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滨州市高三二模生物试卷

高中生物考试
考试时间: 分钟 满分: 12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共20题,共100分)

1、

PGS技术又名“胚胎植入前染色体病筛查”,是在胚胎移植前对发育到一定阶段的胚胎进行染色体检查,以免移植异常胚胎。胚胎嵌合体中含有两种或两种以上遗传组成的细胞。如下图所示为某胚胎嵌合体,浅色是正常细胞,深色是染色体异常细胞。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1

A.PGS技术可降低苯丙酮尿症患儿出生的概率

B.如果对囊胚进行筛查,应选择滋养层细胞检测

C.PGS结果正常的胚胎仍有患某些染色体病的风险

D.PGS技术可提高人类试管婴儿移植成活率

2、

研究者分别将β一半乳糖苷酶基因和四环素降解酶基因转入大肠杆菌中,获得了能利用乳糖和对四环素有抗性的两种大肠杆菌。将两种菌单独接种于特定的选择培养基中培养,两种菌均不能生长;但将两种菌混合接种于该培养基中,两种菌均能生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需选择不能利用乳糖并对四环素无抗性的大肠杆菌作为受体

B.该实验可选用添加有四环素和乳糖的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进行培养

C.含四环素降解酶基因的大肠杆菌可通过降解四环素获取物质和能量用于生长

D.两种菌混合培养时,两种菌的代谢分别为对方提供生存条件

3、

吹绵蚧是一种严重危害果园生产的害虫,澳洲瓢虫以吹绵蚧为食可以有效抑制该害虫的数量。科学家研究了吹绵蚧种群数量的变化规律,为防治害虫提供科学依据。下图是吹绵蚧种群数量与被捕食率、补充率的关系模型其中补充率代表没有被捕食的情况下吹绵蚧增长的比率。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1

A.当吹绵蚧种群数量介于m~n点之间时,种群数量会逐渐稳定在m点

B.当种群数量超过n点时,会导致吹绵蚧虫害的爆发

C.当种群数量超过P点时,吹绵蚧种群数量会稳定在q点内

D.在果园中适当投放澳洲瓢虫,可使吹绵蚧数量长期稳定在n点

4、

人体的某种细胞因子(BAFF)能够促进T细胞增殖、分化和成熟,BAFF基因过度表达会使T细胞产生的炎性因子过多,引发胰腺炎症并大量破坏胰岛B细胞,导致Ⅰ型糖尿病;这些炎性因子也会使得组织细胞对胰岛素的敏感性降低,导致Ⅱ型糖尿病。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Ⅰ型糖尿病是免疫功能缺陷导致的自身免疫病

B.Ⅰ型糖尿病患者的多尿症状是由于多饮引起的

C.Ⅱ型糖尿病患者体内胰岛素含量可能高于正常人变

D.BAFF基因缺陷会导致机体细胞免疫能力下降

5、

尿黑酸尿症是HGD基因缺陷导致的人类遗传病。某患儿的父母表现正常,将他们的HGD基因测序后发现了两个突变位点,如下图所示。已知HGD基因不在Y染色体上,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1

A.该实例体现了基因突变具有随机性

B.可判断出尿黑酸尿症是常染色隐性遗传病

C.患儿的一个HGD基因中存在两个突变位点

D.患儿的父母再生一个正常孩子,不携带致病基因的概率为1/4

6、

低温胁迫能引起细胞中过氧化物增多而对细胞产生损伤,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则可以减少细胞中的过氧化物。研究人员将大豆种子分别在常温(25℃)下萌发24h(T24)和48h(T48)后转移至4℃低温胁迫处理24h,而后转移至常温继续发芽至5天,研究不同浓度褪黑素浸种处理(0,50,100,200,400μmol·L-1)对大豆种子萌发的影响。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1

A.褪黑素对大豆种子发芽率的影响具有两重性

B.萌发的大豆种子遭遇低温的时间越早,使用褪黑素处理的效果越好

C.褪黑素可以通过提高SOD的活性缓解低温对种子发芽的影响

D.实验浓度范围内,褪黑素浓度越高,SOD的活性越高

7、

对RNA病毒进行核酸检测需要通过PCR技术进行扩增,其周期长、专业技术和设备要求高,很多科研单位开发了能快速进行病毒检测的免疫试剂盒。下图是某科研人员提出的制备检测病毒的单克隆抗体的技术路线。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1

A.RNA病毒的核酸检测需要用到逆转录酶

B.给动物注射的抗原A是病毒的RNA

C.图中a表示对杂交瘤细胞的克隆化培养

D.可用聚乙二醇作为细胞融合的促融剂

8、

稻鳅共作就是在水稻田里放入泥鳅为主,虾、黄鳝、蚯蚓等为辅的自组织模式,形成“水稻护鳅,鳅吃虫饵,鳅粪肥田”的天然营养关系,体现了一田多收。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水稻与杂草因争夺共同的生活资源和空间而存在竞争关系

B.泥鳅虾、黄鳝、蚯蚓等促进了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C.“鳅粪肥田”实现了能量在该生态系统中的多级利用

D.该共作模式减少了化肥和农药的使用,有利于可持续发展

9、

生态学家研究了某草原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情况,其局部能量流动情况如图所示,字母代表能量。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1

A.能量D1的最终去向是流下一营养级和分解者

B.生产者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等生命活动的能量是C1+D1+E1

C.第一、二营养级间的能量传递效率为2×100%

D.应尽可能多的增加草原牲畜的放牧量以提高能量传递效率

10、

营养缺陷型菌株是指缺乏合成某些营养物质(如氨基酸、维生素)的能力,必须在基本培养基中补充特殊营养物质才能正常生长的一类菌株,可自然产生或人工诱导获得。用一定方法诱变大肠杆菌并将其接种到甲培养皿上,一段时间后将菌落影印接种(不改变菌落位置)到乙、丙两培养皿中,进一步培养一段时间可筛选出营养缺陷型菌株,结果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1

A.将大肠杆菌接种到甲培养皿的方法为平板划线法

B.甲丙两种培养基中均添加了特殊营养物质

C.乙培养皿中能生长的为所需的营养缺陷型菌株

D.甲中的部分大肠杆菌发生了基因突变或染色体变异

11、

湖泊水体中N、P元素过高会导致蓝藻、绿藻(藻类植物)等大量繁殖,形成水华。研究者将2种常见的水生植物黑藻和荇菜在模拟自然富营养化水体环境条件下,与蓝、绿藻共同培养,研究其抑藻效应,结果如下表。

实验初始与结束时水体中蓝藻、绿藻的数量变化(×104细胞数·L-1)

初始

结束

对照组

黑藻组

荇菜组

黑藻+荇菜组

对照组

黑藻组

荇菜组

黑藻+荇菜组

蓝藻

微囊藻

2219

2700

3037

2626

5569

4050

250

19l

色球藻

1265

900

2363

2250

196

300

4

颤藻

94

133

20

9

绿藻

小球藻

9

13

栅藻

282

2

4

14

四角藻

5

258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小球藻和微囊藻都能通过叶绿体合成有机物

B.荇菜抑制绿藻繁殖的能力比黑藻更强

C.黑藻和荇菜混合培养的抑藻效果最佳

D.黑藻和荇菜可直接吸收水体中的含N、P有机污染物

12、

分布于突触后膜上的NMDA受体不仅能识别神经递质还是一种离子通道蛋白,谷氨酸与NMDA受体结合会引起突触后神经元的兴奋。静脉注射的氯胺酮可作用于NMDA受体,使中枢神经系统迅速产生运动和感觉阻滞,从而产生麻醉效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静息状态时突触后膜上的NMDA通道处于关闭状态

B.谷氨酸与NMDA受体结合后会导致Cl-大量内流

C.谷氨酸由突触前膜释放到突触间隙的方式是主动运输

D.静脉注射氯胺酮会使突触后膜外正内负的电位差增大

13、

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和埃博拉病毒(EBOV)是威胁人类健康的高致病性RNA病毒。两种病毒侵入宿主细胞后的增殖过程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1

A.两种病毒的遗传物质均为单链RNA,变异性较强

B.两种病毒均需至少复制两次才能获得子代病毒RNA

C.两种病毒首次RNA复制所需的酶均在侵入宿主细胞后合成

D.SARS-CoV-2的RNA可直接作翻译模板,EBOV的RNA需复制后才能作翻译模板

14、

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TRH)兴奋试验是研究下丘脑一垂体一甲状腺轴功能的重要方法,可用于甲状腺机能减退(简称甲减)病变部位的定位诊断。该方法是将TRH静脉推注,测定推注前后血清中的促甲状腺激素(TSH)水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减患者具有怕热、多汗、食欲旺盛和情绪易激动等症状

