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张家港市梁丰初中2018-2019学年第二学期期中初二历史试卷

初中历史考试
考试时间: 分钟 满分: 7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共5题,共20分)

1、

徐中约在《中国近代史:1600~2000,中国的奋斗》一书中写道:他强调‘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并要求做到两者的‘内部统一’。直到1992年,他才打破禁忌,公开宣称政府的中心任务就是建立‘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材料中邓小平“打破禁忌”的论断

A. 促成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B. 促使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C. 推动建立四个经济特区

D. 引导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2、

面对经济全球化的时代大潮,中国只有一种选择:开放,汇入世界经济潮流。我国首先对外开放的“窗口”是

A. 上海等沿海开放城市 B. 深圳等经济特区 C. 沿海经济开放区 D. 内地

3、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行动指南。这一理论包括

①毛泽东思想

②邓小平理论

③“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④科学发展观

⑤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③⑤ C. ①③④⑤ D. ②③④⑤

4、

5、

我国最早建立的经济特区中,不属于广东省的是

A. 汕头 B. 厦门 C. 深圳 D. 珠海

二、填空题(共3题,共15分)

6、

20世纪60年代,涌现了许多模范人物,其中_____________被称为“党的好干部”、“铁人”是“_____________”

7、

1990年,中国对外开放过程中建立了________________,在很短的时间内成为国际经济、金融和贸易中心之一;2001年,中国加入________________,逐渐融入全球经济体系。

8、

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通过的《______________》起到临时宪法的作用;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了《________________》是新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三、判断题(共4题,共20分)

9、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重大成果之一就是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领导集体。(  )

10、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我国开始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

11、

中国的改革最早是在城市取得突破性进展的。( )

12、

1992年,中共十五大明确提出要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

四、综合题(共3题,共15分)

13、

  农业丰则基础强,农民富则国家盛,农村稳则社会安。中国共产党始终重视,“三农”问题。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为解决“三农”问题,采取一系列措施,取得了巨大成就,但也不乏沉痛的教训。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历史拐点:新中国成立后)

材料一:……法规定,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介以解放农村生产力,发展农业生产,为新中国的工业化开辟道路。

(1)建国初,党和政府废除封建土地制度的运动是什么?其法律依据是什么?

(过渡时期:社会主义制度确立)

材料二:土地改革完成后,我国的农业仍是一家一户分散经营的…缺乏生产工具、资金等,为此,国家把分散的个体农民组织起来,引导他们参加……到1956年底,全国87.8%的个体农户参加了高级农业合作社。

——八年级下册教材

(2)1953到1956年,党和国家为发展农村经济采取了怎样的措施?

(艰难探索: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材料三: 1958年8月,报纸上提出了“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的口号,出现了“早稻亩产三万六千多斤”“花生亩产一万零五百多斤”1958年夏秋之际,各地成立人民公社,公社的一切财产统一核算,统一分配,公社还大办公共食堂,实行吃饭不要钱。“鼓足干劲生产,放开肚皮吃饭”是当时流行的口号。

(3)材料三反映了,1958年我国农村建设出现了怎样的严重失误?

(扬改革之帆)材料四:农村改革有两个省带头,一个是四川省,那是我的家乡;一个是安徽省……我们根据这两个省积累的经验,制定了关于改革的政策。

——邓小平

(4)材料四中邓小平提到的在安徽农村“改革的政策”指什么?

(以史为鉴)

(5)党和政府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不断调整农村政策,有成功也有失误,我们从中可以得到哪些启示?

14、

  材料

材料一:我们唱着东方红,当家做主站起来;我们唱着春天的故事,改革开放富起来;继往开来的领路人,带领我们走进新时代,高举旗帜开创未来……

——《走进新时代》

材料二:我出生在那一九七八,老爸说那一年变化真大,报纸上天天讨论真理的标准,安徽的农民偷着把土地包干,北京城开了一周的大会……早春的雷声,震撼了华夏……

——《我的一九七八》

材料三:一九七九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神话般地崛起座座城,奇迹般聚起座座金山……九九二年又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写下诗篇,……

——《春天的故事》

请回答:

(1)材料一中所唱到的让我们“当家做主站起来”、“改革开放富起来”的人物分别是谁?

