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安阳第二中学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卷

高中生物考试
考试时间: 分钟 满分: 70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共13题,共65分)

1、

细菌质粒分子上往往带有抗生素抗性基因,该抗性基因在基因工程中的主要作用是(   )

A. 提高受体细胞在自然环境中的耐药性

B. 有利于对目的基因是否导入受体细胞进行检测

C. 增加质粒分子的相对分子质量

D. 便于与外源基因连接

2、

基因工程操作“四步曲”的正确顺序是(   )

①目的基因的获取

②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

③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

④目的基因的检测与鉴定

A. ①②③④   B. ④①③②

C. ①③②④   D. ③①②④

3、

下列各项中,不是基因工程中使用的用来运载目的基因的载体的是(   )

A. 细菌质粒 B. λ噬菌体的衍生物

C. 动植物病毒 D. 细菌核区的DNA

4、

下列判断错误的是(  )

A. 适当放牧,由于动物植食作用,可增加草原生态系统的生物多样性

B. 捕食者体型比被捕食者小,则生物数量关系会构成倒金字塔形

C. 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向分解者之后,不能从分解者再流向消费者

D. “桑基鱼塘”生态系统与普通稻田生态系统相比实现了能量多级利用

5、

下列属于生态系统食物网特征的是(  )

A. 一种生物只能被另一种生物捕食 B. 分解者是最高营养级

C. 一种生物可能属于不同的营养级 D. 食物网上的生物之间都是捕食关系

6、

高山松林与玉米田相比( )

A. 较为稳定,不需要附加能量即可保持平衡

B. 较为稳定,但需要较多附加能量的投入方可保持平衡

C. 较不稳定,但自身调节能力较强,不需要附加能量就可保持平衡

D. 较不稳定,需要附加能量才能保持平衡

7、

演替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当一个群落演替到与当地的气候和土壤条件处于平衡状态的时候,演替进行缓慢,形成热带雨林、温带草原、苔原或沙漠等顶级群落。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与演替之初相比,顶级群落的结构更为稳定

B. 形成哪种顶级群落与年平均气温和降雨量等气候条件密切相关

C. 顶级群落一旦形成,将永远保持原状

D. 热带雨林较草原、沙漠等群落的自动调节能力更强

8、

下列有关草原群落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草原群落上的动物在水平方向上是均匀分布的

B. 在群落水平上研究草原,要研究草原的范围和边界

C. 过度放牧、退耕还草等人为活动不会影响草原群落的自然演替

D. 草原上的牧草长势整齐,因此群落在垂直方向上没有分层现象

9、

下列关于生命活动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激素和酶都具有高效性,在非细胞条件下也能发挥作用

B. 激素和抗体都具有特异性,只能作用于特定的靶细胞

C. 血液中未参与免疫反应的淋巴细胞都是记忆细胞

D. 神经细胞上神经冲动都以局部电流的形式传导

10、

哺乳动物因长时间未饮水导致机体脱水时,会发生的生理现象是( )

A. 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加 B. 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受到的刺激减弱

C. 血浆渗透压降低 D. 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作用减弱

11、

为了验证胰岛素具有降低血糖含量的作用。在设计实验时,如果以正常小鼠每次注射药物前后小鼠症状的变化为观察指标,则下列对实验组小鼠注射药物的顺序,正确的是(   )

A. 先注射胰岛素溶液,后注射葡萄糖溶液   B. 先注射胰岛素溶液,再注射胰岛素溶液

C. 先注射胰岛素溶液,后注射生理盐水   D. 先注射生理盐水,后注射胰岛素溶液

12、

下列有关血糖调节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下丘脑既可以使血糖升高,又可以使血糖降低

B. 血糖升高是神经体液调节,血糖降低是体液调节

C. 血糖升高是体液调节,血糖降低是神经体液调节

D. 下丘脑可以使血糖升高,垂体使血糖降低

13、

下列各组物质全是内环境成分的是(  )

A. CO2、血红蛋白、H+ B. 呼吸氧化酶、抗体、激素

C. 纤维蛋白原、Ca2+载体 D. 葡萄糖、氨基酸、HPO42-

二、非选择题(共1题,共5分)

14、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和利用是建设“生态城市”极为重要的一部分。请回答下列问题:

(1)某市的绿化带过度修剪和除虫,不能为野生动物和土壤动物提供适宜的_______,造成动物数量逐步减少,降低了群落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除虫能够使能量__________。

