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滕州市一中高二月月考生物试卷

高中生物考试
考试时间: 分钟 满分: 50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共8题,共40分)

1、

(双选)如图表示某生物膜结构,图中A、B、C、D、E、F分别表示某些物质,a、b、c、d表示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下列几种相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

1

A. 该生物膜很可能是细胞膜,因为有糖蛋白D

B. a~d中,属于被动运输的是b和c

C. 若该生物膜是肝细胞膜,进食6小时后,C代表的激素——胰岛素分泌会增加

D. 因为组成生物膜的所有分子都是运动的,所以生物膜具有流动性的结构特点

2、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合成蛋白质越旺盛的细胞,其核仁越发达

B.乳酸菌细胞有丝分裂前后,染色体数目一般不发生改变

C.真核细胞的核膜上有核孔,大分子物质通过核孔进出细胞核具有选择性

D.噬菌体能利用大肠杆菌的核糖体和内质网合成自身的蛋白质

3、

下图为由A、B、C三条链共含81个氨基酸构成的人胰岛素原,需切除其C链(31〜60)才能成为有活性的胰岛素,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1

A.胰岛素是能够调节机体生命活动的生物大分子

B.胰岛素中至少含有2个游离的氨基

C.参与构成该胰岛素原的氨基酸共有51个

D.有活性的胰岛素分子中含有2条肽链、48个肽键

4、

如图是几种物质进出细胞方式中,运输速度与影响因素间的关系曲线图,下列与此图相关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1

A.与氧气进出细胞相符的图有①、③、⑤

B.与葡萄糖进入红细胞相符的图有①、④、⑥

C.与K+进入神经细胞相符的图有②、④、⑤

D.与蛋白质类物质进出细胞相符的图有②、③、⑥

5、

如图曲线①、②表示完全相同的两个植物细胞分别放置在A、B溶液中,细胞失水量的变化情况。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1

A.两曲线均表示随着时间推移植物细胞失水增多,且A溶液中的植物细胞失水更快

B.若B溶液的浓度稍增大,则曲线中b点左移

C.两条曲线的差异主要是由于A、B溶液浓度不同造成的

D.5min时取出两个细胞用显微镜观察,仅根据细胞状态无法判断细胞是失水还是吸水

6、

如图为动物小肠上皮细胞吸收葡萄糖的原理图--这种运输方式被称为协同运输(主动运输的一种),下列关于该原理图分析错误的是(   )

1

A.小肠腔中的钠离子浓度高于小肠上皮细胞内

B.钠钾泵可以水解ATP中的高能磷酸键

C.细胞吸收葡萄糖时可以逆浓度梯度进行

D.吸收葡萄糖时可以直接利用ATP提供的能量

7、

下列关于生物组织中还原糖、脂肪和蛋白质鉴定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可溶性还原糖、蛋白质的鉴定,可用酒精灯直接加热

B. 脂肪鉴定的操作步骤依次是切片→制片→染色→洗去浮色→观察

C. 苏丹Ⅲ染液可将脂肪颗粒染成橘黄色

D. 常用番茄、苹果等作为鉴定植物组织内还原糖的实验材料

8、

下列组成细胞的化合物中、所含化学元素种类最少的是

①脱氧核糖  ②生长激素  ③核糖核苷酸  ④脂肪  ⑤磷脂  ⑥抗体  ⑦DNA  ⑧淀粉

A.④⑤⑦ B.①④⑧ C.①③⑦ D.②⑥⑧

二、非选择题(共2题,共10分)

9、

下图甲表示细胞内某种物质的合成和转运过程,图乙表示几种膜结构表面积的变化。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

(1)图甲中的C物质是蛋白质,则结构A是______________,其形成与____________(结构)有关,C物质形成的方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

(2)C、D代表由细胞内有关结构合成的物质,下列物质中属于C、D类物质的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

a.呼吸酶 b.线粒体膜的组成蛋白   c.胰岛素 d.血红蛋白

(3)G是合成D物质的原料,则G物质从细胞外进入细胞形成D物质到排出细胞外所经过的膜结构依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和文字表示)。

