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阳新县兴国高级中学高一月月考语文试卷

高中语文考试
考试时间: 分钟 满分: 40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现代文阅读(共2题,共10分)

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年关岁末

徐建英

  摩托车灯刺破漆黑的村庄小道,留下一路突突的轰鸣声,吱地一声停在一个农家小院前。

摩托车刚停稳,“嗵嗵”的脚步声一路从小院里迎出来。小院的铁门“嘎吱”一声在娘手中拉开一条缝,不等何水清发问,娘就帮着他支下车脚垫,后退,又向前一着力,摩托车倏地滑进了小院。

爹坐在堂屋前叭嗒叭嗒地吸着旱烟,烟和过往一样,一袅一袅地绕着,打着转儿,旋成一道道细细的烟圈。何水清松了口气,爹好这口自家产的老烟叶,烟杆儿是爹的命。瞧这烟雾,节奏还是过往的那几出,看来爹好着呢。

看到何水清推摩托车进屋,爹连说:好!好!然后磕了磕手中的烟杆灰,食指头小心地伸向烟窝里戳了戳又说:自个儿骑车回,好!

何水清刚坐下,爹的话头就开始了。他还是习惯地把年头到年尾的事儿倒豆子般叙一遍。末了,爹说:我和你娘就是想你了,想和你唠唠话儿。知道年关来了,你审计局的工作会比平时忙,若不说我病了,兴许你还不见得回吧?

春种秋收,爹指不上他这独生儿帮上忙。逢年过节,他似做客般匆匆忙忙。想到此,何水清眼一热,眼角开始痒痒的。忙蹲下身抓了一撮烟丝,殷勤地从爹手上边接过烟杆边说:我一早计划过,忙完这阵就休年假回来好好陪陪你和娘。又掂了掂手中泛黄的新烟杆,问:爹,你换了新烟杆?

小伍昨儿一早捎来的,烟杆儿说是纯铜的哩……这小伍也真上心,你从小到大的同学论桌儿地数,谁也不及小伍识礼数,懂情义。都当上大主任的人了,还常来咱家帮这帮那的。上次来咱家送冬柴时,瞧见你爹的铜烟杆豁了口,特地请五金厂的师傅打的。娘在一旁接过嘴道。

何水清摸着烟杆沉吟半响,又默默地对着烟窝一撮一撮地捺烟丝,摁着摁着,烟丝儿纷纷飞了一地。到何水清醒悟过来时,发现爹在盯着他看,忙不迭地“噗”地一下帮爹点上火,看了看还在絮絮叨叨地说话的娘,又望了望叭嗒叭嗒地默默吸着旱烟的爹,他悄悄地退出了堂屋。

年终的审查工作刚开始,他就接到了举报,伍思源负责的城市中心花园项目财政资金收支有问题,施工上也有不少的疑点。这中心花园本是政府斥资打造的,是给老百姓提供休闲用的。这几日他正犹豫着要不要派人查勘此事,怎么样来查这事。娘突然来电话说爹病了。

院子里的柴垛高高地码着,足够娘和爹燃上两个冬的。自从他去外地上大学起,在本城上大学的高中同学伍思源就代他照顾着爹和娘,感激的话他在心眼儿里说了不下八百次。这次的事,只要他稍稍动点手脚,伍思源就会平安。只是,原本为百姓造福的城市公园,会遭人唾沫。而他的心中,从此会多了一处污印。想到此,他倚在柴垛上,重重地叹了口气。

不知几时起,爹捧着一个鼓鼓囊囊的塑料袋走了过来。

爹说:唠也唠过了。你工作忙,就不留你,你还是趁黑地赶了回吧,明天还得继续上班呢。你娘呢,特备了些辣椒干,都是你爱吃的。这些个辣椒干啊,别看着土里土气的,冬天里佐上菜,吃了热乎,脑子跟着灵醒呢!

爹动手把鼓鼓囊囊的塑料袋绑在摩托车后座,边捆边自言自语地唠开了:这人啊,明眼看得到的,也不一定都是真的。那包着裹着的,谁包准就没人晓得?工作上的事儿,我们也不懂,也帮不上啥忙。这天黑了,路上小心!得空了,记得常回家看看我和你娘。

何水清轻轻地推过摩托车,车灯又一次刺破漆黑的村庄小道,向城里驶去。

坎坷的土路上,车身一颤一颤的,屁股被后座的塑料袋一下下戳得生痛。猛记起,他自幼就不爱吃辣椒干,这个,娘怎能就忘了?赶忙停了车,塑料袋被解开的那一瞬,他怔了——那把崭新的“铜”烟杆就放在辣椒干上,在车灯的照耀下,泛着刺目的金色光芒。

何水清摸了摸辣椒干,又一次掂了掂手中沉沉的“铜”烟杆。爹的话还在耳边回响,一股暖意涌上心头。他轻轻跨上摩托车,再一次庆幸没让自已的司机送。

【1】下列对这篇小说思想内容和表达技巧的分析和鉴赏,最怡当的两项是(  )(  )

A. “看来爹好着呢”的心理活动,暗示何水清这次回来是因为得知父亲有病。下文他爹的话和“娘来电话说爹病了”,也都照应了这一内容。

B. “烟丝纷纷飞了一地”,暗示何水清在往烟锅里摁烟丝时不专心,听了母亲的话,对自己曾想要查伍思源感到惭愧,觉得有点对不起老同学。

C. 小说在结尾处把铜烟杆的“铜”字加了引号,是因为它的材质并不是铜,而是金子的,通过“泛黄的新烟杆”的细节就可明显看出。

D. 何水清因为工作繁忙而无法在农忙时节帮父母的忙,这让何水清内心深处有愧疚之意,同时这样的内容又为介绍伍思源代替他照顾父母埋下了伏笔。

E. 何水清离家回程之时,爹给了他一包辣椒干。其实他的父母并没有忘记他不爱吃辣椒,之所以给他辣椒,是要提醒他,在处理事情是应该像辣椒一样“辣”。

【2】小说中的伍思源有怎样的性格特征?请简要分析。

【3】你认为何水清最后会审查伍思源吗?请结合小说内容说明理由。

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程千帆评传

  1913年9月21日,程先生生于长沙清福巷本宅。当时的程家清贫,但富有文学传统。一家数代皆有诗人,生性颖悟的程先生耳濡目染,自幼便能吟咏。

程先生在十多岁时曾在其伯父君硕先生所办的私塾“有恒斋”里读过数年古书。君硕先生不用《古文观止》、《唐诗三百首》等“ 俗学”作教材,而是要求学生直接读经典著作如《礼记》、《古文辞类纂》、《经史百家杂钞》、《资治通鉴》。他在讲授时则文辞义理并重,而且要求学生用文言文写文章以及日记与学习心得,并练习书法。而对于日后将成为专治古代文史的专家来说,这种艰苦、繁重而且乏味的学习却是非常有益甚至是必须的。

