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黄冈五校七年级下期中历史试卷(解析版)

初中历史考试
考试时间: 分钟 满分: 2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共2题,共10分)

1、

在美丽的西子湖畔,曾有一位姓秦的读书人来到一座英雄墓前看见两尊铸铁跪像,触景生情,十分惭愧地写下了两句“自从贼后不名桧,我到坟前愧姓秦。”你知道这位读书人为了何事发出这种感慨吗?( )

A.赵匡胤陈桥兵变,夺得皇权 

B.“靖康之变”金军掳走宋徽宗、宋钦宗 

C.秦桧谋杀抗金名将岳飞

D.北宋为求苟安同辽签定澶渊之盟

2、

唐诗是我国文学史上的一颗璀璨明珠,不少诗歌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风貌。其中反映了中外文化交流的诗句是( )

A.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B.日本晁卿辞帝都,征帆一片绕蓬壶

C.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D.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二、综合题(共3题,共15分)

3、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①__统一全国后,对门第世家独霸政府的现象,进行改革,改用考试的方法,向平民阶层选拔新进官员。凡考试及格的知识分子,不问什么门第,一律委任官职……

——柏扬《中国人史纲》

材料二:据史书记载,唐太宗见新科进士鱼贯而出,大喜道:“天下英才尽入吾彀(gou)中矣!”(意思是说天下有才之士,都被我收罗了。)

材料三:英国大百科全书中说:“我们所知道的最早的考试制度是中国所采用的科举制度,及其定期举行的考试。”

(1) 材料一中①处应填哪个朝代?结合材料一概括这种制度相对于以前的用人制度有何创新之处?

(2)材料三反映了什么事实?

(3)结合上述材料及所学知识,说明这种考试制度有何进步性?

4、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唐太宗:“自古皆贵(认为……尊贵)中华,贱(轻视)夷狄,朕独爱之如一。”  ——《资治通鉴》

材料二:下图是某老师所绘的《唐蕃关系示意图》:

1

材料三:“外甥是先皇帝舅宿亲,又蒙降金城公主,遂和同为一家。天下百姓,普皆安乐。”

(1)材料一中的“中华”“夷狄”分别指的是什么?它表明了唐太宗实行的是怎样的民族政策?

(2)材料一表明,唐朝和吐蕃之间友好交往的主要形式有哪些?吐蕃是我国哪个民族的祖先?

(3)唐与吐蕃“和同为一家”有何重要意义?由此对于那些蓄意破坏民族团结的“藏独”分子,你最想说的是什么?

5、

综合思考——走进盛世唐朝

历史上的唐朝政治清明、经济繁荣、文化昌盛、对外交往频繁,堪称我国古代文明社会的典范,对后世影响深远。试结合所学回答下列问题:

(1)唐朝出现了哪些盛世?对于统治者的治国策略你印象最深的是哪一点?

(2)注重对外交往是唐朝社会的一大亮点。请举出唐朝与日本、印度交往的典型史实各一例。

(3)文化昌盛发达也是唐朝给后人留下的深刻印象之一。请举出唐朝在诗歌、书法、绘画方面的杰出人物各一例。

湖北黄冈五校七年级下期中历史试卷(解析版)

初中历史考试
一、选择题(共2题,共10分)

1、

在美丽的西子湖畔,曾有一位姓秦的读书人来到一座英雄墓前看见两尊铸铁跪像,触景生情,十分惭愧地写下了两句“自从贼后不名桧,我到坟前愧姓秦。”你知道这位读书人为了何事发出这种感慨吗?( )

A.赵匡胤陈桥兵变,夺得皇权 

B.“靖康之变”金军掳走宋徽宗、宋钦宗 

C.秦桧谋杀抗金名将岳飞

D.北宋为求苟安同辽签定澶渊之盟

【考点】
【答案】

C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岳飞的连战连捷使金朝统治者感到恐慌,同时,宋高宗和秦桧为首的投降派,也害怕抗金力量的壮大对他们的统治不利,于是向金求和,金朝提出必杀岳飞的条件。于是,宋高宗使人一天十二次向岳飞发去了班师的金牌,继而解除了岳飞的兵权,并以“莫须有”的罪名把他杀害。所以答案选C

2、

唐诗是我国文学史上的一颗璀璨明珠,不少诗歌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风貌。其中反映了中外文化交流的诗句是( )

A.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B.日本晁卿辞帝都,征帆一片绕蓬壶

C.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D.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考点】
【答案】

B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①出自汉代司马相如的《上林赋》;②出自唐朝诗人杜甫的《春望》;③出自五代词人李煜的词《虞美人》;④出自战国时期屈原的楚辞《离骚》。所以答案选B

二、综合题(共3题,共15分)

3、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①__统一全国后,对门第世家独霸政府的现象,进行改革,改用考试的方法,向平民阶层选拔新进官员。凡考试及格的知识分子,不问什么门第,一律委任官职……

——柏扬《中国人史纲》

材料二:据史书记载,唐太宗见新科进士鱼贯而出,大喜道:“天下英才尽入吾彀(gou)中矣!”(意思是说天下有才之士,都被我收罗了。)

材料三:英国大百科全书中说:“我们所知道的最早的考试制度是中国所采用的科举制度,及其定期举行的考试。”

(1) 材料一中①处应填哪个朝代?结合材料一概括这种制度相对于以前的用人制度有何创新之处?

(2)材料三反映了什么事实?

(3)结合上述材料及所学知识,说明这种考试制度有何进步性?

