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涞水波峰中学高二上期中语文试卷(解析版)

高中语文考试
考试时间: 分钟 满分: 3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共2题,共10分)

1、

下列各句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广东省教育厅、财政厅把完善和建立扶困助学制度作为践行“三个代表”、为教育办实事的重要举措。

B.虽然有国家资源做支撑,但面临重重困难,国有企业能取得现在这样的成绩,确实可说堪称不易。

C.《舌尖上的中国》这部风靡海内外的纪录片,用镜头展示烹饪技术,用美味包裹乡愁,给观众带来了心灵的震撼。

D.我校第八届运动会会徽设计大赛的参赛者大多是以高一年级的师生为主,其他年级的师生也有,但数量不多。

2、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柳宗元与山水的相遇,多少有些偶然、被动和无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最后,山水与人合而为一,并且化为山水之文。

①与此相应,山水也走进了他的文章之中

②不过,或许是永州山水的深情召唤

③他不是自愿来到这里,而是被无可抗拒的力量抛掷到了这里

④或许是自己的突然醒悟

⑤当他来到这块荒蛮瘴疠的土地时,心情的消沉郁闷可想而知

⑥总之,柳宗元终于在山水中找到了自己新的生存天地

A.⑤①⑥④②③ B.⑤④①③②⑥ C.③②⑤⑥①④ D.③⑤②④⑥①

二、现代文阅读(共3题,共15分)

3、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泥斑马

肖复兴

家里大院的大门很敞亮,左右各有一个抱鼓石门墩,下有几级高台阶。黑漆大门上,有一副对联:“忠厚传家久,诗书继世长。”有点儿老一辈的气势。在老北京,这叫广亮式大门,平常的时候不打开,旁边有小门,人们从那里进出。台阶上有一个平台,平台显得很宽敞。王大爷的小摊就摆在那里,很是显眼,街上的人,一眼就能望见。

王大爷的小摊,卖些糖块儿、洋画片和泥玩具之类的东西。泥玩具,多是些小动物,是王大爷自己捏的,涂上颜色,非常好看,活灵活现,卖得不贵,因此,很受小孩子欢迎。我常常一放学就到王大爷的小摊前,看一会儿,玩一会儿,王大爷望着我笑,任我随便摸他的玩具。

我真佩服王大爷的手艺.他的手指很粗,怎么就能那么灵巧地捏出那么小的动物来?

王大爷那时五十多岁,住在我家大院的东厢房。他人很随和,逢人就笑。那时,王大爷的东西很便宜,人们生活不富裕,因此他赚的钱也不多,只能勉强生活。

王大爷老两口只有一个儿子,大院里的人都知道,儿子是抱来的。将近三十,还没结婚,在铁路上开火车,和王大爷两口挤在一间房里。让他头疼的是儿子以后找个媳妇,可怎么住呀?

那一年寒假,我常到王大爷小摊前玩。有一天,他在做玩具,问我:“你说做一个什么好?”我随口说了句:“做只小马吧。”他点点头。没一会儿的工夫,就捏出了.只小马的样子。他抬起头又问我:“你说上什么颜色好?”我随口又说:“黑的!”“黑的?”王大爷反问我一句说:“一色儿黑,不好看,来个黑白相间的吧,好不好?”

那时候,我没有细想,这个黑白相间的小马会是什么样子。等王大爷把颜色涂了一半,我才发现,原来是一只小斑马。黑白相间的弯弯条纹,让这只小斑马格外活泼漂亮。“王大爷,您的手艺真棒!”我情不自禁地说。

第二天,小斑马的漆干了,脖子上系一条红绸子,绸子上挂着个小铜铃铛,风一吹,铃铛不住地响,小斑马像活了一样。

我太喜欢那匹小斑马了。每次路过小摊都会站住脚,反复地看,好像它也在看我。那一阵子,我满脑子都是这个小斑马,可惜没有钱买。几次想张嘴跟家人要钱。接着又想,小斑马的脖子上系着个小铜铃铛,比起一般的泥玩具,钱稍微多了点儿,便把冒到嗓子眼儿的话,又咽了下去。

春节一天天近了,小斑马不知哪一天就会被哪个孩子买走,带回家过年。一想起这事,我心里很难过,百爪挠心,好像小斑马是我的,会被别人抢去。在这样的心理驱使下,我干了一件“蠢事”。

那一天,天快黑了,因为临近过年了,小摊前站着不少人,都是大人带着孩子来买玩具的。我趁着天暗,伸手一把就把小斑马“偷走”了。飞快地把小斑马揣进棉衣口袋里,小铃铛轻轻地响了一下,我的心在不停地跳,觉得那铃声,王大爷好像听见了。

这件事很快被爸爸发现了,他让我把小斑马给王大爷送回去。跟在爸爸的后面,我头都不敢抬起来。王大爷爱怜地望着我,坚持要把小斑马送给我。爸爸坚决不答应,说这样会惯坏了孩子。最后,王大爷只好收回小斑马,还嘱咐爸爸:“千万别打孩子,过年打孩子,孩子一年都会不高兴的!”

就在这一年,为了支援“三线建设”,政府动员人们去甘肃。王大爷报了名,很快就被批准了。大院所有的街坊都清楚,王大爷这么做,是为了给儿子腾房子。

王大爷最后一天收摊的时候,我站在一边,默默地看着他。他也望着我,什么话也没说。那一天,小街上冷冷清清的。

第二天,王大爷走时,我没能看到他。放学回家,看到桌上那只脖子上挂着铜铃铛的小斑马,我的眼泪一下子涌了出来。

四十多年过去了,王大爷的儿子,今年七十多岁了,他在王大爷留给他的那间东厢房里结了婚,生了孩子。他的媳妇个子很高,长得很漂亮。他的儿子个子也很高,很帅气。可是,王大爷再也没有回来过一次。难道他不想他的儿子,不想他的孙子吗?

