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泰州市高一·上学期期末生物试卷

高中生物考试
考试时间: 分钟 满分: 13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共21题,共105分)

1、

人体内仍保留着少数具有分裂和分化能力的干细胞,下图为干细胞分裂、分化成多种组织细胞的示意图,下列关于各组织细胞的叙述,错误的是

1

A.细胞内DNA的含量相同

B.细胞内酶的种类都相同

C.细胞内线粒体的数量相同

D.细胞膜的组成成分和结构都相似

2、

下图表示绿色植物细胞中的部分代谢途径,其中A、B代表物质,① ~⑥代表生理过程。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1

A.过程①-⑥需要不同种类的酶催化

B.过程①②④中伴有[H]和ATP的生成

C.过程③④分别发生在核糖体和线粒体中

D.物质A、B可表示含3个碳原子的有机物

3、

下图1表示pH对H2O2酶活性的影响,图2表示在最适温度及pH=a时H2O2分解产生O2量随时间的变化。相关预期错误的是

1

A.若pH=b,d点左移,e点上移

B.若增加H2O2量,d点左移,e点不移动

C.若温度降低5℃,e点不移,d点右移

D.若pH先调整为c,再调整为a,则d、e点不移动

4、

下列有关无丝分裂的叙述,错误的是

A.是真核细胞分裂的方式之一

B.细胞进行无丝分裂需要能量供应

C.没有出现纺锤丝和染色体的变化

D.没有核膜周期性变化和DNA的复制

5、

图为动物细胞分裂中某时期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1

A.①和②在组成成分上差异很大

B.该细胞的每条染色体上含有2个DNA分子

C.该时期细胞中染色体数是体细胞染色体数的两倍

D.该时期是观察细胞中染色体形态和数目的最佳时期

6、

下列关于高等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叙述,正确的是

A.分裂间期结束DNA数目都加倍

B.分裂前期都能观察到中心体加倍

C.分裂中期染色体的数目都加倍

D.分裂末期细胞中央均出现细胞板

7、

图是一个正在发生质壁分离的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1

A.原生质层由a、b的膜及d三部分组成

B.b的颜色会随着质壁分离的发生而加深

C.b中溶液的渗透压始终比c中溶液的高

D.最终b的失水量往往明显多于d的失水量

8、

下列有关高中生物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检测还原糖时最好用甘蔗汁代替苹果汁做实验材料

②用光学显微镜观察质壁分离时,可看到细胞壁、细胞膜和染色体

③用纸层析法分离色素时胡萝卜素在层析液中溶解度最大

④在观察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中DNA的分布时,应保持细胞的活性

⑤人的口腔上皮细胞经健那绿染液染色后,可以看到呈蓝绿色的线粒体

⑥在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方式的实验中,用酸性重铬酸钾检验无氧呼吸产生的酒精

⑦在探究温度对酶活性影响的实验中,通常用过氧化氢酶做实验材料

A.①③⑦

B.③⑤⑥

C.②⑤⑥

D.③⑤⑦

9、

下列有关化能合成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A.硝化细菌能将氨气和水合成糖类

B.进行化能合成作用的生物能利用无机物中的化学能

C.进行化能合成作用的生物属于自养厌氧型生物

D.化能合成作用和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的能量来源不同

10、

下图是叶肉细胞中两类色素的吸收光谱,色素A和B分别为

1

A.叶黄素、叶绿素

B.胡萝卜素、叶绿素

C.叶黄素、类胡萝卜素

D.叶绿素、类胡萝卜素

11、

晴朗的夏季,将一株植物放在密闭的玻璃罩内,置于室外进行培养,用CO2浓度测定仪测得了一天内该玻璃罩内CO2浓度的变化情况,绘制成下图所示的曲线,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1

A.H点CO2浓度最低,说明此时植物积累有机物最多

B.FG段CO2浓度下降不明显,是因为中午温度过高使酶活性降低

C.BC段较AB段CO2浓度增加减慢,是因为低温使植物细胞呼吸减慢

D.从0时开始计算,经过24小时,植物体内的有机物量有所增加

12、

下图为叶绿体的部分结构及相关生理过程的示意图,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1

A.膜上蛋白质具有催化、运输等功能

B.产生的ATP可用于植物体的各项生理活动

C.膜上叶绿素的含量会受温度和pH的影响

D.光能转化成ATP和 NADPH中的化学能

13、

下列有关光合作用探究历程的叙述,错误的是

A.普利斯特利证明了植物生长过程中能吸收CO2释放O2

B.鲁宾和卡门通过同位素标记法证明光合作用释放的氧气来自于水

C.萨克斯采用碘蒸汽检测淀粉的方法,确定叶片在光下能产生淀粉

D.恩吉尔曼利用水绵和好氧菌做实验证明了植物在光照下才能制造氧气

14、

图是唾液淀粉酶在不同条件下的酶促反应速率变化曲线,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1

A.酶促反应I和Ⅱ的速率不同是因为温度不同

B.影响BC段反应速率的主要限制因素是酶量

C.曲线I显示,该酶促反应的最适温度为37℃

D.影响AB段反应速率的主要因素是底物的浓度

15、

下列有关ATP的叙述,错误的是

A.ATP在细胞中含量不多,但一旦减少后能迅速生成

B.ATP中的“A”与ATP彻底水解后生成的“A”表示相同物质

C.ATP中的能量可来自光能和化学能,也可转化为光能和化学能

D.ATP与ADP转化的机制在所有生物内都一样,体现了生物界的统一性

16、

图是细胞核的结构模式图,下列有关各结构及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

1

A.④不具有选择透过性

B.②主要由DNA和蛋白质组成

C.③是细胞内蛋白质合成的场所

D.①是生物大分子自由进出的通道

17、

下列有关细胞学说及其建立的叙述,错误的是

A.该学说揭示了动植物细胞的多样性

B.该学说主要是由施莱登和施旺建立的

C.科技的发展为该学说的建立提供了技术保障

D.该学说的建立经历了开拓、继承、修正和发展的过程

18、

下列关于无机盐的叙述,正确的是

A.血钙含量过低时哺乳动物会发生抽搐

B.叶肉细胞中叶绿素含有Fe2+

C.细胞内无机盐主要以化合物的形式存在

D.无机盐的功能是为细胞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19、

下图是某细胞在某项生命活动的前后,几种生物膜面积的变化图。该过程合成的物质最可能是

1

A.呼吸酶

B.核酸

C.性激素

D.唾液淀粉酶

20、

与大肠杆菌相比,酵母菌特有的是

A.含有RNA

B.有成形的细胞核

C.具有核糖体

D.能进行细胞分裂

21、

下列物质中,既含N元素又属于生物大分子的一组是

A.核苷酸和RNA

B.淀粉和肝糖原

C.抗体和核酸

D.脂肪和胰岛素

二、非选择题(共6题,共30分)