如果说程先生在“有恒斋”中的学习仅仅是打好基础的话,那么他进入金陵大学后就真正跃入学术的海洋了。在金大的四年中,他如饥似渴地吸取营养。程先生真正做到了转益多师、博采众长,在经学、史学、目录学、文学批评史诸方面积累了深厚的学养,而且学到了大师们的许多治学方法。他在晚年还深情地回忆说:“诸位老师各有专长,已使我耳濡目染,枵腹日充;而因求知心切,又曾向不在金大任教,或虽任教而不曾讲授某项课程的先生们请教。”

才气横溢的程先生赢得了正在金陵大学国学研究所读研究生的著名才女沈祖棻的青睐,堪称天作之合的这对夫妇,在以后的四十年中不但在诗词写作中有琴瑟唱和之乐,而且在学术上互收切磋之益。他与沈祖棻把自己的十多篇论文结成集子出版,取名为《古典诗歌论丛》。她在此书后记中指出:“当初我们之所以写这一类的文章,并用这样一些方式来研究古代作家与作品,在这些论文中,他尝试着从各种不同的方面提出问题,并且企图用各种不同的方法加以解决,是因为在过去的古代文学史研究工作当中,我们感到,有一个比较普遍的和比较重要的缺点,那就是,没有将考证和批评密切地结合起来……基于这样的理解,我们就尝试着一种将批评建立在考据基础上的方法。”应该说,这种方法是贯穿他一生学术工作的精髓,是他对古代文学研究在方法论上作出的最重要的贡献。

程先生认为学术研究的目的是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他所作的研究都带有实证的性质,从来不发凿空高论。例如写于1944 年的《韩诗〈李花赠张十一署〉篇发微》,对韩诗中向称难解的“江陵城西二月尾,花不见桃唯见李”二句从光学的角度进行了探索,从而作出了实事求是的结论。正因为怀着解决难题的明确目的,程先生的研究成果就不是凭着一时灵感的妙手偶得,而是深思熟虑、厚积薄发的坚实结论。

程先生对陈寅恪注意到附丽于科举的“行卷”风习与唐人小说的关系而未及深入的问题深入研究。时隔三十余年后,写成了专著《唐代进士行卷与文学》,对这个问题交了一份令人满意的答卷。对一个问题思考、研究长达30 年,孜孜不倦,沉研深思,终于求得比较圆满的解决,并且只写成一本言简意赅的小册子。

而正因为程先生的学术研究的目标是解决问题,因而他以一篇篇的论文,不断地提出问题,又不断地解决问题,从而把学术推向前进。

他认为从事古代文史的研究,一定要有通识。他还主张研究者应注意各种文体及其关系,而不宜局限于某一种样式,认为古代文学批评和古代文学这两类研究之间不应存在鸿沟,不应视之为两个各不相关的学科。推而广之,他主张文史哲相通,文学与艺术相通,古代与现代相通,东方与西方相通……正是在这种学术思想的背景中,程先生指出:“谈一个问题,首先必须把它放到一定的历史范围内。”他又说:“如果说我有一些看法与别的先生有些不同,那是我反复看某个或某些作品又互相沟通比较分不开的。”于是,程先生研究的对象虽然往往是具体的作家、作品或文学现象,但他不是孤立地、静止地去考察这些对象,而是把它们置于广阔的背景中,然后得出结论来。

【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君硕先生设想是把传统士大夫应当具备的的文化知识教给学生,这与当时提倡的新式教育的教学理念相契合。

B. 金陵大学的学习经历使得程先生从此走上了专治古代文史的学术道路。也正是在这里,他遇到了沈祖棻这位同甘共苦数十年的人生伴侣。

C. 程千帆夫妇尝试用一种前人都没有用过的方法去研究古代文学,并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D. 他主张研究文学史一定要着眼于某一个阶段,就某一具体问题提出看法再继续向外扩展、壮大。

【2】“术业有专攻”,试结合文本概括程千帆先生的学术修养的形成原因?

【3】程千帆先生终身致力于学术研究,他所提倡的治学方法是什么?

二、文言文阅读(共1题,共5分)

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裴蕴,河东闻喜人也,在陈时仕兴宁令度天下将归隋遂阴奉表于高祖请为内应及陈平超授仪同历三州刺史俱有能名。大业初,考绩连最。炀帝闻其善政,征为太常少卿。

  初,遣牛弘定乐,蕴揣知帝意,奏括天下周、齐、梁、陈乐家子弟,皆为乐户。帝大悦,迁民部侍郎。时户口多漏,蕴历为刺史,素知其情,因是条奏,令有司貌阅。若一人不实,则官司解职,乡正里长皆远流配。又许民相告,若纠得一丁者,令被纠之家代输赋役。是岁,诸郡进丁二十四万三千,新附口六十四万一千五百。帝临朝览状,谓百官曰:“今进民户口皆从实者,全由裴蕴一人用心。”由是渐见亲委,拜京兆赞治,吏民慑惮。

  未几,擢授御史大夫。蕴善候伺人主微意,若欲罪者,则曲法顺情,锻成其罪。所欲宥者,则附从轻典,是后大小之狱皆以付蕴。蕴亦机辩,所论法理,言若悬河,或重或轻,皆由其口,剖析明敏,时人不能致诘。