四十多年来,我曾经多次去过甘肃,每一次去,都会想起王大爷,想起这个让我百思不得其解的问题。当然,也会想起那只“泥斑马”。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A.开头的环境描写点明了故事发生的地点,为“我”和王大爷之间的交往提供了一个特殊的空间。

B.王大爷的泥玩具多是些小动物,他允许孩子们随便触摸,所以他捏出来的小动物很受孩子们欢迎。

C.“我”建议王大爷做一只黑白相间的斑马,他就捏了活灵活现的小斑马,这为后文“我”偷马埋下伏笔。

D.四十多年来,那个百思不得其解的问题依然是一个谜,这样写为人物形象增添了一层神秘色彩。

E.文章写法细腻,通过对人物神态和典型化语言的细致描写,刻画了让“我”敬爱怀念的王大爷形象。

(2)小说第一段中的对联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3)小说主人公王大爷这一形象有哪些特点?请简要分析。

(4)本文题目为“泥斑马”,但“泥斑马”是在后文中才出现的;本文塑造的主人公是王大爷,题目改为“王大爷”,好不好?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

4、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

较真的吕叔湘

叶兆言

吕叔湘先生是丹阳人,不知道他在公众场合说不说普通话,几次见他和祖父聊天,腔调都接近苏州话。或许因为他曾在苏州生活,或许因为他治语言学,有很强的语言能力,我一直以为他是苏州人。

吕叔湘和俞平伯都比祖父小又为祖父所敬重和钦佩。俞平伯是名士,两耳不闻窗外事,晚年喜读林译小说,突然有了兴趣,就找出来读,纯粹为解闷。俞平伯才华横溢,童心未泯,不算十分认真。吕叔湘正好相反,在做学问的路子上,俞是出世的,吕是入世的。俞活得像个艺术家,吕更像个有社会责任感的人文学者。俞平伯身上多少有些遗老遗少的脾气,吕叔湘绝对没有。以俗名论,他没有俞平伯家喻户晓的影响,但在汉语言学这个范围内,尤其是在汉语语法研究方面,尊他为一代宗师绝不过分。我想说的是,吕叔湘具有人文关怀色彩,祖父就经常教导我向他学习。他是我见到的人中间,最讲究认真做人的。

我们家无论是谁,看到文章里的错字病句,就会说:“要是吕先生看到了,肯定气得够呛!”吕叔湘一生都在维护汉语的纯洁。80年代中期,吕叔湘发现《人民文学》上错误实在太多,忿忿不平地写信一一订正,杂志于是发表了一封短信,一本正经地向吕叔湘表示谢意。可是这封短短的感谢信,竟也是错误不断,甚至把吕叔湘写成了“吕淑相”。我们全家捧着那期《人民文学》哈哈大笑,因为想象不出吕叔湘会气成什么模样。文章里有些错误是免不了的,可是这次错得太离谱了。记得当时《人民文学》正因为某篇文章的“思想问题”吃批评,我父亲想写信劝吕叔湘在这种特定时刻放人一马,最终没敢写,因为以吕叔湘的认真态度,打招呼只会让他更生气。

成天和语法打交道的人,难免给人一种语言无味面目可憎的错觉。我觉得,语法有时候像一副铮铮发亮的手铐,锁住了写作者的手脚,而语言学家常常扮演恶婆婆的角色,动不动挑小媳妇的刺儿。吕叔湘的过人之处,在于他竟然把一门最枯燥的学问,做得绘声绘色津津有味,从不让读者感觉到无味和可憎。吕叔湘的文字功力是第一流的,他翻译的民俗学著作,译文本身就是很好的汉语教材。我父亲总说,自己最初的文笔是受了吕叔湘译文的影响——在父亲的文学少年时代,吕叔湘翻译的萨洛扬的《我叫阿拉木》风行一时。70年代后期,吕叔湘的《文言虚字》再版,第一版就印了17万册,可见他著作的受欢迎程度。他的强项是深入浅出。深,指达到了许多前人未有的高度;能够浅,指把自己的研究成果用最平白的方式教给别人。

吕叔湘在语文教学的圈子里,是振聋发聩的人物。对于学术界来说,吕叔湘最重要的两部书是《汉语语法论文集》和《近代汉语指代词》;对于学术之外的人来说,他的民俗学翻译著作和《文言虚字》的影响更大。吕叔湘还把许多精力放在中学教育上,把学术的象牙之塔与文化普及联系起来。我不知道有哪位中学语文教师,竟未读过他的《开明文言读本导言》。

90年代初期,我的朋友朱伟在《读书》上吹捧《夜泊秦淮》,吕叔湘看到文章,写信给父亲,让我寄一本小说给他。父亲受宠若惊,没想到他会关心自己儿子的习作。父亲与伯父一样,一生中写了文章,常寄吕叔湘指正。写信就称“先生”,因为只低了一辈,用不着太客气,毕竟他比祖父小10岁。轮到我,称呼就有些麻烦。父亲先还觉得怎样都行,可是很快发现怎样都不太合适:称“先生”太不恭敬,毕竟隔了两代;称“丈人”或者“大人”又过于老派,一股酸腐气,这是现代汉语必须反对的。讨论半天,父亲说,删繁就简,写“吕公公教正”吧,因为平时就这么叫的。于是这么写了。不过仍然觉得不是很好,因为嘴上喊和写出来,感觉不一样。而且,当时电视上热播武侠连续剧,“吕公公”听上去,仿佛反面人物一样。

当时寄赠的是台湾版本,装帧比大陆的好得多,用纸也讲究。书是够漂亮,只怕内容和扉页上的题款,不入他老人家的法眼。既希望能提些意见,又害怕挑出一大堆毛病。结果是没有反应。吕叔湘当时近90岁,能承他惦记,已非常感激。(有删节)

相关连链接

①吕叔湘(1904-1998),中国科学院语言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学部委员、语言研究所副所长、所长、名誉校长。他是我国语言学界的一代宗师。(摘编自“百度百科”)

②吕先生讲到语文文字的运用是一种技能,不但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才会得到巩固和提高。他主张“把语法教活”。教师教语法要有很好的设计,先整理问题,然后决定讲哪些内容,再设计教学,目的在于培养学生自己观察和分析语言现象的习惯。(摘自田小琳《吕叔湘先生和教学语法》)

(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A.吕叔湘影响不大,而在汉语言学范围内,尤其在汉语语法研究方面,承担着重要责任,研究及文字功力一流可谓一代宗师。

B.《人民文学》发表信件向吕叔湘表达谢意,信很短,错误却很多,甚至把吕叔湘写成“吕淑相”,可见对吕叔湘意见的轻视。

C.作者父亲最终没敢写信劝吕叔湘在《人民文学》正吃批评的情况下放人一马,侧面反映了吕叔湘在治学方面的认真程度。

D.吕叔湘翻译的民俗学作品和编写的语言学著作,都体现了较高的学术水平,在国内也都产生了很大影响。

E.作者把自己写的《夜泊秦淮》寄赠吕叔湘,希望能提些意见,但又怕他挑一大堆毛病,对方没做出反应,让读者非常感激。

(2)文中“吕叔湘的文字功底是第一流的”,试分析他的“第一流”有哪些具体表现?

