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合肥市第三中学高一入学考试化学试卷

高中化学考试
考试时间: 分钟 满分: 80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共10题,共50分)

1、

2017年5月9 日,中国科学院、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在北京联合召开发布会,正式向社会发布115 号元素的中文名称为“镆”,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1

A. 镆元素为金属元素   B. 镆的原子序数为115

C. 镆原子的质子数为115   D. 镆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173

2、

下列实验目的和相应的实验方案合理的是( )

实验目的

实验方案

A

除去铁制品表面少量的铁锈

用过量的稀盐酸长时间浸泡

B

除去一氧化碳中少量的二氧化碳

将混合气体通过灼热的焦炭

C

鉴別氢气和甲烷

分别点燃,在火焰上方罩干冷烧杯

D

从氯酸钾与二氧化锰制氧气后的固体中回收二氧化锰

溶解固体,过滤后蒸发

A. A   B. B   C. C   D. D

3、

1-10号元素中X元素的原子原子核内没有中子,Y元素的原子第二层有4个电子,而Z元素的原子第二层有6个电子,则由这三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中,化学式不可能是( )

A. XYZ4   B. X2YZ3   C. X12Y6Z6   D. X6Y2Z

4、

PX是一种合成纤维的原料,其化学名称为对二甲苯,化学式为C8H10。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10.6g对二甲苯中,C、H两种元素的质量比为4∶5

B. 每个对二甲苯分子中含有8个碳原子、10个氢原子

C. 对二甲苯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06

D. 对二甲苯分子由碳原子、氢原子构成

5、

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

A. 单质由一种元素组成,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一定是单质

B. 酸中都含有酸根离子,所以含有酸根离子的化合物一定是酸

C. 碱溶液能使无色酚酞溶液变红,所以能使无色酚酞溶液变红的溶液一定是碱

D. 酸与碱反应有盐和水生成,属于中和反应,因此有盐和水生成的反应都属于中和反应

6、

下列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 1石油成分分离   B. 2工业制氧气

C. 3用植物秸秆制取乙醇   D. 4深海发掘可燃冰

7、

根据化学常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某食品包装中有一小袋干燥剂,其主要成分是CaCO3

B. 加碘食盐中的“碘”通常指碘单质

C. 农药波尔多液可以盛放在铁制容器中

D. 用完后的干电池应该回收集中处理

8、

下列各图所示装置的气密性检查中,漏气的是( )

A. 1   B. 2

C. 3   D. 4

9、

法国科学家拉瓦锡研究空气的组成时给固体氧化汞加强热,氧化汞受热时的变化可用下图表示(图中1表示汞原子,2表示氧原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3

A. 氧化汞受热时能分解成汞和氧气   B. 原子在化学变化中不能再分

C. 氧化汞分子是由氧原子和汞原子构成的   D. 所有物质都是由分子构成的

10、

向一定量AgNO3和Cu(NO3)2的混合溶液中加入Zn粉,所得溶液质量与加入Zn粉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1

A. a点溶液中的溶质有2种

B. c点溶液中溶质为Zn(NO3)2

C. 取d点的固体,加入稀盐酸,无气泡产生

D. 若取b~c段溶液,滴加稀盐酸,有白色沉淀产生

二、填空题(共6题,共30分)

11、

下图是一种常用的学习用品——圆规的材料组成:

1

(1)圆规含有的金属单质是___________(填化学式),请写出它在氧气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

(2)这些材料中属于有机合成材料的是_________(填序号)。

(3)铅笔芯的主要成分是_________,请写出它的另一种用途_________________。

12、

钛(Ti)因为具有许多神奇的性能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常温下钛不和非金属反应,也不和强酸反应,红热状态时却可与许多非金属单质反应。钛是航空、宇航、军工、电力等方面的必备原料,工业上常用金红石(TiO2)进行冶炼,方法如下:

第一步:将金红石、碳粉混合,高温条件下通入氯气制得TiCl4和一种可燃性气体,则该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步:在氩气中,用过量镁在加热条件下与TiCl4反应制得单质钛。

(1)在氩气中加热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简述从上述反应所得物质中获得纯净金属钛的方法,并写出有关反应的化学程式_____________。

13、

已知,在木炭还原氧化铜的实验中发生的主要反应是C+2CuO12Cu+CO2↑。某化学实验小组对该实

验产物(假设已完全反应)进行了如下探究:

探究一:检验产物的成分

【提出问题】实验产物是暗红色固体,很难观察到紫红色固体,那么该暗红色固体物质是什么?

【查阅资料】氧化亚铜(Cu2O)为红色固体,可以和硫酸反应:Cu2O+H2SO4═CuSO4+Cu+H2O。

【猜想假设】暗红色固体除铜外还可能含有Cu2O。

【设计实验】取少量暗红色固体,加入稀硫酸,如果观察到_______________,说明猜想正确。

探究二:测定产物中Cu2O的含量

2

【查阅资料】草酸在浓硫酸的作用下会分解为CO和CO2

【设计实验】称取固体样品6.0g,置于上右图装置D中进行实验(固定装置略去,碱石灰为氧化钙和氢氧化钠的混合物),通过测定反应前后装置E的质量达到实验目的。

(1)证明草酸的分解产物中有CO2存在的是_______________。

(2)装置C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

(3)写出装置D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下列为加热装置前所涉及的部分操作,正确的顺序是_________(填序号)。

①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②关闭K2,打开K1,使装置A中的反应先进行一段时间

③连接仪器   ④关闭K1,打开K2

(5)若装置E在反应前后的质量分别为30.1g和31.2g,则该固体样品中Cu2O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__。

指出该装置的不足之处,说明不足的理由并绐出改进方案__________________。

14、

根据图回答问题:

1

(1)实验中制取氨气的原理是_____________(填化学方稈式),制取装置是_____________(填序号)。

(2)小勤和小华都用连接好的装置E、F、G做实验,他们在E中所加的药品不同,在G 中所加药品相同。小勤在实验过程中发现F中的蜡烛熄灭,G中的溶液变浑浊,则E中分液漏斗和锥形瓶中盛放的药品分别是_________(填名称);小华在实验过程中发现F中的蜡烛燃烧更旺,G中的溶液也变浑浊,则E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小明取走装置F中的蜡烛后,想用它收集H2,然而没有达到目的,经检査装置气密性良好,药品量也充足,那么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要进行的改进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15、

某小组同学做“硫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时,老师建议在集气瓶底部放少量NaOH溶液吸收生成的SO2。这种做法引起了同学们的思考:SO2与NaOH是否发生反应。

【查阅资料】通常状况下,1体积水约能溶解40体积SO2。

【实验方案】同学们向充满SO2的软塑料瓶中迅速倒入一定量NaOH溶液,拧紧瓶盖,振荡,发现塑

料瓶变瘪,他们认为SO2与NaOH发生了反应。

【反思与改进】甲同学认为上述实验不够严谨,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于是同学们设计了如下两

个改进方案。

方案一: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向两个充满SO2的200 mL软塑料瓶中分别注入10 mL水和NaOH溶液,振荡,对比。

两个瓶子变瘪的程度完全相同

乙同学认为由于两个瓶子变瘪的程度完全相同,因此无法证明SO2与NaOH是否发生了反应。试分析导致两个瓶子变瘪的程度完全相同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他认为若改变注入水和NaOH溶液的体积便可达到实验目的,注入液体的体积可以是__________(填序号)。

a.15 mL   b.8 mL   c.5 mL   d.3 mL

方案二: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利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

向两个充满SO2的300 mL集气瓶

中分别加入6 mL水和NaOH溶液,

一段时间后,打开止水夹,对比。

1

倒吸入两个集气瓶中的液体体积完全相同

丙同学认为上述方案也无法证明SO2与NaOH是否发生反应。你认为导致吸入液体的体积完全相同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

