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德州一中度高二模块教学质量检测生物试卷

高中生物考试
考试时间: 分钟 满分: 60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共12题,共60分)

1、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A.单基因遗传病就是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的遗传病

B.适龄生育对于预防遗传病和防止先天性疾病患儿的产出具有重要意义

C.禁止近亲结婚是预防隐性遗传病发生的最简单有效方法

D.21三体综合征和猫叫综合征患者都属于染色体数目异常遗传病

2、

下列过程不需要对母本去雄处理的是

①用杂合抗病小麦连续自交得到纯合抗病植株;②对抗病小麦植株的测交;③用四倍体西瓜和二倍体西瓜杂交得到三倍体无籽西瓜种子;④对三倍体无籽西瓜授以二倍体西瓜花粉,结出无籽西瓜。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④ D.②④

3、

关于低温诱导洋葱染色体数目变化的实验叙述,正确的是( )

A.高倍镜下可以观察到细胞染色体组数目加倍的过程

B.盐酸酒精混合液和卡诺氏液都可以使洋葱根尖解离

C.改良苯酚品红染液和醋酸洋红染液都可使染色体着色

D.显微镜下可以看到大多数细胞的染色体数目发生改变

4、

从某生物组织中提取DNA进行分析,其四种碱基数的比例是鸟嘌呤与胞嘧啶之和占全部碱基数的46%,又知该DNA的一条链(H链)所含的碱基中28%是腺嘌呤,则与H链相对应的另一条链中腺嘌呤占该链全部碱基数的

A.14% B.24% C.26% D.11%

5、

关于“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分别用含有放射性同位素35S和放射性同位素32P的培养基培养噬菌体

B.分别用35S和32P标记的噬菌体侵染未被标记的大肠杆菌,进行长时间的保温培养

C.用35S标记噬菌体的侵染实验中,沉淀物存在少量放射性可能是搅拌不充分所致

D.32P、35S标记的噬菌体侵染实验分别说明DNA是遗传物质、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

6、

DNA分子经诱变,某位点上的一个正常碱基(设为P)变成了尿嘧啶。该DNA连续复制两次,得到的4个子代DNA分子相应位点上的碱基对分别为U—A、A—T、G—C、C—G。推测“P”不可能是

A.胞嘧啶 B.鸟嘌呤 C.胸腺嘧啶 D.胞嘧啶或鸟嘌呤

7、

一个细胞中的某一条染色体上的DNA用15N标记过,在有丝分裂间期利用含14N的脱氧核苷酸进行复制,则在有丝分裂中期的该染色体的状况是

A.一条染色单体含15N,另一条染色单体不含15N B.两条染色单体均含15N

C.两条染色单体均不含15N D.一条染色单体只含15N,另一条染色单体只含14N

8、

关于基因、染色体、性状之间关系的叙述,错误的是

A.基因与性状之间呈线性关系 B.一条染色体上有多个基因

C.性状是基因和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 D.基因多样性决定了性状的多样性

9、

男甲有一罕见的X染色体隐性基因,性状为A;男乙有一罕见的常染色体显性基因,只在男性中表达,性状为B。仅通过家谱研究,是否能区别这两种情况( )

A.不能,因男甲和男乙的后代都只有男性个体表现的性状

B.能,因男甲和男乙都不会有B性状的女儿

C.不能,因男甲不会有表现A性状的儿子,而男乙的儿子不一定有B性状

D.能,因男甲可以有表现A性状的外孙,而男乙不仅可以有表现B性状的外孙,还可以有表现B性状的孙子

10、

孟德尔运用假说-演绎法总结出了遗传学的两大规律,以下说法中属于假说的是( )

①F1代全部显现高茎

②生物性状是由遗传因子决定的

③F2代既有高茎又有矮茎,性状分离比接近3:1

④体细胞中遗传因子成对存在

⑤受精时,雌雄配子随机结合

A.①③ B.②④⑤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⑤

11、

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是一种遗传病,杂合子约活到50岁就常患心肌梗塞,纯合子常于30岁左右死于心肌梗塞,不能生育。一对患有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夫妻,已生育一个完全正常的孩子。如果再生一个男孩,那么这个男孩能活到50岁的概率是  (   )

