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丘北县丘北二中2018-2019学年高一(6月)月考生物试卷

高中生物考试
考试时间: 分钟 满分: 14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共23题,共115分)

1、

下列有关蛋白质合成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终止密码不编码氨基酸

B. 每种tRNA只转运一种氨基酸

C. tRNA上的反密码子携带了氨基酸序列的遗传信息

D. 核糖体可在mRNA上移动

2、

下列关于生物变异在理论和实践上的意义的叙述,错误的是

A. 不定向的变异为定向的自然选择提供了原材料

B. 应用基因突变的原理进行人工诱变育种,可大大提高突变率

C. 采用花药离体培养,得到的单倍体植株比普通植株弱小

D. 在多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中,主要由于基因突变而使子代产生了不同于亲代的性状

3、

下列有关生物的进化和生物多样性的叙述错误的是

A. 自然界中种群的基因频率总是在不断变化的,基因频率的变化是导致基因库变化的原因

B. 狼和鹿通过捕食和被捕食进行着相互选择,实现共同进化

C. 从分子水平上看,生物的性状具有多样性的直接原因是基因的多样性

D. 生物多样性包括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

4、

下列哪一项不是自然选择对生物进化的作用

A. 自然选择作用于生物的变异,使有利的变异得到保存,不利的变异被淘汰

B. 自然选择使生物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

C. 自然选择使生物的变异发生定向改变

D. 自然选择是物种形成的基本条件之一

5、

人工选择能选育出良种,自然选择能形成物种,这两方面共同的选择基础是

A. 生物都具有很强的繁殖能力

B. 生物普遍具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

C. 生物都在进行生存斗争

D. 人和自然界的选择力量

6、

下列有关生物转基因技术安全性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生物转基因技术既可造福人类,又能威胁社会

B. 人们对转基因食品的担心,从某些实例来看并非是多余的

C. 转基因生物带来的安全性问题主要包括食品安全、环境安全、生物安全

D. 由于生殖隔离,转基因农作物肯定不会将目的基因传给杂草

7、

1979年,科学家成功培育出了能够产生人胰岛素的大肠杆菌。通过体外培养能够大量生产人胰岛素,为糖尿病人带来福音。培育产生人胰岛素大肠杆菌的目的基因是

A. 大肠杆菌质粒中的标记基因

B. 人体细胞控制胰岛素合成的基因

C. 大肠杆菌质粒中的抗性基因

D. 大肠杆菌拟核中控制胰岛素合成的基因

8、

下列各项措施中,能够产生新基因的是

A. 高秆抗病小麦与矮秆不抗病小麦杂交

B. 用秋水仙素处理二倍体西瓜得到四倍体西瓜

C. 用花药离体培养小麦植株

D. “黑农五号”大豆的培育

9、

如图曲线表示各类遗传病在人体不同发育阶段的发病风险,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1

A. 在人类的遗传病中,患者的体细胞中可能不含致病基因

B. 在单基因遗传病中,体细胞中含有某致病基因后,个体就会发病

C. 多基因遗传病的显著特点是成年人发病风险显著增加

D. 染色体异常遗传病多导致流产,所以其发病率在出生后明显低于胎儿期

10、

如图所示为雄果蝇染色体图,据图能得到的结论是

1

①其配子的染色体组是X、Ⅱ、Ⅲ、Ⅳ或Y、Ⅱ、Ⅲ、Ⅳ

②有丝分裂后期有4个染色体组,染色体有5种不同形态

③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有2个染色体组,染色体有5种不同形态

④该生物进行基因测序应选择5条染色体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③ C. ①②④ D. ②③④

11、

如图是人胰岛素基因的遗传信息流动情况,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1

A. ①过程以核糖核苷酸为主要原料

B. 胰岛B细胞中存在图中①②③过程

C. 皮肤生发层细胞中只存在图示的①过程

D. 参与③过程的氨基酸和tRNA种类数相同

12、

在生物实验室内模拟生物体DNA复制所必需的条件是

①酶类 ②游离4种脱氧核苷酸 ③ATP ④DNA分子 ⑤适宜的温度 ⑥适宜的pH

A. ①②③④ B. ②③④⑤

C. ①②③⑤⑥ D. ①②③④⑤⑥

13、

下面关于DNA分子结构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 每个DNA分子中通常都含有四种脱氧核苷酸

B. DNA分子的两条链反向平行

C. DNA两条链上的碱基以氢键相连,且A与T配对,G与C配对

D. 每个脱氧核糖上均连接着一个磷酸和一个碱基

14、

下列有关噬菌体和细菌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噬菌体是寄生在细菌体内的原核生物

B. T2噬菌体含有DNA和RNA两种核酸

C. 噬菌体和细菌共有的细胞器是核糖体

D. T2噬菌体侵入到大肠杆菌体内的是其DNA

15、

格里菲思的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证实了

A. DNA是遗传物质 B.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C. 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 D. 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中含有某种“转化因子”

16、

某对表现型正常的夫妇生出了一个红绿色盲的儿子和一个表现型正常的女儿,该女儿与一个表现型正常的男子结婚,生出一个红绿色盲基因携带者的概率是

A. 1/2 B. 1/4 C. 1/6 D. 1/8

17、

雄蛙和雌蛙的性染色体组成分别为XY和XX,假定一只正常的雌蛙在外界环境的影响下,变成了一只能生育的雄蛙,用此雄蛙和正常雌蛙交配(抱对),其子代中的雌蛙(♀)和雄蛙(♂)的比例是

