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长沙市长郡中学新高一分班考试化学(解析版)

高中化学考试
考试时间: 分钟 满分: 120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共15题,共75分)

1、

下列化学用语既能表示一种元素,又能表示一个原子,还能表示一种物质的是(   )

A. Na   B. H   C. N2   D. H2O

2、

英国科技人员研制出自动灭火陶瓷砖,砖里压入了一定量的氦气和二氧化碳,这种砖砌成的房屋发生火灾时,在高温烘烧下砖会裂开,并喷出氦气和二氧化碳,从而抑制和扑灭火焰.自动灭火陶瓷砖的灭火原理是(   )

A.清除可燃物   B.使燃烧物与氧气隔绝

C.降低燃烧物的着火点   D.使燃烧物的温度降低到着火点以下

3、

碳化硅(SiC)陶瓷基复合材料是一种新型热结构材料。在空气中,碳化硅能与熔融的氢氧化钠发生反应:SiC+2NaOH+2O2=Na2SiO3+X+H2O,下列有关X物质的化学式推断中,正确的是(   )

A.SiO2 B.CO   C.CO2   D.Na2CO3

4、

不使用其它试剂,区分①CuSO4 ②NaOH ③NaCl ④HCl的可能先后顺序是( )

A. ①③②④   B. ①②③④   C. ④①③②   D. ②①③④

5、

“饮食健康”是人们普遍的生活追求,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为了保持腊肉肉质鲜美,添加过量的亚硝酸钠

B.为了防止食用鱿鱼变质,用甲醛水溶液浸泡存放

C.为了防止黄曲霉素对人体的危害,绝对不能食用霉变食物

D.为了防止摄入锌不足引起疾病,过量服用补锌药剂

6、

下列小实验不能成功的是(   )

A. 用活性炭将硬水软化   B. 用紫卷心菜自制酸碱指示剂

C. 用食醋制无壳鸡蛋   D. 用灼烧闻气味的方法区分棉纤维和羊毛纤维

7、

如下图是某化学反应的微观模型,“1”、“2”分别表示不同元素的原子。下列各项中对图示模型理解正确的是( )

3

A. 该反应属于分解反应   B. 反应中共有两种元素参与

C. 反应物和生成物中只有一种单质   D. 参加反应的两种物质分子个数之比为2:3

8、

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下图所示。取等质量t2℃的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分别蒸发等量水后恢复至t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1

A.原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a>b=c

B.恢复至t2℃时,析出溶质的质量a > b=c

C.恢复至t2℃时,三种溶液一定都是饱和溶液

D.若继续降温至t1℃,三种溶液一定都是饱和溶液

9、

下列各组物质按单质、氧化物、混合物的顺序排列的是(   )

A.冰、干冰、赤铁矿   B.氢气、生石灰、煤

C.红磷、纯碱、石油   D.金刚石、熟石灰、空气

10、

下列实验结论正确的是(   )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A

将一根未打磨的铝条放入硫酸铜溶液中

无紫红色固体析出

铝不如铜活泼

B

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入氧气瓶中

木条复燃

氧气能支持燃烧

C

将CO通过灼热的氧化铜

黑色固体变成红色

CO具有可燃性

D

将氢氧化钠固体加入水中

溶液温度升高

该反应是放热反应

11、

将适量的铜粉和镁粉的混合物放入一定量的硝酸银溶液中,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固体物质和无色滤液,则关于滤出的固体和无色滤液的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滤出的固体中一定含有银和铜,一定不含镁

B.滤出的固体中一定含有银,可能含有铜和镁

C.滤液中一定含有硝酸银和硝酸镁,一定没有硝酸铜

D.滤液中一定含有硝酸镁,一定没有硝酸银和硝酸铜

12、

下列有关金属的用途,其中利用的是金属的化学性质的是(   )

A.铜——电线   B.铝——反射镜

C.铁——回收溶液中的银   D.不锈钢——炊具

13、

归纳是化学学习的重要方法之一,小明在以下的归纳中你认为不正确的是(   )

