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广州南沙区初三毕业班综合测试一政治试卷(解析版)

初中政治考试
考试时间: 分钟 满分: 10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共16题,共80分)

1、

周强在今年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中指出:完善失信被执行人名单制度,在最高人民法院开设网站、微博、微信曝光台,督促被执行人履行义务。由此可见

①失信于人必受刑罚处罚

②我们要对人守信、对事负责

③我们要忠实履行义务,做合格公民

④我国坚持落实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

今年两会的“新常态”:代表、委员的住地布置朴素,吃饭时控制总量,会场只提供热水,会议资料大多使用电子版……这反映了我国传统美德具有___________的品质。

A.生生不息,历久弥新   B.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C.与时俱进,开拓创新   D.取其精华,弃其糟粕

3、

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第五次会议公报指出,严肃查处周永康、徐才厚、令计划等严重违纪案件,深得党心民心。这充分表明

①法律由国家制定或认可

②法律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

③在我国,高官犯罪要罪加一等

④任何公民不得享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4、

在我国,公民的权利和义务具有一致性。下列选项割裂了这一关系的是

A.初中生丁某珍惜受教育机会,努力学习

B.初中生王某成年后积极履行赡养父母义务

C.陈某开办酒楼总是借故推搪客人索要发票

D.李某积极参与志愿服务,被评为“南沙好人”

5、

大学生小毛脸上有较明显的伤疤,应聘时均被招聘单位以不符合“五官端正”为由拒之门外,毕业至今尚未就业。对此,你认为

①公平不受任何社会条件的制约

②小毛要理智面对生活中的不公平

③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离不开合理的制度

④社会要为每个人的发展提供平等的权利和机会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6、

2015年1月,复旦学生林森浩投毒案二审公开宣判:维持原判,被告人林森浩因故意杀人罪被判处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这警示我们

①学法就不会违法   ②要认清犯罪的危害性

③要依法律己,法不可违   ④要尊重生命,与人为善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7、

2014年“双十一”天猫淘宝全天销售额近600亿元。初中生小红也热衷网购,当天透支了妈妈的信用卡近三千元。这告诉我们

A.网购已成为人们的主要消费方式

B.要做理智消费者,学会合理消费

C.网络完全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

D.人们的消费观念发生了根本变化

8、

在上海外滩举行的迎新年活动中发生拥挤踩踏事件,造成重大人员伤亡。事件发生后,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要求各地一定要把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放在第一位,确保安全措施到位。这是因为

①人的生命是最宝贵的

②人类是地球上最高级的生命形式

③人的生命比地球上其他生命更有价值

④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求以人为本

A.①② B.①④   C.②④ D.②③

9、

2014年,我国出境游首次突破1亿人次大关。出境游客作为友好往来的使者,应该做到

①入乡随俗,反客为主 ②交往时不卑不亢,以礼相待

③遇见外国友人,主动上前热情拥抱 ④遵守社会规则,制止喧哗插队现象

A.①②   B.②④   C.①④   D.③④

10、

国家统计局公布数据显示:2014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8844元,比上年增长9%,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489元,比上年增长11.2%。取得上述成就的主要原因有

①把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摆在首要地位

②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③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④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1、

12月4日是我国国家宪法日,某校开展“宪法进课堂”活动,同学们围绕“弘扬宪法精神,建设法治中国”的主题展开讨论。下列观点正确的有

①宪法是公民基本权利的确认书

②宪法规定国家生活中的具体问题

③宪法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最根本的法律武器

④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是普通法律的总和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2、

我国高铁历经“引进、吸收、再创新”的发展之路,已形成世界一流的高铁技术,推动着“中国制造”转型升级。这表明

A.我国已成为科技创新强国

B.我国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C.科技创新是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

D.科技创新是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的基石

13、

2014年12月13日,习近平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出席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仪式,这告诉我们

A.民族精神是兴国之魂

B.爱好和平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 

C.要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D.激发民族精神是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

14、

习近平主席在新年贺词中回顾2014年工作时饱含深情地指出:“为了做好这些工作,我们的各级干部也是蛮拼的。”作为中学生,践行这种“蛮拼的精神”应做到

①勇于担当,培养责任意识   ②攻坚克难,积极面对挫折

③树立远大理想,多说话少做事   ④主动在艰苦的环境中锻炼自己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15、

