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嘉峪关一中高三第六次模拟语文试卷

高中语文考试
考试时间: 分钟 满分: 60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共3题,共15分)

1、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图腾主义相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从而产生图腾崇拜的宗教仪式以及禁止伤害或食用图腾动植物的规定。

①母权制氏族社会的发生期,图腾主义就开始有了

②人和动物、植物乃至自然现象以及无生物之间,存在着某种不可见的联系

③相信氏族成员和被认为图腾的动物或植物有亲族的关系

④当时人们依母系为中心建立起社会组织,住在一定的社会地区打猎和采集野果

⑤由于上述的宗教观念,也由于社会生活和经济生活的实际需要,就很自然地认定某一动物或植物为自己氏族的图腾

A.②①④⑤③

B.④⑤③②①

C.②①⑤④③

D.④③⑤②①

2、

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的一组是( )

①任务重、工期紧、条件艰苦是水电建设的显著特性,对此,征战江河数十载,在水电站建设中屡建战功的中国水利水电第三工程局的员工早己____________。

②依据职称的评定标准,教师们将注意力从正常的教学中转移了出来,时间久了,自然会对这套标准带来的戕害____________。当他们从这套标准中不断受益,就更难自觉做出反思和批判。

③看着自然保护区随意丢弃的塑料袋、竹签和啤酒瓶,再看看环卫工人疲惫的身影,记者心里很不是滋味:禁止烧烤的标牌在不断增加,可就是有那么一些人____________ , 自觉自律真就这么困难吗?

A.习焉不察习以为常熟视无睹

B.习以为常习焉不察熟视无睹

C.熟视无睹习焉不察习以为常

D.习以为常熟视无睹习焉不察

3、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去年除夕,微信红包收发总量达到10.1亿次,而猴年除夕一天,微信红包的参与人数达到4.2亿人,收发总量达80.8亿个。

B.领导干部应该自觉接受群众监督,如果捂着疮疤不让揭,讳疾忌医,就可能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甚至误入歧途。

C.英国一项调查显示,将近50%以上的成年人每晚上床后,至少有一个半小时用来上网,从而推迟了睡觉时间,这对健康非常不利。

D.浙江乌镇举行的世界互联网大会“互联网创新论坛”,百度公司董事长李彦宏在演讲中表示:百度连接的范围越来越广、东西也越来越多。

二、现代文阅读(共3题,共15分)

4、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铁十字勋章

(德国)米勒

1945年四月,在梅克伦堡州的施塔加德,一位卖纸的商人从顾客那里听说了希特勒的婚礼以及他自杀的消息,决定枪杀他的妻子,还有他十四岁的女儿,然后自杀。

在一战时他做过预备军官,现在还保存着一把左轮手枪和十枚子弹。

一天傍晚,他的妻子端着晚餐从厨房出来的时候,他正站在桌子边擦拭着那把手枪。他的翻领上别着一枚铁十字勋章,这本该是节日时才佩戴的。

元首选择了自杀——面对妻子的疑问他这样解释道,同时他说,他要选择效忠于元首。他问她,作为他的妻子,是否在这件事上也准备好了追随他。他说,对于女儿他毫不怀疑,她一定会借助父亲的协助,体面地死亡,而不去苟活。他叫来女儿,她没有让他失望。

没有等妻子的回答,他便让两人都穿上大衣,因为他要带她们到郊外找个合适的地方,免得引人注目。她们服从了。然后他给左轮手枪装上了子弹,让女儿帮他穿上大衣,锁上了房门,并把钥匙扔进了信箱。

外面下着雨,他们在昏暗的街道上向郊外走着,丈夫走在前面,没有回头去看远远跟着的妻子和女儿。他听得见她们走在沥青路上的脚步声。

当他离开大路走上通往毛榉林的小径时,他转过头催促她们走快些。晚风在这片没有树的平地上更加疾劲,地面被雨水淋湿,她们的脚步没有了声响。

他对她们喊道,她们应该走在前面。跟着她们在后面走着,他也想不清楚:是他担心她们可能就这样跑掉,还是他希望自己可以跑掉。没过一会儿,她们已经在前面很远了。当他再也看不到她们的时候,他已经明白了,他没有勇气直接离开,他却十分希望,她们已经走了。他停了下来,在路边小便。左轮手枪在他的裤子口袋里,透过薄薄的布料他感受到了枪的冰冷。当他加快脚步想赶上她们时,每走一步手枪都碰打在他的腿上。他放慢了脚步。可当他把手伸进口袋,想把枪扔掉时,他看见了他的妻子和女儿。她们站在路中间,正等着他。他原本计划在树林中做这件事,但是枪声在这里被听到的可能性应该也不大。

他拿出枪,解除保险,而他的妻子正搂着他的脖子,抽泣着。她是那么沉重,他拼力摆脱她,走向正怔怔地盯着他的女儿,用枪对准了她的太阳穴,闭上眼睛扣动了扳机。他希望枪哑火,但是他听到了枪声,看到女孩摇晃着倒下了。

妻子发着抖,尖声大叫。他必须稳住她。直到三声枪响过后,她安静了。

现在,他是独自一人。

没有人会来命令他将手枪的枪口对准自己的太阳穴了。死去的人也不会看见他,没有人能看见他。这出戏演完了。幕已落下,他可以去卸装了。

他将手枪塞进口袋,俯身看着他的女儿。然后他开始奔跑起来。

他沿着小径跑回了街道,又沿着街道跑了一段,但不是往城里的方向,而是向西。他跑了一会儿,然后他坐在街边,靠着一棵树,喘息着,思索着他的境况。他发现,事情也不是无可救药。

他只要继续跑,一路向西,避开居民区。他可以隐居在任何一个地方,最好是在另一座城市,改名换姓,作一个不知名的难民,普普通通,勤勤恳恳。他把枪扔进阴沟里,站了起来。

走在路上,他突然想起忘记把铁十字勋章扔掉。他把它扔掉了。

(1)下列对作品有关内容的分析与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A.这篇小说的写法是:先交代故事的结局、梗概,再叙写具体的过程和细节,虽然篇幅短,但情节一波三折,波澜起伏。

B.这篇小说的结尾与其他微型小说一样出人意料,纸商在枪杀了自己的女儿和妻子后,竟然没有选择自杀,而是以逃避和奔跑的方式求生,但他的灵魂却无法“逃生”。

C.小说最后的结尾没有给出一个结论,没有一个明确的答案,留给读者一个开放的结局,给人以极大的想象空间,引人深思。

D.这篇小说叙述语言冷静、简约,特别是人物对话,全篇只有纸商的语言描写,却成功刻画了两个只知道麻木顺从的女人。

E.纸商在枪杀女儿、妻子时的心理是矛盾的,一方面,他希望女儿、妻子能逃跑,他并不希望自己的女儿和妻子被自己杀死,另一方面,他觉得自己必须忠诚于他的“偶像”。

(2)小说的标题“铁十字勋章”在小说中有什么作用?

(3)小说着力刻画了卖纸商人这一人物形象,请结合文本作简要分析。

(4)“二战”给世界带来了空前的浩劫,德国人民在战后不断地进行反省、忏悔,文学起了积极的作用。你从《铁十字勋章》这篇小说中读出了作者对法西斯主义怎样的反思?请结合文本,联系现实谈谈谈你的认识。

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天殷嘱我重斯文

——记“两弹”元勋彭桓武

1915年10月6日,彭桓武出生于吉林长春。16岁考入清华大学物理系。1935年作为“清华四杰”之一毕业后,考入清华大学研究生院,跟随周培源教授进行相对论研究。

1938年,彭桓武留学英国爱丁堡大学理论物理系,师从马克斯·玻恩,后与波动力学创始人薛定谔一起做研究,在固体理论、介子物理和量子场论等前沿研究领域做了一系列开创性工作,先后获得哲学博士和科学博士学位。1945年,他与玻恩等合作进行场论方面的研究,共同获得爱丁堡皇家学会的麦克杜格尔—布里斯班奖。

1947年底,彭桓武回到祖国。先后执教于云南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大学。1950年,他参与组建了我国第一个核科学研究机构——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先后担任理论物理组组长、副所长,积极开展理论研究和实际应用,为我国原子能科学事业的发展作出了开创性、奠基性的贡献。

曾有记者问彭桓武,当年在国外已大有成就,为什么还要回到千疮百孔的中国?他气愤地说:“你这个问题的提法不对!你应该说为什么不回国。回国不需要理由,不回国才需要理由!”他还作诗言道:“世乱驱人全气节,天殷嘱我重斯文。”