(2)某地围绕现有生态源地,开辟种植绿化带生态走廊,廊道开发为旅游区和生态屏障,这主要体现了生态系统的________价值。

(3)某绿化带中生产者固定的能量约为4.0×106J.m-2.d-1,其中25%用于呼吸作用,在植物用于生长、发育、繁殖的能量中,约有40%的能量会随枯枝败叶流入______________,为了保证树木未利用的能量达到其中45%以上,则引入适量植食性动物,这些动物的同化量应不超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J.m-2.d-1。

(4)在进行生态建设时,可适当引入动物作为消费者,消费者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

河南省安阳第二中学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卷

高中生物考试
一、选择题(共13题,共65分)

1、

细菌质粒分子上往往带有抗生素抗性基因,该抗性基因在基因工程中的主要作用是(   )

A. 提高受体细胞在自然环境中的耐药性

B. 有利于对目的基因是否导入受体细胞进行检测

C. 增加质粒分子的相对分子质量

D. 便于与外源基因连接

【考点】
【答案】

B

【解析】

作为运载体必须具备的条件:

1、要具有限制酶的切割位点,便于与外源基因连接;

2、要有标记基因(如抗性基因) ,以便于重组后重组子的筛选;

3、能在宿主细胞中稳定存在并复制;

4、是安全的,对受体细胞无害,而且要易从供体细胞分离出来。

A、抗性基因的作用是筛选重组质粒,并不是提高受体细胞的耐药性,A错误。

B、抗性基因是标记基因,有利于对目的基因是否导入进行检测,B正确。

C、抗性基因不能增加质粒分子的感染性,C错误。

D、质粒上含有限制酶切割位点时,便于与外源基因连接,D错误。

2、

基因工程操作“四步曲”的正确顺序是(   )

①目的基因的获取

②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

③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

④目的基因的检测与鉴定

A. ①②③④   B. ④①③②

C. ①③②④   D. ③①②④

【考点】
【答案】

C

【解析】

基因工程操作的四步曲是①获取目的基因②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③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④目的基因的检测和鉴定。

3、

下列各项中,不是基因工程中使用的用来运载目的基因的载体的是(   )

A. 细菌质粒 B. λ噬菌体的衍生物

C. 动植物病毒 D. 细菌核区的DNA

【考点】
【答案】

D

【解析】

1、常用的运载体:质粒、噬菌体的衍生物、动植物病毒。(质粒是一种裸露的、结构简单、独立于细菌拟核DNA之外并具有自我复制能力的双链环状DNA分子。)

2、作为运载体必须具备的条件:①要具有限制酶的切割位点;②要有标记基因(如抗性基因),以便于重组后重组子的筛选③能在宿主细胞中稳定存在并复制;④是安全的,对受体细胞无害,而且要易从供体细胞分离出来。

作为基因工程的载体应该具备标记基因、多个限制性内切酶切点、能够在宿主细胞内复制和稳定存在等特点。常见的载体种类有细菌质粒、动植物病毒、噬菌体。细菌核区的DNA不能作为运载目的基因的载体,故D错误。A、B、C正确。

4、

下列判断错误的是(  )

A. 适当放牧,由于动物植食作用,可增加草原生态系统的生物多样性

B. 捕食者体型比被捕食者小,则生物数量关系会构成倒金字塔形

C. 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向分解者之后,不能从分解者再流向消费者

D. “桑基鱼塘”生态系统与普通稻田生态系统相比实现了能量多级利用

【考点】
【答案】

C

【解析】

生态系统的功能有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和信息传递,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是沿着食初链、食物网进行的,营养级越高,能量越少。生物个体的大小与食物没关系,而与环境有关;小的捕食者的生物数量不一定比被捕食者多。

A、植物在一个区域生长到一定程度就会与周围环境达到饱和,或者说是生物生长平衡,此时植被就处在一个长期的生长滞留期,这样不见得对土壤和土壤中的微生物是有好处的,这样微生物的分解会降低土壤肥力得不到改善,而如果适当放牧,就可以催化这个植被系统的生长,同时动物的排泄物也是很好的肥料,对于微生物,它可以加速微生物圈的繁盛,从而保持了良好的肥力,所以合理引进动物,并适当放牧在一定程度是有利于生物多样性的发展的,A正确;

