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中原名校高一期末生物试卷

高中生物考试
考试时间: 分钟 满分: 60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共12题,共60分)

1、

下列对探究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规律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与一般的生物实验一样,该探究实验也需要单独设置对照组

B.用血细胞计数板对酵母菌计数时,取适量培养液直接滴加到计数室内

C.对于压在一个方格界线上的酵母菌的处理方法是计四条边及其顶角的酵母菌数

D.已知血球计数板的方格为1 mm×1 mm,若盖玻片下经稀释10倍的培养液厚度为 0.1 mm,计数时观察值为M,则10 mL培养液中酵母菌的总数约为M×106个

2、

下列有关生物种群密度调查的方法中,正确的是

A.用样方法调查种群密度要随机取样,同时要保证样本数量足够

B.动物种群密度的调查一定不能用样方法

C.宜选择蔓生或丛生的单子叶草本植物作为抽样调查的对象

D.为方便调查统计,不论什么植物,样方大小最好都选择1 m 左右

3、

下列关于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酵母菌种群数量的估算可采用抽样检测法,土壤中小动物丰富度的统计可采用取样器取样法

B.使用粪便作肥料,其能量可以流向植物,实现了对能量的多级利用

C.物质是能量的载体,生态系统的能量是伴随物质而循环利用的

D.“山上多栽树,等于修水库”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

4、

1914年,科学家拜尔将燕麦胚芽鞘尖端放在去除尖端的胚芽鞘的一侧,结果胚芽鞘向对侧弯曲生长。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该实验证明尖端产生了生长素

B.该实验在黑暗中进行,可排除受光不均匀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C.对照组是没有尖端的胚芽鞘,不生长

D.将尖端放在去尖端胚芽鞘的正上方,也会弯曲生长

5、

下列有关植物激素应用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用生长素类似物处理未授粉的番茄花蕾,可得到无籽番茄

B.用脱落酸处理水稻种子,可以打破种子休眠促进其萌发

C.用赤霉素处理水稻幼苗,能促进细胞伸长使植株长高

D.用乙烯处理未成熟的香蕉,可促其成熟

6、

有一种“生物活性绷带”的原理是先采集一些细胞标本,让其在特殊膜片上增殖,5~7天后,将膜片敷到患者伤口上,膜片会将细胞逐渐“释放”到伤口处,并促进新生皮肤层生长,达到愈合伤口的目的。下列有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A.若采用异体皮肤移植会导致排异反应,主要是因为抗体对移植皮肤细胞有杀伤作用

B.人的皮肤烧伤后易引起感染,主要是由于非特异性免疫机能受损

C.种植在膜片上的细胞样本最好来自本人

D.膜片“释放”的细胞能与患者自身皮肤愈合,与两者细胞膜上的糖蛋白有关

7、

下列关于体温调节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病人体温维持在39°C高温时,产热大于散热,是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共同作用的结果

B.冬季人体产热多、散热少,夏季则相反

C.在体温和血糖平衡调节异常时,均可通过口服相应激素得到一定的缓解

D.无论冬季还是夏季,只有产热与散热维持平衡,方可保持体温相对稳定

8、

激素在调节人体生命活动过程中有重要的作用,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会引起垂体释放的抗利尿激素增多

B.血液中甲状腺激素增加会促进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

C.寒冷刺激会引起下丘脑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增加

D.血糖含量升高会引起胰岛A细胞分泌的激素增多

9、

下列关于免疫失调的说法正确的是

A.过敏反应是指机体初次接触过敏原时所发生的组织损伤或功能紊乱

B.艾滋病、类风湿性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等都属于免疫失调病

C.感染HIV后,机体能够发生体液免疫,不发生细胞免疫

D.免疫系统将自身物质当作外来异物进行攻击而引起的疾病叫做过敏反应

10、

某人遭遇船难后落水游到了荒芜人烟的岛屿上,下列对这期间他生理变化的分析错误的是

A.由于缺少饮用淡水,血浆渗透压升高,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能力减弱

B.若误饮海水,血浆中Na+浓度短时间内升高,可能会使兴奋时膜内外电位差变大

C.饥饿状态下,下丘脑通过神经调节使胰高血糖素分泌量增加从而维持血糖含量相对稳定

D.长期饥饿,将导致蛋白质摄入不足而出现组织水肿

11、

用某种药物饲养动物一段时间,测得实验组比对照组动物血浆中血红蛋白含量明显偏高。该药物的作用最可能是

A.增加血红蛋白的合成能力 B.提高血浆蛋白的含量

C.对红细胞有破坏作用 D.增加红细胞的合成数量

12、

下列关于内环境及其稳态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内环境稳态的调节能力是有限的

B.马拉松运动员在长跑时,肌糖原可分解为葡萄糖以维持血糖平衡

C.当人体内环境稳态失衡时,可能会出现酶促反应速率改变、细胞代谢紊乱等情况

D.血浆PH保持在7.35~7.45范围内,与它含有的HCO3-和HPO 42-等离子有关

河南省中原名校高一期末生物试卷

高中生物考试
一、选择题(共12题,共60分)