  杨玄感之反也,帝遣蕴推其党与,谓蕴曰:“玄感一呼而从者十万,不尽加诛,则后无以劝。”蕴由是乃峻法治之,所戮者数万人,皆籍没其家。帝大称善,赐奴婢十五口。帝问苏威以讨辽之策,威不愿帝复行,且欲令帝知天下多贼,乃诡答曰:“今者之役,不愿发兵,但诏赦群盗,自可得数十万。其激于免罪,竞务立功,一岁之间,可灭高丽矣。”帝不怿曰:“我去尚犹未克,鼠窃安能济乎?”威出后,蕴揣上意,奏威罪,帝付蕴推鞫之,乃处其死。帝未忍便杀,除名。

  蕴又欲重己权势,引致奸黠,共为朋党,郡县有不附者,阴中之。于时军国多务,凡是兴师动众,京都留守,及与诸蕃互市,皆令御史监之。蕴之宾客附隶者,遍于郡国,侵扰百姓,帝弗之知也。

  及司马德戡将为乱,江阳长张惠绍夜驰告之。蕴共惠绍谋,欲矫诏发郭下兵民,给荣公来护儿节度,收在外逆党宇文化及等,仍发羽林殿脚,遣范富娄等入自西苑,给梁公萧钜及燕王处分,扣门援帝。谋议已定,遣报虞世基。世基疑反者不实,抑其计。

  是夜,司马德戡引骁果玄武入,裴虔通,元礼直入宫,炀帝匿于永巷,驱之出,缢之,隋氏宗室江都宫中者皆没。蕴叹曰:“谋及播郎,竟误人事!”遂亦见害。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在陈时仕兴宁令/度天下将归隋/遂阴奉表于高祖/请为内应/及陈平/超授仪同/历三州刺史/俱有能名

B. 在陈时仕/兴宁令度天下将归隋/遂阴奉表于高祖/请为内应/及陈平超授仪同/历三州/刺史俱有能名

C. 在陈时仕兴宁令/度天下将归/隋遂阴奉表于高祖/请为内应/及陈平/超授仪同/历三州刺史/俱有能名

D. 在陈时仕/兴宁令度天下将归/隋遂阴奉表于高祖/请为内应/及陈平超授/仪同历三州/刺史俱有能名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考绩:相传中国在古代舜时就建立的制度。是朝廷对官员在一定任期内的工作进行考核和评价,作为升降、调转、奖惩依据的制度。

B. 乐户:是中国历史上以音乐歌舞专业活动为业的贱民。他们多来源于罪犯的家属,也有部分原为良人,是统治者惩罚罪犯和政敌的一项手段。

C. 貌阅:古代选官制,有时相貌身材也是一个参考因素。文中所指就是古代选拔官员的标准“身言书判”中的“身”,是指包括相貌在内的长相身段。

D. 御史:是中国古代的一种官名。先秦时期,是负责记录的史官、秘书官,秦开始专门作为监察性质的官职,负责监察朝廷、诸侯官吏。此官制一直延续到清朝。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裴蕴有政治眼光,能审时度势。他最初在陈朝做官,判断天下将被隋朝得到,就暗地里给高祖呈上表章,请求当内应,平定陈国后,因功被破格提拔为仪同。

B. 裴蕴擅迎合皇帝,且能言善辩。他投隋炀帝所好,断案揣摩皇帝意图来确定刑罚轻重。他说起法理来口若悬河,断案明白快速,无人能对他的判决提出疑义。

C. 裴蕴对上谄媚,对下凶狠。在杨玄感造反时,裴蕴严法究治杨的党羽,所杀的有几万人。在苏威事件上也痛下杀手,表现出一个冷血政客的心狠手辣。

D. 裴蕴勾结朋党,阴谋叛乱。他招纳奸猾之徒,中伤不从官吏,侵扰百姓。司马德戡将要造反时,裴蕴想假传圣旨调动军队,挟持皇帝,不成想死于乱兵中。

【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蕴揣上意,奏威罪,帝付蕴推鞫之,乃处其死。帝未忍便杀,除名。

(2)炀帝匿于永巷,驱之出,缢之,隋氏宗室江都宫中者皆没。

三、名句名篇默写(共1题,共5分)

4、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屈原的《湘夫人》中被称为“千古言秋之祖”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白居易的《琵琶行》以琵琶女的身世遭遇为明线,以诗人的感受为暗线,两条线交汇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两句诗中。

李商隐在《锦瑟》中表达自己内心曾经茫然的一句是:“_________________”。

四、诗歌鉴赏(共1题,共5分)

5、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

清明二首(其二)

杜甫

此身飘泊苦西东,右臂偏枯①半耳聋。

寂寂系舟双下泪,悠悠伏枕左书空②。

十年蹴鞠③将雏远,万里秋千习俗同。

旅雁上云归紫塞④,家人钻火用青枫。

秦城楼阁烟花里,汉主⑤山河锦锈中。

春水春来洞庭阔,白苹愁杀白头翁。

注:①偏枯:麻痹。②左书空:用左手在空中写字。③蹴鞠:踢球。④紫塞:泛指北方。⑤汉主:指唐皇。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

A. 第二联近承首联,“系舟”应“飘泊”,“左书空”对“右臂偏枯”,将老病漂泊的境况具象化。

B. 第三联远承首联,“蹴鞠”“秋千”语带双关,形象地写出了诗人长期漂泊身不由己的悲凉酸楚。

C. 尾联以“春”“白”叠用见妙,春水归向洞庭,白苹逢春生长,让原本愁苦的诗人又顿感欣慰。

D. 本诗前三联侧重叙事,叙中融情,后三联重在抒情,情真景切,两大部分双峰并峙,各显千秋。

E. “十年”言久,“万里”言远,诗人像毡球、秋千漂泊多年,本已足矣,挈妇将雏,远离京华,则更增其苦。

【2】本诗第四、五两联虚实结合,动静兼具,可谓构思精妙。请结合全诗加以赏析。

五、语言表达(共2题,共10分)

6、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 广西传统文化既具有典型的本土特色,又兼有受中原文化、客家文化、湘楚文化共同影响下形成的其他特点。

B. 实时性是以互联网为载体的新媒体的重要特点,是通过图片、声音、文字对新近发生和正在发生的事件进行传播的。

C. 最近几年,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新能源汽车扶持政策,节能环保、经济实惠的新能源汽车逐渐进入老百姓的生活。

D. 近日刚刚建成的西红门创业大街和青年创新创业大赛同步启动,绿色设计和“互联网+农业”设计是本次赛事的两大主题。

7、

下图为漫画《有感于“孔雀东南飞” 》 。请描述漫画的内容及寓意。

1

六、作文(共1题,共5分)

