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18优选课堂五年级上册语文北师大版-5.2 古诗二首

小学语文考试
考试时间: 分钟 满分: 30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填空题(共2题,共10分)

1、

比一比,组词语。

桑( )  轼( )  亦( )  宜( )

叠( )  试( )  恋( )  谊( )

2、

给带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桑田(sāngshāng)总相宜(yí  yǐ)遂令(suìshuì)

潋滟(liǎn  liàn) 雨亦奇(yìyī)空蒙(méngmēng)

二、古诗阅读(共2题,共10分)

3、

试一试

1.两首写“水”的诗,比较各自怎样描写?

2.水本是无情物,诗人为什么能把它写得有情有义呢?

4、

《饮湖上初晴后雨》一诗,作者为什么拿西施来比西湖?

答:因为二者同在“越地”,同有一个“西”字;同样具有天生丽质、婀娜多姿的美:A西施无论浓妆还是淡抹,总是风姿美好;B西湖不管是艳阳高照还是细雨迷蒙,都美妙绝伦,令人神往。

三、简答题(共2题,共10分)

5、

问答题

1.简要指出“溪水无情似有情”一句中的“似”字“奇”之所在?

2.“惜别潺湲一夜声”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达到了怎样的修辞效果?(4分)

6、

积累与“水”有关的诗句

17-18优选课堂五年级上册语文北师大版-5.2 古诗二首

小学语文考试
一、填空题(共2题,共10分)

1、

比一比,组词语。

桑( )  轼( )  亦( )  宜( )

叠( )  试( )  恋( )  谊( )

【考点】
【答案】

桑(桑树  )  轼(苏轼)  亦(人云亦云)  宜(适宜)

叠(重叠  )  试(考试)  恋(恋爱)  谊(友谊)

【解析】

2、

给带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桑田(sāngshāng)总相宜(yí  yǐ)遂令(suìshuì)

潋滟(liǎn  liàn) 雨亦奇(yìyī)空蒙(méngmēng)

【考点】
【答案】

桑田(sāng)总相宜(yí)遂令(suì)

潋滟(liǎn ) 雨亦奇( yì ) 空蒙( mēng )

【解析】

二、古诗阅读(共2题,共10分)

3、

试一试

1.两首写“水”的诗,比较各自怎样描写?

2.水本是无情物,诗人为什么能把它写得有情有义呢?

【考点】
【答案】

1. 答:两首写水的诗都是写景抒情。《过》描写溪水与作者一路缠绵有情有义,拟人手法表达了对溪水的喜爱和惜别之情。

《饮》描写西湖晴天雨天不同的迷人景致,用西施比喻西湖表达对西湖的热爱、赞美之情。

2.答:化无情物为有情是一种艺术手段。溪水潺潺流淌自古如此,诗人把自己美好的情感注入溪水,化无情为有情。

【解析】

4、

《饮湖上初晴后雨》一诗,作者为什么拿西施来比西湖?

答:因为二者同在“越地”,同有一个“西”字;同样具有天生丽质、婀娜多姿的美:A西施无论浓妆还是淡抹,总是风姿美好;B西湖不管是艳阳高照还是细雨迷蒙,都美妙绝伦,令人神往。

【考点】
【答案】

【解析】

三、简答题(共2题,共10分)

5、

问答题

1.简要指出“溪水无情似有情”一句中的“似”字“奇”之所在?

2.“惜别潺湲一夜声”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达到了怎样的修辞效果?(4分)

【考点】
【答案】

1.“似”字将人的主观情感注入客观景物之中,使本无生命的溪水充满了情趣;在结构上,这个字勾联以下三句,“同行”、“分头”、“惜别”这些情感皆由此而来。

2.用拟人,使本无生命的溪流充满了人的惜别之情,显得情趣盎然。

【解析】

6、

积累与“水”有关的诗句

【考点】
【答案】

示例: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 流至此回。(李白:《望天门山》)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陆游: 《游山西村》)

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 唱歌声。(刘禹锡:《竹枝词》)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白居易:《忆江南》)

泉 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杨万里:《小池》)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苏轼:《题惠崇春江晚景》

【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