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诸暨中学高一(平行班)下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卷

高中生物考试
考试时间: 分钟 满分: 70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共14题,共70分)

1、

下列关于染色体、染色体组、染色体组型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对于同一生物,细胞内染色体的特征、染色体组数、染色体组型图都是相同的

B. 一般将生物的一个配子中的全部染色体称为染色体组

C. 染色体组型是某种生物体细胞内的全部染色体,按大小和形态特征进行配对、分组和排列构成的图像

D. 染色体组型有种的特异性,因此可用来判断生物的亲缘关系,也可以用于镰刀型贫血症等遗传病的诊断

2、

鼠的黄色(A)对黑色(a)是完全显性,按分离定律遗传。经过研究发现,基因型为AA的显性纯合个体在胚胎期死亡,由此判断下列现象合理的是

A. 多对黄鼠交配,出生的后代约有1/4致死

B. 多对黄鼠交配,后代中总会出现约1/3的黑鼠

C. 黄鼠后代出现黑鼠是环境所致

D. 黄鼠与黑鼠交配,后代中都为黄鼠

3、

下列属于孟德尔在发现基因分离定律时的“演绎过程”的是

A. 由F2出现了“3:1”推测生物体产生配子时,成对遗传因子彼此分离

B. 若F1产生配子时成对遗传因子分离,则F2中三种基因型个体比例接近1:2:1

C. 若遗传因子位于染色体上,则遗传因子在体细胞中成对存在

D. 若F1产生配子时成对遗传因子分离,则测交后代会出现两种性状且比例接近1:1

4、

一个基因型为AaBb(两对基因独立遗传)的初级精母细胞,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发生基因突变,其中一条染色单体上的A 突变为a,该细胞以后的减数分裂正常进行,则其可产生多少种配子

A. 3种 B. 2种 C. 1种 D. 4种

5、

减数分裂中染色体减半和DNA减半分别发生在

A. 减数第一次分裂和减数第二次分裂;减数第二次分裂

B. 减数第一次分裂和减数第二次分裂;减数第一次分裂

C. 减数第一次分裂;减数第一次分裂和减数第二次分裂

D. 减数第二次分裂;减数第一次分裂和减数第二次分裂

6、

某二倍体植物基因A1中插入了一个碱基对后形成基因A2,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 利用光学显微镜可观察到A1的长度较A2短

B. 正常情况下A1和A2可存在于同一个配子中

C. 该变异可能导致翻译过程提前终止

D. 该个体的子代中遗传信息不会发生改变

7、

下列关于变异的说法正确的是

A. 染色体上基因中少数碱基的缺失引起的变异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

B. 基因突变具有普遍性,因此在自然条件下,突变频率也较高

C. 同源染色体上姐妹染色单体之间的交叉互换引起的变异属于基因重组

D. 自然条件下,基因重组通常发生在生殖细胞形成过程中

8、

下列关于DNA复制、转录、翻译的叙述,正确的是

A. RNA.聚合酶与DNA分子结合只能使一个基因的双螺旋解开

B. DNA复制时,两条脱氧核苷酸链均可作为模板,转录以一条核糖核苷酸链为模板

C. 多个核糖体串联在一个mRNA上,共同完成一条多肽链的合成,增加了翻译效率

D. 转录时,会形成RNA—DNA杂交区域

9、

已知一个蛋白质由两条多肽链组成,连接氨基酸的肽键共有198个,翻译该蛋白质的mRNA中有A和G共250个,则转录该mRNA的基因中C和T不少于

A. 200个 B. 400个 C. 600个 D. 800个

10、

已知AUG、GUG为起始密码,UAA、UGA、UAG为终止密码。编码某多肽链的mRNA碱基排列顺序如下:A—U—U—C—G—A—U—G—A—C……(37个碱基)……C—U—C—U—A—G—A—U—C—U,此mRNA控制合成的多肽链含氨基酸的个数