(3)吕叔湘在治学方面有哪些特点?请简要回答。

(4)文章中说,“语法有时候像一副铮铮发亮的手铐,锁住了写作者的手脚,而语言学家常常扮演恶婆婆的角色,动不动挑小媳妇的刺儿。”对于中学生是否应该学习一点语法,你有怎样的看法?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观点和理由。

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各题。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建设的发展,一些无序的过度开发和城市人口的快速增长,导致城市悬浮物和污染物排放大量增加,空气质量下降,能见度降低,影响了居民的日常生产生活。雾霾天气已经逐渐被列为灾害性天气。

水平能见度小于10.0km的空气普遍浑浊现象称为霾或灰霾,其是由大量极细微的干尘粒等均匀地浮游在空中造成的。霾使黑暗物体微带蓝色,远处光亮物体微带红、黄色。空气中的有机碳氢化合物、灰尘等粒子也能使大气浑浊,因能见度恶化导致视野模糊,这种非水性形成物组成的气溶胶系统造成的视程障碍在水平能见度小于10.0km时,该现象称为霾或灰霾。雾霾天气是近年来出现的一种新的天气现象,是雾和霾的混合物,还没有被列入气象观测规范。

雾与霾的区别在于霾发生时相对湿度不大,而雾发生时相对湿度接近饱和或饱和。霾导致能见度恶化,其发生是相对湿度小于60%,且能见度小于10.0km时的大气浑浊导致视野模糊造成的。雾导致能见度恶化,其发生是相对湿度大于90%、能见度小于1.0km时大气浑浊导致视野模糊造成的。因此,霾和轻雾的混合物共同造成的大气浑浊、视野模糊、能见度恶化,大多是在相对湿度为60%-90%时的条件下发生的,但其主要成分是霾。霾与晴空区之间没有明显的边界,这点与雾、云存在差异,灰霾粒子的尺度比较小,且霾粒子的分布较为均匀,其粒子是肉眼看不到的空中飘浮颗粒物,粒子大小为0.001-10.000μm,平均直径为1-2μm。

通常在低层大气中,气温是随高度的增加而降低的,但某些情况下会出现逆温现象,气温会随高度的增加而升高。逆温层是指出现逆温现象的大气层。在逆温层中,较暖而轻的空气位于较冷而重的空气上面,形成一种极其稳定的空气层,笼罩在近地层的上空,严重地阻碍着空气的对流运动。对流运动受阻导致近地层空气中的各种有害气体、汽车尾气、烟尘以及水汽等,只能飘浮在逆温层下面的空气层中,无法向上向外扩散,有利于云雾的形成,导致能见度降低,甚至由于空气中的污染物不能及时向大气中扩散,造成大气污染加重,给人们生产生活及交通安全带来严重的危害。

随着空气质量的恶化,雾霾天气现象出现增多,危害加重。这些超细灰尘主要来自机动车尾气尘、燃油尘、硫酸盐、餐饮油烟尘、建筑水泥尘、煤烟尘和硝酸盐等,是雾霾有害颗粒的重要组成部分。雾霾天气时,大气中的气溶胶使空气浑浊受污染,进入人体后不易排出,停留在肺泡,会造成危害。长期吸入易致鼻炎、支气管炎等症。慢性支气管炎和哮喘病人在雾霾天长期停留,病情会加剧。雾霾天气还会使人们的心情灰暗压抑,影响心理健康。气溶胶颗粒凝聚后悬浮在空中,还会造成视程障碍,甚至引发交通事故。

(摘编自王润清《雾霾天气在气象学中的界定与防范》)

【1】下列对于“雾霾”这一概念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由大量极细微的干尘粒等均匀地浮游在空中造成的、水平能见度小于10.0km的空气普遍浑浊现象即为霾或灰霾。

B.雾霾天气是近年来出现的一种新的天气现象,是雾和霾的混合物,还没有被列入气象观测规范。

C.霾导致能见度恶化,其发生是相对湿度小于60%,且能见度小于10.0km时的大气浑浊导致视野模糊造成的。

D.雾霾天气时,大气中的气溶胶使空气浑浊受污染,进入人体后不易排出,停留在肺泡,会造成危害。

【2】下列理解和分析,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由于城市悬浮物和污染物排放大量增加,空气质量下降,能见度降低而形成的雾霾天气目前已经被列为灾害性天气。

B.霾和轻雾的混合物共同造成的大气浑浊、视野模糊、能见度恶化,大多是在湿度为60%-90%时的条件下发生的,但其主要成分是霾。

C.在逆温层中,形成了一种极其稳定的空气层,笼罩在近地层的上空,对空气的对流运动会产生严重的影响,这个空气层是由位于较冷而重空气上面的的较暖而轻的空气组成的。

D.雾霾天气不仅会导致鼻炎、支气管炎等症,而且对人的心理健康产生一定的影响,如若造成视程障碍,则必会造成交通事故。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一些无序的过度开发和城市人口的快速增长,造成机动车尾气尘、燃油尘、硫酸盐、餐饮油烟尘、建筑水泥尘、烟煤尘和硝酸盐等有害物质不断增多,雾霾天气的出现在所难免。

B.雾与霾的区别在于霾发生时相对湿度较小,小于60%;而雾发生时相对湿度接近饱和或饱和,大于90%。霾和轻雾的混合物会共同造成大气浑浊、视野模糊、能见度恶化。

C.灰霾粒子的尺度比较小,且霾粒子的分布较为均匀,其粒子是肉眼看不到的空中漂浮颗粒物,因此,霾与晴空区之间没有明显的边界。

人们在雾霾天气长期吸入易导致慢性支气管炎或哮喘病,心情也会变得灰暗压抑,更为严重的可能造成精神抑郁症。

三、文言文阅读(共1题,共5分)

6、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各题。

程千里列传

程千里,京兆人。身长七尺,骨相魁岸,有勇力。本碛西募人,累以戎勋,官至安西副都护。天宝十一载,授御史中丞。十二载,兼北庭都护充安西北庭节度使。突厥首领阿布思先率众内附隶朔方军玄宗赐姓名曰李献忠李林甫遥领朔方节度用献忠为副将。后有诏,移献忠部落,隶幽州,献忠素与禄山有隙,惧不奉诏,乃叛归碛北,数为边患。玄宗愤之,命千里将兵讨之。

十二载十一月,千里兵至碛西,以书喻葛禄,令其相应。献忠势穷,归葛禄部。葛禄缚献忠并其妻子及帐下数千人,送之千里,飞表献捷,天子壮之。十三载三月,千里献俘于勤政楼,斩之于朱雀街,以功授右金吾卫大将军同正,仍留佐羽林军。禄山之乱,诏千里于河东召募,充河东节度副使、云中太守。

十五载正月,迁上党郡长史、特进,摄御史中丞,以兵守上党。贼来攻城,屡为千里所败,以功累加开府仪同三司、礼部尚书、兼御史大夫。

至德二年九月,贼将蔡希德围城,数以轻骑挑战。千里恃其骁果,开悬门,率百骑,欲生擒希德。劲骑搏之,垂将擒而希德救兵至,千里敛骑而退,桥坏坠坑,反为希德所执。仰首告诸骑曰:“非吾战之过,此天也!为我报诸将士,乍可失帅,不可失城。”军人闻之泣下,昼夜严兵城守,贼竞不能拔。千里至东都。安庆绪舍之,伪署特进,囚之客省。及庆绪败走,为严庄所害。