B、金字塔是指食物链越往上,生物量越小。捕食者体型比被捕食者小,会让金子塔变尖甚至倒过来,但是不一定。例如猎豹比很多它捕食的动物小,但猎豹的数目还是少一些,B正确;

C、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向分解者之后,仍可能从分解者再流向消费者,如蚯蚓是分解者,蚯蚓体内的能量在蚯蚓被捕食之后流入了消费者体内,C错误;

D、“桑基鱼塘”生态系统与普通稻生态系统相比实现了能量多级利用,使能量最大限度的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D正确。

5、

下列属于生态系统食物网特征的是(  )

A. 一种生物只能被另一种生物捕食 B. 分解者是最高营养级

C. 一种生物可能属于不同的营养级 D. 食物网上的生物之间都是捕食关系

【考点】
【答案】

C

【解析】

本题考查对食物网的特征的理解。由于一种动物可以有多种不同种类的食物,而一种生物可以被多种动物所食,所以生态系统中的各种生物间形成了复杂的营养关系即食物网。

A、一种生物可能被多种生物捕食,如鼠可以被鹰、蛇捕食等,A错误。

B、分解者只能分解动植物尸体、排泄物等,营腐生生活,不能与动植物构成捕食关系,不能进入捕食链,因此不占营养级,B错误。

C、一种生物有多种食物如鹰的食物有鼠、蛇等,因此有的生物可能属于不同的营养级,C正确。

D、食物网上的生物之间主要是捕食关系,还有竞争关系如鼠和鹰,D错误。

6、

高山松林与玉米田相比( )

A. 较为稳定,不需要附加能量即可保持平衡

B. 较为稳定,但需要较多附加能量的投入方可保持平衡

C. 较不稳定,但自身调节能力较强,不需要附加能量就可保持平衡

D. 较不稳定,需要附加能量才能保持平衡

【考点】
【答案】

A

【解析】

自然生态系统中一般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是相对稳定的状态。这种平衡是一种动态平衡,之所以会出现这种平衡是因为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由于这种能力与生态系统中生物的种类和数量有关,生物的种类和数量越多,这种能力就越强;生物的种类和数量越少,这种能力就越弱。

高山松林属于森林生态系统,玉米田属于人工生态系统。高山松林生物的种类和数量多,这种能力就强,稳定性较大;玉米田生物的种类和数量少,这种能力就弱,稳定性较小。故A正确。B、C、D错误。

7、

演替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当一个群落演替到与当地的气候和土壤条件处于平衡状态的时候,演替进行缓慢,形成热带雨林、温带草原、苔原或沙漠等顶级群落。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与演替之初相比,顶级群落的结构更为稳定

B. 形成哪种顶级群落与年平均气温和降雨量等气候条件密切相关

C. 顶级群落一旦形成,将永远保持原状

D. 热带雨林较草原、沙漠等群落的自动调节能力更强

【考点】
【答案】

C

【解析】

演替是群落组成向着一定方向、具有一定规律、随时间变化的有序过程,因而它往往是可预测的,使得物种丰富度增加,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增强,一般森林是群落演替的顶级群落。

生态系统中的组成成分越多,营养结构就越复杂,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就越强,其抵抗力稳定性就越强,相反的其恢复力稳定性就越弱。

A、与演替之初相比,顶极群落的营养结构更为复杂,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更强,A正确;

B、年平均气温和降雨量等气候条件影响群落演替的顶级群落类型,B正确;

C、生物群落的演替是不断进行的,顶极群落一旦形成,在没有受到影响的条件下会较长时间保持一定的动态平衡,当环境发生变化时,也要发生演替,C错误;

D、热带雨林、温带草原、苔原或沙漠等都是顶极群落,其中热带雨林的物种丰富度高,自动调节能力强,D正确。

8、

下列有关草原群落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草原群落上的动物在水平方向上是均匀分布的

B. 在群落水平上研究草原,要研究草原的范围和边界

C. 过度放牧、退耕还草等人为活动不会影响草原群落的自然演替

D. 草原上的牧草长势整齐,因此群落在垂直方向上没有分层现象

【考点】
【答案】

B

【解析】

生物群落的空间结构包括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群落的外貌和时间节律,群落中的动植物在垂直方向上有分层现象,水平方向上有镶嵌分布现象,且其中的动植物的种类也不同,草原群落在垂直方向也有分层现象,只是没有森林群落的分层现象明显。