【考点】
【答案】

(1)隋朝;采取考试的办法,只要成绩合格,不问门第出身,就可以做官。

(2)说明科举制度既有利于选拔人才,又为统治阶级笼络和控制了人才。

(3)科举制打破了门第的限制,给一般知识分子提供了做官参政的机会;调动了人民积极进取的精神,提高了官吏的素质,有利于社会的进步,还促进了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

【解析】

试题分析:(1)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材料一中①处应填隋朝;结合材料一概括这种制度相对于以前的用人制度的创新之处是;只要成绩合格,不问门第出身,就可以做官。不拘于人的身份地位,有利于选拔人才。

(2)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材料三反映的事实是;说明科举制度既有利于选拔人才,又为统治阶级笼络和控制了人才。科举制极大程度改善之前的用人制度,彻底打破血缘世袭关系和世族的垄断;部分社会中下层有能力的读书人进入社会上层,获得施展才智的机会。但后期从内容到形式严重束缚了应考者,使许多知识分子不讲求实际学问,束缚思想。

(3)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这种考试制度的进步性是;科举制打破了门第的限制,给一般知识分子提供了做官参政的机会;调动了人民积极进取的精神,提高了官吏的素质,有利于社会的进步,还促进了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

4、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唐太宗:“自古皆贵(认为……尊贵)中华,贱(轻视)夷狄,朕独爱之如一。”  ——《资治通鉴》

材料二:下图是某老师所绘的《唐蕃关系示意图》:

1

材料三:“外甥是先皇帝舅宿亲,又蒙降金城公主,遂和同为一家。天下百姓,普皆安乐。”

(1)材料一中的“中华”“夷狄”分别指的是什么?它表明了唐太宗实行的是怎样的民族政策?

(2)材料一表明,唐朝和吐蕃之间友好交往的主要形式有哪些?吐蕃是我国哪个民族的祖先?

(3)唐与吐蕃“和同为一家”有何重要意义?由此对于那些蓄意破坏民族团结的“藏独”分子,你最想说的是什么?

【考点】
【答案】

(1)汉族;少数民族;开明、友好、平等的民族政策。

(2)和亲和会盟;藏族

(3)促进了汉藏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藏族必败,维护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是各民族的共同心愿。(言之成理即可)

【解析】

试题分析:(1)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材料一中的“中华”“夷狄”分别指的是汉族;少数民族;它表明了唐太宗实行的民族政策是:开明、友好、平等的民族政策。加强了国家的紧密性,有利于维护中央集权的统治。

(2)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材料一表明,唐朝和吐蕃之间友好交往的主要形式有和亲和会盟;吐蕃是我国藏族的祖先;载的政权,松赞干布被认为是实际立国者。青藏高原各部在吐蕃王朝的统一下凝聚成强大势力,逐渐走出封闭的内陆高原,使得古代藏族社会第一次出现勃勃生机。

(3)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唐与吐蕃“和同为一家”的重要意义是:促进了汉藏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由此对于那些蓄意破坏民族团结的“藏独”分子,我最想说的是:藏族必败,维护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是各民族的共同心愿。

5、

综合思考——走进盛世唐朝

历史上的唐朝政治清明、经济繁荣、文化昌盛、对外交往频繁,堪称我国古代文明社会的典范,对后世影响深远。试结合所学回答下列问题:

(1)唐朝出现了哪些盛世?对于统治者的治国策略你印象最深的是哪一点?

(2)注重对外交往是唐朝社会的一大亮点。请举出唐朝与日本、印度交往的典型史实各一例。

(3)文化昌盛发达也是唐朝给后人留下的深刻印象之一。请举出唐朝在诗歌、书法、绘画方面的杰出人物各一例。

【考点】
【答案】

(1)贞观之治,贞观遗风,开元盛世;重用人才,重视农业,减轻刑罚等(符合题意,任选一条即可得满分)

(2)日本:鉴真东渡或遣唐使来华;印度:玄奘西行

(3)诗歌:李白;

书法:颜真卿

绘画:吴道子(符合条件即可得分,满分3分)

【解析】

试题分析:(1)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唐朝出现的盛世是:贞观之治,贞观遗风,开元盛世;对于统治者的治国策略我印象最深的是:重用人才,重视农业,减轻刑罚等。善于纳谏,注重民生,加强了国家的经济的发展。

(2)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注重对外交往是唐朝社会的一大亮点。唐朝与日本、印度交往的典型史实有:日本:鉴真东渡或遣唐使来华;印度:玄奘西行;鉴真是中国唐朝僧人,律宗南山宗传人,应日本圣武天皇的约请,鉴真六次东渡,历尽艰辛,终于在天宝十三年(754年)携同弟子到达日本,为传播唐文化做出了重大贡献。鉴真不仅把律宗传到日本,而且把佛寺建筑、雕塑、绘画等艺术也传到了日本,为传播唐文化做出了重大贡献。日本现存的唐招提寺,就是鉴真和弟子创建的。

(3)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文化昌盛发达也是唐朝给后人留下的深刻印象之一。唐朝在诗歌、书法、绘画方面的杰出人物有:诗歌:李白;书法:颜真卿;绘画:吴道子;李白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颜真卿书法精妙,擅长行、楷,创“颜体”楷书,与赵孟頫、柳公权、欧阳询并称为“楷书四大家”。又与柳公权并称“颜柳”,被称为“颜筋柳骨”。吴道子,是唐代著名画家,画史尊称画圣,擅佛道、神鬼、人物、山水、鸟兽、草木、楼阁等,尤精于佛道、人物,长于壁画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