B.甲状腺病变的甲减患者,试验前血清中TSH水平低于正常值

C.下丘脑病变的甲减患者,TRH兴奋试验中血清TSH水平降低

D.垂体病变的甲减患者,TRH兴奋试验中血清TSH水平无明显变化

15、

某正常二倍体动物的一次细胞分裂产生的子细胞中部分染色体及基因如图所示。下列对该细胞产生原因的推测,不合理的是(   )

1

A.在有丝分裂过程中,含A的染色体片段发生了易位

B.在有丝分裂过程中,含a的染色体中部分片段发生了缺失

C.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含A的染色体与其同源染色体发生了交叉互换

D.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含a的染色体缺失一部分片段且未与其同源染色体正常分离

16、

下列遗传学实验一定能达到预期目标的是(   )

A.通过测交实验检测某红眼雌蝇是否含白眼基因

B.将红花和白花豌豆植株杂交以判断显隐性性状

C.用秋水仙素处理二倍体水稻的花粉以获得纯合子

D.用3H标记的噬菌体侵染细菌以证明遗传物质是DNA

17、

薄荷油可以促进皮肤对药物的吸收。为研究其作用机理,科研人员将HaCaT细胞的膜蛋白进行某种荧光标记,用激光对膜的特定区域进行照射,使之淬灭(荧光消失)一段时间后测定相关指标如下表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相关指标

空白组

薄荷油(溶解于DSMO)处理组

淬灭区域的荧光恢复率(%)

51.53

81.12

细胞内Ca2+浓度相对值

7132

8108

细胞膜Ca2+载体活性(U/mg)

1.18

0.93

A.应设置只加入DSMO的对照组

B.薄荷油处理可以增加细胞膜的流动性

C.细胞膜Ca2+载体能够将Ca2+由细胞外运输到细胞内

D.薄荷油可能通过影响物质的跨膜运输促进对药物的吸收

18、

细胞呼吸过程中葡萄糖和水分子脱去的氢可被氧化型辅酶Ⅰ(NAD+)结合而形成还原型辅酶Ⅰ(NADH)。细胞外烟酰胺磷酸核糖转移酶(eNAMPT)的催化产物NMN是合成NAD+的原料。研究发现,人和哺乳动物衰老过程与组织中NAD+水平的下降直接相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高温变性的eNAMPT不能与双缩脲试剂产生紫色反应

B.哺乳动物细胞呼吸产生NADH的场所有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内膜

C.体内的NMN合成量增多可能导致哺乳动物早衰

D.促进小鼠体内eNAMPT的产生可能延长其寿命

19、

植物细胞自噬是一种通过生物膜包裹胞内物质或细胞器,并将其运送到液泡降解的过程,由此可以循环利用细胞内的生物大分子。液泡通过其膜上的质子泵维持内部的酸性环境。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液泡内的水解酶进人细胞质基质后活性降低或失活

B.液泡内的水解酶由核糖体合成通过主动运输转运到液泡中

C.液泡在细胞自噬中的作用与动物细胞中溶酶体的作用相似

D.液泡膜上的质子泵消耗ATP将H+从细胞质基质转运到液泡内

20、

寄生在人体肠道内的原生动物痢疾内变形虫无线粒体,能通过胞吐分泌蛋白酶,溶解人的肠壁组织,通过胞吞将肠壁细胞消化,并引发阿米巴痢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痢疾内变形虫体内不存在双层膜的细胞结构

B.痢疾内变形虫细胞膜上具有蛋白酶的载体

C.痢疾内变形虫胞吞肠壁细胞不需要消耗能量

D.痢疾内变形虫蛋白酶的合成和加工需要内质网和高尔基体参与

二、非选择题(共5题,共25分)

21、

玉米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和饲料来源,低温会影响玉米的产量和品质。研究者将从微生物中获得的CSP(冷激蛋白)基因与玉米基因的ubi启动子相连后构建基因表达载体,并将其导入玉米细胞中,获得了具有低温耐受性的玉米植株,过程如图1所示。

1

(1)研究者提取玉米的DNA,利用PCR技术将ubi启动子扩增出来。该过程需设计合适的引物,引物设计时需已知___________,为便于进行后续操作还在引物中添加了限制酶的识别序列。在反应体系内,至少需___________次扩增才能获得所需的ubi启动子。

(2)图1所示的流程图中,过程①需___________的催化,获得的ubi-CSP基因在构建基因表达载体时,在Ti质粒上的插部位为___________。过程②需要用CaCl2溶液处理农杆菌,其目的是___________。过程③完成后,将玉米愈伤组织转入含___________的培养基中进行筛选,筛选后的愈伤组织再经培育获得转基因玉米。

(3)研究者分别提取了野生型玉米及5株转基因玉米的染色体DNA,用限制酶处理后进行电泳。电泳后的DNA与基因探针进行杂交,得到图2所示放射性检测结果,该基因探针应为___________片段,实验结果表明___________。

2

(4)在个体水平上对转玉米植株进行___________实验,可检测CSP基因是否已在玉米中表达。

22、

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物种保护候鸟栖息的重要场所。受土地资源开发、石油开采和土壤盐碱化等因素的影响,该自然保护区的湿地生态系统一度退化严重。自2002年起,人们在自然保护区的试验区实施湿地生态修复工程。2012年,研究者对黄河北岸试验区内实施不同修复措施的3个区域进行了调查,部分数据如下表:

生态修复措施

完全自然恢复

修筑堤坝,堤坝上栽植本土护坡植物,每年注人淡水

人工栽植杨树、白蜡和杨树一白蜡混交林,每年注人淡水

植被物种数(种)

6

10

12

优势种

碱蓬、柽柳

芦苇、白茅、柽柳

野大豆、芦苇、白茅、茵陈蒿、节节草、泥胡菜

回答下列问题:

(1)甲、乙、丙三个区域的植被类型不同,体现了群落的___________结构,造成甲、乙区域植被差异的主要环境因素是___________。试验区内植被恢复状况体现了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的影响是___________。

(2)调查甲区域物种丰富度时,在该区域内设置1条样带,每隔20米做一个1m×1m的样方。该取样方法是___________,其目的是要做到___________,以避免主观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3)生态修复之前,在乙区域中分布着部分农田,退耕还湿前后,该区域中田鼠的数量变化如图所示。图中的数值M代表的生物学含义是___________,数值N较小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

1

(4)经过生态修复后,三个区域中抵抗力稳定性最高的是___________,其原因是___________。

23、

硒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来自天然食物的有机硒是人体获取硒的重要来源。叶面施用氨基多糖硒肥可使西瓜叶片中叶绿素含量升高、气孔导度增大、净光合作用速率提高。回答下列问题:

(1)叶绿素含量影响净光合速率,一方面是叶绿素吸收光能将水分解产生H+和___________,H+与NADP+等结合形成___________,进而参与暗反应中的________过程;另一方面是叶绿素吸收的光能转化为_______,为暗反应提供能量。

(2)使用叶绿素测定仪测定叶片叶绿素含量时,需记录叶片在660nm波长的红光光照下的吸收值。测定仪不采用400—500nm左右的蓝紫光光照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气孔导度的变化主要影响光合作用的___________阶段。已知硒元素可以促进细胞中可溶性糖的形成。据此分析氨基多糖硒肥能提高气孔导度的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氨基多糖类分子容易相互交联形成不透气的膜状结构。据此分析,较高浓度的氨基多糖硒肥对光合作用的促进效果减弱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24、

果蝇的体色由多对基因控制,野生型果蝇为灰体。现有三种体色的单基因突变体果蝇(与野生型果蝇只有一对基因不同),相关信息如下:

突变体

体色特征

突变基因的位置及遗传待点

黄体

呈浅橙黄色

黑檀体

呈黑亮的乌木色,有条纹

?