1961年初,全国抽调了一批杰出科学家和工程技术人员到北京第九研究所,后被公认为核武器研制“三根台柱”的彭桓武、王淦昌、郭永怀就是其中的杰出代表。彭桓武作为主管理论部的副所长,组织领导并亲自参与理论研究,加速了原子弹、氢弹理论突破的进程。他大力倡导“粗估”法则,引导大家抓主要矛盾,化繁为简,缩短研究周期。这一法则成为当年理论部研究的重要手段之一,对突破原子弹原理的“九次计算”攻关,起到了重要作用,使原子弹设计工作得以全面展开。

通过大量计算和系列理论研究,攻克一道道难关,我国终于掌握了原子弹爆炸过程的基本规律,于1963年完成了原子弹装置初步物理设计方案。彭桓武随即迅速组织力量向突破氢弹理论转移。在他的领导下,重视基础理论研究、发扬学术民主和协同攻关等原子弹突破的成功经验,也成为突破氢弹原理的利器。彭桓武指挥,邓稼先挂帅,周光召、于敏、黄祖洽分头带领科研人员进行多路探索,从氢弹原理、材料、结构等全面展开研究。十余年后,“原子弹氢弹设计原理中的物理力学数学理论问题”项目获得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彭桓武作为该项目排名第一的获奖者,被公认为最有资格接受本奖项唯一的一枚金质奖章。但他坚决谢绝:“这是集体的功勋,不应由我一人独享。”提议奖章由九所集体保存,并提笔写下:“集体集体集集体,日新日新日日新。”

彭桓武专心致志地探索自然界的奥秘,从早期在量子力学、介子场论等领域的研究到核武器理论研究工作,再到后来开展交叉学科、凝聚态物理、生物物理和理论化学物理等研究,毕生不懈地求索创新。

1995年在“何梁何利基金科技成就奖”颁奖会上,80岁高龄的彭桓武检讨自己“不够艰苦勤奋”,并保证“获奖后继续在国内从事科学研究和技术至少三年”。他说到做到,生病住院也不停歇。2005年,90岁高龄的他亲自作学术报告,讲述研究相对论的最新成果。他写诗自勉:“愿宁静而致远,求深新以升腾。惟童心不泯,耄耋期颐,总似年轻。”

功成事毕,彭桓武总是悄然隐退,奖掖后辈,只做“铺路石”,不做“绊脚砖”。“两弹”突破后,他于1972年回到中科院,继续理论研究工作。1978年,他担任第一届理论物理研究所所长,当该所刚步入正轨,便递上辞呈把机会留给更年轻的同志。

获得“何梁何利基金科技成就奖”的100万元港币奖金,他自认为“没用处”,于是建立了一个“彭公纪念赠款”,每年将钱分赠给当年一起为“两弹”事业奋斗的同事或其亲属,在1996年至2004年的9年间先后赠给35人,直到全部赠完。

他的学生、曾任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九所所长和中国科学院院长的周光召说:“随着时代的转移和国家的需要,彭桓武不断地开辟新的研究方向,带出了一批又一批的学生。我国理论物理工作者为国民经济和国防建设作出的贡献,在科学发展上的成就,无不与彭桓武教授的努力密切相关。”

2007年2月28日,彭桓武孑然一身低调走完了他辉煌的一生。

(选自《光明日报》)

(1)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A.彭桓武在英国师从马克斯·波恩、薛定谔等人,在他们的指导下研究固体理论、介子物理和量子论场,取得了好成绩,获得了博士学位。

B.彭桓武是杰出的科学家,也颇有文学修养,他能诗善对,从“天殷嘱我重斯文”“日新日新日日新”等句子看,他有着深厚的语言功底。

C.成为核武器研制“三根台柱”后,彭桓武和王淦昌、郭永怀一样被调到了北京第九研究所,担任副所长,主管理论部,参与理论研究。

D.“该所刚步入正轨,便递上辞呈把机会留给更年轻的同志”,这突出地表现了彭桓武对年轻人的爱护,实践了他只做“铺路石”的说法。

E.本文大多数段落都写有具体年份,表明这是依据时间顺序对彭桓武进行记述,这使彭桓武一生经历明晰可见,其思想、其贡献一目了然。

(2)彭桓武在我国原子能科学事业的发展上有哪些重大贡献?请简要概括。

(3)文章末尾部分引用了周光召的话,有什么作用?

(4)彭桓武身上有哪些可贵的精神品质?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

6、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后面练习。

古代女子以黛画眉,故称黛眉。宋词中对于眉毛的描写非常多,《全宋词》中“眉”字出现的次数达到一千五百零九次。从审美学上来看,眉毛在人的面庞上的作用不容忽视,往往起到画龙点睛之作用。在一首诗词作品中,对于眉黛的描写,能体现女子的美貌动人。“层波潋滟远山横,一笑一倾城”(柳永《少年游》)描写了一个漂亮的歌女,眉毛像远山一样,眼波流转,千娇百媚。“远山眉黛长,细柳腰肢袅”(晏几道《生查子》)也是通过描写远山眉、细柳腰,向读者展示出了女子的美貌。

宋人认为,眉毛是很好的表现情感的工具。通过对眉黛的描写,还可以表现委婉细腻的情感。宋代词人陈三聘在《鹧鸪天》中写道“春愁何事点眉山”,把女子画眉和春愁结合在了一起。同样用眉黛来表示愁情的,还有如“金缕歌中眉黛皱。多少闲愁,借与伤春瘦”(石孝友《蝶恋花》)以及“眉黛只供愁,羞见双鸳鸯字”(贺铸《忆仙姿》)。可以看出,宋词中关于眉的描写,很多时候都和“愁绪”这个意象联系在一起。眉黛代表女子,以眉而写愁绪,体现了古代女子的惆怅心理和孤苦命运。 欧阳修的《诉衷情·眉意》中有这样的词句:“都缘自有离恨,故画作、远山长。”“远山”指的是北宋时期十分流行的一种眉形画法——“远山眉”,即眉毛细长而舒扬,颜色略淡。古人常以山水来表达离别之意,歌女画眉作“远山长”,表明了她内心的凄苦之情,因为她“自有离恨”,故而将眉毛化作远山之形。

“花黄”也称“花子”“额黄”,是古代妇女面部的一种额饰。它用彩色光纸、绸罗、云母片、蝉翼、蜻蜓翅乃至鱼骨等为原料,染成金黄、霁红或翠绿等色,剪作花、鸟、鱼等形,粘贴于额头、酒靥、嘴角、鬓边等处。《木兰辞》中描写木兰得胜归家,换回女儿装的场景为“对镜贴花黄”,说明南北朝时期,在脸上贴装饰物,已然成为一种风尚。宋代上层妇女也继承前代遗风,在额上和两颊间贴金箔或彩纸剪成的“花子”。这种“花子”背面涂有产于辽水间的呵胶,用口呵嘘就能粘贴。晚唐词人温庭筠的《菩萨蛮》中描写道“小山重叠金明灭”,一说即指女子额前的装饰物有所脱落而造成的或明或暗的效果。这些装饰物,使得词人笔下的女子更添妩媚动人之态。

“梅妆”也是宋代较为流行的一种贴面妆容,“梅妆”即“梅花妆”。这种妆扮相传始自南朝,宋武帝的寿阳公主在正月初七醉卧于含章殿下,一朵梅花落在她的额上粘住,三天后才落去,因而作“梅花妆”。陈允平的《绛都春》中有“梅妆欲试芳情懒,翠颦愁入眉弯”两句,这里词作者专门提到“梅妆欲试”,体现了这种妆扮在当时的流行性。妆容虽美,但是却“芳情懒”,欲画而未画,说明这位女子心事重重,自己提不起兴致也更因无人欣赏,故无须白白画这妆容,更能体现出女子内心的孤寂。(摘编自梁牧原《妆容与服饰在宋词中的作用》)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宋词中对于眉毛的描写非常多,一是因为眉毛在面庞上有外在的审美作用,二是因为眉毛能表现人的内心情感。

B.细长而舒扬的“远山眉”是北宋时期十分流行的一种眉形画法,在宋代词人的笔下,它常常能体现女子的美貌动人和内心的凄苦。

C.以眉而写愁绪,能体现古代女子的惆怅心理和孤苦命运。因此宋词中的“愁绪”很多时候都用对眉的描写来表达。

D.宋词中往往用眉黛代表女子,对眉黛的描写,能表现她们的春愁、孤苦和离恨等细腻丰富的内心情感。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花黄”作为古代妇女面部的一种额饰,制作原料丰富、色彩鲜艳、形状多样,这些装饰物,使得词人笔下的女子更妩媚动人。