A. 20个 B. 15个 C. 16个 D. 18个

11、

下列有关生物体内遗传信息传递和表达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多数氨基酸只有一种遗传密码,少数氨基酸有两种以上的遗传密码

B. RNA的合成一定以DNA为模板,以核糖核苷酸为原料,可能在细胞核中进行

C. 肽链的合成一定以RNA为模板,以氨基酸为原料,一定在细胞质中进行

D. 分裂间期蛋白质合成量增多主要是因为运输氨基酸的tRNA增多

12、

生物体内的核酸有两种:DNA和RNA,对于不同的生物,体内的两种核酸的种类和数量是不同的,在组成乳酸菌的细胞中含碱基A、G、C、U的核苷酸种类有

A. 8种 B. 4种 C. 7种 D. 5种

13、

假设一个双链均被32P标记的DNA由5000个碱基对组成,其中腺嘌呤占全部碱基的20%,将其置于只含有31P的环境中复制3次。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该DNA分子中含有氢键的数目为1.3×104

B. 子代DNA分子平均分子量与亲代相比减少3.75×103

C. 子代DNA分子中含32P的脱氧核苷酸单链与含31P的脱氧核苷酸单链之比为1:7

D. 复制过程中需要2.1×104 个游离的胞嘧啶脱氧核苷酸

14、

某研究人员模拟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进行了以下4个实验:①用未标记的噬菌体侵染35 S标记的细菌 ②用 32P标记的噬菌体侵染未标记的细菌③用未标记的噬菌体侵染3 H标记的细菌 ④用3 H标记的噬菌体侵染未标记的细菌。以上4个实验,经过一段时间后离心,检测到放射性主要部位是

A. 沉淀、沉淀、沉淀和上清液、沉淀和上清液

B. 沉淀、上清液、沉淀、沉淀和上清液

C. 上清液、上清液、沉淀和上清液、上清液

D. 沉淀、沉淀、沉淀、沉淀和上清液

浙江省诸暨中学高一(平行班)下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卷

高中生物考试
一、选择题(共14题,共70分)

1、

下列关于染色体、染色体组、染色体组型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对于同一生物,细胞内染色体的特征、染色体组数、染色体组型图都是相同的

B. 一般将生物的一个配子中的全部染色体称为染色体组

C. 染色体组型是某种生物体细胞内的全部染色体,按大小和形态特征进行配对、分组和排列构成的图像

D. 染色体组型有种的特异性,因此可用来判断生物的亲缘关系,也可以用于镰刀型贫血症等遗传病的诊断

【考点】
【答案】

C

【解析】

细胞中的一组非同源染色体,它们在形态和功能上各不相同,但是携带着控制一种生物生长发育、遗传和变异的全部信息,这样的一组染色体,叫做一个染色体组。染色体组型又称染色体核型,将某种生物体细胞内的全部染色体,按大小和形态特征进行配对、分组和排列所构成的图像,称为该生物的染色体组型,染色体组型有种的特异性,因此可用来判断生物的亲缘关系,也可以用于遗传病的诊断。