黑体

呈深黑色,有条纹

Ⅱ号染色体上的隐性基因

为探究黄体和黑檀体突变基因的位置及遗传特点,某同学利用上述果蝇的纯合品系进行了一系列杂交实验。

实验一:黄体(雌)×野生型(雄)→F1雌性均为灰体,雄性均为黄体

实验二:黄体(雌)×黑檀体(雄)→F1雌性均为灰体,雄性均为黄体

(1)由实验一可知,黄体相对于灰体为___________(填“显性”或“隐性”),该突变基因位于________染色体上。

(2)根据上述实验结果能否判断黄体基因和黑檀体基因是否是等位基因?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

(3)将实验二中的F1果蝇相互交配,F2的雌雄果蝇中灰体:黄体:黑檀体约为3:4:1,其中黄体果蝇的基因型有___________种,F2中纯合灰体雌果蝇所占比例为___________。

(4)实验三:黑檀体×黑体→F1均为灰体,F2中有灰体果蝇288只,黑体色的果蝇共224只(包括黑檀体与黑体,但因两者体色相差不大,统计时未具体区分)据此判断,黑檀体基因___________(填“是”或“否”)位于Ⅱ号染色体上,判断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25、

2020年初,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引发的新冠肺炎疫情逐渐蔓延全球,对人们的健康和生活造成极大的影响。该类肺炎的典型症状是发热(高于37.3℃)、干咳、肌肉酸痛、腹泻等。人体的体温调定点学说认为体温调节机制类似于恒温器的调节,调定点是该恒温器调节温度的基准;当体温偏离调定点温度时,机体通过调节回到调定点水平。病毒、细菌等病原体的侵染能引起体温调定点改变而导致机体发热。回答下列问题:

(1)体温调节的“恒温器”位于________中,SARS-CoV--2侵染人体后,会使体温调定点________(填“升高”或“降低”),进而导致________等激素分泌增多,机体产热量增多。

(2)侵人人体的SARS-CoV-2的特定蛋白可作为________诱导机体B淋巴细胞增殖、分化形成______,进而产生免疫力。

(3)冠状肺炎患者发热、腹泻等会引起机体失水,内环境的渗透压升高,________释放的抗利尿激素量会增加,促进________对水分的重吸收,尿量减少。患者需要适量补水增加尿量,以利于将毒素排出体外。

(4)疫情期间,多种自媒体发布了众多有关新冠肺炎的言论。例如,①1个新冠病毒能够在空气中迅速繁殖为成百上千个;②可以利用新冠肺炎痊愈患者的血浆对患者进行治疗,倡议痊愈者积极捐献血浆。请从生物学角度对以上言论的科学性进行评价,并说明理由。

言论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言论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山东省滨州市高三二模生物试卷

高中生物考试
一、选择题(共20题,共100分)

1、

PGS技术又名“胚胎植入前染色体病筛查”,是在胚胎移植前对发育到一定阶段的胚胎进行染色体检查,以免移植异常胚胎。胚胎嵌合体中含有两种或两种以上遗传组成的细胞。如下图所示为某胚胎嵌合体,浅色是正常细胞,深色是染色体异常细胞。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1

A.PGS技术可降低苯丙酮尿症患儿出生的概率

B.如果对囊胚进行筛查,应选择滋养层细胞检测

C.PGS结果正常的胚胎仍有患某些染色体病的风险

D.PGS技术可提高人类试管婴儿移植成活率

【考点】
【答案】

A

【解析】

通过PGS技术筛选染色体正常的囊胚进行移植,这一技术在提高胚胎着床率和降低流产率上都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但鉴于胚胎嵌合体的因素,PGS检测并不能100%保证胎儿的染色体完全正常,所以国内外多个指南或专家共识都建议在三代试管婴儿治疗过程中,胚胎移植成功后,在妊娠期进行产前诊断,以确保整个妊娠期间胎儿正常发育。

A、PGS技术对染色体病进行预防,而对基因遗传病没有检测作用,因此不能降低苯丙酮尿症患儿出生的概率,苯丙酮尿症是隐性遗传病,A错误;

B、因为滋养层细胞和内细胞团有共同的来源,因此为了避免对内细胞团造成伤害,若对囊胚进行筛查,通常选择滋养层细胞检测,B正确;

C、由于胚胎嵌合体的存在,即使PGS结果正常的胚胎在后期发育中仍有患某些染色体病的风险,C正确;

D、PGS技术能有效的检测异常胚胎,因此可提高人类试管婴儿移植成活率,D正确。

故选A。

2、

研究者分别将β一半乳糖苷酶基因和四环素降解酶基因转入大肠杆菌中,获得了能利用乳糖和对四环素有抗性的两种大肠杆菌。将两种菌单独接种于特定的选择培养基中培养,两种菌均不能生长;但将两种菌混合接种于该培养基中,两种菌均能生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需选择不能利用乳糖并对四环素无抗性的大肠杆菌作为受体

B.该实验可选用添加有四环素和乳糖的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进行培养

C.含四环素降解酶基因的大肠杆菌可通过降解四环素获取物质和能量用于生长

D.两种菌混合培养时,两种菌的代谢分别为对方提供生存条件

【考点】
【答案】

AD

【解析】

选择培养基是指一类根据特定微生物的特殊营养要求或其对某理化因素抗性的原理而设计的培养基。具有只允许特定的微生物生长,而同时抑制或阻止其他微生物生长的功能。

A、根据题意可知,转基因后获得了能利用乳糖和对四环素有抗性的两种大肠杆菌,因此可推测转基因的受体菌为不能利用乳糖并对四环素无抗性的大肠杆菌,A正确;

B、该实验可选用添加有四环素并以乳糖为唯一碳源的培养基进行培养,从而将两组转基因的大肠杆菌选择出来,B错误;

C、含四环素降解酶基因的大肠杆菌可通过降解四环素而破坏四环素的结构,避免了四环素对自身的伤害,C错误;

D、两种菌混合培养时,两种菌的代谢分别为对方提供生存条件,从而实现了共同生长,D正确。

故选AD。

3、

吹绵蚧是一种严重危害果园生产的害虫,澳洲瓢虫以吹绵蚧为食可以有效抑制该害虫的数量。科学家研究了吹绵蚧种群数量的变化规律,为防治害虫提供科学依据。下图是吹绵蚧种群数量与被捕食率、补充率的关系模型其中补充率代表没有被捕食的情况下吹绵蚧增长的比率。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1

A.当吹绵蚧种群数量介于m~n点之间时,种群数量会逐渐稳定在m点

B.当种群数量超过n点时,会导致吹绵蚧虫害的爆发

C.当种群数量超过P点时,吹绵蚧种群数量会稳定在q点内

D.在果园中适当投放澳洲瓢虫,可使吹绵蚧数量长期稳定在n点

【考点】
【答案】

AB

【解析】

题意分析,图中显示的种群数量变化情况为,m点之前种群数量增加,m点之后种群数量下降,逐渐在m点稳定下来,n点时种群数量达到平衡,高于n点之后种群数量增大,p点达到新的平衡点,高于p点之后,种群数量下降,然后在p点稳定。

A、当吹绵蚧种群数量介于m~n点之间时,被捕食率大于补充率,因此可推测种群数量会逐渐下降而后稳定在m点,A正确;

B、当种群数量超过n点时,由于补充率大于被捕食率,种群数量会增加,从而可能会导致吹绵蚧虫害的爆发,B正确;

C、当种群数量超过P点时,被捕食率大于补充率,因此种群数量下降,最终稳定在p点,C错误;

D、当种群数量高于n点时,在果园中适当投放澳洲瓢虫,可使吹绵蚧数量长期稳定在n点,D错误。

故选AB。

4、

人体的某种细胞因子(BAFF)能够促进T细胞增殖、分化和成熟,BAFF基因过度表达会使T细胞产生的炎性因子过多,引发胰腺炎症并大量破坏胰岛B细胞,导致Ⅰ型糖尿病;这些炎性因子也会使得组织细胞对胰岛素的敏感性降低,导致Ⅱ型糖尿病。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Ⅰ型糖尿病是免疫功能缺陷导致的自身免疫病

B.Ⅰ型糖尿病患者的多尿症状是由于多饮引起的

C.Ⅱ型糖尿病患者体内胰岛素含量可能高于正常人变

D.BAFF基因缺陷会导致机体细胞免疫能力下降

【考点】
【答案】

ACD

【解析】

题意显示,BAFF→促进T细胞增殖、分化和成熟→T细胞产生的炎性因子过多→引发胰腺炎症并大量破坏胰岛B细胞→Ⅰ型糖尿病;炎性因子也会使得组织细胞对胰岛素的敏感性降低,导致Ⅱ型糖尿病。

A、Ⅰ型糖尿病是免疫系统对胰岛B细胞破坏的结果,因此属于免疫功能缺陷导致的自身免疫病,A正确;

B、Ⅰ型糖尿病患者的多尿症状是由于糖尿带走大量水分引起的,B错误;

C、根据Ⅱ型糖尿病的病因可推测患者体内胰岛素含量可能高于正常人,C正确;

D、BAFF基因缺陷会使T细胞增殖、分化能力减弱,进而导致T细胞数量减少,而引起机体细胞免疫能力下降,D正确。

故选ACD。

5、

尿黑酸尿症是HGD基因缺陷导致的人类遗传病。某患儿的父母表现正常,将他们的HGD基因测序后发现了两个突变位点,如下图所示。已知HGD基因不在Y染色体上,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1

A.该实例体现了基因突变具有随机性

B.可判断出尿黑酸尿症是常染色隐性遗传病

C.患儿的一个HGD基因中存在两个突变位点

D.患儿的父母再生一个正常孩子,不携带致病基因的概率为1/4

【考点】
【答案】

CD

【解析】

题意分析,根据双亲正常,而孩子患病,可知致病基因为隐性,根据测序结果可知双亲均携带致病基因,又知Y染色体上不含该基因,因此确定该遗传病是常染色体上的隐性遗传病。

A、该实例中不同碱基位点的改变,体现了基因突变具有随机性,A正确;