22、

下图1是某动物细胞有丝分裂某个时期的图像,图2表示有丝分裂过程中核DNA的数量变化曲线,图3为动物细胞的生命历程示意图。请据图分析回答:

1

(1)图1细胞分裂得到的子细胞中DNA和姐妹染色单体的数目分别为____、____。

(2)图1细胞所处的分裂时期对应于图2中的____,图1细胞所处的生命历程对应于图3中的____(填字母)。

(3)图2中AB时期细胞发生的主要变化是____。

(4)图3中细胞①的物质运输效率比细胞②____,细胞⑤的物质运输功能比细胞④____。

(5)图3中细胞④含有的蛋白质种类与细胞③____(相同/不相同/不完全相同)。

23、

为了确定洋葱根尖取材的最佳时间以取得较好的实验效果,某学校的兴趣小组开展了“探究洋葱根尖分生组织细胞有丝分裂的日周期性”的课题研究。细胞分裂指数是衡量洋葱根尖细胞分裂状况的指标之一,分裂指数=(观察视野中分裂期细胞的平均数/总细胞平均数)×100%。实验操作步骤如下:

第一步:取多个已经培养好的同一品种洋葱鳞茎(根长约为5cm左右)作为实验材料。

第二步:在某一天的8~18点时间段内每隔2小时,取3根洋葱根尖分别制成临时装片。

第三步:观察、计数并记录结果。

1

图1表示在高倍镜下观察洋葱根尖细胞时的一个视野,图2是该研究小组根据实验结果制成的坐标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制作临时装片的步骤是解离→漂洗→____→制片,漂洗的目的是____。

(2)在制作装片的过程中,有利于细胞分散开的操作有哪些?____。

(3)图1中甲细胞处于有丝分裂的____期,该时期的特点是____。

(4)为避免无关变量对实验结果的影响。请写出两项控制无关变量的具体措施。____。

(5)该研究小组的同学依据实验数据绘制了图2,据图2可得出的结论是____。

24、

新鲜的荔枝果皮鲜红诱人,但采摘后保鲜时间短,贮藏时易褐变。果色变化引起果品价值降低,制约荔枝产业发展。研究表明,荔枝果皮颜色的褐变原理包括如下变化。请回答问题:

1

(1)鲜红的荔枝果皮细胞中含有花色素苷,该色素存在于果皮细胞的____中。

(2)荔枝果皮细胞中的酶POD能催化愈创木酚、H2O2等相应底物参与化学反应,其催化作用的机理是____,其活性受____和____等外界环境因素的影响。与无机催化剂相比,酶的催化功能有三个特性,即____。

(3)科硏人员采摘妃子笑、无核和紫娘喜三个品种的荔枝鲜果,定期测定果皮中POD活性,结果如下图:

2

由图中数据可知,采摘后最易褐变的荔枝品种是____,理由是____。

(4)结合所学知识,请你为荔枝的保鲜提供合理建议:____。

25、

下图1为大棚中菠菜叶肉细胞部分代谢过程示意图,图2表示菠菜在不同光强度条件下的光合作用强度。请根据图中所给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

(1)图1中,物质①②依次是____,甲细胞器增加膜面积的方式主要是通过____。

(2)图1细胞内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被该细胞呼吸作用利用需要通过____层膜,若突然降低光照强度,图中物质⑥的变化为____

(3)图2中A点时,细胞中能产生ATP的场所有____。B点为光补偿点,其含义是____。当光照强度达到D点以后,限制光合作用强度继续上升的主要环境因素是____。

(4)如果以缺镁的完全营养液培养菠菜,则图2中B点的移动方向是____。请你结合所学的知识写出提高大棚中菠菜产量的措施____。

26、

下图1为高等动物细胞亚显微结构模式图,图2为几种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示意图。请分析回答:

1

(1)为获得纯净的①,应选取人体或其他哺乳动物的____做实验材料。选材的原因是____。

(2)具有双层膜的结构有____(填图1中标号)。

(3)在胰岛细胞中,与胰岛素合成和分泌有关的细胞器有____(填图1中标号)。

(4)细胞间的信息交流与图2中____(填数字序号)有密切的关系。

(5)小肠上皮细胞吸收葡萄糖的方式为图2中____,而水分子进入细胞的方式为____和____(填字母)。

27、

下图1表示细胞内某些化合物的元素组成及其相互关系,甲~戊代表不同的物质,①~④代表组成大分子物质的单体。图2表示含有2个丙氨酸的十八肽,经水解后得到2条多肽链和两个丙氨酸。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

(1)图1中①与②相比特有的是____和____。

(2)酶的基本组成单位是图1中的____或____(填图中标号)。

(3)戊和乙参与构成生物膜结构,其中膜的功能主要由膜上的____(填“戊”或“乙”)决定。丙、丁都是动物细胞中的储能物质,相同质量的丙、丁氧化分解后释放能量多的是____(填“丙”或“丁”)。

(4)图2中,十八肽被水解后肽键数量减少____个,O原子增加____个,水解产物中羧基数目至少是____个。

江苏省泰州市高一·上学期期末生物试卷

高中生物考试
一、选择题(共21题,共105分)

1、

人体内仍保留着少数具有分裂和分化能力的干细胞,下图为干细胞分裂、分化成多种组织细胞的示意图,下列关于各组织细胞的叙述,错误的是

1

A.细胞内DNA的含量相同

B.细胞内酶的种类都相同

C.细胞内线粒体的数量相同

D.细胞膜的组成成分和结构都相似

【考点】
【答案】

ABC

【解析】

据图分析,多能干细胞能分类分化成多种组织细胞。细胞分化是指在个体发育过程中,由一个或一种细胞增殖产生的后代,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发生稳定性差异的过程。细胞分化的实质:基因的选择性表达。

A、不同体细胞中线粒体的数量不同,线粒体中含有DNA,因此各组织细胞内DNA的含量不相同,A错误;

