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下列词语中加着重号字的读音不正确的一项是
A.譬如(pì) 露宿(lù) 憎恶(zèng) 载人飞船(zǎi)
B.舷窗(xián) 迸溅(bèng) 炽热(chì) 海市蜃楼(shèn)
C.忏悔(chàn) 贏弱(léi) 蹒跚(pán) 忧心忡忡(chōng)
D.吞噬(shì) 角逐(jué) 拯救(zhěng) 目不窥园(kuī)
2、
按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
(1)黄色的树林里分出两条路,可惜我不能同时去(shè zú)________________。
(2)耳朵里有不可捉摸的声响,极远的又是极近的,极洪大的又是极细切的,像春蚕在(jǔ jué)________________桑叶,像野马在平原上奔驰。
(3)我看了信,也很悲伤,不是为自己的(diān pèi liú 1í)________________,是想到十年来的社会现象,像叶圣陶先生这样的人竟越来越少了。
(4)飞船飞行至距离地面100公里,逐渐进入(chóu mì)________________大气层。
3、
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下列小题。
梨乡“雪雨”笑春风
(1)“梨花风起正清明,游子寻春半出城。”古时候,每逢梨花盛开时节,人们喜欢在花荫下把盏欢聚,雅称“洗妆”。我不想效仿古人的文雅风俗,却经受不住州门司镇梨花的诱惑,于是在草木葳蕤的三月,挽一袭和风,欣欣然驱车前往。
(2)远远地飘来缕缕淡淡的花香,隐约还有蜜蜂的嗡嗡声。
(3)“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岑参的诗描绘的是雪,却更像是写眼前的景。“南国梨乡”州门司镇六千多亩梨树在这个季节相约着一同盛放,花仙子妙手天成,把群山环抱的乡村装扮成了浪漫的“雪”海。雪白的梨花曼舞虬枝,缀在山岗,铺插于农田,芬芳着农家的前庭后院。“雪作肌肤玉作容,不将妖艳嫁东风。”走进这片花海,呼吸着春天的气息,感受着三月的浪漫,心底的某一处跟这里的花儿一样变得缠绵柔软。
(4)放眼望去,那一树一树的梨花洁白无瑕,不妖不俗,开得悄无声息,却又热热闹闹,真有占断天下白、压尽人间花的气势。一只翠绿的鸟抓住高处的树枝,婉转地呼唤它的同伴,不小心把花瓣抖落一地。梨花雨下得猝不及防,有的落在我的发间,有的如缺乏方向感的羽毛,故意兜着圈画着弧线落进脖子,柔柔地与我肌肤相亲,心中便有了一种润润的感觉。
(5)在一片老梨树基地,我们与一群摄影爱好者不期而遇。这片老梨树经过修剪嫁接,不仅改良了品种,焕发了蓬勃生机,而且树型像极了有韵致的女子,每一株都称得上是盆景,姿态幽雅、曼妙,惹得摄影发烧友的“长枪短炮”执着地扫个不停。前来赏花的人不论男女,不分老幼,几乎人人免不了爱美的俗套,纷纷掏出手机、相机,不断变换姿势,把自己和这个季节的花事收藏进记忆。
(6)花海深处传来鸡鸣犬吠。循声转过一个山坡,一只骄傲的公鸡立在低矮的土墙头,伸长脖子守望着它的领地。一只母鸡带着一群小鸡“咯咯咯咯”“叽叽叽叽”在花间奔跑、啄食。梨花丛中一位农家大嫂正在施肥,一束春日暖阳斜照在她脸上,那张仿佛腾着细细热气的脸白里透着红。不甘寂寞的狗儿在周围打趣逗乐,不时在鸡们面前撒两把蹄子,一时间鸡飞狗跳,原本安宁的梨园出现一番短暂的“骚乱”。
(7)与农家大嫂搭讪,得知这里的梨个大肉嫩,津甜松脆,具有清火化痰之功效。大嫂抬眼看花,眼睛里的花都在笑。“这样的花势蛮带爱相呢,今年保准又是一个丰收年。”她热情相邀,请我们盛夏的时候再来尝梨,“‘三月枇杷四月李,五月杨梅糯蜜蜜,六月削梨大簸箕’,到那个时候,拳头大的梨子挂满枝头,比现在更好看呢!”
(8)听着锄头撞击土地的声音以及蜂鸟鸡犬的协奏,我悠闲地徜徉于梨林中,让自己恣意地湮没于花海,脑子里一幅画渐次铺陈开来:炎炎酷暑,搬一张小凳坐在果满枝头的农家小院,两手捧一个梨,“咔嚓”咬上一口,嘴角、手背顺势流淌着甜甜的汁液,这滋味要多美有多美!
【1】题目《梨乡“雪雨”笑春风》中“雪雨”指什么?
【2】揣摩下面的语句,回答括号中的问题。
(1)放眼望去,那一树一树的梨花洁白无瑕,不妖不俗,开得悄无声息,却又热热闹闹,真有占断天下白、压尽人间花的气势。(“悄无声息”与“热热闹闹”是否矛盾?)