B、测序结果显示,患儿的双亲均为携带者,据此可判断出尿黑酸尿症是常染色隐性遗传病,B正确;

C、患儿的一个HGD基因中存在一个突变位点,C错误;

D、患儿的父母再生一个正常孩子,不携带致病基因的概率为1/3,D错误。

故选CD。

6、

低温胁迫能引起细胞中过氧化物增多而对细胞产生损伤,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则可以减少细胞中的过氧化物。研究人员将大豆种子分别在常温(25℃)下萌发24h(T24)和48h(T48)后转移至4℃低温胁迫处理24h,而后转移至常温继续发芽至5天,研究不同浓度褪黑素浸种处理(0,50,100,200,400μmol·L-1)对大豆种子萌发的影响。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1

A.褪黑素对大豆种子发芽率的影响具有两重性

B.萌发的大豆种子遭遇低温的时间越早,使用褪黑素处理的效果越好

C.褪黑素可以通过提高SOD的活性缓解低温对种子发芽的影响

D.实验浓度范围内,褪黑素浓度越高,SOD的活性越高

【考点】
【答案】

ABD

【解析】

题意分析,低温胁迫能引起细胞中过氧化物增多而对细胞产生损伤,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则可以减少细胞中的过氧化物。显然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能通过减少过氧化物的含量进而降低低温胁迫对种子的损伤,图示结果显示随着褪黑素浓度的增加,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活性逐渐升高,但在T24-400时SOD活性反而有所下降,根据SOD活性与发芽率的同步变化来看,褪黑素是通过提高SOD的活性来提高种子萌发率的。

A、图中显示褪黑素对大豆种子发芽率的影响具有促进作用,因为图中显示的褪黑素浓度均促进了种子的萌发,A错误;

B、实验结果显示,萌发的大豆种子遭遇低温的时间越晚,使用褪黑素处理的效果越好,B错误;

C、实验结果表明,使用褪黑素后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活性提高,同时发芽率也随之提高,因此可推测,褪黑素可通过提高SOD的活性缓解低温对种子发芽的影响,C正确;

D、T24-400处理组,褪黑素浓度越高,SOD的活性反而下降,D错误。

故选ABD。

7、

对RNA病毒进行核酸检测需要通过PCR技术进行扩增,其周期长、专业技术和设备要求高,很多科研单位开发了能快速进行病毒检测的免疫试剂盒。下图是某科研人员提出的制备检测病毒的单克隆抗体的技术路线。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1

A.RNA病毒的核酸检测需要用到逆转录酶

B.给动物注射的抗原A是病毒的RNA

C.图中a表示对杂交瘤细胞的克隆化培养

D.可用聚乙二醇作为细胞融合的促融剂

【考点】
【答案】

B

【解析】

诱导细胞融合的方法有三种:生物方法(病毒)、化学方法(聚乙二醇PEG)、物理方法(离心,震动,电刺激)。某些病毒如:仙台病毒、副流感病毒和新城鸡瘟病毒。化学和物理方法可造成膜脂分子排列的改变,去掉作用因素之后,质膜恢复原有的有序结构,在恢复过程中便可诱导相接触的细胞发生融合。

A、核酸检测用到的探针通常为双链DNA,而RNA病毒的核酸为单链,因此检测时需要用到逆转录酶合成病毒相应的DNA进行检测,A正确;

B、给动物注射的抗原A是病毒的蛋白质,B错误;

C、图中a表示对杂交瘤细胞的克隆化培养从而获得较多的待检测抗体,便于检测,C正确;

D、动物细胞促融也可用聚乙二醇来实现,D正确。

故选B。

8、

稻鳅共作就是在水稻田里放入泥鳅为主,虾、黄鳝、蚯蚓等为辅的自组织模式,形成“水稻护鳅,鳅吃虫饵,鳅粪肥田”的天然营养关系,体现了一田多收。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水稻与杂草因争夺共同的生活资源和空间而存在竞争关系

B.泥鳅虾、黄鳝、蚯蚓等促进了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C.“鳅粪肥田”实现了能量在该生态系统中的多级利用

D.该共作模式减少了化肥和农药的使用,有利于可持续发展

【考点】
【答案】

C

【解析】

稻鳅共作模式的好处在于,全程基本不用杀虫剂、不用化肥、不用投饲料,在稻田四周及“空中”挂上防虫灯,害虫成了鱼虾的美食。在水里,黄鳝吃害虫、水丝蚓、陆生蚯蚓等,虾、鳅吃浮游生物。泥鳅在田中游动疏松土壤,泥鳅排泄物可以作为水稻的肥料,在收获泥鳅的同时,也提高大米质量,形成生态良性循环。

A、水稻与杂草因争夺共同的生活资源和空间而存在竞争关系,A正确;

B、泥鳅虾、黄鳝、蚯蚓等生物的存在,能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B正确;

C、“鳅粪肥田”实现了物质在该生态系统中的循环利用,C错误;

D、该共作模式减少了化肥和农药的使用,同时也保护了环境,有利于可持续发展,D正确。

故选C。

9、

生态学家研究了某草原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情况,其局部能量流动情况如图所示,字母代表能量。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1

A.能量D1的最终去向是流下一营养级和分解者

B.生产者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等生命活动的能量是C1+D1+E1

C.第一、二营养级间的能量传递效率为2×100%

D.应尽可能多的增加草原牲畜的放牧量以提高能量传递效率

【考点】
【答案】

B

【解析】

题意分析,生产者的同化量为A1,A1=B1+C1+D1+E1,初级消费者的同化量为C1,C1=E2+B2+C2+D2,B代表呼吸消耗,E代表流入分解者的能量,C代表流入下一营养级的能量,D表示各营养级生物现存量。

A、能量D1的最终去向是流向分解者,A错误;

B、生产者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等生命活动的能量是同化量减去呼吸消耗,即C1+D1+E1,B正确;

C、第一、二营养级间的能量传递效率为第二营养级的同化量/第一营养级的同化量=1×100%,C错误;

D、能量传递效率不能提高,只能提高能量的利用率,D错误。

故选B。

10、

营养缺陷型菌株是指缺乏合成某些营养物质(如氨基酸、维生素)的能力,必须在基本培养基中补充特殊营养物质才能正常生长的一类菌株,可自然产生或人工诱导获得。用一定方法诱变大肠杆菌并将其接种到甲培养皿上,一段时间后将菌落影印接种(不改变菌落位置)到乙、丙两培养皿中,进一步培养一段时间可筛选出营养缺陷型菌株,结果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1

A.将大肠杆菌接种到甲培养皿的方法为平板划线法

B.甲丙两种培养基中均添加了特殊营养物质

C.乙培养皿中能生长的为所需的营养缺陷型菌株

D.甲中的部分大肠杆菌发生了基因突变或染色体变异

【考点】
【答案】

B

【解析】

①平板划线法:将已经熔化的培养基倒入培养皿制成平板,接种,划线,在恒温箱里培养。在线的开始部分,微生物往往连在一起生长,随着线的延伸,菌数逐渐减少,最后可能形成单个菌落。②稀释涂布平板法:将待分离的菌液经过足够稀释后,均匀涂布在培养皿表面,经培养后,可形成单菌落。

A、由菌落的分布情况可知,将大肠杆菌接种到甲培养皿的方法为稀释涂布平板法,A错误;

B、根据甲丙两种培养基中菌落位置可知,甲中的菌种在丙培养基中均能生长,再结合乙培养基中菌落的生长情况,可推测甲培养基和丙培养基都添加了某种特殊物质,B正确;

C、乙培养皿中不能生长的为所需的营养缺陷型菌株,C错误;

D、甲中的部分大肠杆菌发生了基因突变,不可能发生染色体变异,因为大肠杆菌不含染色体,D错误。

故选B。

11、

湖泊水体中N、P元素过高会导致蓝藻、绿藻(藻类植物)等大量繁殖,形成水华。研究者将2种常见的水生植物黑藻和荇菜在模拟自然富营养化水体环境条件下,与蓝、绿藻共同培养,研究其抑藻效应,结果如下表。

实验初始与结束时水体中蓝藻、绿藻的数量变化(×104细胞数·L-1)