(2)材料二中的“北京城开了一周的大会”指的是哪次会议?这次会议上作出了怎样的重大决策?

(3)请说出材料三中的“圈”“诗篇”分别是指什么?

15、

  材料:“雄纠纠,气昂昂,跨过鸭绿江!保和平,卫祖国,就是保家乡!中国好儿女,齐心团结紧,抗美援朝,打败美国野心狼!”

(1)跨过鸭绿江的军队名称是什么?是谁率领的?

(2)从材料中指出他们“跨过鸭绿江”的目的是什么?

(3)写出两位被誉为“最可爱的人”的战士名字,从他们身上体现什么最可贵的精神?

江苏张家港市梁丰初中2018-2019学年第二学期期中初二历史试卷

初中历史考试
一、选择题(共5题,共20分)

1、

徐中约在《中国近代史:1600~2000,中国的奋斗》一书中写道:他强调‘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并要求做到两者的‘内部统一’。直到1992年,他才打破禁忌,公开宣称政府的中心任务就是建立‘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材料中邓小平“打破禁忌”的论断

A. 促成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B. 促使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C. 推动建立四个经济特区

D. 引导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考点】
【答案】

D

【解析】

依据材料“直到1992年,他才打破禁忌,公开宣称政府的中心任务就是建立‘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92年邓小平发表南方谈话,提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以及计划和生产都是经济手段等论断,进一步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使中国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入新阶段。1992年召开的中共十四大提出要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可见材料中邓小平“打破禁忌”是引导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所以D项符合题意;AB项均发生在1978年底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C项出现在1980年前。由此分析ABC三项均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D。

2、

面对经济全球化的时代大潮,中国只有一种选择:开放,汇入世界经济潮流。我国首先对外开放的“窗口”是

A. 上海等沿海开放城市 B. 深圳等经济特区 C. 沿海经济开放区 D. 内地

【考点】
【答案】

B

【解析】

依据所学可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对外开放也开始起步。1980年我国决定在靠近港澳台地区的广东和福建率先实行试点,建立经济特区,国家给予优惠的经济政策,来吸收侨资、外资,引进先进科学技术和管理经验,进行现代化建设。共设立四个经济特区,分别是深圳、汕头、厦门、珠海,其中深圳在短短几年内,建成一座繁华的现代化城市,成为经济特区的代表,对外开放的“窗口”,被誉为“一夜崛起之城”,所以B项符合题意。由此分析ACD三项均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B。

3、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行动指南。这一理论包括

①毛泽东思想

②邓小平理论

③“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④科学发展观

⑤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③⑤ C. ①③④⑤ D. ②③④⑤

【考点】
【答案】

D

【解析】

依据所学可知,改革开放后,中国共产党从国情出发探索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具体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②③④⑤符合题意;而毛泽东思想属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不属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所以这一理论包括②③④⑤,D项符合题意。由此分析ABC三项均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D。

4、

【考点】
【答案】
【解析】

5、

我国最早建立的经济特区中,不属于广东省的是

A. 汕头 B. 厦门 C. 深圳 D. 珠海

【考点】
【答案】

B

【解析】

依据所学可知,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的对外开放开始起步。1980年,我国政府在广东的深圳、珠海、汕头和福建的厦门建立了四个经济特区。国家给予优惠政策,吸引外资、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进行现代化建设。所以我国最早建立的经济特区中,不属于广东省的是厦门,B项符合题意。由此分析ACD三项均属于广东省,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B。

二、填空题(共3题,共15分)

6、

20世纪60年代,涌现了许多模范人物,其中_____________被称为“党的好干部”、“铁人”是“_____________”