A.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但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不一定是中和反应

B.分解反应就是一种物质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的反应

C.合金是金属材料,所以合金都是由金属元素组成的

D.酸溶液呈酸性,碱溶液呈碱性,盐溶液也不一定呈中性

14、

关于N2、N2O、N2O5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每个分子中都含有氮分子   B. 每个分子中的氮原子个数相等

C. 每种物质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相同   D. 都属于氧化物

15、

下图是X、Y、Z三种液体的对应近似pH,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   )

1

A.X显酸性   B.Y一定是水

C.Z可能是碳酸钠溶液   D.Z可使石蕊试液变蓝

二、填空题(共7题,共35分)

16、

根据如图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

(1)该原子的核内质子数为________。

(2)该原子在化学反应中表现为较易_____(填“得”或“失”)电子。

(3)写出该元素组成的单质与稀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

17、

已知甲、乙、丙是初中化学常见的三种物质,它们的组成元素中只有一种相同,其中乙物质能参与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转化关系如图所示,试判断:

1

(1)丙物质的化学式:____________。

(2)写出一个甲→乙的属于置换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

18、

周末回家,妈妈为小昊准备的午餐有:米饭、鱼、肉、小白菜和豆腐汤,这些食物中含有的营养物质有蛋白质、______、______、维生素、油脂、水和无机盐。

19、

按要求用化学符号填空。

(1)2个氮气分子_________;

(2)氯化亚铁中铁元素的化合价________;

(3)最简单的有机物__________。

20、

生活中处处有化学。很多食品中放有干燥剂,就是利用其具有吸收水分的功能,生石灰就是一种。请写出生石灰吸收水分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该反应属于_______反应(填“放热”或“吸热”)。

21、

2016年3月22日是第二十四届“世界水日”,3月22日——28日是第二十七届“中国水周”。今年我国纪念“世界水日”和“中国水周”活动的宣传主题为“加强河湖管理,建设水生态文明”。

(1)人们对水组成的认识是从氢气在氧气中燃烧实验开始的,请写出该反应色化学方程式______。

(2)水在化学实验中的作用不可忽视。下列做法中,水用来隔绝空气的是_____(填序号)。

1

(3)从分子、原子的角度看,地球表面的“水循环”主要由_________运动引起的。

(4)目前,江河湖泊的污染日益严重,人们面临着水的危机,请你任举一条防治水污染的有效措施:_____________。

22、

①_________②__________

③他的读数与实际值相比较_________(填偏大,偏小或相等)。

三、实验题(共1题,共5分)

23、

如图A是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并检验其性质的实验装置图,请你回答:

1

(1)a仪器的名称为______。

(2)写出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

(3)小雨同学按图A方式将导管伸入试管中,溶液未出现浑浊现象,你认为可能的原因是______(答出一条即可)。

(4)为了制取方便,小林同学设计了如图B、C、D三种改进装置,你认为能起到“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效果的是_________(填序号)。

四、计算题(共1题,共5分)

24、

向一定质量、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稀盐酸中逐滴加入某碳酸钠溶液。实验过程中,产生气体质量与加入碳酸溶液的质量关系如下图所示,试计算:

1

(1)恰好完全反应时,所加碳酸钠溶液中Na2CO3质量是多少?

(2)若恰好完全时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5%,则稀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是多少?

湖南长沙市长郡中学新高一分班考试化学(解析版)

高中化学考试
一、选择题(共15题,共75分)

1、

下列化学用语既能表示一种元素,又能表示一个原子,还能表示一种物质的是(   )

A. Na   B. H   C. N2   D. H2O

【考点】
【答案】

A

【解析】

试题分析:A.Na可以表示钠元素、一个钠原子,也可以表示金属钠,正确;B.H可以表示氢元素、一个氢原子,但是不可以表示氢气这种物质,错误;C.N2只能表示氮气这种物质,错误;D.H2O只能表示水这种物质,错误。