初始

结束

对照组

黑藻组

荇菜组

黑藻+荇菜组

对照组

黑藻组

荇菜组

黑藻+荇菜组

蓝藻

微囊藻

2219

2700

3037

2626

5569

4050

250

19l

色球藻

1265

900

2363

2250

196

300

4

颤藻

94

133

20

9

绿藻

小球藻

9

13

栅藻

282

2

4

14

四角藻

5

258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小球藻和微囊藻都能通过叶绿体合成有机物

B.荇菜抑制绿藻繁殖的能力比黑藻更强

C.黑藻和荇菜混合培养的抑藻效果最佳

D.黑藻和荇菜可直接吸收水体中的含N、P有机污染物

【考点】
【答案】

C

【解析】

蓝藻属于原核生物,只有核糖体一种细胞器,而绿藻(藻类植物)为真核生物。

A. 小球藻能通过叶绿体合成有机物,而微囊藻属于原核生物,没有叶绿体,只能利用细胞中的光合色素合成有机物,A错误;

B、表中数据显示荇菜核黑藻对不同种类的绿藻繁殖能力的抑制作用有差异,因此不能得出荇菜抑制绿藻繁殖的能力比黑藻更强的结论,B错误;

C、对照表中数据可知黑藻和荇菜混合培养的抑藻效果最佳,C正确;

D、只有当水体中的含N、P有机污染物被微生物分解为无机物之后才能被黑藻和荇菜吸收,D错误。

故选C。

12、

分布于突触后膜上的NMDA受体不仅能识别神经递质还是一种离子通道蛋白,谷氨酸与NMDA受体结合会引起突触后神经元的兴奋。静脉注射的氯胺酮可作用于NMDA受体,使中枢神经系统迅速产生运动和感觉阻滞,从而产生麻醉效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静息状态时突触后膜上的NMDA通道处于关闭状态

B.谷氨酸与NMDA受体结合后会导致Cl-大量内流

C.谷氨酸由突触前膜释放到突触间隙的方式是主动运输

D.静脉注射氯胺酮会使突触后膜外正内负的电位差增大

【考点】
【答案】

A

【解析】

1.静息时,神经细胞膜对钾离子的通透性大,钾离子大量外流,形成内负外正的静息电位;受到刺激后,神经细胞膜的通透性发生改变,对钠离子的通透性增大,钠离子内流,形成内正外负的动作电位.

2.兴奋以电流的形式传导到轴突末梢时,突触小泡释放递质(化学信号),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引起突触后膜产生膜电位(电信号),从而将兴奋传递到下一个神经元。

A、根据题意可知,谷氨酸与NMDA受体结合会引起突触后神经元的兴奋,而且NMDA受体是一种离子通道蛋白,因此,静息状态时突触后膜上的NMDA通道处于关闭状态,A正确;

B、谷氨酸与NMDA受体结合后会引起突触后神经元的兴奋,因此应该导致钠离子大量内流,B错误;

C、谷氨酸作为神经递质,由突触前膜释放到突触间隙的方式是胞吐,C错误;

D、题意显示,氯胺酮可作用于NMDA受体,使中枢神经系统迅速产生运动和感觉阻滞,据此可推测静脉注射氯胺酮抑制了钠离子内流,导致无法产生动作电位,D错误,

故选A。

13、

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和埃博拉病毒(EBOV)是威胁人类健康的高致病性RNA病毒。两种病毒侵入宿主细胞后的增殖过程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1

A.两种病毒的遗传物质均为单链RNA,变异性较强

B.两种病毒均需至少复制两次才能获得子代病毒RNA

C.两种病毒首次RNA复制所需的酶均在侵入宿主细胞后合成

D.SARS-CoV-2的RNA可直接作翻译模板,EBOV的RNA需复制后才能作翻译模板

【考点】
【答案】

C

【解析】

题图分析,新型冠状病毒的+RNA中带有RNA复制酶基因,且在宿主细胞内可以直接作为翻译的模板,合成RNA复制酶,然后在RNA复制酶的催化下复制出-RNA,同时进一步合成+RNA,并且-RNA还能转录出多种病毒蛋白的mRNA指导病毒蛋白的合成,然后与+RNA组装成子代病毒;埃博拉病毒的+RNA利用自身的RNA复制酶合成自身的+RNA,同时,+RNA可以转录出多种病毒蛋白的mRNA并指导相应蛋白的合成,然后这样蛋白质与+RNA组装成新的子代病毒。

A、图中显示两种病毒的遗传物质均为单链RNA,单链结构稳定性差,因此变异性较强,A正确;

B、由图可以看出,两种病毒均需至少复制两次才能获得子代病毒RNA,B正确;

C、SARS-CoV-2病毒RNA复制所需的酶是在宿主细胞内合成的,而EBOV病毒的RNA复制酶在侵入宿主细胞之前就已存在,C错误;

D、图中显示SARS-CoV-2的RNA可直接作翻译模板,合成RNA复制酶,而EBOV的RNA需复制后才能作翻译模板,D正确。

故选C。

14、

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TRH)兴奋试验是研究下丘脑一垂体一甲状腺轴功能的重要方法,可用于甲状腺机能减退(简称甲减)病变部位的定位诊断。该方法是将TRH静脉推注,测定推注前后血清中的促甲状腺激素(TSH)水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减患者具有怕热、多汗、食欲旺盛和情绪易激动等症状

B.甲状腺病变的甲减患者,试验前血清中TSH水平低于正常值

C.下丘脑病变的甲减患者,TRH兴奋试验中血清TSH水平降低

D.垂体病变的甲减患者,TRH兴奋试验中血清TSH水平无明显变化

【考点】
【答案】

D

【解析】

下丘脑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促进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促甲状腺激素能促进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进而促进代谢增加产热,这属于分级调节。当甲状腺激素含量过多时,会反过来抑制下丘脑和垂体的分泌活动,这叫做负反馈调节。

A、甲状腺激素能够促进物质代谢,因此甲减患者物质代谢水平下降,据此可推测甲减患者具有怕冷、食欲减退等症状,A错误;

B、甲状腺病变的甲减患者,由于体内甲状腺激素水平较低,因此对下丘脑和垂体的反馈抑制作用减弱,据此可知试验前血清中TSH水平应高于正常值,B错误;

C、下丘脑病变的甲减患者,兴奋试验中血清TSH水平因为注射而有所上升,C错误;

D、垂体病变的甲减患者,TRH兴奋试验中因为垂体的病变,表现出血清TSH水平无明显变化,D正确。

故选D。

15、

某正常二倍体动物的一次细胞分裂产生的子细胞中部分染色体及基因如图所示。下列对该细胞产生原因的推测,不合理的是(   )

1

A.在有丝分裂过程中,含A的染色体片段发生了易位

B.在有丝分裂过程中,含a的染色体中部分片段发生了缺失

C.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含A的染色体与其同源染色体发生了交叉互换

D.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含a的染色体缺失一部分片段且未与其同源染色体正常分离

【考点】
【答案】

C

【解析】

染色体结构变异包括:缺失,染色体中某一片段的缺失,猫叫综合征是人的第5号染色体部分缺失引起的遗传病;重复,染色体增加了某一片段,例如,果蝇的棒眼现象就是X染色体上的部分重复引起的;倒位,染色体某一片段的位置颠倒了180度,造成染色体内的重新排列;易位,染色体的某一片段移接到另一条非同源染色体上或同一条染色体上的不同区域。

A、图中显示的两条染色体显然不是同源染色体,然而其上却含有等位基因,因此可推测上图出现的原因是在有丝分裂过程中,含A的染色体片段发生了易位,A正确;

B、在有丝分裂过程中,图中含a的染色体中部分片段发生了缺失,也可以出现图中所示的情况,B正确;

C、在减数分裂过程中,交叉互换发生在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互换的结果不会导致染色体片段的缺失,因此上图中的结果不可能是含A的染色体与其同源染色体发生了交叉互换导致的,C错误;

D、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含a的染色体缺失一部分片段且未与其同源染色体正常分离也会出现图示的结果,D正确;

故选C。

16、

下列遗传学实验一定能达到预期目标的是(   )

A.通过测交实验检测某红眼雌蝇是否含白眼基因

B.将红花和白花豌豆植株杂交以判断显隐性性状

C.用秋水仙素处理二倍体水稻的花粉以获得纯合子

D.用3H标记的噬菌体侵染细菌以证明遗传物质是DNA

【考点】
【答案】

A

【解析】

测交的定义是孟德尔在验证自己对性状分离现象的解释是否正确时提出的,为了确定子一代是杂合子还是纯合子,让子一代与隐性纯合子杂交,这就叫测交。在实践中,测交往往用来鉴定某一显性个体的基因型和它形成的配子类型及其比例。

A、通过测交实验产生后代的性状表现能检测某红眼雌蝇是否含白眼基因,进而推测待检个体的基因型,A正确;

B、将红花和白花豌豆植株杂交以判断显隐性性状,如果后代只出现一种性状,则可以判断,若后代有两种性状,则无法做出判断,B错误;

C、用秋水仙素处理用二倍体水稻的花粉离体培养得到的单倍体幼苗可以获得纯合子,C错误;

