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阅读下列语段,完成各题。
土地是我的母亲,我是土地的族系,我不能离开她。在故乡的土地上,我印下无数的脚印。在那田垄里埋葬过我的欢笑,在那稻棵上我捉过蚱蜢,在那沉重的①______头上有我的手印。在春天,东风吹起的时候,土壤的香气便在田野里飘起;秋天,禾稻的香气是强烈的,niǎn______着新谷的场院辘辘地响着,多么美丽,多么丰ráo___……
(1)加点字“埋”在文中的正确读音是(______)。
A.méi B.mái
(2)填入文中①处最恰当的一项是(______)。
A.稿 B.镐
(3)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niǎn_____着新谷 丰 ráo _____
2、
小镇
(1)这是一个处处透着古味儿的雅致小镇。
(2)小镇不大,有一条主道贯穿其间。主道路面铺着青石板,暗绿的苔藓与细碎的杂草将石缝塞得满满的。不宽的道路两旁,各种小店鳞次栉比,清一色的房屋淡如水墨一般,却被那各式各样的招牌、店旗装扮得夺目红火。
(3)阿成便是住在这样一个温软沉静的小镇中。周六的早上,阿成照旧八点出门,阳光正好,照在身上暖洋洋的。阿成翻身骑上车子,车身在阳光下黑漆漆地直发亮。虽然骑得不快,却还是在风中眯了双眼,他放慢速度,享受早起镇上轻松又略显忙碌的氛围。穿过早市,人群熙熙攘攘,妇女、老人们提着篮子赶早挑选新鲜的食物,本就不宽的小路更是拥挤难行。阿成控制着车子左拐右转,终于冲出人群,来到城头。
(4)接近城头的地方有一棵粗壮的歪脖子老槐树,据说它比这镇子还要古老。它的根扎在石板路中央,枝繁叶茂。阿成总喜欢在路过老槐树的时候停下来,伸手摸摸斑驳的树干,让老槐树坚硬粗糙的皮划过掌心,好像感受到一股灵气浸入身体中,这几乎成了阿成每天的必修课。
(5)阿成在城头开一家自己的小饭馆,以独特的清汤面为招牌,是小镇一绝。放下车子,阿成赶忙走进厨房,围上围裙。面馆每天的顾客都很多,上下班的,串亲戚的,都喜欢偷个闲,来这里吃一碗清汤面。阿成做面很有一套,面条下锅,翻滚几下,捞出过清水,不软不硬不粘,盛到碗里,再用热油熟一把香葱,舀少许备好的高汤,加些盐和其它作料,一碗香喷喷的清汤面就好了。光顾小店的熟客居多,三口两口,一碗热气腾腾的面条下肚,浑身别提多舒坦。再与邻座的熟人聊几句闲嗑,简直就是人生极乐。做面成了阿成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6)前些天有消息传来,镇子要拆迁改建了,阿成他们这一片的店面都在拆建的规划内。阿成边干活边盘算着,他这经营了七八年的小饭馆该何去何从?总之,面还是要继续做下去的,只能走一步说一步了。
(7)忙活一天,天已经黑透了,关了店门,阿成和几个伙计道了别,走出院子,准备骑车回家。一排昏黄的路灯照着寂静的街道,人们大都已经回家了,街上行人寥寥。推着车慢慢地沿着凹凸不平的石板路走着,阿成却没了早晨出门时轻松的心情,默然瞅着两旁熟悉的小店,感觉一阵闷闷的,燥热了起来。
(8)干脆停下来,把车推到老槐树下,倚着树干点一根烟。他摸着一块粗糙的老树皮,有些迷茫,整个小镇仿佛有些不真实了。闭上眼沉思一会,一阵清凉的微风拂过脸颊,阿成蓦然睁了眼,仿佛认定了什么似的,心平静了下来。
(9)他骑车回家,灯光下他的身影被拉得长长的。早点睡觉,明天还得早些起床,这两日生意好呢!晚上阿成做了一个梦,他梦到自己在城市的高楼大厦间开了一家小店,店前的大树郁郁葱葱,一直长到高楼之上。
【1】阅读全文,请用恰当的词语概括小镇的特点。
【2】结合上下文,根据要求对加点词作简要赏析。
(1)阿成总喜欢在路过老槐树的时候停下来,伸手摸摸斑驳的树干,让老槐树坚硬粗糙的皮划过掌心,好像感受到一股灵气浸入身体中,这几乎成了阿成每天的必修课。(理解加点词的含义。)
(2)光顾小店的熟客居多,三口两口,一碗热气腾腾的面条下肚,浑身别提多舒坦。(赏析加点词的表达效果。)
【3】第(4)段为什么要写到老槐树?分析其作用。
【4】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对小说《小镇》主题的理解。
3、
阅读下面的材料,然后作文。
寒假里,小东跟着父亲去亲戚家拜年,途中要走三十里路,还要翻过一道道山梁。走了两个多小时,望着遥遥无际的前方,小东怎么也不肯迈步了。父亲说:‚别尽往前望,低头看路,下了山梁就到了。‛说着,继续大步地向前走去。没办法,小东只好跟在父亲身后走下去。不过,从这以后,小东不再一次次瞭望远远的目的地,而是低头看着脚下的路,不断地欣赏着沿路那些形状各异的沙石和花草,不知不觉就走到了亲戚家。
读了上面的材料后,你有什么联想和感悟?请自选角度,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诗歌除外),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 600 字的文章。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 《蝉》这篇课文对你有什么启示?