2、

英国科技人员研制出自动灭火陶瓷砖,砖里压入了一定量的氦气和二氧化碳,这种砖砌成的房屋发生火灾时,在高温烘烧下砖会裂开,并喷出氦气和二氧化碳,从而抑制和扑灭火焰.自动灭火陶瓷砖的灭火原理是(   )

A.清除可燃物   B.使燃烧物与氧气隔绝

C.降低燃烧物的着火点   D.使燃烧物的温度降低到着火点以下

【考点】
【答案】

B

【解析】

试题分析:自动灭火陶瓷砖砌成的房屋在发生火灾时,在高温烘烧下砖会裂开,并喷出氦气和二氧化碳,它们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使着火燃烧的物质与氧气隔绝,从而抑制和扑灭火焰,故正确的选项是B。

3、

碳化硅(SiC)陶瓷基复合材料是一种新型热结构材料。在空气中,碳化硅能与熔融的氢氧化钠发生反应:SiC+2NaOH+2O2=Na2SiO3+X+H2O,下列有关X物质的化学式推断中,正确的是(   )

A.SiO2 B.CO   C.CO2   D.Na2CO3

【考点】
【答案】

C

【解析】

试题分析:化学反应的过程就是原子重新组合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元素的种类及各种元素的原子个数不变,所以根据元素守恒可知X是CO2,选项C正确。

4、

不使用其它试剂,区分①CuSO4 ②NaOH ③NaCl ④HCl的可能先后顺序是( )

A. ①③②④   B. ①②③④   C. ④①③②   D. ②①③④

【考点】
【答案】

B

【解析】

试题分析:CuSO4溶液是蓝色,其它物质的水溶液显无色,属于首先鉴别出CuSO4溶液,然后以CuSO4溶液为试剂,分别滴入其它物质的水溶液中,可以产生蓝色沉淀的是NaOH;再以NaOH为试剂,滴入另外两个无现象的溶液中,若没有明显的热效应,则该溶液是NaCl溶液,若混合后用手触摸试管外壁,有热的感觉,则该溶液为HCl,所以鉴别物质的先后顺序是①②③④,选项B正确。

5、

“饮食健康”是人们普遍的生活追求,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为了保持腊肉肉质鲜美,添加过量的亚硝酸钠

B.为了防止食用鱿鱼变质,用甲醛水溶液浸泡存放

C.为了防止黄曲霉素对人体的危害,绝对不能食用霉变食物

D.为了防止摄入锌不足引起疾病,过量服用补锌药剂

【考点】
【答案】

C

【解析】

试题分析:A.亚硝酸钠是致癌物质,不符合“饮食健康”的要求,错误;B.甲醛会导致食物中的蛋白质变性,是有害物质,所以用甲醛水溶液浸泡存放鱿鱼,不符合“饮食健康”的要求,错误;C.黄曲霉素对人体的危害,不食用霉变食物符合“饮食健康”的要求,正确;D.锌对维持人体的健康很重要,但是过量摄入也会对人体健康带来危害,不符合“饮食健康”的要求,错误。

6、

下列小实验不能成功的是(   )

A. 用活性炭将硬水软化   B. 用紫卷心菜自制酸碱指示剂

C. 用食醋制无壳鸡蛋   D. 用灼烧闻气味的方法区分棉纤维和羊毛纤维

【考点】
【答案】

A

【解析】

试题分析:A.用活性炭具有吸附作用,可以吸附水中悬浮的固体小颗粒,但是不能将硬水软化,错误;B.紫卷心菜含有的物质遇到酸、碱等不同物质会呈现不同的颜色,因此可制取酸碱指示剂,正确;C.由于酸性:醋酸>碳酸,所以食醋可以与鸡蛋壳的碳酸钙发生反应变为可溶性的醋酸钙,使鸡蛋变为无壳鸡蛋,正确;D.棉纤维灼烧有烧焦棉花的气味,而羊毛纤维灼烧有烧焦羽毛的气味,二者气味不同,所以可以用灼烧的方法鉴别,正确。