目前,我国童工问题集中表现在技术含量低的劳动密集型行业,从事着超负荷的劳动,对其身体健康造成了极大的损害。雇佣童工行为

①加快了全面小康社会的建成   ②侵犯了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

③违背了有关社会保护的规定   ④违背了《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16、

“最美乡村教师”曾维奋用双拐为乡村孩子们撑起希望,“最美志愿者”孟繁英用无限深情温暖了许多人心……“最美”人物用坚韧的行动说明

A.承担责任都是自愿选择的   B.奉献就是不言代价与回报

C.承担责任就是关爱他人和社会   D.要增强社会责任感,做负责任的公民

二、简答题(共5题,共25分)

17、

(10分)一国两制是实现祖国统一的基本方针,维护祖国统一是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2014年是香港回归祖国17周年,香港坚持“一国两制”、“港人治港”,社会经济政治大局稳定,各项事业稳步向前发展。但是香港社会还有一些人没有完全适应这一重大历史转折,特别是对“一国两制”方针政策和基本法有模糊认识、片面理解甚至否定。因此,必须从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保持香港长期繁荣稳定的根本宗旨出发,全面准确理解和贯彻“一国两制”方针政策,把“一国两制”在香港特别行政区的实践继续推向前进。

结合材料,谈谈应如何全面准确理解“一国两制”的基本方针。

18、

(12分)生态文明建设事关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事关中华民族永续发展,是建设美丽中国的必然要求。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

材料一:2004年—2014年广州灰霾天气变化情况

注:PM2.5是产生灰霾天气的主要因素。2014年广州PM2.5年平均浓度为49微克/立方米,超过国家二级标准0.40倍,在珠三角9个城市中排名倒数第二。

材料二:广州PM2.5来源究竟如何?经过一年多的手工检测和在线质谱仪分析,近日广州市环保局发布了《广州地区PM2.5来源解析及削减控制措施》,这是比较权威的首张广州PM2.5“图谱”,排在前四位的来源是工业源(32.1%)、机动车尾气(21.7%)、扬尘(10.4%)和生活面源(8.6%)。(说明:源解析就是要弄清PM2.5的排放源,进而有的放矢地指导污染治理工作。)

(1)材料一反映了什么问题?

(2)结合材料二,请你就进一步降低广州PM2.5浓度、改善空气质量提出合理建议。

19、

(14分)经济全球化进一步发展。我国要推进更高水平的对外开放,赢得经济发展的主动,赢得国际竞争的主动。

材料一: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简称亚投行)是习近平主席和李克强总理在先后出访东南亚时倡议筹建的,主要目的是推动“一带一路”建设,为中国发展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友好关系营造良好的周边发展环境,增强中国在国际和地区事务的发言权,提升中国的软实力。截止2015年4月15日,有57个来自欧洲、中东、非洲及亚洲的国家确定成为亚投行意向创始成员国。

材料二:上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在沿海地区实施的“大进大出”发展战略,有力地支撑了我国经济30多年高速发展。目前,我国的劳动力成本持续攀升、资源约束日益加重,“大进大出”的模式已经难以为继,必须促成“优进优出”的开放型经济新格局,使中国经济和世界经济在更高层次上深度融合。(所谓“优进”,就是有选择地进口紧缺先进技术、关键设备和重要零部件;所谓“优出”,就是出口高档次、高附加值产品,推动产品、技术、服务的“全产业链出口”。)

(1)结合材料一,运用“世界舞台上的中国”的知识阐述我国倡议设立亚投行的意义。

(2)结合材料二,运用所学知识,分析我国怎样促成“优进优出”的开放型经济新格局?