B.早在南北朝时期,妇女在脸上粘贴装饰物,就已经成为了一种风尚。《木兰辞》中描写木兰得胜归家,换回女儿装的场景中就有“对镜贴花黄”。

C.晚唐词人温庭筠的《菩萨蛮》中,一句“小山重叠金明灭”可以说全是在写女子的妆容。“小山”即“小山眉”,“金”指女子额前的装饰物。

D.“梅花妆”是由南朝宋武帝的寿阳公主首创的一种贴面妆容,她因醉卧时一朵梅花偶然落在额上粘住,从而受到启发而作“梅花妆”。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宋词中无论是描写女子的眉黛,还是刻画她们的贴面妆容,都有助于体现她们的美貌动人,表现其委婉细腻的情感。

B.“远山眉黛长,细柳腰肢袅”与“眉黛只供愁,羞见双鸳鸯字”中都写到“眉黛”,其作用都是为了表现女子的愁绪。

C.“远山眉”“花子”和“梅妆”都曾是宋代流行的妆容,因而被宋代词人写入词作中借以表现女性的形象或思想感情。

D.“梅妆欲试芳情懒,翠颦愁入眉弯”和“懒起画蛾眉,弄妆梳洗迟”,都通过描写女子神情慵懒,无心画妆容,体现出她们内心的孤寂。

三、文言文阅读(共1题,共5分)

7、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

侯蒙,字元功,密州高密人。未冠,有俊声,急义好施,或一日挥千金。进士及第,调宝鸡尉,知柏乡县。民讼皆决于庭,受罚者不怨。转运使黄浞闻其名,将推毂之,召诣行台白事,蒙以越境不肯往。浞怒,他日行县,阅理文书,欲翻致其罪;既而无一疵可指,始以宾礼见,日:“君真能吏也。”率诸使者合荐之。

西将高永年死于羌,帝怒,亲书五路将帅刘仲武等十八人姓名,敕蒙往秦州逮治。至秦,仲武等囚服听命,蒙晓之日:“君辈皆侯伯,无庸以狱吏辱君,第以实对。”案未上,又拜御史中丞。

蒙奏言:“汉武帝杀王恢①,不如秦缪公赦孟明;子玉③缢而晋侯喜,孔明亡而蜀国轻。今羌杀吾一都护,而使十八将繇之而死,是自艾其支体也。欲身不病,得乎?”帝悟,释不问。

迁刑部尚书,改户部。比岁郊祭先期告办,尚书辄执政。至是,帝密谕之。对日:“以财利要君而进,非臣所敢。”一日,帝从容问:“蔡京何如人?”对日:“使京能正其心术,虽古贤相何以加。”

帝颔首,且使密伺京所为。京闻而衔之。

大钱法敝,朝廷议改十为三,主藏吏来告日:“诸府悉辇大钱市物于肆,皆疑法当变。”蒙日: “吾府之积若干?”日:“八千缗。”蒙叱日:“安有更革而吾不知!”明日,制下。又尝有几事蒙独受旨,京不知也;京侦得之,白于帝,帝日:“侯蒙亦如是邪?”罢知亳州。

宋江寇京东,蒙上书言:“江以三十六人横行齐魏官军数万无敢抗者其才必过人今青溪盗起不若赦江使讨方腊以自赎。”帝日:“蒙居外不忘君,忠臣也。”命知东平府,未赴而卒,年六十八。

(节选自《宋史·侯蒙传》)

①王恢:伏击匈奴,单于察觉而撤军。汉武帝大怒,日:“今不诛恢,无以谢天下!”②子玉:楚成王时为令尹。晋楚城濮决战,楚军败,未遇赦,子玉自杀。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江以三十六人横行/齐魏官军数万无敢抗者/其才必过人/今青溪盗起/不若赦江使讨方腊/以白赎

B.江以三十六人横行齐魏/官军数万无敢抗者/其才必过人/今青溪盗起/不若赦江/使讨方腊以自赎[

C.江以三十六人横行齐魏/官军数万无敢抗者/其才必过人/今青溪盗起不若赦江/使讨方腊/以白赎

D.江以三十六人横行/齐魏官军数万无敢抗者/其才必过人/今青溪盗起/不若赦江/使讨方腊以白赎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古代男子18岁时举行加冠礼,叫作冠。即戴上表示已成人的帽子,但体犹未壮,还比较年少,故称“弱冠”,20岁才为成年。

B.“进士及第”指科举时代经考试合格后录取成为进士,科举殿试时的一甲三名,赐“进士及第”的称号,即状元、榜眼、探花。

C.郊祭犹郊祀。古代于郊外祭祀天地,南郊祭天,北郊祭地,是儒教礼仪中的主要部分,祭祀对象分为三类:天神、地祗、人鬼。

D.古人对死的称谓等级森严,“天子死日崩,诸侯死日薨,大夫死日卒,士日不禄,庶人日死”。侯蒙属大夫,故死为“卒”。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侯蒙精于治理,敏于干事。侯蒙不肯越境禀报工作,转运使黄浞大怒,想借审查T作治侯蒙的罪,却发现无可指责,最后以礼相待。

B.侯蒙善于劝谏,解救大臣。皇帝派侯蒙到秦州去责罚五路将帅等18人,侯蒙援引典故,劝皇帝不要白残肢体,皇帝醒悟后不再追究。

C.侯蒙直言评鉴,结怨蔡京。皇帝叫侯蒙评鉴蔡京,侯蒙认为蔡京心术不正,要不然也是贤相。蔡京闻知后,心里记恨并报复了侯蒙。

D.侯蒙忠于国事,为君分忧。侯蒙认识到大面值的钱币流通有弊病,建议改革,但又不想引起市场恐慌,所以斥责府库主管并安抚他。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蒙晓之日:“君辈皆侯伯,无庸以狱吏辱君,第以实对,”

②至是,帝密谕之。对日:“以财利要君而进,非臣所敢。”

四、名句名篇默写(共1题,共5分)

8、

补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①《论语·泰伯》中论述“士”要抱负远大、刚强勇毅、责任重大的两句是“______ , ______”。

②李白在《蜀道难》中描写急流和瀑布飞泻、发出巨大声响的诗句是“______ , ______”。

③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______ , ______”,两句以孩子梦中蹬破被里的描写来表现当时诗人一家生活条件的艰苦。

五、诗歌鉴赏(共1题,共5分)

9、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的小题。

山坡羊•西湖杂咏

薛昂夫①

山光如淀②,湖光如练③,一步一个生绡④面。叩逋仙⑤,访坡仙⑥,拣西湖好处都游遍,管甚月明归路远。船,休放转;杯,休放浅。

①薛昂夫:元代散曲家,回鹘人。他用[山坡羊]的曲调写了春、夏、秋、冬的西湖四季景色。

②淀:青黑色染料。③练:白色的丝织品。④生绡:没经过漂煮的丝织品。古人用来作画,所以也指画卷。⑤逋仙:林逋(967-1028),字君复,北宋著名诗人。性孤高自好,终生不仕,后隐居杭州西湖,结庐孤山。赏梅养鹤,也不婚娶,人称他“梅妻鹤子”。常驾小舟遍游西湖诸山,每逢客至,叫门童子纵鹤放飞,林逋见鹤必归。⑥坡仙:指苏轼,号东坡居士,北宋著名文学家,词人,诗人。他任杭州刺史时在西湖筑堤,夹堤广植柳桃。人称苏堤。

(1)这首元曲写到的“西湖好处”有哪些?

(2)同是表达游湖之感,元曲中的“管甚月明归路远。船,休放转;杯,休放浅”与唐代白居易《钱塘湖春行》的尾联,分别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简要分析。

六、语言表达(共1题,共5分)

10、

下面是一个主题为“沟通”的电视公益广告脚本,请你参照相关内容,补出空白部分。
要求:①处不超过90个字;②处不超过10个字。

镜头

画面描述

画外音

时间

1

一个小女孩背着书包回到家,拿出一张画,上面写着“服装设计图稿”,兴奋地展示给父母看。她满怀期待地刚开口,母亲立即塞过来一本数学练习题,女孩只好落寞地走进房间。

________

5秒

2

________

沟通,请放下手机。

5秒

3

一白领男子身穿西装端正走进电梯,按下关门按钮,电梯快要关闭时,一个滑冰男孩冲进电梯,不小心撞到了白领男士。白领男士微笑着伸出手扶住了男孩,男孩立即笑着道歉并脱下滑冰鞋。

沟通,请你微笑。

5秒

七、作文(共1题,共5分)

11、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中心是令人向往的地方,处于中心地带往往有诸多便利、机会和认同。当然也有人在中心地带迷失,最终边缘化。

边缘是让人平静的地方,它的质朴和别样让生活其中的人受益良多,甚至还吸引中心的人们探寻它的魅力。只要不沉沦,边缘也可以是中心。

请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自选角度,自拟文题,自定立意,完成写作任务,不得套作或抄袭。