7、

如下图是某化学反应的微观模型,“1”、“2”分别表示不同元素的原子。下列各项中对图示模型理解正确的是( )

3

A. 该反应属于分解反应   B. 反应中共有两种元素参与

C. 反应物和生成物中只有一种单质   D. 参加反应的两种物质分子个数之比为2:3

【考点】
【答案】

B

【解析】

试题分析:A.由图示可知,该反应的反应物是两种,生成物是一种,该反应是化合反应,错误;B.由反应中原子的种类可知,该反应中共有两种元素,正确;C.单质的分子由一种元素的原子构成,化合物的分子由多种原子构成,由图示可知看出反应物是两种单质,而生成物是一种化合物,错误;D.由反应的图示结合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参加反应的两种物质分子个数之比为1:3,错误。

8、

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下图所示。取等质量t2℃的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分别蒸发等量水后恢复至t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1

A.原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a>b=c

B.恢复至t2℃时,析出溶质的质量a > b=c

C.恢复至t2℃时,三种溶液一定都是饱和溶液

D.若继续降温至t1℃,三种溶液一定都是饱和溶液

【考点】
【答案】

D

【解析】

试题分析:A.据图可以看出,在t2℃时三种物质的溶解度关系为a>b=c,三种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关系为:a>b=c,正确;B.由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可知,在t2℃时的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的大小关系:a>b=c,故蒸发等量的水析出晶体的关系为:a>b=c,正确;C.分别蒸发等量水恢复至t2℃时,所得的溶液仍然是饱和溶液,正确;D.由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可知,a、b的溶解度随温度的降低而减小,在降温时析出晶体,得到t1℃的溶液仍是饱和溶液;由于c的溶解度随温度的降低而增大,降温时得到的是不饱和溶液,错误。

9、

下列各组物质按单质、氧化物、混合物的顺序排列的是(   )

A.冰、干冰、赤铁矿   B.氢气、生石灰、煤

C.红磷、纯碱、石油   D.金刚石、熟石灰、空气

【考点】
【答案】

B

【解析】

试题分析:A.冰是固态水,是氧化物,错误;B.氢气是氢元素的单质,生石灰是CaO,属于氧化物;煤是多种有机物和无机物组成的混合物,正确;C.红磷是磷元素的单质,而纯碱是碳酸钠,属于盐,错误;D.金刚石是碳元素的单质;熟石灰是氢氧化钙,属于碱,不是氧化物,错误。

10、

下列实验结论正确的是(   )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A

将一根未打磨的铝条放入硫酸铜溶液中

无紫红色固体析出

铝不如铜活泼

B

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入氧气瓶中

木条复燃

氧气能支持燃烧

C

将CO通过灼热的氧化铜

黑色固体变成红色

CO具有可燃性

D

将氢氧化钠固体加入水中

溶液温度升高

该反应是放热反应

【考点】
【答案】

B

【解析】

试题分析:A.将一根未打磨的铝条放入硫酸铜溶液中,金属表面的氧化铝与硫酸铜不能发生反应,所以不能证明金属活动性的强弱,错误;B.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氧气中,木条复燃,说明氧气能支持燃烧,即氧气具有助燃性,正确;C.将CO通过灼热的氧化铜,黑色氧化铜变成红色,说明CO具有还原性,不是可燃性,错误;D.将氢氧化钠固体加入水中,NaOH溶于水放出热量是溶液的温度升高,并没有发生化学变化,错误。

11、

将适量的铜粉和镁粉的混合物放入一定量的硝酸银溶液中,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固体物质和无色滤液,则关于滤出的固体和无色滤液的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滤出的固体中一定含有银和铜,一定不含镁