B、酶的本质是蛋白质,由于基因的选择性表达,细胞内酶的种类不全相同,B错误;

C、不同组织细胞线粒体的数量不同,肌细胞的线粒体数量较多,C错误;

D、细胞膜的结构均是磷脂双分子层构成基本骨架,细胞膜的成分均是以蛋白质和脂质为主,D正确。

故选ABC。

2、

下图表示绿色植物细胞中的部分代谢途径,其中A、B代表物质,① ~⑥代表生理过程。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1

A.过程①-⑥需要不同种类的酶催化

B.过程①②④中伴有[H]和ATP的生成

C.过程③④分别发生在核糖体和线粒体中

D.物质A、B可表示含3个碳原子的有机物

【考点】
【答案】

AD

【解析】

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①是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第一阶段,发生的场所是细胞质基质;②是无氧呼吸产生酒精和二氧化碳,发生在细胞质基质中,③是丙酮酸转化为氨基酸的过程,④是有氧呼吸的第二阶段,⑤是光反应,⑥是暗反应,据此答题。

A、过程①-⑥都是不同的化学反应,故需要不同种类的酶催化,A正确;

B、过程①④中伴有[H]和ATP的生成,②中没有[H]和ATP的生成,B错误;

C、过程③不发生在核糖体中,核糖体是氨基酸形成肽链的过程,不是丙酮酸转化为氨基酸的过程,C错误;

D、物质A丙酮酸、B3-磷酸甘油酸均可表示含3个碳原子的有机物,D正确。

故选AD。

3、

下图1表示pH对H2O2酶活性的影响,图2表示在最适温度及pH=a时H2O2分解产生O2量随时间的变化。相关预期错误的是

1

A.若pH=b,d点左移,e点上移

B.若增加H2O2量,d点左移,e点不移动

C.若温度降低5℃,e点不移,d点右移

D.若pH先调整为c,再调整为a,则d、e点不移动

【考点】
【答案】

ABD

【解析】

酶只能缩短达到化学反应平衡所需时间,不改变化学反应的平衡点。分析甲图:图甲是H2O2酶活性受pH影响的曲线,其中b点是H2O2酶的最适pH,在b点之前,随pH升高,酶活性上升,超过b点,随pH上升,酶活性降低,直到失活。分析乙图:乙图中d点表示达到化学反应平衡所需时间,e点表示化学反应的平衡点。

A、pH=b时,H2O2酶活性升高,完成反应所需的时间更短,d点左移,但e点不变,A错误;

B、若增加H2O2量,达到化学反应平衡所需时间延长,且化学反应的平衡点升高,则d点右移,e点上移,B错误;

C、若温度降低5℃,H2O2酶活性降低,完成反应所需的时间延长,但化学反应的平衡点不变,即e点不移,d点右移,C正确;

D、若pH先调整为c,H2O2酶活性失活,不能催化H2O2水解,但H2O2在常温下也能分解,所以再调整为a时,e点不移,d点右移,D错误。

故选ABD。

4、

下列有关无丝分裂的叙述,错误的是

A.是真核细胞分裂的方式之一

B.细胞进行无丝分裂需要能量供应

C.没有出现纺锤丝和染色体的变化

D.没有核膜周期性变化和DNA的复制

【考点】
【答案】

D

【解析】

细胞的无丝分裂:

概念:分裂的过程中没有出现纺锤丝和染色体的变化;

过程:细胞核延长→核缢裂→细胞质缢裂→形成两个子细胞;

特点:(1)核膜和核仁都不消失;

(2)没有染色体的出现;

(3)染色质、DNA也要进行复制,并且细胞要增大。

实例:蛙的红细胞

A、真核细胞的分类方式包括有丝分裂、减数分裂和无丝分裂,A正确;

B、细胞进行无丝分裂也需要ATP供能,B正确;

C、无丝分裂在分裂的过程中没有出现纺锤丝和染色体的变化,C正确;

D、无丝分裂没有核膜周期性变化,但有DNA的复制,D错误。

故选D。

5、

图为动物细胞分裂中某时期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1

A.①和②在组成成分上差异很大

B.该细胞的每条染色体上含有2个DNA分子

C.该时期细胞中染色体数是体细胞染色体数的两倍

D.该时期是观察细胞中染色体形态和数目的最佳时期

【考点】
【答案】

C

【解析】

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细胞中着丝点没有分裂,排列在赤道板上,所以处于有丝分裂中期。

A、①为细胞膜,主要成分是磷脂和蛋白质,②为染色体,主要成分是DNA和蛋白质,二者在组成成分上差异很大,A正确;

B、该细胞的每条染色体上含有两条姐妹染色单体,含有2个DNA分子,B正确;

C、该时期细胞中染色体上的着丝点没有分裂,染色体数等于体细胞染色体数,C错误;

D、该时期处于有丝分裂的中期,是观察细胞中染色体形态和数目的最佳时期,D正确。

故选C。

6、

下列关于高等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叙述,正确的是

A.分裂间期结束DNA数目都加倍

B.分裂前期都能观察到中心体加倍

C.分裂中期染色体的数目都加倍

D.分裂末期细胞中央均出现细胞板

【考点】
【答案】

A

【解析】

1、细胞周期分为分裂间期和分裂期,分裂间期完成DNA分子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即染色体的复制,分裂期完成染色体的均分,与分裂期相比,分裂间期持续的时间长。

2、细胞分裂的分裂期又分为前期、中期、后期和末期,前期的特点是染色体、纺锤体出现,核膜、核仁消失;中期的特点是染色体的着丝点整齐地排列在赤道板位置,染色体形态稳定、数目清晰;后期是着丝点分裂,染色单体消失,子染色体在纺锤丝的牵引下移向两极;末期的特点是染色体、纺锤体消失,核膜、核仁出现。

A、细胞分裂间期,染色体复制,一条染色体上含有2条染色单体、2个DNA分子,DNA含量加倍,A正确;

B、高等植物细胞没有中心体,B错误;

C、分裂后期染色体的数目都加倍,C错误;

