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七校(静海一中、宝坻一中、杨村一中等)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卷

高中生物考试
考试时间: 分钟 满分: 120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共24题,共120分)

1、

下列关于蛋白质工程应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基因工程和蛋白质工程产生的变异都是可遗传的

B. 蛋白质工程和基因工程的目的是获得人类需要的蛋白质,所以二者没有区别

C. 只有利用蛋白质工程才可以在大肠杆菌细胞中得到人的胰岛素

D. 当得到可以在-70℃条件下保存半年的干扰素后,在相关酶、氨基酸和适宜的温度、pH条件下,干扰素可以大量自我合成

2、

下列关于基因工程应用的概述,错误的是

A. 可将外源生长激素基因导入动物细胞内,提高动物的生长速率

B. 向植物体内转入Bt毒蛋白基因来培育抗病转基因植物

C. 可以利用转基因动物作为器官移植的供体

D. 利用乳腺生物反应器可表达出抗凝血酶、生长激素等医药产品

3、

基因治疗是指用正常基因取代或修补病人细胞中有缺陷的基因,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目的的治疗方式,下列关于基因治疗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基因治疗可以治愈所有的遗传病

B. 基因治疗的原理是基因突变

C. 基因治疗时可用经过修饰的病毒作载体

D. 经基因治疗治愈的病人,其后代不会再患同种基因疾病。

4、

下列关于几种酶的叙述,错误的是

A. T4DNA连接酶既可以连接黏性末端,也可以连接平末端

B. 限制酶将一个DNA分子片段切成两个片段需消耗两个水分子

C. cDNA文库至少要使用两种酶

D. 限制酶能在DNA复制和PCR过程中破坏氢键

5、

人类只是“地球村”中的成员之一,只有正确处理人与资源和环境的关系,才能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根据这一思想和生态学知识,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利用生物防治农田、森林等病虫害,有利于保护环境、减少污染

B. 禁止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基本原则

C. 水资源短缺、酸雨等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对生物圈的稳态造成严重威胁

D. 由于农产品的输出,农田需要适量地施加氮肥

6、

下列关于生物多样性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 自然保护区有丰富的动植物资源,这里所有生物构成了生物多样性

B. 规定禁渔区和禁渔期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一项重要措施

C. 捕食者的存在有利于增加生物多样性

D. 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远远大于它的直接价值

7、

下列实例中属于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的是

A. 河流受到严重污染时,水体溶氧量下降,生物大量死亡,后经人为治理后得以恢复

B. 森林中当害虫数量增加时,食虫鸟数量也增多,这样害虫种群的增长受到抑制

C. 一片草地上发生火灾后,第二年就又长出茂密的草本植物,动物的种类和数量也很快恢复

D. 弃耕农田几年后,形成小树林

8、

下列有关生态系统信息传递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 动物可通过特殊的行为在同种或异种生物间传递信息

B. 利用昆虫信息素诱杀雄虫降低出生率,这属于化学信息的使用

C. 生态系统中的信息是由生物发出并且通过双向传递而发挥作用

D. 延长短日照植物黄麻的光照时间可提高麻皮产量,这属于物理信息的合理使用

9、

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的说法正确的是

A. 研究生物的物种丰富度属于群落水平

B. 生态系统的结构由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组成

C. 若没有分解者会导致动植物遗体和排泄物堆积如山,分解者是生态系统的基石

D.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完整的描述了生态系统中的一条食物链

10、

如图甲为自然生态系统的生态金字塔,图乙为城市生态系统的生态倒金字塔,以下解释错误的是

1

A. 图甲表示能量流动的途径是绿色植物→食草动物→食肉动物

B. 图乙中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大于该系统内全部植物所固定的太阳能总量

C. 图甲生态系统中可形成多条食物链

D. 图乙表示人类活动在该生态系统中起决定性作用,因此人和植物是该生态系统的主要成分

11、

某同学设计制作了4个密闭、透明的生态瓶,各瓶内的成分和条件见下表。表中“1”表示有,“0”表示无。下列相应的评述不正确的是

编号

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

光照

水草

藻类

浮游动物

小鱼

河泥(微生物)

1

1

1

1

0

1

0

1

1

1

0

1

1

1

1

1

0

0

1

1

1

1

1

1

A. 乙成分缺失,功能不健全,存在时间可能最短

B. 甲和丁的成分全面,设计合理,都可以长时间地稳定存在下去

C. 四个人工生态系统的设计合理与否,均需要经受时间的检验

D. 四个人工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均是封闭的,而能量的流动是相对开放的,生态瓶的总能量需从外界输入

12、

以下关于群落动态变化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 在冰川、沙丘上进行的演替属于初生演替