20、

(12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是我国城乡、地区发展很不平衡,扶贫成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题中之义。

材料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成功走出了一条有中国特色的扶贫开发道路,全国共有6亿多人脱贫。到2013年底,我国农村贫困人口仍有8249万人,扶贫工作任重道远。

材料二:自2014年起,我国将10月17日设立为国家扶贫日,引导社会各界关注贫困问题。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今年的扶贫目标是:再解决6000万农村人口饮水安全问题,农村贫困人口再减少1000万以上,让最后20多万无电人口都能用上电,保障性安居工程新安排740万套。

(1)上述材料体现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_____________的要求。

(2)结合材料一,运用“共建和谐社会和走向共同富裕的道路”的知识,说明我国重视扶贫工作的必要性。

21、

(12分)生活在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学习和了解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是我们每个公民的责任。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自2015年1月1日正式实施。被称为“史上最严”的新环保法亮点很多:

一、明晰职责。明确规定了政府要依法履行环保职责,地方政府对辖区环境质量负总责、对环境监管执法负领导责任。对地方政府及相关职能部门的8种具体行为实现严厉追责,严重的或需要引咎辞职。二、公众参与。规定信息公开与公众参与,加强公众对政府和排污单位的监督,如明确公众的环境权,规定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依法享有获取环境信息、参与和监督环境保护的权利。三、刑事责任。鼓励社会组织、公民依法提起公益诉讼和民事诉讼,对涉嫌环境犯罪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1)新环保法明确规定政府要依法履行环保职责,这体现____________是依法治国的重要环节。

(2)新环保法体现了我国法律保障公民的权利,请联系材料加以说明。

广东广州南沙区初三毕业班综合测试一政治试卷(解析版)

初中政治考试
一、选择题(共16题,共80分)

1、

周强在今年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中指出:完善失信被执行人名单制度,在最高人民法院开设网站、微博、微信曝光台,督促被执行人履行义务。由此可见

①失信于人必受刑罚处罚

②我们要对人守信、对事负责

③我们要忠实履行义务,做合格公民

④我国坚持落实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考点】
【答案】

D

【解析】

试题分析:此题旨在考查学生对诚信的认识。根据教材知识,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为人处世的基本原则,但是认为失信必受刑罚处罚的说法太绝对,是错误的,正确答案选D

2、

今年两会的“新常态”:代表、委员的住地布置朴素,吃饭时控制总量,会场只提供热水,会议资料大多使用电子版……这反映了我国传统美德具有___________的品质。

A.生生不息,历久弥新   B.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C.与时俱进,开拓创新   D.取其精华,弃其糟粕

【考点】
【答案】

A

【解析】

试题分析:此题旨在考查学生对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认识。根据教材知识,中华民族具有生生不息,历久弥新的品质,所以正确答案选A

3、

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第五次会议公报指出,严肃查处周永康、徐才厚、令计划等严重违纪案件,深得党心民心。这充分表明

①法律由国家制定或认可

②法律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

③在我国,高官犯罪要罪加一等

④任何公民不得享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考点】
【答案】

D

【解析】

试题分析:此题旨在考查学生对法律的认识。根据教材知识,题文中对腐败分子的处罚,体现了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任何人违法犯罪都要受到法律的追究和制裁,①在题文中没有体现;③观点错误。所以正确答案选D

4、

在我国,公民的权利和义务具有一致性。下列选项割裂了这一关系的是

A.初中生丁某珍惜受教育机会,努力学习

B.初中生王某成年后积极履行赡养父母义务

C.陈某开办酒楼总是借故推搪客人索要发票

D.李某积极参与志愿服务,被评为“南沙好人”

【考点】
【答案】

C

【解析】

试题分析:此题旨在考查学生对权利义务关系的认识。此题属于反向选择题,其中ABD都体现了权利义务的一致性,C酒楼有向顾客提供发票的义务,所以错误的选项是C

5、

大学生小毛脸上有较明显的伤疤,应聘时均被招聘单位以不符合“五官端正”为由拒之门外,毕业至今尚未就业。对此,你认为

①公平不受任何社会条件的制约

②小毛要理智面对生活中的不公平

③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离不开合理的制度

④社会要为每个人的发展提供平等的权利和机会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考点】
【答案】

B

【解析】

试题分析:此题旨在考查学生对公平的认识。根据教材知识,公平总是相对的,世界上没有绝对的公平,公平离不开正义制度的保障,所以①观点错误,正确答案选B

6、

2015年1月,复旦学生林森浩投毒案二审公开宣判:维持原判,被告人林森浩因故意杀人罪被判处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这警示我们

①学法就不会违法   ②要认清犯罪的危害性

③要依法律己,法不可违   ④要尊重生命,与人为善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考点】
【答案】