A. 对于同一生物,细胞内染色体的特征、染色体组数、染色体组型图不一定相同,如男性的两个染色体组中都有22条常染色体和1条性染色体,但一个染色体组中性染色体是X,另一个染色体组中是Y,A错误;

B. 一般将二倍体生物的一个配子中的全部染色体称为一个染色体组,其包含了该种生物的全套遗传信息,B错误;

C. 染色体组型是某种生物体细胞内的全部染色体,按大小和形态特征进行配对、分组和排列构成的图像,C正确;

D. 染色体组型有种的特异性,因此可用来判断生物的亲缘关系,可以用来观察染色体异常遗传病,而镰刀型细胞贫血症属于基因突变,D错误。

2、

鼠的黄色(A)对黑色(a)是完全显性,按分离定律遗传。经过研究发现,基因型为AA的显性纯合个体在胚胎期死亡,由此判断下列现象合理的是

A. 多对黄鼠交配,出生的后代约有1/4致死

B. 多对黄鼠交配,后代中总会出现约1/3的黑鼠

C. 黄鼠后代出现黑鼠是环境所致

D. 黄鼠与黑鼠交配,后代中都为黄鼠

【考点】
【答案】

B

【解析】

根据题意,鼠的黄色(A)对黑色(a)是完全显性,且基因型为AA的显性纯合个体在胚胎期死亡,则黄色个体为Aa,黑色个体为aa,据此分析。

A. 多对黄鼠交配,即Aa×Aa,子代为AA、Aa、aa,其中AA在胚胎期死亡,A错误;

B. 多对黄鼠交配,即Aa×Aa,子代为AA:Aa:aa=1:2:1,其中AA在胚胎期死亡,故后代中约1/3的黑鼠,B正确;

C. 根据题意,黄鼠后代出现黑鼠是基因控制的结果,C错误;

D. 黄鼠与黑鼠交配,即Aa×aa,子代为Aa、aa,后代中有黄色,也有黑色,D错误。

3、

下列属于孟德尔在发现基因分离定律时的“演绎过程”的是

A. 由F2出现了“3:1”推测生物体产生配子时,成对遗传因子彼此分离

B. 若F1产生配子时成对遗传因子分离,则F2中三种基因型个体比例接近1:2:1

C. 若遗传因子位于染色体上,则遗传因子在体细胞中成对存在

D. 若F1产生配子时成对遗传因子分离,则测交后代会出现两种性状且比例接近1:1

【考点】
【答案】

D

【解析】

孟德尔发现遗传定律用了假说-演绎法,其基本步骤:提出问题→作出假说→演绎推理→实验验证→得出结论,其中假说内容:①生物的性状是由细胞中的遗传因子决定的;②体细胞中的遗传因子成对存在;③配子中的遗传因子成单存在;④受精时,雌雄配子随机结合;而演绎是指根据假设内容推测测交实验的结果,据此分析。

A. “生物体产生配子时,成对遗传因子彼此分离”,这是假说的内容,A错误;

B. 若F1产生配子时成对遗传因子分离,则F2中三种基因个体比接近1:2:1,这属于假说内容,B错误;

C. 孟德尔并没有提出遗传因子位于染色体上,且“遗传因子在体细胞中成对存在”属于假说的内容,C错误;

D. 演绎推理内容是F1产生配子时成对遗传因子分离,则测交后代会出现两种性状,比例接近1:1,D正确。

4、

一个基因型为AaBb(两对基因独立遗传)的初级精母细胞,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发生基因突变,其中一条染色单体上的A 突变为a,该细胞以后的减数分裂正常进行,则其可产生多少种配子

A. 3种 B. 2种 C. 1种 D. 4种

【考点】
【答案】

A

【解析】

正常情况下,一个基因型为AaBb的初级精母细胞经减数分裂,能产生AB、AB、ab、ab或Ab、Ab、aB、aB的配子,据此分析。

正常情况下,一个基因型为AaBb(或AAaaBBbb)的初级精母细胞经减数第一分裂能产生AABB、aabb(或AAbb、aaBB)两种次级精母细胞,若其中一条染色单体上的A突变为a,则产生的次级精母细胞细胞为AaBB、aabb或Aabb、aaBB,因此该初级精母细胞能形成三种配子,即AB、aB、ab、ab或Ab、ab、aB、aB,A正确。

5、

减数分裂中染色体减半和DNA减半分别发生在

A. 减数第一次分裂和减数第二次分裂;减数第二次分裂

B. 减数第一次分裂和减数第二次分裂;减数第一次分裂

C. 减数第一次分裂;减数第一次分裂和减数第二次分裂

D. 减数第二次分裂;减数第一次分裂和减数第二次分裂

【考点】
【答案】

C

【解析】

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减半的直接原因是同源染色体分离,而同源染色体的分离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DNA数目减半的直接原因是细胞一分为二,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结束和减数二次分裂结束。