B. 顶级群落结构最为复杂,各种生物数量比低级群落多

C. 演替过程中灌木取代草本的主要原因是草本植物竞争实力弱

D. 群落演替是群落组成向着一定方向,具有一定规律,随时间变化的有序过程

13、

豹的某个栖息地由于人类活动被分隔为F区和T区。20世纪90年代初,F区豹种群仅剩25只,且出现诸多疾病。为避免该豹种群消亡,由T区引入8只成年雌豹。经过十年,F区豹种群增至百余只。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A. F区的物种丰富度下降

B. 豹后代的性别比例明显改变

C. 豹种群基因多样性增加

D. 预测豹种群数量将增加的主要依据是其出生率>死亡率

14、

图中甲、乙为同一群落中的两个种群,曲线表示δ(δ=出生率/死亡率)随时间的变化。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1

A. t1和t4时刻乙种群的种群密度相同

B. t2时刻甲、乙种群的种群密度都在增大

C. 乙种群在t2时刻以前数量一直在增长

D. t1→t2时间段内甲种群数量先上升后下降

15、

下列关于植物激素或类似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A. 休眠的种子用脱落酸溶液处理后,种子的休眠期将会被打破

B. 连续阴雨,通过喷洒NAA可防止小麦减产

C. 细胞分裂素可以延长蔬菜的储存时间

D. 密封储藏导致水果中各种激素如生长素、细胞分裂素等的合成增加

16、

为验证生长素和赤霉素对植物生长的影响,某同学将胚芽鞘尖端以下的切段浸入5种不同浓度的生长素和赤霉素溶液中,同时以含糖的磷酸盐缓冲液作对照,在23℃的条件下培养24h后逐一测量切段长度。实验重复5次,结果取平均值,并绘制成下图,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1

A. 赤霉素浓度为0.1mg/L时数据偏差较大,对推导实验结论有干扰,应该舍弃

B. 要得到5种浓度的溶液,应将生长素和赤霉素溶解于清水中

C. 当浓度大于10 mg/L时,生长素会抑制燕麦胚芽鞘的生长

D. 实验前需将胚芽鞘尖端以下的切段浸入蒸馏水中一段时间

17、

下图是血糖调控模式图,下列分析不合理的是

1

A. 激素甲的缺乏会导致肝糖原合成加强而引起血糖浓度上升

B. 低血糖时激素乙分泌增多,可促进肝糖原的分解使血糖恢复正常

C. 激素甲和激素乙共同参与血糖调节是激素反馈调节的体现

D. 激素甲的分泌加速了体内细胞对葡萄糖的摄取

18、

图为神经元之间的突触结构。研究发现,当轴突a引起神经元e兴奋后,该兴奋在传导中可被轴突d抑制,在a兴奋之前,若b先兴奋,会导致e兴奋性降低。下列分析中正确的是

1

A. 图中含有2个突触

B. 当a使神经元e产生兴奋时,e膜内侧的电位变化为由正变负

C. d可能产生了一种抗体作用于e上的受体使其不能与神经递质结合,从而出现抑制效应

D. b兴奋时,其释放的神经递质会使a释放神经递质的量减少

19、

下表是研究“IL-18(—种淋巴因子)对核辐射诱导小鼠脾脏细胞凋亡的抑制作用”的研究,得到细胞凋亡相对值,据表分析下列选项错误的是

组别

处理方法

0 h

12 h

24 h

48 h

无辐射损伤

0.016

0.056

0.048

0.038

辐射损伤

0.460

0.420

0.53Q

0.520

辐射损伤+IL-18

0.239

0.265

0.279

0.269

A. 该实验对照组不仅为甲组

B. 分泌IL-18的细胞在胸腺中分化成熟

C. 从乙、丙两组数据可知,IL-18能够抑制脾细胞凋亡

D. IL-18还可以与抗原特异性结合,形成沉淀和细胞集团

20、

下列关于免疫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 被毒蛇咬伤后注射抗蛇毒血清应用了体液免疫原理

B. 自身免疫病是因为免疫系统无法识别“自己”和“非己”

C. 艾滋病又称为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灭蚊可有效控制艾滋病传播

D. 过敏反应发生时一般会出现组织水肿现象

21、

下列关于人体大脑皮层功能的叙述,错误的是

A. 长期记忆可能与新突触的建立有关

B. 能听懂别人的谈话,但不能用词语表达自己的思想是V区受损

C. 正常情况下,成年人的大脑皮层能控制位于脊髄的排尿中枢

D. 学习和记忆涉及脑内神经递质的作用以及某些种类蛋白质的合成

22、

维持人体血浆的pH在7.35~7.45之间的原因不包括

A. H2CO3/ NaHCO3等物质对血液酸碱度的缓冲作用

B. 血浆中过多的HCO3-可以由肾脏随尿排出

C. 神经系统对呼吸运动强度的调节有利于维持血液pH的相对稳定

D. 食物中的碱性物质与细胞代谢产生的酸性物质在酶的催化下发生反应

23、

如图表示人体内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过程。下列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1