八、(共1题,共5分)

12、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中国人的餐具主要是用竹子、木头制造的,是植物性的,______ , 如大米、玉米、小麦和小米等,所以对这些食物的味道影响不大。而且,由于是素食,氨基酸尤其是谷氨酸不多,香味也不大,所以对食物的味道影响不大。但西方人吃动物性食物较多,______ , 如此才能操控、驾驭食物,如切割动物性食物。而且,由于动物性食物的谷氨酸较多,吃起来比较香, ______ , 因此用金属筷子、刀叉吃饭,会让人感到食物更咸、味道更浓。

甘肃嘉峪关一中高三第六次模拟语文试卷

高中语文考试
一、选择题(共3题,共15分)

1、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图腾主义相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从而产生图腾崇拜的宗教仪式以及禁止伤害或食用图腾动植物的规定。

①母权制氏族社会的发生期,图腾主义就开始有了

②人和动物、植物乃至自然现象以及无生物之间,存在着某种不可见的联系

③相信氏族成员和被认为图腾的动物或植物有亲族的关系

④当时人们依母系为中心建立起社会组织,住在一定的社会地区打猎和采集野果

⑤由于上述的宗教观念,也由于社会生活和经济生活的实际需要,就很自然地认定某一动物或植物为自己氏族的图腾

A.②①④⑤③

B.④⑤③②①

C.②①⑤④③

D.④③⑤②①

【考点】
【答案】

A

【解析】

开头紧接着只能是②,②接①,⑤则是前半部分的一个总结,而③只是⑤的一个延伸部分,所以③紧着⑤。

2、

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的一组是( )

①任务重、工期紧、条件艰苦是水电建设的显著特性,对此,征战江河数十载,在水电站建设中屡建战功的中国水利水电第三工程局的员工早己____________。

②依据职称的评定标准,教师们将注意力从正常的教学中转移了出来,时间久了,自然会对这套标准带来的戕害____________。当他们从这套标准中不断受益,就更难自觉做出反思和批判。

③看着自然保护区随意丢弃的塑料袋、竹签和啤酒瓶,再看看环卫工人疲惫的身影,记者心里很不是滋味:禁止烧烤的标牌在不断增加,可就是有那么一些人____________ , 自觉自律真就这么困难吗?

A.习焉不察习以为常熟视无睹

B.习以为常习焉不察熟视无睹

C.熟视无睹习焉不察习以为常

D.习以为常熟视无睹习焉不察

【考点】
【答案】

B

【解析】

此题考查近义词的辨析能力。答题时,可根据词语的意思,联系具体语境分析。“习以为常”是常做某种事情或常见某种现象,成了习惯,觉得很平常。“习焉不察”习惯于某种事物而察觉不到其中的问题。“熟视无睹”虽然经常看见,还跟没有看见一样,指对应关心的事物漠不关心。所以选B。

3、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去年除夕,微信红包收发总量达到10.1亿次,而猴年除夕一天,微信红包的参与人数达到4.2亿人,收发总量达80.8亿个。

B.领导干部应该自觉接受群众监督,如果捂着疮疤不让揭,讳疾忌医,就可能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甚至误入歧途。

C.英国一项调查显示,将近50%以上的成年人每晚上床后,至少有一个半小时用来上网,从而推迟了睡觉时间,这对健康非常不利。

D.浙江乌镇举行的世界互联网大会“互联网创新论坛”,百度公司董事长李彦宏在演讲中表示:百度连接的范围越来越广、东西也越来越多。

【考点】
【答案】

A

【解析】

本题从语序不当、成分赘余、中途易辙三个角度考查对病句的辨析。B项语序不当,正确语序应为“就可能误入歧途,甚至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C项成分赘余,删除“将近”或者“以上”;D项中途易辙,前句陈述还未完整,后句就开始陈述别的内容。

二、现代文阅读(共3题,共15分)

4、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铁十字勋章

(德国)米勒

1945年四月,在梅克伦堡州的施塔加德,一位卖纸的商人从顾客那里听说了希特勒的婚礼以及他自杀的消息,决定枪杀他的妻子,还有他十四岁的女儿,然后自杀。

在一战时他做过预备军官,现在还保存着一把左轮手枪和十枚子弹。

一天傍晚,他的妻子端着晚餐从厨房出来的时候,他正站在桌子边擦拭着那把手枪。他的翻领上别着一枚铁十字勋章,这本该是节日时才佩戴的。

元首选择了自杀——面对妻子的疑问他这样解释道,同时他说,他要选择效忠于元首。他问她,作为他的妻子,是否在这件事上也准备好了追随他。他说,对于女儿他毫不怀疑,她一定会借助父亲的协助,体面地死亡,而不去苟活。他叫来女儿,她没有让他失望。

没有等妻子的回答,他便让两人都穿上大衣,因为他要带她们到郊外找个合适的地方,免得引人注目。她们服从了。然后他给左轮手枪装上了子弹,让女儿帮他穿上大衣,锁上了房门,并把钥匙扔进了信箱。

外面下着雨,他们在昏暗的街道上向郊外走着,丈夫走在前面,没有回头去看远远跟着的妻子和女儿。他听得见她们走在沥青路上的脚步声。

当他离开大路走上通往毛榉林的小径时,他转过头催促她们走快些。晚风在这片没有树的平地上更加疾劲,地面被雨水淋湿,她们的脚步没有了声响。

他对她们喊道,她们应该走在前面。跟着她们在后面走着,他也想不清楚:是他担心她们可能就这样跑掉,还是他希望自己可以跑掉。没过一会儿,她们已经在前面很远了。当他再也看不到她们的时候,他已经明白了,他没有勇气直接离开,他却十分希望,她们已经走了。他停了下来,在路边小便。左轮手枪在他的裤子口袋里,透过薄薄的布料他感受到了枪的冰冷。当他加快脚步想赶上她们时,每走一步手枪都碰打在他的腿上。他放慢了脚步。可当他把手伸进口袋,想把枪扔掉时,他看见了他的妻子和女儿。她们站在路中间,正等着他。他原本计划在树林中做这件事,但是枪声在这里被听到的可能性应该也不大。

他拿出枪,解除保险,而他的妻子正搂着他的脖子,抽泣着。她是那么沉重,他拼力摆脱她,走向正怔怔地盯着他的女儿,用枪对准了她的太阳穴,闭上眼睛扣动了扳机。他希望枪哑火,但是他听到了枪声,看到女孩摇晃着倒下了。

妻子发着抖,尖声大叫。他必须稳住她。直到三声枪响过后,她安静了。

现在,他是独自一人。

没有人会来命令他将手枪的枪口对准自己的太阳穴了。死去的人也不会看见他,没有人能看见他。这出戏演完了。幕已落下,他可以去卸装了。

他将手枪塞进口袋,俯身看着他的女儿。然后他开始奔跑起来。

他沿着小径跑回了街道,又沿着街道跑了一段,但不是往城里的方向,而是向西。他跑了一会儿,然后他坐在街边,靠着一棵树,喘息着,思索着他的境况。他发现,事情也不是无可救药。

他只要继续跑,一路向西,避开居民区。他可以隐居在任何一个地方,最好是在另一座城市,改名换姓,作一个不知名的难民,普普通通,勤勤恳恳。他把枪扔进阴沟里,站了起来。

走在路上,他突然想起忘记把铁十字勋章扔掉。他把它扔掉了。

(1)下列对作品有关内容的分析与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A.这篇小说的写法是:先交代故事的结局、梗概,再叙写具体的过程和细节,虽然篇幅短,但情节一波三折,波澜起伏。

B.这篇小说的结尾与其他微型小说一样出人意料,纸商在枪杀了自己的女儿和妻子后,竟然没有选择自杀,而是以逃避和奔跑的方式求生,但他的灵魂却无法“逃生”。

C.小说最后的结尾没有给出一个结论,没有一个明确的答案,留给读者一个开放的结局,给人以极大的想象空间,引人深思。

D.这篇小说叙述语言冷静、简约,特别是人物对话,全篇只有纸商的语言描写,却成功刻画了两个只知道麻木顺从的女人。

E.纸商在枪杀女儿、妻子时的心理是矛盾的,一方面,他希望女儿、妻子能逃跑,他并不希望自己的女儿和妻子被自己杀死,另一方面,他觉得自己必须忠诚于他的“偶像”。

(2)小说的标题“铁十字勋章”在小说中有什么作用?