B.滤出的固体中一定含有银,可能含有铜和镁

C.滤液中一定含有硝酸银和硝酸镁,一定没有硝酸铜

D.滤液中一定含有硝酸镁,一定没有硝酸银和硝酸铜

【考点】
【答案】

D

【解析】

试题分析:由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应用及题意可知,充分反应后溶液为无色,此现象可说明铜和硝酸银没有发生反应,因为镁活动性大于铜,可知硝酸银只与镁发生反应,镁可能刚好完全反应,也可能镁过量,则滤出的固体中一定含银、铜,可能含有镁,而滤液中一定含硝酸镁,一定没有硝酸铜、硝酸银。综合以上分析可知:A.滤出的固体中一定含有银、铜,可能含镁,错误;B.滤出的固体中一定含有银、铜,可能含镁,错误;C.滤液中一定含有硝酸镁,一定没有硝酸铜,错误;D.滤液中一定含有硝酸镁,一定没有硝酸银和硝酸铜,正确。

12、

下列有关金属的用途,其中利用的是金属的化学性质的是(   )

A.铜——电线   B.铝——反射镜

C.铁——回收溶液中的银   D.不锈钢——炊具

【考点】
【答案】

C

【解析】

试题分析:A.铜用作电线是利用其导电性,没有发生化学变化,是利用的物理性质,错误;B.B.铝——反射镜是利用其经营金属光泽,属于物理性质,错误;C.铁可以用来回收溶液中的银,是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表,活动性强的金属把活动性弱的金属从化合物中置换出来,利用的是化学性质,正确;D.不锈钢之处炊具,是利用其导热性,与化学性质无关,错误。

13、

归纳是化学学习的重要方法之一,小明在以下的归纳中你认为不正确的是(   )

A.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但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不一定是中和反应

B.分解反应就是一种物质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的反应

C.合金是金属材料,所以合金都是由金属元素组成的

D.酸溶液呈酸性,碱溶液呈碱性,盐溶液也不一定呈中性

【考点】
【答案】

C

【解析】

试题分析:A.酸、碱发生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酸性氧化物CO2与碱NaOH反应产生碳酸钠和水,可见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不一定是中和反应,正确;B.分解反应的特点是反应物是一种,生成物是两种或两种以上,正确;C.合金是由金属与金属或金属与非金属融合而成的具有金属特性的物质,所以合金是金属材料,但是合金的组成元素不一定都是金属元素,错误;D.酸溶液呈酸性,碱溶液呈碱性,盐溶液如NaHSO4显酸性,碳酸钠溶液显碱性,可见不一定呈中性,正确。

14、

关于N2、N2O、N2O5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每个分子中都含有氮分子   B. 每个分子中的氮原子个数相等

C. 每种物质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相同   D. 都属于氧化物

【考点】
【答案】

B

【解析】

试题分析:A.每个分子中都含有2个氮原子,错误;B.每个分子中都含有2个氮原子,所以氮原子个数相等,正确;C.由于物质的元素组成不同,所以它们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不相同,错误;D.N2是单质,不含有氧元素,所以不属于氧化物,错误。

15、

下图是X、Y、Z三种液体的对应近似pH,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   )

1

A.X显酸性   B.Y一定是水

C.Z可能是碳酸钠溶液   D.Z可使石蕊试液变蓝

【考点】
【答案】

B

【解析】

试题分析:A.X的pH为1,小于7,呈酸性,正确;B.Y的pH为7,所以呈中性,但呈中性的溶液不一定是水,如氯化钠的溶液也是中性的,错误;C.Z的pH为10,大于7,呈碱性,而碳酸钠溶液显碱性,正确;D.Z的pH为10,大于7,呈碱性,因此Z可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蓝,正确。

二、填空题(共7题,共35分)

16、

根据如图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

(1)该原子的核内质子数为________。

(2)该原子在化学反应中表现为较易_____(填“得”或“失”)电子。

(3)写出该元素组成的单质与稀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

【考点】
【答案】

(1)13;(2)失;(3) 2Al+6HCl=2AlCl3+3H2↑。

【解析】

试题分析:(1)对于元素的原子来说,原子核内质子数等于原子核外电子数,等于原子序数,所以根据原子结构示意图可知该原子的核内质子数为13;(2)根据原子结构示意图可知:原子最外层有3个电子,容易失去最外层的3个电子,表现强的还原性;(3)该元素是Al,是比较活泼的金属,可以与盐酸发生置换反应,产生氢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2Al+6HCl=2AlCl3+3H2↑。