减速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发生分离,减数第一次分裂结束时,细胞一分为二,导致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减半,DNA也平均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减数第二次分裂结束时,DNA再次平均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DNA数目减半;故减数分裂中染色体减半和DNA减半分别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减数第一次分裂和减数第二次分裂,C正确。

6、

某二倍体植物基因A1中插入了一个碱基对后形成基因A2,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 利用光学显微镜可观察到A1的长度较A2短

B. 正常情况下A1和A2可存在于同一个配子中

C. 该变异可能导致翻译过程提前终止

D. 该个体的子代中遗传信息不会发生改变

【考点】
【答案】

C

【解析】

基因突变是指DNA分子中发生碱基对的替换、增添和缺失,而引起的基因结构改变,根据题意,基因A1中插入了一个碱基对后形成基因A2,这属于基因突变。

A. 根据题意,该变异属于基因突变,故光学显微镜下观察不到,A错误;

B. 突变后产生的基因A2是基因A1的等位基因,在减数分裂过程中,等位基因分离,因此同一个配子中只有等位基因中的一个,B错误;

C. 基因突变可能会导致该位置的密码子变为终止密码子,可能导致翻译提取终止,C正确;

D. 基因突变若发生在生殖细胞中,将遵循遗传规律传递给后代,子代中遗传信息发生改变,D错误。

7、

下列关于变异的说法正确的是

A. 染色体上基因中少数碱基的缺失引起的变异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

B. 基因突变具有普遍性,因此在自然条件下,突变频率也较高

C. 同源染色体上姐妹染色单体之间的交叉互换引起的变异属于基因重组

D. 自然条件下,基因重组通常发生在生殖细胞形成过程中

【考点】
【答案】

D

【解析】

基因突变是基因结构的改变,包括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或替换;基因重组是指同源染色体上非姐妹单体之间的交叉互换和非同源染色体上非等位基因之间的自由组合。

A. 染色体上基因中少数碱基的缺失引起的变异属于基因突变,A错误;

B. 基因突变具有普遍性,在自然条件下,突变频率较低,B错误;

C. 同源染色体上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的交叉互换引起的变异属于基因重组,C错误;

D. 自然条件下,基因重组通常发生在生殖细胞形成过程中,即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D正确。

8、

下列关于DNA复制、转录、翻译的叙述,正确的是

A. RNA.聚合酶与DNA分子结合只能使一个基因的双螺旋解开

B. DNA复制时,两条脱氧核苷酸链均可作为模板,转录以一条核糖核苷酸链为模板

C. 多个核糖体串联在一个mRNA上,共同完成一条多肽链的合成,增加了翻译效率

D. 转录时,会形成RNA—DNA杂交区域

【考点】
【答案】

D

【解析】

DNA复制以DNA两条链为模板,复制方式是半保留复制;转录是以DNA一条链为模板,按照碱基互补配对规律形成的RNA的过程;翻译是以mRNA为模板,按照碱基互补配对规律合成具有一定氨基酸顺序的蛋白质过程。

A. 当RNA聚合酶与DNA中的某一部位特异性结合,一个或几个基因的DNA双螺旋解开,A错误;

B. 转录是以一条脱氧核糖核苷酸链为模板,B错误;

C. 同一条mRNA分子能够同多个核糖体结合,同时合成若干条多肽链,C错误;

D. 转录时是先以DNA单链为模板形成RNA-DNA杂交区域,然后RNA与DNA分离,形成RNA单链,D正确。

9、

已知一个蛋白质由两条多肽链组成,连接氨基酸的肽键共有198个,翻译该蛋白质的mRNA中有A和G共250个,则转录该mRNA的基因中C和T不少于

A. 200个 B. 400个 C. 600个 D. 800个

【考点】
【答案】

C

【解析】

mRNA是以DNA的一条链为模板转录形成的,翻译过程中,mRNA中3个相邻碱基决定一个氨基酸,所以不考虑终止密码子等情况,经翻译合成的蛋白质分子中氨基酸的数目是mRNA碱基数目的1/3,是DNA(基因)中碱基数目的1/6,即DNA(或基因)中碱基数:mRNA上碱基数:氨基酸个数=6:3:1。