(4)若图乙表示胰岛素合成和分泌过程中的细胞膜、内质网膜和高尔基体膜的面积变化,则①②③分别表示的结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

某研究小组测定种子在不同发育时期中相关物质干重的百分含量,结果如下图所示。请回答:

1

(1)成熟的小麦种子含量最多的有机物是_________,在观察时间内,种子中该有机物含量的变化是________________。

(2)上图所示物质中,在核糖体上合成的是__________,分析可知该物质的含量变化是________。

(3)小麦种子中的还原性糖有____________(至少两种),上述小麦种子发育过程中,还原性糖和淀粉之间的关系是________。

(4)在上述定量测定之前,进行了还原性糖含量变化的预测实验,请填充实验原理,完成实验步骤,并写出初步的实验结论。

实验原理:还原性糖_________________,颜色深浅与还原性糖含量成正比。

实验步骤:

①取三份等量的分别发育6、12、20天的小麦种子,各加入适量蒸馏水,研碎、提取、定容后离心得到还原性糖制备液;

②取3支试管,编号1、2、3,分别加入等量的上述还原性糖制备液;

③在上述试管中各加入等量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________________,观察颜色变化。

实验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山东省滕州市一中高二月月考生物试卷

高中生物考试
一、选择题(共8题,共40分)

1、

(双选)如图表示某生物膜结构,图中A、B、C、D、E、F分别表示某些物质,a、b、c、d表示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下列几种相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

1

A. 该生物膜很可能是细胞膜,因为有糖蛋白D

B. a~d中,属于被动运输的是b和c

C. 若该生物膜是肝细胞膜,进食6小时后,C代表的激素——胰岛素分泌会增加

D. 因为组成生物膜的所有分子都是运动的,所以生物膜具有流动性的结构特点

【考点】
【答案】

CD

【解析】

试题糖蛋白D有细胞识别作用,只存在于细胞膜外侧,A正确。ad需要能量,为主动运输,b和c不需要能量,为被动运输,B正确。进食6小时后,通过生命活动消耗,血糖浓度下降,胰高血糖素分泌增加,促进肝糖原分解为葡萄糖,上升血糖浓度,C错。组成生物膜磷脂都可以运动,大部分蛋白质分子可以运动,导致生物膜具有流动性的结构特点,D错。

2、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合成蛋白质越旺盛的细胞,其核仁越发达

B.乳酸菌细胞有丝分裂前后,染色体数目一般不发生改变

C.真核细胞的核膜上有核孔,大分子物质通过核孔进出细胞核具有选择性

D.噬菌体能利用大肠杆菌的核糖体和内质网合成自身的蛋白质

【考点】
【答案】

AC

【解析】

翻译的产物是蛋白质,其场所是细胞质中的核糖体上。真核细胞的分裂方式有三种:有丝分裂、无丝分裂和减数分裂。乳酸菌通过二分裂的方式进行增殖。原核生物只有核糖体这一种细胞器。

A、rRNA转录的场所是核仁,rRNA是核糖体的组成成分,核仁越大,核糖体越多,合成的蛋白质就越多,A正确;

B、有丝分裂是真核细胞的分裂方式,乳酸菌是细菌,属于原核生物,B错误;

C、mRNA可以出细胞核,DNA聚合酶和解旋酶可以进入细胞核,这些物质都是大分子,进出细胞核需要穿过核孔,如DNA就不能出细胞核,说明核孔对大分子物质的进出具有选择性,C正确;

D、噬菌体是病毒,其生活和繁殖方式是寄生于大肠杆菌中,能利用大肠杆菌的物质合成自身物质,形成大量的子代噬菌体,但大肠杆菌是细菌,为原核生物,只有核糖体这一种细胞器,没有内质网,D错误。

故选A、C。

3、

下图为由A、B、C三条链共含81个氨基酸构成的人胰岛素原,需切除其C链(31〜60)才能成为有活性的胰岛素,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1