A. ①中的代谢废物排到外界环境只能通过肺和肾脏两个器官完成

B. 肝脏中①的葡萄糖浓度一定高于③

C. 淋巴细胞可与②或①直接进行物质交换

D. 从物质角度比较,①②③的主要区别是③中含有较多的可溶性蛋白

24、

下列关于内环境与稳态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 在剧烈运动时,骨骼肌细胞进行无氧呼吸,导致血浆中pH明显下降

B. 草履虫通过内环境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

C. 内环境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和细胞代谢的主要场所

D. 内环境的变化会引起机体自动地调节器官和系统的活动

天津市七校(静海一中、宝坻一中、杨村一中等)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卷

高中生物考试
一、选择题(共24题,共120分)

1、

下列关于蛋白质工程应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基因工程和蛋白质工程产生的变异都是可遗传的

B. 蛋白质工程和基因工程的目的是获得人类需要的蛋白质,所以二者没有区别

C. 只有利用蛋白质工程才可以在大肠杆菌细胞中得到人的胰岛素

D. 当得到可以在-70℃条件下保存半年的干扰素后,在相关酶、氨基酸和适宜的温度、pH条件下,干扰素可以大量自我合成

【考点】
【答案】

A

【解析】

蛋白质工程的基本途径是从预期的蛋白质功能出发→设计预期的蛋白质结构→推测应有的氨基酸序列→找到相对应的脱氧核苷酸序列(基因)。

基因工程和蛋白质工程产生的变异都是可遗传的,A正确;蛋白质工程和基因工程的目的均是获得人类需要的蛋白质,但基因工程只能生产自然界中已存在的蛋白质,而蛋白质工程可对现有蛋白质进行改造,从而制造一种新的蛋白质,B错误;通常利用基因工程在大肠杆菌细胞中得到人的胰岛素,C错误;干扰素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蛋白质不具有自我合成的能力,D错误。故选A。

2、

下列关于基因工程应用的概述,错误的是

A. 可将外源生长激素基因导入动物细胞内,提高动物的生长速率

B. 向植物体内转入Bt毒蛋白基因来培育抗病转基因植物

C. 可以利用转基因动物作为器官移植的供体

D. 利用乳腺生物反应器可表达出抗凝血酶、生长激素等医药产品

【考点】
【答案】

B

【解析】

器官移植主要解决的问题是移植后的免疫排斥反应。可以对器官移植的供体的基因组中转入某种调节因子,抑制抗原决定基因的表达;也可以除去抗原决定基因。

可将外源生长激素基因导入动物细胞内,外源生长激素基因成功在细胞内表达产生生长激素,生长激素可提高动物的生长速率,A正确;向植物体内转入Bt毒蛋白基因可培育抗虫转基因植物,无法培育抗病转基因植物,B错误;由分析可知,可以利用转基因动物作为器官移植的供体,C正确;可将抗凝血酶基因、外源生长激素基因等基因导入动物细胞内,若这些基因在动物细胞中成功表达,动物的乳腺可分泌出抗凝血酶、生长激素等医药产品,D正确。故选B。

3、

基因治疗是指用正常基因取代或修补病人细胞中有缺陷的基因,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目的的治疗方式,下列关于基因治疗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基因治疗可以治愈所有的遗传病

B. 基因治疗的原理是基因突变

C. 基因治疗时可用经过修饰的病毒作载体

D. 经基因治疗治愈的病人,其后代不会再患同种基因疾病。

【考点】
【答案】

C

【解析】

基因治疗是指用正常基因取代或修补病人细胞中有缺陷的基因,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目的的治疗方式。

基因治疗可使因基因缺陷而引起的疾病得到根治,但无法治疗染色体异常导致的疾病,A错误;基因治疗的原理是基因重组,B错误;基因治疗时可用经过修饰的病毒作运载体,C正确;一般,基因治疗只能使部分体细胞的基因恢复正常,但生殖细胞仍带有致病基因,致病基因会传递给后代,故其后代可能患同种基因疾病,D错误。故选C。

4、

下列关于几种酶的叙述,错误的是

A. T4DNA连接酶既可以连接黏性末端,也可以连接平末端

B. 限制酶将一个DNA分子片段切成两个片段需消耗两个水分子

C. cDNA文库至少要使用两种酶

D. 限制酶能在DNA复制和PCR过程中破坏氢键

【考点】
【答案】

D

【解析】

如果用某种生物发育的某时期的mRNA反转录产生的多种互补DNA(也叫cDNA)片段,与载体连接后储存在一个受体菌群中,那么,这个受体菌群体就叫做这种生物的cDNA文库。