A. ♀∶♂=1∶1 B. ♀∶♂=2∶1

C. ♀∶♂=3∶1 D. ♀∶♂=1∶0

18、

下列关于雌雄果蝇体细胞的染色体叙述,错误的是

A. 果蝇体细胞中有4对染色体,3对是常染色体

B. 在雌果蝇中的性染色体是同型的

C. 在雄果蝇中的性染色体是异型的

D. 在果蝇体细胞中每对染色体上都有彼此的等位基因

19、

在产生成熟生殖细胞时,减数分裂的根本目的是

A. 细胞分裂两次 B. 染色体复制一次

C. 染色体数目减半 D. 同源染色体联会

20、

以下关于表现型和基因型的叙述正确的是

A. 表现型都能通过眼睛观察出来,如高茎和矮茎

B. 基因型不能通过眼睛观察,必须使用电子显微镜

C. 在相同环境下,表现型相同,基因型一定相同

D. 基因型相同,表现型不一定相同

21、

孟德尔的豌豆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中,F2中除了出现两个亲本类型外,还出现了两个与亲本不同的类型。对这一现象的正确解释是F1的

A. 基因发生了改变 B. 成对的基因分离的同时,非成对的基因间自由组合

C. 非成对的基因的分离 D. 成对的基因的分离

22、

杂合子高茎豌豆自交,后代中已有15株高茎,第16株豌豆的表现型

A. 一定为矮茎 B. 一定为高茎

C. 是矮茎的可能性大 D. 是高茎的可能性大

23、

牦牛的毛色中,黑色对红色为显性,为了确定一头黑色母牛是否为纯合子,应选择交配的公牛是

A. 黑色纯合子 B. 黑色杂合子

C. 红色纯合子 D. 红色杂合子

二、非选择题(共6题,共30分)

24、

Ⅰ.生物进化中的“中性学说”认为每种生物信息大分子都有一定的进化速率,进化的主导因素不是自然选择。如图为几种蛋白质的进化过程中氨基酸的置换速率。

1

(1)通过上述材料可知,中性学说认为:①突变大多是____________的,突变对生物既无利,也无害时,自然选择对它________;②生物进化速率取决于__________。

(2)由图可知,不同蛋白质________不同,__________的年进化速率最高。

(3)科学家认为当蛋白质分子引起生物体的形态和生理发生差异后,______________才发挥作用。

Ⅱ.如图表示生物多样性的形成过程。

2

(1)由于外界______________的变化,生物体内部________因素的影响,进而形成______________,使比较原始的哺乳类向不同的方向发展。

(2)生物种类的数量变化为______________。

(3)上述(1)(2)可以归纳并用于解释生物的________性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性。

25、

如图表示利用基因工程培育抗虫棉过程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

(1)科学家在进行图中[①]操作时,要用______分别切割运载体和目的基因,还要用______将运载体和目的基因连接起来,形成______。

(2)经过[②]操作将目的基因导入______,然后经过组织培养形成抗虫棉植株,此过程体现了质粒作为运载体必须具备的两个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下列是几种氨基酸对应的密码子,据此推断图中合成的多肽,前三个氨基酸的种类(按前后顺序排列)______。〔提示:几种氨基酸及对应密码子:甲硫氨酸(AUG)、甘氨酸(GGA)、丝氨酸(UCU)、酪氨酸(UAC)、精氨酸(AGA)、丙氨酸(GCU)。〕

(4)经过培养、筛选获得一株有抗虫特性的转基因植株。经过分析,该植株细胞中含有一个携带目的基因的DNA片段,因此可以把它看作是杂合子。理论上,在该转基因植株自交产生的F1中,仍具有抗虫特性的植株占总数的______。将上述抗虫棉植株的后代种子种植下去后,后代往往有很多植株不再具有抗虫特性,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要想获得纯合子,常采用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

26、

(11分)人类白化病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某患者家系的系谱图如图甲。已知某种方法能够使正常基因A显示一个条带,白化基因a则显示为位置不同的另一个条带。用该方法对上述家系中的每个个体进行分析,条带的有无及其位置表示为图乙。根据上述实验结果,回答下列问题:

1

2

(1)条带1代表_____________基因。个体2~5的基因型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

(2)已知系谱图和图乙的实验结果都是正确的,根据遗传定律分析图甲和图乙,发现该家系中有一个体的条带表现与其父母不符,该个体与其父母的编号分别是____、____、和_____,产生这种结果的原因是____________。

(3)仅根据图乙的个体基因型的信息,若不考虑突变因素,则个体9与一个家系外的白化病患者结婚,生出一个白化病子女的概率为______,其原因是______。

27、

如图所示,左图为某种真菌线粒体中蛋白质的生物合成示意图,右上图为其中一个生理过程的模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

(1)结构Ⅰ、Ⅱ代表的结构或物质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完成过程①需要的物质是从细胞质进入细胞核的,它们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据图分析,基因表达过程中转录的发生场所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根据表格判断:Ⅲ为__________(填名称),携带的氨基酸是________。若蛋白质2在线粒体内膜上发挥作用,推测其功能可能是参与有氧呼吸的第________阶段。

(5)如图为上图中①过程,图中的b和d二者在化学组成上的区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图中a是一种酶分子,它能促进c的合成,其名称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28、

如图是DNA片段的结构图,请据图回答问题:

1

(1)图甲表示DNA片段的________结构,图乙表示DNA片段的________结构。

(2)填出图中部分结构的名称:[2]__________________,[5]________________。

(3)从图中可以看出,DNA分子的两条链是由________和________交替连接形成的。

(4)连接碱基对的化学键是________,碱基配对的方式如下:________与________配对;________与______配对。

(5)从图甲中可以看出组成DNA分子的两条链的方向是________的,从图乙可以看出组成DNA分子的两条链相互缠绕成规则的________结构。

(6)含有200个碱基的某DNA片段中碱基间的氢键共有260个。则该DNA片段中共有腺嘌呤__________个,C和G构成的碱基对共________对。

29、

小麦的毛颖和光颖是一对相对性状(显、隐性分别由A、a基因控制),抗锈和感锈是另一对相对性状(显、隐性分别由R、r基因控制),控制这两对相对性状的基因均独立遗传。以纯种毛颖感锈植株(甲)和纯种光颖抗锈植株(乙)为亲本进行杂交,F1均为毛颖抗锈(丙)。再用F1与丁进行杂交,F2有四种表现型,对每对相对性状的植株数目比例作出的统计结果如图:

1

(1)丙的基因型是____,丁的基因型是____。

(2)F1形成的配子种类是____________。产生这几种配子的原因是F1在形成配子的过程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F2中表现型不同于双亲(甲和乙)的个体占全部F2的____。

(4)写出F2中抗锈病个体的基因型及比例__________。(只考虑抗锈和感锈一对相对性状)

云南省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丘北县丘北二中2018-2019学年高一(6月)月考生物试卷

高中生物考试
一、选择题(共23题,共115分)

1、

下列有关蛋白质合成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终止密码不编码氨基酸

B. 每种tRNA只转运一种氨基酸

C. tRNA上的反密码子携带了氨基酸序列的遗传信息

D. 核糖体可在mRNA上移动

【考点】
【答案】

C

【解析】

蛋白质的合成包括转录和翻译两个阶段,转录过程以DNA的一条链为模板,利用环境中游离的核糖核苷酸为原料合成RNA;翻译以mRNA为模板,利用游离的氨基酸为原料合成多肽或蛋白质。

A、密码子有64种,其中有三种终止密码子没有对应的氨基酸,A正确;

B、每种tRNA只转运一种氨基酸,一种氨基酸可以由一种或多种tRNA转运,B正确;

C、mRNA上的密码子携带了氨基酸序列的遗传信息,C错误;

D、核糖体可沿mRNA移动合成多肽,D正确。

故选C。

2、

下列关于生物变异在理论和实践上的意义的叙述,错误的是

A. 不定向的变异为定向的自然选择提供了原材料

B. 应用基因突变的原理进行人工诱变育种,可大大提高突变率

C. 采用花药离体培养,得到的单倍体植株比普通植株弱小

D. 在多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中,主要由于基因突变而使子代产生了不同于亲代的性状

【考点】
【答案】

D

【解析】

可遗传的变异包括: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可遗传的变异可以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

A、变异是不定向的,自然选择是定向,不定向的变异为定向的自然选择提供了原材料,A正确;

B、诱变育种的原理是基因突变,可以提高突变率, B正确;

C、采用花药离体培养,获得的植株是由花粉直接发育而来,故为单倍体,单倍体植株比普通植株弱小,C正确;

D、在多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中,主要由于基因重组而使子代产生了不同于亲代的性状,D错误。

故选D。

3、

下列有关生物的进化和生物多样性的叙述错误的是

A. 自然界中种群的基因频率总是在不断变化的,基因频率的变化是导致基因库变化的原因

B. 狼和鹿通过捕食和被捕食进行着相互选择,实现共同进化

C. 从分子水平上看,生物的性状具有多样性的直接原因是基因的多样性

D. 生物多样性包括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

【考点】
【答案】

C

【解析】

种群中基因频率改变一定会导致种群基因库的改变,A正确;共同进化过程可以发生在不同种生物之间,也可以发生在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如狼和鹿通过捕食和被捕食进行着相互选择就是共同进化的体现,B正确;生物多样性的直接原因是蛋白质分子的多样性,基因多样性是生物多样性的根本原因,C错误;生物多样性从不同的层次上可以包括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D正确。

4、

下列哪一项不是自然选择对生物进化的作用

A. 自然选择作用于生物的变异,使有利的变异得到保存,不利的变异被淘汰

B. 自然选择使生物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

C. 自然选择使生物的变异发生定向改变

D. 自然选择是物种形成的基本条件之一

【考点】
【答案】

C

【解析】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基本观点: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生物进化的实质在于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及隔离是物种形成过程的三个基本环节,通过它们的综合作用,种群产生分化,最终导致新物种的形成。其中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生物进化的原材料,自然选择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定向的改变并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

A、自然选择作用于生物的变异,经过优胜劣汰,使有利的变异得到保存,不利的变异被淘汰,A正确;

B、自然选择使生物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生物发生进化,B正确;

C、生物的变异是不定向的,不能发生定向的变异,C错误;

D、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种群基因频率发生改变,进而产生生殖隔离,形成新物种,D正确。

故选C。

5、

人工选择能选育出良种,自然选择能形成物种,这两方面共同的选择基础是

A. 生物都具有很强的繁殖能力

B. 生物普遍具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

C. 生物都在进行生存斗争

D. 人和自然界的选择力量

【考点】
【答案】

B

【解析】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基本观点: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生物进化的实质在于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及隔离是物种形成过程的三个基本环节,通过它们的综合作用,种群产生分化,最终导致新物种的形成。其中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生物进化的原材料,自然选择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定向的改变并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

无论人工选择还是自然选择,都必须建立在生物之间有性状差异(通过变异),并且被选择性状可以遗传的基础上。综上所述,ACD不符合题意,B符合题意。

故选B。

6、

下列有关生物转基因技术安全性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生物转基因技术既可造福人类,又能威胁社会

B. 人们对转基因食品的担心,从某些实例来看并非是多余的

C. 转基因生物带来的安全性问题主要包括食品安全、环境安全、生物安全

D. 由于生殖隔离,转基因农作物肯定不会将目的基因传给杂草

【考点】
【答案】

D

【解析】

转基因技术的安全性主要集中在生物安全、食品安全和环境安全。

A、生物转基因技术具有两面性,既可造福人类,又能威胁社会,A正确;