A.1/3 B.2/3 C.1/2 D.3/4

12、

假说—演绎法的一般程序是

A.观察实验、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提出假说—设计实验、验证假说—归纳综合、总结规律

B.个案研究—综合比较—提出假说—归纳结论

C.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提出假说、设计实验—观察实验、验证假说—归纳综合、总结规律

D.个案研究—发现问题—提出假说—归纳综合

山东省德州一中度高二模块教学质量检测生物试卷

高中生物考试
一、选择题(共12题,共60分)

1、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A.单基因遗传病就是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的遗传病

B.适龄生育对于预防遗传病和防止先天性疾病患儿的产出具有重要意义

C.禁止近亲结婚是预防隐性遗传病发生的最简单有效方法

D.21三体综合征和猫叫综合征患者都属于染色体数目异常遗传病

【考点】
【答案】

D

【解析】

1、人类遗传病是指由于遗传物质改变引起的人类疾病,主要分为单基因遗传病、多基因遗传病和染色体异常遗传病,染色体异常遗传病又分为染色体数目异常遗传病和染色体结构异常遗传病;

2、预防人类遗传病的方法是进行遗传咨询和产前诊断,禁止近亲结婚是预防遗传性疾病发生的最简单有效的方法,由于高龄生育可能提高多基因遗传病和染色体异常遗传病的发病率,因此适龄生育对于预防遗传病和防止先天性疾病患儿的出生具有重要意义。

A、单基因遗传病是指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的遗传病,A正确;

B、适龄生育对于预防遗传病和防止先天性疾病患儿的出生具有重要意义,B正确;

C、禁止近亲结婚可以有效降低隐性遗传病的发病率,是预防遗传性疾病发生的最简单有效的方法,C正确;

D、21三体综合征是染色体数目变异遗传病,猫叫综合征是染色体结构变异遗传病,D错误。

故选D。

2、

下列过程不需要对母本去雄处理的是

①用杂合抗病小麦连续自交得到纯合抗病植株;②对抗病小麦植株的测交;③用四倍体西瓜和二倍体西瓜杂交得到三倍体无籽西瓜种子;④对三倍体无籽西瓜授以二倍体西瓜花粉,结出无籽西瓜。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④ D.②④

【考点】
【答案】

C

【解析】

去雄:去掉母本雄蕊,避免自花传粉,影响杂交实验。

①  自交,不需要去雄;

②  测交,杂交的一种,故要去雄;

③  杂交,要去雄;

④  二倍体西瓜花粉在这边的作用是刺激三倍体西瓜发育形成果实,结出无子西瓜,不需要去雄;

综上分析,选C。

3、

关于低温诱导洋葱染色体数目变化的实验叙述,正确的是( )

A.高倍镜下可以观察到细胞染色体组数目加倍的过程

B.盐酸酒精混合液和卡诺氏液都可以使洋葱根尖解离

C.改良苯酚品红染液和醋酸洋红染液都可使染色体着色

D.显微镜下可以看到大多数细胞的染色体数目发生改变

【考点】
【答案】

C

【解析】

1、低温诱导染色体数目加倍实验的原理:低温能抑制纺锤体的形成,使子染色体不能移向细胞两极,从而引起细胞内染色体数目加倍。

2、该实验的步骤为:选材→固定→解离(解离后细胞已经死亡)→漂洗→染色(用龙胆紫、醋酸洋红等碱性染料)→制片。

:A、由于在制作装片过程中,要进行解离,使细胞失去活性,所以在显微镜下不可能观察到细胞染色体组数目加倍的过程,A错误;

B、低温诱导染色体数目的变化的实验中,将根尖放入卡诺氏液中浸泡,目的是固定细胞形态;盐酸酒精混合液可以使洋葱根尖解离,B错误;

