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湖湘教育三新探索协作体高一(月)联考生物试卷

高中生物考试
考试时间: 分钟 满分: 18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共31题,共155分)

1、

细胞代谢中某种酶与其底物、产物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1

A.产物B 浓度高低变化可以对酶 1 的活性进行调节

B.产物B 与变构位点的结合是可逆的

C.酶 1 的水解终产物一定是氨基酸,代谢终产物是尿素

D.酶 1 与产物B 结合后无活性,说明酶的功能与其空间结构有关

2、

如图表示人体内某种消化酶在体外最适温度条件下,反应物浓度对酶催化反应速率的影响,据图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1

A.如果在A点时,温度再提高5℃,则反应速率上升

B.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在B点时,往反应物中加入少量同样的酶,反应速率不变

C.在A点时,限制反应速率的因素是反应物的浓度

D.在C点时,限制反应速率的因素是反应物的浓度和酶的浓度

3、

下列关于酶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内质网是“消化车间”,内部可以合成和分泌多种水解酶

B.盐酸可能会破坏过氧化氢酶的空间结构导致其失活

C.线粒体与叶绿体都可以通过增加内膜的面积增加酶的附着位点

D.酶是活细胞产生的在细胞内外均可起调节作用的微量有机物

4、

下列关于生物实验的描述正确的是

A.探究“酶的专一性”实验及探究“温度对酶活性影响”实验,都可选择过氧化氢来完成

B.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时,将酶与底物溶液混合后置于不同温度下保温

C.在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的质壁分离与复原实验中,ATP 也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D.可用黑藻小叶作实验材料,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与质壁分离复原

5、

探究温度对酶活性影响最合理的实验步骤是

①取3支试管,编号,各注入2 mL淀粉溶液;另取3支试管,编号,各自注入1 mL新鲜的淀粉酶溶液 ②将淀粉酶溶液注入相同温度下的淀粉溶液试管中,维持各自的温度5 min ③向各试管中滴一滴碘液 ④将6支试管分成三组,每组各有一份淀粉溶液和一份淀粉酶溶液,分别放在60 ℃的热水、沸水和冰水中 ⑤观察实验现象

A.①②④③⑤ B.①③②④⑤ C.①③④②⑤ D.①④②③⑤

6、

下列关于酶的叙述,正确的是

A.每一种酶只能催化一种化学反应

B.高温、低温、过酸、过碱影响酶促反应的机理是相同的

C.酶浓度、底物浓度、温度等都是通过影响酶活性从而影响酶促反应速率的

D.酶是由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有机物

7、

下图甲表示物质跨膜运输的部分方式,乙表示某种运输方式的相关曲线,据图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1

A.图甲中的 Y 和 b 的物质运输方式相同,但Y 的运输不需要能量

B.大分子物质可通过图甲中的某种方式进出细胞

C.图乙的运输方式一定是协助扩散

D.图乙所示运输方式一定需要载体蛋白

8、

下列有关细胞的物质输入输出的叙述,正确的是

A.被动运输需要载体蛋白协助,但不消耗 ATP

B.在质壁分离复原过程中,细胞液浓度降低,细胞吸水能力降低

C.肝细胞通过主动运输吸收葡萄糖和 O2

D.胰岛B 细胞分泌胰岛素出细胞,这一过程充分体现了细胞膜上载体蛋白的专一性

9、

如图为细胞膜的流动镶嵌模型示意图,有关其叙述不正确的是

1

A.如该图表示动物细胞膜,图中还可以补充胆固醇分子

B.将一个酵母菌细胞中的全部②提取出来,在空气-水界面铺开,测得单分子层的表面积相当于原细胞膜表面积的两倍

C.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与③的种类和数量有关

D.可根据①在细胞膜上的分布判断细胞膜的内外侧

10、

下列关于生物膜结构探索历程的说法,正确的是

A.欧文顿通过化学分析表明细胞膜主要是由脂质和蛋白质组成的

B.荧光标记小鼠细胞和人细胞表面蛋白质的融合实验表明:生物膜的磷脂分子和蛋白质分子是可以运动的

C.罗伯特森提出的三层结构模型不能科学的解释细胞的生长现象

D.暗—亮—暗三层结构模型和流动镶嵌模型都认为蛋白质分子在膜中的分布是不均匀的

11、

某同学利用绿色植物叶肉细胞进行质壁分离及复原实验,得到下图,据图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1

A.若该细胞置于滴有少量红墨水的质量浓度为 0.3g/ml 的蔗糖溶液中,则 b 处为红色

B.若该细胞置于高浓度 KNO3溶液中,一定能观察到质壁分离后自动复原

C.若该细胞正在失水,则细胞液的吸水能力逐渐下降

D.若该细胞刚好处于平衡状态,则 a、b、c 三种溶液的浓度相等

12、

下列有关物质跨膜运输的说法错误的是

A.质壁分离过程中,水分子外流导致细胞内渗透压升高

B.细胞膜对膜两侧物质的进出具有选择性

C.当外界溶液浓度大于细胞液浓度时,植物细胞一定会发生质壁分离

D.无机盐离子进入人体细胞不一定是逆浓度梯度跨膜运输的

13、

如图为典型的细胞核及其周围部分结构的示意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1

A.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是细胞生命活动的控制中心和细胞代谢中心

B.图中①和⑤的连通,使细胞质和核内物质的联系更为紧密

C.图中③为染色质,它的主要成分是 DNA 和蛋白质

D.图中⑤为双层膜,它把核内物质与细胞质分开

14、

生活中,细菌无处不在。下列关于细菌的叙述,正确的是

A.细菌与动物细胞相比最大的区别是细菌有细胞壁

B.细菌核糖体的形成与核仁无关

C.细菌的遗传物质主要分布在染色体上

D.细菌的核酸中含有 4 种五碳糖、4 种碱基

15、

细胞核是系统的控制中心,有关细胞核的功能,科学家进行了艰辛的探究历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蝾螈受精卵的横缢实验说明没有细胞核,细胞就不能分裂分化

B.变形虫的切割实验说明细胞核是细胞生命活动的控制中心

C.美西螈的核移植实验说明细胞核中遗传物质可控制生物性状

D.伞藻嫁接和核移植实验说明生物体形态结构的建成主要与细胞核有关

16、

高等植物的根尖成熟区细胞中具有双层膜、单层膜和无膜结构的细胞器或细胞结构分别是

①细胞膜   ②线粒体     ③内质网   ④核糖体   ⑤大液泡   ⑥中心体   ⑦高尔基体   ⑧叶绿体   ⑨细胞核

A.②⑧⑨、③⑤⑦和④⑥ B.②⑨、①③⑤⑦和④

C.②、③⑤⑦和④ D.②、③⑤⑦和④⑥

17、

下列与“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叶绿体和线粒体”实验有关的表述,正确的是

A.在真核细胞中,线粒体的分布比叶绿体更普遍

B.可选择菠菜的叶肉细胞观察叶绿体和线粒体

C.光学显微镜下可观察到二者都具有外膜和内膜

D.制作菠菜叶临时装片时,应取菠菜叶稍带些叶肉的上表皮

18、

各种细胞器的形态、结构不同,在功能上也各有分工。下列关于细胞器的叙述,错误的是

A.附着在内质网上的核糖体也能合成胞内蛋白

B.内质网和高尔基体均与分泌蛋白的加工有关

C.溶酶体合成多种水解酶,能分解衰老、损伤的细胞器,吞噬并杀死入侵细胞的病毒或病菌

D.液泡主要存在于植物细胞中,内含有细胞液,可以调节植物细胞内的环境;充盈的液泡还可以使植物坚挺

19、

如图是高等植物叶肉细胞的部分结构示意图,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1

A.结构①是细胞质基质,是细胞进行新陈代谢的主要场所

B.结构②是线粒体,是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

C.结构③是内质网,与植物细胞壁的形成有关

D.结构④是叶绿体,是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

20、

下图表示细胞间信息交流的部分方式。下列说法正确的有几个?

①细胞间的信息交流不一定需要受体

②图 2 可以表示精子与卵细胞的识别和结合

③A 细胞分泌的化学物质(如激素),可随血液到达全身各处,与靶细胞的细胞膜表面的受体结合,将信息传递给靶细胞

④图 2 中甲是靶细胞,乙表示发出信号的细胞

1

A.1 个 B.2 个

C.3 个 D.4 个

21、

下列有关细胞膜的说法,正确的是

A.构成细胞膜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脂质和糖类

B.脂质在细胞膜中的含量比蛋白质少,但比糖类多

C.细胞膜的功能越简单,所含的蛋白质的种类和数量越多

D.细胞膜的完整性可用台盼蓝染色法进行检测

22、

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下列有关图示的分析中,不正确的是

1

A.如果该图表示的是组成活细胞中的元素,则A 是氧元素

B.如果该图表示的是组成活细胞中的元素,则其中 Mo 的含量很少

C.如果该图为组成活细胞的化合物,则A 中含有的元素为 H、O

D.如果该图表示的是组成活细胞的化合物,则A 是蛋白质

23、

下列关于元素与化合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A.植物根尖从土壤溶液中吸收的N 可以用于合成蛋白质、脂肪和核酸

B.C 是构成细胞的最基本元素,组成细胞的生物大分子都是以碳链为基本骨架

C.人体血液中钙离子含量太低会引起抽搐,说明微量元素能维持机体的正常生命活动

D.占人体细胞鲜重的百分比最大的元素是氧,占人体细胞干重的百分比最大的元素是氮

24、

G20 峰会的菜单、节目单、邀请函都印制在杭州丝绸上,淋漓尽致地体现了杭州特色。丝绸是—种人工饲养的家蚕丝织物。下列关于家蚕活细胞中元素及化合物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化学元素含量的高低是 O>C>N>H B.含量最多的有机化合物是蛋白质