(3)小说着力刻画了卖纸商人这一人物形象,请结合文本作简要分析。

(4)“二战”给世界带来了空前的浩劫,德国人民在战后不断地进行反省、忏悔,文学起了积极的作用。你从《铁十字勋章》这篇小说中读出了作者对法西斯主义怎样的反思?请结合文本,联系现实谈谈谈你的认识。

【考点】
【答案】

(1)A,E

(2)

①推动情节发展。铁十字勋章串联了希特勒的自杀和纸商枪杀妻子女儿两件事之间的因果关系。②暗示小说主旨。铁十字勋章是希特勒对纸商的奖赏的标志,纸商选择枪杀妻儿以示忠诚,也象征了法西斯专制对人的灵魂奴役。③丰富人物形象。纸商对待铁十字勋章的态度改变成功地刻画了纸商的冷漠、愚昧、自私与残忍的形象特点

(3)

①是一个愚昧自私的法西斯追随者。②是一个冷漠残忍的丈夫和父亲。③是一个虚伪懦弱的可怜虫。④是一个虽残存一点温情但最终因屈服于专制而泯灭人性的小人。

(4)

①抹杀人性。通过叙述纸商效仿希特勒行为枪杀女儿、妻子的过程,揭示出希特勒法西斯主义对人性抹杀的根深蒂固。②奴役灵魂。纸商枪杀妻儿的轻而易举,揭示了希特勒专制已经渗透并占据了每一个被奴役者的灵魂深处。③虚伪自私 。对法西斯效忠式的模仿,排除了纸商自己,揭示了法西斯骨子里的虚伪和自私

【解析】

(1)A “先交代故事的结局、梗概”不准确。E 枪杀妻子的时候他的心理并不矛盾。B.“这篇小说的结尾与其他微型小说一样出人意料”说法不准。这样的结尾并不是出人意料的,从前文的种种心理活动可以看出纸商内心的懦弱。(2)“铁十字勋章”在小说开头和结尾出现,成为串联故事发生的线索。因为这枚铁十字勋章,纸商选择了效忠法西斯,它是专制思想的代表,纸商的选择表现了专制思想对人的思想统治之深。因为一枚毫无温度的勋章,纸商枪杀了自己的妻子和女儿。通过这枚勋章,塑造了深受专制思想统治的愚昧、残忍的形象。(3)卖纸商人这一人物形象通过“从顾客那里听说了希特勒的婚礼以及他自杀的消息,决定枪杀他的妻子,还有他十四岁的女儿,然后自杀”“他要选择效忠于元首”,可见他是一个愚昧的法西斯追随者,是一个失去人性的冷漠的父亲和丈夫。“他却十分希望,她们已经走了”“当他把手伸进口袋,想把枪扔掉时” 可见他还有一丝丝温情,他有犹豫。“他拼力摆脱她,走向正怔怔地盯着他的女儿,用枪对准了她的太阳穴,闭上眼睛扣动了扳机”“直到三声枪响过后,她安静了”可见他对专制的屈服胜过了亲情。“没有人会来命令他将手枪的枪口对准自己的太阳穴了。死去的人也不会看见他,没有人能看见他”可见他内心的虚伪和懦弱。(4)《铁十字勋章》这篇小说中对法西斯主义的反思体现在对人物的塑造上,对主题的发掘上。小说中的纸商,听说了希特勒自杀的消息就立刻想到要枪杀自己的妻子、女儿和自己,这是对专制的盲目崇拜,是法西斯专制思想对人的灵魂的统治,是灭绝人性的愚昧无知和残忍。但是纸商却没有勇气对自己举起手枪,可见他的效忠并不是出自真心的,他的虚伪和自私代表了法西斯狂热分子的特征。

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天殷嘱我重斯文

——记“两弹”元勋彭桓武

1915年10月6日,彭桓武出生于吉林长春。16岁考入清华大学物理系。1935年作为“清华四杰”之一毕业后,考入清华大学研究生院,跟随周培源教授进行相对论研究。

1938年,彭桓武留学英国爱丁堡大学理论物理系,师从马克斯·玻恩,后与波动力学创始人薛定谔一起做研究,在固体理论、介子物理和量子场论等前沿研究领域做了一系列开创性工作,先后获得哲学博士和科学博士学位。1945年,他与玻恩等合作进行场论方面的研究,共同获得爱丁堡皇家学会的麦克杜格尔—布里斯班奖。

1947年底,彭桓武回到祖国。先后执教于云南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大学。1950年,他参与组建了我国第一个核科学研究机构——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先后担任理论物理组组长、副所长,积极开展理论研究和实际应用,为我国原子能科学事业的发展作出了开创性、奠基性的贡献。

曾有记者问彭桓武,当年在国外已大有成就,为什么还要回到千疮百孔的中国?他气愤地说:“你这个问题的提法不对!你应该说为什么不回国。回国不需要理由,不回国才需要理由!”他还作诗言道:“世乱驱人全气节,天殷嘱我重斯文。”

1961年初,全国抽调了一批杰出科学家和工程技术人员到北京第九研究所,后被公认为核武器研制“三根台柱”的彭桓武、王淦昌、郭永怀就是其中的杰出代表。彭桓武作为主管理论部的副所长,组织领导并亲自参与理论研究,加速了原子弹、氢弹理论突破的进程。他大力倡导“粗估”法则,引导大家抓主要矛盾,化繁为简,缩短研究周期。这一法则成为当年理论部研究的重要手段之一,对突破原子弹原理的“九次计算”攻关,起到了重要作用,使原子弹设计工作得以全面展开。

通过大量计算和系列理论研究,攻克一道道难关,我国终于掌握了原子弹爆炸过程的基本规律,于1963年完成了原子弹装置初步物理设计方案。彭桓武随即迅速组织力量向突破氢弹理论转移。在他的领导下,重视基础理论研究、发扬学术民主和协同攻关等原子弹突破的成功经验,也成为突破氢弹原理的利器。彭桓武指挥,邓稼先挂帅,周光召、于敏、黄祖洽分头带领科研人员进行多路探索,从氢弹原理、材料、结构等全面展开研究。十余年后,“原子弹氢弹设计原理中的物理力学数学理论问题”项目获得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彭桓武作为该项目排名第一的获奖者,被公认为最有资格接受本奖项唯一的一枚金质奖章。但他坚决谢绝:“这是集体的功勋,不应由我一人独享。”提议奖章由九所集体保存,并提笔写下:“集体集体集集体,日新日新日日新。”

彭桓武专心致志地探索自然界的奥秘,从早期在量子力学、介子场论等领域的研究到核武器理论研究工作,再到后来开展交叉学科、凝聚态物理、生物物理和理论化学物理等研究,毕生不懈地求索创新。

1995年在“何梁何利基金科技成就奖”颁奖会上,80岁高龄的彭桓武检讨自己“不够艰苦勤奋”,并保证“获奖后继续在国内从事科学研究和技术至少三年”。他说到做到,生病住院也不停歇。2005年,90岁高龄的他亲自作学术报告,讲述研究相对论的最新成果。他写诗自勉:“愿宁静而致远,求深新以升腾。惟童心不泯,耄耋期颐,总似年轻。”

功成事毕,彭桓武总是悄然隐退,奖掖后辈,只做“铺路石”,不做“绊脚砖”。“两弹”突破后,他于1972年回到中科院,继续理论研究工作。1978年,他担任第一届理论物理研究所所长,当该所刚步入正轨,便递上辞呈把机会留给更年轻的同志。

获得“何梁何利基金科技成就奖”的100万元港币奖金,他自认为“没用处”,于是建立了一个“彭公纪念赠款”,每年将钱分赠给当年一起为“两弹”事业奋斗的同事或其亲属,在1996年至2004年的9年间先后赠给35人,直到全部赠完。

他的学生、曾任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九所所长和中国科学院院长的周光召说:“随着时代的转移和国家的需要,彭桓武不断地开辟新的研究方向,带出了一批又一批的学生。我国理论物理工作者为国民经济和国防建设作出的贡献,在科学发展上的成就,无不与彭桓武教授的努力密切相关。”

2007年2月28日,彭桓武孑然一身低调走完了他辉煌的一生。

(选自《光明日报》)

(1)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A.彭桓武在英国师从马克斯·波恩、薛定谔等人,在他们的指导下研究固体理论、介子物理和量子论场,取得了好成绩,获得了博士学位。

B.彭桓武是杰出的科学家,也颇有文学修养,他能诗善对,从“天殷嘱我重斯文”“日新日新日日新”等句子看,他有着深厚的语言功底。

C.成为核武器研制“三根台柱”后,彭桓武和王淦昌、郭永怀一样被调到了北京第九研究所,担任副所长,主管理论部,参与理论研究。

D.“该所刚步入正轨,便递上辞呈把机会留给更年轻的同志”,这突出地表现了彭桓武对年轻人的爱护,实践了他只做“铺路石”的说法。

E.本文大多数段落都写有具体年份,表明这是依据时间顺序对彭桓武进行记述,这使彭桓武一生经历明晰可见,其思想、其贡献一目了然。

(2)彭桓武在我国原子能科学事业的发展上有哪些重大贡献?请简要概括。

(3)文章末尾部分引用了周光召的话,有什么作用?