A、草原群落上的动物在水平方向上的分布是不均匀的,这体现了群落的水平结构,A错误。

B、群落是指同一时间聚集在一定区域中各种生物种群的集合,范围和边界也属于群落的特征之一,B正确。

C、过度放牧、退耕还草等人为活动会影响草原群落的自然演替,使群落向不同的方向演替,C错误。

D、草原群落在垂直方向也有分层现象,只是没有森林群落的分层现象明显,D错误。

9、

下列关于生命活动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激素和酶都具有高效性,在非细胞条件下也能发挥作用

B. 激素和抗体都具有特异性,只能作用于特定的靶细胞

C. 血液中未参与免疫反应的淋巴细胞都是记忆细胞

D. 神经细胞上神经冲动都以局部电流的形式传导

【考点】
【答案】

D

【解析】
激素和酶都具有高效性,但激素只能在细胞条件下发挥作用,故A错误。激素和抗体都具有特异性,但抗体不是作于特定的靶细胞,而是作用于抗原,抗原不一定都是细胞,故B错误。血液中未参与反应的淋巴细胞不一定都是记忆细胞,故C错误。神经细胞上的神经冲动都是以电信号的形式即局部电流方式传导的,故D正确。

项目


激素

来源及作用场所

活细胞产生;细胞内或细胞外

专门的内分泌腺或特定部位细胞产生;细胞外发挥作用

化学本质

绝大多数是蛋白质,少数是RNA

固醇类、多肽、蛋白质、氨基酸衍生物、脂质等

生物功能

催化作用

调节作用

共性

在生物体内均属高效能物质,即含量少、作用大、生物代谢不可缺少

10、

哺乳动物因长时间未饮水导致机体脱水时,会发生的生理现象是( )

A. 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加 B. 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受到的刺激减弱

C. 血浆渗透压降低 D. 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作用减弱

【考点】
【答案】

A

【解析】

脱水时血浆渗透压升高,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受到的刺激增强,抗利尿激素增加,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作用增强。

A、机体脱水时,血浆渗透压升高,致使抗利尿激素分泌量增加;A正确。

B、机体脱水时,血浆渗透压升高,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受到的刺激增强;B错误。

C、脱水时血浆渗透压升高;C错误。

D、抗利尿激素随血液运输到全身各处,作用于肾小管和集合管,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D错误。

11、

为了验证胰岛素具有降低血糖含量的作用。在设计实验时,如果以正常小鼠每次注射药物前后小鼠症状的变化为观察指标,则下列对实验组小鼠注射药物的顺序,正确的是(   )

A. 先注射胰岛素溶液,后注射葡萄糖溶液   B. 先注射胰岛素溶液,再注射胰岛素溶液

C. 先注射胰岛素溶液,后注射生理盐水   D. 先注射生理盐水,后注射胰岛素溶液

【考点】
【答案】

A

【解析】

本题考查了对实验的分析设计能力。实验遵循对照性原则,没有处理或处于正常状态的通常属于对照组,实验组则是在正常的基础上进行处理的一组。故要先注射胰岛素溶液,后注射葡萄糖溶液以恢复其正常。

该实验是验证性实验,目的是“验证胰岛素具有降低血糖含量的作用”,实验对象是“小鼠”,观察指标是“小鼠活动状况”,注射胰岛素溶液后,血糖含量下降,小鼠组织细胞特别是脑组织细胞因血糖供应减少,导致能量供应不足而发生功能障碍,从而出现低血糖症状。注射葡萄糖后,低血糖症状消失,通过自身对比说明胰岛素具有降低血糖的作用。故A正确,B、C、D错误。

12、

下列有关血糖调节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下丘脑既可以使血糖升高,又可以使血糖降低

B. 血糖升高是神经体液调节,血糖降低是体液调节

C. 血糖升高是体液调节,血糖降低是神经体液调节

D. 下丘脑可以使血糖升高,垂体使血糖降低

【考点】
【答案】

A

【解析】

机体血糖大量消耗的主要途径是氧化分解供能;血糖含量降低时,胰岛A细胞分泌的胰岛高血糖素增加,肾上腺分泌的肾上腺素增加,促进肝糖原分解和非糖类物质转化,使得血糖升高。血糖含量偏高时,胰岛B细胞活动加强,分泌胰岛素降低血糖。