1、

下列对探究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规律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与一般的生物实验一样,该探究实验也需要单独设置对照组

B.用血细胞计数板对酵母菌计数时,取适量培养液直接滴加到计数室内

C.对于压在一个方格界线上的酵母菌的处理方法是计四条边及其顶角的酵母菌数

D.已知血球计数板的方格为1 mm×1 mm,若盖玻片下经稀释10倍的培养液厚度为 0.1 mm,计数时观察值为M,则10 mL培养液中酵母菌的总数约为M×106个

【考点】
【答案】

D

【解析】

在含糖的培养液中,酵母菌繁殖很快,并在密闭容器内迅速形成一个酵母菌种群,通过细胞计数可以测定密闭容器内的酵母菌种群随时间而发生的数量变化。

A、探究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规律实验中不需要专门设置对照组,自身前后数量相互对照,A错误;

B、用血细胞计数板对酵母菌计数时,应该先盖上盖玻片,再滴加经过稀释的培养液,B错误;

C、对于压在一个方格界线上的酵母菌的处理方法是:计相邻两边及其顶角的酵母菌数,C错误;

D、已知血球计数板的方格为1 mm×1 mm,若盖玻片下经稀释10倍的培养液厚度为 0.1 mm,计数时观察值为M,则10 mL培养液中酵母菌的总数约为0.1÷10-3×10(稀释倍数)×M×10(ml)=M×106个,D正确。

故选D。

2、

下列有关生物种群密度调查的方法中,正确的是

A.用样方法调查种群密度要随机取样,同时要保证样本数量足够

B.动物种群密度的调查一定不能用样方法

C.宜选择蔓生或丛生的单子叶草本植物作为抽样调查的对象

D.为方便调查统计,不论什么植物,样方大小最好都选择1 m 左右

【考点】
【答案】

A

【解析】

调查种群密度常用样方法和标志重捕法,前者多适用于植物,后者多适用于活动能力强的动物。

A、用样方法调查种群密度时,为了减小误差,要随机取样,同时要保证样本数量足够,A正确;

B、活动能力弱的动物也可以用样方法,如卵,B错误;

C、应该选择双子叶植物作为抽样调查的对象,C错误;

D、样方大小要根据植物的种类进行适当的调整,如乔木应该扩大样方面积,D错误。

故选A。

3、

下列关于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酵母菌种群数量的估算可采用抽样检测法,土壤中小动物丰富度的统计可采用取样器取样法

B.使用粪便作肥料,其能量可以流向植物,实现了对能量的多级利用

C.物质是能量的载体,生态系统的能量是伴随物质而循环利用的

D.“山上多栽树,等于修水库”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

【考点】
【答案】

A

【解析】

能量流动是生态系统的动力,物质循环是生态系统的基础,信息传递决定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方向和状态。

生物多样性的价值包括直接价值、间接价值和潜在价值。

A、酵母菌种群数量的估算可采用抽样检测法,土壤中小动物丰富度的统计可采用取样器取样法,A正确;

B、粪便中的能量不能流向植物,B错误;

C、能量不能循环利用,C错误;

D、 “山上多栽树,等于修水库”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D错误。

故选A。

4、

1914年,科学家拜尔将燕麦胚芽鞘尖端放在去除尖端的胚芽鞘的一侧,结果胚芽鞘向对侧弯曲生长。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该实验证明尖端产生了生长素

B.该实验在黑暗中进行,可排除受光不均匀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C.对照组是没有尖端的胚芽鞘,不生长

D.将尖端放在去尖端胚芽鞘的正上方,也会弯曲生长

【考点】
【答案】

B

【解析】

达尔文的实验结论:单侧光照射使胚芽鞘的尖端产生某种刺激,当这种刺激传递到下部的伸长区时,会造成背光侧比向光侧生长快,因而出现向光性弯曲;

詹森的实验结论:胚芽鞘尖端产生的刺激可以透过琼脂传递到下部;