D

【解析】

试题分析:此题旨在考查学生对违法犯罪的认识。根据教材知识,题文中的案例说明违法必然要受到法律的处罚,要求我们认清犯罪的危害,但是①的观点太绝对,是错误的,所以正确答案选D

7、

2014年“双十一”天猫淘宝全天销售额近600亿元。初中生小红也热衷网购,当天透支了妈妈的信用卡近三千元。这告诉我们

A.网购已成为人们的主要消费方式

B.要做理智消费者,学会合理消费

C.网络完全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

D.人们的消费观念发生了根本变化

【考点】
【答案】

B

【解析】

试题分析:此题旨在考查学生对怎样消费的认识。根据教材知识,中学生要学会合理消费,题文中的小红的行为是不理性的消费,所以正确答案选B,其中ACD不符合题意。。

8、

在上海外滩举行的迎新年活动中发生拥挤踩踏事件,造成重大人员伤亡。事件发生后,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要求各地一定要把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放在第一位,确保安全措施到位。这是因为

①人的生命是最宝贵的

②人类是地球上最高级的生命形式

③人的生命比地球上其他生命更有价值

④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求以人为本

A.①② B.①④   C.②④ D.②③

【考点】
【答案】

B

【解析】

试题分析:此题旨在考查学生对人的生命以及党的认识。根据教材知识,题文中党对人民生命的重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以及对生命的关爱和尊重,但是各种生命之间是平等的,所排除②③,正确答案选B

9、

2014年,我国出境游首次突破1亿人次大关。出境游客作为友好往来的使者,应该做到

①入乡随俗,反客为主 ②交往时不卑不亢,以礼相待

③遇见外国友人,主动上前热情拥抱 ④遵守社会规则,制止喧哗插队现象

A.①②   B.②④   C.①④   D.③④

【考点】
【答案】

B

【解析】

试题分析:此题旨在考查学生对文明礼仪的认识。根据教材知识,我们在国际交往中,要尊重其他国家和民族的风俗习惯,做到入乡随俗,遵守社会规则和法律,维护民族尊严,其中①错误;③不适合所有的国家和民族,也是错误的,所以正确答案选B

10、

国家统计局公布数据显示:2014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8844元,比上年增长9%,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489元,比上年增长11.2%。取得上述成就的主要原因有

①把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摆在首要地位

②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③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④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考点】
【答案】

C

【解析】

试题分析:此题旨在考查学生对我国取得成就的原因的认识。根据教材知识,其中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基本国情,不是取得成就的原因,所以排除②,正确答案选C

11、

12月4日是我国国家宪法日,某校开展“宪法进课堂”活动,同学们围绕“弘扬宪法精神,建设法治中国”的主题展开讨论。下列观点正确的有

①宪法是公民基本权利的确认书

②宪法规定国家生活中的具体问题

③宪法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最根本的法律武器

④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是普通法律的总和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考点】
【答案】

B

【解析】

试题分析:此题旨在考查学生对宪法的认识。根据教材知识,题文中设立国家宪法日,表明宪法是我国的根本大法,是公民权利的保障所和确认书,但是宪法规定国家生活中的根本问题,普通法律规定国家生活中具体的问题,宪法不等于普通法律之和,所以排除②④,正确答案选B

12、

我国高铁历经“引进、吸收、再创新”的发展之路,已形成世界一流的高铁技术,推动着“中国制造”转型升级。这表明

A.我国已成为科技创新强国

B.我国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C.科技创新是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

D.科技创新是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的基石

【考点】
【答案】

B

【解析】

试题分析:此题旨在考查学生创新的认识。根据教材知识,题文中国家在科技方面取得的成绩,表明我国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但是我国仍属于发展中国家,科技创新能力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很大,还不是科技创新强国,所以排除A;教育是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的基石,所以排除D;国家发展的战略核心是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所以C错误;所以正确答案选B

13、

2014年12月13日,习近平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出席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仪式,这告诉我们

A.民族精神是兴国之魂

B.爱好和平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 

C.要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D.激发民族精神是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

【考点】
【答案】

C

【解析】

试题分析:此题旨在考查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识。根据教材知识,题文中国家设立公祭日体现了爱国,启示我们要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其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所以排除A;民族精神的核心是爱国主义,所以B错误;精神文明的根本任务是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培养一代又一代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所以D错误,正确答案选C