D、动物细胞分裂末期不形成细胞板,而是细胞膜在中部向内凹陷,使细胞缢裂形成两个子细胞,D错误。

故选A。

7、

图是一个正在发生质壁分离的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1

A.原生质层由a、b的膜及d三部分组成

B.b的颜色会随着质壁分离的发生而加深

C.b中溶液的渗透压始终比c中溶液的高

D.最终b的失水量往往明显多于d的失水量

【考点】
【答案】

C

【解析】

分析题图:a是细胞膜、b是液泡、c是外界溶液、d是细胞质基质。该细胞处于质壁分离状态,说明外界溶液的浓度大于细胞液的浓度。

A、原生质层由a细胞膜、b液泡的膜及d细胞质基质三部分组成,A正确;

B、正在发生质壁分离的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细胞失水,使得b的颜色会随着质壁分离的发生而加深,B正确;

C、细胞发生质壁分离时,c外界溶液的浓度大于b液泡内溶液的浓度,C错误;

D、b是液泡,含有大量水分,质壁分离时b的失水量往往明显多于d的失水量,D正确。

故选C。

8、

下列有关高中生物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检测还原糖时最好用甘蔗汁代替苹果汁做实验材料

②用光学显微镜观察质壁分离时,可看到细胞壁、细胞膜和染色体

③用纸层析法分离色素时胡萝卜素在层析液中溶解度最大

④在观察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中DNA的分布时,应保持细胞的活性

⑤人的口腔上皮细胞经健那绿染液染色后,可以看到呈蓝绿色的线粒体

⑥在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方式的实验中,用酸性重铬酸钾检验无氧呼吸产生的酒精

⑦在探究温度对酶活性影响的实验中,通常用过氧化氢酶做实验材料

A.①③⑦

B.③⑤⑥

C.②⑤⑥

D.③⑤⑦

【考点】
【答案】

B

【解析】

在通过颜色反应检测某物质时,最好选择无色或接近无色的生物材料,以防止颜色的干扰;洋葱根尖成熟区的细胞是成熟的植物细胞,细胞根本不分裂,所以细胞内只有染色质,而无染色体;用纸层析法分离色素时,胡萝卜素在层析液中溶解度最大;在某些生物实验中需要保持生物材料的活性,如用健那绿对线粒体染色观察线粒体的实验。

①甘蔗汁中的蔗糖不属于还原糖,所以检测还原糖时不能用甘蔗汁代替苹果汁做实验材料,①错误;

②洋葱根尖成熟区的细胞是成熟的植物细胞,细胞根本不分裂,所以细胞内只有染色质,而无染色体,所以用光学显微镜观察质壁分离时,可看到细胞壁,但是看不到染色体,②错误;

③用纸层析法分离色素时,胡萝卜素在层析液中溶解度最大,扩散速度最快,位于最上层,③正确;

④在观察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中DNA的分布时,用盐酸处理过,细胞已经丧失生物活性了,④错误;

⑤健那绿染液活性染料,可以将线粒体染成蓝绿色,⑤正确;

⑥酵母菌无氧呼吸产生酒精和二氧化碳,用酸性重铬酸钾检验酒精由橙色变成灰绿色,⑥正确;

⑦过氧化氢在加热的条件下会加速分解,不适合用过氧化氢酶做实验材料来探究温度对酶活性影响,⑦错误。

综上③⑤⑥正确,故选B。

9、

下列有关化能合成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A.硝化细菌能将氨气和水合成糖类

B.进行化能合成作用的生物能利用无机物中的化学能

C.进行化能合成作用的生物属于自养厌氧型生物

D.化能合成作用和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的能量来源不同

【考点】
【答案】

D

【解析】

硝化细菌为自养型生物,它能把氨氧化成亚硝酸和硝酸,利用物质氧化时释放的能量,把二氧化碳合成有机物供自己利用,故硝化细菌进行化能合成作用形成有机物的环境条件是具有NH3和O2。

A、硝化细菌能将二氧化碳和水合成糖类,A错误;

B、化能合成的生物利用无机物氧化时释放的能量,例如硝化细菌可以将氨氧化成硝酸盐,同时释放能量,并利用这些能量合成有机物;B错误;

C、进行化能合成作用的生物属于需氧型生物,C错误;

D、化能合成作用利用无机物氧化时释放的能量,光合作用利用光能,二者合成有机物的能量来源不同,D正确。

故选D。

10、

下图是叶肉细胞中两类色素的吸收光谱,色素A和B分别为

1

A.叶黄素、叶绿素

B.胡萝卜素、叶绿素

C.叶黄素、类胡萝卜素

D.叶绿素、类胡萝卜素

【考点】
【答案】

D

【解析】

叶绿素a和叶绿素b统称为叶绿素,主要吸收420~470nm波长的光(蓝紫光)和640~670nm波长的光(红光);类胡萝卜素主要吸收400~500nm波长的光(蓝紫光),分离色素时采用纸层析法,原理是色素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不同,随着层析液扩散的速度不同。

依据题图信息,曲线A主要吸收420~470nm波长的蓝紫光和640~670nm波长的红光,属于叶绿素,曲线B主要吸收400~500nm波长的蓝紫光,属于类胡萝卜素,故选D。

11、

晴朗的夏季,将一株植物放在密闭的玻璃罩内,置于室外进行培养,用CO2浓度测定仪测得了一天内该玻璃罩内CO2浓度的变化情况,绘制成下图所示的曲线,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1

A.H点CO2浓度最低,说明此时植物积累有机物最多

B.FG段CO2浓度下降不明显,是因为中午温度过高使酶活性降低

C.BC段较AB段CO2浓度增加减慢,是因为低温使植物细胞呼吸减慢

D.从0时开始计算,经过24小时,植物体内的有机物量有所增加

【考点】
【答案】

B

【解析】

影响罩内的二氧化碳的浓度的因素有光合作用强度和呼吸作用强度,而罩内二氧化碳浓度取决于二者的相对强度。图中A点时只进行呼吸作用,D点是光合作用的光补偿点,此时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速率相等,AD段,植物的呼吸作用大于光合作用,H点呼吸作用等于光合作用,H点以后呼吸作用大于光合作用。

A、H点CO2浓度最低,说明此时玻璃罩内CO2被吸收得最多,所以植物积累有机物最多,A正确;

B、FG段原因是中午光照强,气温高,导致蒸腾作用强,水分散失多,气孔关闭,CO2吸收减少,光合速率降低,B错误;

C、BC段较AB段浓度增加减慢,是因为凌晨低温使植物呼吸作用减弱,CO2释放量减少,C正确;