其年十二月,上御丹凤楼大赦,节文曰:“忠臣事君,有死无贰;烈士徇义,虽殁如存。其李橙、卢奕、袁履谦、张巡、许远、张介然、蒋清、庞坚等,即与追赠,访其子孙,厚其官爵,家口深加优恤。”自是赦恩,无不该于节义,而程千里终以生执贼庭,不沾褒赠。

(选自《旧唐书》卷一百八十七下列传第一百三十七下)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突厥首领阿布思先率众内附/隶朔方军/玄宗赐姓名曰李献忠/李林甫遥领朔方节度/用献忠为副将

B.突厥首领阿布思先率众内附/隶朔方军/玄宗赐姓名/曰/李献忠李林甫遥领朔方节度/用献忠为副将

C.突厥首领阿布思先率众/内附隶朔方军/玄宗赐姓名曰李献忠/李林甫遥领朔方/节度用献忠为副将

D.突厥首领阿布思先率众/内附隶朔方军/玄宗赐姓名曰/李献忠李林甫遥领朔方节度/用献忠为副将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天宝,唐玄宗年号。古代的纪年方式有多种,常见的有王公年次纪年、年号纪年和干支纪年等。

B.诏,诏,告知之意,多用于上对下。先秦时代上级给下级的命令文告称诏。秦汉以后,专指帝王的文书命令。

C.迁:古代称调动官职的常用词语,一般指降职,与其意义相近的词语还有“左迁”、 “迁谪”等。

D.大赦:封建帝王以施恩为名,赦免犯人。如在皇帝登基、更换年号、立皇后、立太子等情况下,常颁布赦令。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京兆人程千里,身长七尺,相貌魁梧伟岸,勇猛有力。他本来是被招募到碛西的军人,凭借多次的战功,做官做到了安西副都护。

B.李献忠因为跟安禄山不睦而背叛唐朝朝廷逃回到碛北,并多次侵扰边疆。唐玄宗对李献忠感到很愤恨,下令程千里率兵讨伐他。

C.贼将蔡希德在至德二年九月包围城池,多次带领骑兵前来挑战。程千里自恃骁勇果敢,打开悬门,率领一百个骑兵,想要活捉他。

D.唐朝朝廷要求忠臣侍奉君主,嘉许杀身报国而贬斥叛变成为贰臣,程千里因被叛贼活捉而投靠了贼廷,所以没有得到褒扬和追赠。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葛禄缚献忠并其妻子及帐下数千人,送之千里,飞表献捷,天子壮之。

(2)非吾战之过,此天也!为我报诸将士,乍可失帅,不可失城。

四、名句名篇默写(共1题,共5分)

7、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庄子·逍遥游》指出“_______,_____”,就像倒在堂前洼地的一杯水,无法浮起一个杯子一样。

(2)傍晚时分,一叶叶小渔船飘荡在鄱阳湖的水面上,船歌相呼应和,悠长而辽远。此景此情正应了王勃《滕王阁序》中的两句:“________,______。”

(3)《陈情表》中表现活着不惜性命为国出力,死后也要结草衔环来报答君王之恩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河北涞水波峰中学高二上期中语文试卷(解析版)

高中语文考试
一、选择题(共2题,共10分)

1、

下列各句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广东省教育厅、财政厅把完善和建立扶困助学制度作为践行“三个代表”、为教育办实事的重要举措。

B.虽然有国家资源做支撑,但面临重重困难,国有企业能取得现在这样的成绩,确实可说堪称不易。

C.《舌尖上的中国》这部风靡海内外的纪录片,用镜头展示烹饪技术,用美味包裹乡愁,给观众带来了心灵的震撼。

D.我校第八届运动会会徽设计大赛的参赛者大多是以高一年级的师生为主,其他年级的师生也有,但数量不多。

【考点】
【答案】

C

【解析】

试题分析:A项,语序不当,应为“建立与完善”;B项,语义重复,“堪称”即“可以称作”,与“可说”重复,应删去期中的一个。D项:句式杂糅,应将“大多是以高一年级的师生为主”改为“大多是高一年级的师生”或“以高一年级的师生为主”

2、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柳宗元与山水的相遇,多少有些偶然、被动和无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最后,山水与人合而为一,并且化为山水之文。

①与此相应,山水也走进了他的文章之中

②不过,或许是永州山水的深情召唤

③他不是自愿来到这里,而是被无可抗拒的力量抛掷到了这里

④或许是自己的突然醒悟

⑤当他来到这块荒蛮瘴疠的土地时,心情的消沉郁闷可想而知

⑥总之,柳宗元终于在山水中找到了自己新的生存天地

A.⑤①⑥④②③ B.⑤④①③②⑥ C.③②⑤⑥①④ D.③⑤②④⑥①

【考点】
【答案】

D

【解析】

试题分析:该题考查上下文衔接,即要求语句连贯,可结合语段句子,就6个小句子,逐一分析,并采用排除法。第③句照应文段开头的“偶然”一词,可排除A.B两项;第⑤句照应“被动”“无奈”两词,可排除C项;②④两句因“或许”句式连缀;第①句中“与此相应”,指代第⑥句的内容,所以跟在第⑥句后面。

二、现代文阅读(共3题,共15分)

3、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泥斑马

肖复兴

家里大院的大门很敞亮,左右各有一个抱鼓石门墩,下有几级高台阶。黑漆大门上,有一副对联:“忠厚传家久,诗书继世长。”有点儿老一辈的气势。在老北京,这叫广亮式大门,平常的时候不打开,旁边有小门,人们从那里进出。台阶上有一个平台,平台显得很宽敞。王大爷的小摊就摆在那里,很是显眼,街上的人,一眼就能望见。

王大爷的小摊,卖些糖块儿、洋画片和泥玩具之类的东西。泥玩具,多是些小动物,是王大爷自己捏的,涂上颜色,非常好看,活灵活现,卖得不贵,因此,很受小孩子欢迎。我常常一放学就到王大爷的小摊前,看一会儿,玩一会儿,王大爷望着我笑,任我随便摸他的玩具。

我真佩服王大爷的手艺.他的手指很粗,怎么就能那么灵巧地捏出那么小的动物来?

王大爷那时五十多岁,住在我家大院的东厢房。他人很随和,逢人就笑。那时,王大爷的东西很便宜,人们生活不富裕,因此他赚的钱也不多,只能勉强生活。

王大爷老两口只有一个儿子,大院里的人都知道,儿子是抱来的。将近三十,还没结婚,在铁路上开火车,和王大爷两口挤在一间房里。让他头疼的是儿子以后找个媳妇,可怎么住呀?