8、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国内一位年仅18岁的围棋选手小柯一年内连夺三项世界冠军,不仅如此,小柯还以其鲜明的个性引人关注。比如在决赛前夕,他直言对手只有50A的胜算,认为对方作为一代传奇“该谢幕了”。对小柯的表现,其父母认为,孩子大了,作为家长要懂得放手,让他自己去思考和选择。小柯的事情在广大棋迷中引发了很大的争议:有人为棋坛出现一位天才棋手而感到欢欣鼓舞,也有人对小柯的狂傲个性和家长的放任态度提出了质疑……

对于以上事情,你怎么看?请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完成写作任务。要求:自拟标题,不要套作。

湖北省阳新县兴国高级中学高一月月考语文试卷

高中语文考试
一、现代文阅读(共2题,共10分)

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年关岁末

徐建英

  摩托车灯刺破漆黑的村庄小道,留下一路突突的轰鸣声,吱地一声停在一个农家小院前。

摩托车刚停稳,“嗵嗵”的脚步声一路从小院里迎出来。小院的铁门“嘎吱”一声在娘手中拉开一条缝,不等何水清发问,娘就帮着他支下车脚垫,后退,又向前一着力,摩托车倏地滑进了小院。

爹坐在堂屋前叭嗒叭嗒地吸着旱烟,烟和过往一样,一袅一袅地绕着,打着转儿,旋成一道道细细的烟圈。何水清松了口气,爹好这口自家产的老烟叶,烟杆儿是爹的命。瞧这烟雾,节奏还是过往的那几出,看来爹好着呢。

看到何水清推摩托车进屋,爹连说:好!好!然后磕了磕手中的烟杆灰,食指头小心地伸向烟窝里戳了戳又说:自个儿骑车回,好!

何水清刚坐下,爹的话头就开始了。他还是习惯地把年头到年尾的事儿倒豆子般叙一遍。末了,爹说:我和你娘就是想你了,想和你唠唠话儿。知道年关来了,你审计局的工作会比平时忙,若不说我病了,兴许你还不见得回吧?

春种秋收,爹指不上他这独生儿帮上忙。逢年过节,他似做客般匆匆忙忙。想到此,何水清眼一热,眼角开始痒痒的。忙蹲下身抓了一撮烟丝,殷勤地从爹手上边接过烟杆边说:我一早计划过,忙完这阵就休年假回来好好陪陪你和娘。又掂了掂手中泛黄的新烟杆,问:爹,你换了新烟杆?

小伍昨儿一早捎来的,烟杆儿说是纯铜的哩……这小伍也真上心,你从小到大的同学论桌儿地数,谁也不及小伍识礼数,懂情义。都当上大主任的人了,还常来咱家帮这帮那的。上次来咱家送冬柴时,瞧见你爹的铜烟杆豁了口,特地请五金厂的师傅打的。娘在一旁接过嘴道。

何水清摸着烟杆沉吟半响,又默默地对着烟窝一撮一撮地捺烟丝,摁着摁着,烟丝儿纷纷飞了一地。到何水清醒悟过来时,发现爹在盯着他看,忙不迭地“噗”地一下帮爹点上火,看了看还在絮絮叨叨地说话的娘,又望了望叭嗒叭嗒地默默吸着旱烟的爹,他悄悄地退出了堂屋。

年终的审查工作刚开始,他就接到了举报,伍思源负责的城市中心花园项目财政资金收支有问题,施工上也有不少的疑点。这中心花园本是政府斥资打造的,是给老百姓提供休闲用的。这几日他正犹豫着要不要派人查勘此事,怎么样来查这事。娘突然来电话说爹病了。

院子里的柴垛高高地码着,足够娘和爹燃上两个冬的。自从他去外地上大学起,在本城上大学的高中同学伍思源就代他照顾着爹和娘,感激的话他在心眼儿里说了不下八百次。这次的事,只要他稍稍动点手脚,伍思源就会平安。只是,原本为百姓造福的城市公园,会遭人唾沫。而他的心中,从此会多了一处污印。想到此,他倚在柴垛上,重重地叹了口气。

不知几时起,爹捧着一个鼓鼓囊囊的塑料袋走了过来。

爹说:唠也唠过了。你工作忙,就不留你,你还是趁黑地赶了回吧,明天还得继续上班呢。你娘呢,特备了些辣椒干,都是你爱吃的。这些个辣椒干啊,别看着土里土气的,冬天里佐上菜,吃了热乎,脑子跟着灵醒呢!

爹动手把鼓鼓囊囊的塑料袋绑在摩托车后座,边捆边自言自语地唠开了:这人啊,明眼看得到的,也不一定都是真的。那包着裹着的,谁包准就没人晓得?工作上的事儿,我们也不懂,也帮不上啥忙。这天黑了,路上小心!得空了,记得常回家看看我和你娘。

何水清轻轻地推过摩托车,车灯又一次刺破漆黑的村庄小道,向城里驶去。

坎坷的土路上,车身一颤一颤的,屁股被后座的塑料袋一下下戳得生痛。猛记起,他自幼就不爱吃辣椒干,这个,娘怎能就忘了?赶忙停了车,塑料袋被解开的那一瞬,他怔了——那把崭新的“铜”烟杆就放在辣椒干上,在车灯的照耀下,泛着刺目的金色光芒。

何水清摸了摸辣椒干,又一次掂了掂手中沉沉的“铜”烟杆。爹的话还在耳边回响,一股暖意涌上心头。他轻轻跨上摩托车,再一次庆幸没让自已的司机送。

【1】下列对这篇小说思想内容和表达技巧的分析和鉴赏,最怡当的两项是(  )(  )