(2)梨花雨下得猝不及防,有的落在我的发间,有的如缺乏方向感的羽毛,故意兜着圈画着弧线落进脖子,柔釆地与我肌肤相亲,心中便有了一种润润的感觉。(从修辞角度分析其表达效果。)
【3】联系全文内容,谈谈对结尾句中“这滋味”的理解。
4、
在下面的横线上填写出相应的句子。
(1)________________,草色入帘青。(刘禹锡《陋室铭》)
(2)念天地之悠悠,________________!(陈子昂《登幽州台歌》)
(3)有约不来过夜半,________________。(赵师秀《约客》)
(4)________________,隔江犹唱后庭花。(杜牧《泊秦淮》
(5)________________,惟解漫天作雪飞。(韩愈《晚春》
(6}古诗词中富含哲理的诗句有很多。例如王安石《登飞来峰》中的“不畏浮云遮望眼,________________”;再比如陆游《游山西村》中的“________________,柳暗花明又一村”。
5、
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下列小题。
望岳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1】这首诗是________代诗人________________(人名)在山东望见____________(山名)之后有感而作。
【2】划线诗句在被后人反复引用的过程中,衍生出什么新的意义?
6、
作文。
以“___________二三事”为题写一篇作文。请在横线上填自己选择的词语或者短语或其他,例如:“触动心灵、校园、妈妈……”等等。
要求:(1)把题目补充完整:(2)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3).除诗歌、戏剧外,文体不限;(4)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和地名。
7、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下列小题。
爱莲说
周敦颐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子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陶后鲜有闻 鲜:
(2)香远益清 益:
(3)宜乎众矣 宜:
(4)同予者何人 予:
【2】下列选项中加点的“之”字意义和用法与其它几项不同的是
A.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B.水陆草木之花
C.花之君子者
D.其反激之力《河中石兽》)
【3】翻译下面句子。
(1)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2)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4】中国古代文人在许多植物上寄寓了对理想人格的向往。阅读下面一段文字,概括古代文人从莲和梅中看到了哪些共同的理想人格。(至少写出两点)
自古以来,梅花就是中国文人喜爱的形象之一,这种喜爱起自《诗经》,历经汉魏、隋唐,到了宋代进入巅峰时期。林和靖以一句“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写出了梅花不求识赏的隐逸孤清;“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王安石的诗句又使梅的形象于“孤清”中多了几分高洁做然;“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陆游的《卜算子·咏梅》抒写出梅花不堕凡俗的坚贞自守;而苏轼的《定风波·红梅》中“诗老不知梅格在,吟咏,更看绿叶与青枝”一句,则将高标俊逸的“梅格”与作者旷达超脱的人格融为一体。
- 读课文《秋天的怀念》,下列句子中加线的“悄悄地”所...
- 贝多芬在1808年写给朋友韦格勒的信中说:“我要扼...
- 读课文《爸爸的花儿落了》,毕业典礼后“催着自己,我...
- 阅读文段,回答下面的问题。我们家的男子汉何定岚①我...
- 分析理解下列句子。①“一霎时我感到了责任的重大,就...
- 分析课文《秋天的怀念》中母亲的形象,寄托了作者怎样...
-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在一个很大很大的山谷边上,有座...
- 读《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导语部分概括地介...
- 对《皇帝的新装》一文结构划分正确的一项是()A.爱...
- 诗《化石吟》的一二两节采用问句的形式,有什么作用?
- 下面对本文《竹影》说法有误的一项是()。A.《竹影...
- 《化石吟》第3节中“平凡的真理”指的是什么?
- 阅读文段,回答下面的问题。浪涌飞舟五月初五头端午,...
- 《蝉》这篇课文对你有什么启示?
- (三)阅读《斑羚飞渡》选段。①就在这时,我看见,从...
- 为什么“我”对于第三只猫的死,比以前的两只猫的亡失...
- 本文《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属于新闻中的“消...
- 阅读《福楼拜家的星期天》,完成下题。过了一会儿,都...
- 课内语段阅读:我不知道为什么家里的人要将我送进书塾...
- 文章为什么要提到美国、苏联和俄罗斯的航天情况?
- 读课文《皇帝的新装》,老大臣说假话的主要原因是()...
- 故乡红叶凸凹香山的红叶,我是赏过的。第一次赏香山红...
- 文中多次写到“我”的感受,有什么作用?
- 读课文《七颗钻石》,对作者在“一天夜里,一个小姑娘...
- 《皇帝的新装》作者让一个小孩子第一个说出真话,表明...
- 《爸爸的花儿落了》全文的情感基调是______,贯...
- 孙悟空的每一次变化,二郎神都能马上找到制服他的办法...
- 读课文《皇帝的新装》老大臣看布料过程心理变化分析正...
- 下面诗句与课文题目“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表达的...
- 文中有很多两两对称的句式,请找出来,并说说这种句式...
-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六单元——课《马》同步...
- 湖南省新化县上梅中学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
- 苏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课《济南的...
- 苏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课《巍巍中...
- 江苏省镇江市镇江中学七年级月月考语文试卷
- 浙江省宁波市东钱湖中学、李关弟中学等十校...
- 北京师范大学附中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卷
-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绿色蝈...
-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课福楼拜家...
- 江西省吉安市峡江县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五单...
- 浙江省嘉兴市海宁市第一初中七年级月月考语...
- 安徽省芜湖市儒林中学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
- 江苏省徐州邳州市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卷
- 广东省东莞市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卷
-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课邓稼先同...
- 苏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八课《十三...
- 江苏省无锡江阴市华士片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语...
- 湖北省宜昌市东部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卷
- 重庆市开州区镇东初级中学七年级上学期期中...
- 北京市第一五九中学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
-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课散步同步...
- 苏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课《柳叶儿...
- 苏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课《童年的...
- 江苏省沭阳县马厂实验学校七年级上学期第一...
-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课艰难的国...
- 湖南省长沙市长郡教育集团七年级上学期期中...
- 山东省沂水县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卷
- 安徽省合肥市肥西县协力中学七年级上学期期...
- 苏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课《月迹》...
-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课王几何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