拜尔的实验结论:胚芽鞘的弯曲生长,是由尖端产生的刺激在其下部分布不均匀造成的;

温特的实验结论:造成胚芽鞘弯曲生长的刺激确实是一种化学物质。温特将其命名为生长素。

A、该实验证明是胚芽鞘的弯曲生长由尖端产生的刺激在其下部分布不均匀造成的,不能证明是生长素引起,A错误;

B、该实验在黑暗中进行,可排除受光不均匀对实验结果的影响,B正确;

C、拜尔的实验没有专门的对照组,该实验中尖端分别放置在去尖端的胚芽鞘的两侧,胚芽鞘会向对侧弯曲生长,C错误;

D、将尖端放在去尖端胚芽鞘的正上方,生长素分布均匀,直立生长,D错误。

故选B。

5、

下列有关植物激素应用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用生长素类似物处理未授粉的番茄花蕾,可得到无籽番茄

B.用脱落酸处理水稻种子,可以打破种子休眠促进其萌发

C.用赤霉素处理水稻幼苗,能促进细胞伸长使植株长高

D.用乙烯处理未成熟的香蕉,可促其成熟

【考点】
【答案】

B

【解析】

乙烯可以促进果实成熟;赤霉素可以促进细胞伸长,促进种子萌发和果实发育;脱落酸可以抑制细胞分裂,促进叶和果实的衰老和脱落;细胞分裂素可以促进细胞分裂。生长素具有两重性,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

A、用生长素类似物处理未授粉的番茄花蕾,可促进子房发育成果实,得到无籽番茄,A正确;

B、脱落酸促进种子休眠,B错误;

C、赤霉素可以促进水稻幼苗细胞伸长,使植株长高,C正确;

D、生长素可以促进果实发育,乙烯可以促进果实成熟,D正确。

故选B。

6、

有一种“生物活性绷带”的原理是先采集一些细胞标本,让其在特殊膜片上增殖,5~7天后,将膜片敷到患者伤口上,膜片会将细胞逐渐“释放”到伤口处,并促进新生皮肤层生长,达到愈合伤口的目的。下列有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A.若采用异体皮肤移植会导致排异反应,主要是因为抗体对移植皮肤细胞有杀伤作用

B.人的皮肤烧伤后易引起感染,主要是由于非特异性免疫机能受损

C.种植在膜片上的细胞样本最好来自本人

D.膜片“释放”的细胞能与患者自身皮肤愈合,与两者细胞膜上的糖蛋白有关

【考点】
【答案】

A

【解析】

免疫系统的功能包括防卫(包括非特异性免疫—前两道防线、特异性免疫—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监控、清除。

A、若采用异体皮肤移植会导致排异反应,主要是因为细胞免疫中效应T细胞对移植皮肤细胞具有杀伤作用,A错误;

B、皮肤是免疫系统的第一道防线,人的皮肤烧伤后,非特异性免疫受损,易引起感染,B正确;

C、种植在膜片上的细胞样本最好来自本人,可以降低免疫排斥,C正确;

D、膜片“释放”的细胞能与患者自身皮肤愈合,依赖于两者细胞膜上的糖蛋白的相互识别,D正确。

故选A。

7、

下列关于体温调节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病人体温维持在39°C高温时,产热大于散热,是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共同作用的结果

B.冬季人体产热多、散热少,夏季则相反

C.在体温和血糖平衡调节异常时,均可通过口服相应激素得到一定的缓解

D.无论冬季还是夏季,只有产热与散热维持平衡,方可保持体温相对稳定

【考点】
【答案】

D

【解析】

人体体温调节:

(1)机理:产热═散热;

(2)寒冷环境下:①增加产热的途径:骨骼肌战栗、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分泌增加;②减少散热的途径:立毛肌收缩、皮肤血管收缩等。

(3)炎热环境下:主要通过增加散热在维持体温相对稳定,增加散热的措施主要有汗液分泌增加、皮肤血管舒张。

A、病人体温维持在39°C高温时,产热=散热,A错误;

B、相对于夏季高温环境中,冬季环境温度低,人体产热和散热均较多,B错误;

C、降血糖的激素胰岛素化学本质是蛋白质,不能口服,C错误;

D、无论冬季还是夏季,只有产热与散热维持平衡,方可保持体温相对稳定,D正确。

故选D。

8、

激素在调节人体生命活动过程中有重要的作用,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会引起垂体释放的抗利尿激素增多