A. “看来爹好着呢”的心理活动,暗示何水清这次回来是因为得知父亲有病。下文他爹的话和“娘来电话说爹病了”,也都照应了这一内容。

B. “烟丝纷纷飞了一地”,暗示何水清在往烟锅里摁烟丝时不专心,听了母亲的话,对自己曾想要查伍思源感到惭愧,觉得有点对不起老同学。

C. 小说在结尾处把铜烟杆的“铜”字加了引号,是因为它的材质并不是铜,而是金子的,通过“泛黄的新烟杆”的细节就可明显看出。

D. 何水清因为工作繁忙而无法在农忙时节帮父母的忙,这让何水清内心深处有愧疚之意,同时这样的内容又为介绍伍思源代替他照顾父母埋下了伏笔。

E. 何水清离家回程之时,爹给了他一包辣椒干。其实他的父母并没有忘记他不爱吃辣椒,之所以给他辣椒,是要提醒他,在处理事情是应该像辣椒一样“辣”。

【2】小说中的伍思源有怎样的性格特征?请简要分析。

【3】你认为何水清最后会审查伍思源吗?请结合小说内容说明理由。

【考点】
【答案】

【1】AD

【2】①重情义,讲交情。伍思源替何水清照顾其爹娘,给他家帮忙。②贪婪不法。他在负责建设城市中心花园的过程中大发横财。③狡诈有心计。他不直接贿赂何水清,而是送“铜烟杆”给何水清的父亲,欲以孝道、旧情等打动何水清。

【3】会审查伍思源。理由如下:①何水清是一个正直有责任感的人,他不愿意心中留下“污印”。②伍思源的问题已被举报,“爹”已经用“那包着裹着的,谁包准就没人晓得”的话提醒他纸里包不住火。③何水清得到了“爹”的支持,他“爹”最终没有要那支“铜”烟杆。④小说结尾处写他“一股暖意涌上心头。他轻轻跨上摩托车”,说明他已经放下了心理负担,下定了审查伍思源的决心。

【解析】

【1】试题分析:B项错在对原因的分析不正确。何水清并非感到惭愧,而是在想,正当要查伍思源的时候,伍思源送了他父亲一个“铜”烟杆,他担心父亲会替伍思源说情,内心产生了忧虑。C项错在只是暗示,并不能明显看出。E项错在最后一句,给他辣椒,是希望他心明眼亮,头脑清醒。父亲的话“冬天里佐上菜,吃吃人热乎,脑子跟着灵醒呢”即是证明。

【2】试题分析:本题应结合文中对人物描写的内容考虑,应抓住其中的“自从他去外地上大学起,在本城上大学的高中同学伍思源就代他照顾着爹和娘”“伍思源负责的城市中心花园项目财政资金收支有问题,施工上也有不少的疑点”“小伍昨儿一早捎来的,烟杆儿说是纯铜的哩……这小伍也真上心,你从小到大的同学论桌儿地数,谁也不及小伍识礼数,懂情义。都当上大主任的人了,还常来咱家帮这帮那的

上次来咱家送冬柴时,瞧见你爹的铜烟杆豁了口,特地请五金厂的师傅打的”等内容分析概括即可。

【3】试题分析:可以分析小说中的伏笔或暗示的内容,抓住其中的“接到了举报”“而他的心中,从此会多了一处污印”“明眼看得到的,也不一定都是真的。那包着裹着的,谁包准就没人晓得”“何水清摸了摸辣椒干,又一次掂了掂手中沉沉的‘铜’烟杆。爹的话还在耳边回响,一股暖意涌上心头。他轻轻跨上摩托车,再一次庆幸没让自已的司机送”等内容考虑即可,本题答案不唯一,只要言之成理。

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程千帆评传

  1913年9月21日,程先生生于长沙清福巷本宅。当时的程家清贫,但富有文学传统。一家数代皆有诗人,生性颖悟的程先生耳濡目染,自幼便能吟咏。

程先生在十多岁时曾在其伯父君硕先生所办的私塾“有恒斋”里读过数年古书。君硕先生不用《古文观止》、《唐诗三百首》等“ 俗学”作教材,而是要求学生直接读经典著作如《礼记》、《古文辞类纂》、《经史百家杂钞》、《资治通鉴》。他在讲授时则文辞义理并重,而且要求学生用文言文写文章以及日记与学习心得,并练习书法。而对于日后将成为专治古代文史的专家来说,这种艰苦、繁重而且乏味的学习却是非常有益甚至是必须的。

如果说程先生在“有恒斋”中的学习仅仅是打好基础的话,那么他进入金陵大学后就真正跃入学术的海洋了。在金大的四年中,他如饥似渴地吸取营养。程先生真正做到了转益多师、博采众长,在经学、史学、目录学、文学批评史诸方面积累了深厚的学养,而且学到了大师们的许多治学方法。他在晚年还深情地回忆说:“诸位老师各有专长,已使我耳濡目染,枵腹日充;而因求知心切,又曾向不在金大任教,或虽任教而不曾讲授某项课程的先生们请教。”

才气横溢的程先生赢得了正在金陵大学国学研究所读研究生的著名才女沈祖棻的青睐,堪称天作之合的这对夫妇,在以后的四十年中不但在诗词写作中有琴瑟唱和之乐,而且在学术上互收切磋之益。他与沈祖棻把自己的十多篇论文结成集子出版,取名为《古典诗歌论丛》。她在此书后记中指出:“当初我们之所以写这一类的文章,并用这样一些方式来研究古代作家与作品,在这些论文中,他尝试着从各种不同的方面提出问题,并且企图用各种不同的方法加以解决,是因为在过去的古代文学史研究工作当中,我们感到,有一个比较普遍的和比较重要的缺点,那就是,没有将考证和批评密切地结合起来……基于这样的理解,我们就尝试着一种将批评建立在考据基础上的方法。”应该说,这种方法是贯穿他一生学术工作的精髓,是他对古代文学研究在方法论上作出的最重要的贡献。

程先生认为学术研究的目的是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他所作的研究都带有实证的性质,从来不发凿空高论。例如写于1944 年的《韩诗〈李花赠张十一署〉篇发微》,对韩诗中向称难解的“江陵城西二月尾,花不见桃唯见李”二句从光学的角度进行了探索,从而作出了实事求是的结论。正因为怀着解决难题的明确目的,程先生的研究成果就不是凭着一时灵感的妙手偶得,而是深思熟虑、厚积薄发的坚实结论。

程先生对陈寅恪注意到附丽于科举的“行卷”风习与唐人小说的关系而未及深入的问题深入研究。时隔三十余年后,写成了专著《唐代进士行卷与文学》,对这个问题交了一份令人满意的答卷。对一个问题思考、研究长达30 年,孜孜不倦,沉研深思,终于求得比较圆满的解决,并且只写成一本言简意赅的小册子。