(4)彭桓武身上有哪些可贵的精神品质?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

【考点】
【答案】

(1)B,D

(2)

①参与组建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开展理论研究和实际应用,作出了开创性、奠基性的贡献。②在北京第九研究所,组织领导并亲自参与理论研究,倡导“粗估”法则,使原子弹设计工作得以全面展开。③掌握了原子弹爆炸过程的基本规律后,迅速组织力量向突破氢弹理论转移。所研究的“原子弹氢弹设计原理中的物理力学数学理论问题”项目获得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

(3)

①在内容上,突出了彭桓武在培养人才、研究科学方面的巨大贡献,对彭桓武作了恰切评价和高度赞美。②在结构上,周的话是对彭桓武一生的为人与事业的概括,使全文内容有了总括。③在表达上,属于侧面描写。引用中国科学院院长周光召的话,显得很权威,能增加文容内容的真实性可信性

(4)

①强烈的爱国精神。他在国外已大有成就时,仍然回到祖国,并且认为回国不需要理由。②勤奋的工作精神。他90岁还在做学术报告,80岁时却检讨自己“不够勤奋”。③可贵的创新精神。他毕业“毕生不懈地求索创新”。④淡泊名利、关爱他人的精神。有了成就,他不肯独享奖励;有了钱财,他认为于己无用,于是赠送他人

【解析】

(1)A项错在说法不准。他与薛定谔只是共同研究的关系,文中没有说是师生关系,也没有说明他是在他们两个的指导获得博士学位的。C项错在前后颠倒,被称为核武器研制“台柱”是在调进北京第九研究所之后。E项“其思想、其贡献一目了然”的说法正确,但有点夸大。给1分。(2)彭桓武在我国原子能科学事业的发展上做出了重大贡献,具体表现在“他参与组建了我国第一个核科学研究机构——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先后担任理论物理组组长、副所长,积极开展理论研究和实际应用,为我国原子能科学事业的发展作出了开创性、奠基性的贡献”“在北京第九研究所,彭桓武作为主管理论部的副所长,组织领导并亲自参与理论研究,加速了原子弹、氢弹理论突破的进程”“由他主持的‘原子弹氢弹设计原理中的物理力学数学理论问题’项目获得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等方面。(3)文章末尾部分引用周光召的话,增加了传记内容的真实性,丰富了传记内容。同时从侧面突出了传主的精神品质和贡献。放在文章结尾,可以总结全文,对传主的一生进行概括。(4)彭桓武身上可贵的精神品质包括爱国、勤奋、淡泊等。“你这个问题的提法不对!你应该说为什么不回国。回国不需要理由,不回国才需要理由!” “这是集体的功勋,不应由我一人独享。”“彭桓武专心致志地探索自然界的奥秘,从早期在量子力学、介子场论等领域的研究到核武器理论研究工作,再到后来开展交叉学科、凝聚态物理、生物物理和理论化学物理等研究,毕生不懈地求索创新。”“功成事毕,彭桓武总是悄然隐退,奖掖后辈。”

6、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后面练习。

古代女子以黛画眉,故称黛眉。宋词中对于眉毛的描写非常多,《全宋词》中“眉”字出现的次数达到一千五百零九次。从审美学上来看,眉毛在人的面庞上的作用不容忽视,往往起到画龙点睛之作用。在一首诗词作品中,对于眉黛的描写,能体现女子的美貌动人。“层波潋滟远山横,一笑一倾城”(柳永《少年游》)描写了一个漂亮的歌女,眉毛像远山一样,眼波流转,千娇百媚。“远山眉黛长,细柳腰肢袅”(晏几道《生查子》)也是通过描写远山眉、细柳腰,向读者展示出了女子的美貌。

宋人认为,眉毛是很好的表现情感的工具。通过对眉黛的描写,还可以表现委婉细腻的情感。宋代词人陈三聘在《鹧鸪天》中写道“春愁何事点眉山”,把女子画眉和春愁结合在了一起。同样用眉黛来表示愁情的,还有如“金缕歌中眉黛皱。多少闲愁,借与伤春瘦”(石孝友《蝶恋花》)以及“眉黛只供愁,羞见双鸳鸯字”(贺铸《忆仙姿》)。可以看出,宋词中关于眉的描写,很多时候都和“愁绪”这个意象联系在一起。眉黛代表女子,以眉而写愁绪,体现了古代女子的惆怅心理和孤苦命运。 欧阳修的《诉衷情·眉意》中有这样的词句:“都缘自有离恨,故画作、远山长。”“远山”指的是北宋时期十分流行的一种眉形画法——“远山眉”,即眉毛细长而舒扬,颜色略淡。古人常以山水来表达离别之意,歌女画眉作“远山长”,表明了她内心的凄苦之情,因为她“自有离恨”,故而将眉毛化作远山之形。

“花黄”也称“花子”“额黄”,是古代妇女面部的一种额饰。它用彩色光纸、绸罗、云母片、蝉翼、蜻蜓翅乃至鱼骨等为原料,染成金黄、霁红或翠绿等色,剪作花、鸟、鱼等形,粘贴于额头、酒靥、嘴角、鬓边等处。《木兰辞》中描写木兰得胜归家,换回女儿装的场景为“对镜贴花黄”,说明南北朝时期,在脸上贴装饰物,已然成为一种风尚。宋代上层妇女也继承前代遗风,在额上和两颊间贴金箔或彩纸剪成的“花子”。这种“花子”背面涂有产于辽水间的呵胶,用口呵嘘就能粘贴。晚唐词人温庭筠的《菩萨蛮》中描写道“小山重叠金明灭”,一说即指女子额前的装饰物有所脱落而造成的或明或暗的效果。这些装饰物,使得词人笔下的女子更添妩媚动人之态。

“梅妆”也是宋代较为流行的一种贴面妆容,“梅妆”即“梅花妆”。这种妆扮相传始自南朝,宋武帝的寿阳公主在正月初七醉卧于含章殿下,一朵梅花落在她的额上粘住,三天后才落去,因而作“梅花妆”。陈允平的《绛都春》中有“梅妆欲试芳情懒,翠颦愁入眉弯”两句,这里词作者专门提到“梅妆欲试”,体现了这种妆扮在当时的流行性。妆容虽美,但是却“芳情懒”,欲画而未画,说明这位女子心事重重,自己提不起兴致也更因无人欣赏,故无须白白画这妆容,更能体现出女子内心的孤寂。(摘编自梁牧原《妆容与服饰在宋词中的作用》)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宋词中对于眉毛的描写非常多,一是因为眉毛在面庞上有外在的审美作用,二是因为眉毛能表现人的内心情感。

B.细长而舒扬的“远山眉”是北宋时期十分流行的一种眉形画法,在宋代词人的笔下,它常常能体现女子的美貌动人和内心的凄苦。

C.以眉而写愁绪,能体现古代女子的惆怅心理和孤苦命运。因此宋词中的“愁绪”很多时候都用对眉的描写来表达。

D.宋词中往往用眉黛代表女子,对眉黛的描写,能表现她们的春愁、孤苦和离恨等细腻丰富的内心情感。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花黄”作为古代妇女面部的一种额饰,制作原料丰富、色彩鲜艳、形状多样,这些装饰物,使得词人笔下的女子更妩媚动人。

B.早在南北朝时期,妇女在脸上粘贴装饰物,就已经成为了一种风尚。《木兰辞》中描写木兰得胜归家,换回女儿装的场景中就有“对镜贴花黄”。

C.晚唐词人温庭筠的《菩萨蛮》中,一句“小山重叠金明灭”可以说全是在写女子的妆容。“小山”即“小山眉”,“金”指女子额前的装饰物。

D.“梅花妆”是由南朝宋武帝的寿阳公主首创的一种贴面妆容,她因醉卧时一朵梅花偶然落在额上粘住,从而受到启发而作“梅花妆”。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宋词中无论是描写女子的眉黛,还是刻画她们的贴面妆容,都有助于体现她们的美貌动人,表现其委婉细腻的情感。