丁同学思考后,将上述装置进行了改进,便达到实验目的。改进装置如下图所示,你认为装置B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

2

16、

现有13.4g固体氯化钙样品(含杂质氯化钠),为了测定样品中氯化钙的含量,将此固体全部溶于96.6g水中,再向所得混合溶液中滴加一定质量分数的碳酸钠溶液,生成沉淀的质量与所加碳酸钠溶液质量的关系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

(1)当氯化钙与碳酸钠恰好完全反应时,消耗碳酸钠溶液的质量是______g。

(2)氯化钙与碳酸钠恰好完全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多少?

安徽省合肥市第三中学高一入学考试化学试卷

高中化学考试
一、选择题(共10题,共50分)

1、

2017年5月9 日,中国科学院、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在北京联合召开发布会,正式向社会发布115 号元素的中文名称为“镆”,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1

A. 镆元素为金属元素   B. 镆的原子序数为115

C. 镆原子的质子数为115   D. 镆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173

【考点】
【答案】

D

【解析】

A. 镆元素名称带有金字旁,镆元素为金属元素,故A正确;B. 镆的原子序数为115,故B正确;C. 原子序数=质子数,镆原子的质子数为115,故C正确;D. 质子数=电子数,镆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115,故D不正确。故选D。

2、

下列实验目的和相应的实验方案合理的是( )

实验目的

实验方案

A

除去铁制品表面少量的铁锈

用过量的稀盐酸长时间浸泡

B

除去一氧化碳中少量的二氧化碳

将混合气体通过灼热的焦炭

C

鉴別氢气和甲烷

分别点燃,在火焰上方罩干冷烧杯

D

从氯酸钾与二氧化锰制氧气后的固体中回收二氧化锰

溶解固体,过滤后蒸发

A. A   B. B   C. C   D. D

【考点】
【答案】

B

【解析】

A.稀盐酸可以溶解铁,故A不合理;B.C+CO212CO,故B合理;C.两烧杯内壁都变模糊,无法鉴别氢气和甲烷,故C不合理;D得到氯化钾与二氧化锰的混合物,故D不合理。故选B。

3、

1-10号元素中X元素的原子原子核内没有中子,Y元素的原子第二层有4个电子,而Z元素的原子第二层有6个电子,则由这三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中,化学式不可能是( )

A. XYZ4   B. X2YZ3   C. X12Y6Z6   D. X6Y2Z

【考点】
【答案】

A

【解析】

1-10号元素中X元素的原子原子核内没有中子,X是氢。Y元素的原子第二层有4个电子,Y是碳,Z元素的原子第二层有6个电子,Z是氧。A. C形成4个共价键,H形成1个共价键,O形成2个共价键,C、H、O组成的化合物中氢原子数一定是偶数,所以XYZ4是不可能的;B. X2YZ3是碳酸;C. X12Y6Z6可以是葡萄糖或者果糖;D. X6Y2Z可以是乙醇或者甲醚。故选A。

4、

PX是一种合成纤维的原料,其化学名称为对二甲苯,化学式为C8H10。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10.6g对二甲苯中,C、H两种元素的质量比为4∶5

B. 每个对二甲苯分子中含有8个碳原子、10个氢原子

C. 对二甲苯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06

D. 对二甲苯分子由碳原子、氢原子构成

【考点】
【答案】

A

【解析】

从对二甲苯的化学式C8H10可以得出,C、H两种元素的质量比为(12×8)∶10=48:5,故A错误;B. 从对二甲苯的化学式C8H10可以看出每个对二甲苯分子中含有8个碳原子、10个氢原子,故B正确;C. 对二甲苯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2×8+10=106,故C正确;D. 从对二甲苯的化学式C8H10可以看出对二甲苯分子由碳原子、氢原子构成,故D正确。故选A。