- 2006年6月10日是中国第一个“文化遗产日”,学...
- 贝多芬在1808年写给朋友韦格勒的信中说:“我要扼...
- 小树张三带着斧头在树林里走过,一棵小树拦住他,对他...
- 对本文《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中议论的用意理...
- 读课文《安恩和奶牛》,下列句子描写方法判断正确的是...
- 《散步》的作者写的是()A.一次舒心愉快的散步。B...
- 指出下列句子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不过他自己心里却这...
- 下列对课文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对南方初春田野...
- 读课文《羚羊木雕》,奶奶突然说:“算了吧,这样多不...
- 判断下列各句表达不符合课文《一面》的一项是()。A...
- 读句子,回答:耳畔是一声渺远的鸡啼。——选自课文《...
- 读课文《在山的那边》,“一座诱惑着我的山顶”“山顶...
- 阅读文段,回答问题。快回家去!快回家去!拿着刚发下...
- 本文《最后一课》是以______为线索安排情节,按...
- 阅读文段,回答下面的问题。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
- 读课文《七颗钻石》,对作者在“一天夜里,一个小姑娘...
- 本文《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属于新闻中的“消...
- 两岸的豆麦和河底的水草所发散出来的清香,夹杂在水气...
- 下列对课文《伟人细胞》内容理解有误的是()A.课文...
- 读课文《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不料正是汤...
- 读课文《安恩和奶牛》,能说明安恩的奶牛“是一头好母...
- 读课文《最后一课》,“忽然教堂的钟敲了十二下”中“...
- 课内语段阅读:我不知道为什么家里的人要将我送进书塾...
- 课文《我的老师》中,“我忽然爬起来,迷迷糊糊……地...
- 读课文《羚羊木雕》,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选出正确的...
- 读课文《秋天的怀念》“母亲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
- 下列关于丑小鸭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他一出...
- 文章《小圣施威降大圣》第1段说“大圣不恋战,只情跑...
- “这一天,中国人已渴望了很久。这一刻,中华民族已等...
- 福建省三明市尤溪县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
- 江苏省沭阳县马厂实验学校七年级上学期第一...
- 江苏省徐州市邳州市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
- 苏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六课《往事...
- 江苏省兴化市昭阳湖初级中学七年级上学期期...
-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课《济南...
-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虽有佳...
- 山东省东营市垦利区六校七年级(五四学制)...
-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课《伟大的悲...
- 山东省潍坊市诸城市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
-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课《风雨...
-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课艰难的国...
- 湖北省宣恩县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卷
- 苏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课《夏》同...
-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六单元——课《狼》同步...
- 安徽省阜阳市临泉县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
- 湖北省黄冈市麻城市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
- 安徽省宣城市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卷
- 苏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课《春》同...
- 北京市教育学院附中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
-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课《世说新...
-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课《口技》同...
- 江苏省东台市第四联盟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
- 山东省德州市平原县汇文中学七年级月月考语...
- 河南省上蔡县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卷
- 苏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三课《纸船...
- 苏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课《巍巍中...
- 苏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一课《为你...
- 江苏省宜兴市丁蜀学区渎边联盟七年级上学期...
- 苏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课《于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