B.“远山眉黛长,细柳腰肢袅”与“眉黛只供愁,羞见双鸳鸯字”中都写到“眉黛”,其作用都是为了表现女子的愁绪。

C.“远山眉”“花子”和“梅妆”都曾是宋代流行的妆容,因而被宋代词人写入词作中借以表现女性的形象或思想感情。

D.“梅妆欲试芳情懒,翠颦愁入眉弯”和“懒起画蛾眉,弄妆梳洗迟”,都通过描写女子神情慵懒,无心画妆容,体现出她们内心的孤寂。

【考点】
【答案】

(1)C

(2)D

(3)B

【解析】

(1)C项关系颠倒。“宋词中的‘愁绪’很多时候都用对眉的描写来表达”错,原文是“宋词中关于眉的描写,很多时候都和‘愁绪’这个意象联系在一起”。(2)D项或然变必然。原文的意思是“‘梅花妆’这种妆扮相传始自南朝”。(3)B项曲解原意。前一句中的“眉黛”是用来表现女子的美貌动人,后一句中的“眉黛”是用来写愁绪,体现女子的惆怅心理。

三、文言文阅读(共1题,共5分)

7、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

侯蒙,字元功,密州高密人。未冠,有俊声,急义好施,或一日挥千金。进士及第,调宝鸡尉,知柏乡县。民讼皆决于庭,受罚者不怨。转运使黄浞闻其名,将推毂之,召诣行台白事,蒙以越境不肯往。浞怒,他日行县,阅理文书,欲翻致其罪;既而无一疵可指,始以宾礼见,日:“君真能吏也。”率诸使者合荐之。

西将高永年死于羌,帝怒,亲书五路将帅刘仲武等十八人姓名,敕蒙往秦州逮治。至秦,仲武等囚服听命,蒙晓之日:“君辈皆侯伯,无庸以狱吏辱君,第以实对。”案未上,又拜御史中丞。

蒙奏言:“汉武帝杀王恢①,不如秦缪公赦孟明;子玉③缢而晋侯喜,孔明亡而蜀国轻。今羌杀吾一都护,而使十八将繇之而死,是自艾其支体也。欲身不病,得乎?”帝悟,释不问。

迁刑部尚书,改户部。比岁郊祭先期告办,尚书辄执政。至是,帝密谕之。对日:“以财利要君而进,非臣所敢。”一日,帝从容问:“蔡京何如人?”对日:“使京能正其心术,虽古贤相何以加。”

帝颔首,且使密伺京所为。京闻而衔之。

大钱法敝,朝廷议改十为三,主藏吏来告日:“诸府悉辇大钱市物于肆,皆疑法当变。”蒙日: “吾府之积若干?”日:“八千缗。”蒙叱日:“安有更革而吾不知!”明日,制下。又尝有几事蒙独受旨,京不知也;京侦得之,白于帝,帝日:“侯蒙亦如是邪?”罢知亳州。

宋江寇京东,蒙上书言:“江以三十六人横行齐魏官军数万无敢抗者其才必过人今青溪盗起不若赦江使讨方腊以自赎。”帝日:“蒙居外不忘君,忠臣也。”命知东平府,未赴而卒,年六十八。

(节选自《宋史·侯蒙传》)

①王恢:伏击匈奴,单于察觉而撤军。汉武帝大怒,日:“今不诛恢,无以谢天下!”②子玉:楚成王时为令尹。晋楚城濮决战,楚军败,未遇赦,子玉自杀。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江以三十六人横行/齐魏官军数万无敢抗者/其才必过人/今青溪盗起/不若赦江使讨方腊/以白赎

B.江以三十六人横行齐魏/官军数万无敢抗者/其才必过人/今青溪盗起/不若赦江/使讨方腊以自赎[

C.江以三十六人横行齐魏/官军数万无敢抗者/其才必过人/今青溪盗起不若赦江/使讨方腊/以白赎

D.江以三十六人横行/齐魏官军数万无敢抗者/其才必过人/今青溪盗起/不若赦江/使讨方腊以白赎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古代男子18岁时举行加冠礼,叫作冠。即戴上表示已成人的帽子,但体犹未壮,还比较年少,故称“弱冠”,20岁才为成年。

B.“进士及第”指科举时代经考试合格后录取成为进士,科举殿试时的一甲三名,赐“进士及第”的称号,即状元、榜眼、探花。

C.郊祭犹郊祀。古代于郊外祭祀天地,南郊祭天,北郊祭地,是儒教礼仪中的主要部分,祭祀对象分为三类:天神、地祗、人鬼。

D.古人对死的称谓等级森严,“天子死日崩,诸侯死日薨,大夫死日卒,士日不禄,庶人日死”。侯蒙属大夫,故死为“卒”。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侯蒙精于治理,敏于干事。侯蒙不肯越境禀报工作,转运使黄浞大怒,想借审查T作治侯蒙的罪,却发现无可指责,最后以礼相待。

B.侯蒙善于劝谏,解救大臣。皇帝派侯蒙到秦州去责罚五路将帅等18人,侯蒙援引典故,劝皇帝不要白残肢体,皇帝醒悟后不再追究。

C.侯蒙直言评鉴,结怨蔡京。皇帝叫侯蒙评鉴蔡京,侯蒙认为蔡京心术不正,要不然也是贤相。蔡京闻知后,心里记恨并报复了侯蒙。

D.侯蒙忠于国事,为君分忧。侯蒙认识到大面值的钱币流通有弊病,建议改革,但又不想引起市场恐慌,所以斥责府库主管并安抚他。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蒙晓之日:“君辈皆侯伯,无庸以狱吏辱君,第以实对,”

②至是,帝密谕之。对日:“以财利要君而进,非臣所敢。”

【考点】
【答案】

(1)B

(2)A

(3)D

(4)

①侯蒙向他们说明:“你们都是一方的侯伯,无须让狱吏侮辱你们,只管按实情回答。”

②到这时,皇帝就秘密地告诉他这种情况。侯蒙回答说:“因为财利来要求君主提拔自己,这不是臣下所敌做的事情。”

【解析】

(1)本句是侯蒙上书劝谏皇帝赦免宋江的话。大意是“宋江凭惜三十六人横行于山东、河南一带,官军几万人没有敢与他抗衡的,他的才能一定超过常人。如今清溪的盗贼起事,不如赦免宋江,让他去征讨方腊来赎自己的罪”。了解了大意,就可以判断在什么地方断开了。(2)此题考查筛选信息和文学常识的识记能力。解答此题,可根据对古文知识的积累,联系文本具体内容分析判断,A项,古代男子20岁成年,行加冠礼,又称“弱冠”,而非18岁。所以选A。(3)此题要在准确把握文意的基础上,带着选项回到原文,从人物、时间、地点、事件的混淆和关键词语的误译等角度进行比较分析,作出判定。D项,侯蒙没有建议改革币值,他是确实不知情,才斥责主管官吏。所以选D。(4)(1) “晓”是晓谕,使之明白。“君辈皆侯伯”判断句,你们都是侯伯。“第”是只要的意思。(2) “至是”是到这时候。“密谕”是秘密地告诉他。“进”是提拔,晋级。解决了这些知识点,再把其他的词语翻译成符合现代汉语语法规范的句子就可以了。

四、名句名篇默写(共1题,共5分)

8、

补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①《论语·泰伯》中论述“士”要抱负远大、刚强勇毅、责任重大的两句是“______ , ______”。

②李白在《蜀道难》中描写急流和瀑布飞泻、发出巨大声响的诗句是“______ , ______”。

③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______ , ______”,两句以孩子梦中蹬破被里的描写来表现当时诗人一家生活条件的艰苦。

【考点】
【答案】

士不可不弘毅;任重而道远;飞湍瀑流争喧;豗砯崖转石万壑雷;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

【解析】

名句默写要注意反复记忆,注意字形的正确书写,尤其是散文中是虚词和通假字。本题中涉及的难写的字比较多,如(1)“士不可不弘毅”中“弘毅”(2)“飞湍瀑流争喧豗,砯崖转石万壑雷”中“飞湍、喧豗、砯崖、万壑雷”(3)“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中“布衾、踏里裂”都是要注意的字。

五、诗歌鉴赏(共1题,共5分)

9、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的小题。

山坡羊•西湖杂咏

薛昂夫①

山光如淀②,湖光如练③,一步一个生绡④面。叩逋仙⑤,访坡仙⑥,拣西湖好处都游遍,管甚月明归路远。船,休放转;杯,休放浅。

①薛昂夫:元代散曲家,回鹘人。他用[山坡羊]的曲调写了春、夏、秋、冬的西湖四季景色。

②淀:青黑色染料。③练:白色的丝织品。④生绡:没经过漂煮的丝织品。古人用来作画,所以也指画卷。⑤逋仙:林逋(967-1028),字君复,北宋著名诗人。性孤高自好,终生不仕,后隐居杭州西湖,结庐孤山。赏梅养鹤,也不婚娶,人称他“梅妻鹤子”。常驾小舟遍游西湖诸山,每逢客至,叫门童子纵鹤放飞,林逋见鹤必归。⑥坡仙:指苏轼,号东坡居士,北宋著名文学家,词人,诗人。他任杭州刺史时在西湖筑堤,夹堤广植柳桃。人称苏堤。

(1)这首元曲写到的“西湖好处”有哪些?