B.血液中甲状腺激素增加会促进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

C.寒冷刺激会引起下丘脑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增加

D.血糖含量升高会引起胰岛A细胞分泌的激素增多

【考点】
【答案】

A

【解析】

甲状腺激素的分泌受到下丘脑、垂体的分级调节,甲状腺激素分泌量增加到一定程度,会反馈抑制下丘脑和垂体分泌相应的激素,从而维持甲状腺激素含量的稳定。

A、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垂体释放的抗利尿激素增多,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A正确;

B、血液中甲状腺激素增加会抑制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维持血液中甲状腺激素的稳定,B错误;

C、促甲状腺激素是由垂体分泌的,C错误;

D、血糖含量升高会引起胰岛B细胞分泌的胰岛素增多,降低血糖,D错误。

故选A。

9、

下列关于免疫失调的说法正确的是

A.过敏反应是指机体初次接触过敏原时所发生的组织损伤或功能紊乱

B.艾滋病、类风湿性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等都属于免疫失调病

C.感染HIV后,机体能够发生体液免疫,不发生细胞免疫

D.免疫系统将自身物质当作外来异物进行攻击而引起的疾病叫做过敏反应

【考点】
【答案】

B

【解析】

常见的免疫失调包括自身免疫病、过敏反应、免疫缺陷病。

A、过敏反应是指机体再次接触过敏原时所发生的组织损伤或功能紊乱,A错误;

B、艾滋病属于免疫缺陷病,类风湿性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属于自身免疫病,B正确;

C、感染HIV后,机体能够发生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C错误;

D、免疫系统将自身物质当作外来异物进行攻击而引起的疾病属于自身免疫病,D错误。

故选B。

10、

某人遭遇船难后落水游到了荒芜人烟的岛屿上,下列对这期间他生理变化的分析错误的是

A.由于缺少饮用淡水,血浆渗透压升高,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能力减弱

B.若误饮海水,血浆中Na+浓度短时间内升高,可能会使兴奋时膜内外电位差变大

C.饥饿状态下,下丘脑通过神经调节使胰高血糖素分泌量增加从而维持血糖含量相对稳定

D.长期饥饿,将导致蛋白质摄入不足而出现组织水肿

【考点】
【答案】

A

【解析】

胰岛素可以降低血糖,胰高血糖素和肾上腺素可以升高血糖;

抗利尿激素可以作用于肾小管和集合管,促进对水的重吸收,降低细胞外液的渗透压。

A、由于缺少饮用淡水,血浆渗透压升高,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能力会增强,尿量减少,细胞外液渗透压下降,A错误;

B、若误饮海水,血浆中Na+浓度短时间内升高,细胞内外的钠离子浓度差会增大,可能会使兴奋时膜内外电位差变大,B正确;

C、饥饿状态下,血糖浓度较低,下丘脑可以通过神经调节使胰高血糖素和肾上腺素分泌量增加升高血糖,从而维持血糖含量相对稳定,C正确;

D、长期饥饿,将导致蛋白质摄入不足,血浆渗透压下降,从而出现组织水肿,D正确。

故选A。

11、

用某种药物饲养动物一段时间,测得实验组比对照组动物血浆中血红蛋白含量明显偏高。该药物的作用最可能是

A.增加血红蛋白的合成能力 B.提高血浆蛋白的含量

C.对红细胞有破坏作用 D.增加红细胞的合成数量

【考点】
【答案】

C

【解析】

血液包括血浆和血细胞,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

血红蛋白存在于红细胞中,用药物处理动物后,血浆中血红蛋白含量偏高,很可能是该药物导致红细胞破裂,释放出其中的血红蛋白进入血浆中。综上所述,ABD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

故选C。

12、

下列关于内环境及其稳态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内环境稳态的调节能力是有限的

B.马拉松运动员在长跑时,肌糖原可分解为葡萄糖以维持血糖平衡

C.当人体内环境稳态失衡时,可能会出现酶促反应速率改变、细胞代谢紊乱等情况

D.血浆PH保持在7.35~7.45范围内,与它含有的HCO3-和HPO 42-等离子有关

【考点】
【答案】

B

【解析】

生理学家把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的状态叫做稳态。

A、内环境稳态的调节能力是有限的,血糖过高可能会患糖尿病,A正确;

B、肌糖原不可分解为葡萄糖以维持血糖平衡,B错误;

C、当人体内环境稳态失衡时,可能会出现酶促反应减慢、细胞代谢紊乱等情况,C正确;

D、血浆含有HCO3-和HPO42-等离子,可以中和血液中的相关物质,使PH保持在7.35~7.45范围内,D正确。

故选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