5、

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

A. 单质由一种元素组成,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一定是单质

B. 酸中都含有酸根离子,所以含有酸根离子的化合物一定是酸

C. 碱溶液能使无色酚酞溶液变红,所以能使无色酚酞溶液变红的溶液一定是碱

D. 酸与碱反应有盐和水生成,属于中和反应,因此有盐和水生成的反应都属于中和反应

【考点】
【答案】

A

【解析】

A. 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一定是单质,故A正确;B. 含有酸根离子的化合物还可以是盐,故B错误;C. 能使无色酚酞溶液变红的物质还可以是盐,如碳酸钠等,故C错误;D. 有盐和水生成的反应不一定属于中和反应,如碱性氧化物与酸的反应、酸性氧化物与碱的反应,故D错误。故选A。

6、

下列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 1石油成分分离   B. 2工业制氧气

C. 3用植物秸秆制取乙醇   D. 4深海发掘可燃冰

【考点】
【答案】

C

【解析】

A. 石油成分分离没有新物质产生,不属于化学变化;B. 工业制氧气是用蒸馏液化空气的方法将氮气去除,没有新物质产生,不属于化学变化;C. 用植物秸秆制取乙醇是将秸秆中的纤维素转化为乙醇,属于化学变化;D. 深海发掘可燃冰没有新物质产生,不属于化学变化。故选C。

7、

根据化学常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某食品包装中有一小袋干燥剂,其主要成分是CaCO3

B. 加碘食盐中的“碘”通常指碘单质

C. 农药波尔多液可以盛放在铁制容器中

D. 用完后的干电池应该回收集中处理

【考点】
【答案】

D

【解析】

A. CaCO3没有吸水性,食品包装中干燥剂的主要成分是CaO,故A错误;B. 碘单质有毒且易升华,加碘食盐中的“碘”通常指碘酸钾,故B错误;C. 农药波尔多液含有硫酸铜,Fe+CuSO4=FeSO4+Cu,所以波尔多液不可以盛放在铁制容器中,故C错误;D. 干电池往往含有重金属等污染物,所以用完后的干电池应该回收集中处理,故D正确。故选D。

8、

下列各图所示装置的气密性检查中,漏气的是( )

A. 1   B. 2

C. 3   D. 4

【考点】
【答案】

D

【解析】

A.气体受热膨胀逸出,说明装置的气密性良好;B.液面高度不变,锥形瓶内气压大于外面的大气压,说明装置的气密性良好;C. 气体受热,气压增大,将水压入导管,说明装置的气密性良好;D. 上下移动橡胶管两端,若装置气密性良好,则装置右端气体的压强随着变化,两端液面高低有差别。现在两端液面水平,说明装置漏气。故选D。

9、

法国科学家拉瓦锡研究空气的组成时给固体氧化汞加强热,氧化汞受热时的变化可用下图表示(图中1表示汞原子,2表示氧原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3

A. 氧化汞受热时能分解成汞和氧气   B. 原子在化学变化中不能再分

C. 氧化汞分子是由氧原子和汞原子构成的   D. 所有物质都是由分子构成的

【考点】
【答案】

D

【解析】

A. 氧化汞受热时能分解成汞和氧气,故A正确;B. 原子在化学变化中不能再分,故B正确;C. 氧化汞分子是由氧原子和汞原子构成的,故C正确;D.有的物质是由离子或者原子构成的,故D不正确。故选D。

10、

向一定量AgNO3和Cu(NO3)2的混合溶液中加入Zn粉,所得溶液质量与加入Zn粉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1