(2)同是表达游湖之感,元曲中的“管甚月明归路远。船,休放转;杯,休放浅”与唐代白居易《钱塘湖春行》的尾联,分别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简要分析。

【考点】
【答案】

(1)

①有美丽的自然风光,如青翠的远山、白绢般的湖面,并且一步一景、风光如画。②有悠久的文化历史,能让游者遥想当年林逋的梅花仙鹤和苏东坡的踪迹。意思答对即可

(2)

元曲间接抒情,虽夜深路远,还不愿返回,劝友人继续饮酒,从侧面烘托出作者游西湖的喜悦和兴奋。唐诗直抒胸臆,绿荫下白沙堤的“行不足”,直接表达诗人对西湖的喜爱和愉悦之情。

【解析】

(1)本曲子词中写“西湖好处”,“山光如淀,湖光如练,一步一个生绡面”写的是西湖的美丽的自然风光;“叩逋仙,访坡仙”写的是西湖的人文积淀。不管是自然风光,还是历史文化,都是西湖的特有风景。(2)元曲中的“管甚月明归路远。船,休放转;杯,休放浅”表达的情感是间接的。作者写到别管那些天晚路远的事,且自饮酒游湖。表达自己沉醉于西湖美景之中的喜悦。白居易《钱塘湖春行》尾联“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直接表达了诗人徜徉在西湖美景中的愉悦。

六、语言表达(共1题,共5分)

10、

下面是一个主题为“沟通”的电视公益广告脚本,请你参照相关内容,补出空白部分。
要求:①处不超过90个字;②处不超过10个字。

镜头

画面描述

画外音

时间

1

一个小女孩背着书包回到家,拿出一张画,上面写着“服装设计图稿”,兴奋地展示给父母看。她满怀期待地刚开口,母亲立即塞过来一本数学练习题,女孩只好落寞地走进房间。

________

5秒

2

________

沟通,请放下手机。

5秒

3

一白领男子身穿西装端正走进电梯,按下关门按钮,电梯快要关闭时,一个滑冰男孩冲进电梯,不小心撞到了白领男士。白领男士微笑着伸出手扶住了男孩,男孩立即笑着道歉并脱下滑冰鞋。

沟通,请你微笑。

5秒

【考点】
【答案】

沟通,请听我说。

【解析】

第一题之后的画外音是“沟通,请放下手机”,可见画面一定会是当家人团聚时因为各自玩手机而缺少了团聚的欢乐。学生可以通过想象描述这样的画面。第二题要求依据画面写出画外音,画面是孩子和妈妈之间缺少沟通,妈妈没有给孩子表达梦想的机会,一味按照自己的愿望要求孩子,让孩子感到很落寞。由此,可以参照后边两句画外音写出“沟通,请听我说”之类的话。

七、作文(共1题,共5分)

11、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中心是令人向往的地方,处于中心地带往往有诸多便利、机会和认同。当然也有人在中心地带迷失,最终边缘化。

边缘是让人平静的地方,它的质朴和别样让生活其中的人受益良多,甚至还吸引中心的人们探寻它的魅力。只要不沉沦,边缘也可以是中心。

请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自选角度,自拟文题,自定立意,完成写作任务,不得套作或抄袭。

【考点】
【答案】

例文

春在溪头荠菜花

自古以来,中心的位置便是名利客们所争相追逐的。中心,意味着更多的权利、机会与认同。相对的,中心也意味着更多的诱惑、迷失与危险。居庙堂之高,一失足也许变成了万劫不复。

边缘相对于中心,是常为人所忽略的存在。鲜有人愿处于边缘。然而正因为乏人关注,身处边缘时常能令人的灵魂平静。平静是滋养心灵的土壤,而优秀的心灵之树所饱含的生命的绿意,是名利客们枯槁的生命所不具备的。当城中的桃李为风雨袭来惶恐不安之时,春光也许已经悄然降临在了城外溪边的荠菜花。

边缘的质朴与别样造就了内心的豁达与淡然。曾有多少人,抛却浮华,甘于贫困,只为不使生命蒙尘。庄子拒绝楚相之位,愿“生而曳尾于涂中”;陶潜不为五斗米折腰,敛裳宵逝,回归田园;苏轼流落江湖,恬然自适,却吟“也无风雨也无晴”。他们虽身处边缘,但仍以精神的魅力被历史推向了中心。正是边缘独有的静使他们能在时间的流逝中让生命开花结果。

反观历史上许多鸢飞戾天之士,终其一生向中心的位置靠拢,到头来换的黄粱一梦,“满身尘土拜卢生”。也有人在中心的位置上迷失了自己,在争夺之中遗忘了生命原来的模样。中心的位置固是人人向往之,但若是因此而误入歧途,得不偿失。穷尽一生站在了中心的位置,却因迷失而边缘化,到头来“牵犬东门”又“岂可得乎?”

在现在发展迅速的社会环境下,人们为求发展力争上游。然而即使身处边缘,也不必沉湎于悲伤与懊恼。边缘的处境有其独特的力量,我们应善于把握,磨砺自己的灵魂,洗去满身尘土,使生命绽放光华。同样,即使身居高位,也要在狂澜之中保有内心的沉静,如此才不至于迷失方向。

当身处边缘时,不必悲伤,将边缘化为内心的桃源,在其中栽花种草,孕育芬芳。

当城中的桃李为春日风雨袭来而惶恐不安时,像溪边的荠菜花一样,微笑着,以淡然的姿态迎接生命的春光吧。

【解析】

题目中的材料分为两个段落。第一段文字陈述中心的优势,同时也指出有人在中心地带迷失,最终边缘化。第二段文字陈述边缘的优势,同时也指出不沉沦则边缘亦中心的道理。

两段文字中“中心”和“边缘”给人的影响均应作辩证思考,两者在对比中又有转化,各有长处,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互相转化。

两段文字形成对比,主要陈述一个社会生活的现象和事实:有人向往中心,也有人迷失在中心;有人向往边缘,也有人在边缘找到中心的感觉。

从中心和边缘的概念适用范围来看,应该主要是地域和位置上的,当然也可以涵盖生活的 方方面面。如地域上的“城市”与“乡村”、“发达地区”与“落后地区”等,思想上的“主流”与“非主流”,职场上的“热门行业”与“冷门行业”,甚至是小 到一间课室中的座位分布,都是概念的适用范围。但是,中心和边缘是相对概念,一般不可孤立存在。

从深层含义上看,中心和边缘的选择代表着人生观和价值观的不同,考生由中心和边缘联系到人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等方面都可以。

围绕“中心/边缘”来谈“各自优势”或“人的人生观和价值观”,都属于符合题意(2)关于角度选择

考生可以从第一段文字中选择角度,也可以从第二段文字中选择角度,还可以综合两段文字选择角度,没有优劣之分。

第一段文字可参考的角度:

①向往中心,因为中心带来便利、机会和认同。

②中心虽好,可不要迷失其中,最终边缘化。

③努力进入中心,这是积极的人生观的体现。

第二段文字可参考的角度:

①喜欢边缘的地方,因为简单质朴。

②安守边缘,只要不沉沦,边缘即中心。

③逃离中心,到边缘寻找别样的风景。

④安守边缘,这是淡泊的价值观的体现。

综合两段材料可参考的角度:

①中心和边缘各有优势。

②选择中心还是边缘,代表着各人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的不同。

③不在中心迷失,也不在边缘沉沦。

八、(共1题,共5分)

12、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中国人的餐具主要是用竹子、木头制造的,是植物性的,______ , 如大米、玉米、小麦和小米等,所以对这些食物的味道影响不大。而且,由于是素食,氨基酸尤其是谷氨酸不多,香味也不大,所以对食物的味道影响不大。但西方人吃动物性食物较多,______ , 如此才能操控、驾驭食物,如切割动物性食物。而且,由于动物性食物的谷氨酸较多,吃起来比较香, ______ , 因此用金属筷子、刀叉吃饭,会让人感到食物更咸、味道更浓。

【考点】
【答案】

用于操控和驾驭植物性的食物;相应地用的餐具以金属为多;所以餐具对食物味道的影响也较大

【解析】

①句由后文“大米、玉米、小麦和小米等”“操控、驾驭食物”,相对于“动物性食物”,中国人的餐具,是“用于操控和驾驭植物性的食物”的。②句由后文“用金属筷子、刀叉吃饭”可知“相应地用的餐具以金属为多”。③句由前文“由于动物性食物的谷氨酸较多,吃起来比较香”,后文“用金属筷子、刀叉吃饭,会让人感到食物更咸、味道更浓”,“所以餐具对食物味道的影响也较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