【考点】
【答案】

焦裕禄。   王进喜。  

【解析】

依据所学可知,新中国成立后,在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中涌现了许多英雄模范人物。焦裕禄在任中共河南省兰考县县委书记时,兰考县遭受内涝、风沙、盐碱三害,粮食产量降到历史最低水平。他带领全县干部和群众,同自然灾害进行顽强斗争,使兰考贫困面貌大为改观,他身患癌症,仍然坚持工作,直到生命最后,人民称颂他是“党的好干部”,“县委书记的好榜样”。王进喜在大庆石油会战中,组织全队职工用“人拉肩扛”的方法搬运和安装钻机,用“盆端桶提”的办法运水保开钻,打出了大庆油田的第一口油井。他常说:“宁肯少活20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曾不顾腿伤跳进泥浆池,用身体搅拌泥浆压井喷,成为我国石油工人艰苦创业的一面旗帜,被群众誉为“铁人”。故填:焦裕禄、王进喜。

7、

1990年,中国对外开放过程中建立了________________,在很短的时间内成为国际经济、金融和贸易中心之一;2001年,中国加入________________,逐渐融入全球经济体系。

【考点】
【答案】

上海浦东开发区。   世界贸易组织。  

【解析】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990年,我国设立上海浦东开发区,上海浦东开发区如今已发展成为国际化的经济中心和金融中心,它是20世纪90年代中国改革开放进一步深化和取得显著成就的重要标志,被称为扩大对外开放的窗口。1995年,世界贸易组织成立,它是一个世界性的经济组织,被称为“经济联合国”,我国于2001年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中国逐渐融入全球经济体系。 故填:上海浦东开发区、世界贸易组织。

8、

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通过的《______________》起到临时宪法的作用;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了《________________》是新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考点】
【答案】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解析】

依据所学可知,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通过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是新中国的建国纲领。《共同纲领》它在一个时期内起着临时宪法的作用。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于1954年9月15日至9月28日在北京召开。会议选举了国家领导人,通过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人民的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以立法的形式保证中国沿着社会主义方向发展,为建立社会主义民主制度和法制制度奠定了初步基础。它是一部真正反映人民意志、代表人民利益的宪法,是中国人民为建设社会主义强国而奋斗的纲领。故填:《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三、判断题(共4题,共20分)

9、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重大成果之一就是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领导集体。(  )

【考点】
【答案】

正确

【解析】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十一届三中全会彻底否定“两个凡是”的方针,重新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指导思想;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作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和实行改革开放的重大战略决策;形成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第二代领导集体。故本题表述正确。

10、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我国开始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

【考点】
【答案】

错误

【解析】

依据所学可知,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是中国历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大事。新中国的成立,结束了中国一百多年来被压迫被奴役的命运,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成为国家的主人。到1956年底,国家基本上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实现了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任务,我国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标志着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故本题表述错误。

11、

中国的改革最早是在城市取得突破性进展的。( )

【考点】
【答案】

错误

【解析】

依据所学可知,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首先在农村取得突破性进展;1984年,在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取得阶段性成果的基础上,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开始实行。由此可知,20世纪70年代末,中国的改革由农村拉开序幕。在农村改革取得成效的基础上,开始了以城市为重点的整个经济体制的改革。故本题表述错误。

12、

1992年,中共十五大明确提出要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

【考点】
【答案】

错误

【解析】

依据所学可知,1992年10月在北京举行中国共产党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形成了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确立了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在全党的指导地位,概括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主要内容。明确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1997年9月中共十五大,江泽民作了《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21世纪》的报告,大会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故本题表述错误。

四、综合题(共3题,共15分)

13、

  农业丰则基础强,农民富则国家盛,农村稳则社会安。中国共产党始终重视,“三农”问题。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为解决“三农”问题,采取一系列措施,取得了巨大成就,但也不乏沉痛的教训。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历史拐点:新中国成立后)

材料一:……法规定,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介以解放农村生产力,发展农业生产,为新中国的工业化开辟道路。

(1)建国初,党和政府废除封建土地制度的运动是什么?其法律依据是什么?

