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长春外国语学校七年级(上)期中历史试卷

初中历史考试
考试时间: 分钟 满分: 30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共5题,共25分)

1、

我国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建立于( )

A.230年

B.221年

C.公元前230年

D.公元前221年

2、

战国后期,秦国修建了著名的水利工程﹣都江堰,其设计者是( )

A.李冰

B.商鞅

C.秦孝公

D.秦穆公

3、

秦国成为战国七雄中实力最强的封建国家主要原因是( )

A.实行商鞅变法

B.更多使用铁制农具

C.牛耕得到推广

D.重视水利工程建设

4、

战国七雄中位于最南面的是( )

A.齐国

B.楚国

C.秦国

D.燕国

5、

我国境内已知最早的人类是( )

A.北京人

B.元谋人

C.山顶洞人

D.蓝田人

二、综合题(共1题,共5分)

6、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那时候,到处一片荒凉景象。牲畜奇缺,皇帝出门,都找不到四匹毛色一样的马来拉车,将相只能乘牛车。大城市户口不到原来的十分之二三。汉高祖路过一个县,先前有三万多户,现只剩下五千户,他还称道这个地方繁盛。”

材料二:“文景时期,政治清明,经济发展,人民生活安定。当时的国力有了很大的增强,国家积累了大量的钱粮,库存的粮食和铜钱非常充盈”

(1)材料反映了什么时期的何种状况?

(2)针对这一状况,汉高祖实行了一种怎样的政策?有何作用?

(3)汉高祖这一政策的具体内容有哪些(两例即可)?

(4)“文景时期”涉及的是哪两位皇帝?

(5)这两位皇帝统治时期出现的统治局面被称作什么?

(6)有了前几代皇帝的奠基,西汉终于在哪位皇帝时进入了鼎盛?

吉林省长春外国语学校七年级(上)期中历史试卷

初中历史考试
一、选择题(共5题,共25分)

1、

我国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建立于( )

A.230年

B.221年

C.公元前230年

D.公元前221年

【考点】
【答案】

D

【解析】

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灭六国,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秦朝。故选D。

2、

战国后期,秦国修建了著名的水利工程﹣都江堰,其设计者是( )

A.李冰

B.商鞅

C.秦孝公

D.秦穆公

【考点】
【答案】

A

【解析】

战国时期,秦国蜀郡太守李冰在岷江中游修筑的都江堰,它既能防洪,又能灌溉,它使成都平原变得“水旱从人,不知饥馑”,因而获得了“天府之国”的美称,两千多年来,都江堰一直造福于人民。故选A。

【考点精析】本题主要考查了大变革的时代的相关知识点,需要掌握商鞅变法的时间:公元前356年;内容:(1)国家承认土地私有,允许自由买卖(2)奖励耕战(3)建立县制的作用:经过变法,秦国经济得到发展,军队战斗力不断加强,发展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国家才能正确解答此题.

3、

秦国成为战国七雄中实力最强的封建国家主要原因是( )

A.实行商鞅变法

B.更多使用铁制农具

C.牛耕得到推广

D.重视水利工程建设

【考点】
【答案】

A

【解析】

根据所学可知,通过商鞅变法,实现了秦国的富国强兵,国力大增,为以后兼并六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故选A。

【考点精析】关于本题考查的大变革的时代,需要了解商鞅变法的时间:公元前356年;内容:(1)国家承认土地私有,允许自由买卖(2)奖励耕战(3)建立县制的作用:经过变法,秦国经济得到发展,军队战斗力不断加强,发展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国家才能得出正确答案.

4、

战国七雄中位于最南面的是( )

A.齐国

B.楚国

C.秦国

D.燕国

【考点】
【答案】

B

【解析】

战国七雄指的是齐楚秦燕赵魏韩,巧记其具体方位的口诀为东南西北到中央,位于最南面的是楚国。故选B。

5、

我国境内已知最早的人类是( )

A.北京人

B.元谋人

C.山顶洞人

D.蓝田人

【考点】
【答案】

B

【解析】

根据已学知识可知,在云南省元谋县,我国科学家发现了两颗门齿化石和一些粗糙的石器,以及大量的炭屑、小块烧骨,经专家鉴定,证明他们已经会制造工具和知道用火了,这一远古人类就是生活在距今约170万年前的元谋人,是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故选B。

二、综合题(共1题,共5分)

6、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那时候,到处一片荒凉景象。牲畜奇缺,皇帝出门,都找不到四匹毛色一样的马来拉车,将相只能乘牛车。大城市户口不到原来的十分之二三。汉高祖路过一个县,先前有三万多户,现只剩下五千户,他还称道这个地方繁盛。”

材料二:“文景时期,政治清明,经济发展,人民生活安定。当时的国力有了很大的增强,国家积累了大量的钱粮,库存的粮食和铜钱非常充盈”

(1)材料反映了什么时期的何种状况?

(2)针对这一状况,汉高祖实行了一种怎样的政策?有何作用?

(3)汉高祖这一政策的具体内容有哪些(两例即可)?

(4)“文景时期”涉及的是哪两位皇帝?

(5)这两位皇帝统治时期出现的统治局面被称作什么?

(6)有了前几代皇帝的奠基,西汉终于在哪位皇帝时进入了鼎盛?

【考点】
【答案】

(1)

西汉初年;生产遭到破坏,到处是残破荒凉景象。

(2)

休养生息政策;使汉初经济逐渐得到恢复和发展,社会局势稳定下来。

(3)

“兵皆罢归家”;让士兵还乡务农;把因战乱、饥荒而成为奴婢的人释放为平民;采取轻徭薄赋的政策,减轻农民的赋税,相应地减免徭役及兵役。

(4)

汉文帝、汉景帝

(5)

文景之治

(6)

汉武帝

【解析】

(1)由材料一关键词“汉高祖”可以看出,材料反映的是西汉初年、生产遭到破坏,到处是残破荒凉景象。(2)面对西汉初年、生产遭到破坏,经济萧条的情况,汉高祖采取休养生息政策,使汉初经济逐渐得到恢复和发展,社会局势稳定下来。(3)汉高祖休养生息政策的内容有:“兵皆罢归家”;让士兵还乡务农;把因战乱、饥荒而成为奴婢的人释放为平民;采取轻徭薄赋的政策,减轻农民的赋税,相应地减免徭役及兵役等。(4)由材料二“文景时期,政治清明,经济发展,人民生活安定”依据所学可知,文景时期指汉文帝、汉景帝两位皇帝的统治。(5)依据所学,汉文帝、汉景帝两位皇帝的统治时期,政治清明,经济发展,人民生活安定,国力增强,史称“文景之治”。(6)依据所学,汉武帝时期,实行大一统措施,把西汉推进到了鼎盛时期。

所以答案是:(1)西汉初年;生产遭到破坏,到处是残破荒凉景象。(2)休养生息政策;使汉初经济逐渐得到恢复和发展,社会局势稳定下来。(3)“兵皆罢归家”;让士兵还乡务农;把因战乱、饥荒而成为奴婢的人释放为平民;采取轻徭薄赋的政策,减轻农民的赋税,相应地减免徭役及兵役。(4)汉文帝、汉景帝。(5)文景之治。(6)汉武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