14、

习近平主席在新年贺词中回顾2014年工作时饱含深情地指出:“为了做好这些工作,我们的各级干部也是蛮拼的。”作为中学生,践行这种“蛮拼的精神”应做到

①勇于担当,培养责任意识   ②攻坚克难,积极面对挫折

③树立远大理想,多说话少做事   ④主动在艰苦的环境中锻炼自己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考点】
【答案】

C

【解析】

试题分析:此题旨在考查学生对坚强意志品质的认识。根据教材知识,对于组合式选择题,可以用排除法,其中③认为多说话少做事,是错误的,所以排除,正确答案选C

15、

目前,我国童工问题集中表现在技术含量低的劳动密集型行业,从事着超负荷的劳动,对其身体健康造成了极大的损害。雇佣童工行为

①加快了全面小康社会的建成   ②侵犯了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

③违背了有关社会保护的规定   ④违背了《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考点】
【答案】

B

【解析】

试题分析:此题旨在考查学生对未成年人保护的认识。根据教材知识,题文中雇佣童工的行为违反了未成年人保护法,侵犯了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没有做到社会保护,其中①④不符合题意,正确答案选B

16、

“最美乡村教师”曾维奋用双拐为乡村孩子们撑起希望,“最美志愿者”孟繁英用无限深情温暖了许多人心……“最美”人物用坚韧的行动说明

A.承担责任都是自愿选择的   B.奉献就是不言代价与回报

C.承担责任就是关爱他人和社会   D.要增强社会责任感,做负责任的公民

【考点】
【答案】

D

【解析】

试题分析:此题旨在考查学生对承担责任的认识。根据教材知识,题文中的最美人物说明我们要积极承担对社会的责任,做负责任的公民,但是责任有时候并不是我们自愿选择的,承担责任往往要付出一定的代价,获得一定的回报,承担责任就是要承担对他人、对社会、对国家、对自己的责任,所以ABC观点都是错误的,正确答案选D

二、简答题(共5题,共25分)

17、

(10分)一国两制是实现祖国统一的基本方针,维护祖国统一是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2014年是香港回归祖国17周年,香港坚持“一国两制”、“港人治港”,社会经济政治大局稳定,各项事业稳步向前发展。但是香港社会还有一些人没有完全适应这一重大历史转折,特别是对“一国两制”方针政策和基本法有模糊认识、片面理解甚至否定。因此,必须从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保持香港长期繁荣稳定的根本宗旨出发,全面准确理解和贯彻“一国两制”方针政策,把“一国两制”在香港特别行政区的实践继续推向前进。

结合材料,谈谈应如何全面准确理解“一国两制”的基本方针。

【考点】
【答案】

(1)“一国两制”是“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简称。“一个国家”,是指中国主权和领土必须完整,不容分割,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国家。“两种制度”是指在一个中国前提下,国家的主体坚持社会主义制度,香港、澳门、台湾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和生活方式长期不变。(4分)

(2)“一国”是实行“两制”的前提和基础,“两制”从属和派生于“一国”,并统一于“一国”之内,反对重“两制”轻“一国”。在“一国”之内,“两种制度”只有相互尊重,相互借鉴,才能和谐并存,共同发展。(2分)

(3)香港回归祖国以来,“一国两制”的实践日益丰富。事实证明,“一国两制”方针是完全正确的,具有强大生命力。“一国两制”、高度自治的方针,有利于保持香港特别行政区的繁荣稳定和发展。我们必须继续推进“一国两制”事业,这是包括香港同胞在内的全体中华儿女的共同心愿,符合香港的整体利益和长远利益,是中华民族根本利益所在。(4分)

【解析】

试题分析:此题旨在考查学生对“一国两制”的认识。根据教材知识,对“一国两制”的理解,可以从一国两制的定义,“一个国家”和“两种制度”的关系、“一国两制”的意义等方面回答。

【解析】

18、

(12分)生态文明建设事关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事关中华民族永续发展,是建设美丽中国的必然要求。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

材料一:2004年—2014年广州灰霾天气变化情况

注:PM2.5是产生灰霾天气的主要因素。2014年广州PM2.5年平均浓度为49微克/立方米,超过国家二级标准0.40倍,在珠三角9个城市中排名倒数第二。

材料二:广州PM2.5来源究竟如何?经过一年多的手工检测和在线质谱仪分析,近日广州市环保局发布了《广州地区PM2.5来源解析及削减控制措施》,这是比较权威的首张广州PM2.5“图谱”,排在前四位的来源是工业源(32.1%)、机动车尾气(21.7%)、扬尘(10.4%)和生活面源(8.6%)。(说明:源解析就是要弄清PM2.5的排放源,进而有的放矢地指导污染治理工作。)

(1)材料一反映了什么问题?