那一年寒假,我常到王大爷小摊前玩。有一天,他在做玩具,问我:“你说做一个什么好?”我随口说了句:“做只小马吧。”他点点头。没一会儿的工夫,就捏出了.只小马的样子。他抬起头又问我:“你说上什么颜色好?”我随口又说:“黑的!”“黑的?”王大爷反问我一句说:“一色儿黑,不好看,来个黑白相间的吧,好不好?”

那时候,我没有细想,这个黑白相间的小马会是什么样子。等王大爷把颜色涂了一半,我才发现,原来是一只小斑马。黑白相间的弯弯条纹,让这只小斑马格外活泼漂亮。“王大爷,您的手艺真棒!”我情不自禁地说。

第二天,小斑马的漆干了,脖子上系一条红绸子,绸子上挂着个小铜铃铛,风一吹,铃铛不住地响,小斑马像活了一样。

我太喜欢那匹小斑马了。每次路过小摊都会站住脚,反复地看,好像它也在看我。那一阵子,我满脑子都是这个小斑马,可惜没有钱买。几次想张嘴跟家人要钱。接着又想,小斑马的脖子上系着个小铜铃铛,比起一般的泥玩具,钱稍微多了点儿,便把冒到嗓子眼儿的话,又咽了下去。

春节一天天近了,小斑马不知哪一天就会被哪个孩子买走,带回家过年。一想起这事,我心里很难过,百爪挠心,好像小斑马是我的,会被别人抢去。在这样的心理驱使下,我干了一件“蠢事”。

那一天,天快黑了,因为临近过年了,小摊前站着不少人,都是大人带着孩子来买玩具的。我趁着天暗,伸手一把就把小斑马“偷走”了。飞快地把小斑马揣进棉衣口袋里,小铃铛轻轻地响了一下,我的心在不停地跳,觉得那铃声,王大爷好像听见了。

这件事很快被爸爸发现了,他让我把小斑马给王大爷送回去。跟在爸爸的后面,我头都不敢抬起来。王大爷爱怜地望着我,坚持要把小斑马送给我。爸爸坚决不答应,说这样会惯坏了孩子。最后,王大爷只好收回小斑马,还嘱咐爸爸:“千万别打孩子,过年打孩子,孩子一年都会不高兴的!”

就在这一年,为了支援“三线建设”,政府动员人们去甘肃。王大爷报了名,很快就被批准了。大院所有的街坊都清楚,王大爷这么做,是为了给儿子腾房子。

王大爷最后一天收摊的时候,我站在一边,默默地看着他。他也望着我,什么话也没说。那一天,小街上冷冷清清的。

第二天,王大爷走时,我没能看到他。放学回家,看到桌上那只脖子上挂着铜铃铛的小斑马,我的眼泪一下子涌了出来。

四十多年过去了,王大爷的儿子,今年七十多岁了,他在王大爷留给他的那间东厢房里结了婚,生了孩子。他的媳妇个子很高,长得很漂亮。他的儿子个子也很高,很帅气。可是,王大爷再也没有回来过一次。难道他不想他的儿子,不想他的孙子吗?

四十多年来,我曾经多次去过甘肃,每一次去,都会想起王大爷,想起这个让我百思不得其解的问题。当然,也会想起那只“泥斑马”。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A.开头的环境描写点明了故事发生的地点,为“我”和王大爷之间的交往提供了一个特殊的空间。

B.王大爷的泥玩具多是些小动物,他允许孩子们随便触摸,所以他捏出来的小动物很受孩子们欢迎。

C.“我”建议王大爷做一只黑白相间的斑马,他就捏了活灵活现的小斑马,这为后文“我”偷马埋下伏笔。

D.四十多年来,那个百思不得其解的问题依然是一个谜,这样写为人物形象增添了一层神秘色彩。

E.文章写法细腻,通过对人物神态和典型化语言的细致描写,刻画了让“我”敬爱怀念的王大爷形象。

(2)小说第一段中的对联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3)小说主人公王大爷这一形象有哪些特点?请简要分析。

(4)本文题目为“泥斑马”,但“泥斑马”是在后文中才出现的;本文塑造的主人公是王大爷,题目改为“王大爷”,好不好?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

【考点】
【答案】

(1)DA(D3分,A2分,E1分。)

(2)①对联“忠厚传家久,诗书继世长”是家风的写照,是父亲教育孩子的箴言;  ②对联也暗示了王大爷忠厚老实的性格;  ③通过对联,表达了作者对善良忠厚品格的倡导与赞美。(每点2分,共6分。意思对即可。)

(3)①心灵手巧,有一副好手艺。通过“我”的佩服、赞叹可以看出,我“偷马”也侧面衬托了王大爷手艺精湛。②随和善良。任凭“我”随意摸他的玩具;“他人很随和,逢人就笑”,“卖得东西很便宜”;“我”偷了泥斑马,王大爷要送给我,还叮嘱“我”爸爸不要打我;最终在离开的时候,把泥斑马送给了我。③忠厚无私。收养儿子,为儿子的结婚住房发愁,最终为了给儿子腾房子,去甘肃支援“三线建设”,从此为了不给儿子添麻烦,离家不归。(每点2分,共6分。意思对即可。)

(4)答案示例一:以“泥斑马”为题更好。①“泥斑马”本文的线索,维系着我与王大爷的一份情感,每当我想起王大爷,就会想起“泥斑马”。②从刻画人物形象来看,王大爷捏泥斑马,送回偷走的泥斑马时叮嘱爸爸不要打“我”,最终在离开前把“泥斑马”送给我,王大爷的形象逐步丰满。③以“泥斑马”为题更生动形象,能引起读者的兴趣,起到“言尽意无穷”的意味。④从“泥斑马”的寓意来看,暗示了王大爷的随和善良的品格;表现了作者对无私善良、勤劳忠厚的劳动人民的赞美之情,突出了主题。(题目确定2分,分析每点2分,共6分。共8分。意思对即可。)

答案示例二:改为以“王大爷”为题更好。

①直接交待主人公,让读者对文章有通观的把握。②王大爷作为主要人物,贯穿始终,使文章结构更加清晰。③以“泥斑马”为题,过于含糊含蓄。文章篇幅尽半时,出现“泥斑马”,“泥斑马”并不能涵盖全篇,使文章线索不够明晰。(题目确定2分,分析每点2分,共6分。共8分。意思对即可。)

【解析】

(1)试题分析:B项因果关系不当,王大爷自己捏小动物捏得很好,卖得不贵,所以很受小孩子欢迎,并非王大爷允许孩子们随意摸他的玩具;C项张冠李戴,捏黑白相间的小马,是王大爷的主意;E项本文没有对人物的神态和典型化语言的细致描写。