D、用3H标记的噬菌体侵染细菌不能证明遗传物质是DNA,因为3H既标记了噬菌体的蛋白质,也标记了噬菌体的DNA,因此无法单独观察DNA和蛋白质的作用,D错误。

故选A。

17、

薄荷油可以促进皮肤对药物的吸收。为研究其作用机理,科研人员将HaCaT细胞的膜蛋白进行某种荧光标记,用激光对膜的特定区域进行照射,使之淬灭(荧光消失)一段时间后测定相关指标如下表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相关指标

空白组

薄荷油(溶解于DSMO)处理组

淬灭区域的荧光恢复率(%)

51.53

81.12

细胞内Ca2+浓度相对值

7132

8108

细胞膜Ca2+载体活性(U/mg)

1.18

0.93

A.应设置只加入DSMO的对照组

B.薄荷油处理可以增加细胞膜的流动性

C.细胞膜Ca2+载体能够将Ca2+由细胞外运输到细胞内

D.薄荷油可能通过影响物质的跨膜运输促进对药物的吸收

【考点】
【答案】

C

【解析】

题意分析,表中的实验组合空白组之间单一变量的对照没有形成,因此需要再设置一组只加入DSMO的对照组,这样实验的结果才更具有说服力,实验数据显示药物提高了淬灭区域的荧光恢复率,说明加快了膜的流动,使用药物后细胞内Ca2+浓度相对值变大,但是细胞膜Ca2+载体活性却降低,显然药物抑制了转运从而导致细胞内Ca2+浓度变大,显然应该从膜内向外转运,综合分析可以得出薄荷油可能影响了物质的转运速率进而影响了药物的吸收。

A、为了使实验更有说服力,应设置只加入DSMO的对照组,因为空白组与实验组之间不能形成对照,A正确;

B、根据薄荷油可以促进皮肤对药物的吸收的作用,推测薄荷油处理可以增加细胞膜的流动性,进而促进了药物吸收,B正确;

C、经过药物处理之后,细胞膜Ca2+载体活性下降,同时细胞内Ca2+浓度升高,说明Ca2+向外转运减少,因此可推知细胞膜Ca2+载体能够将Ca2+由细胞内运输到细胞外,C错误;

D、由分析可知,薄荷油可能通过影响物质的跨膜运输促进对药物的吸收,D正确。

故选C。

18、

细胞呼吸过程中葡萄糖和水分子脱去的氢可被氧化型辅酶Ⅰ(NAD+)结合而形成还原型辅酶Ⅰ(NADH)。细胞外烟酰胺磷酸核糖转移酶(eNAMPT)的催化产物NMN是合成NAD+的原料。研究发现,人和哺乳动物衰老过程与组织中NAD+水平的下降直接相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高温变性的eNAMPT不能与双缩脲试剂产生紫色反应

B.哺乳动物细胞呼吸产生NADH的场所有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内膜

C.体内的NMN合成量增多可能导致哺乳动物早衰

D.促进小鼠体内eNAMPT的产生可能延长其寿命

【考点】
【答案】

D

【解析】

题意分析,烟酰胺磷酸核糖转移酶(eNAMPT)能催化NMN的合成,而NMN是合成NAD+的原料,NAD+的含量下降会导致衰老,因此若要延缓衰老,需要设法增加NAD+的含量,进而需要提供更多的NMN,而NMN的产生与烟酰胺磷酸核糖转移酶的活性直接相关,因此可推知衰老与烟酰胺磷酸核糖转移酶的活性下降和减少相关。

A、绝大多数酶是蛋白质,高温变性的蛋白质依然可以与双缩脲试剂发生紫色反应,据此推测高温变性的eNAMPT能与双缩脲试剂产生紫色反应,A错误;

B、哺乳动物细胞呼吸产生NADH的场所有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基质,线粒体内膜是消耗还原氢,B错误;

C、题意显示人和哺乳动物衰老过程与组织中NAD+水平的下降直接相关,而体内的NMN是合成NAD+的原料,因此,NMN合成量增多可能抑制哺乳动物早衰,C错误;

D、促进小鼠体内eNAMPT的产生,会使NMN的合成量增多,进而增加了NAD+的合成,进而可能延长其寿命,D正确。

故选D。

19、

植物细胞自噬是一种通过生物膜包裹胞内物质或细胞器,并将其运送到液泡降解的过程,由此可以循环利用细胞内的生物大分子。液泡通过其膜上的质子泵维持内部的酸性环境。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液泡内的水解酶进人细胞质基质后活性降低或失活

B.液泡内的水解酶由核糖体合成通过主动运输转运到液泡中

C.液泡在细胞自噬中的作用与动物细胞中溶酶体的作用相似

D.液泡膜上的质子泵消耗ATP将H+从细胞质基质转运到液泡内

【考点】
【答案】

B

【解析】

细胞自噬是真核生物中进化保守的对细胞内物质进行周转的重要过程。该过程中一些损坏的蛋白或细胞器被双层膜结构的自噬小泡包裹后,送入溶酶体(动物)或液泡(酵母和植物)中进行降解并得以循环利用。这一概念是2016年诺贝尔奖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得者日本科学家大隅良典首次提出的。

A、液泡内的环境为酸性环境,细胞质基质中的酸性环境较弱,因此液泡内的水解酶进入细胞质基质后由于pH升高,而活性降低或失活,A正确;

B、液泡内的水解酶由核糖体合成经过内质网和高尔基体的加工,最后以囊泡的形式转运到液泡中,B错误;

C、液泡和溶酶体中都含有多种水解酶,因此液泡在细胞自噬中的作用与动物细胞中溶酶体的作用相似,C正确;

D、题意显示液泡通过其膜上的质子泵维持内部的酸性环境,因此可推测液泡膜上的质子泵消耗ATP将H+从细胞质基质转运到液泡内,D正确。

故选B。

20、

寄生在人体肠道内的原生动物痢疾内变形虫无线粒体,能通过胞吐分泌蛋白酶,溶解人的肠壁组织,通过胞吞将肠壁细胞消化,并引发阿米巴痢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痢疾内变形虫体内不存在双层膜的细胞结构

B.痢疾内变形虫细胞膜上具有蛋白酶的载体

C.痢疾内变形虫胞吞肠壁细胞不需要消耗能量

D.痢疾内变形虫蛋白酶的合成和加工需要内质网和高尔基体参与

【考点】
【答案】

D

【解析】

分泌蛋白合成与分泌过程:核糖体合成蛋白质1内质网进行粗加工1内质网“出芽”形成囊泡1高尔基体进行再加工形成成熟的蛋白质1高尔基体“出芽”形成囊泡1细胞膜。

A、痢疾内变形虫为原生动物,属于真核生物,因此,体内存在双层膜的细胞结构,如细胞核,A错误;

B、痢疾内变形虫分泌蛋白酶的方式是胞吐,因此细胞膜上不具有蛋白酶的载体,B错误;

C、痢疾内变形虫胞吞肠壁细胞需要消耗能量,C错误;

D、痢疾内变形虫蛋白酶是属于分泌蛋白,因此其合成和加工需要内质网和高尔基体参与,D正确。

故选D。

二、非选择题(共5题,共25分)

21、

玉米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和饲料来源,低温会影响玉米的产量和品质。研究者将从微生物中获得的CSP(冷激蛋白)基因与玉米基因的ubi启动子相连后构建基因表达载体,并将其导入玉米细胞中,获得了具有低温耐受性的玉米植株,过程如图1所示。

1

(1)研究者提取玉米的DNA,利用PCR技术将ubi启动子扩增出来。该过程需设计合适的引物,引物设计时需已知___________,为便于进行后续操作还在引物中添加了限制酶的识别序列。在反应体系内,至少需___________次扩增才能获得所需的ubi启动子。

(2)图1所示的流程图中,过程①需___________的催化,获得的ubi-CSP基因在构建基因表达载体时,在Ti质粒上的插部位为___________。过程②需要用CaCl2溶液处理农杆菌,其目的是___________。过程③完成后,将玉米愈伤组织转入含___________的培养基中进行筛选,筛选后的愈伤组织再经培育获得转基因玉米。

(3)研究者分别提取了野生型玉米及5株转基因玉米的染色体DNA,用限制酶处理后进行电泳。电泳后的DNA与基因探针进行杂交,得到图2所示放射性检测结果,该基因探针应为___________片段,实验结果表明___________。

2

(4)在个体水平上对转玉米植株进行___________实验,可检测CSP基因是否已在玉米中表达。

【考点】
【答案】

ubi两端的一段序列   3   限制酶和DNA连接酶   T-DNA内部(且不破坏hpt)   获得感受态细胞(或:使农杆菌处于易于吸收外源DNA的状态)   潮霉素   含放射性同位素标记的CSP基因   除植株3外,其他4株转基因玉米中CSP基因均已整合到玉米染色体基因组中   低温耐受性  