A. a点溶液中的溶质有2种

B. c点溶液中溶质为Zn(NO3)2

C. 取d点的固体,加入稀盐酸,无气泡产生

D. 若取b~c段溶液,滴加稀盐酸,有白色沉淀产生

【考点】
【答案】

B

【解析】

A. 首先发生反应:2AgNO3+Zn=2Ag+Zn(NO3)2,a点该反应未完全进行,所以a点溶液中的溶质有AgNO3、Cu(NO3)2、Zn(NO3)2,共3种,故A错误;B. b点AgNO3与Zn恰好完全反应。之后发生反应:Cu(NO3)2+Zn=Cu+Zn(NO3)2。c点Cu(NO3)2与Zn恰好完全反应,所以c点溶液中溶质为Zn(NO3)2,故B正确;C. d点的固体中含有反应剩余的Zn,加入稀盐酸,有气泡产生,故C错误;D. 若取b~c段溶液,由于其中没有AgNO3,所以滴加稀盐酸,没有白色沉淀产生,故D错误。故选B。

二、填空题(共6题,共30分)

11、

下图是一种常用的学习用品——圆规的材料组成:

1

(1)圆规含有的金属单质是___________(填化学式),请写出它在氧气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

(2)这些材料中属于有机合成材料的是_________(填序号)。

(3)铅笔芯的主要成分是_________,请写出它的另一种用途_________________。

【考点】
【答案】

  Fe  3Fe+2O21Fe3O4  ①⑤  石墨  用作导电材料、耐火材料、润滑材料等(言之有理即可)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铁的性质。

(1)圆规含有的金属单质是Fe,它在氧气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3Fe+2O21Fe3O4。

(2)这些材料中属于有机合成材料的是①⑤。

(3)铅笔芯的主要成分是石墨,它的另一种用途是用作导电材料、耐火材料、润滑材料等。

12、

钛(Ti)因为具有许多神奇的性能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常温下钛不和非金属反应,也不和强酸反应,红热状态时却可与许多非金属单质反应。钛是航空、宇航、军工、电力等方面的必备原料,工业上常用金红石(TiO2)进行冶炼,方法如下:

第一步:将金红石、碳粉混合,高温条件下通入氯气制得TiCl4和一种可燃性气体,则该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步:在氩气中,用过量镁在加热条件下与TiCl4反应制得单质钛。

(1)在氩气中加热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简述从上述反应所得物质中获得纯净金属钛的方法,并写出有关反应的化学程式_____________。

【考点】
【答案】

  TiO2+2C+2Cl21TiCl4+2CO  单质镁和单质钛在空气中加热会被氧气氧化  常温下,用盐酸除去过量镁,过滤并用蒸馏水洗涤固体,干燥后即得纯净金属钛,Mg+2HCl=MgCl2+H2↑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镁的性质。

第一步:将金红石、碳粉混合,高温条件下通入氯气制得TiCl4和一种可燃性气体,则该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TiO2+2C+2Cl21TiCl4+2CO。

第二步:在氩气中,用过量镁在加热条件下与TiCl4反应制得单质钛。

(1)在氩气中加热的原因是单质镁和单质钛在空气中加热会被氧气氧化。

(2)简述从上述反应所得物质中获得纯净金属钛的方法,并写出有关反应的化学程式:常温下,用盐酸除去过量镁,过滤并用蒸馏水洗涤固体,干燥后即得纯净金属钛,Mg+2HCl=MgCl2+H2↑。

13、

已知,在木炭还原氧化铜的实验中发生的主要反应是C+2CuO12Cu+CO2↑。某化学实验小组对该实

验产物(假设已完全反应)进行了如下探究:

探究一:检验产物的成分

【提出问题】实验产物是暗红色固体,很难观察到紫红色固体,那么该暗红色固体物质是什么?

【查阅资料】氧化亚铜(Cu2O)为红色固体,可以和硫酸反应:Cu2O+H2SO4═CuSO4+Cu+H2O。

【猜想假设】暗红色固体除铜外还可能含有Cu2O。

【设计实验】取少量暗红色固体,加入稀硫酸,如果观察到_______________,说明猜想正确。

探究二:测定产物中Cu2O的含量

2

【查阅资料】草酸在浓硫酸的作用下会分解为CO和CO2

【设计实验】称取固体样品6.0g,置于上右图装置D中进行实验(固定装置略去,碱石灰为氧化钙和氢氧化钠的混合物),通过测定反应前后装置E的质量达到实验目的。

(1)证明草酸的分解产物中有CO2存在的是_______________。

(2)装置C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

(3)写出装置D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下列为加热装置前所涉及的部分操作,正确的顺序是_________(填序号)。