(2)结合材料二,请你就进一步降低广州PM2.5浓度、改善空气质量提出合理建议。

【考点】
【答案】

(1)近10年广州灰霾天气天数呈下降趋势,但PM2.5平均浓度仍未达到国家标准,空气质量有待进一步改善。(4分)

(2)(8分)

①面对工业源:政府加大企业生产监管,依法打击工厂违规偷排废气的行为,大力支持企业创新发展;企业依法自律,落实节能减排,加快科技创新,坚决不偷排废气。(能举两个具体做法2分)

②面对机动尾气源:政府要推广应用新能源汽车,严格控制汽车尾气排放标准,提高汽车汽油使用的标准,大力推广公共交通体系,提倡公民绿色出行;企业要加大科技力度开发新能源汽车。(能举两个具体做法2分)

③面对尘源:政府加强监管工地力度,督促工地做好围蔽工作和洒水工作,发动公众参与监督;企业自觉提高环保意识,完善减尘措施。(能举两个具体做法2分)

④面对生活面源:政府加强节能减排宣传,倡导市民多使用节能产品,市民树立环保节能意识,多使用节能环保产品,家居装修使用环保产品,春节、清明尽量不燃烧鞭炮、香烛等。(能举两个具体做法2分)

【解析】

试题分析:

(1)此题旨在考查学生对我国环境问题的认识。根据教材知识,对于图表题,要认真观察图表的标题、表格的内容以及标注,对图表中的数据进行对比,得出成就和差距。

(2)此题旨在考查学生对怎样保护环境的认识。根据教材知识,结合材料,从工业污染源、机动尾气污染源、扬尘、生活污染等方面,从国家、社会、公民等角度表明做法即可。

19、

(14分)经济全球化进一步发展。我国要推进更高水平的对外开放,赢得经济发展的主动,赢得国际竞争的主动。

材料一: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简称亚投行)是习近平主席和李克强总理在先后出访东南亚时倡议筹建的,主要目的是推动“一带一路”建设,为中国发展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友好关系营造良好的周边发展环境,增强中国在国际和地区事务的发言权,提升中国的软实力。截止2015年4月15日,有57个来自欧洲、中东、非洲及亚洲的国家确定成为亚投行意向创始成员国。

材料二:上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在沿海地区实施的“大进大出”发展战略,有力地支撑了我国经济30多年高速发展。目前,我国的劳动力成本持续攀升、资源约束日益加重,“大进大出”的模式已经难以为继,必须促成“优进优出”的开放型经济新格局,使中国经济和世界经济在更高层次上深度融合。(所谓“优进”,就是有选择地进口紧缺先进技术、关键设备和重要零部件;所谓“优出”,就是出口高档次、高附加值产品,推动产品、技术、服务的“全产业链出口”。)

(1)结合材料一,运用“世界舞台上的中国”的知识阐述我国倡议设立亚投行的意义。

(2)结合材料二,运用所学知识,分析我国怎样促成“优进优出”的开放型经济新格局?

【考点】
【答案】

(1)(6分)

①有利于提高中国国际地位和国际影响力,在国际舞台上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②有利于推动我国的和平发展,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③有利于推动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推动全球合作向多层次全方位拓展,促进共同发展。

(2)(8分)

①要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2分)

②要借鉴、吸收一切先进东西,有选择地进口紧缺先进技术、关键设备和零部件设备,实现“优进”,满足国内需要,加快我国现代化建设。(3分)

③要正确处理独立自主、自力更生与对外开放的关系,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作为自己发展根本基点,坚持自主创新,提高出口产品的质量和竞争力,实现“优出”,以更加积极的姿态走向世界。(3分)