(过渡时期:社会主义制度确立)

材料二:土地改革完成后,我国的农业仍是一家一户分散经营的…缺乏生产工具、资金等,为此,国家把分散的个体农民组织起来,引导他们参加……到1956年底,全国87.8%的个体农户参加了高级农业合作社。

——八年级下册教材

(2)1953到1956年,党和国家为发展农村经济采取了怎样的措施?

(艰难探索: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材料三: 1958年8月,报纸上提出了“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的口号,出现了“早稻亩产三万六千多斤”“花生亩产一万零五百多斤”1958年夏秋之际,各地成立人民公社,公社的一切财产统一核算,统一分配,公社还大办公共食堂,实行吃饭不要钱。“鼓足干劲生产,放开肚皮吃饭”是当时流行的口号。

(3)材料三反映了,1958年我国农村建设出现了怎样的严重失误?

(扬改革之帆)材料四:农村改革有两个省带头,一个是四川省,那是我的家乡;一个是安徽省……我们根据这两个省积累的经验,制定了关于改革的政策。

——邓小平

(4)材料四中邓小平提到的在安徽农村“改革的政策”指什么?

(以史为鉴)

(5)党和政府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不断调整农村政策,有成功也有失误,我们从中可以得到哪些启示?

【考点】
【答案】

(1)土地改革、《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2)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或农业合作化运动。

(3)“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4)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5)启示:经济建设要从国情出发,不能急于求成;社会主义建设要遵循客观经济规律,要依据国情制定政策,实事求是;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社会主义建设不是一帆风顺的,在曲折中前进。

【解析】

(1)依据材料一信息“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介以解放农村生产力,发展农业生产,为新中国的工业化开辟道路”及所学知识可知,建国初,党和政府废除封建土地制度的运动是土地改革,其法律依据是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195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颁布,1952年底,除部分少数民族地区外,全国大陆基本上完成了土地改革。土地改革的完成,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2000多年的封建土地 制度,消灭了地主阶级,农民翻了身,成为土地的主人,这使人民政权更加巩固,也大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农业生产迅速恢复和发展,为国家的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

(2)依据材料二信息“土地改革完成后,我国的农业仍是一家一户分散经营的…缺乏生产工具、资金等,为此,国家把分散的个体农民组织起来,引导他们参加……到1956年底,全国87.8%的个体农户参加了高级农业合作社”可知,1953-1956年党和政府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或农业合作化运动。

(3)依据材料三信息分析可知,1958年我国农村建设出现了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严重失误。1958年,党中央提出了“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总路线反映了广大群众迫切要求改变我国经济落后的愿望,但由于中国刚刚从革命战争转向社会主义建设,党和人民对我国社会主义所处的发展阶段认识不足,对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缺少经验,又急于求成,忽视了客观的经济规律。紧接着,党中央又发动了“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这就使得“左”的错误在全国各地严重泛滥开来,主要标志是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和“共产”风。所以材料三反映了1958年我国经济建设中的“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4)依据材料四信息“农村改革有两个省带头,一个是四川省,那是我的家乡;一个是安徽省……我们根据这两个省积累的经验,制定了关于改革的政策”分析可知,邓小平提到的在安徽农村“改革的政策”指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改革先从农村开始,以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安徽凤阳小岗村首先实行大包干,分田包产到户,自负盈亏。随后,在中央指导下,农村逐步实行以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的责任制,农业生产得到大发展,农村开始富裕起来。

(5)党和政府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不断调整农村政策,有成功也有失误,我们从中可以得到的启示有:经济建设要从国情出发,不能急于求成;社会主义建设要遵循客观经济规律,要依据国情制定政策,实事求是;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社会主义建设不是一帆风顺的,在曲折中前进。

14、

  材料

材料一:我们唱着东方红,当家做主站起来;我们唱着春天的故事,改革开放富起来;继往开来的领路人,带领我们走进新时代,高举旗帜开创未来……

——《走进新时代》

材料二:我出生在那一九七八,老爸说那一年变化真大,报纸上天天讨论真理的标准,安徽的农民偷着把土地包干,北京城开了一周的大会……早春的雷声,震撼了华夏……

——《我的一九七八》

材料三:一九七九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神话般地崛起座座城,奇迹般聚起座座金山……九九二年又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写下诗篇,……

——《春天的故事》

请回答:

(1)材料一中所唱到的让我们“当家做主站起来”、“改革开放富起来”的人物分别是谁?

