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西安市庆安高级中学高一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解析版)

高中语文考试
考试时间: 分钟 满分: 50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共5题,共25分)

1、

下列加横线的实词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①今太子迟之,请辞决矣   ②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

B①秦王必喜而善见臣   ②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

C①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   ②北蛮夷之鄙人,未尝见天子

D①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②荆轲顾笑武阳,前为谢曰

2、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熟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在商业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商家如果头脑迟钝、麻木的话,不知不觉就会使他人陷于“人为刀俎,我为鱼肉”的境地。

B.小周这次获得头奖那是预料之中的事,“项庄舞剑,意在沛公”嘛!组委会的颁奖是早就谋划好了的。

C.历来人们都称颂荆轲“士为知己者死”的精神,我认为如果单从这个角度理解“刺秦”的行为是远远不够的。

D.大堰河逢人便夸赞自己的儿子,就连做梦也情不自禁地盼望儿子得到幸福。

3、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学生应该重视课前预习,在预习中发现问题,上课时就可以向老师提出质疑。

B.这家工厂虽然规模不大,但曾两次荣获省科学大会奖,三次被授予省优质产品称号,产品远销全国各地和东南亚地区。 

C.对这个问题的处理,我们听取了广泛的意见。

D.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的《生存》,出自一位蛰居海外二十多年的加拿大籍华裔之手。

4、

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

A.寥廓(kuò)   谦逊(xùn) 彳亍(chìchù) 长歌当哭(dāng)

B.方遒(qiú)   屠戮(lù) 愤懑(mèn) 嘉言懿行(yí)

C.鲰(zōu)生   彘(zhì)肩   攒射(cuán)   生杀予(yù)夺

D.殒身(yǔn)   颓圮(pǐ)  箕踞(jījù) 涕泗交流(sì)

5、

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涟漪 踌躇 气势磅薄  诎诎逼人

B.萧瑟 寂寥 张灯结彩  星辉斑澜

C.尸骸 作揖   叱咤风云 迥乎不同

D.夜缒  诽红 黯然失色 博闻强记

二、现代文阅读(共1题,共5分)

6、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淡之美   李国文

淡,是一种至美的境界。

一位年轻的女孩子,在你眼前走过,虽是惊鸿一瞥,但她那淡淡的妆,更接近于本色和自然,好像春天早晨一股清新的风,就会给人留下一种纯净的感觉。如果浓装艳抹的话,除了这个女孩表面上的光丽之外,就不大会产生更多的有韵味的遐想来了。

淡比之浓,或许由于接近天然,似春雨,润地无声,容易被人接受。

苏东坡写西湖,曾经有一句“淡装浓抹总相宜”,但他这首诗所赞美的,“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也是大自然的西湖。识得西湖的人,都知道只有在那早春时节,在那细雨、碧水、微风,柳枝、桨声、船影、淡雾、山岚之中的西湖,像一幅淡淡的水墨画,展现在你眼前的西湖,才是最美的西湖。

在中国画中,浓得化不开的工笔重彩,毫无疑义,是美。但在一张玉版宣上,寥寥数笔,便经营出一个意境,当然也是美。前者,统统呈现在你眼前,一览无余。后者,是一种省略的艺术,墨色有时淡得接近于无。可表面的无,并不等于观众眼中的无,作者心中的无,那大片大片的白,其实是给你留下的想象空间。“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没画出来的,要比画出来的,更耐思索。  

一般说,浓到好处,不易;不过,淡而韵味犹存,似乎更难。

咖啡是浓的,从色泽到给中枢神经的兴奋作用,以强烈为主调。茶则是淡的了,尤其新摘的龙井,就更淡了。一杯在手,嫩蕊舒展,上下浮沉,水色微碧,近乎透明,那种感官的怡悦,心胸的熨贴,腋下似有风生的惬意,也非笔墨所能形容。所以,咖啡和茶,是无法加以比较的。但是,若我而言,宁可倾向于淡。强劲持久的兴奋,总是会产生负面效应。