4、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

较真的吕叔湘

叶兆言

吕叔湘先生是丹阳人,不知道他在公众场合说不说普通话,几次见他和祖父聊天,腔调都接近苏州话。或许因为他曾在苏州生活,或许因为他治语言学,有很强的语言能力,我一直以为他是苏州人。

吕叔湘和俞平伯都比祖父小又为祖父所敬重和钦佩。俞平伯是名士,两耳不闻窗外事,晚年喜读林译小说,突然有了兴趣,就找出来读,纯粹为解闷。俞平伯才华横溢,童心未泯,不算十分认真。吕叔湘正好相反,在做学问的路子上,俞是出世的,吕是入世的。俞活得像个艺术家,吕更像个有社会责任感的人文学者。俞平伯身上多少有些遗老遗少的脾气,吕叔湘绝对没有。以俗名论,他没有俞平伯家喻户晓的影响,但在汉语言学这个范围内,尤其是在汉语语法研究方面,尊他为一代宗师绝不过分。我想说的是,吕叔湘具有人文关怀色彩,祖父就经常教导我向他学习。他是我见到的人中间,最讲究认真做人的。

我们家无论是谁,看到文章里的错字病句,就会说:“要是吕先生看到了,肯定气得够呛!”吕叔湘一生都在维护汉语的纯洁。80年代中期,吕叔湘发现《人民文学》上错误实在太多,忿忿不平地写信一一订正,杂志于是发表了一封短信,一本正经地向吕叔湘表示谢意。可是这封短短的感谢信,竟也是错误不断,甚至把吕叔湘写成了“吕淑相”。我们全家捧着那期《人民文学》哈哈大笑,因为想象不出吕叔湘会气成什么模样。文章里有些错误是免不了的,可是这次错得太离谱了。记得当时《人民文学》正因为某篇文章的“思想问题”吃批评,我父亲想写信劝吕叔湘在这种特定时刻放人一马,最终没敢写,因为以吕叔湘的认真态度,打招呼只会让他更生气。

成天和语法打交道的人,难免给人一种语言无味面目可憎的错觉。我觉得,语法有时候像一副铮铮发亮的手铐,锁住了写作者的手脚,而语言学家常常扮演恶婆婆的角色,动不动挑小媳妇的刺儿。吕叔湘的过人之处,在于他竟然把一门最枯燥的学问,做得绘声绘色津津有味,从不让读者感觉到无味和可憎。吕叔湘的文字功力是第一流的,他翻译的民俗学著作,译文本身就是很好的汉语教材。我父亲总说,自己最初的文笔是受了吕叔湘译文的影响——在父亲的文学少年时代,吕叔湘翻译的萨洛扬的《我叫阿拉木》风行一时。70年代后期,吕叔湘的《文言虚字》再版,第一版就印了17万册,可见他著作的受欢迎程度。他的强项是深入浅出。深,指达到了许多前人未有的高度;能够浅,指把自己的研究成果用最平白的方式教给别人。

吕叔湘在语文教学的圈子里,是振聋发聩的人物。对于学术界来说,吕叔湘最重要的两部书是《汉语语法论文集》和《近代汉语指代词》;对于学术之外的人来说,他的民俗学翻译著作和《文言虚字》的影响更大。吕叔湘还把许多精力放在中学教育上,把学术的象牙之塔与文化普及联系起来。我不知道有哪位中学语文教师,竟未读过他的《开明文言读本导言》。

90年代初期,我的朋友朱伟在《读书》上吹捧《夜泊秦淮》,吕叔湘看到文章,写信给父亲,让我寄一本小说给他。父亲受宠若惊,没想到他会关心自己儿子的习作。父亲与伯父一样,一生中写了文章,常寄吕叔湘指正。写信就称“先生”,因为只低了一辈,用不着太客气,毕竟他比祖父小10岁。轮到我,称呼就有些麻烦。父亲先还觉得怎样都行,可是很快发现怎样都不太合适:称“先生”太不恭敬,毕竟隔了两代;称“丈人”或者“大人”又过于老派,一股酸腐气,这是现代汉语必须反对的。讨论半天,父亲说,删繁就简,写“吕公公教正”吧,因为平时就这么叫的。于是这么写了。不过仍然觉得不是很好,因为嘴上喊和写出来,感觉不一样。而且,当时电视上热播武侠连续剧,“吕公公”听上去,仿佛反面人物一样。

当时寄赠的是台湾版本,装帧比大陆的好得多,用纸也讲究。书是够漂亮,只怕内容和扉页上的题款,不入他老人家的法眼。既希望能提些意见,又害怕挑出一大堆毛病。结果是没有反应。吕叔湘当时近90岁,能承他惦记,已非常感激。(有删节)

相关连链接

①吕叔湘(1904-1998),中国科学院语言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学部委员、语言研究所副所长、所长、名誉校长。他是我国语言学界的一代宗师。(摘编自“百度百科”)

②吕先生讲到语文文字的运用是一种技能,不但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才会得到巩固和提高。他主张“把语法教活”。教师教语法要有很好的设计,先整理问题,然后决定讲哪些内容,再设计教学,目的在于培养学生自己观察和分析语言现象的习惯。(摘自田小琳《吕叔湘先生和教学语法》)

(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A.吕叔湘影响不大,而在汉语言学范围内,尤其在汉语语法研究方面,承担着重要责任,研究及文字功力一流可谓一代宗师。

B.《人民文学》发表信件向吕叔湘表达谢意,信很短,错误却很多,甚至把吕叔湘写成“吕淑相”,可见对吕叔湘意见的轻视。

C.作者父亲最终没敢写信劝吕叔湘在《人民文学》正吃批评的情况下放人一马,侧面反映了吕叔湘在治学方面的认真程度。

D.吕叔湘翻译的民俗学作品和编写的语言学著作,都体现了较高的学术水平,在国内也都产生了很大影响。

E.作者把自己写的《夜泊秦淮》寄赠吕叔湘,希望能提些意见,但又怕他挑一大堆毛病,对方没做出反应,让读者非常感激。

(2)文中“吕叔湘的文字功底是第一流的”,试分析他的“第一流”有哪些具体表现?