D、由于I点的CO2浓度低于A点,所以从0时开始计算,经过24小时,植物体内的有机物量有所增加,D正确。

故选B。

12、

下图为叶绿体的部分结构及相关生理过程的示意图,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1

A.膜上蛋白质具有催化、运输等功能

B.产生的ATP可用于植物体的各项生理活动

C.膜上叶绿素的含量会受温度和pH的影响

D.光能转化成ATP和 NADPH中的化学能

【考点】
【答案】

B

【解析】

根据模式图,模式图上有色素,可以利用光能,所以该膜属于类囊体薄膜,是光反应的场所。

A、依据题图可知膜上蛋白质具有催化ATP合成以及运输H+等功能,A正确;

B、产生的ATP只用于叶绿体中暗反应等生命活动,不用于其它的生命活动,B错误;

C、叶绿素不稳定,易受温度和pH的影响,C正确;

D、色素吸收光能后将光能转换为ATP中活跃的化学能以及NADPH中的化学能,D正确。

故选B。

13、

下列有关光合作用探究历程的叙述,错误的是

A.普利斯特利证明了植物生长过程中能吸收CO2释放O2

B.鲁宾和卡门通过同位素标记法证明光合作用释放的氧气来自于水

C.萨克斯采用碘蒸汽检测淀粉的方法,确定叶片在光下能产生淀粉

D.恩吉尔曼利用水绵和好氧菌做实验证明了植物在光照下才能制造氧气

【考点】
【答案】

A

【解析】

光合作用的发现历程:

(1)普利斯特利通过实验证明植物能净化空气;

(2)梅耶根据能量转换与守恒定律明确指出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时光能转换为化学能;

(3)萨克斯通过实验证明光合作用的产物除了氧气外还有淀粉;

(4)恩吉尔曼采用水绵、好氧细菌和极细光束进行对照实验,发现光合作用的场所是叶绿体;

(5)鲁宾和卡门采用同位素标记法进行实验证明光合作用释放的O2来自水;

(6)卡尔文采用同位素标记法探明了CO2的固定过程中碳元素的转移途径。

A、普利斯特利通过实验证明植物能净化空气,并没有证明了植物生长过程中能吸收CO2释放O2,A错误;

B、鲁宾和卡门通过同位素标记法证明光合作用释放的氧气来自于水,B正确;

C、萨克斯采用碘蒸汽检测淀粉的方法,确定叶片在光下能产生淀粉,C正确;

D、恩吉尔曼用水绵做实验证明了植物需要阳光才能制造出氧气,D正确。

故选A。

14、

图是唾液淀粉酶在不同条件下的酶促反应速率变化曲线,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1

A.酶促反应I和Ⅱ的速率不同是因为温度不同

B.影响BC段反应速率的主要限制因素是酶量

C.曲线I显示,该酶促反应的最适温度为37℃

D.影响AB段反应速率的主要因素是底物的浓度

【考点】
【答案】

C

【解析】

反应速率可用单位时间内底物的消耗量或产物的生成量表示;导致Ⅰ和Ⅱ曲线反应速率不同的因素是温度;AB段随着底物的浓度增加,酶促反应速率加快,说明此时的限制因素是底物浓度;研究温度影响酶活性的实验时,需要设置不同的温度。

A、导致Ⅰ和Ⅱ曲线反应速率不同的因素是温度,A正确;

B、BC段表示在该温度下,随着底物浓度的增加,反应速率不再增加,此时的限制因素是酶的数量有限,B正确;

C、该实验不能判断该酶促反应的最适温度为37℃,C错误;

D、AB段随着底物的浓度增加,酶促反应速率加快,说明此时的限制因素是底物浓度,D正确。

故选C。

15、

下列有关ATP的叙述,错误的是

A.ATP在细胞中含量不多,但一旦减少后能迅速生成

B.ATP中的“A”与ATP彻底水解后生成的“A”表示相同物质

C.ATP中的能量可来自光能和化学能,也可转化为光能和化学能

D.ATP与ADP转化的机制在所有生物内都一样,体现了生物界的统一性

【考点】
【答案】

B

【解析】

ATP与ADP相互转化的过程

(1)ADP和ATP的关系:ADP是二磷酸腺苷的英文名称缩写,分子式可简写成A-P~P。从分子简式中可以看出,ADP比ATP少了一个磷酸基团和个高能磷酸键。ATP的化学性质不稳定,对细胞的正常生活来说,ATP与ADP的相互转化,是时刻不停地发生并且处于动态平衡之中的。

(2)ATP的水解:在有关酶的催化作用下ATP分子中远离A的那个高能磷酸键很容易水解,于是远离A的那个P就脱离开来,形成游离的Pi(磷酸)。

(3)ATP的合成:在另一种酶的作用下,ADP接受能量与一个Pi结合转化成ATP。ATP与ADP相互转变的反应是不可逆的,反应式中物质可逆,能量不可逆,ADP和Pi可以循环利用,所以物质可逆;但是形成ATP时所需能量绝不是ATP水解所释放的能量,所以能量不可逆。

A、ATP在细胞中含量并不多,一旦减少后能迅速生成,A正确;

B、ATP 中的“A”代表的是腺苷,ATP 彻底水解后生成的“A”是腺嘌呤,B错误;

C、ATP 中的能量可来自光能和化学能,也可转化为光能和化学能,C 正确;

D、细胞中的 ATP 与 ADP 的含量处于动态平衡中,细胞内 ATP 与 ADP 相互转化是生物界的共性,D正确。

故选B。

16、

图是细胞核的结构模式图,下列有关各结构及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

1

A.④不具有选择透过性

B.②主要由DNA和蛋白质组成

C.③是细胞内蛋白质合成的场所

D.①是生物大分子自由进出的通道

【考点】
【答案】

B

【解析】

细胞核包括核膜(将细胞核内物质与细胞质分开)、染色质(主要由DNA和蛋白质组成)、核仁(与某种RNA(rRNA)的合成以及核糖体的形成有关)、核孔(核膜上的核孔的功能是实现核质之间频繁的物质交换和信息交流)。

AD、①是核膜,④是核孔,控制大分子进出的通道,具有选择透过性,AD错误;

B、②是染色质,主要由DNA和蛋白质组成,B正确;

C、③是核仁,细胞内蛋白质合成的场所是核糖体,C错误;