人生,其实也是这个道理。浓是一种生存的方式。淡,也是一种生存方式。两者,因人而异,不能简单地以是或非来判断的。我呢,觉得淡一点,于身心似乎更有裨益。一个人活在这个世界上,只要有人存在于你的周围,你就会成坐标中的一个点,而这个点必然有着纵向和横向的联系。于是,这就构成了家庭、邻里、单位、社会中的各式各样繁复的感情关系。你把你在这个坐标系上的点,看得浓一点,你的感情负担自然也就重;看得淡一点,你也许可以洒脱些、轻松些。譬如交朋友,好得像穿一条裤子,自然是够浓的了。“君子之交淡如水”,肯定是百分之百地淡了。不过,密如胶漆的朋友,反目成仇,又何其多呢?倒不如像水一样地淡然相处,无昵无隙,彼此更怡洽些。太浓烈了,便有求全之毁,不虞之隙。

尤其落到自己头上,一旦要一张什么自画像时,倒是宁可淡一点的好。

物质的欲望,固然是人的本能,占有和谋取,追求和获得,大概是与生俱来的。清教徒当然也无必要,但欲望膨胀到无限大,或争名于朝,争利于市,或欲壑难填,无有穷期;或不甘寂寞,生怕冷落,或欺世盗名,招摇过世。得则大欣喜,大快活,不得则大懊丧,大失落。其实,看得淡一点,可为而为之,不可为而不强为之的话,那么,得和失,成和败,就能够淡然处之,而免掉许多不必要的烦恼。

淡之美,某种程度近乎古人所说的禅,而那些禅偈中所展示的智慧,实际上是在追求这种淡之美的境界。

人生在世,求淡之美,得禅趣,不亦乐乎? (有删节)

【1】(1)文章第二段主要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2)就全文看,本段内容有什么作用?(5分)

答:(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分)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分)

【2】根据文意,“没画出来的,要比画出来的,更耐思索”一句的含义和作用是(5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如何理解“一旦要一张什么自画像时,倒是宁可淡一点的好”这句话?(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下列对这篇散文的赏析,正确的两项是(4分)(   )(   )

A.文中引用苏轼的诗句“淡装浓抹总相宜”意在说明,“浓”与“淡”各有千秋,只有相得益彰,才能发挥美的极致。

B.作者认为,咖啡的浓香和龙井的清淡都能使人兴奋、惬意,但是二者无法比较,因为咖啡只能对人产生负面影响。

C.“太浓烈了,便有求全之毁,不虞之隙”一句,表述得简练生动,意思是说,这种友情要求十全十美,人与人之间亲密无间,不会形成矛盾。

D.作者开篇便亮出自己的观点。围绕观点,先谈人形象的淡之美,再谈自然、艺术、人类生活的淡之美,最后谈人生追求的淡之美。内容上层层递进。

E.作者称道的“淡之美”是一种自然纯真的朴素之美。“人生在世,求淡之美,不亦乐乎?”这是作者的人生追求,更应是同道人的追求。

三、文言文阅读(共1题,共5分)

7、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小题。(每题2分)