B、人们对转基因食品的担心,从某些实例来看并非是多余的,可能会出现滞后效应、出现新的过敏原等,B正确;

C、转基因生物的安全性主要集中在食品安全、环境安全、生物安全三个方面,C正确;

D、转基因农作物可能通过花粉将目的基因传给杂草,造成基因污染,D错误。

故选D。

7、

1979年,科学家成功培育出了能够产生人胰岛素的大肠杆菌。通过体外培养能够大量生产人胰岛素,为糖尿病人带来福音。培育产生人胰岛素大肠杆菌的目的基因是

A. 大肠杆菌质粒中的标记基因

B. 人体细胞控制胰岛素合成的基因

C. 大肠杆菌质粒中的抗性基因

D. 大肠杆菌拟核中控制胰岛素合成的基因

【考点】
【答案】

B

【解析】

基因工程育种的原理是基因重组,

基因工程的工具有:限制酶、DNA连接酶和运载体。

科学家成功培育出了能够产生人胰岛素的大肠杆菌,该大肠杆菌能产生人的胰岛素,故目的基因是来自于人体细胞中控制胰岛素合成的基因。综上所述,ACD不符合题意,B符合题意。

故选B。

8、

下列各项措施中,能够产生新基因的是

A. 高秆抗病小麦与矮秆不抗病小麦杂交

B. 用秋水仙素处理二倍体西瓜得到四倍体西瓜

C. 用花药离体培养小麦植株

D. “黑农五号”大豆的培育

【考点】
【答案】

D

【解析】

杂交育种的原理是基因重组;诱变育种的原理是基因突变;单倍体育种和多倍体育种的原理是染色体数目。

A、高秆抗病小麦与矮秆不抗病小麦杂交利用的原理是基因重组,不能产生新基因,A错误;

B、用秋水仙素处理二倍体西瓜得到四倍体西瓜利用的原理是染色体数目变异,不能产生新基因,B错误;

C、用花药离体培养小麦植株利用的原理是染色体数目变异,不能产生新基因,C错误;

D、“黑农五号”大豆的培育是诱变育种的产物,可以产生新基因,D正确。

故选D。

9、

如图曲线表示各类遗传病在人体不同发育阶段的发病风险,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1

A. 在人类的遗传病中,患者的体细胞中可能不含致病基因

B. 在单基因遗传病中,体细胞中含有某致病基因后,个体就会发病

C. 多基因遗传病的显著特点是成年人发病风险显著增加

D. 染色体异常遗传病多导致流产,所以其发病率在出生后明显低于胎儿期

【考点】
【答案】

B

【解析】

人类遗传病包括单基因遗传病、多基因遗传病和染色体异常遗传病。

A、染色体异常遗传病患者的体细胞中不含致病基因,A正确;

B、在单基因遗传病中,体细胞中含有某致病基因后,个体不一定会发病,如红绿色盲携带者表现型正常,B错误;

C、由图可知,多基因遗传病的显著特点是成年人发病风险显著增加,C正确;

D、染色体异常遗传病多导致流产,所以其发病率在出生后明显低于胎儿期,原因是染色体异常遗传病往往造成严重后果,多导致流产,D正确。

故选B。

10、

如图所示为雄果蝇染色体图,据图能得到的结论是

1

①其配子的染色体组是X、Ⅱ、Ⅲ、Ⅳ或Y、Ⅱ、Ⅲ、Ⅳ

②有丝分裂后期有4个染色体组,染色体有5种不同形态

③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有2个染色体组,染色体有5种不同形态

④该生物进行基因测序应选择5条染色体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③ C. ①②④ D. ②③④

【考点】
【答案】

C

【解析】

该果蝇配子的染色体组是X、Ⅱ、Ⅲ、Ⅳ或Y、Ⅱ、Ⅲ、Ⅳ,①正确;有丝分裂后期有4个染色体组,染色体有5种不同形态,②正确;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有2个染色体组,染色体有4种不同形态,③错误;对该生物进行基因测序应选择5条染色体,④正确。

11、

如图是人胰岛素基因的遗传信息流动情况,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1

A. ①过程以核糖核苷酸为主要原料

B. 胰岛B细胞中存在图中①②③过程

C. 皮肤生发层细胞中只存在图示的①过程

D. 参与③过程的氨基酸和tRNA种类数相同

【考点】
【答案】

C

【解析】

由图可知,①DNA复制、②转录、③翻译。

A、①过程以四种游离的脱氧核苷酸为原料,A错误;

B、胰岛B细胞中存在图中②③过程,该细胞高度分化,不能进行细胞分裂,不能进行DNA复制,B错误;

C、皮肤生发层细胞中可以①DNA复制过程,但不能合成胰岛素,C正确;

D、参与③翻译过程的氨基酸有20种,tRNA有61种,D错误。

故选C。

12、

在生物实验室内模拟生物体DNA复制所必需的条件是

①酶类 ②游离4种脱氧核苷酸 ③ATP ④DNA分子 ⑤适宜的温度 ⑥适宜的pH

A. ①②③④ B. ②③④⑤

C. ①②③⑤⑥ D. ①②③④⑤⑥

【考点】
【答案】

D

【解析】

DNA复制的原料是四种游离的脱氧核苷酸,场所是细胞核、线粒体和叶绿体,所需的酶是解旋酶和DNA聚合酶,产物是DNA。

在生物实验室内模拟生物体DNA复制所必需的条件是:①解旋酶、DNA聚合酶;②游离4种脱氧核苷酸(腺嘌呤脱氧核苷酸、鸟嘌呤脱氧核苷酸、胞嘧啶脱氧核苷酸、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③ATP(供能);④DNA分子(模板);⑤适宜的温度、⑥适宜的pH(保证酶活性)。综上所述,ABC不符合题意,D符合题意。