①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②关闭K2,打开K1,使装置A中的反应先进行一段时间

③连接仪器   ④关闭K1,打开K2

(5)若装置E在反应前后的质量分别为30.1g和31.2g,则该固体样品中Cu2O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__。

指出该装置的不足之处,说明不足的理由并绐出改进方案__________________。

【考点】
【答案】

  固体部分溶解,溶液变为蓝色  装置 B中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除去草酸分解产生的CO2和水蒸气  Cu2O+CO12Cu+CO2  ③①②④  60.0%  缺少尾气处理装置,草酸分解产生的CO有毒,直接排放会污染空气, 应该在干燥管(或装置F)末端加一个点燃的酒精灯(或用安全气囊将排出的气体收集起来)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对于木炭还原氧化铜产物探究实验的评价。

探究一:检验产物的成分

【设计实验】取少量暗红色固体,加入稀硫酸,如果观察到固体部分溶解,溶液变为蓝色,说明猜想正确。

探究二:测定产物中Cu2O的含量

(1)证明草酸的分解产物中有CO2存在的是装置B中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2)装置C的作用是除去草酸分解产生的CO2和水蒸气。

(3)装置D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u2O+CO12Cu+CO2。

(4)下列为加热装置前所涉及的部分操作,应该先进行③连接仪器,之后进行①检查装置的气密性,接着进行②关闭K2,打开K1,使装置A中的反应先进行一段时间,保证CO的纯度,最后进行④关闭K1,打开K2,所以正确的顺序是③①②④。

(5)D中生成物CO2的质量为31.2g-30.1g=1.1g,Cu2O的质量为1.1g×144/44,则该固体样品中Cu2O的质量分数为(1.1g×144/44)/6.0g=60.0%。

指出该装置的不足之处,说明不足的理由并绐出改进方案

14、

根据图回答问题:

1

(1)实验中制取氨气的原理是_____________(填化学方稈式),制取装置是_____________(填序号)。

(2)小勤和小华都用连接好的装置E、F、G做实验,他们在E中所加的药品不同,在G 中所加药品相同。小勤在实验过程中发现F中的蜡烛熄灭,G中的溶液变浑浊,则E中分液漏斗和锥形瓶中盛放的药品分别是_________(填名称);小华在实验过程中发现F中的蜡烛燃烧更旺,G中的溶液也变浑浊,则E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小明取走装置F中的蜡烛后,想用它收集H2,然而没有达到目的,经检査装置气密性良好,药品量也充足,那么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要进行的改进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考点】
【答案】

  2NH4Cl+Ca(OH)212NH3↑+CaCl2+2H2O  A  碳酸钙和稀盐酸  2H2O222H2O+O2↑  氢气的密度比空气小,需要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  使F瓶的瓶口倒置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化学实验基本操作。

(1)实验中制取氨气的原理是2NH4Cl+Ca(OH)212NH3↑+CaCl2+2H2O,制取装置是A。

(2)小勤在实验过程中发现F中的蜡烛熄灭,G中的溶液变浑浊,说明E中有二氧化碳生成,则E中分液漏斗和锥形瓶中盛放的药品分别是碳酸钙和稀盐酸;小华在实验过程中发现F中的蜡烛燃烧更旺,G中的溶液也变浑浊,说明E中有氧气生成,则E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H2O222H2O+O2↑。

(3)小明取走装置F中的蜡烛后,想用它收集H2,然而没有达到目的,经检査装置气密性良好,药品量也充足,那么可能的原因是氢气的密度比空气小,需要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要进行的改进操作是使F瓶的瓶口倒置。