毛遂自荐

毛遂比至楚,与十九人论议,十九人皆服。平原君与楚合从,言其利害,日出而言之,日中不决。十九人谓毛遂曰:“先生上。”毛遂按剑历阶而上,谓平原君曰:“从之利害,两言而决耳。今日出而言从,日中不决,何也?”楚王谓平原君曰:“客何为者也?”平原君曰:“是胜之舍人也。”楚王叱曰:“胡不下!吾乃与而君言,汝何为者也!”毛遂按剑而前曰:“王之所以叱遂者,以楚国之众也。今十步之内,王不得恃楚国之众也,王之命县于遂手。吾君在前,叱者何也?且遂闻汤以七十里之地王天下,文王以百里之壤而臣诸侯,岂其士卒众多哉,诚能据其势而奋其威。今楚地方五千里,持戟百万,此霸王之资也。以楚之强,天下弗能当。白起,小竖子耳,率数万之众,兴师以与楚战,一战而举鄢郢,再战而烧夷陵,三战而辱王之先人。此百世之怨而赵之所羞,而王弗知恶焉。合从者为楚,非为赵也。吾君在前,叱者何也?”楚王曰:“唯唯,诚若先生之言,谨奉社稷而以从。”毛遂曰:“从定乎?”楚王曰:“定矣。”毛遂谓楚王之左右曰:“取鸡狗马之血来。”毛遂奉铜盘而跪进之楚王曰:“王当歃血而定从,次者吾君,次者遂。”遂定从于殿上。毛遂左手持盘血而右手招十九人曰:“公相与歃此血于堂下。公等录录,所谓因人成事者也。”

【1】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毛遂比至楚   比:等到

B.一战而举鄢郢   举:攻占

C.诚能据其势而奋其威   奋:振作、发扬

D.而王弗知恶焉   恶:憎恨

【2】下列各组加点的虚词,意义和用法全部相同的一组是(   )

A.是胜之舍人也

子犯请击之

B.文王以百里之壤而臣诸侯

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

C.而王弗知恶焉

夜缒而出

D.吾君在前,叱者何也

夫晋,何厌之有

【4】下面对文章内容理解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

A.毛遂是一个不但胆识超群、辩才出众,而且能主动请缨、善于抓住施展才华机会的人。

B.毛遂终于赢得了同行的信服,是因为在关键时刻当其他人一筹莫展时,只有毛遂将个人安危置之度外,凭才华逼迫楚王接受合纵。

C.毛遂之所以迫使楚王接受合纵的盟约,主要是以赵国的实力为后盾,有类似于“城下之盟”的意味。

D.毛遂与楚王说理时,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告之以利害,在外交场合真是做到了有理、有据、有节。

【4】 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

 ①王之所以叱遂者,以楚国之众也。(4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今楚地方五千里,持戟百万,此霸王之资也。(4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名句名篇默写(共1题,共5分)

8、

默写填空(10分,每空1分)

(1)携来百侣曾游。__________。恰同学少年,________;书生意气,___________。

(2)但我不能放歌,___________;___________,沉默是今歇脚的康桥!

(3)她静默地走近、走近,又投出___________,她飘过,像梦一般的,____________。

(4)__________,壮士一去兮不复还!_________,士皆瞋目,__________。

五、诗歌鉴赏(共1题,共5分)

9、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6分)

村居 张舜民

水绕陂田水绕篱,榆钱落尽槿花稀。

夕阳牛背无人卧,带得寒鸦两两归。

(1)诗的后两句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风格怎样?(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首小诗的基调是宁静,作者是如何写静的?(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语言表达(共1题,共5分)

10、

仿照下面句子,另写两句富有意蕴的句子。(2分) 

故乡的歌是一支清远的笛,总在有月亮的晚上响起。

故乡的歌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故乡的歌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陕西省西安市庆安高级中学高一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解析版)

高中语文考试
一、选择题(共5题,共25分)

1、

下列加横线的实词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①今太子迟之,请辞决矣   ②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

B①秦王必喜而善见臣   ②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

C①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   ②北蛮夷之鄙人,未尝见天子

D①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②荆轲顾笑武阳,前为谢曰

【考点】
【答案】

D

【解析】

试题分析:A告辞,拒绝;B会见,被;C当作边境,浅薄。D道歉。

2、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熟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在商业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商家如果头脑迟钝、麻木的话,不知不觉就会使他人陷于“人为刀俎,我为鱼肉”的境地。