A.胰岛素是能够调节机体生命活动的生物大分子

B.胰岛素中至少含有2个游离的氨基

C.参与构成该胰岛素原的氨基酸共有51个

D.有活性的胰岛素分子中含有2条肽链、48个肽键

【考点】
【答案】

CD

【解析】

据图分析,图示为由A、B、C三条链共含81个氨基酸构成的人胰岛素原,其中A链含81-60=21个氨基酸,B链含60-30=30个氨基酸缩合,C链含30个氨基酸缩合,当C链被切除后,剩下A、B两链共21+30=51个氨基酸组成,其中有三个二硫键( -S-S-)。

A、胰岛素是一种动物激素,本质是蛋白质,因此其是能够调节机体生命活动的生物大分子,A正确;

B、胰岛素由A、B两条肽链组成,因此其至少含有2个游离的氨基,B正确;

C、参与构成该胰岛素原的氨基酸共有81个,C错误;

D、有活性的胰岛素分子中含有2条肽链、51-2=49个肽键,D错误。

故选CD。

4、

如图是几种物质进出细胞方式中,运输速度与影响因素间的关系曲线图,下列与此图相关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1

A.与氧气进出细胞相符的图有①、③、⑤

B.与葡萄糖进入红细胞相符的图有①、④、⑥

C.与K+进入神经细胞相符的图有②、④、⑤

D.与蛋白质类物质进出细胞相符的图有②、③、⑥

【考点】
【答案】

A

【解析】

A、氧气进出细胞方式为自由扩散,符合的有①、③、⑤,A正确;

B、葡萄糖进入红细胞的方式为协助扩散,符合的有②、③、⑥,B错误;

C、K+进入丽藻细胞的为主动运输,符合的有④、⑥,C错误;

D、蛋白质进出细胞方式为内吞外排,需要消耗能量,符合的是④,D错误。

故选A。

5、

如图曲线①、②表示完全相同的两个植物细胞分别放置在A、B溶液中,细胞失水量的变化情况。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1

A.两曲线均表示随着时间推移植物细胞失水增多,且A溶液中的植物细胞失水更快

B.若B溶液的浓度稍增大,则曲线中b点左移

C.两条曲线的差异主要是由于A、B溶液浓度不同造成的

D.5min时取出两个细胞用显微镜观察,仅根据细胞状态无法判断细胞是失水还是吸水

【考点】
【答案】

D

【解析】

1.据图分析,A细胞失水量增加,细胞发生质壁分离;B细胞先失水量增加后减少,说明细胞先发生质壁分离后自动复原。

2.质壁分离和复原实验中,要选择活的成熟的植物细胞,即含有大液泡的植物细胞;若外界溶液的浓度增大,导致浓度差变大,所以单位时间内,失水程度大,复原所需要的时间相对较长。

A、②曲线显示,在b点后B溶液中的植物细胞开始吸水,A错误;

B、b点后B溶液中的植物细胞开始吸水,是因为其细胞液浓度大于B溶液浓度,若B溶液浓度增大,要使其中植物细胞的细胞液浓度大于B溶液浓度所需时间廷长,即b点右移,B错误;

C、①显示A溶液中的植物细胞失水10nin后达到相对稳定状态,②显示B溶液中的植物细胞失水l0min后反过来吸水,说明B溶液中的溶质分子进入了液泡,使细胞液浓度增大,所以,两条曲线的差异主要是由于A、B溶液溶质分子不同造成的,C错误;

D、5min时取岀两个细胞用显微镜观察,都处于质壁分离状态,该铏胞可能是处于大于细胞液浓度的外界溶液浓度中,继续失水,也可能是处于小于细胞液浓度的外界溶液浓度中,细胞吸水,正在发生质壁分离复原,D正确。

故选D。

6、

如图为动物小肠上皮细胞吸收葡萄糖的原理图--这种运输方式被称为协同运输(主动运输的一种),下列关于该原理图分析错误的是(   )