而正因为程先生的学术研究的目标是解决问题,因而他以一篇篇的论文,不断地提出问题,又不断地解决问题,从而把学术推向前进。

他认为从事古代文史的研究,一定要有通识。他还主张研究者应注意各种文体及其关系,而不宜局限于某一种样式,认为古代文学批评和古代文学这两类研究之间不应存在鸿沟,不应视之为两个各不相关的学科。推而广之,他主张文史哲相通,文学与艺术相通,古代与现代相通,东方与西方相通……正是在这种学术思想的背景中,程先生指出:“谈一个问题,首先必须把它放到一定的历史范围内。”他又说:“如果说我有一些看法与别的先生有些不同,那是我反复看某个或某些作品又互相沟通比较分不开的。”于是,程先生研究的对象虽然往往是具体的作家、作品或文学现象,但他不是孤立地、静止地去考察这些对象,而是把它们置于广阔的背景中,然后得出结论来。

【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君硕先生设想是把传统士大夫应当具备的的文化知识教给学生,这与当时提倡的新式教育的教学理念相契合。

B. 金陵大学的学习经历使得程先生从此走上了专治古代文史的学术道路。也正是在这里,他遇到了沈祖棻这位同甘共苦数十年的人生伴侣。

C. 程千帆夫妇尝试用一种前人都没有用过的方法去研究古代文学,并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D. 他主张研究文学史一定要着眼于某一个阶段,就某一具体问题提出看法再继续向外扩展、壮大。

【2】“术业有专攻”,试结合文本概括程千帆先生的学术修养的形成原因?

【3】程千帆先生终身致力于学术研究,他所提倡的治学方法是什么?

【考点】
【答案】

【1】B

【2】私塾教育启蒙;得到了良好的大学教育;个人的不懈努力。

【3】①将文学批评建立在考 据基础之上。②从各种不同的方面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讲求实证,从来不发凿空之论。③一定要有通识,主张不能孤立地静止地看问题,应置于广阔的背景之中。

【解析】

【1】试题分析:A君硕先生不用《古文观止》、《唐诗三百首》等“ 俗学” 作教材;C我们感到,有一个比较普遍的和比较重要的缺点, 那就是, 没有将考证和批评密切地结合起来;D他认为从事古代文史的研究, 一定要有通识……而是把它们置于广阔的背景中,然后得出结论来。

【2】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首先分析题干,可从从外因和内因两方面梳理,再找到答题区间在2、3段,最后整合归纳,分条作答。

【3】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

题干“治学方法”在第3段,答案主要集中在4、5、8段,抓关键句子,可直接摘录原句作为答案要点。

二、文言文阅读(共1题,共5分)

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裴蕴,河东闻喜人也,在陈时仕兴宁令度天下将归隋遂阴奉表于高祖请为内应及陈平超授仪同历三州刺史俱有能名。大业初,考绩连最。炀帝闻其善政,征为太常少卿。

  初,遣牛弘定乐,蕴揣知帝意,奏括天下周、齐、梁、陈乐家子弟,皆为乐户。帝大悦,迁民部侍郎。时户口多漏,蕴历为刺史,素知其情,因是条奏,令有司貌阅。若一人不实,则官司解职,乡正里长皆远流配。又许民相告,若纠得一丁者,令被纠之家代输赋役。是岁,诸郡进丁二十四万三千,新附口六十四万一千五百。帝临朝览状,谓百官曰:“今进民户口皆从实者,全由裴蕴一人用心。”由是渐见亲委,拜京兆赞治,吏民慑惮。

  未几,擢授御史大夫。蕴善候伺人主微意,若欲罪者,则曲法顺情,锻成其罪。所欲宥者,则附从轻典,是后大小之狱皆以付蕴。蕴亦机辩,所论法理,言若悬河,或重或轻,皆由其口,剖析明敏,时人不能致诘。

  杨玄感之反也,帝遣蕴推其党与,谓蕴曰:“玄感一呼而从者十万,不尽加诛,则后无以劝。”蕴由是乃峻法治之,所戮者数万人,皆籍没其家。帝大称善,赐奴婢十五口。帝问苏威以讨辽之策,威不愿帝复行,且欲令帝知天下多贼,乃诡答曰:“今者之役,不愿发兵,但诏赦群盗,自可得数十万。其激于免罪,竞务立功,一岁之间,可灭高丽矣。”帝不怿曰:“我去尚犹未克,鼠窃安能济乎?”威出后,蕴揣上意,奏威罪,帝付蕴推鞫之,乃处其死。帝未忍便杀,除名。

  蕴又欲重己权势,引致奸黠,共为朋党,郡县有不附者,阴中之。于时军国多务,凡是兴师动众,京都留守,及与诸蕃互市,皆令御史监之。蕴之宾客附隶者,遍于郡国,侵扰百姓,帝弗之知也。

  及司马德戡将为乱,江阳长张惠绍夜驰告之。蕴共惠绍谋,欲矫诏发郭下兵民,给荣公来护儿节度,收在外逆党宇文化及等,仍发羽林殿脚,遣范富娄等入自西苑,给梁公萧钜及燕王处分,扣门援帝。谋议已定,遣报虞世基。世基疑反者不实,抑其计。

  是夜,司马德戡引骁果玄武入,裴虔通,元礼直入宫,炀帝匿于永巷,驱之出,缢之,隋氏宗室江都宫中者皆没。蕴叹曰:“谋及播郎,竟误人事!”遂亦见害。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在陈时仕兴宁令/度天下将归隋/遂阴奉表于高祖/请为内应/及陈平/超授仪同/历三州刺史/俱有能名

B. 在陈时仕/兴宁令度天下将归隋/遂阴奉表于高祖/请为内应/及陈平超授仪同/历三州/刺史俱有能名

C. 在陈时仕兴宁令/度天下将归/隋遂阴奉表于高祖/请为内应/及陈平/超授仪同/历三州刺史/俱有能名

D. 在陈时仕/兴宁令度天下将归/隋遂阴奉表于高祖/请为内应/及陈平超授/仪同历三州/刺史俱有能名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考绩:相传中国在古代舜时就建立的制度。是朝廷对官员在一定任期内的工作进行考核和评价,作为升降、调转、奖惩依据的制度。