由2条多肽链中含198个肽键,可推知该蛋白质由200个氨基酸组成,则mRNA中至少有600个碱基,转录该mRNA的基因至少有1 200个碱基,而双链DNA中A=T、C=G,(+T)C占碱基总数的一半,故为600个,C正确。

10、

已知AUG、GUG为起始密码,UAA、UGA、UAG为终止密码。编码某多肽链的mRNA碱基排列顺序如下:A—U—U—C—G—A—U—G—A—C……(37个碱基)……C—U—C—U—A—G—A—U—C—U,此mRNA控制合成的多肽链含氨基酸的个数

A. 20个 B. 15个 C. 16个 D. 18个

【考点】
【答案】

B

【解析】

试题先找到起始密码子AUG,再找到终止密码子UAG,两者之间一共48个碱基对应16个密码子,因为起始密码子决定氨基酸,终止密码子不决定氨基酸,所以15个密码子决定15个氨基酸,B项正确,A、C、D项错误。

11、

下列有关生物体内遗传信息传递和表达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多数氨基酸只有一种遗传密码,少数氨基酸有两种以上的遗传密码

B. RNA的合成一定以DNA为模板,以核糖核苷酸为原料,可能在细胞核中进行

C. 肽链的合成一定以RNA为模板,以氨基酸为原料,一定在细胞质中进行

D. 分裂间期蛋白质合成量增多主要是因为运输氨基酸的tRNA增多

【考点】
【答案】

C

【解析】

每种氨基酸有一个到多个密码子;中心法则主要内容是DNA分子的复制、转录和翻译过程及RNA分子的复制和逆转录过程;tRNA是运载氨基酸的工具,决定氨基酸的密码子有61种,转运氨基酸的tRNA种类也有61种。

A. 少数氨基酸只有一种遗传密码,多数氨基酸有两种以上的遗传密码,A错误;

B. RNA的合成包括RNA自我复制和转录,转录以DNA为模板,以核糖核苷酸为原料,在细胞核中进行,而RNA自我复制是以RNA为模板,B错误;

C. 肽链的合成是翻译过程,一定以RNA为模板,以氨基酸为原料,在细胞质中进行,C正确;

D. 分裂间期蛋白质合成量增多主要是因为转录和翻译增强,运输氨基酸的tRNA并未明显增加,D错误。

12、

生物体内的核酸有两种:DNA和RNA,对于不同的生物,体内的两种核酸的种类和数量是不同的,在组成乳酸菌的细胞中含碱基A、G、C、U的核苷酸种类有

A. 8种 B. 4种 C. 7种 D. 5种

【考点】
【答案】

C

【解析】

乳酸菌属于原核生物,既有DNA也有RNA,DNA中含有的碱基有A、G、C、T,RNA中含有的碱基有A、G、C、U,据此分析。

乳酸菌为原核生物,细胞同时含有DNA和RNA,所以含有碱基A的核苷酸有2种(腺嘌呤脱氧核苷酸和腺嘌呤核糖核苷酸)、含有碱基U的核苷酸有1种(尿嘧啶核糖核苷酸)、含有碱基C的核苷酸有2种(胞嘧啶脱氧核苷酸和胞嘧啶核糖核苷酸),含有碱基G的核苷酸有2种(鸟嘌呤脱氧核苷酸和鸟嘌呤核糖核苷酸),所以乳酸菌细胞中含有碱基A、C、G、U的核苷酸共有7种,C正确。