1

A.小肠腔中的钠离子浓度高于小肠上皮细胞内

B.钠钾泵可以水解ATP中的高能磷酸键

C.细胞吸收葡萄糖时可以逆浓度梯度进行

D.吸收葡萄糖时可以直接利用ATP提供的能量

【考点】
【答案】

D

【解析】

分析题图可知,小肠上皮细胞通过同向协同运输的方式吸收葡萄糖,虽然这种方式属于主动运输,但不靠直接水解ATP提供的能量推动,而是依赖于Na+梯度形式提供的能量;当Na+顺电化学梯度流向膜内时,葡萄糖通过专一性的运送载体,伴随Na+一起运送入小肠上皮细胞。进入膜内的Na+再通过质膜上的Na一K泵运送到膜外,以维持Na+浓度梯度,从而使葡萄糖不断利用Na+梯度形式的能量进入细胞。

A、分析题图可知,小肠腔中的钠离子浓度要高于小肠细胞内,A正确;

B、据图分析可知,钠钾泵不仅具有运输钠离子和钾离子的作用,还能够催化ATP水解,即钠钾泵可以水解ATP中的高能磷酸键,B正确;

C、细胞吸收葡萄糖的方式是主动运输,可以逆浓度梯度进行,C正确;

D、根据以上分析已知,吸收葡萄糖时没有直接利用ATP提供的能量,而是依赖于Na+梯度形式提供的能量,D错误。

故选D。

7、

下列关于生物组织中还原糖、脂肪和蛋白质鉴定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可溶性还原糖、蛋白质的鉴定,可用酒精灯直接加热

B. 脂肪鉴定的操作步骤依次是切片→制片→染色→洗去浮色→观察

C. 苏丹Ⅲ染液可将脂肪颗粒染成橘黄色

D. 常用番茄、苹果等作为鉴定植物组织内还原糖的实验材料

【考点】
【答案】

C

【解析】

还原糖遇斐林试剂呈砖红色反应;脂肪遇苏丹Ⅲ呈橘黄色;蛋白质遇双缩脲试剂呈紫色。

斐林试剂鉴定还原糖的实验中需采用50-65℃水浴加热的方式,通过是否产生砖红色沉淀判断是否含有还原糖;用双缩脲试剂检测蛋白质不需要加热,A错误;脂肪鉴定实验的步骤为:切取子叶薄片→染色→洗去浮色→制片→观察,B错误;苏丹Ⅲ染液可将脂肪颗粒染成橘黄色,C正确;番茄的红色会影响还原糖鉴定实验中对实验现象的观察,D错误。故选C。

8、

下列组成细胞的化合物中、所含化学元素种类最少的是

①脱氧核糖  ②生长激素  ③核糖核苷酸  ④脂肪  ⑤磷脂  ⑥抗体  ⑦DNA  ⑧淀粉

A.④⑤⑦ B.①④⑧ C.①③⑦ D.②⑥⑧

【考点】
【答案】

B

【解析】

糖类的组成元素是C、H、O;蛋白质的组成元素是C、H、O、N等;核酸的组成元素是C、H、O、N、P;脂质的组成元素是C、H、O等,其中脂肪的组成元素只有C、H、O三种,磷脂的组成元素有C、H、O、N、P五种。

①脱氧核糖的组成元素是C、H、O;②生长激素的本质是蛋白质,组成元素是C、H、O、N等;③核糖核苷酸的组成元素是C、H、O、N、P;④脂肪的组成元素是C、H、O;⑤磷脂的组成元素是C、H、O、N、P;⑥抗体的本质是蛋白质,组成元素是C、H、O、N等;⑦DNA的组成元素是C、H、O、N、P;⑧淀粉的组成元素是C、H、O;通过比较可知,所含元素最少的是①④⑧,即B答案正确;A、C、D答案均错误。

二、非选择题(共2题,共10分)

9、

下图甲表示细胞内某种物质的合成和转运过程,图乙表示几种膜结构表面积的变化。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

(1)图甲中的C物质是蛋白质,则结构A是______________,其形成与____________(结构)有关,C物质形成的方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

(2)C、D代表由细胞内有关结构合成的物质,下列物质中属于C、D类物质的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

a.呼吸酶 b.线粒体膜的组成蛋白   c.胰岛素 d.血红蛋白

(3)G是合成D物质的原料,则G物质从细胞外进入细胞形成D物质到排出细胞外所经过的膜结构依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和文字表示)。