B.小周这次获得头奖那是预料之中的事,“项庄舞剑,意在沛公”嘛!组委会的颁奖是早就谋划好了的。

C.历来人们都称颂荆轲“士为知己者死”的精神,我认为如果单从这个角度理解“刺秦”的行为是远远不够的。

D.大堰河逢人便夸赞自己的儿子,就连做梦也情不自禁地盼望儿子得到幸福。

【考点】
【答案】

C

【解析】

试题分析:此类词语使用判断的题目,要在整体把握句意的情况下,根据语境,结合着成语的解释来判断。A“人为刀俎,我为鱼肉”的使用不合逻辑,应为“使自己陷入这个境地”;B“项庄舞剑,意在沛公”不合语境;D不合语境,做梦时不能说情不自禁。

3、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学生应该重视课前预习,在预习中发现问题,上课时就可以向老师提出质疑。

B.这家工厂虽然规模不大,但曾两次荣获省科学大会奖,三次被授予省优质产品称号,产品远销全国各地和东南亚地区。 

C.对这个问题的处理,我们听取了广泛的意见。

D.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的《生存》,出自一位蛰居海外二十多年的加拿大籍华裔之手。

【考点】
【答案】

D

【解析】

试题分析:此类考查句子语病的题目,在分析思考时,要注意句子成分在搭配,句式杂糅等方面的错误,要仔细琢磨,推敲。A项“提出质疑”语意重复。B项语序不当,可把远销前的“产品”移到“三次”之前。C项"广泛"应修饰"听取",语序不当(状语和定语的位置不当)。

4、

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

A.寥廓(kuò)   谦逊(xùn) 彳亍(chìchù) 长歌当哭(dāng)

B.方遒(qiú)   屠戮(lù) 愤懑(mèn) 嘉言懿行(yí)

C.鲰(zōu)生   彘(zhì)肩   攒射(cuán)   生杀予(yù)夺

D.殒身(yǔn)   颓圮(pǐ)  箕踞(jījù) 涕泗交流(sì)

【考点】
【答案】

D

【解析】

试题分析:此类题目多考查生僻字、多音字和形似字。多音字有时会因为作动词和作名词的不同,读音也不同。形似字要按照意义的不同,读音也不一样。在分析思考时,要注意声调、韵母是否正确。没有把握的可以用排除法,省时省力。A.长歌当哭dàng  B.嘉言懿行yìC.生杀予yǔ夺。

5、

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涟漪 踌躇 气势磅薄  诎诎逼人

B.萧瑟 寂寥 张灯结彩  星辉斑澜

C.尸骸 作揖   叱咤风云 迥乎不同

D.夜缒  诽红 黯然失色 博闻强记

【考点】
【答案】

C

【解析】

试题分析:此类题目主要考查音近(同)字、形似(近)等正确书写,容易混淆,把握不准的可以用排除法进行筛选。A气势磅礴、咄咄逼人,B.星辉斑斓,D.绯红。

二、现代文阅读(共1题,共5分)

6、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淡之美   李国文

淡,是一种至美的境界。

一位年轻的女孩子,在你眼前走过,虽是惊鸿一瞥,但她那淡淡的妆,更接近于本色和自然,好像春天早晨一股清新的风,就会给人留下一种纯净的感觉。如果浓装艳抹的话,除了这个女孩表面上的光丽之外,就不大会产生更多的有韵味的遐想来了。

淡比之浓,或许由于接近天然,似春雨,润地无声,容易被人接受。

苏东坡写西湖,曾经有一句“淡装浓抹总相宜”,但他这首诗所赞美的,“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也是大自然的西湖。识得西湖的人,都知道只有在那早春时节,在那细雨、碧水、微风,柳枝、桨声、船影、淡雾、山岚之中的西湖,像一幅淡淡的水墨画,展现在你眼前的西湖,才是最美的西湖。

在中国画中,浓得化不开的工笔重彩,毫无疑义,是美。但在一张玉版宣上,寥寥数笔,便经营出一个意境,当然也是美。前者,统统呈现在你眼前,一览无余。后者,是一种省略的艺术,墨色有时淡得接近于无。可表面的无,并不等于观众眼中的无,作者心中的无,那大片大片的白,其实是给你留下的想象空间。“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没画出来的,要比画出来的,更耐思索。  