B. 乐户:是中国历史上以音乐歌舞专业活动为业的贱民。他们多来源于罪犯的家属,也有部分原为良人,是统治者惩罚罪犯和政敌的一项手段。

C. 貌阅:古代选官制,有时相貌身材也是一个参考因素。文中所指就是古代选拔官员的标准“身言书判”中的“身”,是指包括相貌在内的长相身段。

D. 御史:是中国古代的一种官名。先秦时期,是负责记录的史官、秘书官,秦开始专门作为监察性质的官职,负责监察朝廷、诸侯官吏。此官制一直延续到清朝。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裴蕴有政治眼光,能审时度势。他最初在陈朝做官,判断天下将被隋朝得到,就暗地里给高祖呈上表章,请求当内应,平定陈国后,因功被破格提拔为仪同。

B. 裴蕴擅迎合皇帝,且能言善辩。他投隋炀帝所好,断案揣摩皇帝意图来确定刑罚轻重。他说起法理来口若悬河,断案明白快速,无人能对他的判决提出疑义。

C. 裴蕴对上谄媚,对下凶狠。在杨玄感造反时,裴蕴严法究治杨的党羽,所杀的有几万人。在苏威事件上也痛下杀手,表现出一个冷血政客的心狠手辣。

D. 裴蕴勾结朋党,阴谋叛乱。他招纳奸猾之徒,中伤不从官吏,侵扰百姓。司马德戡将要造反时,裴蕴想假传圣旨调动军队,挟持皇帝,不成想死于乱兵中。

【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蕴揣上意,奏威罪,帝付蕴推鞫之,乃处其死。帝未忍便杀,除名。

(2)炀帝匿于永巷,驱之出,缢之,隋氏宗室江都宫中者皆没。

【考点】
【答案】

【1】A

【2】C

【3】D

【4】(1)炀帝不高兴说:“我去尚未打下来,这些鼠辈怎能成事?”(“怿”、“克”、“鼠窃”、“济”各1分,句意1分。)

(2) 炀帝在永巷躲藏,(叛军/裴虔通与元礼)驱赶他出来,缢杀了炀帝,在江都宫中的隋氏宗室都被杀了。(“匿于永巷”“驱”“ 缢”“隋氏宗室江都宫中者”各1分,句意1分。)

【解析】

试题分析:

【1】本题考查文言断句。先通读语段,把握大概内容,辨别表达方式,这个语段主要是叙事,故应抓住人名;然后找断句的标志,先易后难。先抓名词、动词,再抓特殊句式。名词(代词):“超”;谓语动词:“度”“奉”“请”“历”;介宾结构后置“遂阴奉表于高祖”即“遂阴于高祖奉表”借助这些内容即可断开。

三、名句名篇默写(共1题,共5分)

4、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屈原的《湘夫人》中被称为“千古言秋之祖”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白居易的《琵琶行》以琵琶女的身世遭遇为明线,以诗人的感受为暗线,两条线交汇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两句诗中。

李商隐在《锦瑟》中表达自己内心曾经茫然的一句是:“_________________”。

【考点】
【答案】

  袅袅兮秋风  洞庭波兮木叶下  同是天涯沦落人  相逢何必曾相识  只是当时已惘然

【解析】

试题分析:此类题目要注意重点字的写法,尤其是注意一些生僻字,近似字的写法,不能出现错别字或漏字、多字。如“袅”“木”“惘”不要误写为“鸟”“树” “罔”。

四、诗歌鉴赏(共1题,共5分)

5、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

清明二首(其二)

杜甫

此身飘泊苦西东,右臂偏枯①半耳聋。

寂寂系舟双下泪,悠悠伏枕左书空②。

十年蹴鞠③将雏远,万里秋千习俗同。

旅雁上云归紫塞④,家人钻火用青枫。

秦城楼阁烟花里,汉主⑤山河锦锈中。

春水春来洞庭阔,白苹愁杀白头翁。

注:①偏枯:麻痹。②左书空:用左手在空中写字。③蹴鞠:踢球。④紫塞:泛指北方。⑤汉主:指唐皇。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

A. 第二联近承首联,“系舟”应“飘泊”,“左书空”对“右臂偏枯”,将老病漂泊的境况具象化。

B. 第三联远承首联,“蹴鞠”“秋千”语带双关,形象地写出了诗人长期漂泊身不由己的悲凉酸楚。

C. 尾联以“春”“白”叠用见妙,春水归向洞庭,白苹逢春生长,让原本愁苦的诗人又顿感欣慰。

D. 本诗前三联侧重叙事,叙中融情,后三联重在抒情,情真景切,两大部分双峰并峙,各显千秋。

E. “十年”言久,“万里”言远,诗人像毡球、秋千漂泊多年,本已足矣,挈妇将雏,远离京华,则更增其苦。

【2】本诗第四、五两联虚实结合,动静兼具,可谓构思精妙。请结合全诗加以赏析。

【考点】
【答案】

【1】CD

【2】答案示例:第四联为眼前实景。雁阵穿云北去,赶赴北国家园;四野人家也钻青枫取火,一片清明风光。南鸟北归有期,迁客返京无望;钻木取火,荆楚却用青枫,足见异地异俗。第五联为想象虚景。北方紫塞,楚中枫火,两两相隔,诗人之心禁不住飞到故都。长安的楼阁应掩映于迷离朦胧的轻烟花雨中了,那奇瑰高峻的山河也应万紫千红一片锦绣了。两联一实一虚,一动一静,诗人身处异乡,想念京华欲归故都之情含蓄深婉地表现出来,足见诗人构思之精妙。

【解析】

【1】试题分析:C、春水也如大雁一样如期回归,茫茫白蘋逢春生长,诗人却无法回归,愁上加愁,并无喜悦之情;D、应是“后三联重在写景,景真情切”。

五、语言表达(共2题,共10分)

6、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 广西传统文化既具有典型的本土特色,又兼有受中原文化、客家文化、湘楚文化共同影响下形成的其他特点。

