程度,设置的五个温度中,在30°C 、40°C时褐色最深,说明在这两个温度范围内酶的活性较强,因此如需进一步确定酶的最适温度,接下来的实验思路是:在30~40°C围内,设置较小温度梯度,然后测定酶的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