【解析】

试题分析:

(1)此题旨在考查学生对世界舞台上的中国的认识。根据教材知识,亚投行的意义,可以从我国的国际地位、国际影响力、和平与发展、经济全球化等方面回答。

(2)此题旨在考查学生对我国对外开放的认识。根据教材知识,可以对设问进行题型转化,“我国怎样促成“优进优出”的开放型经济新格局”,即我国在对外开放中应该注意的问题,根据教材知识回答即可。

20、

(12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是我国城乡、地区发展很不平衡,扶贫成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题中之义。

材料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成功走出了一条有中国特色的扶贫开发道路,全国共有6亿多人脱贫。到2013年底,我国农村贫困人口仍有8249万人,扶贫工作任重道远。

材料二:自2014年起,我国将10月17日设立为国家扶贫日,引导社会各界关注贫困问题。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今年的扶贫目标是:再解决6000万农村人口饮水安全问题,农村贫困人口再减少1000万以上,让最后20多万无电人口都能用上电,保障性安居工程新安排740万套。

(1)上述材料体现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_____________的要求。

(2)结合材料一,运用“共建和谐社会和走向共同富裕的道路”的知识,说明我国重视扶贫工作的必要性。

【考点】
【答案】

(1)(2分)公平正义(2分)

(2)(10分)①我国农村贫困人口仍然较多,扶贫工作任务艰巨。(2分)

②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我国重视扶贫工作有利于维护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保障和改善民生,维护社会公平正义,推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4分)

③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根本原则。我国重视扶贫工作有利于实现先富者带动和帮助后富者,缩小贫富差距,逐步实现共同富裕,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实现发展成果让全体人民共享。(4分)

【解析】

试题分析:

(1)此题旨在考查学生对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的认识。根据教材知识,题文中的扶贫工作体现了国家力求维护社会公平,实现共同富裕,所以体现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公平正义的要求。

(2)此题旨在考查学生对民生问题的认识。根据教材知识,题文中的扶贫表明国家对民生问题的重视,必要性从共同富裕、公平正义、和谐社会、全面小康、全民共享经济成果等角度回答。

考点: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国家重视民生问题的意义

21、

(12分)生活在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学习和了解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是我们每个公民的责任。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自2015年1月1日正式实施。被称为“史上最严”的新环保法亮点很多:

一、明晰职责。明确规定了政府要依法履行环保职责,地方政府对辖区环境质量负总责、对环境监管执法负领导责任。对地方政府及相关职能部门的8种具体行为实现严厉追责,严重的或需要引咎辞职。二、公众参与。规定信息公开与公众参与,加强公众对政府和排污单位的监督,如明确公众的环境权,规定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依法享有获取环境信息、参与和监督环境保护的权利。三、刑事责任。鼓励社会组织、公民依法提起公益诉讼和民事诉讼,对涉嫌环境犯罪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1)新环保法明确规定政府要依法履行环保职责,这体现____________是依法治国的重要环节。

(2)新环保法体现了我国法律保障公民的权利,请联系材料加以说明。

【考点】
【答案】

(1)依法行政(2分)

(2)①公民权利最主要、最有效的保障是法律保障。(1分)

②宪法规定:“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我国通过建立以宪法为核心,以立法保障、司法保障为主要内容的权利保障体制,保障公民的权利。立法保障就是以法律的形式确认下来,新环保法明确公众的环境保护权,体现通过立法保障公民权利。司法保障运用国家强制力加以维护公民权利,新环保法鼓励通过诉讼手段维护自身权益,体现通过司法保障公民权利。(7分)

③法律是保障公民权利的法宝,有了法律,我们就有了维权利剑。新环保法就是维护公众环境权的利剑。(2分)

【解析】

试题分析:

(1)此题旨在考查学生对依法行政的认识。根据教材知识,题文中法律要求政府应该怎样做,体现了依法治国中对国家工作人员的要求是依法行政。

(2)此题旨在考查学生对法律保护公民权利的认识。根据教材知识,联系材料中的关键信息“新环保法明确公众的环境保护权”,体现了立法保障;“新环保法鼓励通过诉讼手段维护自身权益”,体现司法保障公民权利,然后根据教材知识,从法律和公民权利的关系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