(3)吕叔湘在治学方面有哪些特点?请简要回答。

(4)文章中说,“语法有时候像一副铮铮发亮的手铐,锁住了写作者的手脚,而语言学家常常扮演恶婆婆的角色,动不动挑小媳妇的刺儿。”对于中学生是否应该学习一点语法,你有怎样的看法?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观点和理由。

【考点】
【答案】

(1)CD(答C给3分,答D给2分,答A给1分。)

(2)①他发现《人民文学》上很多错误,并一一订正。②他翻译的民俗学著作,译文就是很好的汉语教材。③他撰写《汉语语法论文集》和《近代汉语指代词》和《文言虚字》等,影响很大。(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

(3)①治学严谨认真,社会责任感。对《人民文学》中的错误忿忿不平,写信一一订正。  ②治学生动,做学问深入浅出。把枯燥的语法教活,用最平白的方式教给别人。③研究领域广泛。涉及翻译、文言及现代汉语语法学、中学教育(或语文教学)等方面。(每条2分,意思对即可)

(4)观点:中学生学习一点语法是很有必要的。

理由:①学习语法可以提高中学生的语言能力。语言文字的运用包括语法分析是一种技能,既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才会得到巩固和提高。②学习语法可以维护汉语的纯洁。中学生应该像吕叔湘先生一样,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积极、认真地纠正语言文字错误。③学习语法有利于文化的传承。中学生有文化传承责任,应学习吕叔湘先生,具有浓烈的人文情怀。④学习语法要“活”,深入浅出,培养自己观察和分析语言现象的习惯。

(观点2分,理由任选3条作答,每条理由2分。只答观点不给分。意思对即可。其他如有道理亦可得分)

【解析】

(1)试题分析:A项“吕叔湘影响不大”不妥,后文有“吕叔湘在语文教学的圈子里,是振聋发聩的人物”;B项“对吕先生意见的轻视”说得过于绝对;E项作者所感激的是近90岁高龄的吕叔湘还在惦记、关心自己,而不是对方没有挑自己的毛病。

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各题。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建设的发展,一些无序的过度开发和城市人口的快速增长,导致城市悬浮物和污染物排放大量增加,空气质量下降,能见度降低,影响了居民的日常生产生活。雾霾天气已经逐渐被列为灾害性天气。

水平能见度小于10.0km的空气普遍浑浊现象称为霾或灰霾,其是由大量极细微的干尘粒等均匀地浮游在空中造成的。霾使黑暗物体微带蓝色,远处光亮物体微带红、黄色。空气中的有机碳氢化合物、灰尘等粒子也能使大气浑浊,因能见度恶化导致视野模糊,这种非水性形成物组成的气溶胶系统造成的视程障碍在水平能见度小于10.0km时,该现象称为霾或灰霾。雾霾天气是近年来出现的一种新的天气现象,是雾和霾的混合物,还没有被列入气象观测规范。

雾与霾的区别在于霾发生时相对湿度不大,而雾发生时相对湿度接近饱和或饱和。霾导致能见度恶化,其发生是相对湿度小于60%,且能见度小于10.0km时的大气浑浊导致视野模糊造成的。雾导致能见度恶化,其发生是相对湿度大于90%、能见度小于1.0km时大气浑浊导致视野模糊造成的。因此,霾和轻雾的混合物共同造成的大气浑浊、视野模糊、能见度恶化,大多是在相对湿度为60%-90%时的条件下发生的,但其主要成分是霾。霾与晴空区之间没有明显的边界,这点与雾、云存在差异,灰霾粒子的尺度比较小,且霾粒子的分布较为均匀,其粒子是肉眼看不到的空中飘浮颗粒物,粒子大小为0.001-10.000μm,平均直径为1-2μm。

通常在低层大气中,气温是随高度的增加而降低的,但某些情况下会出现逆温现象,气温会随高度的增加而升高。逆温层是指出现逆温现象的大气层。在逆温层中,较暖而轻的空气位于较冷而重的空气上面,形成一种极其稳定的空气层,笼罩在近地层的上空,严重地阻碍着空气的对流运动。对流运动受阻导致近地层空气中的各种有害气体、汽车尾气、烟尘以及水汽等,只能飘浮在逆温层下面的空气层中,无法向上向外扩散,有利于云雾的形成,导致能见度降低,甚至由于空气中的污染物不能及时向大气中扩散,造成大气污染加重,给人们生产生活及交通安全带来严重的危害。

随着空气质量的恶化,雾霾天气现象出现增多,危害加重。这些超细灰尘主要来自机动车尾气尘、燃油尘、硫酸盐、餐饮油烟尘、建筑水泥尘、煤烟尘和硝酸盐等,是雾霾有害颗粒的重要组成部分。雾霾天气时,大气中的气溶胶使空气浑浊受污染,进入人体后不易排出,停留在肺泡,会造成危害。长期吸入易致鼻炎、支气管炎等症。慢性支气管炎和哮喘病人在雾霾天长期停留,病情会加剧。雾霾天气还会使人们的心情灰暗压抑,影响心理健康。气溶胶颗粒凝聚后悬浮在空中,还会造成视程障碍,甚至引发交通事故。

(摘编自王润清《雾霾天气在气象学中的界定与防范》)

【1】下列对于“雾霾”这一概念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由大量极细微的干尘粒等均匀地浮游在空中造成的、水平能见度小于10.0km的空气普遍浑浊现象即为霾或灰霾。

B.雾霾天气是近年来出现的一种新的天气现象,是雾和霾的混合物,还没有被列入气象观测规范。

C.霾导致能见度恶化,其发生是相对湿度小于60%,且能见度小于10.0km时的大气浑浊导致视野模糊造成的。

D.雾霾天气时,大气中的气溶胶使空气浑浊受污染,进入人体后不易排出,停留在肺泡,会造成危害。

【2】下列理解和分析,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由于城市悬浮物和污染物排放大量增加,空气质量下降,能见度降低而形成的雾霾天气目前已经被列为灾害性天气。

B.霾和轻雾的混合物共同造成的大气浑浊、视野模糊、能见度恶化,大多是在湿度为60%-90%时的条件下发生的,但其主要成分是霾。

C.在逆温层中,形成了一种极其稳定的空气层,笼罩在近地层的上空,对空气的对流运动会产生严重的影响,这个空气层是由位于较冷而重空气上面的的较暖而轻的空气组成的。

D.雾霾天气不仅会导致鼻炎、支气管炎等症,而且对人的心理健康产生一定的影响,如若造成视程障碍,则必会造成交通事故。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一些无序的过度开发和城市人口的快速增长,造成机动车尾气尘、燃油尘、硫酸盐、餐饮油烟尘、建筑水泥尘、烟煤尘和硝酸盐等有害物质不断增多,雾霾天气的出现在所难免。

B.雾与霾的区别在于霾发生时相对湿度较小,小于60%;而雾发生时相对湿度接近饱和或饱和,大于90%。霾和轻雾的混合物会共同造成大气浑浊、视野模糊、能见度恶化。

C.灰霾粒子的尺度比较小,且霾粒子的分布较为均匀,其粒子是肉眼看不到的空中漂浮颗粒物,因此,霾与晴空区之间没有明显的边界。

人们在雾霾天气长期吸入易导致慢性支气管炎或哮喘病,心情也会变得灰暗压抑,更为严重的可能造成精神抑郁症。

【考点】
【答案】

【1】A

【2】C

【3】D

【解析】

【1】

试题分析:B项只是解释“雾霾天气”目前的存在现状。C项对于“霾”形成的条件列举的不够充分。D项强调“雾霾天气”造成的危害,也不能从根本上解释“雾霾”这一概念。

三、文言文阅读(共1题,共5分)