C.家蚕活细胞的遗传物质只有 DNA D.脂肪是良好的储存能量的物质

25、

同自然界的许多物体一样,细胞也是由分子组成的。下图是细胞内几种有机物及其功能的关系图,m1、m2、m3、m4分别是有机物 M1、M2、M3、M4 的组成成分。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1

A.相同质量的M1和 M2被彻底氧化分解,则 M2的耗氧量多

B.在 HIV 体内,将M4彻底水解,得到 4 种碱基,1 种五碳糖和磷酸

C.DNA 和RNA 的不同点只在于五碳糖和碱基种类的不同

D.M3具有物质运输、催化、调节、免疫等多种功能

26、

如图是细胞中某种大分子物质的基本单位,关于它的叙述错误的是

1

A.该物质是核糖核酸,人体内有 4 种

B.图中的碱基可以有 4 种,分别是A、G、C、U

C.该物质形成的大分子物质是RNA,它主要分布在细胞质中

D.在 SARS 病毒和HIV 的宿主细胞中都能找到这种物质

27、

下列有关实验“观察 DNA 和RNA 在细胞中的分布”的说法,正确的是

A.在实验中,用质量分数为 8%的盐酸处理的口腔上皮细胞仍是活细胞,只是其膜的通透性增强

B.在实验材料选取时,人的口腔上皮细胞、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都可行

C.在实验中,需将两滴吡罗红和甲基绿染液先后滴在载玻片上

D.冲洗涂片时,要用蒸馏水迅速冲洗载玻片 10s

28、

下列有关多肽和蛋白质的说法,正确的是

A.蛋白质结构的多样性与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的种类、数目、排列顺序和空间结构有关

B.已知某化合物含有C、H、O、N 等元素,可以推断此物质为蛋白质

C.蛋白质空间结构改变,可能会导致蛋白质失去生物活性,但这种改变一般是可逆的

D.双缩脲试剂不能用来检测氨基酸的含量,也不能用来鉴定蛋白质是否已变性

29、

某多肽化合物由一条肽链组成,含 49 个肽键,有 2 个丙氨酸,丙氨酸分子式为 C3H7O2N,现脱掉其中的丙氨酸(位置在 15 号位和 30 号位),其中脱下的氨基酸均以游离态正常存在。下列有关该过程产生的全部有机物中有关原子、基团或肽键数目的叙述,错误的是

A.肽键数目减少 4 个 B.氨基和羧基分别增加 4 个

C.氧原子数目增加 4 个 D.氢原子数目增加 6 个

30、

下图是某多肽化合物的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1

A.③⑤⑦的形成是在核糖体上完成的

B.氨基酸脱水缩合过程产生水,产生的水中的H 来自氨基酸的氨基,O 来自羧基

C.该化合物的氨基酸种类不同,是由 R 基决定的,其编号是②、④、⑥、⑧

D.该多肽化合物彻底水解需消耗 3 个水分子

31、

下列关于“检测生物组织中糖类、脂肪和蛋白质”实验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制作花生子叶临时装片并用显微镜观察子叶细胞的着色情况,其一般步骤是:取材——切片——制片——观察

B.甘蔗茎中含有较多的糖且近于白色,可用于可溶性还原糖的鉴定

C.鉴定蛋白质时,要加入双缩脲试剂甲液和乙液等量混合均匀再加入

D.用双缩脲试剂鉴定蛋白质时,需水浴加热 2min 才能看到紫色

二、非选择题(共5题,共25分)

32、

X 酶存在于人的肝细胞中,能将糖原分解为还原糖。请根据有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细胞中每时每刻都进行着许多化学反应,统称为_____。酶所催化的化学反应一般是在比较_____的条件下进行的。

(2)X  酶催化糖原分解的机理是_____。该酶能够催化糖原的分解,但不能催化脂肪或其他物质分解,这反映了酶具有专一性。

(3)下图表示改变某一因素前后,糖原在 X 酶的作用下分解的实验结果,据此分析,改变因素是_____________(填“ 温度”“ 糖原溶液的量”或“ X  酶量”),该因素_____________(填“影响”或“不影响”)X 酶的活性。

1

(4)酶必须保持正常的结构才能发挥催化作用,请利用这一原理设计实验,探究 X 酶的化学本质究竟是蛋白质还是RNA。简要写出实验思路,并预期实验结果及结论。

实验思路:

①分别取等量X 酶于A、B 两只试管中;

②_____

③适宜条件下反应一段时间后,分别在A、B 中加入适量且等量糖原溶液,振荡摇匀;

④适宜条件下反应一段时间后,用斐林试剂检测是否有还原糖的生成。

预期实验结果及结论:若 A 试管中产生砖红色沉淀,B 试管中无砖红色沉淀,说明是 X 的化学本质是 RNA。反之,则说明是X 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

33、

图甲是渗透作用装置图,A、B 为两种不同浓度的蔗糖溶液;图乙是物质跨膜运输方式示意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2

甲   乙

(1)图甲中漏斗内外起始液面一致,图示为渗透平衡状态,此时A、B 的浓度大小关系是A_____B(填>、=或<),半透膜两侧_____(填“有”或“没有”)水分子移动。成熟植物细胞中的_____相当于图中半透膜。

(2)图乙中B 代表_____,是构成细胞膜的基本支架;人血浆中葡萄糖和K+进入红细胞的方式分别是_____(填字母)。

(3)同种生物的精子和卵细胞能相互识别,这依赖于图乙中的_____(填字母),其化学本质是_____。

(4)湖南本地的常规水稻种植到盐碱地中常出现萎蔫现象,其原因是_________。

34、

“武汉军运会”于 2019 年 10月 18 日至 27 日在中国武汉举行,我国运动员取得了奖牌数第一的好成绩。运动员成绩的取得离不开身体各部分细胞的协调配合,下图为人体细胞部分结构图,请据图回答有关问题:

1

(1)某同学用如图所示细胞体验制备细胞膜,_____(能、不能)得到纯净细胞膜,原因是_____。

(2)图示细菌不易进入细胞,体现了细胞膜具有____的功能。但病菌也能侵入细胞,图中细菌进入细胞的方式是___________,该过程体现了细胞膜具有_______的结构特点。

(3)若该细胞是胰腺细胞,则胰淀粉酶的合成场所是[   ]________,从合成到进入小肠肠腔穿过生物膜的层数是_________,在研究胰淀粉酶合成、分泌过程中,科学家采用了_______技术进行研究,以追踪该物质的去向。

(4)丙是大分子进出细胞核的通道,其功能是_____________。

35、

如图分别表示生物体内的生物大分子的部分结构模式图,据图回答:

1

(1)图一中“3”脱水缩合形成的化学键是_____(填汉语名称),请写出该化学键的结构简式:_____。

(2)大分子甲的元素组成是__________,在绝大多数生物体的细胞中,大分子甲由两条____构成。

(3)图二中的三种物质都是由许多_____连接而成的,其中属于植物细胞中储能物质的是____。

(4)图三是图一中乙的部分结构示意图,图三中所示化合物的基本组成单位可用图中字母________表示,图三所示化合物彻底水解的产物有_____种。

(5)“该食品由纯天然谷物制成,不含任何糖类,糖尿病患者可放心食用”这种宣传显然是不科学的,请说明理由:_____。

36、

观察下列细胞亚显微结构图,请思考:

1

(1)高等植物的细胞壁的化学成分主要是_____和_____,细胞壁对植物细胞有支持和保护作用。

(2)_____染液是将活细胞中线粒体染色的专一性染料,可以使活细胞中的线粒体呈现_____。

(3)图 1 中细胞属于_____(填“原核细胞”或“真核细胞”),图 2 中细胞属于_____(填“原核细胞”或“真核细胞”)。

(4)图1 代表的细胞与图2 代表的细胞最主要的区别是图1 代表的细胞_____;两类细胞共有的细胞器是_____。

(5)图 1 蓝藻细胞中无图 2 细胞中的〔 〕_____,但它也能进行光合作用,原因是_____。

三、(共1题,共5分)

37、

“生命是珍贵的、健康是快乐的”,下列行为习惯中,需要调整的是

A.购买食物时会关注是否含有添加剂、保质期、生产日期等内容

B.探视甲型HIN1病人时戴上医用口罩

C.喝营养快线、可乐代替喝水,只吃自己喜欢的食物

D.与艾滋病人共用学习用具、共同进餐

湖南省湖湘教育三新探索协作体高一(月)联考生物试卷

高中生物考试
一、选择题(共31题,共155分)

1、

细胞代谢中某种酶与其底物、产物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1

A.产物B 浓度高低变化可以对酶 1 的活性进行调节

B.产物B 与变构位点的结合是可逆的

C.酶 1 的水解终产物一定是氨基酸,代谢终产物是尿素

D.酶 1 与产物B 结合后无活性,说明酶的功能与其空间结构有关

【考点】
【答案】

C

【解析】

酶是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功能的有机物,其中绝大多数酶是蛋白质,少数酶是RNA.酶的生理作用是催化,具有高效性、专一性,酶的作用条件较温和.酶具有专一性是指每一种酶只能催化一种化合物或一类化合物的化学反应。

据图分析,产物B浓度低时酶1有活性时,将两种底物合成产物A;产物A和另外一种物质在酶2的作用下合成产物B;当产物B浓度过高时,与酶1的变构位点结合,使得酶1失去活性。

A、产物B浓度低时酶1有活性时,将两种底物合成产物A;产物A和另外一种物质在酶2的作用下合成产物B;当产物B浓度过高时,与酶1的变构位点结合,使得酶1失去活性。从而不能生成产物A,进而不能形成产物B,这样使得产物B的含量维持在稳定的水平,这属于一种负反馈调节,A正确;

B、产物B与变构位点的结合是可逆的,B正确;

C、由分析可知:酶1的水解终产物不一定是氨基酸,所以代谢终产物也不一定是尿素,C错误;

D、酶的功能与空间结构有关,酶1与产物B结合后无活性,说明酶的功能与其空间结构有关,D正确。

故选C。

2、

如图表示人体内某种消化酶在体外最适温度条件下,反应物浓度对酶催化反应速率的影响,据图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1