故选D。

13、

下面关于DNA分子结构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 每个DNA分子中通常都含有四种脱氧核苷酸

B. DNA分子的两条链反向平行

C. DNA两条链上的碱基以氢键相连,且A与T配对,G与C配对

D. 每个脱氧核糖上均连接着一个磷酸和一个碱基

【考点】
【答案】

D

【解析】

DNA的基本单位是脱氧核苷酸,双链DNA中磷酸与脱氧核糖交替连接,排列在外侧,构成DNA的基本骨架;碱基对排列在内侧。两条链反向平行盘旋成双螺旋结构。两条链之间的碱基遵循碱基的互补配对原则(A-T、C-G)。

A、每个DNA分子中通常都含有四种脱氧核苷酸,不同DNA种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不同,A正确;

B、DNA分子的两条链反向平行,呈双螺旋结构,B正确;

C、DNA两条链上的碱基以氢键相连,且A与T配对,G与C配对,A-T之间2个氢键,C-G之间三个氢键,C正确;

D、有的脱氧核糖上连接着2个磷酸,D错误。

故选D。

14、

下列有关噬菌体和细菌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噬菌体是寄生在细菌体内的原核生物

B. T2噬菌体含有DNA和RNA两种核酸

C. 噬菌体和细菌共有的细胞器是核糖体

D. T2噬菌体侵入到大肠杆菌体内的是其DNA

【考点】
【答案】

D

【解析】

噬菌体是病毒,无细胞结构,不能独立生活,只含有DNA和蛋白质两种成分。

A、噬菌体属于病毒,不属于原核生物,A错误;

B、T2噬菌体只含有DNA一种核酸,B错误;

C、噬菌体不含有细胞器,C错误;

D、T2噬菌体侵入到大肠杆菌体内的是其DNA,蛋白质外壳留在外面,D正确。

故选D。

15、

格里菲思的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证实了

A. DNA是遗传物质 B.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C. 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 D. 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中含有某种“转化因子”

【考点】
【答案】

D

【解析】

格里菲斯实验说明加热杀死的S型菌存在转化因子;艾弗里的实验证明DNA是遗传物质,其他物质不是;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说明DNA是遗传物质。

A、格里菲思的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不能证明DNA是遗传物质,A错误;

B、格里菲思的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不能证明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B错误;

C、格里菲思的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不能证明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C错误;

D、格里菲思的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说明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中含有某种“转化因子”,D正确。

故选D。

16、

某对表现型正常的夫妇生出了一个红绿色盲的儿子和一个表现型正常的女儿,该女儿与一个表现型正常的男子结婚,生出一个红绿色盲基因携带者的概率是

A. 1/2 B. 1/4 C. 1/6 D. 1/8

【考点】
【答案】

D

【解析】

红绿色盲是伴X隐性遗传病,表现型正常的女性基因型为:XBXB、XBXb,色盲女性的基因型为XbXb,正常男性的基因型为XBY,色盲男性的基因型为XbY。

某对表现型正常的夫妇生出了一个红绿色盲的儿子,说明该夫妇的基因型为:XBXb×XBY,他们所生正常女儿的基因型为:1/2XBXB、1/2XBXb,与正常的男性即XBY婚配后代是XBXb的概率是:1/2×1/4=1/8。综上所述,ABC不符合题意,D符合题意。

故选D。

17、

雄蛙和雌蛙的性染色体组成分别为XY和XX,假定一只正常的雌蛙在外界环境的影响下,变成了一只能生育的雄蛙,用此雄蛙和正常雌蛙交配(抱对),其子代中的雌蛙(♀)和雄蛙(♂)的比例是

A. ♀∶♂=1∶1 B. ♀∶♂=2∶1

C. ♀∶♂=3∶1 D. ♀∶♂=1∶0

【考点】
【答案】

D

【解析】

XY型性别决定的生物,雌性的性染色体组成是XX,雄性的性染色体组成是XY。

雌蛙在外界环境的影响下,变成了一只能生育的雄蛙,该雄蛙的性染色体为XX,只能产生一种含X的雄配子;正常的雌蛙性染色体为XX,只能产生一种含X的雌配子,故后代中只有XX的雌性个体。综上所述,ABC不符合题意,D符合题意。

故选D。

18、

下列关于雌雄果蝇体细胞的染色体叙述,错误的是

A. 果蝇体细胞中有4对染色体,3对是常染色体

B. 在雌果蝇中的性染色体是同型的

C. 在雄果蝇中的性染色体是异型的

D. 在果蝇体细胞中每对染色体上都有彼此的等位基因

【考点】
【答案】

D

【解析】

果蝇的体细胞中有含有4对同源染色体, 3对+XX或3对+XY,雌果蝇的性染色体是组成为XX,雄果蝇的性染色体是XY;果蝇的Y染色体比X染色体长。

A.果蝇的体细胞中有含有4对同源染色体,其中包括3对常染色体和1对性染色体,A正确;

B.雌果蝇的性染色体组成是XX,性染色体是同型的,B正确;

C.雄果蝇的性染色体组成是XY,其中X染色体较Y染色体长,性染色体是异性的,C正确;

D.果蝇的X染色体和Y染色体是一对同源染色体,但它们存在非同源区段,因此位于雄性果蝇体细胞内X染色体上基因不一定能在Y染色体上找到相应的等位基因,D错误.