T4DNA连接酶既可以连接黏性末端,也可以连接平末端,但连接平末端的效率比较低,A正确;限制酶将一个DNA分子片段切成两个片段,两个磷酸二酯键断裂,需消耗两个水分子,B正确;构建cDNA文库时至少需要使用反转录酶与DNA连接酶,C正确;限制酶能够识别双链DNA分子的某种特定核苷酸序列,并且使每一条链中特定部位的两个核苷酸之间的磷酸二酯键断开,D错误。故选D。

5、

人类只是“地球村”中的成员之一,只有正确处理人与资源和环境的关系,才能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根据这一思想和生态学知识,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利用生物防治农田、森林等病虫害,有利于保护环境、减少污染

B. 禁止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基本原则

C. 水资源短缺、酸雨等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对生物圈的稳态造成严重威胁

D. 由于农产品的输出,农田需要适量地施加氮肥

【考点】
【答案】

B

【解析】

1、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气候变化、水资源短缺、臭氧层破坏、酸雨等。

2、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措施:

①就地保护就是在原地对被保护的生态系统或物种建立自然保护区以及风景名胜区等。

②易地保护是将保护对象从原地迁出,在异地进行专门保护。

利用生物防治农田、森林等病虫害,可减少农药的利用,有利于保护环境、减少污染,A正确;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基本原则是合理利用和开发自然资源,而不是禁止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B错误;水资源短缺、酸雨等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对生物圈的稳态造成严重威胁,C正确;氮元素可在生物圈循环利用,但由于农产品的输出,导致在农田生态系统中,氮元素的输入量小于输出量,因此农田需要适量地施加氮肥,D正确。故选B。

6、

下列关于生物多样性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 自然保护区有丰富的动植物资源,这里所有生物构成了生物多样性

B. 规定禁渔区和禁渔期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一项重要措施

C. 捕食者的存在有利于增加生物多样性

D. 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远远大于它的直接价值

【考点】
【答案】

A

【解析】

生物多样性的价值:

①对人类有食用、药用和工业原料等实用意义的,以及有旅游观赏、科学研究和文学艺术创作等非实用意义的直接价值。

②对生态系统起到重要调节功能的间接价值。

③目前人类尚不清楚的潜在价值。

生物圈内的所有生物所拥有的基因和各种各样的生态系统共同构成了生物多样性,A错误;规定禁渔区和禁渔期可保证大多数鱼类能够正常繁殖,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一项重要措施,B正确;捕食者往往捕食个体数量多的物种,为其他物种的生存提供机会,有利于增加物种多样性,C正确;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远远大于它的直接价值,D正确。故选A。

7、

下列实例中属于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的是

A. 河流受到严重污染时,水体溶氧量下降,生物大量死亡,后经人为治理后得以恢复

B. 森林中当害虫数量增加时,食虫鸟数量也增多,这样害虫种群的增长受到抑制

C. 一片草地上发生火灾后,第二年就又长出茂密的草本植物,动物的种类和数量也很快恢复

D. 弃耕农田几年后,形成小树林

【考点】
【答案】

B

【解析】

抵抗力稳定性是指生态系统抵抗外界干扰并使自身结构和功能保持原状的能力。

恢复力稳定性是指生态系统在遭到外界因素干扰的破坏后恢复原状的能力。

人为干预使污染的河流恢复原状不属于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A错误;生态系统通过增多食虫鸟数量来抑制害虫数量的增长,使其恢复原状,属于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B正确;一片草地上发生火灾后,第二年就又长出茂密的草本植物,动物的种类和数量也很快恢复,属于恢复力稳定性,C错误;弃耕农田几年后,形成小树林,属于群落演替,D错误。故选B。

8、

下列有关生态系统信息传递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 动物可通过特殊的行为在同种或异种生物间传递信息

B. 利用昆虫信息素诱杀雄虫降低出生率,这属于化学信息的使用

C. 生态系统中的信息是由生物发出并且通过双向传递而发挥作用

D. 延长短日照植物黄麻的光照时间可提高麻皮产量,这属于物理信息的合理使用

【考点】
【答案】

C

【解析】

生态系统中信息的种类:

1、物理信息是指生态系统中的光、声、颜色、温度、湿度、电磁力等,通过物理过程传递的信息,这些信息往往表达了吸引异性、种间识别、威吓和警告等

2、化学信息:生物在生命活动中,分泌的一些可以传递信息的化学物质,如植物的生物碱、有机酸等代谢产物,以及动物的性外激素等。

3、行为信息是指通过特殊的行为,对同种或异种动物传递某种信息,如蜜蜂跳舞、孔雀开屏等。

动物可通过特殊的行为在同种或异种生物间传递信息,如孔雀开屏,A正确;信息素是动物分泌的具有传递信息的化学物质,因此利用昆虫信息素诱杀雄虫降低出生率,属于化学信息的使用,B正确;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不一定是生物发出的,如光照,C错误;光照属于物理信息。通过延长短日照植物黄麻的光照时间来提高麻皮产量,属于物理信息的合理使用,D正确。故选C。