故选B。

17、

下列有关细胞学说及其建立的叙述,错误的是

A.该学说揭示了动植物细胞的多样性

B.该学说主要是由施莱登和施旺建立的

C.科技的发展为该学说的建立提供了技术保障

D.该学说的建立经历了开拓、继承、修正和发展的过程

【考点】
【答案】

A

【解析】

细胞学说是德国的植物学家施莱登和动物学家施旺提出。

内容:1、一切动植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2、细胞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单位;

3、新细胞可以从老细胞产生。

意义:证明了动植物界具有统一性。

A、细胞学说论证了生物界的统一性,并未揭示动植物细胞的多样性,A错误;

B、细胞学说是由德植物学家施莱登和动物学家施旺提出的,B正确;

C、科技的发展为该学说的建立提供了技术保障,如显微镜的发明,C正确;

D、细胞学说中特别是细胞的产生是多位科学家在探索中开拓、继承、修正和发展而建立的,D正确。

故选A。

18、

下列关于无机盐的叙述,正确的是

A.血钙含量过低时哺乳动物会发生抽搐

B.叶肉细胞中叶绿素含有Fe2+

C.细胞内无机盐主要以化合物的形式存在

D.无机盐的功能是为细胞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考点】
【答案】

A

【解析】

无机盐的作用:

1、细胞中某些复杂化合物的重要组成成分;如Fe2+是血红蛋白的主要成分;Mg2+是叶绿素的必要成分。

2、维持细胞的生命活动,如Ca可调节肌肉收缩和血液凝固,血钙过高会造成肌无力,血钙过低会引起抽搐。

3、维持细胞的酸碱度。

A、血钙含量过高会导致肌无力,血钙含量过低会导致肌肉抽搐,A正确;

B、叶肉细胞中叶绿素含有Mg2+,B错误;

C、细胞内无机盐主要以离子的形式存在,C错误;

D、无机盐不能为细胞生命活动提供能量,D错误。

故选A。

19、

下图是某细胞在某项生命活动的前后,几种生物膜面积的变化图。该过程合成的物质最可能是

1

A.呼吸酶

B.核酸

C.性激素

D.唾液淀粉酶

【考点】
【答案】

D

【解析】

分泌蛋白形成过程:核糖体合成后,首先进入内质网进行初加工,内质网以囊泡的形式将蛋白质运送到高尔基体,囊泡与高尔基体膜融合导致高尔基体膜面积增加;被进一步修饰加工的蛋白质,再以囊泡的形式从高尔基体运送到细胞膜,又导致高尔基体膜面积减少,因此内质网的面积逐步减少,细胞膜的面积逐渐增加,高尔基体的面积不变。

A、呼吸酶在细胞内起作用,不是分泌蛋白,A错误;

B、核酸是遗传信息的携带者,不属于分泌蛋白,B错误;

C、性激素属于脂质类物质,不是分泌蛋白,C错误;

D、唾液淀粉酶属于分泌蛋白,分泌蛋白在核糖体中合成后,转到内质网初步加工,并形成小泡运输到高尔基体,在高尔基体进一步加工,再以小泡的形式运输的细胞膜处,小泡与细胞膜发生融合,故此过程内质网膜减少,高尔基体膜基本不变,细胞膜增加,D正确。

故选D。

20、

与大肠杆菌相比,酵母菌特有的是

A.含有RNA

B.有成形的细胞核

C.具有核糖体

D.能进行细胞分裂

【考点】
【答案】

B

【解析】

大肠杆菌属于原核生物,酵母菌属于真核生物,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异同:

比较项目

原核生物

真核生物

细胞核

无以核膜为界限的细

胞核,有拟核

有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

细胞质

有核糖体,无其他细

胞器

有核糖体和其他细胞器

细胞壁

有,主要成分是糖类

和蛋白质 

植物细胞有,主要成分是

纤维素和果胶;动物细胞

无;真菌细胞有,主要成

分为几丁质

分裂方式

二分裂

无丝分裂、有丝分裂、

减数分裂

A、大肠杆菌和酵母菌均含有DNA和RNA,A正确;

B、大肠杆菌属于原核生物,没有成形的细胞核,B错误;

C、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共有的细胞器是核糖体,C正确;

D、大肠杆菌和酵母菌都能进行细胞分裂,但细胞分裂的方式不同,D正确。

故选B。

21、

下列物质中,既含N元素又属于生物大分子的一组是

A.核苷酸和RNA

B.淀粉和肝糖原

C.抗体和核酸

D.脂肪和胰岛素

【考点】
【答案】

C

【解析】

1、几种化合物的元素组成:

①蛋白质由C、H、O、N元素构成,有些还含有S等;

②核酸(包括DNA和RNA)由C、H、O、N、P元素构成;

③脂质由C、H、O构成,有些含有N、P;

④糖类是由C、H、O构成。

2、生物大分子指的是作为生物体内主要活性成分的各种分子量达到上万或更多的有机分子,常见的生物大分子包括蛋白质、核酸、多糖等。

A、核苷酸是构成核酸的基本单位,核苷酸和DNA的组成元素均是C、H、O、N、P(均含N),但核苷酸是小分子物质、DNA是大分子物质,A错误;

B、淀粉和肝糖原均属于生物大分子,但元素组成均是C、H、O,不含N,B错误;

C、抗体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其基本元素组成是C、H、O、N,核酸的组成元素是C、H、O、N、P,抗体和核酸均含N、均属于生物大分子物质,C正确;

D、脂肪是脂质中的一种、组成元素是C、H、O,胰岛素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其元素组成是C、H、O、N、S,但脂肪不属于大分子物质(且不含N),D错误。

故选C。

二、非选择题(共6题,共30分)

22、

下图1是某动物细胞有丝分裂某个时期的图像,图2表示有丝分裂过程中核DNA的数量变化曲线,图3为动物细胞的生命历程示意图。请据图分析回答:

1

(1)图1细胞分裂得到的子细胞中DNA和姐妹染色单体的数目分别为____、____。

(2)图1细胞所处的分裂时期对应于图2中的____,图1细胞所处的生命历程对应于图3中的____(填字母)。

(3)图2中AB时期细胞发生的主要变化是____。

(4)图3中细胞①的物质运输效率比细胞②____,细胞⑤的物质运输功能比细胞④____。

(5)图3中细胞④含有的蛋白质种类与细胞③____(相同/不相同/不完全相同)。

【考点】
【答案】

4   0   BC   b   完成DNA分子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   高   低   不完全相同  