13、

假设一个双链均被32P标记的DNA由5000个碱基对组成,其中腺嘌呤占全部碱基的20%,将其置于只含有31P的环境中复制3次。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该DNA分子中含有氢键的数目为1.3×104

B. 子代DNA分子平均分子量与亲代相比减少3.75×103

C. 子代DNA分子中含32P的脱氧核苷酸单链与含31P的脱氧核苷酸单链之比为1:7

D. 复制过程中需要2.1×104 个游离的胞嘧啶脱氧核苷酸

【考点】
【答案】

B

【解析】

噬菌体DNA由5000个碱基对组成,其中腺嘌呤占全部碱基的20%,即A=5000×2×20%=2000个,根据碱基互补配对原则,A=T=2000个,C=G=3000个;DNA分子复制3次形成了8个DNA分子,其中含32P标记的DNA有2个,只含31P标记的DNA有6个,据此分析。

A. 根据分析可知,DNA中A=T═2000,C=G=3000,A、T碱基对之间的氢键是2个,G、C碱基对之间的氢键是3个,因此该DNA分子中含有氢键的数目为2000×2+3000×3=1.3×104,A正确;

B. DNA由5000个碱基对组成,亲代DNA中的磷全为32P,复制3次后形成8个DNA分子,其中有2个DNA分子的一条链只含32P、另一条链只含31P,其相对分子质量比原来减少了5000;另6个DNA分子的两条链都只含31P,其相对分子质量比原来减少了10000;则子代DNA的相对分子质量平均比亲代DNA减少=(5000×2+10000×6)/8=8.75×103,,B错误;

C. 由题意知,复制3次后,被32P标记的DNA单链是2条,含有31P的单链是2×8-2=14条,因此子代DNA分子中含32P的脱氧核苷酸单链与含31P的脱氧核苷酸单链之比为1:7,C正确;

D. 复制过程需要游离的胞嘧啶脱氧核苷酸数为3000×(8-1)=2.1×104个,D正确。

14、

某研究人员模拟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进行了以下4个实验:①用未标记的噬菌体侵染35 S标记的细菌 ②用 32P标记的噬菌体侵染未标记的细菌③用未标记的噬菌体侵染3 H标记的细菌 ④用3 H标记的噬菌体侵染未标记的细菌。以上4个实验,经过一段时间后离心,检测到放射性主要部位是

A. 沉淀、沉淀、沉淀和上清液、沉淀和上清液

B. 沉淀、上清液、沉淀、沉淀和上清液

C. 上清液、上清液、沉淀和上清液、上清液

D. 沉淀、沉淀、沉淀、沉淀和上清液

【考点】
【答案】

D

【解析】

噬菌体侵染细菌后,噬菌体的外壳留在了外面,而DNA侵入到了细菌细胞内,所以经离心后,沉淀中含有的是细菌和进入细菌细胞内的噬菌体的DNA,上清液中含有的是原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

①用未标记的噬菌体侵染35S标记的细菌,离心后被35S标记的细菌分布在沉淀中,故检测到放射性主要部位是沉淀;

②用32P标记的噬菌体侵染未标记的细菌,32P标记的噬菌体DNA会被注入到细菌内,出现在新的噬菌体中,所以离心后主要在沉淀物中检测到放射性;

③用未标记的噬菌体侵染3H标记的细菌,离心后被3H标记的细菌分布在沉淀中,故检测到放射性主要部位是沉淀;

④用3H标记的噬菌体侵染未标记的细菌,由于3H同时标记了DNA和蛋白质,侵染时蛋白质外壳留在外面,3H标记的噬菌体DNA将出现在新的噬菌体中,故离心后在沉淀物和上清液中都能检测到放射性;故反射性分布依次是沉淀、沉淀、沉淀、沉淀和上清液,D正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