A.如果在A点时,温度再提高5℃,则反应速率上升

B.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在B点时,往反应物中加入少量同样的酶,反应速率不变

C.在A点时,限制反应速率的因素是反应物的浓度

D.在C点时,限制反应速率的因素是反应物的浓度和酶的浓度

【考点】
【答案】

C

【解析】

分析曲线:曲线AB段,随着反应物浓度的增加,反应速率加快,因此该段影响酶促反应速率的因素是反应物浓度;B点时,酶促反应速率达到最大值;曲线BC段随着反应物浓度的增加,催化速率不变,说明此时限制催化速率的因素最有可能是酶的数量和酶的活性。

A、本实验是在最适温度条件下进行的,若再提高温度,酶活性会下降,则反应速率降低,A错误;

B、曲线BC段随着反应物浓度的增加,催化速率不变,说明此时限制催化速率的因素最有可能是酶的数量,所以B点时,往反应物中加入少量同样的酶,反应速率会加快,B错误;

C、曲线AB段,随着反应物浓度的增加,反应速率加快,可知该段影响酶促反应速率的因素主要是反应物浓度,C正确;

D、曲线BC段随反应物浓度的增加,催化速率不变,说明此时限制催化速率的因素不再是反应物浓度,最有可能是酶的数量,D错误。

故选C。

3、

下列关于酶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内质网是“消化车间”,内部可以合成和分泌多种水解酶

B.盐酸可能会破坏过氧化氢酶的空间结构导致其失活

C.线粒体与叶绿体都可以通过增加内膜的面积增加酶的附着位点

D.酶是活细胞产生的在细胞内外均可起调节作用的微量有机物

【考点】
【答案】

B

【解析】

1、酶是由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有机物,大多数酶是蛋白质,少数酶是RNA。

2、酶的特性:专一性、高效性、作用条件温和。

酶的作用条件较温和:在最适宜的温度和pH条件下,酶的活性最高,温度和pH偏高或偏低,酶的活性都会明显降低。在过酸、过碱或温度过高条件下酶会变性失活,而在低温条件下酶的活性降低,但不会失活。

A、溶酶体是细胞的“消化车间”,但不能合成消化酶,A错误;

B、酶的活性受PH影响,PH过高或过低会影响酶的空间结构而使酶失去活性,B正确;

C、线粒体通过增加内膜面积增加酶的附着位点,叶绿体通过类囊体的堆叠增加膜面积增加酶的附着位点,C错误;

D、酶是活细胞产生的在细胞内外均可起催化作用的有机物,D错误。

故选B。

4、

下列关于生物实验的描述正确的是

A.探究“酶的专一性”实验及探究“温度对酶活性影响”实验,都可选择过氧化氢来完成

B.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时,将酶与底物溶液混合后置于不同温度下保温

C.在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的质壁分离与复原实验中,ATP 也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D.可用黑藻小叶作实验材料,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与质壁分离复原

【考点】
【答案】

D

【解析】

1、酶的作用特点是具有专一性、高效性、酶的作用条件温和等特点,淀粉与碘液变蓝色,可以用于检测淀粉,斐林试剂在水浴加热的条件下能与双缩脲试剂反应呈现砖红色,因此可以应用斐林试剂检测还原糖。

2、实验涉及应该遵循单一变量原则,探究PH、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时,应该分别将反应物和酶调试在预设的PH或温度条件下,然后温和保持预设条件,反应一段时间。

3、观察质壁分离时,应该选择成熟的植物细胞,最好液泡有颜色,便于观察。

A、若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不可选择过氧化氢溶液为底物,因为过氧化氢在不同温度条件下分解速率不同,即使高温条件下酶失活了,但是过氧化氢的分解速率比低温下也会加快,会干扰实验者作出错误的结论,A错误;

B、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时,将酶与底物溶液分别在预设的温度条件下进行保温一段时间,然后混合后置于不同温度下保温,B错误;

C、在洋葱外表皮细胞的质壁分离与复原实验中,液泡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与线粒体无关,C错误;

D、黑藻叶片含有大液泡,因此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可用黑藻叶片进行实验,D正确。

故选D。

5、

探究温度对酶活性影响最合理的实验步骤是

①取3支试管,编号,各注入2 mL淀粉溶液;另取3支试管,编号,各自注入1 mL新鲜的淀粉酶溶液 ②将淀粉酶溶液注入相同温度下的淀粉溶液试管中,维持各自的温度5 min ③向各试管中滴一滴碘液 ④将6支试管分成三组,每组各有一份淀粉溶液和一份淀粉酶溶液,分别放在60 ℃的热水、沸水和冰水中 ⑤观察实验现象

A.①②④③⑤ B.①③②④⑤ C.①③④②⑤ D.①④②③⑤

【考点】
【答案】

D

【解析】

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包括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即探究的方案:包括选择材料、设计方法步骤等)、实施计划、得出结论(分析所得的结果与假设是否相符)、表达和交流。

要探索温度对酶活性影响,就要以温度为自变量设置对照实验,即设计的实验应该是除温度不同外,其它条件都要相同;其次,还要注意实验步骤的设置:试管编号→加入等量淀粉糊→加入等量淀粉酶→不同温度下水浴相同时间→滴加碘液→观察现象、得出结论.因此最合理的实验顺序应为①取3支试管,编号注入2mL淀粉液;另取3支试管,编号各注入1mL新鲜的淀粉酶溶液→④将6支试管分成三组,每组各有一份淀粉液和一份淀粉酶溶液,分别放在60℃的热水、沸水和冰水中→②将淀粉酶溶液注入相同温度下的淀粉液试管中,维持各自的温度5min→③向各试管滴一滴碘液液→⑤观察实验现象,ABC错误;D正确。

故选D。

6、

下列关于酶的叙述,正确的是

A.每一种酶只能催化一种化学反应

B.高温、低温、过酸、过碱影响酶促反应的机理是相同的

C.酶浓度、底物浓度、温度等都是通过影响酶活性从而影响酶促反应速率的

D.酶是由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有机物

【考点】
【答案】

D

【解析】

1、酶是由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活性的有机物,其中大部分是蛋白质、少量是RNA。

2、酶的特性。

①高效性:酶的催化效率大约是无机催化剂的107~1013倍;

②专一性:每一种酶只能催化一种或者一类化学反应;

③酶的作用条件较温和:在最适宜的温度和pH条件下,酶的活性最高,温度和pH偏高或偏低,酶的活性都会明显降低。在过酸、过碱或温度过高条件下酶会变性失活,而在低温条件下酶的活性降低,但不会失活。

3、酶促反应的原理:酶能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

A、酶具有专一性是因为每一种酶只能催化一种或一类化学反应,A错误;

B、高温、过酸、过碱都能使酶变性失活,但低温不会使酶变性失活,B错误;

C、在一定范围内,随酶浓度和底物浓度增加,酶促反应增快,酶浓度和底物浓度通过影响底物与酶的接触来影响酶促反应速率,C错误;

D、酶是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有机物,大多数酶是蛋白质,少数酶是RNA,D正确。

故选D。

7、

下图甲表示物质跨膜运输的部分方式,乙表示某种运输方式的相关曲线,据图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1

A.图甲中的 Y 和 b 的物质运输方式相同,但Y 的运输不需要能量

B.大分子物质可通过图甲中的某种方式进出细胞

C.图乙的运输方式一定是协助扩散

D.图乙所示运输方式一定需要载体蛋白

【考点】
【答案】

D

【解析】

图甲中物质X的运输方式为协助扩散。Y物质是由低浓度向高浓度一侧运输,应属于主动运输,Y离子与X离子通过同一个载体运输,可知Y离子转运所需的能量来源于X离子转运时释放的能量,b方式是正常方式的主动运输。

图乙表示表示影响因素为浓度和载体蛋白数量,运输方式为协助扩散或主动运输。

A、 据分析可知图甲中Y 的运输需要能量,A错误;

B、大分子物质跨膜运输方式为胞吐、胞吐,不通过图甲中的某种方式进出细胞,B错误;

C、图乙的运输方式是协助扩散或者主动运输,C错误;

D、图乙所示运输方式是协助扩散或者主动运输,需要载体蛋白,D正确。

故选D。

8、

下列有关细胞的物质输入输出的叙述,正确的是

A.被动运输需要载体蛋白协助,但不消耗 ATP

B.在质壁分离复原过程中,细胞液浓度降低,细胞吸水能力降低

C.肝细胞通过主动运输吸收葡萄糖和 O2

D.胰岛B 细胞分泌胰岛素出细胞,这一过程充分体现了细胞膜上载体蛋白的专一性

【考点】
【答案】

B

【解析】

自由扩散、协助扩散和主动运输的区别如下:

自由扩散

协助扩散

主动运输

运输方向

顺浓度梯度
高浓度→低浓度

顺浓度梯度
高浓度→低浓度

逆浓度梯度
低浓度→高浓度

载体

不需要

需要

需要

能量

不消耗

不消耗

消耗

举例

O2、CO2、H2O、N2
甘油、乙醇、苯、尿素

葡萄糖进入红细胞

Na+、K+、Ca2+等离子;
小肠吸收葡萄糖、氨基酸

明确知识点,梳理相关知识,根据选项描述结合基础知识做出判断。

A、被动运输包括自由扩散和协助扩散,其中自由扩散不需要载体蛋白协助,也不消耗ATP,A错误;

B、在质壁分离复原过程中,水分子向外扩散速率小于向内扩散速率,则细胞吸水,细胞液浓度降低,B正确;

C、肝细胞通过主动运输吸收葡萄糖,通过自由扩散吸收O2,C错误;