(2)材料二中的“北京城开了一周的大会”指的是哪次会议?这次会议上作出了怎样的重大决策?

(3)请说出材料三中的“圈”“诗篇”分别是指什么?

【考点】
【答案】

(1)毛泽东、邓小平。

(2)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把党和国家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

(3)设立经济特区、南方谈话。

【解析】

(1)依据所学可知,领导中国人民“当家作主站起来”的是中国共产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其核心人物是毛泽东。毛泽东领导中国人民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建立了新中国,使人民成为国家的主人。领导中国人民“改革开放富起来”的是中国共产党的第二代领导集体,其核心人物是邓小平。邓小平领导中国人民实行了改革开放,使中国人民开始富裕起来,使中国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

(2)依据材料二“我出生在那一九七八”“北京城开了一周的大会…早春的雷声,震撼了华夏”可知,这是指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把当和国家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的战略决策,提出了实行改革开放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方针,成为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起点。

(3)依据材料三中的“一九七九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可知,1979年,党中央和国务院决定对广东、福建两省的对外经济活动实行特殊政策和优惠政策。1980年,我国在深圳、珠海、汕头和厦门设置经济特区,打开了对外开放的窗户,有力地推动了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进程。因而“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指建立经济特区。结合材料三中的“一九九二年又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写下诗篇可知是邓小平南方谈话。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出现姓“资”姓“社”等问题的困扰。在关键时刻,1992年邓小平到南方视察。多次发表谈话,党的基本路线管一百年,动摇不得。南方谈话,进一步解放人们的思想,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因而1992年“在中国的南海边写下诗篇”指的是南方谈话。

15、

  材料:“雄纠纠,气昂昂,跨过鸭绿江!保和平,卫祖国,就是保家乡!中国好儿女,齐心团结紧,抗美援朝,打败美国野心狼!”

(1)跨过鸭绿江的军队名称是什么?是谁率领的?

(2)从材料中指出他们“跨过鸭绿江”的目的是什么?

(3)写出两位被誉为“最可爱的人”的战士名字,从他们身上体现什么最可贵的精神?

【考点】
【答案】

(1)中国人民志愿军;彭德怀。

(2)抗美援朝、保家卫国。

(3)黄继光、邱少云。爱国主义、革命英雄主义、国际主义精神。

【解析】

(1)依据所学可知,“跨过鸭绿江”指的是我国的抗美援朝战争中的行动,跨过鸭绿江的军队名称是中国人民志愿军。1950年夏,朝鲜内战爆发,以美军为主的“联合国军”越过“三八线”一直打到中国边境鸭绿江边;美军飞机入侵中国领空,轰炸扫射中国东北边境城市;美国第七舰队入侵中国台湾海峡,阻止中国人民解放台湾。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请求中国政府派兵援助,1950年10月,以彭德怀为司令员的中国人民志愿军跨过鸭绿江进行抗美援朝。

(2)依据所学可知,朝鲜内战爆发后,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入侵朝鲜半岛,美国更是派兵进入台湾海峡,阻止我国解放台湾,扫射我国边境城市,威胁我国安全。为保家卫国,中国派出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经过三年艰苦战斗,使美国被迫签订停战协定,抗美援朝取得胜利。故可知他们“跨过鸭绿江”的目的是抗美援朝、保家卫国。

(3)依据所学可知,​新中国成立初,美国敌视新中国,对新中国实行封锁禁运、包围威胁的政策,为抗美援朝、保家卫国,中朝人民共同作战,进行了抗美援朝战争,战争中涌现的英雄人物有黄继光、邱少云等。从他们身上体现了报效祖国的爱国主义精神,不怕牺牲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不畏艰苦的乐观主义精神、国际主义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