一般说,浓到好处,不易;不过,淡而韵味犹存,似乎更难。

咖啡是浓的,从色泽到给中枢神经的兴奋作用,以强烈为主调。茶则是淡的了,尤其新摘的龙井,就更淡了。一杯在手,嫩蕊舒展,上下浮沉,水色微碧,近乎透明,那种感官的怡悦,心胸的熨贴,腋下似有风生的惬意,也非笔墨所能形容。所以,咖啡和茶,是无法加以比较的。但是,若我而言,宁可倾向于淡。强劲持久的兴奋,总是会产生负面效应。

人生,其实也是这个道理。浓是一种生存的方式。淡,也是一种生存方式。两者,因人而异,不能简单地以是或非来判断的。我呢,觉得淡一点,于身心似乎更有裨益。一个人活在这个世界上,只要有人存在于你的周围,你就会成坐标中的一个点,而这个点必然有着纵向和横向的联系。于是,这就构成了家庭、邻里、单位、社会中的各式各样繁复的感情关系。你把你在这个坐标系上的点,看得浓一点,你的感情负担自然也就重;看得淡一点,你也许可以洒脱些、轻松些。譬如交朋友,好得像穿一条裤子,自然是够浓的了。“君子之交淡如水”,肯定是百分之百地淡了。不过,密如胶漆的朋友,反目成仇,又何其多呢?倒不如像水一样地淡然相处,无昵无隙,彼此更怡洽些。太浓烈了,便有求全之毁,不虞之隙。

尤其落到自己头上,一旦要一张什么自画像时,倒是宁可淡一点的好。

物质的欲望,固然是人的本能,占有和谋取,追求和获得,大概是与生俱来的。清教徒当然也无必要,但欲望膨胀到无限大,或争名于朝,争利于市,或欲壑难填,无有穷期;或不甘寂寞,生怕冷落,或欺世盗名,招摇过世。得则大欣喜,大快活,不得则大懊丧,大失落。其实,看得淡一点,可为而为之,不可为而不强为之的话,那么,得和失,成和败,就能够淡然处之,而免掉许多不必要的烦恼。

淡之美,某种程度近乎古人所说的禅,而那些禅偈中所展示的智慧,实际上是在追求这种淡之美的境界。

人生在世,求淡之美,得禅趣,不亦乐乎? (有删节)

【1】(1)文章第二段主要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2)就全文看,本段内容有什么作用?(5分)

答:(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分)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分)

【2】根据文意,“没画出来的,要比画出来的,更耐思索”一句的含义和作用是(5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如何理解“一旦要一张什么自画像时,倒是宁可淡一点的好”这句话?(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下列对这篇散文的赏析,正确的两项是(4分)(   )(   )

A.文中引用苏轼的诗句“淡装浓抹总相宜”意在说明,“浓”与“淡”各有千秋,只有相得益彰,才能发挥美的极致。

B.作者认为,咖啡的浓香和龙井的清淡都能使人兴奋、惬意,但是二者无法比较,因为咖啡只能对人产生负面影响。

C.“太浓烈了,便有求全之毁,不虞之隙”一句,表述得简练生动,意思是说,这种友情要求十全十美,人与人之间亲密无间,不会形成矛盾。

D.作者开篇便亮出自己的观点。围绕观点,先谈人形象的淡之美,再谈自然、艺术、人类生活的淡之美,最后谈人生追求的淡之美。内容上层层递进。

E.作者称道的“淡之美”是一种自然纯真的朴素之美。“人生在世,求淡之美,不亦乐乎?”这是作者的人生追求,更应是同道人的追求。

【考点】
【答案】

【1】

(1)比较衬托。(1分)

(2)形象地说明“淡”是一种本色自然之美,能给人留下更丰富的想象余地(2分);从这种例子写起,能给人浅显生动的印象,有利于循序渐进地表现主题(2分)。(意思对即可)