6、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各题。

程千里列传

程千里,京兆人。身长七尺,骨相魁岸,有勇力。本碛西募人,累以戎勋,官至安西副都护。天宝十一载,授御史中丞。十二载,兼北庭都护充安西北庭节度使。突厥首领阿布思先率众内附隶朔方军玄宗赐姓名曰李献忠李林甫遥领朔方节度用献忠为副将。后有诏,移献忠部落,隶幽州,献忠素与禄山有隙,惧不奉诏,乃叛归碛北,数为边患。玄宗愤之,命千里将兵讨之。

十二载十一月,千里兵至碛西,以书喻葛禄,令其相应。献忠势穷,归葛禄部。葛禄缚献忠并其妻子及帐下数千人,送之千里,飞表献捷,天子壮之。十三载三月,千里献俘于勤政楼,斩之于朱雀街,以功授右金吾卫大将军同正,仍留佐羽林军。禄山之乱,诏千里于河东召募,充河东节度副使、云中太守。

十五载正月,迁上党郡长史、特进,摄御史中丞,以兵守上党。贼来攻城,屡为千里所败,以功累加开府仪同三司、礼部尚书、兼御史大夫。

至德二年九月,贼将蔡希德围城,数以轻骑挑战。千里恃其骁果,开悬门,率百骑,欲生擒希德。劲骑搏之,垂将擒而希德救兵至,千里敛骑而退,桥坏坠坑,反为希德所执。仰首告诸骑曰:“非吾战之过,此天也!为我报诸将士,乍可失帅,不可失城。”军人闻之泣下,昼夜严兵城守,贼竞不能拔。千里至东都。安庆绪舍之,伪署特进,囚之客省。及庆绪败走,为严庄所害。

其年十二月,上御丹凤楼大赦,节文曰:“忠臣事君,有死无贰;烈士徇义,虽殁如存。其李橙、卢奕、袁履谦、张巡、许远、张介然、蒋清、庞坚等,即与追赠,访其子孙,厚其官爵,家口深加优恤。”自是赦恩,无不该于节义,而程千里终以生执贼庭,不沾褒赠。

(选自《旧唐书》卷一百八十七下列传第一百三十七下)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突厥首领阿布思先率众内附/隶朔方军/玄宗赐姓名曰李献忠/李林甫遥领朔方节度/用献忠为副将

B.突厥首领阿布思先率众内附/隶朔方军/玄宗赐姓名/曰/李献忠李林甫遥领朔方节度/用献忠为副将

C.突厥首领阿布思先率众/内附隶朔方军/玄宗赐姓名曰李献忠/李林甫遥领朔方/节度用献忠为副将

D.突厥首领阿布思先率众/内附隶朔方军/玄宗赐姓名曰/李献忠李林甫遥领朔方节度/用献忠为副将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天宝,唐玄宗年号。古代的纪年方式有多种,常见的有王公年次纪年、年号纪年和干支纪年等。

B.诏,诏,告知之意,多用于上对下。先秦时代上级给下级的命令文告称诏。秦汉以后,专指帝王的文书命令。

C.迁:古代称调动官职的常用词语,一般指降职,与其意义相近的词语还有“左迁”、 “迁谪”等。

D.大赦:封建帝王以施恩为名,赦免犯人。如在皇帝登基、更换年号、立皇后、立太子等情况下,常颁布赦令。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京兆人程千里,身长七尺,相貌魁梧伟岸,勇猛有力。他本来是被招募到碛西的军人,凭借多次的战功,做官做到了安西副都护。

B.李献忠因为跟安禄山不睦而背叛唐朝朝廷逃回到碛北,并多次侵扰边疆。唐玄宗对李献忠感到很愤恨,下令程千里率兵讨伐他。

C.贼将蔡希德在至德二年九月包围城池,多次带领骑兵前来挑战。程千里自恃骁勇果敢,打开悬门,率领一百个骑兵,想要活捉他。

D.唐朝朝廷要求忠臣侍奉君主,嘉许杀身报国而贬斥叛变成为贰臣,程千里因被叛贼活捉而投靠了贼廷,所以没有得到褒扬和追赠。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葛禄缚献忠并其妻子及帐下数千人,送之千里,飞表献捷,天子壮之。

(2)非吾战之过,此天也!为我报诸将士,乍可失帅,不可失城。

【考点】
【答案】

【1】A

【2】C

【3】D

【4】

(1)葛禄将李献忠和他的妻子儿女以及帐下数 千人都捆绑起来,交给程千里,程千里飞快地传回捷报,唐玄宗很赞赏他的勇武。(省略句及状语后置句, “飞表献捷”,“壮”,各1分,句意2分,共5分)

(2)这不是我作战的过错呀,这是天意啊!替我转告各位将士,宁可突然失掉主帅,也不可丢失城池,(判断句,“诸”,“乍可”各1分。句意2分,共5分)

【解析】

【1】

试题分析:文言断句能力是文言文阅读能力的一个重要标志,断句时首先要仔细阅读文段,把握语段的基本意思,然后充分利用各种标志词及句式特点断句。具体做法,可以找名词(如人名、地名、官名、族名、器物名、动物名、植物名、时间等),找虚词(如句首语气词、句末语气词、句首关联词、句首时间词等),找对话(注意曰、云、言等词),找修辞(如对偶、反复之类),找固定结构(如“是以”、“以故”等),找对称句式。本题抓住时间、官名、标志词,通过谓语动词前后推断其主语、宾语等,从而理解句意,断好句子。

四、名句名篇默写(共1题,共5分)

7、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庄子·逍遥游》指出“_______,_____”,就像倒在堂前洼地的一杯水,无法浮起一个杯子一样。

(2)傍晚时分,一叶叶小渔船飘荡在鄱阳湖的水面上,船歌相呼应和,悠长而辽远。此景此情正应了王勃《滕王阁序》中的两句:“________,______。”

(3)《陈情表》中表现活着不惜性命为国出力,死后也要结草衔环来报答君王之恩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考点】
【答案】

(1)(且夫)水之积也不厚  则其负大舟也无力

(2)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

(3)臣生当陨首,死当结草

【解析】

试题分析:名句默写答题技巧:(一)要突破生僻难写字(二)要注意同音异义词(三)要注意同义异形词(四)要留意具体环境(五)要留心语句顺序(六)要注意语句出处。该类题要提醒考生平时加强背诵,注意难写字和易错字的正确书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