9、

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的说法正确的是

A. 研究生物的物种丰富度属于群落水平

B. 生态系统的结构由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组成

C. 若没有分解者会导致动植物遗体和排泄物堆积如山,分解者是生态系统的基石

D.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完整的描述了生态系统中的一条食物链

【考点】
【答案】

A

【解析】

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

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称为丰富度。因此,研究生物的物种丰富度属于群落水平,A正确;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和营养结构,B错误;生产者是生态系统的基石,C错误;“螳螂捕蝉,黄雀在后”中缺少生产者,不是一条完整的食物链,D错误。故选A。

10、

如图甲为自然生态系统的生态金字塔,图乙为城市生态系统的生态倒金字塔,以下解释错误的是

1

A. 图甲表示能量流动的途径是绿色植物→食草动物→食肉动物

B. 图乙中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大于该系统内全部植物所固定的太阳能总量

C. 图甲生态系统中可形成多条食物链

D. 图乙表示人类活动在该生态系统中起决定性作用,因此人和植物是该生态系统的主要成分

【考点】
【答案】

D

【解析】

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阳光、水、空气、无机盐等)。

甲为自然生态系统的生态金字塔,能量沿食物链绿色植物→食草动物→食肉动物流动,A正确;图乙中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包括该系统内全部植物所固定的太阳能总量和人工输入的能量,B正确;自然生态系统中各个营养级的生物有多种,故可形成多种食物链,C正确;图乙为城市生态系统,人类活动起决定性作用,但该生态系统的主要成分是生产者, D错误。故选D。

11、

某同学设计制作了4个密闭、透明的生态瓶,各瓶内的成分和条件见下表。表中“1”表示有,“0”表示无。下列相应的评述不正确的是

编号

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

光照

水草

藻类

浮游动物

小鱼

河泥(微生物)

1

1

1

1

0

1

0

1

1

1

0

1

1

1

1

1

0

0

1

1

1

1

1

1

A. 乙成分缺失,功能不健全,存在时间可能最短

B. 甲和丁的成分全面,设计合理,都可以长时间地稳定存在下去

C. 四个人工生态系统的设计合理与否,均需要经受时间的检验

D. 四个人工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均是封闭的,而能量的流动是相对开放的,生态瓶的总能量需从外界输入

【考点】
【答案】

B

【解析】

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阳光、水、空气、无机盐等)。

乙缺少阳光,无能量输入,生态系统的功能不健全,存在时间可能最短,A正确;甲和丁具有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二者的成分均全面,但设计是否合理,能否长时间地稳定存在下去,还需要经受时间的检验,B错误;负反馈调节是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因此四个人工生态系统的设计合理与否,均需要经受时间的检验,C正确;在这个四个人工生态系统中,物质可以循环利用,因此物质循环是封闭的;但总能量需从外界输入,且能量传递时逐级递减,单向传递的,因此能量的流动是相对开放的,D正确。故选B。

12、

以下关于群落动态变化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 在冰川、沙丘上进行的演替属于初生演替

B. 顶级群落结构最为复杂,各种生物数量比低级群落多

C. 演替过程中灌木取代草本的主要原因是草本植物竞争实力弱

D. 群落演替是群落组成向着一定方向,具有一定规律,随时间变化的有序过程

【考点】
【答案】

B

【解析】

演替: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取代的过程叫做群落演替。群落演替包括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

初生演替:从未被生物覆盖过的地面,或者是原来存在植被、但后来被彻底消灭了的地方进行的演替。例如沙丘、火山岩、冰川泥上进行的演替。

次生演替:在原有植被已不存在,但原有土壤条件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了植物的种子或其他繁殖体的地方发生的演替。

初生演替是指从未被生物覆盖过的地面,或者是原来存在植被、但后来被彻底消灭了的地方进行的演替。例如沙丘、火山岩、冰川泥上进行的演替,A正确;顶级群落的物种组成相对稳定,群落结构最为复杂,但并非所有的生物数量都比低级群落多,B错误;群落演替过程中灌木逐渐取代草本植物,是因为灌木较为高大,能获得更多的阳光,即灌木竞争实力比草本植物的强,C正确;群落演替是群落组成向着一定方向,具有一定规律,随时间变化的有序过程,D正确。故选B。

13、

豹的某个栖息地由于人类活动被分隔为F区和T区。20世纪90年代初,F区豹种群仅剩25只,且出现诸多疾病。为避免该豹种群消亡,由T区引入8只成年雌豹。经过十年,F区豹种群增至百余只。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A. F区的物种丰富度下降