【2】

“画出来的”是定形的,除了眼前的具像外,很难引起人们更丰富的想象(2分),“没有画出来的”却能包含多种可能,给观众留下了丰富的想象空间,能烘托出更优美的意境(2分)。这是从绘画的角度来说明“淡,是一种至没的境界”的(1分)。(意思对即可)

【3】表明了作者要追求一种对名和利、得和失、成和败,淡然处之的生活态度。(4分)(意思对即可)

【4】D.E

【解析】

【1】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考查赏析表达技巧的题目,此类题目的解题思路是先指出所用表达手法,再结合文本内容具体分析,最后点出其表达效果。

三、文言文阅读(共1题,共5分)

7、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小题。(每题2分)

毛遂自荐

毛遂比至楚,与十九人论议,十九人皆服。平原君与楚合从,言其利害,日出而言之,日中不决。十九人谓毛遂曰:“先生上。”毛遂按剑历阶而上,谓平原君曰:“从之利害,两言而决耳。今日出而言从,日中不决,何也?”楚王谓平原君曰:“客何为者也?”平原君曰:“是胜之舍人也。”楚王叱曰:“胡不下!吾乃与而君言,汝何为者也!”毛遂按剑而前曰:“王之所以叱遂者,以楚国之众也。今十步之内,王不得恃楚国之众也,王之命县于遂手。吾君在前,叱者何也?且遂闻汤以七十里之地王天下,文王以百里之壤而臣诸侯,岂其士卒众多哉,诚能据其势而奋其威。今楚地方五千里,持戟百万,此霸王之资也。以楚之强,天下弗能当。白起,小竖子耳,率数万之众,兴师以与楚战,一战而举鄢郢,再战而烧夷陵,三战而辱王之先人。此百世之怨而赵之所羞,而王弗知恶焉。合从者为楚,非为赵也。吾君在前,叱者何也?”楚王曰:“唯唯,诚若先生之言,谨奉社稷而以从。”毛遂曰:“从定乎?”楚王曰:“定矣。”毛遂谓楚王之左右曰:“取鸡狗马之血来。”毛遂奉铜盘而跪进之楚王曰:“王当歃血而定从,次者吾君,次者遂。”遂定从于殿上。毛遂左手持盘血而右手招十九人曰:“公相与歃此血于堂下。公等录录,所谓因人成事者也。”

【1】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毛遂比至楚   比:等到

B.一战而举鄢郢   举:攻占

C.诚能据其势而奋其威   奋:振作、发扬

D.而王弗知恶焉   恶:憎恨

【2】下列各组加点的虚词,意义和用法全部相同的一组是(   )

A.是胜之舍人也

子犯请击之

B.文王以百里之壤而臣诸侯

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

C.而王弗知恶焉

夜缒而出

D.吾君在前,叱者何也

夫晋,何厌之有

【4】下面对文章内容理解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

A.毛遂是一个不但胆识超群、辩才出众,而且能主动请缨、善于抓住施展才华机会的人。

B.毛遂终于赢得了同行的信服,是因为在关键时刻当其他人一筹莫展时,只有毛遂将个人安危置之度外,凭才华逼迫楚王接受合纵。

C.毛遂之所以迫使楚王接受合纵的盟约,主要是以赵国的实力为后盾,有类似于“城下之盟”的意味。

D.毛遂与楚王说理时,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告之以利害,在外交场合真是做到了有理、有据、有节。

【4】 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

 ①王之所以叱遂者,以楚国之众也。(4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今楚地方五千里,持戟百万,此霸王之资也。(4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考点】
【答案】

【1】D

【2】D

【3】C

【4】

(1)大王你敢斥责我毛遂,是因为楚国人多。

(2)今天,楚国土地方圆五千里,持戟的土卒上百万,这是霸王的资业呀!