17、

已知甲、乙、丙是初中化学常见的三种物质,它们的组成元素中只有一种相同,其中乙物质能参与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转化关系如图所示,试判断:

1

(1)丙物质的化学式:____________。

(2)写出一个甲→乙的属于置换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

【考点】
【答案】

(1)CO;(2)C+2CuO12Cu+CO2。

【解析】

试题分析:通过观察题中三种物质之间的转化关系,可以初步猜测甲、乙、丙为常见的碳三角或氧三角的关系,而乙物质能参与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则乙是二氧化碳;丙和乙又会相互转化,二氧化碳、一氧化碳会相互转化,可以确定应该是碳三角关系,则甲是碳,乙是二氧化碳,丙是一氧化碳。(1)丙物质的化学式:CO;(2)碳单质具有很强的还原性,可以和氧化铜在高温下发生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2CuO12Cu+CO2。

18、

周末回家,妈妈为小昊准备的午餐有:米饭、鱼、肉、小白菜和豆腐汤,这些食物中含有的营养物质有蛋白质、______、______、维生素、油脂、水和无机盐。

【考点】
【答案】

油脂、糖类。

【解析】

试题分析:人类需要的营养物质有糖类、油脂、蛋白质、维生素、水和无机盐。午餐中米饭含有的营养物质是糖类;鱼、肉、豆腐汤中含有的营养物质有蛋白质、油脂、水和无机盐,小白菜中含有的营养物质是维生素。

19、

按要求用化学符号填空。

(1)2个氮气分子_________;

(2)氯化亚铁中铁元素的化合价________;

(3)最简单的有机物__________。

【考点】
【答案】

(1)2N2;(2)+2;(3)CH4。

【解析】

试题分析:(1)氮气是由氮分子构成的,每个氮分子中含有2个氮原子,分子式是N2,则2个氮分子表示为2N2;(2)氯化亚铁化学式是FeCl2,Cl元素的化合价是-1价,根据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等于0可知铁元素的化合价是+2价;(3)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是有机化合物,最简单的有机物是CH4。

20、

生活中处处有化学。很多食品中放有干燥剂,就是利用其具有吸收水分的功能,生石灰就是一种。请写出生石灰吸收水分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该反应属于_______反应(填“放热”或“吸热”)。

【考点】
【答案】

CaO+H2O═Ca(OH)2,放热。

【解析】

试题分析:生石灰与空气中的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O+H2O═Ca(OH)2,该反应属于放热反应,故生石灰需要密封保存。

21、

2016年3月22日是第二十四届“世界水日”,3月22日——28日是第二十七届“中国水周”。今年我国纪念“世界水日”和“中国水周”活动的宣传主题为“加强河湖管理,建设水生态文明”。

(1)人们对水组成的认识是从氢气在氧气中燃烧实验开始的,请写出该反应色化学方程式______。

(2)水在化学实验中的作用不可忽视。下列做法中,水用来隔绝空气的是_____(填序号)。

1

(3)从分子、原子的角度看,地球表面的“水循环”主要由_________运动引起的。

(4)目前,江河湖泊的污染日益严重,人们面临着水的危机,请你任举一条防治水污染的有效措施:_____________。

【考点】
【答案】

(1) 2H2+O212H2O;(2)D;(3)水分子;(4)工厂污水处理后再排放。

【解析】

试题分析:(1)氢气是可燃性的气体,在点燃时可以与氧气发生反应产生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2H2+O212H2O;(2)A.水可以溶解许多物质,是很好的溶剂,错误;B.铁丝与氧气在点燃时发生反应产生Fe3O4,由于该反应放出大量的热,会使产物的温度很高,在集气瓶中装入一定量的水,可是使物质的温度降低,防止把集气瓶炸裂,错误;C.水可以洗涤试管等容器,洗去试管内部的物质,错误;D.白磷溶于在空气中自燃,由于白磷与水不能发生反应,密度比水大,所以水可以起到隔绝空气的作用,正确;(3)水是由许多水分子构成的,分子在不断的运动,分子之间有间隔,地球表面的“水循环”主要由水分子的运动引起的。(4)目前,江河湖泊的污染日益严重,人们面临着水的危机,请生活污水不随意排放;工厂的污水经处理达到排放标准再进行排放等都是防治水污染的有效措施。