D、胰岛B 细胞分泌胰岛素出细胞过程是胞吐,胞吐过程不需要载体参与,D错误。

故选B。

9、

如图为细胞膜的流动镶嵌模型示意图,有关其叙述不正确的是

1

A.如该图表示动物细胞膜,图中还可以补充胆固醇分子

B.将一个酵母菌细胞中的全部②提取出来,在空气-水界面铺开,测得单分子层的表面积相当于原细胞膜表面积的两倍

C.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与③的种类和数量有关

D.可根据①在细胞膜上的分布判断细胞膜的内外侧

【考点】
【答案】

B

【解析】

分析题图:图示为细胞膜的流动镶嵌模型,①为糖蛋白,具有识别功能,只分布在细胞膜的外表面;②为磷脂双分子层,构成细胞膜的基本骨架;③为蛋白质。

A、如该图表示动物细胞膜,图中还可以补充胆固醇分子,A正确;

B、酵母菌细胞含有核膜和细胞器,因此将这种细胞中的磷脂成分全部提取出来,并将其在空气-水界面上铺成单分子层,结果测得单分子层的表面积都大于原细胞膜表面积的两倍,B错误;

C、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与③蛋白质的种类和数量有关,C正确;

D、①为糖蛋白,只分布在细胞膜的外表面,因此具有①的一侧是细胞膜的外侧,D正确。

故选B。

10、

下列关于生物膜结构探索历程的说法,正确的是

A.欧文顿通过化学分析表明细胞膜主要是由脂质和蛋白质组成的

B.荧光标记小鼠细胞和人细胞表面蛋白质的融合实验表明:生物膜的磷脂分子和蛋白质分子是可以运动的

C.罗伯特森提出的三层结构模型不能科学的解释细胞的生长现象

D.暗—亮—暗三层结构模型和流动镶嵌模型都认为蛋白质分子在膜中的分布是不均匀的

【考点】
【答案】

C

【解析】

流动镶嵌模型:磷脂构成了细胞膜的基本骨架,蛋白质分子有的镶在磷脂双分子层表面,有的部分或全部嵌入磷脂双分子层中,有的横跨整个磷脂双分子层;三层结构模型认为生物膜结构是蛋白质—脂质—蛋白质,且认为蛋白质在膜中的分布是均匀的、固定的。

A、欧文顿通过实验现象推理得出“膜是由脂质组成的”,A错误;

B、荧光标记小鼠细胞和人细胞表面蛋白质的融合实验只能表明生物膜的蛋白质分子是可以运动的,B错误;

C、罗伯特森认为生物膜由蛋白质—脂质—蛋白质三层结构组成,而且是静态的结构,不能科学的解释细胞的生长现象,C正确;

D、三层结构模型认为蛋白质在膜中的分布是均匀的、固定的,而流动镶嵌模型认为蛋白质分子在膜中的分布是不均匀,D错误;

故选C。

11、

某同学利用绿色植物叶肉细胞进行质壁分离及复原实验,得到下图,据图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1

A.若该细胞置于滴有少量红墨水的质量浓度为 0.3g/ml 的蔗糖溶液中,则 b 处为红色

B.若该细胞置于高浓度 KNO3溶液中,一定能观察到质壁分离后自动复原

C.若该细胞正在失水,则细胞液的吸水能力逐渐下降

D.若该细胞刚好处于平衡状态,则 a、b、c 三种溶液的浓度相等

【考点】
【答案】

D

【解析】

图示细胞发生了质壁分离现象。质壁分离的原因外因:外界溶液浓度>细胞液浓度;内因:原生质层相当于一层半透膜,细胞壁的伸缩性小于原生质层;表现:液泡由大变小,细胞液颜色由浅变深,原生质层与细胞壁分离。

图中a是指细胞壁与原生质层的间隙,b是指细胞质基质,c是液泡。

A、b是指细胞质基质,细胞膜具有选择透过性,红墨水不能通过,所以b不可能是红色,A错误;

B、若该细胞置于高浓度 KNO3 溶液中,外界溶液浓度过高,细胞过度失水导致死亡,质壁分离后不能复原,B错误;

C、正在发生质壁分离的细胞,细胞失水,细胞液浓度升高,其细胞液的吸水能力逐渐增强, C错误;

D、若该细胞处于平衡状态,则水分子进出原生质层的速率相等,abc三处不存在浓度差,所以三种溶液浓度相等,D正确。

故选D。

12、

下列有关物质跨膜运输的说法错误的是

A.质壁分离过程中,水分子外流导致细胞内渗透压升高

B.细胞膜对膜两侧物质的进出具有选择性

C.当外界溶液浓度大于细胞液浓度时,植物细胞一定会发生质壁分离

D.无机盐离子进入人体细胞不一定是逆浓度梯度跨膜运输的

【考点】
【答案】

C

【解析】

1、质壁分离的外因:外界溶液浓度大于细胞液的浓度;内因:细胞壁的伸缩性小于原生质层。

质壁分离过程中,水分子外流导致细胞内渗透压增大,吸水力增强。

2、无机盐离子跨膜运输的方式是主动运输,可以在载体的协助下,消耗能量,从低浓度向高浓度运输,无机盐离子可以逆相对含量梯度进行跨膜运输;当无机盐离子通过通道蛋白运输时,属于协助扩散,是顺浓度梯度运输。

A、植物细胞发生质壁分离的原因是由于细胞液中的水分子外流,导致原生质层收缩,而细胞壁几乎不收缩导致的。由于细胞液中水分子减少,而其他溶质分子没有减少,所以细胞液的浓度升高,即渗透压升高,A正确;

B、细胞膜的功能特性是具有选择透过性,所以细胞膜对膜两侧物质的进出具有选择性,B正确;

C、当外界溶液浓度浓度大于细胞溶液浓度时,细胞就会通过渗透作用而失水,当细胞不断失水时,原生质层就会与细胞壁分离,如果植物细胞已经死亡,则不能发生质壁分离,C错误;

D、无机盐离子可以逆相对含量梯度进行跨膜运输,但不都是,如:无机离子常见的K+,Na+,Ca2+等是可通过离子通道顺浓度梯度扩散的,D正确。

故选C。

13、

如图为典型的细胞核及其周围部分结构的示意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1

A.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是细胞生命活动的控制中心和细胞代谢中心

B.图中①和⑤的连通,使细胞质和核内物质的联系更为紧密

C.图中③为染色质,它的主要成分是 DNA 和蛋白质

D.图中⑤为双层膜,它把核内物质与细胞质分开

【考点】
【答案】

A

【解析】

阅读题干和题图可知,该题的知识点是细胞核的结构和功能,图中①是内质网,②是细胞核的核孔,③是染色质,④是核仁、⑤是核膜;细胞核是遗传的信息库,是细胞代谢和遗传的可知中心。

A、细胞核是细胞生命活动的控制中心和细胞代谢的控制中心,不是细胞代谢的中心,A错误;

B、内质网与核膜相连,使细胞质和核内物质的联系更为紧密,B正确;

C、图中③为染色质,它的主要成分是 DNA 和蛋白质,C正确;

D、图中⑤为核膜是双层膜,它把核内物质与细胞质分开,核孔是细胞核与细胞质之间物质交换和信息交流的重要通道,D正确。

故选A。

14、

生活中,细菌无处不在。下列关于细菌的叙述,正确的是

A.细菌与动物细胞相比最大的区别是细菌有细胞壁

B.细菌核糖体的形成与核仁无关

C.细菌的遗传物质主要分布在染色体上

D.细菌的核酸中含有 4 种五碳糖、4 种碱基

【考点】
【答案】

B

【解析】

细菌属于原核生物,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相比,最大的区别是原核细胞没有被核膜包被的成形的细胞核,没有核膜、核仁和染色体。此外原核生物没有复杂的细胞器,只有核糖体一种细胞器。

A、细菌与动物细胞相比最大的区别是细菌没有核膜包被的成形的细胞核,A错误;

B、细菌属于原核生物,其细胞中不含核仁,因此其核糖体的形成与核仁无关,B正确;

C、细菌属于原核生物,其细胞中不含染色体,C错误;

D、细菌是原核生物,含有DNA和RNA,因此含有核苷酸是8种,碱基5种,五碳糖是2种,D错误。

故选B。

15、

细胞核是系统的控制中心,有关细胞核的功能,科学家进行了艰辛的探究历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蝾螈受精卵的横缢实验说明没有细胞核,细胞就不能分裂分化

B.变形虫的切割实验说明细胞核是细胞生命活动的控制中心

C.美西螈的核移植实验说明细胞核中遗传物质可控制生物性状

D.伞藻嫁接和核移植实验说明生物体形态结构的建成主要与细胞核有关

【考点】
【答案】

C

【解析】

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是细胞代谢和遗传的控制中心。在伞藻的嫁接和核移植试验中,将菊花形的伞藻的细胞核移植到伞帽是帽形的去掉伞帽的伞藻中,长出的伞帽是菊花形,由此可以说明细胞核控制伞帽的形态,即细胞核具有控制生物的性状的功能。

A、蝾螈受精卵的横缢实验中,有细胞核的可以增殖分化,而没有细胞核的不可以,说明没有细胞核细胞就不能分裂分化,A正确;

B、将变形虫切成两半,一半有核,一半无核,无核的一半对外界刺激不再发生反应,说明细胞核是细胞生命活动的控制中心,B正确;

C、美西螈的核移植实验,说明细胞核可以控制生物性状,C错误;

D、伞藻嫁接和核移植实验,证明生物体形态结构的建成主要与细胞核有关,细胞核是控制中心,D正确。

故选C。

16、

高等植物的根尖成熟区细胞中具有双层膜、单层膜和无膜结构的细胞器或细胞结构分别是

①细胞膜   ②线粒体     ③内质网   ④核糖体   ⑤大液泡   ⑥中心体   ⑦高尔基体   ⑧叶绿体   ⑨细胞核

A.②⑧⑨、③⑤⑦和④⑥ B.②⑨、①③⑤⑦和④

C.②、③⑤⑦和④ D.②、③⑤⑦和④⑥

【考点】
【答案】

B

【解析】

1、各种细胞器的结构:

(1)双层膜:叶绿体、线粒体。

(2)单层膜:内质网、高尔基体、液泡、溶酶体。

(3)无膜:核糖体、中心体。

2、细胞核具有双层膜结构的核膜。

由于根尖细胞中没有叶绿体,因此洋葱根尖成熟区细胞中具有双层膜的细胞器或者细胞结构有:②线粒体和⑨细胞核;

根尖成熟区细胞中具有单层膜的细胞器或者细胞结构有:①细胞膜、③内质网、⑤大液泡、⑦高尔基体;

高等植物细胞中没有中心体,因此根尖成熟区细胞中具有无膜结构的细胞器或者细胞结构有:④核糖体。

故选B。

17、

下列与“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叶绿体和线粒体”实验有关的表述,正确的是

A.在真核细胞中,线粒体的分布比叶绿体更普遍

B.可选择菠菜的叶肉细胞观察叶绿体和线粒体

C.光学显微镜下可观察到二者都具有外膜和内膜

D.制作菠菜叶临时装片时,应取菠菜叶稍带些叶肉的上表皮

【考点】
【答案】

A

【解析】

线粒体和叶绿体在结构和功能上的异同点:

1、结构上不同之处:线粒体形状是短棒状,圆球形;分布在动植物细胞中;内膜向内折叠形成嵴;基质中含有与有氧呼吸有关的酶。叶绿体形状是扁平的椭球形或球形;主要分布在植物的叶肉细胞里以及幼嫩茎秆的表皮细胞内;内膜光滑无折叠,基粒是由类囊体垛叠而成;基质中含有大量与光合作用有关的酶。

2、结构上相同之处:都是双层膜结构,基质中都有酶,都含有少量的DNA和RNA。

3、功能上不同之处:线粒体是细胞进行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是细胞的“动力车间”。叶绿体是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主要场所,是植物细胞的“养料制造车间”。

4、功能上相同之处:都需要水作为生理功能的原料,都能产生ATP,都是半自主性细胞器。

A、线粒体分布在绿色植物的所有细胞中,而叶绿体主要分布在植物的叶肉细胞里以及幼嫩茎秆的表皮细胞内,A正确;

B、健那绿可以将活细胞中的线粒体染成蓝绿色,菠菜的叶肉细胞含有叶绿体,会干扰线粒体的观察,B错误;

C、线粒体和叶绿体的双层膜要在电子显微镜下才能看到,C错误;

D、制作菠菜叶的临时装片时,应取菠菜叶的下表皮并稍带些叶肉来作为观察对象,因为该细胞内的叶绿体的体积较大,数目较少,便于观察叶绿体,D错误。

故选A。

18、

各种细胞器的形态、结构不同,在功能上也各有分工。下列关于细胞器的叙述,错误的是

A.附着在内质网上的核糖体也能合成胞内蛋白

B.内质网和高尔基体均与分泌蛋白的加工有关

C.溶酶体合成多种水解酶,能分解衰老、损伤的细胞器,吞噬并杀死入侵细胞的病毒或病菌

D.液泡主要存在于植物细胞中,内含有细胞液,可以调节植物细胞内的环境;充盈的液泡还可以使植物坚挺

【考点】
【答案】

C

【解析】

各种细胞器的结构、功能

细胞器

分布

形态结构

功 能

线粒体

动植物细胞

双层膜结构

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
细胞的“动力车间”

叶绿体

植物叶肉细胞

双层膜结构

植物细胞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植物细胞的“养料制造车间”和“能量转换站”。

内质网

动植物细胞

单层膜形成的网状结构

细胞内蛋白质的合成和加工,以及脂质合成的“车间”

高尔
基体

动植物细胞

单层膜构成的囊状结构

对来自内质网的蛋白质进行加工、分类和包装的“车间”及“发送站”(动物细胞高尔基体与分泌有关;植物则参与细胞壁形成)

核糖体

动植物细胞

无膜结构,有的附着在内质网上,有的游离在细胞质中

合成蛋白质的场所
“生产蛋白质的机器”

溶酶体

动植物细胞

单层膜形成的泡状结构

“消化车间”,内含多种水解酶,能分解衰老、损伤的细胞器,吞噬并且杀死侵入细胞的病毒和细菌。

液泡

成熟植物细胞

单层膜形成的泡状结构;内含细胞液(有机酸、糖类、无机盐、色素和蛋白质等)

调节植物细胞内的环境,充盈的液泡使植物细胞保持坚挺

中心体

动物或某些低等植物细胞

无膜结构;由两个互相垂直的中心粒及其周围物质组成

与细胞的有丝分裂有关

A、胞内蛋白如溶酶体中的酶可在内质网上的核糖体合成,A正确;

B、内质网和高尔基体与分泌蛋白的加工有关,B正确;

C、溶酶体含有多种水解酶,不能合成水解酶,是细胞内的“酶仓库”,是细胞内的“消化车间”,能分解衰老和损伤的细胞器,吞噬并杀死侵入细胞的病毒或病菌,C错误;

D、液泡主要存在于植物细胞中,内含有细胞液,可以调节植物细胞内的环境;充盈的液泡还可以使植物坚挺,D正确。

故选C

19、

如图是高等植物叶肉细胞的部分结构示意图,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1

A.结构①是细胞质基质,是细胞进行新陈代谢的主要场所

B.结构②是线粒体,是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

C.结构③是内质网,与植物细胞壁的形成有关

D.结构④是叶绿体,是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

【考点】
【答案】

C

【解析】

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图中①、②、③、④分别为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内质网和叶绿体,为植物细胞亚显微结构.明确知识点,梳理相关知识,分析题图,根据选项描述结合基础知识做出判断。

A、结构①是细胞质基质,其中可进行多种化学反应,是新陈代谢的主要场所,A正确;

B、结构②呈棒状、具有双层膜,是线粒体,是真核细胞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是细胞的“动力车间”,B正确;

C、结构③由膜结构连接而成的网状物,是内质网,能增大细胞内的膜面积,是细胞内蛋白质合成和加工,以及脂质合成的“车间”,与植物细胞壁的形成有关是高尔基体,C错误;

D、结构④呈扁平的椭球形、具有双层膜,是叶绿体,是绿色植物细胞光合作用的场所,D正确。

故选C。

20、

下图表示细胞间信息交流的部分方式。下列说法正确的有几个?

①细胞间的信息交流不一定需要受体

②图 2 可以表示精子与卵细胞的识别和结合

③A 细胞分泌的化学物质(如激素),可随血液到达全身各处,与靶细胞的细胞膜表面的受体结合,将信息传递给靶细胞

④图 2 中甲是靶细胞,乙表示发出信号的细胞

1

A.1 个 B.2 个

C.3 个 D.4 个

【考点】
【答案】

C

【解析】

1、图1表明,内分泌细胞分泌的化学物质随血液流到全身各处,与靶细胞表面的受体结合进行信息传递。

2、图2表示的是细胞膜直接接触,①表示的是信号分子,如精子和卵细胞之间的识别和结合就是细胞膜直接接触。

3、细胞间信息交流方式一般分为三种:细胞间直接接触(如精卵结合)、化学物质的传递(如激素的调节)和高等植物细胞的胞间连丝。

①若相邻两个细胞间形成通道,携带信息的物质由通道进入另一细胞从而实现信息交流,此种方式中没有细胞膜上的受体参与,①正确;

②图2所示的通过相邻两个细胞的细胞膜接触进行信息交流,精子与卵细胞的识别和结合就属于此种方式,②正确;

③如图1所示的通过A细胞分泌的化学物质(如激素)随血液运到全身各处,再与B靶细胞表面的受体结合,将信息传递给靶细胞,③正确;

④图2中甲是发出信号的细胞,乙表示靶细胞,④错误。

故选C。

21、

下列有关细胞膜的说法,正确的是

A.构成细胞膜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脂质和糖类

B.脂质在细胞膜中的含量比蛋白质少,但比糖类多

C.细胞膜的功能越简单,所含的蛋白质的种类和数量越多

D.细胞膜的完整性可用台盼蓝染色法进行检测

【考点】
【答案】

D

【解析】

细胞膜的主要组成成分是蛋白质和脂质,其次还有少量糖类,动物细胞膜上还有少量胆固醇;磷脂双分子层构成膜的基本骨架,蛋白质分子有的镶在磷脂双分子层表面,有的部分或全部嵌入磷脂双分子层中,有的横跨磷脂双分子层;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着和体现者,细胞功能复杂程度与细胞膜蛋白质的种类和数量有关,功能越复杂,蛋白质的种类和数量越多。

A、细胞膜的成分有脂质、蛋白质和糖类,但脂质和蛋白质在膜成分中占的比例很大,是细胞膜的主要成分,A错误;

B、磷脂双分子层构成细胞膜的基本骨架,含量比蛋白质多,B错误;

C、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体现者,细胞膜的功能越复杂,所含蛋白质的种类和数量越多,C错误;

D、细胞膜具有选择透过性,因此可用台盼蓝染色法进行检测,D正确。

故选D。

22、

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下列有关图示的分析中,不正确的是

1

A.如果该图表示的是组成活细胞中的元素,则A 是氧元素

B.如果该图表示的是组成活细胞中的元素,则其中 Mo 的含量很少

C.如果该图为组成活细胞的化合物,则A 中含有的元素为 H、O

D.如果该图表示的是组成活细胞的化合物,则A 是蛋白质

【考点】
【答案】

D

【解析】

分析题图中的扇形图可知,A在活细胞中含量最多;在活细胞中含量最多的化合物是水,含量最多的有机化合物是蛋白质,在活细胞中含量最多是元素是O元素,C元素是最基本的元素。

A、组成细胞的各种化学元素中,占鲜重最多的是O元素,A正确;

B、Mo为组成细胞的微量元素,如果该图表示的是活细胞中的元素,则其中Mo的含量很少,B正确;

C、细胞鲜重含量最多的化合物是H2O,由H、O两种元素组成,C正确;

D、如果该图表示的是组成活细胞的化合物,则A是水,D错误。

故选D。

23、

下列关于元素与化合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A.植物根尖从土壤溶液中吸收的N 可以用于合成蛋白质、脂肪和核酸