B. 豹后代的性别比例明显改变

C. 豹种群基因多样性增加

D. 预测豹种群数量将增加的主要依据是其出生率>死亡率

【考点】
【答案】

C

【解析】

分析题意可知:由T区引入成年雌豹与F区的雄豹交配,经过十年,F区豹种群增至百余只,可见豹种群遗传基因多样性增加,在十年中的自然选择过程中,致病基因频率降低。

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称为丰富度。F区豹种群的数量变化无法反映物种丰富度的变化,A错误;题干中没有关于十年后豹种群性别比例的描述,无法判断豹后代性别比例的变化,B错误;由于不同个体之间基因存在差异,因此豹种群数量的增加,导致豹种群基因多样性增加,C正确;预测豹种群数量将增加的主要依据是年龄组成,D错误。故选C。

14、

图中甲、乙为同一群落中的两个种群,曲线表示δ(δ=出生率/死亡率)随时间的变化。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1

A. t1和t4时刻乙种群的种群密度相同

B. t2时刻甲、乙种群的种群密度都在增大

C. 乙种群在t2时刻以前数量一直在增长

D. t1→t2时间段内甲种群数量先上升后下降

【考点】
【答案】

B

【解析】

曲线表示δ(δ=出生率/死亡率)随时间的变化,当δ<1时,出生率<死亡率,种群数量减少;当δ=1时,出生率=死亡率,种群数量保持不变;当δ>1时,出生率>死亡率,种群数量增加。

乙种群中,t1和t4时刻,δ=1,种群数量保持不变;但t1~t4(不包括t1和t4时刻、),δ>1,种群数量增加,因此t4时刻种群密度大于t1时刻,A错误;t2时刻,甲、乙种群的δ均为1.5,故种群密度都在增大,B正确;乙种群中,t1时刻之前,δ<1,种群数量减少,C错误;甲种群中,t1→t2时间段内,δ>1,种群数量一直增加,D错误。故选B。

15、

下列关于植物激素或类似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A. 休眠的种子用脱落酸溶液处理后,种子的休眠期将会被打破

B. 连续阴雨,通过喷洒NAA可防止小麦减产

C. 细胞分裂素可以延长蔬菜的储存时间

D. 密封储藏导致水果中各种激素如生长素、细胞分裂素等的合成增加

【考点】
【答案】

C

【解析】

五大类植物激素的比较

名称

合成部位

功能

生长素

幼嫩的芽、叶,发育中的种子

生长素的作用具有两重性:既能促进生长、发芽和防止落花落果;也能抑制生长、抑制发芽和疏花疏果。

细胞分裂素

主要是根尖

促进细胞分裂

赤霉素

主要是未成熟的种子、幼根和幼芽

促进细胞伸长,从而引起植株增高;促进种子萌发和果实发育。

乙烯

植物体各个部位

促进果实成熟

脱落酸

根冠、萎蔫的叶片等

抑制细胞的分裂,促进叶和果实的衰老和脱落。

脱落酸具有抑制细胞的分裂和种子的萌发,促进叶、果实的衰老及脱落的作用,A错误;连续阴雨,小麦授粉率下降,结籽率降低,通过喷洒NAA无法防止小麦减产,B错误;细胞分裂素具有促进细胞分裂的作用,可延长蔬菜的储存时间,C正确;密封储藏导致水果中生长素、细胞分裂素等的合成减少,乙烯的合成增加,D错误。故选C。

16、

为验证生长素和赤霉素对植物生长的影响,某同学将胚芽鞘尖端以下的切段浸入5种不同浓度的生长素和赤霉素溶液中,同时以含糖的磷酸盐缓冲液作对照,在23℃的条件下培养24h后逐一测量切段长度。实验重复5次,结果取平均值,并绘制成下图,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1

A. 赤霉素浓度为0.1mg/L时数据偏差较大,对推导实验结论有干扰,应该舍弃

B. 要得到5种浓度的溶液,应将生长素和赤霉素溶解于清水中

C. 当浓度大于10 mg/L时,生长素会抑制燕麦胚芽鞘的生长

D. 实验前需将胚芽鞘尖端以下的切段浸入蒸馏水中一段时间

【考点】
【答案】

D

【解析】

根据题意可知,本实验的自变量是植物生长调节剂的种类和浓度,因变量是茎切段平均长度。

赤霉素浓度为0.1mg/L时的数据偏差较大可能是5次重复实验中,某次实验结果与其余实验结果有明显差异,舍弃有明显差异的数据便可,A错误;为了排除清水中多种离子对实验结果的干扰,应将生长素和赤霉素溶解于蒸馏水中,B错误;题干中没有涉及浓度大于10 mg/L茎切段生长的结果,因此无法确定浓度大于10 mg/L时,生长素会抑制燕麦胚芽鞘的生长,C错误;为了排除内源植物激素对实验结果的影响,实验前需将胚芽鞘尖端以下的切段浸入蒸馏水中一段时间,D正确。故选D。