C、染色体易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碱性染料如龙胆紫、醋酸洋红、改良苯酚品红染液,C正确;

D、由于在一个细胞周期中,分裂间期所处的时间占95%左右,所以处于分裂间期的细胞最多,只有少数细胞的染色体数目发生改变,D错误。

故选:C。

4、

从某生物组织中提取DNA进行分析,其四种碱基数的比例是鸟嘌呤与胞嘧啶之和占全部碱基数的46%,又知该DNA的一条链(H链)所含的碱基中28%是腺嘌呤,则与H链相对应的另一条链中腺嘌呤占该链全部碱基数的

A.14% B.24% C.26% D.11%

【考点】
【答案】

C

【解析】

碱基互补配对原则的规律:

(1)在双链DNA分子中,互补碱基两两相等,A=T,C=G,A+T=C+G,即嘌呤碱基总数等于嘧啶碱基总数。

(2)双链DNA分子中,A=(A1+A2)÷2,其他碱基同理。

已知DNA分子中,鸟嘌呤与胞嘧啶之和占全部碱基总数的46%,即C+G=46%,则C=G=23%、A=T=50%-23%=27%.又已知一条链中腺嘌呤占该链碱基总数的比例为28%,即A1=28%,根据碱基互补配对原则,A=(A1+A2)÷2,则A2=26%。

故选:C。

5、

关于“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分别用含有放射性同位素35S和放射性同位素32P的培养基培养噬菌体

B.分别用35S和32P标记的噬菌体侵染未被标记的大肠杆菌,进行长时间的保温培养

C.用35S标记噬菌体的侵染实验中,沉淀物存在少量放射性可能是搅拌不充分所致

D.32P、35S标记的噬菌体侵染实验分别说明DNA是遗传物质、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

【考点】
【答案】

C

【解析】

1、T2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步骤:分别用35S或32P标记噬菌体→噬菌体与大肠杆菌混合培养→噬菌体侵染未被标记的细菌→在搅拌器中搅拌,然后离心,检测上清液和沉淀物中的放射性物质。实验结论:DNA是遗传物质。

2、标记噬菌体时应先标记细菌,用噬菌体侵染被标记的细菌,这样来标记噬菌体.因为噬菌体是没有细胞结构的病毒,只能在宿主细胞中繁殖后代,所以在培养基中它是不能繁殖后代的。

A.噬菌体是病毒,是营活细胞寄生生活的生物,不能直接在培养基上培养,A错误;

B.该实验分别用35S和32P标记的噬菌体侵染未被标记的大肠杆菌,进行保温培养,但时间不能过长也不能过短,B错误;

C.35S标记的是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而噬菌体在侵染细菌时,蛋白质外壳并没有进入细菌内,离心后分布在上清液中,若沉淀物存在少量放射性可能是搅拌不充分,少数蛋白质外壳未与细菌分离所致,C正确;

D.噬菌体侵染实验说明DNA是遗传物质,但不能说明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D错误。

故选C。

6、

DNA分子经诱变,某位点上的一个正常碱基(设为P)变成了尿嘧啶。该DNA连续复制两次,得到的4个子代DNA分子相应位点上的碱基对分别为U—A、A—T、G—C、C—G。推测“P”不可能是

A.胞嘧啶 B.鸟嘌呤 C.胸腺嘧啶 D.胞嘧啶或鸟嘌呤

【考点】
【答案】

C

【解析】

1、DNA分子复制的特点:半保留复制;边解旋边复制。

2、DNA分子复制的场所:细胞核、线粒体和叶绿体。

3、DNA分子复制的过程:

①解旋:在解旋酶的作用下,把两条螺旋的双链解开;

②合成子链:以解开的每一条母链为模板,以游离的四种脱氧核苷酸为原料,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在有关酶的作用下,各自合成与母链互补的子链;