15、

某小组同学做“硫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时,老师建议在集气瓶底部放少量NaOH溶液吸收生成的SO2。这种做法引起了同学们的思考:SO2与NaOH是否发生反应。

【查阅资料】通常状况下,1体积水约能溶解40体积SO2。

【实验方案】同学们向充满SO2的软塑料瓶中迅速倒入一定量NaOH溶液,拧紧瓶盖,振荡,发现塑

料瓶变瘪,他们认为SO2与NaOH发生了反应。

【反思与改进】甲同学认为上述实验不够严谨,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于是同学们设计了如下两

个改进方案。

方案一: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向两个充满SO2的200 mL软塑料瓶中分别注入10 mL水和NaOH溶液,振荡,对比。

两个瓶子变瘪的程度完全相同

乙同学认为由于两个瓶子变瘪的程度完全相同,因此无法证明SO2与NaOH是否发生了反应。试分析导致两个瓶子变瘪的程度完全相同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他认为若改变注入水和NaOH溶液的体积便可达到实验目的,注入液体的体积可以是__________(填序号)。

a.15 mL   b.8 mL   c.5 mL   d.3 mL

方案二: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利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

向两个充满SO2的300 mL集气瓶

中分别加入6 mL水和NaOH溶液,

一段时间后,打开止水夹,对比。

1

倒吸入两个集气瓶中的液体体积完全相同

丙同学认为上述方案也无法证明SO2与NaOH是否发生反应。你认为导致吸入液体的体积完全相同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

丁同学思考后,将上述装置进行了改进,便达到实验目的。改进装置如下图所示,你认为装置B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

2

【考点】
【答案】

  SO2溶于水,也会出现明料瓶变瘪的现象  l0mL水和10mL氢氧化纳溶液都能将200mLSO2完全吸收  d  有水倒吸入集气瓶,会使余下的二氧化硫全部被吸收  防止水倒吸入装置A中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二氧化硫的性质。

【反思与改进】甲同学认为上述实验不够严谨,理由是SO2溶于水,也会出现塑料瓶变瘪的现象。

方案一:

导致两个瓶子变瘪的程度完全相同的原因是l0mL水和10mL氢氧化纳溶液都能将200mLSO2完全吸收。他认为若改变注入水和NaOH溶液的体积便可达到实验目的,200mLSO2可溶于5mL水中,所以注入液体的体积可以是d。

方案二:

丙同学认为上述方案也无法证明SO2与NaOH是否发生反应。导致吸入液体的体积完全相同的原因是有水倒吸入集气瓶,会使余下的二氧化硫全部被吸收。

丁同学思考后,将上述装置进行了改进,便达到实验目的。改进装置如下图所示,装置B的作用是防止水倒吸入装置A中。

16、

现有13.4g固体氯化钙样品(含杂质氯化钠),为了测定样品中氯化钙的含量,将此固体全部溶于96.6g水中,再向所得混合溶液中滴加一定质量分数的碳酸钠溶液,生成沉淀的质量与所加碳酸钠溶液质量的关系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

(1)当氯化钙与碳酸钠恰好完全反应时,消耗碳酸钠溶液的质量是______g。

(2)氯化钙与碳酸钠恰好完全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多少?

【考点】
【答案】

(1)100;(2)7%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有关化学方程式的计算。

(1)由图可知当氯化钙与碳酸钠恰好完全反应时,消耗碳酸钠溶液的质量是100g。

(2)由图可知氯化钙与碳酸钠恰好完全反应后生成碳酸钙沉淀10g。

反应:Na2CO3+CaCl2=CaCO3↓+2NaCl消耗氯化钙的质量是10g×111/100=11.1g,生成氯化钠的质量是10g×58.5×2/100=11.7g。

原有氯化钠的质量是13.4g-11.1g=2.3g。

氯化钙与碳酸钠恰好完全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氯化钠的质量是11.7g+2.3g=14g,溶液的质量是13.4g+96.6g+100g-10g=200g,溶质的质量分数是14g/200g=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