19、

在产生成熟生殖细胞时,减数分裂的根本目的是

A. 细胞分裂两次 B. 染色体复制一次

C. 染色体数目减半 D. 同源染色体联会

【考点】
【答案】

C

【解析】

减数分裂是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在产生成熟的生殖细胞时,进行的染色体数目减半的细胞分裂。

减数分裂的过程中,DNA复制一次,细胞连续分裂两次,该过程中会发生同源染色体的联会、分离。减数分裂的根本目的是让产生的成熟的生殖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减半,再经过受精作用恢复体细胞中相同的染色体数目。综上所述,ABD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

故选C。

20、

以下关于表现型和基因型的叙述正确的是

A. 表现型都能通过眼睛观察出来,如高茎和矮茎

B. 基因型不能通过眼睛观察,必须使用电子显微镜

C. 在相同环境下,表现型相同,基因型一定相同

D. 基因型相同,表现型不一定相同

【考点】
【答案】

D

【解析】

基因型决定表现型,表现型还受到环境的影响,即表现型是基因型和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

A、表现型是个体表现出的性状,是可以观察和测量的,但不一定都能通过眼睛观察出来,A错误;

B、基因型不能通过眼睛观察,也不能通过电子显微镜观察到,B错误;

C、在相同环境下,表现型相同,基因型不一定相同,如AA和Aa,C错误;

D、基因型相同,生活的环境不同,表现型可能不相同,D正确。

故选D。

21、

孟德尔的豌豆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中,F2中除了出现两个亲本类型外,还出现了两个与亲本不同的类型。对这一现象的正确解释是F1的

A. 基因发生了改变 B. 成对的基因分离的同时,非成对的基因间自由组合

C. 非成对的基因的分离 D. 成对的基因的分离

【考点】
【答案】

B

【解析】

孟德尔的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中,亲本是纯合的黄色圆粒豌豆和纯合的绿色皱粒豌豆,子一代全是黄色圆粒,子二代中黄色圆粒:黄色皱粒:绿色圆粒:绿色皱粒=9:3:3:1。

孟德尔的豌豆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中,F2中出现了亲本的黄色圆粒豌豆和绿色皱粒豌豆,还出现了亲本所没有黄色皱粒和绿色圆粒,子一代的基因型为YyRr,在形成配子时,等位基因Y与y分离,R与r分离,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产生四种比例相等的配子即YR、Yr、yR、yr,经过雌雄配子的组合产生9种基因型,4种表现型。综上所述,ACD不符合题意,B符合题意。

故选B。

22、

杂合子高茎豌豆自交,后代中已有15株高茎,第16株豌豆的表现型

A. 一定为矮茎 B. 一定为高茎

C. 是矮茎的可能性大 D. 是高茎的可能性大

【考点】
【答案】

D

【解析】

设豌豆的高茎和矮茎受A、a控制,高茎的基因型为AA或Aa,矮茎的基因型为aa。

杂合子高茎豌豆的基因型为Aa,自交后代中高茎A-:矮茎aa=3:1,第16株可能是高茎或矮茎,是高茎的概率是3/4,矮茎的概率是1/4。故是高茎的概率更大一些。综上所述,ABC不符合题意,D符合题意。

故选D。

23、

牦牛的毛色中,黑色对红色为显性,为了确定一头黑色母牛是否为纯合子,应选择交配的公牛是

A. 黑色纯合子 B. 黑色杂合子

C. 红色纯合子 D. 红色杂合子

【考点】
【答案】

C

【解析】

设牦牛的毛色受A、a控制,黑色的基因型为AA、Aa,红色的基因型为aa。

黑色母牛的基因型可能是AA或Aa,要鉴定其基因型,可以选择红色公牛即aa进出交配,若后代全是黑色牛,说明该母牛是AA,若后代中有黑色和红色,说明该母牛是Aa。综上所述,ABD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

故选C。

二、非选择题(共6题,共30分)

24、

Ⅰ.生物进化中的“中性学说”认为每种生物信息大分子都有一定的进化速率,进化的主导因素不是自然选择。如图为几种蛋白质的进化过程中氨基酸的置换速率。

1

(1)通过上述材料可知,中性学说认为:①突变大多是____________的,突变对生物既无利,也无害时,自然选择对它________;②生物进化速率取决于__________。

(2)由图可知,不同蛋白质________不同,__________的年进化速率最高。

(3)科学家认为当蛋白质分子引起生物体的形态和生理发生差异后,______________才发挥作用。

Ⅱ.如图表示生物多样性的形成过程。

2

(1)由于外界______________的变化,生物体内部________因素的影响,进而形成______________,使比较原始的哺乳类向不同的方向发展。

(2)生物种类的数量变化为______________。

(3)上述(1)(2)可以归纳并用于解释生物的________性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性。

【考点】
【答案】

中性   不起作用   分子的置换速率   氨基酸的置换速率   血纤肽   自然选择   自然环境   可遗传变异   生殖隔离   从少到多   多样   适应  

【解析】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基本观点: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生物进化的实质在于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及隔离是物种形成过程的三个基本环节,通过它们的综合作用,种群产生分化,最终导致新物种的形成。其中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生物进化的原材料,自然选择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定向的改变并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

Ⅰ.(1)中性学说认为:突变大多是中性的,突变对生物既无利,也无害时,自然选择对它不起作用;只有当蛋白质分子引起生物体的性状发生改变时,自然选择才起作用,生物进化速率取决于分子的置换速率。

(2)由图可知,不同蛋白质氨基酸的置换速率不同,其中组蛋白H4的年进化速率最低,血纤肽的年进化速率最高。

(3)科学家认为当蛋白质分子引起生物体的形态和生理发生差异后,自然选择才发挥作用。

Ⅱ. (1)生物多样性的形成可以概括为共同进化,外因是外界环境的变化,内因是生物体内部可遗传变异为自然环境提供原材料,进而形成生殖隔离,使比较原始的哺乳类向不同的方向发展。