【解析】

分析图1:图中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且着丝点分裂,处于有丝分裂的后期;分析图2:AB段处于DNA复制时期,BC段细胞核内DNA数目加倍,CD位于有丝分裂的末期;分析图3:a表示细胞体积增大,b表示细胞分裂,c表示细胞分化,d表示细胞衰老,e属于细胞凋亡。

(1)图1中染色体数目和DNA分别为8条和8个,没有姐妹染色单体,末期,细胞膜向中部凹陷缢裂成两个子细胞,则获得子细胞中DNA数目为4,姐妹染色单体数目为0。

(2)有丝分裂后期DNA数目是体细胞的2倍,位于图2中的BC段。图1细胞中的有丝分裂处于图3中的b。

(3)图2中AB段细胞核DNA数量加倍,位于细胞分裂的间期,发生的变化是完成DNA分子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

(4)细胞体积越大,相对表面积越小,物质运输的效率越低,因此细胞①的物质运输效率比细胞②高。细胞衰老,物质运输的功能降低,故细胞⑤的物质运输功能比细胞④低。

(5)由于细胞分化过程中存在基因的选择性表达,因此细胞④含有的蛋白质种类与细胞③不完全相同。

23、

为了确定洋葱根尖取材的最佳时间以取得较好的实验效果,某学校的兴趣小组开展了“探究洋葱根尖分生组织细胞有丝分裂的日周期性”的课题研究。细胞分裂指数是衡量洋葱根尖细胞分裂状况的指标之一,分裂指数=(观察视野中分裂期细胞的平均数/总细胞平均数)×100%。实验操作步骤如下:

第一步:取多个已经培养好的同一品种洋葱鳞茎(根长约为5cm左右)作为实验材料。

第二步:在某一天的8~18点时间段内每隔2小时,取3根洋葱根尖分别制成临时装片。

第三步:观察、计数并记录结果。

1

图1表示在高倍镜下观察洋葱根尖细胞时的一个视野,图2是该研究小组根据实验结果制成的坐标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制作临时装片的步骤是解离→漂洗→____→制片,漂洗的目的是____。

(2)在制作装片的过程中,有利于细胞分散开的操作有哪些?____。

(3)图1中甲细胞处于有丝分裂的____期,该时期的特点是____。

(4)为避免无关变量对实验结果的影响。请写出两项控制无关变量的具体措施。____。

(5)该研究小组的同学依据实验数据绘制了图2,据图2可得出的结论是____。

【考点】
【答案】

染色   洗去HCl,防止解高过度,有利于染色   解离、用镊子尖把根尖弄碎、压片   后   着丝点分裂,染色体数目加倍,纺锤丝牵引染色体移向两极   根尖的生长状况相似、取多个根尖计算平均值、温度保持一致、解离液的浓度和解离时间保持一致、漂洗液和漂洗时间相同等   洋葱根尖取材的最佳时间为10时左右  

【解析】

分析曲线图:该实验的自变量是不同的取材时间,因变量是分裂指数,上午10时分裂指数最高,是洋葱根尖取材的最佳时刻。

(1)制作洋葱根尖分生区临时装片的步骤是解离→漂洗→染色→制片,其中漂洗的目的是洗去HCl,防止解高过度,有利于染色。

(2)在制作装片的过程中,解离、用镊子尖把根尖弄碎以及压片等操作目的都是使细胞分散开来,便于观察。

(3)图1中的甲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并移向细胞的两极,处于有丝分裂的后期,该时期的特点是着丝点分裂,染色体数目加倍,纺锤丝牵引染色体移向两极。

(4)本实验观察的是洋葱根尖取材的最佳时间,自变量是不同的取材时间,其他都是无关变量,如根尖的生长状况、温度、解离液的浓度和解离时间等等,无关变量应保持相同且适宜。

(5)根据图2的柱状图,可知上午10时左右是洋葱根尖取材的最佳时刻。

24、

新鲜的荔枝果皮鲜红诱人,但采摘后保鲜时间短,贮藏时易褐变。果色变化引起果品价值降低,制约荔枝产业发展。研究表明,荔枝果皮颜色的褐变原理包括如下变化。请回答问题:

1

(1)鲜红的荔枝果皮细胞中含有花色素苷,该色素存在于果皮细胞的____中。

(2)荔枝果皮细胞中的酶POD能催化愈创木酚、H2O2等相应底物参与化学反应,其催化作用的机理是____,其活性受____和____等外界环境因素的影响。与无机催化剂相比,酶的催化功能有三个特性,即____。

(3)科硏人员采摘妃子笑、无核和紫娘喜三个品种的荔枝鲜果,定期测定果皮中POD活性,结果如下图:

2

由图中数据可知,采摘后最易褐变的荔枝品种是____,理由是____。

(4)结合所学知识,请你为荔枝的保鲜提供合理建议:____。

【考点】
【答案】

液泡   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   温度   pH   高效性、专一性、作用条件温和   无核   采摘后POD活性较高,峰值出现最早   零上低温、低氧、并保持一定的湿度  

【解析】

1、酶的特性:高效性,酶的催化效率大约是无机催化剂的107~1013倍;专一性,每一种酶只能催化一种或者一类化学反应;酶的作用条件较温和,在最适宜的温度和pH条件下,酶的活性最高。温度和pH偏高或偏低,酶的活性都会明显降低。

2、影响酶活性的因素主要是温度和pH,在最适温度(pH)前,随着温度(pH)的升高,酶活性增强;到达最适温度(pH)时,酶活性最强;超过最适温度(pH)后,随着温度(pH)的升高,酶活性降低。另外低温条件下酶不会变性失活,但高温、pH过高或过低都会使酶变性失活。

(1)花色素苷是一类水溶性色素,存在于果皮细胞液泡内的细胞液中。

(2)酶的作用机理是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酶活性易受温度和pH等环境因素的影响,酶作为生物催化剂特有的特性包括高效性、专一性和作用条件温和。

(3)通过曲线分析,采摘后无核品种的POD活性较高,峰值出现最早,因此最易发生褐变。

(4)对于蔬菜水果类的保鲜应在零上低温、低氧、并保持一定的湿度,减弱细胞呼吸的强度,减少有机物的消耗。

25、

下图1为大棚中菠菜叶肉细胞部分代谢过程示意图,图2表示菠菜在不同光强度条件下的光合作用强度。请根据图中所给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