【解析】

【1】

试题分析:D恶:羞愧。推断文言实词的方法:(1)记忆解词法。识记是理解的基础,课本出现的常用文言文实词的基本词义一定要牢记,在考试过程中才能将知识迁移,转化为能力。(2)语境解词法。词不离句,句不离篇。词的多个义项只有在语境中才能得到过滤,没有语境,有时便无法分析词的含义。推断词语含义,要结合句子本身的语言环境,有时甚至要通观整段文字、整篇文章的大语言环境。另外,文言实词重点还在于平时的分类积累、记忆,以上方法只能是同学们在记忆不牢、拿捏不准的时候,尝试运用。

四、名句名篇默写(共1题,共5分)

8、

默写填空(10分,每空1分)

(1)携来百侣曾游。__________。恰同学少年,________;书生意气,___________。

(2)但我不能放歌,___________;___________,沉默是今歇脚的康桥!

(3)她静默地走近、走近,又投出___________,她飘过,像梦一般的,____________。

(4)__________,壮士一去兮不复还!_________,士皆瞋目,__________。

【考点】
【答案】

(1)忆往昔峥嵘岁月稠,风华正茂,挥斥方遒。

(2)悄悄是别离的笙箫,夏虫也为我为我沉默

(3)太息一般的眼光,像梦一般地凄婉迷茫

(4)风萧萧兮易水寒,复为羽声忼慨,发尽上指冠

【解析】

试题分析:此类题目要注意重点字的写法,尤其是注意一些生僻字,近似字的写法,不能出现错别字或漏字、多字。

五、诗歌鉴赏(共1题,共5分)

9、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6分)

村居 张舜民

水绕陂田水绕篱,榆钱落尽槿花稀。

夕阳牛背无人卧,带得寒鸦两两归。

(1)诗的后两句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风格怎样?(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首小诗的基调是宁静,作者是如何写静的?(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考点】
【答案】

(1)描绘了流水绕田,青竹绕篱的宁静的田园风光和榆钱落尽,槿花残存的冷寂的清秋景象(2分)。表达了诗人悠闲宁静而又略带清愁的心境(1分)。

(2)一、二两句主要描写绿水、田地、翠竹、屋篱、榆树、槿花等静景(1分),三、四两句主要描写了行步迟迟的老牛,悄立牛背的寒鸦等动景(1分),前后动静结合,烘托出了宁静平和的氛围。(1分)

【解析】

(1)试题分析:“水绕陂田竹绕篱”,选材如同电影镜头的转换,由远景转到近景。村居的远处是流水潺潺,环绕着山坡的田地。住宅外的小园,青竹绕篱,绿水映陂,一派田园风光。“榆钱落尽槿花稀”,槿花,又称木槿,夏秋之交开花,花冠为紫红色或白色。槿花稀疏,表明时已清秋,一树榆钱早就随风而去了。所以院落内尽管绿阴宜人,可惜盛时已过,残存的几朵木槿花,不免引起美人迟暮之感,清寂之意自在言外。表达了诗人悠闲宁静而又略带清愁的心境。

六、语言表达(共1题,共5分)

10、

仿照下面句子,另写两句富有意蕴的句子。(2分) 

故乡的歌是一支清远的笛,总在有月亮的晚上响起。

故乡的歌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故乡的歌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考点】
【答案】

例:故乡的歌是一支轻盈的风筝,总在异乡的天空上飞翔。

  故乡的歌是一声亲切的呼唤,总在游子的心头回响。

【解析】

试题分析:此类题目要根据语句的内容和意境来把握,充分发挥联想和想象来组织答案,要仿照前面的语句的句式和修辞来写。仿用句式要求按照给定材料的要求、思路和格式进行仿写,这类题主要考查考生的分析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往往涉及语法结构、修辞手法、表达方式、语意连贯、风格协调等方面。本题属于嵌入式仿写,①注意仿写的句子在结构上要与原文保持一致。②注意仿写的句子在内容与逻辑关系上要与上下文保持协调。③注意用语特点、情感基调和语言风格。④注意修辞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