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亳州市度第一学期期末高三质量检测历史试卷
答题卡下载
收藏试卷
平行组卷
一、选择题 (共1题,共5分)

1、

“家国同构”是我国古代社会的重要特征,某位学者绘制了如图所示结构图,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1

A. 血缘关系是古代政治制度的核心纽带

B. 小农经济是封建政府财政的主要来源

C. 儒家思想是宗法观念产生的思想基础

D. 宗法家族是国家政府功能的扩展延伸

二、非选择题 (共1题,共5分)

2、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海外贸易的发展,在明代也进入了一个新阶段。明代前期,朝廷严禁私人从事海外贸易,朝贡贸易成为对外贸易的唯一合法途径。这种贸易形式在永乐至宣德年间臻于鼎盛,在郑和下西洋的影响下,海外各国纷纷与明廷建立朝贡关系。正统以降,入贡国家日渐减少,朝贡贸易趋于衰微,如自弘治元年(1488)至弘治六年

自广东入贡的海外国家仅占城、暹罗各一次。不过,朝贡贸易的衰落并不意味着对外贸易的萎缩,与朝贡贸易衰落的同时,私人海外贸易队伍却逐渐壮大起来。在开展贸易的压力下,经过激烈争论,朝廷在隆庆元年(1567)部分解除海禁,一直被视为走私的私人海外贸易取得了合法地位,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输入中国的商品,以海外各地的特产和香料为主,也有暹罗红纱、番被、嘉文席、交阯绢、西洋布等少量手工业品。从中国输出的商品,有生丝、丝绸、瓷器、铜器、铁器、食品、各种日常用具以及牲畜等,其中尤以生丝、丝织品、瓷器为大宗。

——白寿彝《中国通史》

材料二在国内工农业发展的基础上,16、17世纪的英国不仅国内市场繁荣,而且对外贸易也活跃。英国的对外贸易主要以输出呢绒为主,海外扩张的动机也是为呢绒寻找销售地。之后,英国与西欧、北欧的呢绒贸易趋于衰落,而与利凡特—东印度以及北美殖民地的进口贸易却繁荣起来,进口的目的是为了再出口,这种输入与再输出的贸易越来越发达,而呢绒出口贸易逐渐走向衰落(当然,其衰落是一个长期、缓慢的过程)。这就是所谓的贸易转型。英国的贸易转型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发展的是与利凡特—东印度的贸易,第二阶段发展的是与殖民地

的贸易。对外贸易不仅为英国带来了巨额的财富,促进了资本的原始积累,而且使英国人冲出欧洲,走向世界,为工业化时代的到来,为大不列颠殖民帝国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摘编自赵秀荣《17世纪英国海外贸易的拓展与转型》

(1)根据材料一、二,分别概括明朝时期和英国16、17世纪海外贸易的主要特征。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明朝时期和英国16、17世纪海外贸易发展对两国的影响。

网友关注的试题 更多>>
网友关注的试卷 更多>>
试卷分析
(总分:135)
总体分析
选择题(1道)
非选择题(1道)
难度分析