(2)生物进化的过程中,生物种类由少到多,而且不同生物适应不同的生存环境。

(3)上述(1)(2)可以归纳并用于解释生物的多样性和适应性。

25、

如图表示利用基因工程培育抗虫棉过程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

(1)科学家在进行图中[①]操作时,要用______分别切割运载体和目的基因,还要用______将运载体和目的基因连接起来,形成______。

(2)经过[②]操作将目的基因导入______,然后经过组织培养形成抗虫棉植株,此过程体现了质粒作为运载体必须具备的两个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下列是几种氨基酸对应的密码子,据此推断图中合成的多肽,前三个氨基酸的种类(按前后顺序排列)______。〔提示:几种氨基酸及对应密码子:甲硫氨酸(AUG)、甘氨酸(GGA)、丝氨酸(UCU)、酪氨酸(UAC)、精氨酸(AGA)、丙氨酸(GCU)。〕

(4)经过培养、筛选获得一株有抗虫特性的转基因植株。经过分析,该植株细胞中含有一个携带目的基因的DNA片段,因此可以把它看作是杂合子。理论上,在该转基因植株自交产生的F1中,仍具有抗虫特性的植株占总数的______。将上述抗虫棉植株的后代种子种植下去后,后代往往有很多植株不再具有抗虫特性,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要想获得纯合子,常采用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

【考点】
【答案】

同一种限制性核酸内切酶   DNA连接酶   重组质粒   受体细胞   具有标记基因   能在宿主细胞中复制并稳定保存   甲硫氨酸、丙氨酸、丝氨酸   3/4   发生性状分离   连续自交  

【解析】

由图可知,①是构建基因表达载体,②是把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③是组织培养,④是核糖体,⑤是tRNA。

Ⅰ是质粒,Ⅱ是重组载体,Ⅲ是含目的基因的受体细胞,Ⅳ是核糖体。

(1)①是构建基因表达载体,该过程中需要限制酶分别切割运载体和目的基因,再用DNA连接酶将运载体和目的基因连接起来,形成重组质粒。

(2)②是把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受体细胞经过组织培养可以形成抗虫棉植株。质粒作为运载体必须具备的两个条件是具有标记基因、能在宿主细胞中复制并稳定保存。

(3)由图可知,mRNA上前三个氨基酸的密码子依次是:AUG-GCU-UCU,结合密码子表可知,前三个氨基酸依次是甲硫氨酸、丙氨酸、丝氨酸。

(4)该转基因植株相当于杂合子,基因型设为Aa,其自交产生的F1中,仍具有抗虫特性的植株即A-占3/4。由于该抗虫植株是杂合子,其后代会出现性状分离,故将上述抗虫棉植株的后代种子种植下去后,后代往往有很多植株不再具有抗虫特性。可以通过连续自交获得纯合子。

26、

(11分)人类白化病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某患者家系的系谱图如图甲。已知某种方法能够使正常基因A显示一个条带,白化基因a则显示为位置不同的另一个条带。用该方法对上述家系中的每个个体进行分析,条带的有无及其位置表示为图乙。根据上述实验结果,回答下列问题:

1

2

(1)条带1代表_____________基因。个体2~5的基因型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

(2)已知系谱图和图乙的实验结果都是正确的,根据遗传定律分析图甲和图乙,发现该家系中有一个体的条带表现与其父母不符,该个体与其父母的编号分别是____、____、和_____,产生这种结果的原因是____________。

(3)仅根据图乙的个体基因型的信息,若不考虑突变因素,则个体9与一个家系外的白化病患者结婚,生出一个白化病子女的概率为______,其原因是______。

【考点】
【答案】

(1)A Aa AA AA aa

(1)10 3 4  基因发生了突变

(1)0 个体9的基因型是AA,不可能生出aa个体

【解析】

(1)由以上分析可知条带1代表的是A基因,条带2代表的是a基因,则2~5个体的基因型依次为Aa、AA、AA和aa.

(2)由乙图可知,3号和4号个体只有条带1,说明他们的基因型均为AA,则他们的子代(8、9和10号)的基因型也应该均为AA,即只有条带1,而10号个体的基因型为Aa,与亲本不符,可能是发生了基因突变.

(3)由乙图可知,9号个体的基因型为AA,所以该个体与一个家系外的白化病患者(aa)结婚,生出一个白化病子女的概率为0。

27、

如图所示,左图为某种真菌线粒体中蛋白质的生物合成示意图,右上图为其中一个生理过程的模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

(1)结构Ⅰ、Ⅱ代表的结构或物质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完成过程①需要的物质是从细胞质进入细胞核的,它们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据图分析,基因表达过程中转录的发生场所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根据表格判断:Ⅲ为__________(填名称),携带的氨基酸是________。若蛋白质2在线粒体内膜上发挥作用,推测其功能可能是参与有氧呼吸的第________阶段。

(5)如图为上图中①过程,图中的b和d二者在化学组成上的区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图中a是一种酶分子,它能促进c的合成,其名称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考点】
【答案】

核膜   线粒体DNA   ATP、核糖核苷酸、酶   细胞核、线粒体   tRNA   苏氨酸   三   前者含脱氧核糖,后者含核糖   RNA聚合酶  

【解析】

由图可知,①是核基因的转录,②是翻译,③是线粒体基因的转录,④是翻译。Ⅰ是核膜、Ⅱ是线粒体基因、Ⅲ是tRNA。

(1)由图可知,Ⅰ是核膜、Ⅱ是线粒体基因。

(2)①是核基因的转录,需要四种游离的核糖核苷酸、RNA聚合酶、ATP等物质的参与,这些物质是从细胞质进入细胞核的。

(3)①是核基因的转录,③是线粒体基因的转录,故图中发生转录的场所有细胞核和线粒体。

(4)由图可知,Ⅲ为是tRNA,其反密码子是UGA,其携带的氨基酸的密码子是ACU,对应的氨基酸为苏氨酸。由于线粒体内膜是有氧呼吸第三阶段的场所,若蛋白质2在线粒体内膜上发挥作用,它是参与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