【解析】

基因工程技术的基本步骤:

(1)目的基因的获取:方法有从基因文库中获取、利用PCR技术扩增和人工合成;

(2)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是基因工程的核心步骤,基因表达载体包括目的基因、启动子、终止子和标记基因等;

(3)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根据受体细胞不同,导入的方法也不一样.将目的基因导入植物细胞的方法有农杆菌转化法、基因枪法和花粉管通道法;将目的基因导入动物细胞最有效的方法是显微注射法;将目的基因导入微生物细胞的方法是感受态细胞法;

(4)目的基因的检测与鉴定:分子水平上的检测:①检测转基因生物染色体的DNA是否插入目的基因--DNA分子杂交技术;②检测目的基因是否转录出了mRNA--分子杂交技术;③检测目的基因是否翻译成蛋白质--抗原-抗体杂交技术。个体水平上的鉴定:抗虫鉴定、抗病鉴定、活性鉴定等。

(1)在利用PCR技术进行扩增时,需要事先设计引物,这里需要根据ubi启动子设计合适的引物,因此需已知ubi两端的一段序列,为便于进行后续操作还在引物中添加了限制酶的识别序列。在反应体系内,至少需3次才能获得引物之间的核苷酸序列,即至少需3次扩增才能获得所需的ubi启动子。

(2)图1中,过程①为载体和目的基因相连的过程,因此需限制酶和DNA连接酶的催化从而实现连接,在获得ubi-CSP基因构表达载体时,需要将ubi-CSP基因插入T-DNA内部(且不破坏hpt),这样能保证T-DNA转移时携带目的基因与玉米的染色体DNA连接。过程②为导入受体细胞的过程,为了提高导入的成功率,通常用CaCl2溶液处理农杆菌,使其成为感受态细胞,因为处于感受态的农杆菌易于吸收外源DNA,过程③完成后,将玉米愈伤组织转入含潮霉素的培养基中进行筛选,筛选后的愈伤组织再经脱分化过程长成幼苗,从而获得了转基因玉米植株

(3)图2所示放射性检测结果,因此这里的基因探针为含放射性同位素标记的CSP基因片段,实验结果显示在第1、2、4、5株玉米中检测出目的基因的放射性,据此可知除植株3外,其他4株转基因玉米中CSP基因均已整合到玉米染色体基因组中。

(4)在个体水平上,可以通过对转玉米植株进行低温耐受性实验,进而检测CSP基因是否在玉米中成功表达。

22、

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物种保护候鸟栖息的重要场所。受土地资源开发、石油开采和土壤盐碱化等因素的影响,该自然保护区的湿地生态系统一度退化严重。自2002年起,人们在自然保护区的试验区实施湿地生态修复工程。2012年,研究者对黄河北岸试验区内实施不同修复措施的3个区域进行了调查,部分数据如下表:

生态修复措施

完全自然恢复

修筑堤坝,堤坝上栽植本土护坡植物,每年注人淡水

人工栽植杨树、白蜡和杨树一白蜡混交林,每年注人淡水

植被物种数(种)

6

10

12

优势种

碱蓬、柽柳

芦苇、白茅、柽柳

野大豆、芦苇、白茅、茵陈蒿、节节草、泥胡菜

回答下列问题:

(1)甲、乙、丙三个区域的植被类型不同,体现了群落的___________结构,造成甲、乙区域植被差异的主要环境因素是___________。试验区内植被恢复状况体现了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的影响是___________。

(2)调查甲区域物种丰富度时,在该区域内设置1条样带,每隔20米做一个1m×1m的样方。该取样方法是___________,其目的是要做到___________,以避免主观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3)生态修复之前,在乙区域中分布着部分农田,退耕还湿前后,该区域中田鼠的数量变化如图所示。图中的数值M代表的生物学含义是___________,数值N较小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

1

(4)经过生态修复后,三个区域中抵抗力稳定性最高的是___________,其原因是___________。

【考点】
【答案】

水平   盐碱度   人类活动可以改变群落演替的方向和速度   等距取样法   随机取样   生态修复前(或2002年前)该区域田鼠的环境容纳量   生态修复后,田鼠的食物减少,天敌增多,栖息环境缩小等   丙   物种丰富度高,营养结构复杂,自我调节能力强  

【解析】

1.生态系统稳定性的概念

生态系统所具有的保持或恢复自身结构和功能相对稳定的能力称为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2.生态系统稳定性的种类

(1)抵抗力稳定性

①概念:生态系统抵抗外界干扰并使自身的结构和功能保持原状的能力。

②原因:生态系统内部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

③规律:生态系统的成分越单纯,营养结构越简单,自我调节能力就越弱,抵抗力稳定性就越低,反之则越高。

(2)恢复力稳定性

①概念:生态系统在受到外界干扰因素的破坏后恢复到原状的能力。

②规律:一般环境条件越好,恢复力稳定性越高;反之,越低。

3.一般植物和个体小、活动能力小的动物以及虫卵常用的是样方法,其步骤是确定调查对象→选取样方→计数→计算种群密度;样方法调查时,取样的关键是做到随机取样,不能掺入主观因素;常用的取样方法有五点取样法和等距取样法;

(1)甲、乙、丙三个区域的植被类型不同,体现了群落的水平结构,由甲、乙区域的优势种类型可知,造成甲、乙区域植被差异的主要环境因素是盐碱度。试验区内植被恢复情况的差异,说明人类活动可以改变群落演替的方向和速度。

(2)用样方法调查甲区域物种丰富度时,在该区域内设置1条样带,每隔20米做一个1m×1m的样方,然后统计样方内的物种数目,这种取样方法是等距取样法,采用这种方法的目的是为了实现随机取样,以避免主观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3)植被修复前后,该区域中田鼠的数量变化如图所示。图中的数值M代表修复前该区域田鼠的环境容纳量,数值N代表修复后该区域田鼠的环境容纳量,数据显示修复后田鼠的环境容纳量变小,数值N较小的原因可能是生态修复后的环境变得不利于田鼠的生存,即表现为食物减少,天敌增多,栖息环境缩小等。

(4)抵抗力稳定性的高低与生态系统中物种数目的多少,营养结构的复杂程度呈正相关,结合表格数据可知,丙区域中物种丰富度高,营养结构复杂,因此,三个区域中抵抗力稳定性最高的是丙,换句话说,自我调节能力最强的是丙。

23、

硒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来自天然食物的有机硒是人体获取硒的重要来源。叶面施用氨基多糖硒肥可使西瓜叶片中叶绿素含量升高、气孔导度增大、净光合作用速率提高。回答下列问题:

(1)叶绿素含量影响净光合速率,一方面是叶绿素吸收光能将水分解产生H+和___________,H+与NADP+等结合形成___________,进而参与暗反应中的________过程;另一方面是叶绿素吸收的光能转化为_______,为暗反应提供能量。

(2)使用叶绿素测定仪测定叶片叶绿素含量时,需记录叶片在660nm波长的红光光照下的吸收值。测定仪不采用400—500nm左右的蓝紫光光照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气孔导度的变化主要影响光合作用的___________阶段。已知硒元素可以促进细胞中可溶性糖的形成。据此分析氨基多糖硒肥能提高气孔导度的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氨基多糖类分子容易相互交联形成不透气的膜状结构。据此分析,较高浓度的氨基多糖硒肥对光合作用的促进效果减弱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考点】
【答案】

氧(和电子)   NADPH(或:[H])   C3的还原(ATP和NADPH中的)   活跃化学能   叶绿素对红光和蓝紫光都有较高的吸收峰,而类胡萝卜素对蓝紫光也有较高的吸收峰,采用400-500m左右的蓝紫光显示的结果无法区分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   暗反应   氨基多糖硒肥可以促进可溶性糖的形成从而使保卫细胞的细胞液浓度升高,细胞吸水膨胀,气孔导度增大   高浓度的氨基多糖硒肥施用在叶片上形成了不透气膜状结构,阻碍了叶片通过气孔吸收CO2,导致促进效果减弱  

【解析】

1.光合作用的具体的过程:

①光反应阶段:场所是类囊体薄膜

a.水的光解:2H2O14[H]+O2 b.ATP的生成:ADP+Pi2ATP

②暗反应阶段:场所是叶绿体基质

a.CO2的固定:CO2 +C522C3 b.三碳化合物的还原:2C3 2(CH2O)+C5+H2O

(1)光反应过程中,叶绿素吸收光能将水分解产生H+和氧(和电子),产生的H+与NADP+和电子结合形成NADPH(或[H]),进而参与暗反应中的C3的还原;另外,叶绿素吸收的光能转化为活跃化学能,为暗反应提供能量,可见叶绿素含量的多少会影响光合速率。

(2)叶绿素对红光和蓝紫光都有较高的吸收峰,而类胡萝卜素对蓝紫光也有较高的吸收峰,因此,在使用叶绿素测定仪测定叶片叶绿素含量时,需记录叶片在660nm波长的红光光照下的吸收值。而不采用400—500nm左右的蓝紫光测定,这样就避免了蓝紫光显示的结果无法区分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的不足。

(3)气孔导度会影响二氧化碳的吸收,二氧化碳是暗反应的原料,因此气孔导度的变化主要影响光合作用的暗反应阶段。氨基多糖硒肥中的硒元素可以促进细胞中可溶性糖的形成,从而使保卫细胞的细胞液浓度升高,进而提高了细胞的渗透压,细胞吸水膨胀,气孔导度增大。

(4)氨基多糖类分子容易相互交联形成不透气的膜状结构,会阻碍了叶片通过气孔吸收CO2,从而导致暗反应速率减小,进而使得光合作用减弱,所以说较高浓度的氨基多糖硒肥促进光合作用的效果会减弱。

24、

果蝇的体色由多对基因控制,野生型果蝇为灰体。现有三种体色的单基因突变体果蝇(与野生型果蝇只有一对基因不同),相关信息如下:

突变体

体色特征

突变基因的位置及遗传待点

黄体

呈浅橙黄色

黑檀体

呈黑亮的乌木色,有条纹

?