17、

下图是血糖调控模式图,下列分析不合理的是

1

A. 激素甲的缺乏会导致肝糖原合成加强而引起血糖浓度上升

B. 低血糖时激素乙分泌增多,可促进肝糖原的分解使血糖恢复正常

C. 激素甲和激素乙共同参与血糖调节是激素反馈调节的体现

D. 激素甲的分泌加速了体内细胞对葡萄糖的摄取

【考点】
【答案】

A

【解析】

对题图分析可知,胰岛B细胞分泌的激素甲为胰岛素,胰岛A细胞分泌的激素乙为胰高血糖素。

胰岛素的缺乏会导致肝糖原合成减弱,细胞吸收和利用葡萄糖的速率减缓,从而引起血糖浓度上升,A错误;低血糖时,胰高血糖素分泌增多,可促进肝糖原的分解使血糖恢复正常,B正确;胰岛素具有降低血糖的作用,而胰高血糖素具有升高血糖的作用,二者相互拮抗,共同调节血糖平衡,C正确;胰岛素的分泌加速了体内细胞对葡萄糖的摄取和利用,D正确。故选A。

18、

图为神经元之间的突触结构。研究发现,当轴突a引起神经元e兴奋后,该兴奋在传导中可被轴突d抑制,在a兴奋之前,若b先兴奋,会导致e兴奋性降低。下列分析中正确的是

1

A. 图中含有2个突触

B. 当a使神经元e产生兴奋时,e膜内侧的电位变化为由正变负

C. d可能产生了一种抗体作用于e上的受体使其不能与神经递质结合,从而出现抑制效应

D. b兴奋时,其释放的神经递质会使a释放神经递质的量减少

【考点】
【答案】

D

【解析】

1、突触由突触前膜、突触间隙和突触后膜组成。

2、静息时,膜电位为内负外正;兴奋时,膜电位为内正外负。

轴突a与神经元e的胞体形成1个突触,轴突c、d与神经元e的树突形成2个突触,轴突b与轴突a形成1个突触,因此图中含有4个突触,A错误;当a使神经元e产生兴奋时,e膜内侧的电位变化为由负变正,B错误;当轴突a引起神经元e兴奋后,该兴奋在传导中可被轴突d抑制,应是d释放一种抑制性神经递质,使突触后膜上的离子通道打开,引起阴离子内流,从而出现抑制效应,C错误; b先兴奋时,其释放一种神经递质使a释放神经递质的量减少,导致Na+内流量减少,D正确。故选D。

19、

下表是研究“IL-18(—种淋巴因子)对核辐射诱导小鼠脾脏细胞凋亡的抑制作用”的研究,得到细胞凋亡相对值,据表分析下列选项错误的是

组别

处理方法

0 h

12 h

24 h

48 h

无辐射损伤

0.016

0.056

0.048

0.038

辐射损伤

0.460

0.420

0.53Q

0.520

辐射损伤+IL-18

0.239

0.265

0.279

0.269

A. 该实验对照组不仅为甲组

B. 分泌IL-18的细胞在胸腺中分化成熟

C. 从乙、丙两组数据可知,IL-18能够抑制脾细胞凋亡

D. IL-18还可以与抗原特异性结合,形成沉淀和细胞集团

【考点】
【答案】

D

【解析】

该实验研究 “IL-18(—种淋巴因子)对核辐射诱导小鼠脾脏细胞凋亡的抑制作用”,自变量是有无IL-18,因变量为细胞凋亡相对值。

由表格可知,甲组和乙组中均无IL-18,均为对照组,丙组中含有IL-18,为实验组,A正确;分泌IL-18的细胞为T细胞,在骨髓中产生,迁移到胸腺中分化成熟,B正确;从乙、丙两组数据可知,添加IL-18后,细胞凋亡相对值减少,说明IL-18能够抑制脾细胞凋亡,C正确;IL-18是淋巴因子,无法与抗原特异性结合,形成沉淀和细胞集团,D错误。故选D。

20、

下列关于免疫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 被毒蛇咬伤后注射抗蛇毒血清应用了体液免疫原理

B. 自身免疫病是因为免疫系统无法识别“自己”和“非己”

C. 艾滋病又称为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灭蚊可有效控制艾滋病传播

D. 过敏反应发生时一般会出现组织水肿现象

【考点】
【答案】

C

【解析】

1、免疫功能过强会导致自身免疫病和过敏反应等,免疫功能过弱则会导致免疫缺陷病。

2、过敏反应是指已免疫的机体在再次接受相同过敏原刺激时所发生的反应。

3、自身免疫病是指对自身组织器官发生免疫反应。自身免疫时,免疫系统将自身的组织器官视作抗原加以攻击,敌我不分,如红斑狼疮。

被毒蛇咬伤后注射抗蛇毒血清,血清中的抗蛇毒抗体与蛇毒结合,使蛇毒失去进入宿主细胞的能力,应用了体液免疫原理,A正确;自身免疫病是因为免疫系统无法识别“自己”和“非己”,对自身组织器官发生免疫反应,B正确;蚊虫叮咬不会传播艾滋病,故灭蚊无法控制艾滋病传播,C错误;过敏反应发生时一般会出现组织水肿现象,D正确。故选C。