B.C 是构成细胞的最基本元素,组成细胞的生物大分子都是以碳链为基本骨架

C.人体血液中钙离子含量太低会引起抽搐,说明微量元素能维持机体的正常生命活动

D.占人体细胞鲜重的百分比最大的元素是氧,占人体细胞干重的百分比最大的元素是氮

【考点】
【答案】

B

【解析】

1、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根据其含量不同分为大量元素和微量元素两大类。大量元素是指含量占生物总重量万分之一以上的元素,包括C、H、O、N、P、S、K、Ca、Mg,其中C、H、O、N为基本元素,C为最基本元素,O是含量最多的元素;微量元素是指含量占生物总重量万分之一以下的元素,包括Fe、Mn、Zn、Cu、B、Mo等。

2、C、H、O、N基本元素占鲜重的比例从大到小的顺序是:O>C>H>N;C、H、O、N基本元素占干重的比例从大到小的顺序是:C>O>N>H。

3、化合物的元素组成:

(1)蛋白质的组成元素有C、H、O、N元素构成,有些还含有P、S;

(2)核酸的组成元素为C、H、O、N、P;

(3)脂质的组成元素有C、H、O,有些还含有N、P;

(4)糖类的组成元素为C、H、O。

A、脂肪的组成元素只有C、H、O,没有N,A错误;

B、C是构成细胞的最基本元素,组成细胞的生物大分子都是以碳链为基本骨架,B正确;

C、钙是大量元素,不是微量元素,C错误;

D、由分析可知,占人体细胞鲜重的百分比最大的元素是氧,占人体细胞干重的百分比最大的元素是碳,D错误 。

故选B。

24、

G20 峰会的菜单、节目单、邀请函都印制在杭州丝绸上,淋漓尽致地体现了杭州特色。丝绸是—种人工饲养的家蚕丝织物。下列关于家蚕活细胞中元素及化合物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化学元素含量的高低是 O>C>N>H B.含量最多的有机化合物是蛋白质

C.家蚕活细胞的遗传物质只有 DNA D.脂肪是良好的储存能量的物质

【考点】
【答案】

A

【解析】

1、组成细胞的化合物:(1)无机化合物:水占80%--90%;无机盐占1%--1.5%。有机化合物:蛋白质占7%--10%;脂质占1%--2%;糖类和核酸占1%--1.5%。

2、C、H、O、N基本元素占鲜重的比例从大到小的顺序是:O>C>H>N;

3、C、H、O、N基本元素占干重的比例从大到小的顺序是:C>O>N>H。

A、活细胞中化学元素含量的高低是O>C>H>N,A错误;

B、活细胞中含量最多的有机化合物是蛋白质,B正确;

C、家蚕活细胞中含有DNA和RNA两种核酸,但其遗传物质是DNA,C正确;

D、脂肪中含有的H元素较多,氧元素较少,同质量的糖类、脂肪彻底氧化分解,脂肪释放的多,脂肪是良好的储存能量的物质,D正确。

故选A。

25、

同自然界的许多物体一样,细胞也是由分子组成的。下图是细胞内几种有机物及其功能的关系图,m1、m2、m3、m4分别是有机物 M1、M2、M3、M4 的组成成分。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1

A.相同质量的M1和 M2被彻底氧化分解,则 M2的耗氧量多

B.在 HIV 体内,将M4彻底水解,得到 4 种碱基,1 种五碳糖和磷酸

C.DNA 和RNA 的不同点只在于五碳糖和碱基种类的不同

D.M3具有物质运输、催化、调节、免疫等多种功能

【考点】
【答案】

C

【解析】

分析题图:题图是细胞内几种有机物及其功能的关系图,细胞中的主要能源物质是糖类,主要储能物质是脂肪,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是蛋白质,遗传信息的携带者是核酸,据此判断大分子物质M1、M2、M3、M4的分别是糖类、脂肪、蛋白质和核酸,其基本组成单位m1、m2、m3、m4分别是葡萄糖、甘油和脂肪酸、氨基酸、核苷酸。

A、题图中的M1和M2分别是糖类和脂肪,脂肪分子中氧的含量远远少于糖类、而氢的含量多,所以相同质量的糖类和脂肪被彻底氧化分解,脂肪的耗氧量多,A正确;

B、在HIV体内,遗传物质是RNA,所以将M4彻底水解,只能得到4种碱基(A、U、C、G),1种五碳糖(核糖)和磷酸,B正确;

C、DNA与RNA的不同点除了五碳糖和碱基的不同外,还有结构的不同,DNA一般是双链,RNA一般是单链,C错误;

D、题图中的M3是蛋白质,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蛋白质的结构多样,在细胞中承担的功能也多样,蛋白质的功能有运输(如载体蛋白)、催化(如大多数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调节(如胰岛素)、防御(如抗体)等,D正确。

故选C。

26、

如图是细胞中某种大分子物质的基本单位,关于它的叙述错误的是

1

A.该物质是核糖核酸,人体内有 4 种

B.图中的碱基可以有 4 种,分别是A、G、C、U

C.该物质形成的大分子物质是RNA,它主要分布在细胞质中

D.在 SARS 病毒和HIV 的宿主细胞中都能找到这种物质

【考点】
【答案】

A

【解析】

据图可知,该图为核糖核苷酸的结构图,为构成RNA的基本单位,核酸根据五碳糖不同分为DNA和RNA,DNA的基本组成单位是脱氧核糖核苷酸,RNA的基本组成单位是核糖核苷酸,脱氧核糖核苷酸的碱基是A、T、G、C,核糖核苷酸中的碱基是A、U、G、C,据此答题。

A、该图为核糖核苷酸的结构图,人体内的核糖核酸初步水解后能得到4种核糖核苷酸,A错误;

B、据分析可知图中的碱基可以有 4 种,分别是A、G、C、U,B正确;

C、该物质聚合形成RNA,主要分布于细胞质中,C正确;

D、HIV、SARS病毒均属于RNA病毒,而题图该物质是构成RNA的基本单位,所以在HIV、SARS病毒中均可找到,D正确。

故选A。

27、

下列有关实验“观察 DNA 和RNA 在细胞中的分布”的说法,正确的是

A.在实验中,用质量分数为 8%的盐酸处理的口腔上皮细胞仍是活细胞,只是其膜的通透性增强

B.在实验材料选取时,人的口腔上皮细胞、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都可行

C.在实验中,需将两滴吡罗红和甲基绿染液先后滴在载玻片上

D.冲洗涂片时,要用蒸馏水迅速冲洗载玻片 10s

【考点】
【答案】

B

【解析】

1、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实验的原理是甲基绿和吡罗红两种染色剂对DNA和RNA的亲和力不同,其中甲基绿能将DNA染成绿色,吡罗红能将RNA染成红色。利用甲基绿和吡罗红混合染色剂对细胞进行染色,可以显示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该实验的操作步骤是:取口腔上皮细胞制作装片→用盐酸水解→冲洗装片→用甲基绿和吡罗红混合染色剂进行染色→观察。

2、在“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实验中:(1)用质量分数为0.9%的NaCl溶液保持细胞原有的形态;(2)用质量分数为8%的盐酸改变细胞膜的通透性,加速染色剂进入细胞,将染色体上的DNA和蛋白质分离,便于染色剂与DNA结合;(3)用吡罗红-甲基绿染色剂对DNA和RNA进行染色。

A、在实验中,用质量分数为8%的盐酸处理的口腔上皮细胞已死亡,A错误;

B、该实验常选择人的口腔上皮细胞为材料,也可以选用白色的植物细胞(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无色),B正确;

C、该实验所用的染色剂是吡罗红甲基绿混合染色剂,即混合后才能使用,C错误;

D、冲洗涂片时要用蒸馏水的缓水流冲洗10s,以防止细胞被水流冲走,D错误。

故选B。

28、

下列有关多肽和蛋白质的说法,正确的是

A.蛋白质结构的多样性与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的种类、数目、排列顺序和空间结构有关

B.已知某化合物含有C、H、O、N 等元素,可以推断此物质为蛋白质

C.蛋白质空间结构改变,可能会导致蛋白质失去生物活性,但这种改变一般是可逆的

D.双缩脲试剂不能用来检测氨基酸的含量,也不能用来鉴定蛋白质是否已变性

【考点】
【答案】

D

【解析】

1、蛋白质结构的多样性与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的种类、数目、排列顺序和蛋白质的空间结构有关;

2、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有的蛋白质是细胞和生物体的结构物质,有的蛋白质具有催化功能,有的蛋白质具有免疫功能,有的蛋白质具有调节机体生命活动的功能,有的蛋白质具有运输功能等,蛋白质的结构多样性决定功能多样性;

3、蛋白质可与双缩脲试剂发生紫色反应。

4、蛋白质的变性:受热、酸碱、重金属盐、某些有机物(乙醇、甲醛等)、紫外线等作用时蛋白质可发生变性,失去其生理活性;变性是不可逆过程,是化学变化过程。

A、蛋白质结构的多样性与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的种类、数目和排列顺序及蛋白质的空间结构有关,氨基酸没有空间结构,A错误;

B、核酸也含有C、H、O、N四种元素,但不是蛋白质,B错误;

C、蛋白质空间结构改变,会导致蛋白质失去活性,这种改变一般是不可逆的,C错误;

D、蛋白质变性后(肽键没有断裂)仍能与双缩脲试剂发生紫色反应,因此通过双缩脲试剂的颜色反应不能检测某种蛋白质是否变性,D正确。

故选D。

29、

某多肽化合物由一条肽链组成,含 49 个肽键,有 2 个丙氨酸,丙氨酸分子式为 C3H7O2N,现脱掉其中的丙氨酸(位置在 15 号位和 30 号位),其中脱下的氨基酸均以游离态正常存在。下列有关该过程产生的全部有机物中有关原子、基团或肽键数目的叙述,错误的是