③形成子代DNA:每条子链与其对应的母链盘旋成双螺旋结构,从而形成2个与亲代DNA完全相同的子代DNA分子。

4、DNA分子复制的时间:有丝分裂的间期和减数第一次分裂前的间期。

根据半保留复制的特点,DNA分子经过两次复制后,突变链形成的两个DNA,分子中含有U-A、A-T碱基对,而另一条正常链形成的两个DNA分子中含有G-C、C-G碱基对。根据碱基互补配对原则,被替换的可能是G,也可能是C,不可能是T。

故选C。

7、

一个细胞中的某一条染色体上的DNA用15N标记过,在有丝分裂间期利用含14N的脱氧核苷酸进行复制,则在有丝分裂中期的该染色体的状况是

A.一条染色单体含15N,另一条染色单体不含15N B.两条染色单体均含15N

C.两条染色单体均不含15N D.一条染色单体只含15N,另一条染色单体只含14N

【考点】
【答案】

B

【解析】

细胞有丝分裂间期,细胞内发生的主要变化是完成DNA分子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DNA分子复制时,以DNA的两条链为模板,合成两条新的子链,每个DNA分子各含一条亲代DNA分子的母链和一条新形成的子链,称为半保留复制。

染色体的主要成分是DNA和蛋白质,在有丝分裂间期,DNA分子只复制一次,以15N标记的DNA双链为模板,用含14N的脱氧核苷酸作为原料进行复制,结果每个DNA分子都是一条链为15N,另一条单链为14N。因此,复制完成后该染色体都含两条染色单体,每条染色单体中的DNA分子均含15N和14N。

故选B。

8、

关于基因、染色体、性状之间关系的叙述,错误的是

A.基因与性状之间呈线性关系 B.一条染色体上有多个基因

C.性状是基因和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 D.基因多样性决定了性状的多样性

【考点】
【答案】

A

【解析】

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其碱基序列蕴含着遗传信息,一个DNA分子中含有成百上千个基因,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基因与染色体的行为具有平行关系。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一个性状可以由多个基因控制。

A、一条染色体上有许多基因,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一个基因可控制一种性状也可控制多种性状,一种性状也可由多个基因控制,基因与性状的关系并不都是简单的线性关系,A错误;

B、一条染色体上含有多个基因,基因与染色体不是一一对应的关系,B正确;

C、性状是基因和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C正确;

D、基因多样性决定了性状的多样性,D正确。

故选A。

9、

男甲有一罕见的X染色体隐性基因,性状为A;男乙有一罕见的常染色体显性基因,只在男性中表达,性状为B。仅通过家谱研究,是否能区别这两种情况( )

A.不能,因男甲和男乙的后代都只有男性个体表现的性状

B.能,因男甲和男乙都不会有B性状的女儿

C.不能,因男甲不会有表现A性状的儿子,而男乙的儿子不一定有B性状

D.能,因男甲可以有表现A性状的外孙,而男乙不仅可以有表现B性状的外孙,还可以有表现B性状的孙子

【考点】
【答案】

D

【解析】

常见的单基因遗传病的种类及特点:

遗传病

特点

病例

常染色体显性

①代代相传;②发病率高;③男女发病率相等

多指、高胆固醇血症

常染色体隐性

①可隔代遗传;②男女发病率相等;

③近亲结婚时发病率较高

白化、苯丙酮尿症

X染色体显性

①连续遗传;②发病率高;③女性患者多于男性患者男性;④患者的母女都是患者

抗维生素D佝偻病

X染色体隐性

①隔代遗传或交叉遗传;②男性患者多于女性患者;

③女性患者父亲、儿子都是患者

红绿色盲、血友病

Y染色体遗传

①患者为男性;②父传子、子传孙(患者的儿子都是患者)

耳郭多毛症

已知性状A是伴X隐性遗传,男甲能通过其女儿传递给他外孙,但不能通过儿子传递给孙子;性状B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且只在男性中表达,则男乙的儿子、孙子、外孙都有可能是性状B,故可以通过家谱研究区别性状A和性状B。