血糖平衡调节的方式有两种,一是体液调节,在血糖含量偏高时,胰岛B细胞活动加强,分泌胰岛素降低血糖;在血糖含量偏低时,胰岛A细胞活动加强,分泌胰高血糖素升高血糖。二是神经—体液调节,在血糖含量偏高时,通过下丘脑的作用,胰岛B细胞活动加强,分泌胰岛素降低血糖;在血糖含量偏低时,通过下丘脑的作用,胰岛A细胞活动加强,分泌胰高血糖素升高血糖。故A正确,B、C、D错误。

13、

下列各组物质全是内环境成分的是(  )

A. CO2、血红蛋白、H+ B. 呼吸氧化酶、抗体、激素

C. 纤维蛋白原、Ca2+载体 D. 葡萄糖、氨基酸、HPO42-

【考点】
【答案】

D

【解析】

体液可以分成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其中细胞外液是人体细胞直接生存的环境,又叫内环境。内环境主要由血浆、组织液和淋巴组成,凡是存在于血浆、组织液或者是淋巴中的物质都是内环境的组成成分。

A、血红蛋白在红细胞内,不属于内环境成分,A错误;

B、呼吸氧化酶位于细胞内,不属于内环境成分,B错误;

C、Ca2+载体位于细胞膜上,不属于内环境成分,C错误;

D、葡萄糖、氨基酸、HPO42-存在于细胞外液中,都属于内环境成分,D正确。

二、非选择题(共1题,共5分)

14、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和利用是建设“生态城市”极为重要的一部分。请回答下列问题:

(1)某市的绿化带过度修剪和除虫,不能为野生动物和土壤动物提供适宜的_______,造成动物数量逐步减少,降低了群落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除虫能够使能量__________。

(2)某地围绕现有生态源地,开辟种植绿化带生态走廊,廊道开发为旅游区和生态屏障,这主要体现了生态系统的________价值。

(3)某绿化带中生产者固定的能量约为4.0×106J.m-2.d-1,其中25%用于呼吸作用,在植物用于生长、发育、繁殖的能量中,约有40%的能量会随枯枝败叶流入______________,为了保证树木未利用的能量达到其中45%以上,则引入适量植食性动物,这些动物的同化量应不超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J.m-2.d-1。

(4)在进行生态建设时,可适当引入动物作为消费者,消费者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

【考点】
【答案】

栖息环境和食物   物种丰富度(物种多样性)   持续高效流向对人类有益的部分   直接和间接   分解者   4.5×105J.m-2.d-1   加快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对于植物的传粉和种子的传播等具有重要作用  

【解析】

1、直接价值: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对人类有食用、药用和工业原料等有实用意义;对旅游观赏、科学研究和文学艺术创作等有非实用意义的价值。

2、间接价值:生态系统对自然环境起到重要调节作用的价值,如森林和草地对水土的保持作用,湿地蓄洪防旱,涵养水源,调节气候,提供氧气吸收二氧化碳,保护生物多样性等等作用。

3、流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生产者固定的全部太阳能;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是沿着营养结构食物链和食物网进行的。每个营养级固定的能量有四个去向:流向下一营养级、分解者分解利用、呼吸作用、未被利用,所以能量流动的特点是逐级递减。

(1)过度修剪绿化带不能为野生动物和土壤动物提供适宜的栖息环境和食物,动物数量逐步减少,造成群落的物种丰富度(物种多样性)降低,除虫能够使能量持续高效流向对人类有益的部分。

(2)由分析直接价值和间接价值概念可知,开辟种植绿化带生态走廊,廊道开发为旅游区和生态屏障,主要体现了生态系统的直接和间接价值。

(3) 生产者固定的总能量,总共有两大去路。一是用于呼吸作用,二是用于生长、发育繁殖。用于呼吸作用的占25%,那么用于生长、发育繁殖的就是75%。用于生长、发育繁殖的有三条去路,一是流入下营养级,二是残枝败叶流入分解者,三是未被利用的。用于生长发育繁殖的75%中有40%是流入分解者,为了保证树木未利用的能量达到其中45%以上,则流入下一营养级只能是小于等于15%。即:4.0×106J.m-2.d-1×75%×15%=4.5×105J.m-2.d-1。

(4)在进行生态建设时,可适当引入动物作为消费者,消费者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是加快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对于植物的传粉和种子的传播等具有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