A.肽键数目减少 4 个 B.氨基和羧基分别增加 4 个

C.氧原子数目增加 4 个 D.氢原子数目增加 6 个

【考点】
【答案】

D

【解析】

分析题文:某五十肽的肽链中第15位和第30位是丙氨酸,要脱掉其中的丙氨酸得断裂4个肽键,需要消耗4分子水。

A、要脱掉其中的丙氨酸得断裂4个肽键,A正确;

B、要脱掉其中的丙氨酸得断裂4个肽键,需要消耗4分子水,因此氨基和羧基分别增加4个,B正确;

C、要脱掉其中的丙氨酸得断裂4个肽键,需要消耗4分子水,氧原子数目增加 4 个,C正确;

D、要脱掉其中的丙氨酸得断裂4个肽键,需要消耗4分子水,因此氢原子增加8个,D错误。

故选D。

30、

下图是某多肽化合物的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1

A.③⑤⑦的形成是在核糖体上完成的

B.氨基酸脱水缩合过程产生水,产生的水中的H 来自氨基酸的氨基,O 来自羧基

C.该化合物的氨基酸种类不同,是由 R 基决定的,其编号是②、④、⑥、⑧

D.该多肽化合物彻底水解需消耗 3 个水分子

【考点】
【答案】

B

【解析】

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图示是某多肽化合物的示意图,其中①是氨基,③⑤⑦是肽键(-CO-NH-);②、④、⑥、⑧是R基团,⑨是羧基。

是R基团;②是肽键(-CO-NH-);③是R基团(-CH2-CO-NH2);④是R基团(-CH2-OH)。该化合物是由4个氨基酸脱水缩合形成的四肽。

A、③⑤⑦为肽键,是氨基酸之间脱水缩合的形成的,该过程发生在核糖体上,A正确;

B、脱水缩合是指一个氨基酸分子的羧基和另一个氨基酸分子的氨基相连接,同时脱出一分子水,所以脱去的水分子中的氢原子来自不同氨基酸的氨基和羧基,而水分子中的氧来自氨基酸的羧基,B错误;

C、该化合物的氨基酸种类不同,是由 R 基决定的,其编号是②、④、⑥、⑧C正确;

D、该化合物含有3个肽键,说明形成该多肽化合物需脱去3个水分子,D正确。

故选B。

31、

下列关于“检测生物组织中糖类、脂肪和蛋白质”实验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制作花生子叶临时装片并用显微镜观察子叶细胞的着色情况,其一般步骤是:取材——切片——制片——观察

B.甘蔗茎中含有较多的糖且近于白色,可用于可溶性还原糖的鉴定

C.鉴定蛋白质时,要加入双缩脲试剂甲液和乙液等量混合均匀再加入

D.用双缩脲试剂鉴定蛋白质时,需水浴加热 2min 才能看到紫色

【考点】
【答案】

A

【解析】

生物组织中化合物的鉴定:

(1)斐林试剂可用于鉴定还原糖,在水浴加热的条件下,溶液的颜色变化为砖红色(沉淀)。斐林试剂只能检验生物组织中还原糖(如葡萄糖、麦芽糖、果糖)存在与否,而不能鉴定非还原性糖(如淀粉)。

(2)蛋白质可与双缩脲试剂产生紫色反应。

(3)脂肪可用苏丹Ⅲ染液(或苏丹Ⅳ染液)鉴定,呈橘黄色(或红色)。

A、制作花生子叶临时装片并用显微镜观察子叶细胞的着色情况,操作步骤是:取材→切片→制片→观察,A正确;

B、甘蔗茎中的糖是蔗糖,蔗糖属于非还原糖,不能用于还原糖的鉴定,B错误;

C、双缩脲试剂需要先加A液再加B液、C错误;

D、用双缩脲试剂鉴定蛋白质时,不需要加热就能看到紫色,D错误。

故选A。

二、非选择题(共5题,共25分)

32、

X 酶存在于人的肝细胞中,能将糖原分解为还原糖。请根据有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细胞中每时每刻都进行着许多化学反应,统称为_____。酶所催化的化学反应一般是在比较_____的条件下进行的。

(2)X  酶催化糖原分解的机理是_____。该酶能够催化糖原的分解,但不能催化脂肪或其他物质分解,这反映了酶具有专一性。

(3)下图表示改变某一因素前后,糖原在 X 酶的作用下分解的实验结果,据此分析,改变因素是_____________(填“ 温度”“ 糖原溶液的量”或“ X  酶量”),该因素_____________(填“影响”或“不影响”)X 酶的活性。

1

(4)酶必须保持正常的结构才能发挥催化作用,请利用这一原理设计实验,探究 X 酶的化学本质究竟是蛋白质还是RNA。简要写出实验思路,并预期实验结果及结论。

实验思路:

①分别取等量X 酶于A、B 两只试管中;

②_____

③适宜条件下反应一段时间后,分别在A、B 中加入适量且等量糖原溶液,振荡摇匀;

④适宜条件下反应一段时间后,用斐林试剂检测是否有还原糖的生成。

预期实验结果及结论:若 A 试管中产生砖红色沉淀,B 试管中无砖红色沉淀,说明是 X 的化学本质是 RNA。反之,则说明是X 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

【考点】
【答案】

细胞代谢   温和   降低该化学反应的活化能   糖原溶液的量   不影响   分别向两支试管中加入等量的蛋白质酶和RNA酶  

【解析】

1、酶是由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活性的有机物,其中大部分是蛋白质、少量是RNA.

2、酶的特性:

①高效性:酶的催化效率大约是无机催化剂的107~1013倍;

②专一性:每一种酶只能催化一种或者一类化学反应;

③酶的作用条件较温和:在最适宜的温度和pH条件下,酶的活性最高;温度和pH偏高或偏低,酶的活性都会明显降低。

3、酶促反应的原理:酶能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

4、酶只能改变化化学反应速率,不会改变化学反应的平衡点,因此增加酶的量,或减少酶的量,只能使化学反应加快或减慢,不能改变反应的平衡点。

(1)细胞中每时每刻都进行着许多化学反应,统称为细胞代谢,酶的活性受温度、pH值等的影响,故所催化的化学反应一般是在比较温和的条件下进行的。

(2)X酶通过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实现对对糖原的催化分解;该酶能够催化糖原的分解,但不能催化脂肪或其他物质分解,这反映了酶具有专一性。

(3)图中的还原糖是生成物,图中对照组(没有改变某一因素前的组)的还原糖生成量一直多于实验组(改变某一因素后的组)的还原糖生成量,故改变的是糖原溶液量,即降低了糖原溶液量,糖原溶液量不影响X酶的活性。

(4)取等量X酶于A、B 两只试管中,分别向A、B两支试管中加入等量的蛋白质酶和RNA酶,适宜条件下反应一段时间后,分别在A、B 中加入适量且等量糖原溶液,振荡摇匀,反应一段时间后,用斐林试剂检测是否有还原糖的生成。若 A 试管中产生砖红色沉淀,B 试管中无砖红色沉淀,说明是 X 的化学本质是 RNA。反之,则说明是X 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

33、

图甲是渗透作用装置图,A、B 为两种不同浓度的蔗糖溶液;图乙是物质跨膜运输方式示意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2

甲   乙

(1)图甲中漏斗内外起始液面一致,图示为渗透平衡状态,此时A、B 的浓度大小关系是A_____B(填>、=或<),半透膜两侧_____(填“有”或“没有”)水分子移动。成熟植物细胞中的_____相当于图中半透膜。

(2)图乙中B 代表_____,是构成细胞膜的基本支架;人血浆中葡萄糖和K+进入红细胞的方式分别是_____(填字母)。

(3)同种生物的精子和卵细胞能相互识别,这依赖于图乙中的_____(填字母),其化学本质是_____。

(4)湖南本地的常规水稻种植到盐碱地中常出现萎蔫现象,其原因是_________。

【考点】
【答案】

A>B   有   原生质层   磷脂双分子层   d、a   D   糖蛋白   土壤溶液浓度大于根毛细胞液浓度,造成细胞失水  

【解析】

1、据图甲分析,渗透装作用是指水分通过半透膜,从溶质浓度低的溶液向溶质浓度高的溶液的转移现象;漏斗内液面上升,则漏斗内溶液(A)浓度大于漏斗外溶液(B)。

2、分析图甲,A表示蛋白质,B表示磷脂双分子层,D表示糖蛋白(位于膜外)。

a和e的物质运输需要载体和能量,表示主动运输,其中a表示运进细胞,e表示运出细胞;

b的物质运输动力是浓度差,不需要载体和能量,属于自由扩散;c是通过离子通道由膜外运向膜内,d是通过协助扩散的方式由膜外运向膜内。

(1)渗透平衡时液面差△h与浓度差的大小有关,浓度差越大,△h越大;蔗糖是不能穿过半透膜是分子,图中由于漏斗内的蔗糖溶液浓度高,因此烧杯中的水分子通过渗透作用进入漏斗,使漏斗内液面升高,渗透平衡时△h会产生压力与漏斗内因溶液浓度差产生的压力的大小相等,因此漏斗内的浓度仍然大于漏斗外;渗透平衡时的液面差为△h,此时A和B浓度大小关系为A>B。据以上分析半透膜两侧有水分子移动,成熟植物细胞中的原生质层相当于该装置中的半透膜。

(2)据分析可知图乙中B 代表磷脂双分子层,是构成细胞膜的基本支架;葡萄糖进入人的红胞的方式是协助扩散,K+进入人的红细胞的方式为主动运输,故葡萄糖、K+进入红细胞的方式分别是:d、a。

(3

)精子和卵细胞之间的识别和结合,依靠细胞膜表面的糖蛋白D的识别作用。

(4

)土壤溶液浓度大于根毛细胞液浓度,造成细胞失水,植物会出现萎蔫现象。所以湖南本地的常规水稻种植到盐碱地中常出现萎蔫现象。

34、

“武汉军运会”于 2019 年 10月 18 日至 27 日在中国武汉举行,我国运动员取得了奖牌数第一的好成绩。运动员成绩的取得离不开身体各部分细胞的协调配合,下图为人体细胞部分结构图,请据图回答有关问题:

1

(1)某同学用如图所示细胞体验制备细胞膜,_____(能、不能)得到纯净细胞膜,原因是_____。

(2)图示细菌不易进入细胞,体现了细胞膜具有____的功能。但病菌也能侵入细胞,图中细菌进入细胞的方式是___________,该过程体现了细胞膜具有_______的结构特点。

(3)若该细胞是胰腺细胞,则胰淀粉酶的合成场所是[   ]________,从合成到进入小肠肠腔穿过生物膜的层数是_________,在研究胰淀粉酶合成、分泌过程中,科学家采用了_______技术进行研究,以追踪该物质的去向。

(4)丙是大分子进出细胞核的通道,其功能是_____________。

【考点】
【答案】

不能   有细胞核和细胞器   控制物质进出细胞   胞吞   流动性   丁 核糖体   0   同位素标记法   实现核质之间频繁的物质交换和信息交流  

【解析】

分析题图:图甲表示内质网,乙表示高尔基体,丙表示核孔,丁表示核糖体,溶酶体来源于高尔基体,其中含有多种水解酶,能吞噬并杀死进入细胞的病菌。

哺乳动物的成熟红细胞没有细胞核和细胞器,适于做提取纯净细胞膜的实验材料;将成熟红细胞放入清水中,由于渗透作用,一段时间后细胞将破裂,再用离心法获得纯净的细胞膜.由于原核细胞没有核膜和细胞器膜,则可以用原核细胞制备细胞膜。

细胞膜的功能:将细胞与外界环境分开;控制物质进出细胞;进行细胞间的信息交流。

(1)图示细胞有细胞核和细胞器,所以制备细胞膜不能得到纯净细胞膜,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没有核膜和细胞器膜,便于提取纯净细胞膜,制备细胞膜的最佳实验材料是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

(2)对细胞有害的物质通常不容易进入细胞,这体现了细胞膜具有控制物质进出细胞的功能。细菌进入细胞的方式是胞吞,体现了细胞膜具有流动性的结构特点。

(3)图中丁是核糖体,胰淀粉酶是分泌蛋白质,在核糖体中合成,胰淀粉酶是大分子物质,其跨膜运输是通过胞吞作用和胞吐作用完成的,物质并没有从细胞膜中穿过,因此胰淀粉酶从合成到进入小肠肠腔穿过生物膜的层数是0,实验采用同位素标记法进行研究,以追踪相关物质的去向。

(4)由分析可知丙是核孔,核孔的功能是实现核质之间频繁的物质交换和信息交流。

35、

如图分别表示生物体内的生物大分子的部分结构模式图,据图回答:

1

(1)图一中“3”脱水缩合形成的化学键是_____(填汉语名称),请写出该化学键的结构简式:_____。

(2)大分子甲的元素组成是__________,在绝大多数生物体的细胞中,大分子甲由两条____构成。

(3)图二中的三种物质都是由许多_____连接而成的,其中属于植物细胞中储能物质的是____。

(4)图三是图一中乙的部分结构示意图,图三中所示化合物的基本组成单位可用图中字母________表示,图三所示化合物彻底水解的产物有_____种。

(5)“该食品由纯天然谷物制成,不含任何糖类,糖尿病患者可放心食用”这种宣传显然是不科学的,请说明理由:_____。

【考点】
【答案】

肽键   -CO-NH-   C、H、O、N、P   两条脱氧核苷酸链   葡萄糖   淀粉   b   6   谷物的主要成分是淀粉,淀粉属于多糖  

【解析】

分析题图:图一是染色体的元素组成图,根据图中元素组成可推知甲是DNA、乙是RNA、丙是蛋白质,1是脱氧核苷酸、2是核糖核苷酸、3是氨基酸。

图二为淀粉、糖原和纤维素的结构模式图,它们都是以葡萄糖为基本单位聚合形成的生物大分子;图中的三种物质都是多糖,它们都是由许多葡萄糖聚合形成的;这三种物质中,淀粉和糖原的功能都是储存能量,植物细胞中的储能物质是淀粉,动物细胞中的储能物质是糖原,而纤维素的功能是组成植物细胞壁的主要成分,因此在功能上与另外两种截然不同的是纤维素。

图三是核酸的部分结构,核酸是由核苷酸通过磷酸二酯键连接形成的多聚体;图所示化合物的基本组成单位是核苷酸,每分子核苷酸是由一分子磷酸、一分子五碳糖和一分子含氮碱基形成的。

(1)由分析可知3是氨基酸,氨基酸经脱水缩合形成的化学键是肽键,肽键的结构简式是-CO-NH-。

(2)由分析可知甲是DNA,DNA元素组成是C、H、O、N、P,DNA由两条脱氧核苷酸链构成。

(3)由分析可知图二为淀粉、糖原和纤维素的结构模式图,它们都是以葡萄糖为基本单位聚合形成的生物大分子;淀粉是植物细胞中的储能物质。

(4)图三是核酸的部分结构,核苷酸彻底水解的产物为一分子磷酸、一分子五碳糖和一分子含氮碱基,也就是图中b结构,核酸分为DNA和RNA,所以碱基有5种,A、G、C、T、U。其中A、C都对应两种核苷酸,T、U各对应一种核苷酸,所以共有6种核苷酸。因此图三所示化合物彻底水解的产物有6种。

(5)谷物的主要成分是淀粉,淀粉属于多糖,所以这种宣传显然是不科学的。

36、

观察下列细胞亚显微结构图,请思考:

1

(1)高等植物的细胞壁的化学成分主要是_____和_____,细胞壁对植物细胞有支持和保护作用。

(2)_____染液是将活细胞中线粒体染色的专一性染料,可以使活细胞中的线粒体呈现_____。

(3)图 1 中细胞属于_____(填“原核细胞”或“真核细胞”),图 2 中细胞属于_____(填“原核细胞”或“真核细胞”)。

(4)图1 代表的细胞与图2 代表的细胞最主要的区别是图1 代表的细胞_____;两类细胞共有的细胞器是_____。

(5)图 1 蓝藻细胞中无图 2 细胞中的〔 〕_____,但它也能进行光合作用,原因是_____。

【考点】
【答案】

纤维素   果胶   健那绿   蓝绿色   原核细胞   真核细胞   无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   核糖体   ⑥

叶绿体   含有藻蓝素和叶绿素,也能进行光合作用  

【解析】

1、分析题图图1为原核细胞,图2 为真核细胞,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异同:

比较项目

原 核 细 胞

真 核 细 胞

大小

较小

较大

主要
区别

无以核膜为界限的细
胞核,有拟核

有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

细胞壁

有,主要成分是糖类
和蛋白质

植物细胞有,主要成分是
纤维素和果胶;动物细胞
无;真菌细胞有,主要成
分为多糖

生物膜系统

无生物膜系统

有生物膜系统

细胞质

有核糖体,无其他细
胞器

有核糖体和其他细胞器

DNA存
在形式

拟核中:大型环状、裸露
质粒中:小型环状、裸露

细胞核中:和蛋白质形成
染色体
细胞质中:在线粒体、叶
绿体中裸露存在

增殖方式

二分裂

无丝分裂、有丝分裂、
减数分裂

可遗传变
异方式

基因突变

基因突变、基因重组、
染色体变异

2、植物细胞具有细胞壁结构,其主要成分是纤维素和果胶,具有全透性,对植物细胞具有支持和保护作用。

3、健那绿是专一性线粒体的活细胞染料,线粒体中细胞色素氧化酶可使健那绿保持氧化状态(即有色状态)呈蓝绿色,而在周围的细胞质中健那绿染料被还原,成为无色状态。

(1)据分析可知高等植物的细胞壁的化学成分主要是纤维素和果胶,细胞壁对植物细胞有支持和保护作用。

(2)健那绿是专一性线粒体的活细胞染料,线粒体中细胞色素氧化酶可使健那绿保持氧化状态(即有色状态)呈蓝绿色。

(3)图1中细胞为原核细胞,图2中细胞为真核细胞。

(4)据分析可知:图1中细胞为原核细胞,图2中细胞为真核细胞二者最主要的区别是图1代表的细胞无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两类细胞共有的细胞器是核糖体。

(5)图1的蓝藻细胞中无图2细胞中的[⑥]叶绿体,但它含有藻蓝素和叶绿素,也能进行光合作用。

三、(共1题,共5分)

37、

“生命是珍贵的、健康是快乐的”,下列行为习惯中,需要调整的是

A.购买食物时会关注是否含有添加剂、保质期、生产日期等内容

B.探视甲型HIN1病人时戴上医用口罩

C.喝营养快线、可乐代替喝水,只吃自己喜欢的食物

D.与艾滋病人共用学习用具、共同进餐

【考点】
【答案】

C

【解析】

健康的生活方式包括:吃营养配餐;坚持体育锻炼;按时作息;不吸烟、不喝酒;拒绝毒品;积极参加集体活动。

A、食品安全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食品原料的成分和质量问题,二是食品在生产、加工、运输、销售过程中人为的改变其性质而产生的安全问题。因此 在购买食物时,会关注是否含有添加剂、保质期、生产日期等内容,不符合题意。

B、甲型HlNl病是呼吸道传染病,可以通过空气飞沫进行传播。因此探视甲型HlNl病人时戴上医用口罩可以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探视者,不符合题意。

C、用喝营养快线、可乐代替喝水,饮料中含有许多添加剂,有的对人体无益反而有害,所以不能用喝果汁、可乐等饮料来代替饮水;只吃自己喜欢的食物,会造成营养不均衡全面,容易缺乏某种营养。故需要调整,故符合题意。

D、艾滋病是血液传染病,主要通过血液和精液传播,因此与艾滋病人共用学习用具、共同进餐,不会传染艾滋病;还能使艾滋病人树立起生活的信心和勇气,减少其危害,故不符合题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