故选D。

10、

孟德尔运用假说-演绎法总结出了遗传学的两大规律,以下说法中属于假说的是( )

①F1代全部显现高茎

②生物性状是由遗传因子决定的

③F2代既有高茎又有矮茎,性状分离比接近3:1

④体细胞中遗传因子成对存在

⑤受精时,雌雄配子随机结合

A.①③ B.②④⑤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⑤

【考点】
【答案】

B

【解析】

孟德尔发现遗传定律用了假说演绎法,其基本步骤:提出问题→作出假说→演绎推理→实验验证→得出结论;

①提出问题(在纯合亲本杂交和F1自交两组豌豆遗传实验基础上提出问题);

②做出假设(生物的性状是由细胞中的遗传因子决定的;体细胞中的遗传因子成对存在;配子中的遗传因子成单存在;受精时雌雄配子随机结合);

③演绎推理(如果这个假说是正确的,这样F1会产生两种数量相等的配子,这样测交后代应该会产生两种数量相等的类型);

④实验验证(测交实验验证,结果确实产生了两种数量相等的类型);

⑤得出结论(就是分离定律)。

①F1代全部显现高茎,这是实验现象,不属于假说内容,①错误;

②孟德尔提出的假说的内容之一是:生物性状是由遗传因子决定的,②正确;

③F2代既有高茎又有矮茎,性状分离比接近3:1,这是实验现象,不属于假说内容,③错误;

④孟德尔提出的假说的内容之一是:体细胞中遗传因子成对存在,④正确;

⑤孟德尔提出的假说的内容之一是:受精时,雌雄配子随机结合,⑤正确。

故选B。

11、

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是一种遗传病,杂合子约活到50岁就常患心肌梗塞,纯合子常于30岁左右死于心肌梗塞,不能生育。一对患有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夫妻,已生育一个完全正常的孩子。如果再生一个男孩,那么这个男孩能活到50岁的概率是  (   )

A.1/3 B.2/3 C.1/2 D.3/4

【考点】
【答案】

D

【解析】

根据题意分析可知:一对患有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的夫妻,已生育一个完全正常的孩子,是“有中生无为显性”,所以高胆固醇血症属于常染色体上显性遗传病。患病双亲有一个完全正常的孩子,说明双亲为杂合子。

一对患有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的夫妻,已生育一个完全正常的孩子,是“有中生无为显性”,属于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所以不能活到50岁的是显性纯合子。因为双亲为杂合子,后代中显性纯合:显性杂合:隐性纯合=1:2:1。因为纯合子常于30岁左右死于心肌梗塞,所以能活到50岁的概率为3/4,A、B、C错误。

故选D。

12、

假说—演绎法的一般程序是

A.观察实验、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提出假说—设计实验、验证假说—归纳综合、总结规律

B.个案研究—综合比较—提出假说—归纳结论

C.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提出假说、设计实验—观察实验、验证假说—归纳综合、总结规律

D.个案研究—发现问题—提出假说—归纳综合

【考点】
【答案】

A

【解析】

孟德尔的假说—演绎法:提出问题→作出假说→演绎推理→实验验证→得出结论。

①提出问题(在实验现象基础上提出问题);

②作出假说(生物的性状是由细胞中的遗传因子决定的;体细胞中的遗传因子成对存在;配子中的遗传因子成单存在;受精时雌雄配子随机结合);

③演绎推理(如果这个假说是正确的,这样F1会产生两种数量相等的配子,这样测交后代应该会产生两种数量相等的类型);

④实验验证(测交实验验证,结果确实产生了两种数量相等的类型);

⑤得出结论(就是分离定律)。

假说—演绎法是指在观察实验的基础上→发现问题、分析问题→通过推理和想象提出解释问题的假说→根据假说进行演绎推理、设计实验→实验检验→得出结论。如果实验结果与预期结论相符,就说明假说是正确的,反之,则说明假说是错误的。

故选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