(1)图1中,物质①②依次是____,甲细胞器增加膜面积的方式主要是通过____。

(2)图1细胞内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被该细胞呼吸作用利用需要通过____层膜,若突然降低光照强度,图中物质⑥的变化为____

(3)图2中A点时,细胞中能产生ATP的场所有____。B点为光补偿点,其含义是____。当光照强度达到D点以后,限制光合作用强度继续上升的主要环境因素是____。

(4)如果以缺镁的完全营养液培养菠菜,则图2中B点的移动方向是____。请你结合所学的知识写出提高大棚中菠菜产量的措施____。

【考点】
【答案】

水、[H]   类囊体堆叠形成基粒   4   降低   细胞质基质、线粒体   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正好补偿呼吸作用的消耗(光合作用强度等于呼吸作用强度)   温度或CO2浓度   向右   增施农家肥;白天适时通风透气;增大昼夜温差;晚上补充光照  

【解析】

分析图形:

图1中:甲为叶绿体,乙为线粒体。①是水、②是[H]、③是ATP、④是ADP和Pi、⑤是三碳化合物、⑥是五碳化合物、⑦是氧气,⑧是糖类;图2中:表示该植物CO2释放量随光照强度变化的曲线,B为光补偿点,D为光饱和点。

(1)据分析可知,物质①②分别是水和[H]。叶绿体是通过类囊体堆叠形成基粒来增加膜面积。

(2)光合作用在类囊体薄膜产生氧气,透过叶绿体的两层膜到达细胞质基质中,再透过线粒体的两层膜达到该细胞的线粒体内膜被利用,因此穿过了4层膜。突然降低光照强度,则C5的合成减少,但C5的消耗不变,因此短时间内C5的含量降低。

(3)图2中A点,植物只进行呼吸作用,因此产生ATP的场所是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光补偿点的含义是指在此光照强度下光合作用强度等于呼吸作用强度。光照强度达到D点以后,光照强度不再是影响因素,则限制性的环境因素是温度或CO2浓度。

(4)缺镁导致叶绿素的合成减少,进而光合作用强度减弱,呼吸作用强度不变,因此光补偿点右移,即B点右移。提高大棚蔬菜的产量可以通过以下措施:如增施农家肥;白天适时通风透气;增大昼夜温差;晚上补充光照等。

26、

下图1为高等动物细胞亚显微结构模式图,图2为几种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示意图。请分析回答:

1

(1)为获得纯净的①,应选取人体或其他哺乳动物的____做实验材料。选材的原因是____。

(2)具有双层膜的结构有____(填图1中标号)。

(3)在胰岛细胞中,与胰岛素合成和分泌有关的细胞器有____(填图1中标号)。

(4)细胞间的信息交流与图2中____(填数字序号)有密切的关系。

(5)小肠上皮细胞吸收葡萄糖的方式为图2中____,而水分子进入细胞的方式为____和____(填字母)。

【考点】
【答案】

成熟的红细胞   没有细胞核和众多的细胞器   ②④   ②③⑥⑦   ⑨   c   a   b  

【解析】

分析图1:该图为动物细胞亚显微结构模式图,其中1是细胞膜、2是线粒体、3是高尔基体、4是细胞核、5是中心体、6是核糖体、7是内质网、8是细胞质基质;分析图2:⑨是糖蛋白,位于细胞膜的外侧,⑩是磷脂双分子层,a、b、d是协助扩散,c是主动运输。

(1)人体或其他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没有细胞核和各种细胞器,可以用来制备纯净细胞膜。

(2)图1 中具有双层膜结构的是线粒体和细胞核,即图中的②和④。

(3)分泌蛋白的合成与分泌过程:附着在内质网上的核糖体合成蛋白质→内质网进行粗加工→内质网“出芽”形成囊泡→高尔基体进行再加工形成成熟的蛋白质→高尔基体“出芽”形成囊泡→细胞膜,整个过程还需要线粒体提供能量。胰岛素属于分泌蛋白,与胰岛素合成、分泌有关的细胞器包括⑥核糖体、⑦内质网、③高尔基体和②线粒体。

(4)糖蛋白与细胞间的信息交流密切相关,即图2中的⑨。

(5)小肠上皮细胞以主动运输的方式吸收葡萄糖,为图2中的c;水进入细胞的方式包括协助扩散(图2中的a)和自由扩散(图2中的b)。

27、

下图1表示细胞内某些化合物的元素组成及其相互关系,甲~戊代表不同的物质,①~④代表组成大分子物质的单体。图2表示含有2个丙氨酸的十八肽,经水解后得到2条多肽链和两个丙氨酸。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

(1)图1中①与②相比特有的是____和____。

(2)酶的基本组成单位是图1中的____或____(填图中标号)。

(3)戊和乙参与构成生物膜结构,其中膜的功能主要由膜上的____(填“戊”或“乙”)决定。丙、丁都是动物细胞中的储能物质,相同质量的丙、丁氧化分解后释放能量多的是____(填“丙”或“丁”)。

(4)图2中,十八肽被水解后肽键数量减少____个,O原子增加____个,水解产物中羧基数目至少是____个。

【考点】
【答案】

脱氧核糖   胸腺嘧啶   ②   ③   乙   丁   3   3   4  

【解析】

①~④代表大分子的单体,根据图1中各化合物的元素组成和染色体的化学组成可知:甲是DNA,乙是蛋白质,丁是脂肪,丙为多糖,戊是磷脂分子。①是脱氧核苷酸,②是核糖核苷酸,③是氨基酸,④是葡萄糖;分析图2:两个丙氨酸的位置分别位于8号和18号位点。

(1)由分析可知,①是脱氧核苷酸,②是核糖核苷酸,与核糖核苷酸相比,①特有的物质是脱氧核糖和胸腺嘧啶碱基。

(2)酶大部分是蛋白质,少数是RNA,故酶的基本单位是氨基酸或核糖核苷酸,即图中的③或②。

(3)生物膜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和磷脂,其中生物膜的功能主要取决于膜上的蛋白质的种类和数量,即由膜上的乙决定。相同质量的丁(脂肪)含有的H更多,所以与(丙)多糖相比,丁释放的能量更多。

(4)图2中十八肽水解需要断裂3个肽键,故肽键减少3个。十八肽掉落2个丙氨酸需补充3个水,故O原子增加3个,水解的产物中两条多肽链至少含有2个羧基,两个丙氨酸含有2个羧基,因此水解产物中羧基数目至少是4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