黑体

呈深黑色,有条纹

Ⅱ号染色体上的隐性基因

为探究黄体和黑檀体突变基因的位置及遗传特点,某同学利用上述果蝇的纯合品系进行了一系列杂交实验。

实验一:黄体(雌)×野生型(雄)→F1雌性均为灰体,雄性均为黄体

实验二:黄体(雌)×黑檀体(雄)→F1雌性均为灰体,雄性均为黄体

(1)由实验一可知,黄体相对于灰体为___________(填“显性”或“隐性”),该突变基因位于________染色体上。

(2)根据上述实验结果能否判断黄体基因和黑檀体基因是否是等位基因?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

(3)将实验二中的F1果蝇相互交配,F2的雌雄果蝇中灰体:黄体:黑檀体约为3:4:1,其中黄体果蝇的基因型有___________种,F2中纯合灰体雌果蝇所占比例为___________。

(4)实验三:黑檀体×黑体→F1均为灰体,F2中有灰体果蝇288只,黑体色的果蝇共224只(包括黑檀体与黑体,但因两者体色相差不大,统计时未具体区分)据此判断,黑檀体基因___________(填“是”或“否”)位于Ⅱ号染色体上,判断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考点】
【答案】

隐性   X   能   若黄体基因和黑植体基因是等位基因,则实验二中F1果蝇应均为黄体或雌性均为黑檀体,雄性均为黄体(或:不出现灰体果蝇),与实验结果不符,因此两者为非等位基因。   6   0   否   F2中灰体:黑体色为9:7,符合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因此黑体与黑体基因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  

【解析】

遗传定律分析的依据:根据一对相对性状遗传实验的结果,若杂合子自交后代表现型比例为3:1,则该性状的遗传符合分离定律,根据两对相对性状遗传实验结果,若杂合子自交后代表现型比例为9:3:3:1,则两对性状的遗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

题意由性状知性别的组合是本题的突破口,实验一的结果说明相关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实验二的结果说明控制两种性状的基因是两对不同的等位基因。

(1)根据实验一的结果可知,黄体相对于灰体为隐性且相关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

(2)根据上述实验结果能判断黄体基因和黑檀体基因的关系。若黄体基因和黑檀体基因是等位基因,则实验二中F1果蝇应为雌性均为黑檀体,雄性均为黄体,而不出现灰体果蝇,但实验结果却出现了灰体果蝇,因此控制两种性状的基因为非等位基因。

(3)根据上述分析,假设控制黑檀体和的黄体基因分别用(A/a,B/b)表示,则实验二中亲本的基因型为AAXbXb(黄体)、aaXBY(黑檀体),则F1果蝇的基因型为AaXBXb灰体)、AaXbY(黄体),二者相互交配产生F2的基因型为3A—XB X b(灰体)、3A—Xb X b(黄体)、1aa XbXb(黄体)、1aa XBXb(黑檀体)、3A—XB Y(灰体)、3A—Xb Y(黄体)、1aa XbY(黄体)、1aa XBY(黑檀体),即F2的雌雄果蝇中灰体∶黄体∶黑檀体约为3∶4∶1,由上述分析可知,黄体果蝇的基因型有6种,分别为A—Xb X b、aa XbXb、A—Xb Y、1aa XbY,F2中纯合灰体雌果蝇所占比例为0。

(4)根据F2中有灰体果蝇288只,黑体色的果蝇共224只,其中灰体∶黑体色为9∶7,显然两种性状的遗传符合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即控制两对性状的基因为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也就是说,黑檀体基因不位于Ⅱ号染色体上。

25、

2020年初,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引发的新冠肺炎疫情逐渐蔓延全球,对人们的健康和生活造成极大的影响。该类肺炎的典型症状是发热(高于37.3℃)、干咳、肌肉酸痛、腹泻等。人体的体温调定点学说认为体温调节机制类似于恒温器的调节,调定点是该恒温器调节温度的基准;当体温偏离调定点温度时,机体通过调节回到调定点水平。病毒、细菌等病原体的侵染能引起体温调定点改变而导致机体发热。回答下列问题:

(1)体温调节的“恒温器”位于________中,SARS-CoV--2侵染人体后,会使体温调定点________(填“升高”或“降低”),进而导致________等激素分泌增多,机体产热量增多。

(2)侵人人体的SARS-CoV-2的特定蛋白可作为________诱导机体B淋巴细胞增殖、分化形成______,进而产生免疫力。

(3)冠状肺炎患者发热、腹泻等会引起机体失水,内环境的渗透压升高,________释放的抗利尿激素量会增加,促进________对水分的重吸收,尿量减少。患者需要适量补水增加尿量,以利于将毒素排出体外。

(4)疫情期间,多种自媒体发布了众多有关新冠肺炎的言论。例如,①1个新冠病毒能够在空气中迅速繁殖为成百上千个;②可以利用新冠肺炎痊愈患者的血浆对患者进行治疗,倡议痊愈者积极捐献血浆。请从生物学角度对以上言论的科学性进行评价,并说明理由。

言论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言论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考点】
【答案】

下丘脑   升高   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   抗原   浆细胞、记忆细胞   垂体   肾小管和集合管   错误,病毒只有在活细胞中才能增殖,在空气中不能增殖   正确,新冠肺炎痊愈患者的血浆中具有SARS-CoV-2抗体可以与该病毒的抗原结合,抑制其繁殖和侵染细胞  

【解析】

1.体内水少或吃的食物过咸时→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下丘脑感受器受到刺激→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多→肾小管、集合管重吸收增加→尿量减少,同时大脑皮层产生渴觉(饮水);

2.体内水多→细胞外液渗透压降低→下丘脑感受器受到刺激→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少→肾小管、集合管重吸收减少→尿量增加。

3.体液免疫过程为:大多数病原体经过吞噬细胞等的摄取和处理,暴露出这种病原体所特有的抗原,将抗原传递给T细胞,刺激T细胞产生淋巴因子,少数抗原直接刺激B细胞,B细胞受到刺激后,在淋巴因子的作用下,开始一系列的增殖分化,大部分分化为浆细胞产生抗体,小部分形成记忆细胞。抗体可以与病原体结合,从而抑制病原体的繁殖和对人体细胞的黏附。

1

(1)体温调节中枢位于下丘脑中,由题意可知,SARS-CoV--2侵染人体后,会使体温调定点升高,进而导致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等激素分泌增多,因为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能促进物质代谢,因此机体产热量增多。

(2)进入人体的SARS-CoV-2的特定蛋白可作为抗原诱导机体B淋巴细胞增殖、分化形成浆细胞和记忆细胞,而浆细胞能合成并分泌抗体,抗体能够与相应的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进而抑制了病毒的扩散和增殖,记忆细胞能够对病毒产生记忆,能够对二次进入的病毒发生更强的免疫反应。

(3)冠状肺炎患者发热、腹泻等会引起机体失水,内环境的渗透压升高,下丘脑合成,并由垂体释放的抗利尿激素量会增加,从而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使尿量减少。同时患者需要适量补水增加尿量,以利于将毒素排出体外。

(4)①病毒属于非细胞生物,没有独立的代谢能力,其增殖过程必须在宿主细胞内完成,显然1个新冠病毒能够在空气中迅速繁殖为成百上千个的说法是没有科学依据的;

②新冠肺炎痊愈患者的血浆中具有SARS-CoV-2抗体,该抗体可以与该病毒的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进而抑制病毒的繁殖和侵染,因此利用新冠肺炎痊愈患者的血浆对患者进行治疗是有科学道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