22、

①_________②__________

③他的读数与实际值相比较_________(填偏大,偏小或相等)。

【考点】
【答案】

①pH试纸润湿;②不是是小数;③偏大。

【解析】

试题分析:①用pH试纸测定溶液的酸碱性时,pH试纸不能湿润,②pH试纸只能粗略测定溶液的酸碱性,测定的pH是整数,不能是小数;③pH试纸湿润对原来的盐酸溶液起稀释作用,使溶液的酸性减小,pH偏大。

三、实验题(共1题,共5分)

23、

如图A是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并检验其性质的实验装置图,请你回答:

1

(1)a仪器的名称为______。

(2)写出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

(3)小雨同学按图A方式将导管伸入试管中,溶液未出现浑浊现象,你认为可能的原因是______(答出一条即可)。

(4)为了制取方便,小林同学设计了如图B、C、D三种改进装置,你认为能起到“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效果的是_________(填序号)。

【考点】
【答案】

(1)长颈漏斗(2) CaCO3+2HCl=CaCl2+CO2↑+H2O;(3)装置漏气或盐酸浓度过大或石灰水变质;(4)CD。

【解析】

试题分析:(1)根据对装置图的观察可知:a是长颈漏斗;(2)在实验室中制取二氧化碳的原理是:碳酸钙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反应的方程式是CaCO3+2HCl=CaCl2+CO2↑+H2O;(3)结果他没有看到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可能装置漏气;若反应物盐酸过浓,使制的二氧化碳中含有HCl气体;或石灰水变质等等,都会导致不能观察到石灰水变浑浊;(4)B.长颈漏斗把液体加入到小试管口,与试管内的物质接触反应,不能使反应停止,所以不能达到预期的目的,错误;C.当把同时向下伸时,与溶液接触,发生反应;当把铜丝向上拉起时,与溶液分离,反应停止,可以做到“随开随制,随关随停”效果,正确;D.当需要气体时,打开止水夹,溶液浸没隔板上的块状固体,二者接触发生反应;当关闭止水夹时,二者反应产生的气体使反应装置中的气体压强增大,把液体压入长颈漏斗中,二者分离,反应停止,可以达到 “随开随制,随关随停”效果,正确。

四、计算题(共1题,共5分)

24、

向一定质量、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稀盐酸中逐滴加入某碳酸钠溶液。实验过程中,产生气体质量与加入碳酸溶液的质量关系如下图所示,试计算:

1

(1)恰好完全反应时,所加碳酸钠溶液中Na2CO3质量是多少?

(2)若恰好完全时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5%,则稀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是多少?

【考点】
【答案】

(1)10.6g;(2) 7.3%。

【解析】

试题分析:(1)根据图示可知产生气体最大值4.4g时盐酸溶液的溶质与138.4g Na2CO3恰好完全反应时。根据方程式:Na2CO3+ 2HCl=2NaCl+H2O+ CO2↑可知:106g碳酸钠与73gHCl恰好反应产生44gCO2,则反应产生4.4gCO2水,反应消耗的碳酸钠质量是10.6g;(2)根据方程式:Na2CO3+ 2HCl=2NaCl+H2O+ CO2↑可知,恰好完全反应时,反应产生的NaCl的质量是(117÷44)×4.4g=11.7g,所得溶液的质量=11.7g÷5%=234g,稀盐酸的溶夜质量=234g+4.4g-138.4g=100g则稀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是(7.3g÷100g)×100%=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