(4)若图乙表示胰岛素合成和分泌过程中的细胞膜、内质网膜和高尔基体膜的面积变化,则①②③分别表示的结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考点】
【答案】

(1)核糖体 核仁 (氨基酸)脱水缩合

(2)abd c

(3)细胞膜→内质网→高尔基体→细胞膜

(4)内质网、高尔基体、细胞膜

【解析】

(1)图中的C物质是蛋白质,则结构A是核糖体,其形成与核仁有关,C蛋白质物质形成的方式是脱水缩合。

(2)C、D代表由细胞内有关结构合成的物质,下列物质中属于C胞内蛋白的是a呼吸酶、b线粒体膜蛋白、d血红蛋白;D分泌蛋白类物质的c胰岛素。

(3)G氨基酸是合成D蛋白质物质的原料,则G物质从细胞外进入细胞形成D物质到排出细胞外所经过的膜结构依次是细胞膜→内质网→高尔基体→细胞膜。

(4)若图乙表示胰岛素合成和分泌过程中的细胞膜、内质网膜和高尔基体膜的面积变化,则①②③分别表示的结构是内质网、高尔基体、细胞膜。

10、

某研究小组测定种子在不同发育时期中相关物质干重的百分含量,结果如下图所示。请回答:

1

(1)成熟的小麦种子含量最多的有机物是_________,在观察时间内,种子中该有机物含量的变化是________________。

(2)上图所示物质中,在核糖体上合成的是__________,分析可知该物质的含量变化是________。

(3)小麦种子中的还原性糖有____________(至少两种),上述小麦种子发育过程中,还原性糖和淀粉之间的关系是________。

(4)在上述定量测定之前,进行了还原性糖含量变化的预测实验,请填充实验原理,完成实验步骤,并写出初步的实验结论。

实验原理:还原性糖_________________,颜色深浅与还原性糖含量成正比。

实验步骤:

①取三份等量的分别发育6、12、20天的小麦种子,各加入适量蒸馏水,研碎、提取、定容后离心得到还原性糖制备液;

②取3支试管,编号1、2、3,分别加入等量的上述还原性糖制备液;

③在上述试管中各加入等量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________________,观察颜色变化。

实验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考点】
【答案】

淀粉   先增加后保持稳定   蛋白质   相对稳定   葡萄糖、麦芽糖   还原糖转化成淀粉(还原性糖减少,淀粉增多)   与斐林试剂在水浴加热条件下产生砖红色沉淀   现配制的斐林试剂   将三只试管水浴加热50~65℃   在测定的时间范围内,随着小麦种子发育时间的延长,还原性糖含量逐渐减少  

【解析】

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曲线图表示种子在不同发育时期中相关物质千重的百分含量,分析图中曲线可看出:淀粉含量上升,后保持相对稳定;还原糖含量下降,40d时降为0,蛋白质含量总体保持平稳,后期略有上升。检测还原糖需要用斐林试剂,现配现用且需水浴加热。

(1)根据题图可知,成熟的小麦种子含量最多的有机物是淀粉,在观察时间内,种子中淀粉含量先增加后保持稳定。

(2)上图所示物质中,在核糖体上合成的是蛋白质,蛋白质的含量保持相对稳定。

(3)小麦种子中的还原性糖有葡萄糖、麦芽糖等,上述小麦种子发育过程中,还原糖含量逐渐下降,淀粉含量逐渐上升直至稳定,推测该过程中还原糖逐渐转化成淀粉。

(4)实验原理:还原性糖与斐林试剂在水浴加热条件下产生砖红色沉淀,颜色深浅与还原性糖含量成正比。

实验步骤:

③在上述试管中各加入等量的现配制的斐林试剂,振荡摇匀;

④将1、2、3号试管置于50~65℃条件下水浴加热,观察颜色变化。

实验结论:在测定的时间范围内,随着小麦种子发育时间的延长,还原性糖含量逐渐减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