21、

下列关于人体大脑皮层功能的叙述,错误的是

A. 长期记忆可能与新突触的建立有关

B. 能听懂别人的谈话,但不能用词语表达自己的思想是V区受损

C. 正常情况下,成年人的大脑皮层能控制位于脊髄的排尿中枢

D. 学习和记忆涉及脑内神经递质的作用以及某些种类蛋白质的合成

【考点】
【答案】

B

【解析】

短期记忆主要与神经元的活动及神经元之间的联系有关,尤其是与大脑皮层下一个形状像海马的脑区有关。长期记忆可能与新突触的建立有关。

长期记忆可能与新突触的建立有关,A正确;能听懂别人的谈话,但不能用词语表达自己的思想是S区受损,B错误;位于脊髓的低级中枢受脑中相应的高级中枢的调控。因此,正常情况下,成年人的大脑皮层能控制位于脊髄的排尿中枢,C正确;学习和记忆涉及脑内神经递质的作用以及某些种类蛋白质的合成,D正确。故选B。

22、

维持人体血浆的pH在7.35~7.45之间的原因不包括

A. H2CO3/ NaHCO3等物质对血液酸碱度的缓冲作用

B. 血浆中过多的HCO3-可以由肾脏随尿排出

C. 神经系统对呼吸运动强度的调节有利于维持血液pH的相对稳定

D. 食物中的碱性物质与细胞代谢产生的酸性物质在酶的催化下发生反应

【考点】
【答案】

D

【解析】

1、内环境的理化性质主要包括渗透压、酸碱度和温度等。

2、在37℃时,人的血浆渗透压约为770kPa,相当于细胞内液的渗透压。

3、正常人的血浆pH为7.35~7.45。

4、正常人体的温度为37℃左右,通过体温调节机制来维持。

人体血浆pH通常在7.35~7.45之间,原因是:①H2CO3/NaHCO3、Na2HPO4/NaH2PO4等多对缓冲物质对血液酸碱度起缓冲作用;②通过呼吸系统可不断排出CO2;③血浆中过多的碳酸氢盐可以由肾脏随尿排出体外;④神经系统对呼吸运动强度的调节有利于维持血液pH的相对稳定。综上所述,ABC正确,D错误。故选D。

23、

如图表示人体内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过程。下列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1

A. ①中的代谢废物排到外界环境只能通过肺和肾脏两个器官完成

B. 肝脏中①的葡萄糖浓度一定高于③

C. 淋巴细胞可与②或①直接进行物质交换

D. 从物质角度比较,①②③的主要区别是③中含有较多的可溶性蛋白

【考点】
【答案】

C

【解析】

1、内环境是体内细胞和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1

2、对题图进行分析可得,①是血浆,②是淋巴,③是组织液。

血浆中的代谢废物排到外界环境可通过肺、肾脏和皮肤等器官来完成,A错误;在血糖浓度升高时,肝脏可以迅速合成肝糖原,此时肝脏中血浆的葡萄糖浓度低于组织液,B错误;淋巴细胞生活在淋巴或血浆中,可直接与淋巴或血浆进行物质交换,C正确;与血浆相比,淋巴和组织液中含有较少的可溶性蛋白,D错误。故选C。

24、

下列关于内环境与稳态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 在剧烈运动时,骨骼肌细胞进行无氧呼吸,导致血浆中pH明显下降

B. 草履虫通过内环境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

C. 内环境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和细胞代谢的主要场所

D. 内环境的变化会引起机体自动地调节器官和系统的活动

【考点】
【答案】

D

【解析】

1、血浆中含H2CO3/NaHCO3、NaH2PO4/Na2HPO4等缓冲物质,使其pH维持稳定。

2、单细胞动物可以直接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

3、目前普遍认为,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是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

在剧烈运动时,骨骼肌细胞进行无氧呼吸产生乳酸,乳酸通过组织液进入血浆,但血浆中存在缓冲物质碳酸氢钠,碳酸氢钠与乳酸发生反应生成乳酸钠和碳酸,碳酸不稳定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使血浆中pH值保持相对稳定,A错误;草履虫是单细胞动物,直接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B错误;细胞代谢的主要场所是细胞质基质,C错误;内环境的变化会引起机体通过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自动地调节器官和系统的活动以维持稳态,D正确。故选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