B. 实时性是以互联网为载体的新媒体的重要特点,是通过图片、声音、文字对新近发生和正在发生的事件进行传播的。

C. 最近几年,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新能源汽车扶持政策,节能环保、经济实惠的新能源汽车逐渐进入老百姓的生活。

D. 近日刚刚建成的西红门创业大街和青年创新创业大赛同步启动,绿色设计和“互联网+农业”设计是本次赛事的两大主题。

【考点】
【答案】

C

【解析】

试题分析:A项,结构混乱。删去“下”;B项,偷换主语。“实时性”不能作后半句的主语,可在“是通过”前加“新媒体”;D项,搭配不当。“西红门创业大街”与“启动”搭配不当。

7、

下图为漫画《有感于“孔雀东南飞” 》 。请描述漫画的内容及寓意。

1

【考点】
【答案】

描述:在西部这片干涸贫瘠的土地上,天空中有一只孔雀正在往东南方向飞翔,地上的一只麻雀看到这种情景后,对另外一只麻雀说:“哥们儿,要不咱也跟着飞。”

内涵:西部留人难,别说孔雀,现在连麻雀都要向东南飞了。西部地区的人才流失必须引起人们的关注。

【解析】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图文转换漫画题。漫画是一种具有强烈讽刺性或幽默性的画,常通过夸张、比喻、象征等手法,表达或歌颂可批评的主题。漫画类试题的题型主要以下几种:描述漫画内容,拟漫画的标题,品漫画的寓意。本题考查的是对漫画寓意的揭示,方法主要有:①细看画面构成,明确画面指向,画面中的要素要全面把握,题目、图画、解释的文字,不能偏颇或漏掉,包括人物的神情,也是重点;②找讽刺、颂扬的对象(有标题的一般是标题);③联系现实,运用联想、想象,揭示本质。

六、作文(共1题,共5分)

8、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国内一位年仅18岁的围棋选手小柯一年内连夺三项世界冠军,不仅如此,小柯还以其鲜明的个性引人关注。比如在决赛前夕,他直言对手只有50A的胜算,认为对方作为一代传奇“该谢幕了”。对小柯的表现,其父母认为,孩子大了,作为家长要懂得放手,让他自己去思考和选择。小柯的事情在广大棋迷中引发了很大的争议:有人为棋坛出现一位天才棋手而感到欢欣鼓舞,也有人对小柯的狂傲个性和家长的放任态度提出了质疑……

对于以上事情,你怎么看?请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完成写作任务。要求:自拟标题,不要套作。

【考点】
【答案】

“不狂不放”不人生

莫问前路多长,莫问他人痴狂,莫疑人生苦短,莫失自我心狂。

苟全于乱世,他集万千智慧于一生,愤懑于黑暗,他于把酒中狂癫,深陷囹圄之中,他于北海尽显豪杰,他们都是狂人狂放不羁但绝不狂妄自大,他们豪放,豪爽潇洒但绝不放荡。今日他身经百战,青年才子,于棋场驰骋,他荣光无限但同时也遭受质疑——“狂傲”“放任”等,铺天盖地而来但也有赞赏—— 一代棋才,傲然于世。我认为,所谓的个性,只不过是每个人对人生的诠释与理解,目的也只有一个——在苦短的人生里,活出自我。

剽悍的人生无需理解。

他,无名小卒,奔波于世,平凡是他的追求,这样的人在简简单单中品味幸福,这是他的个性;他,雄心壮志,立志建造财富王国,轰轰烈烈是他的追求,他在成功与荣耀之中体会快感。这是他们的人生,而我们也有彪悍的人生。这是个性使然,弃疾悲壮,手持倚天巨剑,剑指过处无不石裂山崩;太过孤傲,手持烈酒壶觞,酒饮过后无不出口成章;苏武忠贞,手持旄节出使,走过之处众人肃然起敬......这样的人生才能让人领略人生真谛,他们“狂”而且“傲”,但越是这样,越理所当然,越无需理解。

莫在斑白年纪苦叹韶华已逝

白云苍狗,令众人无所适从,很多人本该崭露头角的日子选择沉默,也有人在简单平凡的潮流里浮夸咆哮,前者在后来时常悲恸于人生聊无意义,后者在鬓白之际怀恋特立孤行的日子,这让人深思——到底该不该做自己?我的回答是:必须的,因为“不狂不放不人生”。宁静选择自我,让众人钦佩,韩红选择自我,让众人敬慕,丁磊选择自我,终于实现梦想,如果,我们也选择自我,那会是最鲜明最亮丽的青春色彩。

“不狂不放”不人生。

莫叹前路无知己,在一个浮华的年代,无人会特别在意你,你也无需在意他人,在本就枯燥的日子里用激情点亮青春,在本就喧嚣的生活里用个性燃烧自我,每个人都有自己不同的活法,你对生活的感悟往往决定了你成为什么样的人。

生活是自己的,你自己的人生只有你有资格绚烂,但这种绚烂拒绝毫无意义的“制造个性’它只是你在天空留下的最美痕迹。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是一道材料作文题,审题时,可根据材料中的关键信息构思立意。注意题干中对文体作了要求,要求写成记叙文,写作时应当明确文体特征,不能写成四不像。

这是一则社会新闻材料,材料主要内容是广大棋迷围绕“天才棋手决赛前口出狂言”这件事从不同角度发表了各自的看法,题目要求考生也对此发表自己的看法,并在此基础上立意作文。材料关键分析如下:天才棋手柯洁决赛前口出狂言。

一种是自信的表现,毕竟“艺高人胆大”,“没有五山斧,不砍六山柴”“没得金钢钻,不揽瓷器活”。只有有真本事的人才敢口出狂言。同时在赛场上,这也不失为一种有效的心理战术,这是小柯智慧的表现,当然这种战术和智慧都是以实力为基础的。还有一种观点认为,在赛场上,小柯口出狂言,是不尊重人的表现。常言说“友谊第一,比赛第二。”如果“赢了金牌,丢了人品”,也会被人所不齿。尊重规则,尊重对手是比赛的前提。德艺双馨,德才兼备才是大众心中真正的王者,因此生活中不可轻狂,要低调做人。

第三种作为天才的父母当鼓励孩子发展个性,同时也要因势利导,给出合理的建议,毕竟孩子年纪尚轻,在为人处事上也会有一定的不成熟,作为父母,要正确的引导,不断完善孩子的个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