(5)如图为上图中①转录过程,图中的b是胞嘧啶脱氧核苷酸,d是胞嘧啶核糖核苷酸,二者在化学组成上的区别是前者含脱氧核糖,后者含核糖。转录需要a即RNA聚合酶的催化,它能促进c即RNA的合成。

28、

如图是DNA片段的结构图,请据图回答问题:

1

(1)图甲表示DNA片段的________结构,图乙表示DNA片段的________结构。

(2)填出图中部分结构的名称:[2]__________________,[5]________________。

(3)从图中可以看出,DNA分子的两条链是由________和________交替连接形成的。

(4)连接碱基对的化学键是________,碱基配对的方式如下:________与________配对;________与______配对。

(5)从图甲中可以看出组成DNA分子的两条链的方向是________的,从图乙可以看出组成DNA分子的两条链相互缠绕成规则的________结构。

(6)含有200个碱基的某DNA片段中碱基间的氢键共有260个。则该DNA片段中共有腺嘌呤__________个,C和G构成的碱基对共________对。

【考点】
【答案】

平面   立体(或空间)   一条脱氧核苷酸单链片段   腺嘌呤脱氧核苷酸   脱氧核糖   磷酸   氢键   A(腺嘌呤)   T(胸腺嘧啶)   G(鸟嘌呤)   C(胞嘧啶)   相反   双螺旋   40   60  

【解析】

由图可知,1碱基对,2脱氧核苷酸链,3脱氧核糖,4磷酸,5腺嘌呤脱氧核苷酸,6腺嘌呤,7氢键。

(1)图甲表示DNA的平面结构,图乙表示DNA片段的立体结构即双螺旋结构。

(2)由图可知,2是脱氧核苷酸链,5是腺嘌呤脱氧核苷酸。

(3)DNA分子的两条链中,磷酸和脱氧核糖交替连接,构成DNA的基本骨架。

(4)DNA中A与T配对,C与G配对,碱基对之间以氢键相连,A-T之间2个氢键,C-G之间三个氢键。

(5)DNA分子的两条链是反向平行的,从图乙可以看出组成DNA分子的两条链相互缠绕成规则的双螺旋结构。

(6)含有200个碱基的某DNA片段中碱基间的氢键共有260个。设该DNA种A为X个,则A=T=X,C=G=100-X,该DNA中氢键的数目为:2X+3(100-X)=260个,故X=40个。即腺嘌呤有40个,C-G碱基对由100-40=60个。

29、

小麦的毛颖和光颖是一对相对性状(显、隐性分别由A、a基因控制),抗锈和感锈是另一对相对性状(显、隐性分别由R、r基因控制),控制这两对相对性状的基因均独立遗传。以纯种毛颖感锈植株(甲)和纯种光颖抗锈植株(乙)为亲本进行杂交,F1均为毛颖抗锈(丙)。再用F1与丁进行杂交,F2有四种表现型,对每对相对性状的植株数目比例作出的统计结果如图:

1

(1)丙的基因型是____,丁的基因型是____。

(2)F1形成的配子种类是____________。产生这几种配子的原因是F1在形成配子的过程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F2中表现型不同于双亲(甲和乙)的个体占全部F2的____。

(4)写出F2中抗锈病个体的基因型及比例__________。(只考虑抗锈和感锈一对相对性状)

【考点】
【答案】

(1)AaRraaRr (2)AR、Ar、aR、ar 决定同一性状的成对基因分离,而决定不同性状的基因自由组合  (3)1/2(4)RR∶Rr=1∶2

【解析】

试题分析题意可知,以纯种毛颖感锈植株(甲)和纯种光颖抗锈植株(乙)为亲本进行杂交, F1均为毛颖抗锈(丙),根据“无中生有为隐性”可以判断两对相对性状中,显性性状分别是毛颖、抗锈。因为亲本为纯种,因此亲本甲的基因型是AArr,亲本乙的基因型为aaRR。由以上分析可知F1(丙)的基因型为AaRr。丙与丁杂交,单独分析抗锈和感锈病这一对相对性状,F2中抗锈:感锈=3:1,说明亲本都是杂合子,即亲本的基因型均为Rr;单独分析毛颖和光颖这一对相对性状, F2中毛颖:光颖=1:1,属于测交类型,则亲本的基因型为Aa×aa。由此推断亲本丁的基因型为aaRr。

(1)根据以上分析可知,丙的基因型为AaRr,丁的基因型是aaRr。

(2) 由于丙的基因型为AaRr,根据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F1形成的配子种类有AR、Ar、aR、ar。产生这4种配子的原因是F1在形成配子的过程中决定同一性状的成对基因分离,而决定不同性状的基因自由组合。

(3) 根据F1丙(AaRr)×丁(aaRr),在得到的F2中,表现型与甲相同(A_rr)的比例占1/2×1/4=1/8,表现型与乙相同(aaR_)的比例占1/2×3/4=3/8,因此表现型不同于双亲(甲和乙)的个体占全部F2代的1-1/8-3/8=1/2。

(4) 单独分析抗病与感病这对性状,根据F1丙(Rr)×丁(Rr),在得到的F2(为RR、Rr、rr=1:2:1)中,其中抗锈病的基因型及比例为RR:Rr=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